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文情感故事
-
2 # 2許雲輝
楊家將演義中常見的蕭太后,就是遼國遼景宗耶律賢的契丹族皇后、遼聖宗的生母蕭綽。
蕭綽在丈夫病重時,便參決軍國大事。年僅10歲的兒子耶律隆緒即位後,她被尊為皇太后,臨朝攝政長達27年。她重用各族賢臣,使遼國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完成了契丹族的漢化及封建化。軍事上,多次擊敗宋軍進攻。1004年,她率兒子親征伐宋,迫使宋朝簽訂澶淵之盟。1009年歸政於遼聖宗,同年病逝,享年57歲。
蕭綽以鐵腕手段治國,以鐵血手段清除政敵,又因攝政時間過長且身為女性,故歷史上對其評價一直兩極化。
-
3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遼景宗在位十四 年,乾亨四年(982年)去世,時僅三十五歲。史稱他“任人不疑, 信賞必罰”,他選拔的人才和進行的整頓為聖宗之治準備了條件 。景宗長子耶律隆緒繼位,年僅十二歲,此即遼聖宗。聖宗是遼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共四十九年,其中前二十七年由其母 承天太后攝政。
一、蕭太后其人其事
承天太后,即景宗皇后蕭綽,小字燕燕,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景宗自幼得病,沉痾連年,常不能視朝。《契丹國志·景宗孝成皇帝》說:“燕燕皇后以女主臨朝,國事一決於其手。大誅罰,大征討,蕃漢諸臣集眾共議,皇后裁決,報之帝知而 已”。景宗曾在保寧八年(976年)指示史館:今後凡記錄皇后之言也應稱“朕”和“予”。這也印證景宗之政確有皇后之助。景宗 死時,她以皇太后攝政,年僅三十,次年群臣上尊號為承天太后, 有關楊家將戲文裡出現的蕭太后就是指她。遼朝皇后都選自蕭 姓,蕭氏貴族世任宰相之選,在遼朝的地位僅次於皇族耶律氏。
攝政之初,蕭太后的父親早已被害多年,後族無可依靠。而宗室諸王權重兵眾者遍佈朝廷,對聖宗皇位構成莫大威脅。南面邊境遼宋戰事正不可開交。故而她哭泣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景宗的顧命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寬慰她說:“只要信任我們,何慮之有?”於是,承天太后命他倆參決大政,而把遼宋戰事委託給耶律休哥。
韓德讓是韓匡嗣之子,《遼史》本傳說他“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據說,燕燕少時曾許配給他,未及成禮而被選入宮。有這層關係,皇后蕭綽代決政事,已倚重德讓。攝政以後,承天太后私下對韓德讓說:“我曾許嫁給你,願諧舊好。現在幼主當國,也就是你的兒子。”在不排除感情需求的同時,承天太后似乎有意利用先前的那重微妙關係。
蕭太后說那番悄悄話,是因為自己少寡,韓氏世典軍政,權在其手,恐不利於孺子。”這只是一種猜測,但韓氏自韓知古起三代都居要職,已成為漢官勢力的代表人物,如今又是託孤大臣,為讓他竭盡自己的才智、實力和影響,為鞏固孤兒寡母的統治而效忠盡力,其中權謀成分與情感因素似乎是同時並存的。
她命韓德讓以南院樞密使總宿衛事,使母子倆獲得一種安全感。在韓德讓的建議下,承天太后撤換了一批大臣,命宗室諸王各回自己的府第,嚴禁私自宴請往還,還相機行事奪了他們的兵權,聖宗的皇位才算穩固。
而後,承天太后秘密派人鴆殺了韓德讓的妻子,德讓就毫無避忌地出入太后的幕帳,共同處理政務,食同案,臥共帳,成為事實上的夫妻關係。德讓在統和元年(983年)兼政事令,統和十七年,在耶律斜軫死後兼任北院樞密使,總知南北面兩院事,拜為大丞相,至此,他位兼將相,總攬遼朝軍政大權。其後,他受賜國姓“耶律”,賜名隆運,並特許置斡魯朵宮帳(遼制僅皇帝和太后才有此特權)。
韓德讓在遼朝蕃漢群臣中是輔政最久,權位最高,影響最大的重臣,是聖宗之治的直接促成者。他曾獲賜鐵券誓文,由聖宗親筆書寫,齋戒焚香,在北斗星下向蕃漢群臣宣讀,其中自有他的心機。但在承天太后死後,卻未蹈前代權臣為繼位君主忌憚誅除的覆轍,聖宗始終敬事若父,恐怕決不是一紙空頭誓文所能保障的。史書說他“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孜孜奉國,知無不為”,”鎮服中外,無有邪謀”,他個人的品德和作為起了很大的作用。
連宋人所編的《契丹國志》都嘆為”千載之逢而非常之遇”,除了韓德讓個人因素,承天太后和遼聖宗絕無那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民族排外心理,也許更至關重要吧!
