-
1 # 逗殼影片
-
2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孫嘉誠死後只有低級別的官員近百人給他設靈堂敗績,王公貝勒和軍機大臣都敢去。因為大家都知道年羹堯是雍正帝的潛邸功臣,拜祭孫嘉誠就是公開反對年羹堯,這就是不雍正帝面子,在雍正帝沒有公開處分年羹堯之前,大臣們是不敢去拜祭年羹堯的。
雍正帝的潛邸功臣不多年羹堯最為幹練《雍正王朝》中屬於雍正帝潛邸功臣的除了謀士鄔先生就是年羹堯和李衛了,田文靜算半個吧。所以雍正帝對年羹堯給予了很高的期待和待遇。四阿哥胤禛還是王爺的時候年羹堯在四川提督任上進京先拜祭了八阿哥胤禩,四阿哥非常生氣,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四阿哥對年羹堯的器重。
在年羹堯的仕途上四阿哥也是極力的舉薦,陝甘總督就是四阿哥保舉的結果。年羹堯升任陝甘總督為四王爺拿下皇帝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是他節制了十四阿哥的西北十幾萬大軍確保了國家的安定。
孫嘉誠忠臣的形象被樹立,得到了諫臣們的支援西北大捷後年羹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恩遇,雍正帝對他的待遇的級別甚至超越了王爺。譬如百官跪迎、皇帝牽馬、紫禁城騎馬這些都是極高的待遇,對於這些恩遇年羹堯沒有推辭而是坦然接受這讓孫嘉誠感到年羹堯不守臣子的本份。
朝會上卸甲事件讓皇帝的顏面盡掃,孫嘉誠不顧雍正帝的呵斥極力的彈劾年羹堯,雖然被轟出了朝堂在烈日下求雨,但孫嘉誠堅持忠心一心求雨,誰知天下大雨反而證實年羹堯不是忠臣。此事件後孫嘉誠和年羹堯成為對手不再是朋友,而雍正帝表面不滿實際對孫嘉誠的做法是非常的讚許。
雍正帝設宴化解矛盾但孫嘉誠還是被殺雍正帝親自設宴為二人化解矛盾並派孫嘉誠去年羹堯西北大營效力,但年羹堯對雍正帝的良苦用心並沒有接受,假如孫嘉誠在西北待得好好的也可以顯示出年羹堯的宰相大度,對他和對雍正帝都有好處,但年羹堯直接殺掉了孫嘉誠讓好事變得無法收拾。
雖然年羹堯犯下大錯,但他此時正是如日中天之時,大臣們還是不敢公開和他作對去祭奠孫嘉誠的,雖然很多大臣內心對孫嘉誠還是支援的。八阿哥胤禩的拜祭舉動讓雍正帝再無機會保全年羹堯,因為是非黑白明眼人自知,已經不能自欺欺人了。
總結孫嘉誠的死讓年羹堯走向了不歸路,而八阿哥的拜祭讓年羹堯徹底掉入了深淵之中。不得不佩服老八的城府,因為他一拜祭此事就真相大白了,雍正帝再想保全已經是不可能,所以軍機會議後雍正帝讓軍機大臣們都去拜祭,其實就是明確了對孫嘉誠的支援,而年羹堯被處罰已經是不能挽回了。
可憐了雍正帝的良苦用心,只是年羹堯被自己的跋扈迷失了方向,肆意妄行最終走向了被賜死的結局。
-
3 # 柳樟筆劍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像孫嘉誠這樣的“原教旨主義者”,歷朝歷代都是“不可或缺、又不可多有”的存在,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人心高氣傲,以“胸懷天下”自居,是不怎麼把皇帝和大臣們放在眼裡的,又極為廉潔自律,一般沒什麼把柄能置他於死地,就是皇帝老兒有時拿這樣的人也是乾瞪眼。