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庶文講壇
-
2 # 文化獨佳談
玄奘為什麼去西天取經,先從他小時候說起。
玄奘生於602年,現在的位置是河南洛陽,俗姓陳,自幼聰慧好學,對佛學頗有造詣,在這我只想說,是時代造就了這樣一位偉大的旅行家和探險家。
13歲時剃度出家,當時對僧人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可見玄奘在佛學上的天分,後又去到洛陽、四川等地,在這一時期,也就是他決定要到天竺求學之前。他也走過了全國很多的地方講經說法,在當時玄奘也是個很有名氣的僧人了。
於是,自然問題就來了,佛教自然是由天竺傳來,而且經書多不用漢文而用梵文,對於玄奘來說,他急切的想把經書的內容直譯給眾人,苦於當時沒有谷歌翻譯這些逆天的軟體,他就萌生了去那裡遊學求經的想法,而天竺僧的到來更是把這個計劃注入了催化劑。
那時是626年,唐剛建國。當他把這個想法說給唐太宗的時候,唐太宗是極力的反對。當時的唐朝狀況可謂是窮困潦倒,剛建國嘛,一個字窮,所以我個人猜測,由於民眾得不到物慾上的滿足,唐太宗再把玄奘這個寶貝送出去,他要翅膀硬了不回來 ,誰來講經說法,來撫平民眾和欺騙民眾呢?那對我大唐來說可救損失大了。
可見唐太宗也是個謹慎之人,但是玄奘可不管他說什麼,心意已決,隻身出塞。這時是公元628年。玄奘出行如果按照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窮遊,不,可能連窮遊都算不上,你以為唐太宗就這麼放過他了嘛?你以為他身邊真有仨徒弟?你以為他是風風光光的騎著白龍馬走的嗎? 唐太宗哪會放過他啊!
這一路的艱辛恐怕只有去《玄奘法師傳》和《大唐西域記》裡去體會和尋找了,小弟沒讀過,自然不知。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玄奘去取經就是為了學習佛法和梵文回來做個翻譯家去翻譯經文的。他去西天取經也不是唐太宗派他去的,也沒有電視上剛一開始唐太宗對玄奘含情脈脈的說“寧念本鄉一捻土,休戀他國萬兩金”的橋段,他可是到處派人追殺玄奘呢,要不我說,是時代造就了玄奘。不過玄奘真是個偉大的人,只有看過了才會體會到。
-
3 # 陳實老師
原因也許很多,但結果是佛教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大宗教,沿襲千年,而在印度卻衰敗了,也許這跟中國當時社會需要這麼一個超世俗的信仰有關,我們知道歷史到了唐朝,中央集權制社會基本穩定,皇恩浩蕩大體系下的中國等級制及社會財富分配機制形成,社會形成了以特殊階層而為代表的強勢階層,和以中下階層為主的依附於強勢階層道德水準的弱勢階層,這時需要一種超世俗的來引導和約束強勢階層的道德和行為標準的力量,在不改變合法競爭的情況下,使其自律和利他,從而便社會走向和諧,這就是佛教為什麼能在中國生根的根本原因,中國本土的儒墨道法不是宗教,是一種人文思想,或者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中國本土的原始宗教,缺乏超自然的思想,起點太低,不足以為全社會所接受,佛教恰恰好做到了這一點,這麼大了講是修身的妙法,從小來講至少也能引人從善,這是中國社會的需要,是因,即便沒有玄奘西天取經,會有別人或其他方式把這些東西介紹給中國,是果。
-
4 # 怡姐話電影
玄奘取經的真實目的有弘揚佛法答疑解惑,還有著一定的政治使命感和經濟意義。
1 《大唐西域記》記載弘揚佛法,解答心中困惑
2 玄奘取經堪比張騫班超有一定政治使命
如果單從弘揚佛法看,似乎玄奘取經的意義已經足夠大,但在唐朝時期的歷史背景看,唐僧取經還有政治色彩和經濟意義。在封建王朝歷史軌跡中,需要對百姓群眾進行教化,宗教有這樣的意義。同時,從玄奘西天取經,完成大唐西域記的撰寫,又顯現其強烈的政治使命感,記錄個人所見所聞又和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
3 大唐西域記撰寫風土地理
如果純粹為了取經學法,歸國首要是翻譯範文佛教經典,他卻開始寫大唐西域記也就是遊記,還是以世俗人的眼光去書寫西域中亞和南亞等國的風俗地理和交通等,究竟玄奘為什麼這樣寫?
