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隊長曆史
-
2 # 汪勝軍
各個時期的戰艦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不同的時期都有自己的不同地位 一戰 二戰 現代 三個時期綜合考慮火力、威攝力、創新性、防護能力和服役時間等因素,所以一些所謂的“超級戰艦”並未入選,比如“大和”號、“基洛夫”級等戰艦。要看他們 所處 的年代 時間和 不同的時代環境。 第1名美國海軍“愛荷華”級戰列艦參加了二戰、北韓戰爭、越戰、冷戰和海灣戰爭的老兵。見證了日本投降和蘇聯解體。 第2名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10艘“巨無霸”橫行海上,難怪美軍牛氣沖天。可惜保不住背後的雙子塔。 第3名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老兵,戰功赫赫 第4名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第一種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核動力巡洋艦 第5名美國海軍“弗萊徹”級驅逐艦 二戰中上百艘該型戰艦縱橫大洋,功勳卓著,唯一入選十大戰艦的小型軍艦。 第6名美國海軍“北卡羅萊納”級戰列艦 二戰時期優秀的戰艦,在與日本戰艦的強強對話中取得了勝利 第7名納粹德國海軍“俾斯麥”級戰列艦納粹德國的掌上明珠,可惜依靠一兩件頂級武器不可能取得戰爭勝利。 第8名美國海軍“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二戰中最優秀的航空母艦,美國海軍的驕傲,日本海軍的惡夢。 第9名綱粹德國海軍“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戰列艦的火力,輕巡洋艦的防護力,歷史上此類武器甚多,最終多以失敗告終 第10名英國海軍“胡德”號戰列艦 英國曆史上最大的戰列巡洋艦,盛名之下其實難負。
-
3 # 懷疑探索者
先普及一下戰列艦的基礎知識。戰列艦,它盛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灌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它是能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軍艦,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很長的時間裡,戰列艦曾經雄霸海洋世界,是近代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軍迷都知道,俾斯麥級戰列艦是其中比較出名的戰列艦。
順便再普及一個知識:清帝國的北洋水師不是戰列艦,而是鐵甲艦(或譯裝甲艦),是戰列艦的前身。
其自風帆時代誕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戰列艦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被稱為主力艦。二戰結束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戰略導彈核潛艇所取代,不再是艦隊中的主力。
戰列艦為什麼被淘汰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的迅速崛起和艦載航空兵的成功應用,逐漸動搖了戰列艦的霸主地位。尤其是珍珠港事件中,美國8艘戰列艦非沉即傷,從此戰列艦一蹶不振,表明其稱雄海上的時代已經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均不再建造戰列艦,艦隊中的戰列艦也紛紛退出現役。一時間,戰列艦幾乎銷聲匿跡。儘管戰列艦被淘汰了,但其外形威武壯觀,一直是軍迷的心中所愛。下面,介紹幾款歷史上著名的戰列艦。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當時戰列艦所搭載最大口徑的410毫米口徑主炮,4座雙聯裝主炮塔沿艦體縱向中心線前後對稱各佈置兩座,採用揹負式佈局。並且為了主炮在遠距離炮戰中觀通以及指揮的需要,前主桅採用了7根支柱支撐的高大的圓錐結構檣式桅樓,頂端設立射擊指揮所,這種結構相當堅固不易中彈受損,隨後歷次改裝中桅樓設施逐步增加逐漸形成日本特色的塔式艦橋(之後日本海軍的主力艦紛紛按照這個樣式進行改造)。長門級採用長艏樓船型,該級艦在艦體長艏樓設定兩層炮廓式副炮。最具日本特色的是設計了獨特的帶60°傾角的“勺型”艦艏(為了使用鏈系水雷,艦艏不會勾住連線兩枚水雷的鏈條,但在不良海況高速航行時艦艏濺起的水霧會影響到艦橋和桅樓指揮所)。
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種戰列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 納爾遜(1758-1805)命名。
再來一張:
納爾遜級戰列艦不再採用以往英國戰列艦常用的艏樓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著重提升裝甲防護水平,首次採用傾斜佈置水線裝甲帶,是當時舷側水線裝甲最厚的戰艦,並且強化了水平防護裝甲,增加水密隔艙等間接防禦設施。
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
維托里奧 維內託級戰列艦是義大利建造的一種戰列艦。維內託級首批2艘:維托里奧 維內託號(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奧號(Littorio);2艘改進型:羅馬號(Roma)、帝國號(Impero,音譯為“因佩羅”號)。
20世紀30年代法國針對德國的“袖珍戰列艦”開始建造新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原有的戰列艦已經顯得陳舊落後了。最初,義大利海軍準備建造一種可以和“敦刻爾克”級相抗衡的新型戰艦,最後,義大利海軍決定設計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即後來的維托里奧 維內託級戰列艦。
