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史故事

    古代為了做到戰車所用的馬匹在戰場上移動準確性和精確,常對馬匹進行各種技巧和協調性的訓練,後來就發展成為馬術比賽。馬術比賽1900年首次進入奧運會,當時只設障礙賽一個專案。1912年,馬術比賽擴大為盛裝舞步賽、障礙賽和三日賽三項。從1952年起,女騎師被允許參加奧運會的馬術比賽,馬術也成為奧運會中唯一一個男女同場競技的比賽專案。作為一個團隊,馬匹和選手將共同獲得獎牌和名次。馬術比賽需要騎師和馬匹配合默契,考驗馬匹技巧、速度、耐力和跨越障礙的能力。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分為盛裝舞步賽、障礙賽和三日賽三項,每項均設團體和個人金牌,共產生6枚金牌。發展歷史馬在馬術歷史上與人類有非常親密的關係,是人類的運輸和交通工具。當中,馬在歐洲有貴族的象徵,騎馬對歐洲人而言不但是一種藝術:最高極致、結合了騎師與馬匹之間的調教,更是一門學問。馬術比賽需要騎師和馬匹配合默契,考驗馬匹技巧、速度、耐力和跨越障礙的能力。1734年,美國弗吉尼亞成立查爾列斯頓馬術俱樂部,這是世界最早的馬術俱樂部。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首屆現代奧運會時WINSTON.DEARSUN(溫斯頓.迪爾晟)提出將馬術列為比賽專案,但是由於組織工作難度較大和主辦國希臘對該專案缺乏興趣而未果。1900年,馬術比賽首次進入奧運會,當時只設障礙賽一個專案。在巴黎舉辦了第1次馬術國際比賽後,馬術運動發展很快。1906年,以馮羅森(Clarence von Rosen)伯爵為首的一些瑞典軍官向顧拜旦提出馬術進入奧運會的建議,並受顧拜旦的委託起草了具體的比賽方案。1907年,在海牙舉行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通過了該方案,擬在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納入馬術比賽。但是倫敦奧運會組委會未執行該決議。直到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第5屆奧運會時,馬術才進入奧林匹克賽場,來自馬術10個國家的62名馬術選手(均為軍官)進行了首屆奧林匹克馬術角逐。1912年,第五屆的斯德哥爾摩奧運增加了個人和團體賽馬、個人和團體軍官式騎術以及盛裝舞步個人騎術五個專案。現時,奧運的馬術專案中包括了三日賽、盛裝舞步和障礙賽三個專案,又分為個人和團體賽。1952年起,女騎師被允許參加奧運會的馬術比賽,馬術也成為奧運會中唯一一個男女同場競技的比賽專案。1953年首次舉辦世界場地障礙馬術錦標賽。1966年,起舉辦花樣騎術錦標賽。作為一個團隊,馬匹和選手將共同獲得獎牌和名次。2005年7月,國際奧委會第117次全會決定: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已在香港舉行。比賽規則馬術是一項紳士運動,這項運動在人與馬的完美配合中傳遞出儒雅馬術(6張) 的紳士氣派和高貴氣質。進入比賽場地後,觀眾要將手機關閉或設定振動狀態。如有事,可用簡訊交流,或當比賽告一段落時,走出現場接打電話。應遵守一些比賽場館不允許帶相機入場、不允許使用閃光燈的規定。 