可以看看玄奘取經的背景,那個時候唐太宗在積極擴張,始終無法打服西突厥。這時候唐太宗最需要的就是了解突厥西部的地理交通,當時有一部西域圖記作為參考,但還是需要更詳細的地理資料。此時的玄奘卻正好走遍了西突厥的這些國家,包括高昌 焉耆等又來到西突厥的可汗王庭,從天竺沿著崑崙山北麓而行,對西域諸國風土人情道路交通都很熟悉。
這時的玄奘一面弘揚佛法,也有著大格局大視野,對政治利益衝突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時候唐太宗讓玄奘撰寫西域遊記,並沒有明說為了打擊突厥。玄奘卻很是明白這本書的意義。
於是他從個人和國家民族利益出發,看似寫所見所聞以及風土人情卻帶著自己的政治使命感。並對當時的唐朝瞭解西域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遊記和其他遊記相比有大不同。
寫在後面
唐玄奘取經的真實目的,有弘揚佛法,也有了解西域風土人情地理的政治經濟目的。雖然後者在一開始並不是主要目的,但卻實實在在達到了讓唐太宗時期更瞭解西域,制定經國方針的目的。
常年的艱辛跋涉,心中有自己的信念火種,不僅可以獲得最初的夙願,還可能實現更大的影響和人生境界。看看我們日常堅持寫作,也許也是如此吧,堅定信念,認真寫作,會有更大的收穫和境界提升,不僅有術更有道的提升。
-
5 # 劍鋒園子
玄裝取經的目的有以下說法:
1.《西遊記》說唐僧舉辦水陸法會時,觀音菩薩問他是否會談大乘法,正苦於學不到大乘法的唐僧,虛心地向菩薩請教,菩薩便指點他到西天取大乘經以普度眾生。於是玄奘向請求,踏上取經的征程。唐僧的目的是真要取經。
2.求取真經說玄奘對西行取經一直嚮往之,因為之前很多人已經西行求經,這其中東晉僧人法顯不僅成功取經且撰寫了《佛國記》,這便激發了玄奘取得佛教經典的熱望。唐武德九年,玄奘在長安遇到來自中印度的那爛陀寺權威佛學家戒賢的弟子——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他能記誦大小乘經典10萬頌。玄奘激動不已,親自登門請教。玄奘聽他說戒賢深諳百家佛學經典,且正在那爛陀寺講學,便堅定了西行取經的決心。目的就是為了取真經。
3.取經躲禍說既躲避災禍,又求取真經,一舉兩得。
玄奘率領僧眾舉辦水陸大會,替唐太宗超度亡靈。這個時候,玄奘本已僧人眾多,其勢力不小,而唐太宗又大倡佛教,天下皈依佛門者眾,佛門信徒不斷增加,玄奘勢力範圍就進一擴大,加之其父親是文淵閣大學士,外公是當朝丞相,這等勢力更是引人注目,叫人聯想。作為一國之君的唐太宗必然心生憂慮,雖然玄奘是為大唐皇帝超度,為百姓祈福,但是這等勢利會不會危及朝廷安穩?唐太宗心有不安。
玄奘少年有為,18歲就能帶母親一封書信,到京城找外公殷開山,調動萬馬千軍,救出母親、奶奶,還讓父親陳光蕊的沉冤得以雪恥。少時即有此能量和智慧,又是唐王御弟,現在麾下又聚集了大量僧眾,誰能保證這個僧人哪一天起了謀反的心思,大唐王朝不就危也?