二、鞏固王權和政治改革
承天太后攝政,親自抓了三件事。
其一,著意籠絡大臣。她利用幸第問疾、加官進爵和為近臣在景宗御容殿繪像等手段,與群臣建立信任感,願意竭盡忠誠,報效死力。
其二,親自審決滯獄。她在統和元年十二月頒敕:凡刑獄有冤屈的可以赴御史臺上訴。接下來三年,她年年親自臨決滯獄,緩解了社會矛盾,贏得了人民好感。
其三,大膽擢用漢官。除了韓德讓,她還任用了室防、張儉、邢抱朴、馬得臣、王繼忠等人。任用漢人是承天太后順應潮流之舉,既是契丹社會漢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她決心進步封建化的組織措施。
緊接著,承天太后就與遼聖宗、韓德讓一起進行了全面的封建化改革,這一改革絕大部分在承天太后攝政的統和時期已經開展,部分在其後仍由聖宗繼續向前推進。
其一,重新編制部族。即既把原先隸屬宮帳的奴隸戶改編為部族,又把原來處於奴隸地位的舊部族經改編增置為平民性質的新部族,還規定新徵服的各族人戶不再編為奴隸宮戶,這些措施極大削弱了契丹社會的奴隸制成分。
其二,實行科舉取士。統和六年(988年),遼朝首開科舉,雖僅取一人,卻意義重大,標誌著漢族士人可以藉此進入遼朝統治階層,也意味著遼朝統治基礎的擴大。澶淵之盟以後,取士名額激增至二三十名,到聖宗後期已達七十餘人。到遼朝晚期,契丹族也設科考,漢族文明已使契丹族高度漢化了。
其三,推進法制漢化。契丹舊例,契丹人與漢人共案同罪時,重處漢人,輕處契丹人,同罪異判現象十分嚴重。為調整民族關係和階級關係,實現蕃漢同律、法制漢化的改革,同時剝奪契丹貴族和奴隸主的某些司法特權,逐步推行蕃漢貴賤同罪同判的司法原則。
其四,全面整頓吏治。韓德讓建議以任官好壞作為考課標準;他本人以任賢去邪為己任,深受承天太后的嘉許:“進賢輔國,真大臣之職。
其五,改革賦稅制度。其主要內容一是將燕雲地區推行的封建賦稅制度擴充套件到其他頭下州軍地區,一是把穆宗朝以來脅追為部曲的奴隸都改為向朝廷納稅的編民。
在對宋和戰上,承天太后也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她習知軍政,先是擊退了宋太宗的雍熙北伐,而後又迫使宋真宗簽訂了澶淵之盟。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承天太后不再攝政,將權力移交給遼聖宗。這年十二月,這位遼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在行宮去世。史書稱她“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又說她“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都是讚頌其政治才略的。關於其為人,史書稱她“好華儀而性無檢束”。華儀有二解,是漢人的妝飾,一是華美的妝飾,若是前者則說明她嚮往漢族文化,若是後者則表明她作為女性的另一側面,都是不壞的評價。至於性無檢束,唯其如此,她才會為了自己和國家下嫁給韓德讓。
歷來小說戲文對她醜化為多,究其原因就是她率領遼軍大敗了宋軍,而澶淵之役更令漢人的臉面沒地方擱。這裡,倒需要有一種大氣去省視這段歷史恩怨。對遼朝而言,承天太后無疑是推動其前進的有著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她不僅鞏固了遼朝的統治扭轉了世宗,穆宗以來的中衰局面,還積極有效地推動了契丹的封建化改革,迎來了遼朝的鼎盛時期。
《遼史》以為聖宗以來,內修政治,外拓疆宇。既而中固鄰好,四境鹹安。維持二百餘年之基,有自來矣!”她與聖宗在遼朝歷史上的地位,令人聯想起北魏文明太后與孝文帝,她與文明太后都是中國歷史上兄弟民族貢獻的傑出的女政治家。
-
4 # 蘅蕪一水
蕭綽作為一名女性政治家、軍事家,不僅統軍有方,對外戎馬倥傯,縱橫沙場;對內亦可行文修治,興邦安國。她在統治期間積極調整賦稅,使農業得到保護和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旺,並進一步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與聖宗主持修建了中京城,使遼宋兩朝使者互訪更為頻繁,兩朝的友好關係進入了全新時期;蕭太后還在修訂法度、緩和民族矛盾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更是她的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功績,他推行開科取士政策,並整頓吏治,任人唯賢,有效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經過她多年的努力,遼朝不僅扭轉了穆宗時代混亂衰敗的局面,逐步穩固了聖宗的統治,而且國勢昌運,國力強盛。這一時期,是遼朝在它統治中原的二百餘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這一切的實現,蕭太后功不可沒。
-
5 # 史海鉤沉者小王
