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劇情
-
2 # 合意HY
我說兩個我小時候我媽老給唸叨的
1.晚上不要剪指甲
以前上學,白天老是忘記剪指甲,晚上有時間啦,就想邊看電視邊剪剪指甲,可我媽每一次都不同意。
2.白天晾曬在外面的衣服,天暗下來之前要記得收下來
3.晚上不要照鏡子
4.床的擺向是坐東朝西,搬床要挑個吉利日子
我就記得這一些了。為什麼這樣做,我沒有寫原因,覺得有一點嚇人,沒有寫的必要啦。
發個圖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
3 # 妖兮子
吃魚不要翻魚(以往都是打魚,翻一般有翻船的意思,不吉利的)!不能把筷子插到飯碗上(一般去世的人才那樣)!村裡有去世的小孩不能去(把小孩的魂帶走了)
一 祭祀灶君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神。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我省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祭灶。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當地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古俗有 “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在晉北地區流傳著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臘月二十三,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鬧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家,清理箱、櫃、炕蓆底下的塵土,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窗花,貼年畫等等。
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哨。特別要蒸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臘月二十三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洗腳。這天傍晚,婆姨女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女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民間傳說<<<<<
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靜觀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就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善惡情況。等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並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關於為什麼要獻糖瓜給灶王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人們想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在天庭說人間的壞話;另一種說法是,灶王爺馬上要上天彙報工作了,臨走前給灶王爺敬獻香甜的糖瓜是“賄賂”他,讓他上天多給人間說點好話,來年生活會更幸福。
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閒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張灶王亡故一週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