所以,唐太宗忌憚玄奘勢力,思前想後,聰明的唐太宗乾脆慷慨地賜玄裝以“僧綱”:“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還穿了錦斕袈裟,拿了九環錫杖,趁著玄裝急於西天取經,順水推舟,對就要取經的玄奘說:“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就這樣,不僅不動聲色地就把玄奘打發了,而且還落了重視宗教、傳揚文化之美名,一舉多得。
而玄奘又是何許聰明人也,他或許早看出了唐太宗的心思,趕緊出走,既圓了取經之夢,又遠離可能的殺身之禍,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4.玄裝取經的意義玄裝為了心中夢想,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生髮出了強象徵意義:人,只要有理想,有崇高的目標,就得經歷千難萬險,戰勝一切困難,不達目的不罷休,就可以取得成功。雖然道理很淺顯,誰到知道,但也是玄裝取經帶來另外的價值。
-
6 # 騎驢去高考
是夜,有一芳年和尚,妙齡二四。生得玉面紅唇,倜儻純潔。只見他端坐天庭,表情莊嚴而肅穆,內心寧靜而聖潔。這時,在群座中央的舞臺上,忽見一個印度娘們妖嬈嫵媚地邁著碎步顛上舞臺,當然,當時還只能叫她天竺姑娘。
只見她薄衫貼肌,玉膚如脂,面若嬌花,眼若紅火。在她朝著人群閃著玉兔般的眼睛的片刻,正好與和尚溫燙的眼神相對,然後她嬌羞地露出羞怯的表情,只那一剎那,和尚的魂魄徹底被她攝走了。只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不久,那天竺娘們就回去了。然後和尚相思成疾,欲見無緣。正好自己也想去印度弄兩本好書看看,因為中國的佛經錯別字實在是他媽的太多了!
於是他就去了印度。到了印度後,他住在那爛陀寺。老方丈很看重他的才華,和他有一場驚世駭俗的辯論,老方丈問他,
“你覺得中國女人好還是印度女人好?”
他回答說,
“印度的女人適合上床,但中國的女人適合過日子。”
老方丈又問了他第二個問題,
“如果你媽跟你女朋友同時掉水裡面了,你會先救誰?”
玄奘淡淡地回答說,
“你問這是你媽的個皮問題!”
玄奘在印度待了十七年,後來他回到了大唐,翻譯了許多重要的佛教典籍,為中印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晚年的時候,曾有一個弟子小心翼翼的問他,
“師傅,你年輕的時候不是去印度找那個肚皮舞娘嘛,你咋去了沒找她?”
玄奘淡淡地說,
“印度人太多了,不好找啊。就算找到了,早就讓別人日過了,別人日過的女人我不要。”
小說《大唐高僧取經原因新探》
-
7 # 味哎兒
真原因是漢語佛經當時語句雖通,可言不達意,甚至相互矛盾,這才引發玄奘仿前輩去天竺國求真經的。
這如同李時珍修本草成本草綱目一樣,文人瞎釋各藥草,把藥弄亂了,才自訪民間及尋山搜藥修本草還真的。
漢人譯佛經,越往後越失真,還真必須去原經地找本經,才可還真的。去尋真經不是玄奘一人,其前就有幾十位去過了,只是玄奘返國後駐京郊白馬寺,佔據輿論中心位置,才引官方重視,又被顯貴富豪傳名,從而顯赫其名罷了。
最主要的是注述大唐西域記,引皇帝令其繪地圖,這是貢獻本形,後成了印度恢復歷史的主要史學著作了。這就構成偉大了。
唐朝以前的各佛經都是印僧入中國傳佛學得到的,歷經幾輩人後越傳越失真,再加上印僧死去不能證偽了,不通印度語的人猜著譯結不錯才怪呢。
這也是如達摩傳經於嵩山,僅自修練的經略,不是普渡眾生的經論。從而才有人說原中國所傳經文是小乘佛經,玄奘訪的是大乘佛經。
現在是普渡眾生式的經文,並向心理學滲透或摻和的了。很少同希達多本身獨坐禪式的個人苦行僧的修練式了。這就更增強了大乘小乘之分了,並在西遊記原著裡寫出了。這就是電視劇內觀音化身老僧,訪唐僧去西天求大乘佛法的開篇劇演出的由頭。
佛學不論小乘大乘及其它類派,都是把道教各有用有效的法術攬入,以招聚信眾,這就是入醫入施粥施藥救急,與爭辦喪事等,擴充套件佛教影響力的。只不過具體表現是佛入道家仙山之地,從而普天名山僧佔多了。這正是佛興道衰的表現之一。
隋朝前大地上全是道家道場,唐朝至清朝普天之下沒不是佛寺的地界了。
-
8 # 元守道
成為要飯領袖,名利雙收。就像前些年,你要是能成為某國外大品牌的中國代理人,一定賺得盆滿缽滿。要飯教,非常善於洗腦,乃傳銷屆的鼻祖,品牌經營水平,市場拓展能力極強。
-
9 # 一滴水1118
《戲說目的》從玄從長安出發最終的目的地是天竺,即今天的印度那爛陀寺。至於佛教哪年哪月傳入中國,正確記載己無查考。不論是哪一年傳入中國,都要比玄西行取經的時間要早得多的多。由此可見華人崇洋媚外的歷史己久,放著那麼優秀的中國文化不學,偏偏要去印度請一座洋菩薩迎進國內供奉,天天朝鼓暮鍾香火不斷,頂禮膜拜。在釋迦牟尼未來中國之前華人是不知信仰為何物。自從從印度引進個如來佛和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後, 華人從此有了宗教信仰。不知是喜還是悲?玄奘取經的真正目的是崇洋媚外,賣國求榮!