乾隆皇帝就曾罵道:“讀書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成天標榜什麼‘胸懷天下’,你們都胸懷天下了,還要朕幹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孫嘉誠,就是這樣一個以“正道在我”自居的角色,對不利於民的制錢和飛揚跋扈的年羹堯,敢於揭發硬頂,光明磊落,對鞏固皇權是有利的,雍正因此對他另眼相待,大加重用。但不要忘了,這種人的敵人是“既得利益者”,擁護的是好說不好做的“仁義道德”。這種人可以當槍使,但沒準哪天槍口就對準自己了,即便皇帝也在他的火力範圍之內,說不準哪天雍正自己有什麼沒做好,就要被他死磕不放了。
因此把孫嘉誠送到年羹堯那裡去,對雍正來說是個“活局”。對兩個人來說則是個“死局”:年羹堯居功自傲,孫嘉誠居道自傲,在皇帝眼裡,都是必死之人。雍正就是要讓他們死磕,借年羹堯的硬刀子殺孫嘉誠,借孫嘉誠的軟刀子殺年羹堯。為什麼王公大臣除了八爺別有用心外,都不去祭拜?因為他們大多都是孫嘉誠代表的“清流”痛恨的“既得利益者”,早晚要被“炮打”,本來就是死對頭,巴不得他死呢,而且都知道孫嘉誠實際是雍正殺的,那還踩那個雷幹嘛?
-
4 # 哆啦愛夢娛
大家好,我是北瓜!
首先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欠水準,《雍正王朝》中孫嘉誠無疑是個對皇帝忠心耿耿的臣子,一心為朝廷辦事,在他被年羹堯殺了以後,王公貝勒、軍機大臣不是沒有去拜祭,而是後來後來才去的。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分析下為什麼王公貝勒、軍機大臣們沒有第一時間去拜祭的原因:
當時局勢不明,很多人在觀望大家都知道,年羹堯是雍正帝的愛將、心腹,而孫嘉誠是個直人,不怕天不怕地,孫嘉誠被殺以後,很多人不知道雍正心裡此刻真實的想法,到底是站在孫嘉誠這邊還是站在年羹堯這邊,大家都在揣度聖心。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王公貝勒、軍機大臣沒有第一時間去。
後來八阿哥帶頭首先去拜祭了孫嘉誠,並且在靈堂前行跪禮,可以說八阿哥是很佩服孫嘉誠這個人的。當然也不能排除他想借此除掉年羹堯的可能性。
-
5 # 宅男看影視
政治立場。軍機處大臣不去是顧忌雍正的面子,畢竟雍正自年羹堯擔任大將軍以後是支援的不遺餘力。
當然軍機處的廉親王老八胤禩是個例外,因為他與雍正是政敵。所以他去上香,甚至行了跪拜之禮,是既收買了人心,也為倒年羹堯集團擴大了聲勢,攪渾了局勢,使支援年羹堯的雍正壓力更大。可謂是一舉兩得。
這其中的複雜局勢還真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說完的,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家細細道來。
一、孫嘉誠之死
孫嘉誠是大清有名的直臣和清臣,是清流的領袖之一。
他因新君登基以後的鑄錢案而被雍正賞識。
當時老八和戶部阿靈阿鑄的銅錢成色不錯,但卻便宜了那些貪官汙吏。百官沒人敢說,還是孫嘉誠挺身而出的。
雖然這件事上孫嘉誠被雍正呵斥,但其實已被雍正賞識。
之後年羹堯西北大捷回京以後,面對百官跪迎是視若無睹,更是對雍正毫無人臣之禮。
百官面對年羹堯飛揚跋扈是敢怒不敢言,又是孫嘉誠挺身而出要參年羹堯。
而經過此事群臣發現雍正力保年羹堯的決心,更加小心翼翼,而年羹堯也是更加的肆無忌憚。
