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子說歷史

    1、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華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為人謙遜好學,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是:《論語》(編集者之一)。

    2、閔子騫(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其一說,在魯國青州宿國(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閔祠村)人。其二說,出生於春秋末期魯國曲阜,其先祖是魯國第四代國君魯閔公,其父閔世恭為八世祖。君避戰亂遷到棠邑(今魚臺縣張黃鎮大村)。

    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先賢人物

    3、冉耕(約前544~?),春秋末魯華人,字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於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並稱。因惡疾早逝。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東平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4、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載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譜》稱離娶顏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顏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後公西氏聞孔子設教闕里,“命三子往從學焉”。品學兼優。為人度量寬宏,“仁而不佞孔子稱其“可使南面”,即可擔任一方長官(《雍也》)。

    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華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言語”科之首(排名在子貢前),“孔門十三賢”之一 。《大成通志》記載宰予小孔子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曾從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楚國。唐開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臨淄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再進封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宰予”。

    6、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7、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8、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著寫了《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

    9、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稱“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華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現在,山東省鉅野縣有其嫡系後裔。性格陰鬱,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提出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還主張做官要先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其效勞。後來孔子喪,孔門亂,子夏到魏國西河教學。李悝、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為師。宋人疑之,《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所授。

    10、言偃(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稱“言遊”、“叔氏”,春秋末吳華人,與子夏、子張齊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曾為武城宰(縣令)。受顏氏之儒曾子排擠,由於祭禮意見不合於曾子師弟。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 2 # 張加林11

    親們:關於這個問題?在《論語》中可見一斑:顏回早夭前屢試屢爽無緣入仕.子貢不受命經商屢億屢中鉅富,曾隨孔子入仕為屬官不祥,為救齊國攻魯之危急,奉命出使吳,越,晉,楚等國.孔子逝世後任魯,衛等為上卿.子路,隨孔子任毀三都之將領.後與子羔同任衛國孔俚家臣,因內亂子羔回魯,子路盡忠戰死.冉有與子路曾任季氏家臣.因冉有與樊遲同任季氏家臣時,出征齊國取勝後申請季氏與魯君召回周遊列國十四年的孔子老師.子游任武城宰.澹臺滅明任呂邑宰.閔子騫拒季氏召聘不仕.為此有關可於《孔子家語》中查閱詳細記載!

  • 3 # 許家那個人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局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據說他有弟子三千人,但是其中可以稱為賢人的只有七十二個。或許是因為孔子的思想早期並沒有得到當時諸侯國家的接受,或者是弟子本身不願意出仕為官從政,所以在這七十二賢徒裡真正做官從政的沒有幾個,下面我們就大概的講述一下。

    第一個,冉耕,曾任魯國的中都宰。

    冉耕,字伯牛,中國春秋時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魯華人,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有很高的威望。孔子對冉耕十分器重,他在魯國做司寇的時候,冉耕為中都宰。最後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難過。備註:中都宰是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

    第二個,仲由,做衛國大夫孔悝的蒲邑宰。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孔門十哲之一。他性情剛直,好勇尚武,之前作為孔子的弟子兼護衛陪伴周遊列國,後來後做衛國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任內開挖溝渠,救窮濟貧,政績突出,轄域大治。最後死於衛國內亂,被砍成肉醬。孔子聞其死,傷心流淚,死前不吃肉醬。備註:同中都宰,蒲邑宰就是蒲邑的地方官。

    第三個,端木賜,曾任魯國、衛國之相。

    端木賜,字子貢,衛華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因為其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所以曾任魯國、衛國之相。而且此人善於經商,所以有端木遺風之說,它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後來他本人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

    第四個,言偃,曾任魯國武城宰。

    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吳國常熟人,是孔子七十二門徒之中唯一的南方人。他以文學著名,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絃歌之聲。

    第五個,宓子賤,曾任單父宰。

    宓子賤(前521年或502年—前445年),名不齊,字子賤,春秋末年魯華人,在《呂氏春秋·察賢》記載,他為單父宰時,用“無為而治”的辦法來治理,結果是“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 4 # 位卑未敢忘憂國