-
10 # 寂風hk
玄奘取經的真實目的。看看他取了什麼經就知道了。別想多了。玄奘取的主要的不是經,是論,即瑜伽師地論,傳說是補處佛彌衲菩薩的佛教口述修行正本,由五識相應地起修,分十七地份位至究竟涅槃。此論當時是印度的寶典嚴禁流出印度,所以玄奘得去取,回大唐翻譯。故此說玄奘是法相宗的開山鼻祖,一代高僧瑜伽師。
-
11 # 吉月文
歷史上玄奘取經的真實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為了追求佛法的真正含義。關於這一點,在玄奘本人口述弟子筆錄的大唐西域記和弟子寫成的三藏法師傳,這樣最直接的史料當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沒有什麼爭議可言。
玄奘在幼年的時候就已經出家,並且通過了政府的考試,獲得了剃度的資格。他本人天分很高,因此,閱讀了大量的佛經。不過在這個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佛經當中的有些內容相互矛盾,並且有一些重要的內容在翻譯的時候十分模糊,沒有明確的解釋。這就形成了他的疑惑,為了解開這些疑惑,玄奘才立志前往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去探尋佛經真正的本意。
佛經當中的內容相互衝突,有一些是由於翻譯導致的,但有一些情況更為複雜,所以必須要專門解釋一下。佛教在釋迦牟尼先前創立之後,一直到他死後大約100年這一段時間,被稱為原始佛教時期。在這一時期,佛教僧團沒有分裂,修行方式也沒有大的變化。而從死後100年開始一直到公元前後,這一時期形成了佛教部派的分裂格局。堅持傳統的老年僧人成為了上座部,主張改革的青年僧人形成了大眾部。從這一時期開始,雙方對於佛經和佛教教育的基本理念,就開始形成了差異。此後,兩大派別繼續分裂,最多的時候,形成了大約大大小小20多個部派。到了公元前後,大眾部佛教的某些分支,在佛教教義基礎上吸收了包括古希臘和古波斯的宗教習俗,以及婆羅門教的部分內容,形成了大乘佛教。而將之前的部派佛教,貶稱為小乘佛教。這也構成了當代世界,佛教分類的兩大型別。
大乘佛教的成型時期,又正好是佛教傳到中原的時期。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大乘佛教和之前的部派佛教,一起經過西域地區,傳到了中原漢地。不同部派之間,大乘和小乘佛教之間在佛教基本理念上本身就有很多衝突,因此形成矛盾是非常正常的。在唐代以前,中國的佛教的特點是,多個派系並存。這種混亂局面,一方面是由於印度佛教自身分裂導致的,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華人,當時對於佛教的具體情況,尤其是派別的情況不太瞭解,而且在當時並沒有形成一個主流優勢的派別。
玄奘在天竺也就是印度求學多年,充分了解了印度佛教的發展歷程和派別情況,並且師從當時唯識論的宗師級人物戒賢法師。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以自身派別立場出發,確定了自己的佛教基本觀念,解決了他幼年時期就已存在的疑惑。
-
12 #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玄奘取經,是因為李翠蓮舍了金釵給唐僧。其夫劉全和妻吵架,李翠蓮上吊而死。
又因為小白龍在地府告了李世民,不講信用,這樣閻王傳李世民去,李世民也死了,。