最後也有可能雍正是故意捧殺年羹堯,身為九五之尊親自勸解年羹堯與孫嘉誠二人,語氣也是客氣的很。並且把孫嘉誠派往年羹堯控制的西北,本意是監視和敲打年羹堯。
沒想到到了西北之後,年羹堯真把自己當土皇帝了,竟然把孫嘉誠殺了。
二、祭拜孫嘉誠背後的政治意義
年羹堯當時有多囂張呢,任命天下官員是皇帝說了算的,而年羹堯的年選也可以任命很多地方的官員。他在西北的衣食住行都是向皇帝看準。
年羹堯這樣囂張,背後還有雍正支援。
再加上之前孫嘉誠參年羹堯時就被罰跪求雨。
所以雖然是年羹堯擅自殺了孫嘉誠,但雍正的態度一時之間不太明確,而且年羹堯被降職為杭州將軍依舊是一品大員。因此除了清流就沒有上的了檯面的官員來上香,像王公大臣、軍機處大臣、六部九卿的堂官都沒有人來。
滿朝上下都在看雍正的態度。
這時候老八胤禩出手了,老八擁有八爺黨為後盾,勢力之大就是雍正登基以後也是不得不忌憚三分。加上老八的確是能力出眾,所以雍正懷著拉攏的心思一直重用著他,老八當時就屬於軍機處大員。
老八跟這些人不一樣,他身為雍正九子奪嫡時的政敵,在雍正登基以後也是隱隱約約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
而且老八那麼聰明,應該是猜到了雍正這次要放棄了年羹堯。所以就跑去為孫嘉誠上香,身為親王還行了跪拜之禮,這可是超規格的待遇。這樣一來,老八拉攏了人心,還使反年羹堯的清流聲勢壯大,這樣一來年羹堯的壓力大了,就意味著雍正的壓力大了。
老八這樣算是一舉兩得。
同時果然不出老八所料,雍正知道老八祭拜孫嘉誠以後,並沒有生氣,反而還認可。說既然廉親王都知道禮敬忠臣,你們也不要有什麼忌諱的,都去給孫嘉誠上香吧。讓軍機處其他幾位大臣前去祭拜孫嘉誠。
這樣一來雍正釋放的訊號很明顯了,孫嘉誠死的太可惜了。我要放棄年羹堯了,大家看著辦吧。
當然雍正順便把老八不著痕跡給他施的壓去除了。因為他本來就想要對目中無人的奴才年羹堯下手了。
果然當晚軍機處大臣去祭拜時,這些清流就迫不及待的將在京一百多名官員聯合參年羹堯的摺子請老十三和其他軍機處大臣轉呈給皇上。
最後雍正果然是徹底放棄年羹堯,將其賜死。
-
6 # 歷史是個這玩意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孫嘉誠是被年羹堯擅自殺死的,而祭拜孫嘉誠代表著一種政治立場。軍機處大臣不去是顧忌雍正的面子,畢竟雍正自年羹堯擔任大將軍以後是支援的不遺餘力。
當然軍機處的廉親王老八胤禩是個例外,因為他與雍正是政敵。所以他去上香,甚至行了跪拜之禮,是既收買了人心,也為倒年羹堯集團擴大了聲勢,攪渾了局勢,使支援年羹堯的雍正壓力更大。可謂是一舉兩得。
這其中的複雜局勢還真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說完的,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家細細道來。一、孫嘉誠之死
孫嘉誠是大清有名的直臣和清臣,是清流的領袖之一。
他因新君登基以後的鑄錢案而被雍正賞識。
當時老八和戶部阿靈阿鑄的銅錢成色不錯,但卻便宜了那些貪官汙吏。百官沒人敢說,還是孫嘉誠挺身而出的。
雖然這件事上孫嘉誠被雍正呵斥,但其實已被雍正賞識。
之後年羹堯西北大捷回京以後,面對百官跪迎是視若無睹,更是對雍正毫無人臣之禮。
百官面對年羹堯飛揚跋扈是敢怒不敢言,又是孫嘉誠挺身而出要參年羹堯。
而經過此事群臣發現雍正力保年羹堯的決心,更加小心翼翼,而年羹堯也是更加的肆無忌憚。