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此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後來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閤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二 死人的禁忌
死者安葬後第一天(有的地方第三天)到新墳添土、燒紙、祭奠,稱為“圓墳”。一般是死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親都去。
從人死後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稱為“做七”或“過七”。其中一七稱“頭七”、三七又稱“散七”、五七、七七又稱“滿七”、“斷七”或“盡七”,較為重要。“一七”,喪家設靈座,供牌位,舉行隆重儀式,受唁開弔。
“三七”,死者的子女要拿著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喚死者,或上墳焚香接引亡靈回家。
“五七”,民間認為這一天死者亡靈回家“ 省親” ,喪家除舉行祭奠,還要延請僧道誦經,親友均來弔唁。有些地方還按亡者歲數扎製紙花、剪紙旗,另外再糊一口“升”字紙旗以穀草杆穿扎,沿路一直從家門口插到墳地。
“七七”,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友都來燒紙,或到墳前祭拜。
人死後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個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
一個人死後,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週年燒紙祭奠,叫“週年”或“ 燒週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週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滿三週年燒紙祭奠,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紮。三週年過後,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週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 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服三”之後,對死者的祭奠轉入普通的上墳,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墳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舉新火;七月十五,嘗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些地方除了以上三個節令外,再加上元旦、冬至和除夕。藉此,家人在悠長的歲月中繼續保持著同死者的“聯絡”,並寄託自己綿長無盡的哀思。
三 出殯詳說
死者衣裳的袖子要長得將手完全蓋住,據說手露出來,將來子孫會成為討飯的。
魂轎的轎伕一名喚康得喜(扛得起),一名喚李有祿(利有路)。
孝男及家眷,平時出外做事為方便都不帶孝而將其寄放在靈位香爐側,俗稱「寄孝」。
待對年時,至土地公廟焚香脫孝。
訂購棺材一直忌諱稱「買棺材」,而改稱「買大厝」、「買大屋」或「買大壽」、「放板仔」、「買壽具」皆取意吉祥也。
棺材內底部鑿就之小方洞另削一柄自內塞出,名為「龍喉」,打桶者入窆時須將之打除。
「媳婦頭,查抹子腳」,指女屍由媳婦梳頭,媳婦梳頭時應跪在地上離屍約一尺以外,連哭帶號,恭恭敬敬梳理,梳頭前三後四。由女兒穿襪及布鞋。
屍之口中含用紅紙包之龍銀一枚,放入時,須唱:「含孝歸土」。
屍之面部須以四方形白布巾覆蓋,巾之四角有帶,繞結於項後。