當判官查生死簿,劉全,李翠蓮,李世民,都不該死,還有陽壽。應當都回到陽世間來。但李翠蓮已死三年,屍體已壞,只有借尺還魂。
這樣李世民派唐僧去取真經,何為真經,就是大乘經。當人死了,一念大乘經,立刻還陽。恢復原來狀態。
-
13 # 妙色蓮華妍
真實的目的:大的來說,是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小的來說,是追求至臻佛法,解除自己內心的困惑。
這個有大量的史料可以證實,在玄奘本人編寫的《大唐西域記》和他的弟子們寫的《三藏法師傳》裡,都有明確的記載。
這裡妙色蓮花妍想說的是:和上一個回答,講說佛教門派,大小乘之分,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和補充,是值得思考的:
1、玄奘確實是看到佛法有很多矛盾的地方,這個入了佛門的人都是能夠感覺到的,可是玄奘所找尋到的答案就被大家所認可了嗎?未必。其中如果說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之爭,玄奘認可哪一種呢?當然是大乘。為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2、我們知道,玄奘是非常認可彌勒佛的唯識派理論的,他取的主要是彌勒佛的經。併發願往生兜率天彌勒菩薩身邊,侍奉彌勒菩薩,親身聽取教誨。那麼彌勒菩薩的經又屬於大乘還是小乘呢?
3、玄奘還取回來了一部影響非常大的經,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經影響非常的巨大,是眾多佛門弟子都認可的一部經書,哪這部經是大乘還是小乘的呢?
4、所謂的上座部和大眾部之分,猶如是保守派和改革派,這裡面的矛盾和衝突,是在所難免的。關於佛教的教義,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存在。這裡面的情況,可參考妙色蓮花妍的文章。主要是關於《大乘妙法蓮華經》的內容。然而玄奘又是不太認可的,他主要認可彌勒佛的經。
回答一下以上的問題:
1、玄奘為什麼認可大乘?既然跑到了印度,佛教的發源地,可是看到的景象並不讓他滿意,因為教派的分裂更為嚴重。在眾說紛紜中,只有彌勒佛的經,是有定論的,是有體系的,是有一條明確的路可走的。而且彌勒菩薩現在還在講經中,只要你能發願往生兜率天。也就是說,其實這個矛盾,知道玄奘往生,都沒有解決。
2、彌勒佛的經和佛所講的經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佛講經一開始是善巧方便,結緣眾生,所以在後來講《妙法蓮華經》時歸為結緣法,戲論法。然而這些法卻被小乘人當成了經典,拒不接受大乘經典。那麼彌勒佛剛好相反,因為有了釋迦牟尼佛的開宗立派打好了基礎,彌勒菩薩可以直講自己的佛法。
3、觀世音菩薩也是一樣,他的《心經》看似直來直去,可是也是建立在釋迦牟尼佛佛法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是根本就沒有學過佛法的人,看《心經》,你連一句都看不懂。因為《心經》是高度的概括。
4、上座部和大眾部之間的分裂,造成了小乘和大乘之分。其中有人說:“大乘是吸收了一些別的宗教的東西,組合而成的。”這話看似對,其實是錯的。表象是對的,一定會吸收一些對的東西,可是實質上,如果不明白什麼是大乘,就是根本上是錯的。
釋迦牟尼佛在宣說《大乘妙法蓮華經》的時候,還有一些比丘當場離席,給佛難堪,並說要去宣揚真正的佛法。就可以看出,離開佛去宣揚真正的佛法,這是什麼頑固的思想?嚴重和扭曲到了什麼程度?