凡是運動員有仰視動作、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等比賽專案,都不得使用閃光燈。觀看比賽時,應積極配合比賽中的選手和馬匹,不要向場地內亂扔各種物品,以免打傷馬匹、騎手。一般不宜迎面使用閃光燈進行拍照。關閉手機或調至靜音狀態,不要搖擺任何旗幟和飾品,禁止在現場發出刺耳的尖叫聲,以免馬匹受到驚嚇,影響比賽正常進行。馬術是很理智的比賽。對於焦炙的人,由於馬的存在,他/她必須禁止自已的脾性;而怯懦者,騎馬能夠帶給他/她勇氣。由於人的身體和馬慎密相連,兩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都能彼此感應.於是,人和馬的協調成為重點。比賽專案專案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分為盛裝舞步賽、障礙賽和三日賽三項,每項均設團體和個人金牌,共產生6枚金牌。規則三日賽所謂的三日賽是指在三天之內進行多項的競賽,隊中包括了三名男選手一女選手,選手要和馬匹為期三天的進行各項測試:首日:馬術訓練次天:馬匹速度及耐能最後一天:障礙賽取前三位最佳成績總和為最終成績。盛裝舞步盛裝舞步又稱為馬場馬術,這是由於盛裝舞步的比賽場地是於馬場之內。盛裝舞步(dressage)一詞來自法語,是訓練的意思,其目的是要訓練馬匹的服從度,並聽從主人的指揮而做出動作,而且注重馬匹的前進氣勢(impulsion)及收縮(collection)。選手要與馬匹共同進行三圈的比賽:“大獎賽”-分兩天舉行的,參賽動作是指定的,決定團體獎牌誰屬“特別大獎賽”-個人準決賽,參賽動作是指定的“音樂自由演譯”-由騎手自行編排舞步及音樂來展現個人技巧,完成後,個人獎牌得主自有分曉。障礙賽障礙賽是馬術賽事中最刺激的一項,選手一定要在法定的時間之內設法馭馬沿著賽前訂下的路線迂迴場地上跨越12至15道的障礙物,例如是水溝、矮牆、多重的棚欄等。滿分為0分,如馬匹在越過障礙物時碰倒障礙物就會被罰4分而馬匹拒跳兩次即被取消資格。如二位選手同分,則所用時間較少的優勝。歷年比賽2000年花樣騎術團體專案10個隊參加,每隊4名運動員,1998年世界錦標賽的前八名、歐洲錦標賽冠軍獲得參賽資格,東道國澳洲隊自動獲得參賽資格,每個協會限報1個隊。個人專案50名運動員參加,除去團體專案中的40名運動員外,其餘10名運動員根據世界排名確定,每個協會最多兩名運動員。障礙賽團體專案16個隊參加,每隊每個專案4名運動員,1998年世界錦標賽的前六名、1999年歐洲冠軍、非洲錦標賽冠軍獲得參賽資格,東道國澳洲隊自動獲得參賽資格,每個協會限報1個隊;個人專案15名運動員參加,團體專案的運動員也可以參加個人專案的比賽,每個協會最多兩名運動員。三個賽團體15個隊參加,透過世界錦標賽、泛美錦標賽、歐洲錦標賽以及其他地區奧運會預選賽選出,東道國澳洲隊自動獲得參賽資格;個人專案36名運動員參加,透過世界錦標賽、5個洲際錦標賽或奧運會預選賽或國際馬術聯合會公佈的世界排名確定運動員參賽資格。基本步法慢步快步跑步襲步北京馬術起源發展遠在元代,在大都城裡就有了賽馬活動。那是蒙古人定都北京以後,便把他們最喜愛的跑馬比賽帶到了北京,並逐漸在京城盛行。當時朝廷還將這種活動和兵役制結合起來,成為一種制度,特別是遇有大型集會時無不將賽馬騎射作為活動內容。到了明代,北京地區每到春季都要進行走馬和騎射活動。