她的主要貢獻主要在於她從初期的參決朝政到後期的太后臨朝,掌控政權四十年,使遼國完成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變革,在和大宋的對抗中,保住了燕雲十六州,文治武功比較出色。
入宮後,970年,年僅17歲時就給遼景宗謀劃軍國大事,用計平定了北邊的部族反叛。隨後立即被封貴妃,三個月後被立為皇后,遼景宗特別信任她,並下詔“書皇后言亦稱‘朕’暨‘予’,著為定式”,意思是蕭後可以自稱朕了,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帝同意的。
982年,遼景宗駕崩,這時內部有貴族擁兵握政,外部北宋想趁機北伐奪回燕雲十六州,才30歲,換做一般的皇后早就慌了。
然而蕭後首先穩住內部,下嫁給南樞密使韓德讓,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這裡遼國的風俗不一樣,太后可以下嫁臣屬,很常見的事情,南樞密使韓德讓手握兵權,與蕭後在一起後,自然要保小皇帝和蕭後,蕭後也任命他為“總宿參事”,參決朝政。
一個不夠,蕭後又找上了耶律斜軫,這是當年蕭後父親蕭思溫提拔的,並娶了蕭後侄女為妻,所有蕭後又任命他為三公之一的司徒,兼北樞密使,讓小皇帝與他交好。
對其他的權貴,她以皇帝新喪,不得私自會面為由,讓各大王公大族待在府中,然後迅速調整人事,忠於朝廷或者信任的人都擔任重要職位,於是政權被牢牢掌控在手中。
隨後政治重心南移。穩住內部後,蕭後加強了軍事部署,防備北宋,並實行改革,依靠南邊的漢族士大夫集團與漢化的契丹貴族來對抗北部的契丹舊勢力。改革五方面內容:1、按唐朝制度來開科取士,革除原先的貴族世襲制度。2、按照唐律來完善律法,緩和底層與統治階級的矛盾,原先建國初期的奴隸制法典比較嚴苛。3、就是進一步調整人事,任用賢臣能臣。4、考課官吏,監察百官。5、廣開言路納諫。其實這幾條就是模仿隋唐時期的制度變革。
接著對抗北宋。當時改革主要以燕雲十六州為依託,畢竟原先是中原地區,受隋唐文化影響較多,蕭後以此為重要腹地,還準備當做跳板伺機南下。986年,宋太宗大舉北伐,蕭後面對三路大軍制定了東邊力拼西邊防守,以逸待勞的戰略,加上宋軍將領的冒進,遼軍大勝,北宋轉入防守。
蕭後取勝後並沒有冒進,而是收兵修養一段時間,然後先後組織八次南侵,特別是1004年的親征,蕭後20萬大軍長驅直入到達澶淵,逼迫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北宋每年進貢,雙方保持和平。
所以說,蕭後的歷史貢獻在於推進漢化改革,使遼國完成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變革,以及與宋朝的簽訂盟約,使遼國達到鼎盛,她死後,遼國繼續推進漢化改革道路,加速了契丹民族融入中華民族的程序。就是對“宋粉”而言不怎麼友好了。
-
6 # 劉文廣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 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 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遼朝皇后,政治家,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在民間戲曲中(如楊家將系列)被稱為蕭太后。
蕭燕燕年輕時曾許配給漢臣韓德讓,但還沒有來得及結婚,就被皇帝遼景宗選為妃子。
遼景宗當時欲勵精圖治、強大遼國,但身體 不好,所以處理國事依靠藩漢能臣外主要也依靠蕭燕燕。故從小就聰明伶俐的蕭燕燕很早就開始接觸並處理國事了。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后,攝政。時 蕭燕燕三十歲,聖宗十二歲,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的鼎力幫助輔佐下,太后和聖宗的地位漸漸穩固。 統和元年(983年)年六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后”,蕭燕燕以 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了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攝政”時期。
隨後蕭綽改嫁韓德讓,當時契丹風俗允許如此。她對韓德讓說:“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皇朝事實類卷》”, 據史料載:“蕭氏與韓私通,遣人縊殺其妻。”此後,倆人“入居帳中,同臥起如夫妻,共案而食。”蘇轍的《龍川別志》,收錄著澶州議和期間,宋朝使者的所見所聞:“見虜母(蕭太后)于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 聖宗也把韓德讓視作自己的父親來侍奉他。韓德讓忠心 輔佐承天太后與遼聖宗,政績卓著。