最後也有可能雍正是故意捧殺年羹堯,身為九五之尊親自勸解年羹堯與孫嘉誠二人,語氣也是客氣的很。並且把孫嘉誠派往年羹堯控制的西北,本意是監視和敲打年羹堯。
沒想到到了西北之後,年羹堯真把自己當土皇帝了,竟然把孫嘉誠殺了。
二、祭拜孫嘉誠背後的政治意義
年羹堯當時有多囂張呢,任命天下官員是皇帝說了算的,而年羹堯的年選也可以任命很多地方的官員。他在西北的衣食住行都是向皇帝看準。
年羹堯這樣囂張,背後還有雍正支援。
再加上之前孫嘉誠參年羹堯時就被罰跪求雨。
所以雖然是年羹堯擅自殺了孫嘉誠,但雍正的態度一時之間不太明確,而且年羹堯被降職為杭州將軍依舊是一品大員。因此除了清流就沒有上的了檯面的官員來上香,像王公大臣、軍機處大臣、六部九卿的堂官都沒有人來。
滿朝上下都在看雍正的態度。
這時候老八胤禩出手了,老八擁有八爺黨為後盾,勢力之大就是雍正登基以後也是不得不忌憚三分。加上老八的確是能力出眾,所以雍正懷著拉攏的心思一直重用著他,老八當時就屬於軍機處大員。
老八跟這些人不一樣,他身為雍正九子奪嫡時的政敵,在雍正登基以後也是隱隱約約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
而且老八那麼聰明,應該是猜到了雍正這次要放棄了年羹堯。所以就跑去為孫嘉誠上香,身為親王還行了跪拜之禮,這可是超規格的待遇。這樣一來,老八拉攏了人心,還使反年羹堯的清流聲勢壯大,這樣一來年羹堯的壓力大了,就意味著雍正的壓力大了。
老八這樣算是一舉兩得。
同時果然不出老八所料,雍正知道老八祭拜孫嘉誠以後,並沒有生氣,反而還認可。說既然廉親王都知道禮敬忠臣,你們也不要有什麼忌諱的,都去給孫嘉誠上香吧。讓軍機處其他幾位大臣前去祭拜孫嘉誠。
這樣一來雍正釋放的訊號很明顯了,孫嘉誠死的太可惜了。我要放棄年羹堯了,大家看著辦吧。
當然雍正順便把老八不著痕跡給他施的壓去除了。因為他本來就想要對目中無人的奴才年羹堯下手了。
果然當晚軍機處大臣去祭拜時,這些清流就迫不及待的將在京一百多名官員聯合參年羹堯的摺子請老十三和其他軍機處大臣轉呈給皇上。
最後雍正果然是徹底放棄年羹堯,將其賜死。
-
7 # 步武堂
好久沒有回答關於《雍正王朝》的問題了。但是關於孫嘉誠之死以及孫嘉誠死後朝廷當中從王公貝勒到文武大臣對於孫嘉誠之死的態度還是真的很值得分析。
這個電視劇當中的故事情節的確是反應了雍正登基之初所面臨的很嚴峻的來自自己內部陣營的危機和外部的挑戰。以及雍正為了穩固自己的至尊之位而不得不採取的“忍辱負重”的態度。當然,孫嘉誠的死,也拉開了雍正對內部危機和外部的“清算”的序幕。
先說說孫嘉誠之死。
孫嘉誠這個人物顯然是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虛構的人物,這個人物是一個“錚臣”和“忠誠”的典型代表。同時孫嘉誠也是雍正朝當中“清流”的領袖。
孫嘉誠進入人們視線是在雍正登基之初。這位當時的戶部雲貴司主事因為新朝的“雍正制錢”的銅鉛比例和戶部堂官力爭,這位性格剛硬倔強的“犟種”因為自己的頂頭上司不採納自己的“降低雍正制錢的銅的比例以利於制錢的流通”的條陳,居然和戶部的堂官撕打起來,最終引起了雍正的注意。
其實,雍正見到那個朝服被撕破頭髮散亂一臉狼狽的孫嘉誠的時候,對這個長相醜陋的小小主事並無好感,甚至有點討厭。因為在見到孫嘉誠之前,雍正看到了自己登基之後的第一個“新潮氣象”——金燦燦的雍正制錢樣本。在新任的總理王大臣八王爺允禩的支援下,戶部鑄好了雍正朝的流通貨幣“雍正制錢”。由於制錢的含銅量很高(銅六鉛四),雍正制錢看起來很好看,雍正看了也很高興,他表揚了八王爺允禩。