381毫米口徑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噸,全長19781毫米/L51.92,身管長19050毫米/L50.0,線膛部分長15850毫米,藥室長3071毫米、容積456.216公升。內膛表面刻有96條等齊右旋膛線,陰線深3.1毫米、寬8.458毫米,陽線寬4.0毫米;膛線纏距30倍徑(指膛線繞炮膛軸線旋轉一週,在軸向方向移動的長度)。彈種有被帽穿甲彈和榴彈,穿甲彈長1.699米,重885公斤,彈底裝藥88公斤TNT;榴彈長度於穿甲彈相同,重量774公斤。發射藥分裝在6個藥包內,總重271.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壓320兆帕,穿甲彈初速850-870米/秒。從炮口侵徹威力來看,義大利的381毫米火炮的威力僅次於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國的MK7型406毫米/L50炮。不過由於發射藥對身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其內膛的使用壽命僅為110-130發,約為世界同類艦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
美國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20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考慮到其在亞洲和歐洲的潛在敵國日本和德國正在積極擴軍備戰,於是根據英、美、法三國簽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在1937年開始建造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號(North Carolina BB55)、華盛頓號(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艦華盛頓號戰列艦1938年6月14日開工,1941年5月服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相繼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1942年8月,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北卡羅來納”號成為當時為航空母艦護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戰列艦。在這次戰鬥中卓有成效的表現,為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奠定了它們的主要任務:為航空母艦編隊提供對空掩護。1942年11月14日“華盛頓”號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的夜戰中,利用雷達的引導擊沉日本海軍“霧島”號戰列艦。1944年“華盛頓”號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艦艏撞毀並更換了新艦艏。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北卡羅來納級兩艦參加了大部分重大戰鬥活動,主要為航空母艦提供掩護與支援兩棲登陸作戰,參加了進攻吉爾貝特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關島、硫磺島、日本本土諸島的戰役。
“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1947年退役。1961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費爾角河作為一艘戰爭紀念艦供人參觀。“華盛頓”號於1960年拆毀。
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
希特勒稱它為“德國海軍的驕傲”,就連敵人丘吉爾也不得不讚嘆“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隻”,這就是納粹德國最強戰列艦——“俾斯麥”號。
它以普魯士鐵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國最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智慧結晶,其武備之強令同時代戰艦望塵莫及,只用6分鐘就消滅了被稱為英國海上國力象徵的胡德號戰列艦,震驚了整個世界。然而,初戰3天后,“俾斯麥”號就永遠沉入了大海,其末日之戰與初戰一樣驚心動魄,至今仍為無數軍迷津津樂道。
“俾斯麥”號,號稱“不沉的海上鋼鐵堡壘”,是一架屠殺機器。身長830英尺(約合252米),幾乎和泰坦尼克號相當;標準排水量為417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在海軍史上也僅次於“大和”級和“依阿華”級。儘管個頭很大,但在15萬馬力引擎推動下,航速可達30節。主炮裝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能夠摧毀15英里以外的船隻。裝甲防護方面,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側面裝甲厚13英寸(約合33釐米),魚雷防禦系統可以抵禦300千克德國黑索金烈性炸藥,防護能力十分驚人。
此外,艦上還裝有德國最新式的雷達、無線電側向儀等電子裝置,加上精巧周密的水密艙設計,被德國海軍稱為“不沉的海上鋼鐵堡壘”。
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一款戰列艦呢?