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欺蕭綽母子孤兒寡母大舉北伐,以收復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雲州朔州,其中西路軍中有宋朝名將楊業。蕭綽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軫抵禦中路及西路宋軍,她自己親率遼聖宗駐紮駝羅口居中策應。起初宋軍取得很大進展,攻陷岐溝關、固安、涿州等地,寰州、朔州、應州等地降宋。而蕭綽與遼聖宗支援耶律休哥,大敗宋大將曹彬所率的東路軍,宋軍死傷不計其數。七月,又命耶律斜軫對東路和中路宋軍反擊。 其時蕭綽“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 由於東路軍慘敗,宋的北伐其實已經失敗,宋太宗下令全線撤退。在撤退途中,遼軍俘宋將楊業,後者不降絕食而死。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南十縣為名, 蕭 太后和遼聖宗發兵南下。遼軍避實擊虛,繞過宋軍固守的城邑,勢如破竹,長驅直進。十一月,破德清 軍(近河南清豐)、通利軍(今河南浚縣),抵達黃河之濱的重鎮澶州(今河南濮陽),威 脅宋朝的都城東京開封。一時北宋帝國朝野震動。有的大臣主張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 有的大臣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丞相寇準則力請宋真宗親征。在寇準一再催促下, 宋真宗親自登上澶州北城門樓,御駕親征,以示督戰。宋軍士氣為之一振。於是出現兩軍對峙的局面。 最終雙方合議休戰,宋王朝每年向遼輸絹20萬匹,銀10萬兩。 即史上之“檀淵之盟”。
蕭燕燕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消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 , 薄賦徭,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濟文化 高度發展,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統和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十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 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后”。統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蕭燕燕把權力交給遼聖宗,不再攝政 。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
元版《遼史》評價蕭綽:“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蕭綽是女中豪傑,氣概不輸男子,文武兼備,經國伐戰,亦是一個偉大的女政治家。
-
7 # 花開水不流
蕭綽從小就聰明伶俐,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這種舉動深深贏得了她的父親蕭思溫的寵愛。有一次,蕭綽的幾個姐妹一起幹家務活,幾個姐妹草草地就收場了,惟獨她還在繼續仔細地擦,傢俱收拾得整整齊齊,蕭思溫常常用讚許的眼光稱讚到:"此女必成大事。"
遼應歷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遼穆宗帶著蕭思溫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境)打獵。入夜,喝醉酒的遼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們刺殺。蕭思溫封鎖訊息,協助與自己來往甚密的耶律賢--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為遼景宗。遼景宗晉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尙書令、魏王,並且徵召他的女兒入宮。
蕭綽三月剛進宮,就被封為貴妃;過了兩個月被正式冊封為皇后。
因為其鐵腕的政治手段及爭議的殘殺政敵事件,歷史上對蕭綽的評價一直兩極化。
元版《遼史》的評價很簡單,書中說:"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國志》便有了人身攻擊,葉隆禮在《景宗蕭皇后傳》裡指責道:"(蕭後)好華儀而性無檢束。""後天性忮忍,陰毒嗜殺,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回覆列表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遼朝皇后,政治家,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在民間戲曲中被稱為蕭太后。