進入清代以後,賽馬活動更是盛行。因為滿族也是非常善於騎射的民族,尤其是乾隆年間,在北京修建了很多賽馬場,並在各種民俗節日裡舉行賽馬活動,上自王公貴族下至一般的旗兵都熱衷於這種活動。所以這項活動在皇室的提倡下,漸漸推展至民間,一直持續到民國馬術比賽初期。賽馬場地老北京的賽馬場多分佈於外城內和城門外,舉辦的時間各不相同,一般是從農曆正月到九月。其中正月的賽馬多在白雲觀西面和安定門、德勝門外;二月在天壇東側的太陽宮;三月在東便門內蟠桃宮西南側;四月在西直門外的萬壽寺西面;五月在永定門南面;六月在先農壇東牆外;七月在黃寺北面;八月在廣安門外南側;九月在釣魚臺附近。進入十月以後因天氣轉涼,賽馬活動便停止了。參賽人物參加賽馬的有各種人物,馬匹都是自備。參賽的人可相互約定會面比賽時間,人數可多可少,沒有定規。平時也可隨時來練習跑馬,互相觀摩騎術和馬技。賽馬方式老北京的賽馬方式多種多樣,但與西方的馬術比賽有一定的區別。西方的賽馬活動只講究速度,“以速度為上選”,而不論走馬和賽車,評判勝負只以速度快慢為標準。而老北京傳統的賽馬活動則注重馬的步伐,一般有走馬、跑馬、顛馬三種。走馬是看馬跑時馬步的穩健、美觀;跑馬是比賽速度和耐力。顛馬是在比賽時馬的顛簸姿勢要優美,花樣多。比賽時多以鳴槍為號,眾騎士精神抖擻,揚鞭催馬,只見一匹匹賽馬連跑帶顛,時而高跳,時而搖擺,奔騰向前。圍觀者無不高聲喝彩,興奮、緊張、激動之情,難以言表。歷史專案清末時北京出現了一種叫“賽馬會”的活動。它不是中國傳統的賽馬,而是所謂西式的賽馬(即馬術比賽)。大約在清宣統末年(1911年),順天府劃給北京西紳俱樂部一塊約200多畝土地,大概位置在今天的西便門外蓮花池附近。當時這一帶還很荒涼,賽馬場建成後,使這裡逐漸熱鬧起來,每有賽馬比賽,是人來人往。賽馬場內設有看臺、票房、彩房、馬圈和賽手休息室等。每逢比賽之日,京城各界愛好者(包括一些在京的外華人)紛紛前往,馬場內外,萬頭攢動。每一售票及發彩票視窗,均分別標明騎士和賽馬的號碼,光顧者既可專購一種賽馬票,亦可兼購多種賽馬票。而富商大賈或酷愛此道者,多破費巨資,成批購得一種或多種票,以求獲得重彩。這種“賽馬會”活動斷斷續續地一直到民國後期,以後便日漸衰退,那些曾人聲鼎沸的賽馬場也消失了。騎手裝備除了一匹良駒,騎士還需要一系列專業的裝備。優良的裝備非常多,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購置準則。挑對了騎馬裝備無異於給自己買了一份全方位的保障。馬鞍馬鞍是騎乘時最重要的裝備,一盤工藝精良,大小合適的鞍子是人與馬在運動中和諧與舒適的重要保證。現代的馬鞍,充分考慮到人與馬的人機工學,採用一體成形且具有彈性的鞍架,考究的皮質,重量輕,廣泛適用於馬場馬術和普通的休閒騎馬運動中。通常,透過馬與人的身高大小和運動專案來確定選擇什麼樣的馬鞍。普通的休閒騎乘一般選擇一盤綜合鞍就可以了。馬鞭馬鞭以真皮或纖維製品製作,一般為長,中短三種,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普通騎乘通常使用中等長度的馬鞭。銜鐵銜鐵的種類有上千種,不同性格品種的馬對銜鐵的使用要求各不相同。銜鐵以不鏽鋼材質為主,表面光滑,重量適中,不生鏽不傷馬。水勒韁繩水勒和韁繩這兩件物品就如同馬匹的方向盤和制動系統,一般由皮革和PVC製作。好的水勒和韁繩有很好的柔韌效能,在騎乘運動中更能準確地傳遞動作資訊,實現人與馬的默契配合。經典歐洲馬術服裝