    說說十個孔子最傑出的弟子吧,並不是說非得出仕才算傑出。

    1、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華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為人謙遜好學,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是:《論語》(編集者之一)。

    2、閔子騫(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其一說,在魯國青州宿國(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閔祠村)人。其二說,出生於春秋末期魯國曲阜,其先祖是魯國第四代國君魯閔公,其父閔世恭為八世祖。君避戰亂遷到棠邑(今魚臺縣張黃鎮大村)。

    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先賢人物

    3、冉耕(約前544~?),春秋末魯華人,字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於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並稱。因惡疾早逝。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東平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4、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載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譜》稱離娶顏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顏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後公西氏聞孔子設教闕里,“命三子往從學焉”。品學兼優。為人度量寬宏,“仁而不佞孔子稱其“可使南面”,即可擔任一方長官(《雍也》)。

    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華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言語”科之首(排名在子貢前),“孔門十三賢”之一 。《大成通志》記載宰予小孔子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曾從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楚國。唐開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臨淄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再進封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宰予”。

    6、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 5 # 張華東999

    顏回早夭前屢試屢爽無緣入仕.子貢不受命經商屢億屢中鉅富,曾隨孔子入仕為屬官不祥,為救齊國攻魯之危急,奉命出使吳,越,晉,楚等國.孔子逝世後任魯,衛等為上卿.子路,隨孔子任毀三都之將領.後與子羔同任衛國孔俚家臣,因內亂子羔回魯,子路盡忠戰死.冉有與子路曾任季氏家臣.因冉有與樊遲同任季氏家臣時,出征齊國取勝後申請季氏與魯君召回周遊列國十四年的孔子老師.子游任武城宰.澹臺滅明任呂邑宰.閔子騫拒季氏召聘不仕.為此有關可於《孔子家語》中查閱詳細記載!

    張加林11

  • 6 # 朱八戒CC

    孔子的弟子三千,賢能七十二,孔門十哲,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當官從政的並不多,屈指可數。大多都是繼承孔子的衣缽,開壇講學,培養人才,傳承孔子的思想,繼續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子路出身貧寒,幼年以野菜充飢,長大之後,孝敬父母,“仲由負米”的故事千年永流傳。子路性格豪爽,野性十足,俠義肝膽。他很尊重孔子,卻又敢於直面提出不同的意見。面對孔子嚴厲的批評,他知錯就改,從此專心學習,修養品德。

    子路誌向遠大,在衛國從政三年,社會井然有序,後來在魯國季氏門下做官。再後來子路又在衛國擔任執政大夫孔悝的邑宰。衛國發生暴亂後,子路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不聽同學高柴的勸告,隻身趕來救孔悝,被亂軍剁成肉醬。孔子為此悲傷致極,對子路大義凜然的行為十分敬佩。

    子夏以精通文史典籍著稱,曾擔任過魯國縣令。提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主張做官要先取信於民,然後才能治理國家。孔子死後又到魏國,被請為國師,培養出著名的改革家李悝、吳起、商鞅。魏文侯變法的成功,子夏也因他的學生而名氣大振。

    冉伯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中都宰,其道德修養方面有突出成就。為人品行端正,與人和善友好,有很高的威望,孔子對他十分的器重。後來患病英年早逝,令孔子十分難過。

    子貢衛華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既有經商的超級智慧,又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既是一代儒學大者,又是孔門弟子中的首富,而且官至魯國衛國相國之位。

    《仲尼弟子列傳》中的子貢,有著縱橫家的政治天才。遊說五國不戰而屈人之兵,導致當時的社會格局發生巨大的動盪。子貢的亦儒亦商亦官,達到了他人生的最高境界和巔峰,是中國歷史上成就最大的儒官一體的儒商。