蕭綽從小就聰明伶俐,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這種舉動深深贏得了她的父親蕭思溫的寵愛。有一次,蕭綽的幾個姐妹一起幹家務活,幾個姐妹草草地就收場了,惟獨她還在繼續仔細地擦,傢俱收拾得整整齊齊,蕭思溫常常用讚許的眼光稱讚到:"此女必成大事。"
蕭綽
遼應歷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遼穆宗帶著蕭思溫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境)打獵。入夜,喝醉酒的遼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們刺殺。蕭思溫封鎖訊息,協助與自己來往甚密的耶律賢--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為遼景宗。遼景宗晉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尙書令、魏王,並且徵召他的女兒入宮。
蕭綽三月剛進宮,就被封為貴妃;過了兩個月被正式冊封為皇后。
蕭綽三月剛進宮
保寧二年(公元970年)五月,遼景宗前往閶山(今遼寧阜新)行獵,蕭思溫也隨行。高勳和女裡合謀派人刺殺了蕭思溫。父親之死使年僅十七歲的蕭綽迅速地成熟起來。她開始發揮自己的才幹,協助體弱多病的遼景宗治理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遼景宗的默許下,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綽獨立裁決。若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做出決定。
她所做的決定,遼景宗最多隻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數,不會做任何干預。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
遼景宗最多隻是聽聽通報
保寧八年(公元976年)二月,遼景宗傳諭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錄皇后之言,"亦稱"聯"曁"予"",並"著為定式",將妻子的地位升到與自己等同的程度。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歲的遼景宗在出獵途中,病卒於雲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宮。 臨終之時他留下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將遼國交到了二十九歲的蕭綽手裡。面對年僅十二歲的長子耶律隆緒,蕭綽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國疑,宗室親王勢力雄厚,局勢易變。新寡太后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面前流著眼淚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重臣們上前安慰併發下重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接著,蕭綽將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總管南面軍事,加強邊防,任命娶了蕭綽侄女的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
蕭綽侄女
與此同時,蕭綽採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佈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使他們失去兵權,解決了內部奪位的一大隱憂。
982年(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遼景宗病逝於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宮。此時,年僅十二歲的兒子耶律隆緒繼承皇位,是為遼聖宗,次年改元統和。"母以子貴",983年(統和元年)蕭綽則被封為"承天皇太后",並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總攝國家大事,從而更好的輔佐遼聖宗的統治。
相傳蕭綽與韓德讓自幼有婚約,在遼景宗去世後不久,蕭綽私下對韓德讓說:"我曾許配給你,願諧舊好。而當國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