-
4 # 飛上藍天187208005
嗯,有很多啊,日本的大和號,武藏號,德國的脾斯麥號,提爾波茨號,美國的衣阿華級,北卡羅來納號,華盛頓號,墨西哥級,南達科他號,科羅拉多級等等。英國有喬治五世級,復仇級,伊麗莎白女王級,師級,等等。本人還有很多都忘了,但願這些有用。謝謝。
-
5 #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勝利號(HMS VICTORY)一級風帆戰列艦。1759年開建,在1765年建成,共消耗了2000餘棵橡樹,38噸鐵。排水量2162噸,艦長67.8米,艦寬15米。艦上裝有3根桅杆,主桅高62.5米。它設定有三層火炮甲板,共裝有102門鐵鑄加農炮和2門巨型短炮。勝利號下水不久,就一直作為“預備船”直到1778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它每年航行後都要經過一次整修,1783年它再次被列入預備役名單。1789年在經過整修後重返艦隊,1796年成為了海軍上將約翰·傑維斯的旗艦。聖文森特角海戰後,它被認為存在“缺陷”而退出服役,改作為醫療船。從1800年到1803年,勝利號經過了一次大的改裝之後又重返艦隊,直到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它一直是霍雷肖·納爾遜的旗艦。它服役到1812年。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勝利”號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國要求艦隊全體將士盡忠職守”訊號,隨後又升起“進一步接敵”,英國艦隊在一片歡呼聲中以兩路縱隊向聯合艦隊直插過去。當“勝利”號穿過法西聯合艦隊旗艦“布桑托爾”號時,一陣密集的左舷榴霰彈齊射造成成百法華人傷亡。當其他兩艘英艦上來圍攻“布桑托爾”後,“勝利”號又向右與衝上來的法艦“敬畏”號交火,“敬畏”號是聯合艦隊中最小但是作戰最勇敢的軍艦,兩艦進行了古老而殘酷的接舷戰,在甲板上指揮作戰的納爾遜不幸被“敬畏”號上的狙擊手擊中負傷,而“敬畏”號隨後也被俘虜。此後,法西聯合艦隊進行了竭力抵抗,但敗局已定,在血戰了2個多小時後,下午2時5分,聯合艦隊旗艦“布桑托爾”降下帥旗。整個海戰,英軍共死449人,傷1214人。戰艦無一損失。法軍死3373人,傷1155人。西班牙軍共死1022人,傷1383人。總計聯合艦隊被俘三四千人之間。傷、斃、俘加在一起,共有1.4萬人。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的33艘戰列艦中,有12艘被俘,7艘完全喪失戰鬥力,1艘起火燃燒,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羅陀。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也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勝利‘’作為英國海軍忠誠、勇敢和恪盡職守的永恆象徵,應該成為17世紀最強戰列艦!
-
6 # 格魯什科
呃⋯⋯說到戰列艦,最早可追溯到好幾個世紀以前的風帆戰列艦,但今天我還是聊點近代的吧。
首當其衝的依就是大和與姊妹艦武藏。作為歷史上最牛掰的戰列艦,它的460毫米炮與歷史上最恐怖的裝甲可不是開玩笑,可惜它也見證了大炮鉅艦時代的結束。
然後便是德國的俾斯麥號。無論是它的主炮,裝甲,動力,都比不上日本的大和與美國依阿華級。但作為德意志海軍的最強戰艦,它依舊為世人所知。無奈的是,由於油庫漏油,英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發現了它。並送它去了海底。
最後詳細介紹的是大名鼎鼎的依阿華級三號艦密蘇里號。它是世界上最後一艘服役的戰列艦,經歷過二戰,北韓,阿富汗,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完成了它的最後一個任務後退役,現在的它改成了一個博物館供人參觀瞭解。
-
7 #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著名的戰列艦太多,由於戰例出名(胡德號被秒),由於先進堅船利炮(當時)出名(大和號),可我覺得仍然都比不過密蘇里的歷史意義(目前)。
密蘇里號戰列艦(英文:USS Missouri,中文:密蘇里號戰列艦),通常指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里州為名的軍艦。是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韓戰爭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密蘇里號因此而聞名於世。1999年,密蘇里號戰艦作為博物館艦,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福特島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
二,其次是大和號,大和號作為人類歷史上排水量最大,火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不能不提,口徑資料是460毫米,但是據稱實際是466毫米。在建造時,英美都沒想到大和的口徑達到了460毫米,連希特勒都以為大和號也只有五萬噸排水量,誰能想到六七萬噸?!所以大和不能不提。
三,胡德號戰列艦,曾經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但是被德國新銳戰艦俾斯麥的主炮秒掉,英國面上無光。別看戰列艦堅船利炮,主要是用來海上對轟。但是對轟沉沒的例子其實沒想象中那麼多,而胡德號被秒殺,沉沒速度之快,失敗之慘痛震驚了世人!