5、佛說了什麼?為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原來此經最是難解難信,因為《法華經》只說了一句核心話:盡虛空遍法界只有一尊佛,一個人,一個念。信了的人,哪裡還會有大小乘之分?信了這句話,哪裡還會有釋迦牟尼佛,彌勒佛,觀世音菩薩之分?所有的經典都是《法華經》,《法華經》又是所有的經典,這就不矛盾了。
總結:所有說,玄奘得到的答案,並不能被所有人認可,其實他內心的矛盾看似解決了,其實沒有。他還沒有取到真經。真經就一句話。
要說取經,阿彌託佛可謂是取經第一人,他走遍了所有的無量佛土,向所有無量佛請法,最後得到的結果只有一句:阿彌託佛!阿者空也。彌陀者有也,佛者空有不二也。也就是《法華經》的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時間萬法,無外乎心,就只有這一句而已。懂了這一句,就取得了真經,不用勞苦萬里,不用發願往生,什麼都不用,因為你自己就是一切!就是阿彌陀佛!
-
14 # 和光同塵56519696
超渡自己,寫好履歷,豐富人生,西行漫記。傳播文化,證明記憶,不忘初心,歸唐翻譯,不同文明,可以相聚,求同存異,百年大計,龍象無爭。人民福氣,取長補短,取經目的。世界大同,命運共體,德行天下,玄奘忘己。
-
15 # 風語風兄
評職稱!這個小說裡寫的很清楚,取得真經後,師徒幾個都成就佛位了,就像下崗工人經過一番努力,再次被國家某部門錄用一樣,不得不說,很勵志!
-
16 # 安多梵行
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是去順應、去完成(因果)過程。世間萬物都離不開因果,先因後果?實際上佛法的智慧中因果是沒有先後的,也沒有時間及空間的次序。因與果可同時存在,也可由果成因(必須完成的過程,密宗的修法)。如同我們看見一個蘋果(果),這個蘋果是由一顆種子(因)發芽長大,開花結果(成長過程)。不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這個成長的過程,它(過程)就不存在了。
玄奘法師在學習了600卷的《大般若經》後,如何修行?就必須去學習另一部由彌勒菩薩著的《瑜伽師地論》,就有了印度那爛陀寺的戒賢法師被幾位菩薩告知“東方震旦有僧西來學法~《瑜伽師地論》,你必須等待他的到來”。世尊當年告知弟子“東方震旦之土,將有僧來取正法,佛法將在東方宏傳”。玄奘取到真經是必然的“果”,由“果”產生了西行的千辛萬苦和漫漫長路。
-
17 # 東北虎男323
反對其他答案,你們憑什麼能看到唐僧玄奘心裡所想?妄加揣測?我們判斷唐僧玄奘取經的目的,有且只能有一種方法,看真實歷史上玄奘取經做了什麼回來做了什麼,我們只能依據他做了什麼來判斷他的目的,因為我們不會讀心術,
先上結論,玄奘取經,是為了修煉瑜伽!
第一,玄奘取經,他在自己寫的大唐西域記裡面說的清楚,就是為了去取瑜伽論這部經書,
第二,玄奘取經回來以後_創立了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瑜伽宗!
第三,學瑜伽論,講瑜伽論,創立瑜伽宗,那你說他去印度取經為的不是瑜伽是什麼?!
唐僧玄奘,一個心中只有瑜伽的男人
補充一下:玄奘大師回國為了好好研究瑜伽教瑜伽,是向朝廷申請加入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寺環境那當然更適合他研究瑜伽教導瑜伽,皇帝李世民沒有同意,強迫他回京都寫大唐西域記和翻譯佛經,中國史書和唐太宗實錄有完整記載,當年要是在玄奘要是能留在少林寺,那多美啊!