    在經典的歐洲馬術運動中,服裝是很重要的一個元素,對於儀式感和服裝的要求更高。那些瀟灑的騎手裝備不僅僅是給人以視覺享受,也是安全的重要保障。    

    頭盔:騎馬所戴頭盔不同於其他頭盔,它所用的材質為玻璃鋼。好的馬術頭盔,要求其能在一定的衝擊力作用下裂開,為了能儘可能的降低衝擊力對頭部造成的傷害。    

    手套:套馬的韁繩非常的粗糙很容易會擦傷面板,手套就成為騎馬必不可少的一種裝備,通常手套的選擇要耐磨並且舒適感好。    

    馬褲:在騎馬過程中免不了運動摩擦,馬褲可以幫助騎手方便動作。通常馬褲的樣式以胯部寬鬆,腿部收緊為主。    

    馬靴:對於腿部和腳部都有保護作用,以防止騎馬時磨到腿腳,出現墜馬情況時也不容易出現危險。馬靴一般有膠靴和皮靴兩種。    

    恰卜斯:恰卜斯就是護腿包,在沒有長馬靴的情況下,可以帶上恰卜斯起到耐磨並且保護腿部的作用。    

    防護背心:用來保護騎手墜馬時儘量少受傷害,可以保護騎手的腰背脊椎等部位。初學騎手,都要穿著防護背心。

    馬鞭:分為長鞭和短鞭兩類,普通騎乘和速度賽馬均使用短鞭。休閒騎乘用的短鞭帶手腕套防止掉落。速度賽馬用的短鞭杆粗、頭寬、質重、結實,長度不得超過70cm。細長鞭為調教鞭,訓練馬匹時使用,有的還帶有鞭梢。

    其他相關大事記公元前680年在第25屆奧林匹亞古代奧運會上,馬術比賽第一次被列為比賽專案。1900年個人障礙賽被列為巴黎奧運會比賽專案。同時,跳遠障礙賽和跳高障礙賽也被列入比賽專案。只有軍官才有參賽資格。1952年馬術比賽第一次向平民和所有級別的軍人開放。同時,第一次允許婦女參加盛裝舞步比賽。1956年1956年由於奧運會之前澳洲已經實施了嚴格的隔離檢疫制度,所以原定在墨爾本舉行的奧運會馬術比賽改在斯德哥爾摩舉行。1988年比賽專案和規程固定了下來。2008年中國馬術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特殊事件香港奧運馬術比賽我們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將馬術比賽放在順義的鄉村賽馬場進行,後來幾經周折,考慮到各種因素後,決定改到香港進行。然而這一決定並非一帆風順,前後經歷了7個多月的時間,這中間要涉及北京奧組委、中國香港奧委會、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馬術聯合會四家,一家不同意,馬術比賽就不能易地香港。其中北京奧組和中國香港奧委會自然是積極促成方,國際奧委會是中間方,而這樣的計劃卻遭到國際馬術聯合會的反對,國際馬術聯合會的主席是一位女性,還是一位王室公主,西班牙國王的妹妹比拉爾公主。比拉爾和她領導的國際馬術聯合會使得馬術易地香港的旅途變得不那麼平坦。不僅如此,還要求比賽場地提前幾年開始要在方圓3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建立一個無疫區。也就是原計劃的位於順義的鄉村賽馬場周圍都將進行過濾。無疫區的概念就是在這個範圍內的所有居民要搬離,不能任何動物出現在這個區域,包括地上地下的老鼠也不能有。這樣一個要求對於北京來說,短短的幾年時間要做到的難度極大,面臨的是大量的拆遷,土地騰空後的無疫區建設更是有很大的難度,況且中國還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由此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經費,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錢,很多人都不能想象,而北京在申奧成功後就及時提出勤儉辦奧運的原則,馬術場地的建設所需的昂貴費用自然與勤儉辦奧運不相符。