男喪皆戴帽,女則包烏巾,否則即是和尚尼姑頭。
有些地區病人在未斷氣前就要穿上預先準備好的壽衣,如此死了以後才能得到。
壽衣俗稱「老嫁妝」,壽衣下身三裙二褲寓意:子孫大富。
壽衣之口袋皆縫死,以防錢財與福氣為其帶走。
俗謂屍溫最後消失之處以定死者歸於何道,若人死後全身冰冷僅腦中心仍有餘溫,則此人超凡入聖,往生西方。若餘溫在眼則歸天道,餘溫在心則歸人道,餘溫在腹歸惡鬼道,餘溫在膝則歸畜牲道,餘溫在底則歸地獄道。
俗曰:「一樣生,百樣死」,以老而壽終止於寢者為順終,否則即為非順終稱為凶死。凡凶死於外者,入木之際皆須至出事地「引魂」,同時請僧道至出事地點誦經超渡亡魂。死亡地點如在海外,則曏者死亡地點的方向或到海邊舉行遙祭。
俗謂地獄有枉死城,人被處死、毒斃、或縊死、自盡等,靈魂定會被閻王幽禁在枉死城,所以必須延請道僧讀經向閻王求赦罪,以便由枉死城救出。溺水者須作「牽水懺」,難產而死的作「牽血盆」。須製作五、六尺之圓筒形迴龍燈,產死者糊紅紙,溺死者糊白紙。須執魂旛至出事地引魂,否則其魂將徘徊不去為厲鬼在該地而產生「抓交替」之惡性迴圈。溺死者尚需牽懺,牽亡魂出困境,否則永不得超生。車禍死者再開枉死城。投環者須作「放索」。服毒者要做「解藥」。被殺而死者,要作「解刀法」。在床上氣絕者要「打眠床架」。
祭品中不用鴨與蔥,鴨與押同音,蔥、娼同音故不用。
死後若有仇不能報,則於棺內建木炭,能使死者至陰間報仇。
將吊屍入棺的白布條,撕下一小塊塞入腰間,俗傳如此可使己身及兒孫身體健康永不腰痛。
若兒孫或親戚中患有痼疾者,此時可至棺側,以銀紙在患部自上往下掃若干次並說:「請仙命挑到土州去丟掉。」俗信如此做病況多能痊癒或減輕。
屍入棺,慎防眼淚滴落屍上,俗謂淚沾屍則死者靈魂即不能脫離肉身而超生。
入木時子孫人影落入棺內為屍所壓,必犯煞致死。
入木時如逢雷鳴,以為死人的肚子會脹起,因此要用鑼蓋其腹部。
屍身左手執手巾,右手執摺扇供搧涼用,也表示亡者透心涼,無牽無掛而死。
另置棉線若干條,其條數乃死者年歲再加一,俗稱「長命線」。
難產而死者一屍兩命,則須再加一替身尪仔湊成三人,而免家人再有死亡之忌。
死者入殮後,則將死者移舖時所用之諸物,棄之於荒野,謂之「送腳尾」。此時有洗淨之俗,即拔除邪穢之意,及驅除不祥。
親朋至喪家慰問,謂之「埋(覓)喪」、「問喪」或「探青」。
女婿祭時,席上加紅毯,因其為外人故加毯以示尊敬,然女婿不可跪在毛毯上,俗謂:「今世跪毛毯,來世睡豬穴」,須先上前將紅毯折一角示不用,乃行三進三退之大禮,上香、奠酒、叩頭,若逕用紅毯,將被笑為不知禮。
朋友上香,昔日皆用二條香名為「參香」,近年來人人交遊廣闊,用線香則爐易滿,故改用香末,所以稱為「拈香」。其禮為朋友兩兩上前拈香,先向遺像一鞠躬,前進,自香末盤中拈香末置於香爐上三次,後退,向遺像一鞠躬,左右孝男孝眷答禮,向左右孝男孝眷各一鞠躬,退下,禮成。
夫妻之一方若亡,則健在的一方,可以祭拜,僅立拜不跪,且在朋友拈香之後行之。
割棺時由棺木上割下一小木片,持放於香爐內,取以「丁蘭抱木拜母」之古意。
丈夫年輕喪妻,日後如欲再娶,則發引前須「過番」,於妻柩兩側各置一長椅,丈夫攜一包袱,一支傘,由柩上跨越,表示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此意即先生假裝要到外地去,亡者信以為真,則不會再回家來糾纏先生。
丈夫先亡,其妻不得送喪,除了欲再嫁的婦人,概不送喪。長輩亦不送晚輩,否則死者將不得再轉世。妯娌亦不相送,俗謂「送東西(妯娌),會敗(窮)」。
出葬時靈柩不可自喪宅後繞之,否則即謂之「纏龍」,俗信子孫將因此而窮困。
棺柩之放栓(放水)又稱為「開龍門」,俗信若未打通而埋之,子孫將有啞者。既通,孝男則以土丸封之,以免臭氣外溢。
俗諺:「查某子灰及吹」即墓上之灰土由女兒出資,吹即鼓吹、八音等也由出嫁女兒等出資僱用。
掩土時除了影子不可落入墓穴中外,足跡亦不可掩沒,若留有足印,須先以鋤面抹平,始可加土於其上。
祭土地公之牲禮中必有鴨蛋,祭畢則剝其殼而撒於墳上,表示亡人能「脫殼」再生。祭墓之銀紙留下一些不燒化,與蛋殼同撒於墳上。
喪鬮煞:目擊喪家推靈或出殯而致生病,俗信此為邪神作祟稱「喪鬮煞」,須於百日忌內取靈桌桌裙一端或香條等用以洗身,病就會痊癒。
神主牌是亡故的祖先或家人之魂所居住的地方,象徵其人格,故也可以嫁娶,神主牌是亡靈所依附的地方,所以不可以輕易毀損破壞。