所以當他知道戶部一個不知名的小小主事居然反對“雍正制錢”的銅鉛比例,雍正的心態可想而知。但是,當他聽完了孫嘉誠反對的理由之後,雍正立刻感到自己很有可能被他的那個“八弟”給耍了。
簡單的講,當制錢銅的比例過高的時候,每枚制錢所含的銅本身的價值高於制錢的面值,這樣的結果就是大量的制錢將會被熔鍊成銅製品,市面上就會出現制錢緊缺,如此下來,制錢作為流通貨幣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而同時,朝廷的銅資源也會以這種方式流失民間(清朝的銅資源是朝廷壟斷和專賣的)。
雍正明白,主管戶部多年的八王爺允禩不可能不知道“制錢的秘密”,但是這位被他寄予希望的八弟卻在他登基之初非常陰險的給他挖了一個“大大的坑”。雍正對於孫嘉誠的看法有了本質的改變——這位長相醜陋但是對朝廷忠心耿耿(特別是對雍正朝忠心耿耿)並且敢於直言抗爭的“忠臣和錚臣”正是他需要的,他要重用他。
但是當著八王爺和戶部堂官等人的面,雍正還是斥責了孫嘉誠。這是因為剛剛登基的雍正還自知沒有絕對的把握掌控朝局,他還不太敢和八王爺允禩撕破臉皮。當然,事後雍正便讓張廷玉私訪孫嘉誠,除了讚賞他還任命他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孫嘉誠名聲大振,逐漸的成為了朝廷當中“清流”的領軍人物。
孫嘉誠是一個非常具有“道德情懷”和“家國天下”精神的中國的典型的文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嫉惡如仇”,正因為如此,他得罪了當時可謂是如日中天的被雍正視為“恩人”的撫遠大將軍 一等公爵年羹堯。
在電視劇當中刻畫的年羹堯這個人物非常的“個性鮮明”,這位雍正(當年的四王爺胤禛)的包衣奴才出身的雍正最為得力和信任的奴才之一,同時也是雍正的小舅子,在康熙朝“九子奪嫡”期間,為雍正登基立下過汗馬功勞,雍正也非常的賞識和重用。
雍正登基之初,青海的羅布藏丹增起兵叛亂,嚴重的危害大清朝的安危,雍正力排眾議認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節制無省軍政事務,平息叛亂。此時的年羹堯幾乎成了盤踞一方的“無冕之王”。
年羹堯最終還是沒有辜負雍正對他寄予的希望和信任,最終還是平息叛亂取得“西北大捷”,雍正得以皇位穩固,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八王爺允禩為代表的“八爺黨”對他的攻擊。當雍正得知“西北大捷”之後居然是“喜極而涕”——年羹堯勝利的時間太關鍵了。雍正對年羹堯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並且是“真情實意”。但是,取得了西北大捷的年羹堯卻居功自傲,目空一切。
雍正招年羹堯進京封賞,迎接“得勝還朝”的年羹堯幾乎是“頂級規格”。京城百官包括王公貴族悉數前往迎接。就是親王返京也沒有這樣的禮遇。百官們包括那些親王貝勒心裡此時已經十分的反感。而八王爺允禩的一聲“百官跪迎”,讓在場的文武官員甚至是王公貴族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羹堯只不過是一個打了勝仗的撫遠大將軍而已,真的至於“跪迎”嗎?等閒的一個親王回京,也不可能享受這等“殊遇”啊!