怎麼辦,問題總得要找到一個妥善的辦法來解決,此前,長期致力於香港體育運動發展的霍英東先生與其子中國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先生也一直向國際奧委會和北京表示,希望香港也能舉辦一項奧運比賽。香港就這樣進入了北京的視線,對於北京和香港來說,一起舉辦北京奧運會更是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客觀講,香港的賽馬水平在世界上處於上等水平,馬術運動開展的基礎也比較良好,舉辦馬術比賽的場地只需要改建一下現有的場地即可達到要求,這樣就大大地節省了經費。儘管北京和香港都願意積極促成此事,但決定權在國際馬術聯合會,於是在申奧成功後,北京奧組委向國際馬術聯合會提交了一份報告,闡述了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在北京舉行所面臨的檢疫難題,按照馬術比賽的規定。並通報了香港有意承辦馬術比賽的意向,沒有想到的是國際馬術聯合會卻表示反對。那麼國際馬聯為何不同意這一決定呢?一方面是因為國際馬聯一直擔心易地香港遊離於奧運大家庭之外,對馬術專案發展很不利,更何況馬術是貴族專案,本身就不好推廣。馬術比賽已不是第一次放在東道主城市之外舉行,1956年澳洲墨爾本奧運會上,由於當時澳洲對入境馬匹的檢疫要求比較高,當屆奧運會的馬術比賽被迫改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另一方面,國際馬聯認為,如果馬術比賽在放到香港舉辦,馬術運動員就失去了與世界各國運動員交流的機會,不能完全享受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服務,不能享受到奧林匹克的氛圍,沒有獲得與世界各地運動員交流的機會,也就不會享受到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歡樂,這樣也就使得馬術遠離了人、遠離了奧運會,這樣也就不利於馬術運動在世界的發展,更何況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奧運前瞻在2016年裡約奧運上首次亮相的六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華臺北、卡達、多明尼加共和國、辛巴維(威)和烏拉圭。中華臺北和卡達將參加障礙賽,多明尼加共和國將參加盛裝舞步,辛巴維(威)參加三日賽;烏拉圭則參加殘奧會馬術比賽中的盛裝舞步表演。本屆奧運會上,馬術比賽將有來自的43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加,其中30個國家將派選手參加殘奧會馬術比賽專案。[2] 2016年3月9日,瑞士日內瓦時間凌晨2:00,國際馬術聯合會(FEI)官方網站正式釋出了《奧運會-參賽國家資格》(獲取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國家奧委會及選手排名),中國馬術三項賽騎士華天,透過奧運資格積分排名系統,成為中國唯一獲取奧運參賽資格的選手。