    冉有,曾長期擔任季氏家宰,是魯國最有權勢人物之一。

    子有,魯華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學者之一。善於從政,多才多藝,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孔子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就是為了改變平民子弟的命運。讓他們日後從政以德佈施天下,造福萬民。就是為了這些優秀的弟子,以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去建立世界大同,天下為公。

  • 7 # 青島小姐姐666

    孔子最有名的弟子之一端木賜,字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可謂做高管的弟子,又是非常會做生意的人,善於經商之道,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

    孔子去世後,眾多弟子紛紛守孝三年,三年後,子貢覺得還不夠,繼續守孝三年。

    人品好,守信多金,放在現代也是棘手可熱的好男人人選

  • 8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後世讀書人,皆尊崇孔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透過科舉入士,就能顯身揚名,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讀書做官,是古代讀書人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途徑。既然大家尊崇孔子,學的也是孔子之道。那麼,孔子的弟孩子們有幾個當過官的呢?這大約是這個問題提出的原因。如果孔子的弟子沒幾個當官的,那以“讀書做官”為宗旨的讀書人為什麼要入你之門呢?

    這個想法是有些問題的。孔子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與秦之後是不同的。秦漢與唐宋時期政治治理和人才選拔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以秦始皇統一中國為界,之後的中國,是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而在秦之前,天子只是象徵意義的天下共主。以周朝為例,周天子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是,天下諸候對他其實沒有納稅的義務。只有納稅才是國家集權的意義。當然,諸候對天子是有朝貢的義務。但天子對諸候也的賞賜,所以,諸候時代,天子和諸候的關係,類似於親戚的關係。

    天子把天下封給諸候。諸候的封地稱之為國。諸候又把自己的地盤封給自己的兄弟,他們就稱之為大夫。諸候的封地是國,大夫的封地是家。諸候可以給天子當管家,比如,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可是,周公自己在朝輔佐成王。兒子在管理魯國事務。大夫又可以為諸候管家,比如魯國季氏,就是魯桓公的小兒子之後,他是魯國的大夫,後代當了魯國的大管家(國相),他的封地,就是季氏的家。季氏後來封地很大,慢慢的封地比魯國公室的地盤都大了。勢力也比魯國公室大了。季氏家業大了,也要有人幫助管家,管家的可以請外姓人,也可以是自家親戚中有本事的。陽虎,公山不狃就都是季氏的管家。

    按正常的周禮,天子比諸候大,諸候比大夫大,大夫比家裡的管家大。這就是尊卑有序。可是到了春秋時候,周天子的勢力沒有諸候大。春秋五霸的勢力都大過周天子。諸候的勢力沒有大夫大,著名的三家分晉,韓趙魏原本就是晉國的大夫。後來乾脆就把晉國取代了。大夫的勢力也可能沒有家臣的大,比如陽虎和季氏的關係,就是例子。這種政治狀況,就是孔子所謂的禮崩樂壞。身處高位的沒能力,沒實力。而處下位的,勢力大,說了算。

    以上歷史背景介紹。下面我們就可以說一說孔子弟子中有多少當官的了。首先要說的是,孔子的時代與後代不同的是,後代是讀書做官。孔子的時代是當官讀書。也就是說,孔子的時候,讀書不是因為做官,因為做官了,才讀書。這時的官,顯然與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後的官不同。秦之後的官,是中央統一任命的。秦之前官的任命,是天子任諸候,諸候命大夫,大夫命家宰。所以,有事幹,就是做官。比如孔子是魯國大夫。公山不狃是季氏家宰。以身份上論,孔子和季氏都是魯國大夫。但是,公山不狃勢力大,他佔據了費地之後,自己成了老大,於是他便想請孔子來輔佐自己。孔子如果接受了邀請,就是做了公山不狃的家宰。孔子受到邀請之後,內心是想去的。但是他的學生子路不同意。孔子也就沒有去。

    明白了上面這些情況,就知道,孔子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有國有家者,就是貴族。他們無論是否入孔門讀書,都已經是官了。比如孟懿子、孟武伯是魯國的大夫,貴族,是孟孫氏之後。再比如宰我,是齊國貴族。