而年羹堯接下來的舉動算是徹底的激怒了包括孫嘉誠在內的絕大多數官員——年羹堯在跪迎的百官面前居然是策馬而過,就是到了列班迎接的王公貴族面前也絲毫沒有任何下馬還禮的意思,一路策馬揚長而過。
孫嘉誠“出離的憤怒”了,他當場斥責年羹堯“豪無人臣之禮”,要參年羹堯。
其實在那個時候,年羹堯這種峙功自傲,飛揚跋扈的張狂樣子,已經讓雍正感到了很大的不自在——這位心腹也太過分了!可是,雍正不能有所發作,他對年羹堯說的那些“肉麻的話”是公諸天下的,此時發作無異於打自己的臉。雍正忍了。
雍正還是非常的希望他的這個絕對的心腹真的可以成為“君臣相知的榜樣”,這樣至少他的心理可以得到快慰——我雍正還是有可以“相知”的心腹的。所以,儘管年羹堯接下來做了很多的“出格的事”,雍正都一一容忍,哪怕是在朝堂之上年羹堯說出了他的部將“只知軍令,不知皇上”這樣目空一切的“狂背之言”。
孫嘉誠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真的就彈劾了年羹堯,而且是以“十惡不赦”的大逆罪名彈劾的,甚至不惜借“久旱不雨必出奸佞”的“天道”來和年羹堯死磕。這讓雍正很為難。一方面雍正已經開始對年羹堯不滿,但另一方面,雍正還是希望年羹堯能夠冷靜和理智下來,但雍正的善意和希望年羹堯並未真的領會。
所以,當雍正把孫嘉誠派到年羹堯身邊,意圖幫助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的時候,年羹堯對孫嘉誠的排斥態度依然很露骨。其實在雍正決定把孫嘉誠派到西北大營的那一刻起,孫嘉誠的命運就已經被界定。年羹堯必然是置孫嘉誠於死地而後快。他很自信自己的“皇恩和聖眷”都是無人能企的。所以,他很快就肆無忌憚的殺了孫嘉誠。
孫嘉誠的被殺,讓雍正對年羹堯徹底心死,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掌控這位昔日的“鐵桿心腹”,這個時候,雍正已經動了殺年羹堯的心思。但他不想在被群臣“綁架”的背景下被動的殺了年羹堯。所以,在孫嘉誠被年羹堯殺了這個問題上他沒有做出過多的反應,但在私下裡,雍正已經開始“動”年羹堯了。而雍正總是希望年羹堯可以真正的清醒。但是雍正最終還是失望了。
孫嘉誠之死,激起了朝廷整個官場上下的“倒年”浪潮,孫嘉誠簡陋的小院裡前來祭拜的六部官員可以說是悲憤至極也是怒火沖天,他們一方面悲憤於孫嘉誠之死於無辜,另一方面對於年羹堯的飛揚跋扈以及雍正的態度曖昧感到十分沮喪和憤怒。
這個時候,王公貴族當中卻沒有一個皇親前去祭拜孫嘉誠,而軍機大臣們也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迴避,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反常的現象。對於年羹堯這個得勢的“包衣奴才”,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軍機大臣都是心懷不滿更加有心懷嫉妒。年羹堯恃寵而驕妄殺孫嘉誠,按理說這些王公貴族和軍機大臣們應該藉著孫嘉誠之死討伐年羹堯才是。這種現象的確讓人詫異。
說到底,王公貴族們還是很懼怕雍正的,雍正的“刻薄寡恩”非常的著名,早在做雍郡王的時候這位以孤臣自居的皇子,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人稱“冷麵王”。年羹堯儘管殺了孫嘉誠,儘管年羹堯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讓他們大多心懷不滿,但是在雍正的態度不明朗之前,王公貴族和軍機大臣們都不敢輕舉妄動。他們絕大多是都在觀望。