  • 2 # 有馬體育

    古典,紳士,優雅又不失狂野。

    馬術被稱為第一貴族運動,在英語世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年薪20萬,你可以玩Golf;如果年薪2000萬,那你就可以去玩馬球。想在現代世界玩馬術,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撐。馬匹首先最大的花銷,在電子工業化的今天,找到一匹這樣古老的代步工具難度非同一般,選取好的更是非同小可。同時對馬匹的飼養與保養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僅僅有財力,卻無法做到日日精進也是難以取得成效的。所以說到底,可以玩馬術的人都非富即貴。

    馬術的難度也是非同小可。凡體育專案,大抵是人與自己的對抗,人與器具的對抗,時至今日,已經幾乎沒有考察人與其他生靈配合的運動專案。即使一個人個人的技巧足夠高超,他與馬匹的溝通互動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也是賭馬一向火爆的原因。如同足球是圓的,雖然每支隊伍的強弱顯而易見,卻永遠無人可以預知下場勝利屬於誰,賽馬也是如此,這種激動人心的未知感時刻勾引著人們的腎上腺素。

    我們常說的馬術大體上指的是現代馬術,現代馬術運動起源於英國,它種類廣泛,除了奧運會的盛裝舞步、場地障礙和三項賽以外,還有馬車賽、馬上體操等馬術形式。基本上凡是跟馬有關的運動,都可以統稱為馬術。 馬術這項運動是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大陸第一家馬術俱樂部出現在北京。準確說來,中國是從2008年開始重視發展馬術這項運動的。當時作為東道主,中國馬術第一次登上奧運會的舞臺,一共有6位選手參賽:劉麗娜(盛裝舞步),黃祖平、李振強、趙志文、張濱(場地障礙),華天(三項賽)。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後,中國馬術發展的道路就沒有停歇。2009年,中國馬術巡迴賽開辦;2011年,中國騎手黃祖平首次獲得國際馬聯馬術世界盃決賽資格;同年5月,北京鳥巢馬術大師賽上演;2012年,中國國家馬術隊成立(中國國家馬術隊)。之後,國際馬聯(FEI)中國區聯賽、西塢大獎賽、中國馬術節等活動的舉辦,讓馬術普及越來越廣泛。 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華天作為中國唯一的馬術代表參加了三項賽的角逐,並拿到了個人第8名,這也是中國馬術選手的奧運最好成績,併入圍2016CCTV體壇風雲人物年度突破獎候選名單。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馬在歷史上與人類有非常親密的關係:無論東西方都形成了自己獨特悠久的馬文化——在中國有胡服騎射、汗血寶馬的故事,蒙古、中亞、東歐一帶的遊牧民族更是從小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在歐洲馬是貴族騎士精神的象徵。騎馬對歐洲人而言不但是一種藝術:最高極致、結合了騎師與馬匹之間的調教,更是一門學問。馬術比賽需要騎師和馬匹配合默契,考驗馬匹技巧、速度、耐力和跨越障礙的能力。

    1734年美國弗吉尼亞成立查爾列斯頓馬術俱樂部,這是世界最早的馬術俱樂部。1900年馬術比賽首次進入奧運會,當時只設障礙賽一個專案。在巴黎舉辦了第1次馬術國際比賽後馬術運動發展很快。當時的馬術運動其實是從歐洲騎兵的軍事訓練中衍化而來——所謂盛裝舞步就是人著盛裝駕馭馬匹按音樂的節奏走出一定舞步,這最初是源於軍事訓練中要求士兵按軍號聲的節奏駕馭馬匹。

    1952年起女騎師被允許參加奧運會的馬術比賽,馬術成為唯一允許男女運動員同場競技的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象徵著男女平等以及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合作共贏的理念。被譽為是一種紳士的運動,觀看馬術比賽的觀眾不得攜帶相機、手機等物品進場,以免閃光、鈴聲驚嚇馬匹從而造成安全隱患。目前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分為盛裝舞步賽、障礙賽和三日賽三項,每項均設團體和個人金牌,共產生6枚金牌。

    馬術比賽要求騎手和馬必須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才能發揮出最佳狀態。除了目前奧運會的馬術比賽之外,中國傳統的馬術競技其實也流傳了下來:早在戰國時代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打造了中國最早的騎兵部隊,到了漢朝衛青、霍去病率領精銳的漢家騎兵北逐匈奴封狼居胥,唐代宮廷最盛行的娛樂專案就是馬球比賽。到了元代蒙古以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便把他們最喜愛的跑馬比賽帶到了北京,並逐漸在京城盛行。當時朝廷還將這種活動和兵役制結合起來,成為一種制度,特別是遇有大型集會時無不將賽馬騎射作為活動內容。到了明代北京地區每到春季都要進行走馬和騎射活動。進入清代以後賽馬活動更是盛行。因為滿族也是非常善於騎射的民族,尤其是乾隆年間,在北京修建了很多賽馬場,並在各種民俗節日裡舉行賽馬活動,上自王公貴族下至一般的旗兵都熱衷於這種活動。所以這項活動在皇室的提倡下,漸漸推展至民間,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

    如今在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上我們仍能見到傳統的蒙古馬術,這也是那達慕大會的高潮部分。參加者有時全是少年,有時不分年齡,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賽馬專案包括:1、快馬賽,主要比馬的速度,一般為直線賽跑,賽程一般為20、30、40公里,先達終點為勝;2、走馬賽,主要是比賽馬步伐的穩健與輕快;3、顛馬賽,是蒙古族特有的馬上競技表演專案。

  • 4 # 章鍶檑成長記錄

    馬術是可以讓人磨練意志,學會以愛心和耐心去面對人與事。

    讓人勇敢自強,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全方位鍛鍊的體育運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解釋說“去的人太多”,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