暗娶?乘孝娶
暗娶就是家中正在守孝,而在其間內結婚,因還在重孝中,所以一切從簡,也不張揚,故像暗地裡結婚一樣,故稱為暗娶。
會舉行暗娶的情況,大都是死者在生前已經為兒子訂了親,不料還沒等到兒子結婚就突然去世。
父母喪在三年內不能結婚,所以想結婚就必須乘出殯以前舉行,或一百日內舉行,既可節省費用,又可多出一個媳婦來送喪。
如果不乘此機會結婚,也有採行所謂「借送山」者,就是讓已經訂親的女孩,以媳婦的身分,來參加男方父母的喪禮,披麻帶孝哭靈行媳婦的禮節。照例喪主要包一個大紅包給女方。
往昔家中長輩亡故後,子孫輩已有訂婚者,家人一面請媒人前往女家報信,一面準備一件紅色的新娘衣服一頂轎子。在出殯之日,由媒人帶紅衣服至女家,由新娘穿上,坐上轎子前往男家弔喪送喪。做完探死儀節後,媒人就陪同新娘進入大廳內,在[新娘紅衫上再替新娘加上一件麻衣孝服。此即為「乘孝娶」。
借送山之未入門孝媳,其身服同已入門者相同,而麻服內著大紅長衫,首服以大紅布為底,上綴麻,以示內吉外兇,鞋用紅色,頭上加綴一紅布。
乘暗娶之新娘在未過門之前,須先行「探生」與「探死」的儀式,而後才參加出殯儀式。新娘由媒人陪同坐轎往男家送葬,抵達後先至客房,然後由媒人陪同到大廳門口。大廳門口放置一竹編橄壺,中放一竹椅,橄壺表示團圓之意,竹表示子孫興旺如同麻竹般旺盛。新娘站在竹椅上,臉朝大廳,媒人代新娘向廳內死者講話:「某某人(死者名)!新娘某某今天來向你探望,不知你的病體好了沒有?」廳內人就替死者答曰:「病已經好了!」於是新娘下竹椅,走回客廳,這就是「探生」。新娘來男家送喪時,先做了探生儀節後即回客房,不久又由媒人陪同至大廳口,依然以橄壺墊竹椅,新娘再站在竹椅上,仍然由媒人再代新娘向死者問話:「某某人(死者名)!新娘某某又來向你探望病體,不知好了沒有?」廳內人就代死者應曰:「某某人(死者名)!已經做神去了!」媒人再問:「某某人(死者名)!你既然已經做神了,就要好好保佑這位新娘某某,同時還要保佑你的子孫興旺!」,這就稱為「探死」。然後媒人就陪新娘進入大廳內,在新娘紅衫上再加上一件麻衣孝服。
討債子
十二歲以下夭折的幼子、或揮霍無度的敗家子,都稱為「討債子」。
討債子死亡時,因尚未成年,所以不能壽終正寢,故不搬舖,只能在房間內地上舖一草蓆,將其自床上移到地上,免其受抬眠床枷之苦,同時也不請道僧為其唸經,只備薄棺木請土公將其草草埋葬,沒有喪禮也不祭祀,如此他的靈魂才能轉世而不致成為孤魂野鬼。
四 墓地風水忌諱歌
墓地風水平原十不葬
一不葬粗頑怪石
二不藏急水爭流
三不葬溝壕絕境
四不葬孤獨山頭
五不葬神前廟後
六不葬水口不定
七不葬開塘傷龍
八不葬草木不盛
九不藏人居稠密
十不葬龍虎尖頭
墓地風水山地十不葬
一不葬童山
二不葬斷山
三不葬石山
四不葬過山
五不葬獨山
六不葬逼山
七不葬破山
八不葬側山
九不藏陡山
十不葬禿山
墓有十不向
一不向流水直去
二不向萬丈高山
三不向荒島怪石
四不向白虎過堂
五不向斜飛破碎
六不向外山無案
七不向面前逼宮
八不向山凹崩缺
九不向大山高壓
十不向山飛水走
墓穴有十忌
一忌後頭不來
二忌前面不開
三忌朝水反弓
四忌凹風掃穴
五忌龍虎直去
六忌直射橫衝
七忌淋頭割腳
八忌白虎回頭
九忌龍虎相鬥
十忌水口不關
遷墓有十觀
一觀墓穴塌陷遷
二觀草木枯死遷
三觀XXX風聲遷
四觀男盜女*遷
五觀怪病顛狂遷
六觀夭亡敗家遷
七觀官牢絕嗣遷
八觀魚龜蛇不遷
九觀藤纏官不遷
十觀溫乳氣不遷
八龍立向決
點穴立向須貫通
八龍順逆要分清
火龍切莫造水克
木局生助火龍興
木龍切莫造金克
水局生助木龍歡
陰陽兩字有大關
吉凶就在一向間
點穴不知生與克
葬者何必請地仙
五 通用祭祖文
通用祭祖文
維
公元二〇 年歲在 今逢 月 日
公後嗣子孫
人等敬以酒醴庶饈之儀致祭於
先靈 前敢昭而告曰
天道煌煌 地道彰彰 人雖渺渺 後世榮昌
先祖功高 子孫榮張 追念先祖 報本情殷
緬懷祖德 旣厚且深 逢茲盛世 舊典宜遵
掬誠告奠 伏祈靈鑒 伏望先祖 魂寧幽室
後嗣子孫 獲慶將來 惟此先塋 鬱鬱蒼蒼
年年興盛 代代富昌 上合天文 下符地理
左陪金匱 右帶玉堂 男女位備 無所不良
五方錢財 歸流生人 子孫富貴 仕宦高遷
門戶盛強 兒女貞賢 田蠶豐熟 財積如山
寳貨充滿 車馬駢闐 安倉鎭庫 豐溢無量
亡人受恩 利祐子孫
尚饗
公後嗣子孫 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