    《史記》中說,孔子弟子受業而身通者七十七人。後世在孔廟中畫了七十二人圖,這就是所謂的七十二賢人。“身通”是通達之意,通達在後世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做官。因此,孔子弟子中,做官的人是很多的。

    孔子弟子中當官較有名的應該是子路。子路曾經當過魯國大夫季氏的家宰。季氏是魯國的宰相,子路是季氏的家宰。除了季氏家宰之外,子路還當過衛國大夫孔悝的家宰。最後死於衛國。

    子路之死,這裡可以講幾句。子路為官的這個主人孔悝是衛國的大夫。是衛靈公的女婿。衛靈公是春秋時期著名美女南子的老公。南子因為和衛靈公的太子過不去,太子就太子欲收拾南子,沒想到南子獲得了訊息。太子只能出逃國外。衛靈公死了之後,沒有合適的人選繼位,最好讓太子的兒子繼了位。這就是衛出公。

    衛出公繼位之後,他出逃國外的父親心裡很不平衡,覺得國君之位應該是自己的,現在被兒子得了去,心裡很不好受。於是,便想法和衛國的大夫孔悝也就是自己的妹夫聯絡,想從兒子手中把位置奪回來。孔悝大概與這位大舅哥的情感比侄子強,於是,也就答應了。於是,在衛出公繼位十二年後,孔悝與大舅哥一起奪了衛出公的位。

    這起父親奪兒子位的鬧劇上演的時候,子路正好是孔悝的家宰。政變發動的時候,他沒在場。聽到訊息之後,他迅速趕了回來。子路進城的時候,剛好遇到衛國大夫公子羔。子羔對他說,衛出公已經逃走了。你不要去了,去了也不起作用了。可是子路不聽,堅決前往見衛國新君衛莊公。

    子路認為孔悝的行為是叛亂。請示衛莊公殺孔悝。但孔悝明明是衛莊公復辟的大功臣,怎麼可能殺他。於是,子路自己只能被殺了。當帽子帶被砍斷的時候,子路說:“君子死而冠不免。”於是繫好帽子帶後,被殺死。

    孔子聽說衛國亂起時,便說,完了,這下子路必死無疑。不久,子路被殺的訊息就傳回來了。

    子路的死,體現了儒家的從政理念和做人原則。他們做官,不是做主子的奴才去維護個人利益。而是為了一個理念可以不顧個人生死。這種理念在後來的兩千多年裡,得到了傳承。從顏真卿到文天祥以至近代的譚嗣同、林覺民,他們身上傳承的都是這種精神。所以,那些把儒家看成奴才的,其實是不懂儒家的。起碼那不是孔子的儒家。

    孔子弟子中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異類是宰我。宰我是齊國大夫,據說就是史記中的監止。後來因為與田氏相爭,被田氏所滅。齊國中,有能力與田氏相抗衡的,一定是實力超強的。可惜最後沒有鬥過田氏。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也是一位厲害人物。子貢稱為孔門弟子中言語科中的皎皎者。子貢是有縱橫家潛質的。但是儒家與縱橫家有個本質的不同。縱橫家個人出發點是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而儒家是為了政治理念。

    齊國的田常想要取代姜氏奪權的時候,便想伐魯立威。這時,子貢擔負起救魯的作用。他先後跑到齊國、吳國、越國、晉國遊說。最後,使得齊國的行動沒有對魯國造成傷害。卻使得當時的國際形勢產生劇烈的變化。不但是魯國保全了,還產生了齊國生亂,吳國破滅,晉國更強,越國稱霸的後果。這事的具體過程,這裡也就不多說了。

    總之,孔子的弟子中,做官的很多。但那時的官,和後世的官是所不同的。孔子開私學,使得平民階層有了讀書的機會。但是,孔子的學生中,佔大多數的還是貴族。他們出生之時,就是帶著官身的。這是與後代的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氣能熱水器、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各自有哪些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