王公貴族和軍機大臣們的這種集體沉默的態度,並非真的懼怕年羹堯,他們更懼怕的只是雍正而已。
但是,王公貴族們當中還是有人覺得孫嘉誠之死是向雍正發難的大好時機,這個人就是八王爺允禩,當然還有他身後的“八爺黨”。所以,就在王公貴族們分分迴避,保持沉默的時候,八王爺率領九王爺和十王爺公開前往孫嘉誠的靈前祭拜。
八王爺允禩的這個舉動,其實就是向雍正叫板,同時也加劇了朝廷當中的言官清流們對年羹堯的痛恨,於是在他們的組織下,彈劾年羹堯的摺子雪片般的飛到雍正的面前。雍正知道,這個年羹堯真的是犯了眾怒,他開啟了對年羹堯的處罰模式。同時,他授意軍機大臣們“可以去祭拜”。這樣一來,年羹堯就“萬劫不復”了。
在言官清流們的窮追猛打之下,逼的雍正從對年羹堯罷兵權、削爵位,貶為杭州將軍開始,一路將年羹堯貶為無任何品級的把守城門的普通軍漢。但是在八王爺允禩的鼓動之下,言官清流們依然不肯罷休,他們是真的欲將年羹堯置於死地而後快。
最終,雍正不得不殺了年羹堯。而同時,雍正與八王爺允禩之間的“仇恨”也加劇了很多。
年羹堯之死說到底是他自己“作死”,而八王爺允禩利用年羹堯的飛揚跋扈,透過鼓動言官清流們“死磕年羹堯”,結結實實的打了雍正的臉。
相關內容
-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張廷玉夜晚去找讓雍正生氣的孫嘉誠?
-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冒死也要彈劾年羹堯?
- 《雍正王朝》裡雍正派孫嘉誠去西北,孫嘉誠知道是個死局嗎?為什麼?
- 《雍正王朝》孫嘉誠求雨成功是必然還是巧合?
- 《雍正王朝》孫嘉誠為雍正制錢大鬧戶部,制錢弊病在哪裡?
- 《雍正王朝》孫嘉誠與雍正因為年羹堯鬥毛,老十三一句“你想做龍逢比干”是什麼意思?
- 《雍正王朝》中為何孫嘉誠死後沒有王公大臣去祭拜,在顧忌什麼?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明知道孫嘉誠和年羹堯不和,為什麼還要讓孫嘉誠去年羹堯那邊工作?
- 《雍正王朝》中,才華滿腹的孫嘉誠性格為何如此乖戾?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如果低調行事、不殺孫嘉誠、不驕縱,能善終嗎?
其實這也是很好解釋的,當初孫嘉誠被殺的時候,雍正是在李衛那裡,還沒有準備是對於年羹堯動手,就是遭到了孫嘉誠被殺的訊息。為此雍正在驚訝之餘,也是對於事情有一個果斷的處理,於是罷免了年羹堯西北大將軍的職務,但是囂張跋扈的年羹堯不但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是各種的破罐子破摔,好像是看一下底線到底是在哪裡。
然而當時京城的官員,本就是對於年羹堯不是很滿意,為此也是要彈劾年羹堯,並且是有一百多個官員給孫嘉誠設定了祭奠的地方。然而孫嘉誠死了之後,很多的人也是很懷疑,畢竟除了老八之外,別的人也都是不敢去祭奠。不但是去祭拜了之後,更是行了跪拜大禮,這樣的高規格,也是讓很多的臣子跪倒在地。對此,只能說的是利益之間的牽扯,也是會讓人有很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