四,戰列艦的開創者,英國的無畏號不能不說,這是劃時代的意義。通常意義上的“無畏艦”有兩種含義,狹義指英國於1906年下水的無畏號戰列艦。廣義上,也是較多情況下則指各國以“無畏號”為模板設計建造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是20世紀初起各海軍強國競相建造的一類新型主力艦的統稱。
五,德國俾斯麥號,英德海戰中,主炮秒殺掉英國海軍驕傲胡德號而聞名(沒這事前也很出名,是當時德國最新銳的戰列艦)但是後來很快也遭到英國的圍毆報復沉沒。俾斯麥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於漢斯·布洛姆造船廠建造,以德國前首相俾斯麥名字命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首艦。該艦於1936年7月開工,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當時德國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戰列艦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麥號遭到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的戰機空襲,被魚雷擊中後沉沒。
六,法國敦刻爾克戰列艦,它出名不是因為它戰力多強,而是獨特的炮塔布局在戰列艦中獨樹一幟,不知道是不是法華人的浪漫思維?你再浪漫一個炮塔四門火炮?(一般2門,最多3門),而且前部二個炮塔,後部一個沒有如何防衛?只講進攻嗎,話不多說,如下圖便是敦刻爾克。
-
8 # 西風軍事
世界戰列艦全史列出了從風帆時代至現當代的最偉大的戰列艦,應該是很全了,不僅講了戰列艦發展的歷史,還列出資料及精匯工藝圖和真實歷史照片。可以參考。
回覆列表
一、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號戰列艦9門主炮右舷順次射擊,據稱可導致這艘排水量45000噸的龐然大物側移1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
二、“大和”號戰列艦
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從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裡,日本海軍共建成戰列艦12艘。其中“大和”號(還有同型的“武藏”號)艦齡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重,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城堡。
因此,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藉象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
三、俾斯麥級戰列艦
希特勒稱它為“德國海軍的驕傲”,就連敵人丘吉爾也不得不讚嘆“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隻”,這就是納粹德國最強戰列艦——“俾斯麥”號。
它以普魯士鐵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國最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智慧結晶,其武備之強令同時代戰艦望塵莫及,只用6分鐘就消滅了被稱為英國海上國力象徵的胡德號戰列艦,震驚了整個世界。然而,初戰3天后,“俾斯麥”號就永遠沉入了大海,其末日之戰與初戰一樣驚心動魄,至今仍為無數軍迷津津樂道。號稱“不沉的海上鋼鐵堡壘”
五、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相繼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1942年8月,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北卡羅來納”號成為當時為航空母艦護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戰列艦。在這次戰鬥中卓有成效的表現,為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奠定了它們的主要任務:為航空母艦編隊提供對空掩護。1942年11月14日“華盛頓”號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的夜戰中,利用雷達的引導擊沉日本海軍“霧島”號戰列艦。
六、黎塞留級戰列艦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級首艦“黎塞留”號在佈雷斯特鋪設第一塊龍骨。在隨後的4年內,2號艦“讓-巴爾”號和3號艦“克萊蒙梭”號相繼開工。黎塞留是法國中世紀著名的紅衣大主教。
法國計劃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隨後再建造3艘黎塞留級的改進型,到40年代中期,整個造艦計劃完成時,法國將擁有8艘較新的戰列艦與義大利和德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對抗。
七、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國於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二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八、維內託級戰列艦
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是義大利建造的一種戰列艦。
20世紀30年代法國針對德國的“袖珍戰列艦”開始建造新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原有的戰列艦已經顯得陳舊落後了。最初,義大利海軍準備建造一種可以和“敦刻爾克”級相抗衡的新型戰艦,最後,義大利海軍決定設計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即後來的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
九、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種戰列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命名。
服役歷程
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於1927年完工服役,與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美國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等7艘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被各國海軍界人士稱為“big seven”。
在1941年,羅德尼號參加了圍殲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海戰,並與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一同將這艘德國新銳的超級戰列艦摧毀。
十、長門級戰列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勢力迅速膨脹的日本為爭奪海上霸權,重新制定了八八艦隊的計劃。
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該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戰列艦。日本海軍順應當時各海軍強國主力艦競相計劃搭載更大口徑主炮、動力效能更高和增加裝甲防護的趨勢,根據以往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戰列艦,在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的提升補充量的不足。
1945年10月被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給美國。1946年7月在比基尼環礁成為原子彈試驗的靶艦,試驗中嚴重受損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