-
18 # 哥哥123
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可以沿途領略美景,賞遍各地人土風情,增長自己見識,這就是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
19 # 文利wenli
真實的目的:大的來說,是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小的來說,是追求至臻佛法,解決百年來佛法的正解,解除自己內心的困惑,追根溯源,除疑解惑,渡人渡己,解決信仰出路,其中也有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之爭,玄奘認可是大乘,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玄奘是非常認可彌勒佛的唯識派理論的,他取的主要是彌勒佛的經。併發願往生兜率天彌勒菩薩身邊,侍奉彌勒菩薩,親身聽取教誨。大的方面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當時宣傳的是小乘佛法,修的是解脫自己的生死法門,沒有普度眾生的修法,是為了弘大願;二是當時傳入的經典,沒有系統的翻譯,隨著時間的流逝,修行的深入,自己也找不到答案,為了佛法正源。三是為了宏揚正統佛法,把大乘佛法帶回華夏,教化眾生。
-
20 # 太上邪神
玄奘取經的真實目的,要從玄奘取經的路線去判斷,玄奘先到中國西方的新疆和西藏,新疆和西藏是中國道家學問的發源地,所以玄奘取經的真實目的是學習中國道家學問。
中國道家仙山在當今的中國西藏,西藏曾經存在著象雄文明,距今已經有一萬八千年的歷史,可能是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
傳說中老子西出函谷關,在新疆和西藏之間遇到了前來學習的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老子化胡為佛,從此象雄文明的雍仲本教改為象雄佛教,象雄佛教是最早的佛教,創始人辛饒彌沃佛,可能是佛教中的過去佛。
喬達摩·悉達多回國後,創立了印度佛教,思想特質:中道、無我、緣起,思想領域:被認為是無神論或反神論。佛教理論原本是無神論或反神論,是當時最科學的理論:佛陀否認吠陀宣揚的創造主梵天,即根本上否定了婆羅門教;對婆羅門教傳統的火供、血祭等,釋迦牟尼多次批判;對咒術、問卜等,佛均視為邪術迷信。
玄奘後來到了大唐的南方印度,學習印度佛法,並帶回許多佛經。象雄佛教在吐蕃統治西藏時期受到了限制,佛經被大量修改,當時的象雄佛教已經不是玄奘心目中佛教聖地,已經沒有玄奘心目中的真經了。
印度佛教源於中國,中國的佛教源於印度,佛教既可以說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也可以說是外來的宗教,佛教思想反對迷信。
回覆列表
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大師不懼艱難前往天竺取經,其中東晉僧人發顯撰寫過《佛國記》一書,這些事蹟讓玄奘法師心生嚮往。另外還有兩個原因促使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第一、當時中原的佛法以小乘為主,大乘佛法的經典很少;第二、佛教經典傳入中國以後,各人對他的理解和翻譯不一樣,在東晉時期甚至出現了“心無義”的異端邪說,玄奘法師是本著追根溯源的態度,前往印度的。
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玄奘法師很幸運的在長安遇到了印度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他是印度那爛陀寺戒賢的弟子,能夠記誦大小乘經典10餘萬頌。玄奘得到波羅頗密多羅的指引後,下定決心西行求法。
玄奘求法並不像《西遊記》記述的那樣是李世民公開許可的行為,當是唐朝剛剛建立沒有多久,面對西邊的少數民族的虎視眈眈,大唐只好採取封閉對外官道的策略,玄奘出行是偷渡出關的,在途中歷經各種磨難依舊不改求法初心。
玄奘法師抵達那爛陀寺的時候,年已過百的戒賢大師依舊在此主持寺廟,據說他是故意留壽等待玄奘取法,玄奘在此學習5年之後,又四處遊學,周遊印度10餘國,虛心學習,佛法有成之後,玄奘又回到那爛陀寺向戒賢法師彙報學習情況,受到極大讚揚。
公元642年唐貞觀十六年,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舉行佛學辯論會,邀請玄奘為論主,參加辯論的人有五印十八國王,三千大小乘佛學弟子以及外道兩千人。玄奘在此辯論中大獲全勝,之後戒日王又邀請玄奘參加五年一度,歷時七十五天的大法會,會後玄奘帶著大量的佛教經典返回故國。
當印度各王聽說玄奘要回國的訊息後,都千方百計的想要挽留他,迦摩縷波國的鳩摩羅王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就為他造一百座寺院,就算如此優厚的待遇,依舊沒有動搖玄奘歸國的決心。
他回國後,致力於組建僧團開始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真經,這一下總算在中原建立起完備的佛學體系,正本清源,我們最熟悉的《心經》就是當時玄奘法師重新翻譯的版本,之前的《心經》翻譯版本很多,大家都不能理解其深意,到了玄奘法師的時候才將各路學說全部歸為一統,我們今天學佛讀誦的佛經,其實都是玄奘法師那時翻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