相傳蕭綽派人秘密毒殺韓德讓的妻子,聖宗也把韓德讓視作自己的父親來侍奉他。
蕭綽採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
蕭綽之後任韓德讓總領禁軍,負責京師宿衛。此後,韓德讓出入宮帳,與蕭綽情同夫妻。兩人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就連線見外國使臣的時候都不避忌。
在韓德讓的輔佐下,蕭綽對遼國的制度和風俗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不但將遼國從奴隸制國家進一步向封建制轉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與漢族之間的關係。據《遼史·刑法志》記載,自蕭綽變革之後,遼國"國無幸民,綱紀修舉,吏多奉職,人重犯法","統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獄空聞",遼國內政呈現一片興旺的景象。
北宋雄州(今河北雄縣)知州賀令圖及其父嶽州刺史賀懷浦等人聽說蕭太后的風流韻事之後,聯同文思使薛繼昭等人相繼向宋太宗進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而其母與韓德讓不清不楚傷風敗俗,定然招來華人痛恨,遼國肯定內亂,上下不齊心,會有誰願聽一個敗壞婦德的女人指揮?正是對遼用兵的大好時機。"於是,宋太宗於雍煕三年(遼統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對遼國發動"雍煕北伐"。宋軍兵分三路出兵,取得了一些勝利。
三路出兵,取得了一些勝利
蕭綽以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楊業一路,後親帶韓德讓和兒子遼聖宗趕到南京,與耶律休哥協同作戰。
五月,蕭綽親披戎裝上陣,一面率兵在正面與曹彬對陣,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軍後路,阻斷水源糧道。曹彬所部大敗。
蕭綽騰出兵力,轉而對付西路宋軍,極大鼓舞了遼軍計程車氣。宋太宗連忙下令西路軍全線撤退。宋軍士氣低落,一路連吃敗仗。楊業得不到後方有力的支援,最終包括楊業之子楊延玉在內的所有部屬都全數殉國,楊業本人也被活捉,悲憤之下絕食殉國。
蕭綽下令將楊業的頭顱割下,裝入匣中,傳送邊關各地。遼軍士氣大振,而宋朝守軍則大受打擊,未曾對敵便已經失了信心,無法守住已經奪得的土地。遼國順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深秋閏九月,蕭綽領著遼聖耶律隆緒、韓德讓,率二十萬遼國精銳部隊南征大宋。遼軍勢如破竹,兩個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距北宋都城開封僅一河之隔。
北宋宰相寇準堅持請求宋眞宗御駕親征、激勵士氣。當宋眞宗的車駕出現在澶州前線時,士兵高呼"萬歲"連延不絕,聲震數十里,人人同仇敵愾、個個視死如歸,很快就集結起數十萬之多的援軍與遼軍對抗。這對蕭綽的南征大計自然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不久又一個打擊接踵而來--遼國名將蕭撻凜在察看地形時,被宋軍用弩射中身亡。遼軍未戰先喪大將,士氣大受影響。蕭綽審時度勢,又加上韓德讓的勸吿權衡,決定陣前議和。
決定陣前議和。
遼宋達成澶淵之盟,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眞宗趙恆為兄,趙恆則稱皇太后為叔母;維持宋遼之間舊有的疆界;宋國每年向遼國提供三十萬金帛。雙方結束了多年不息的爭戰,進入了長達百餘年的相對和平。
同年,遼聖宗再一次為母親加進尊號,使蕭綽的尊號從統和元年的"承天皇太后"、統和二十四年的"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后"、一直加到了"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仁洪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后"。
統和六年九月的一天,蕭綽一反從前在皇宮中宴請皇親眾臣的慣例,在韓德讓的帳室中大宴群臣,並且對眾人厚加賞齎,並"命眾臣分朋雙陸以盡歡"。
統和十八年(公元994年),韓德讓成為遼國權力最大的實權人物:太保兼政事令,總理南北二院樞密院事,拜大丞相,進齊王。
進齊王。
統和二十二年十二月,韓德讓被賜姓遼國國姓耶律氏,改名為耶律隆運,出宮籍,錄橫帳季父房,封晉王,位親王上。
除了這些頭銜,他還得到了一座規制與皇宮不相上下的文忠王府、享有帝王級別的隨從隊伍。從此,以述律平皇后奴隸身份出現在遼國曆史上的韓氏家族正式成為皇族。
蕭綽在1009年(統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為耶律隆緒舉行了契丹傳統的"柴冊禮",將皇權交還給耶律隆緒,結束了她在遼景宗、遼聖宗年間四十年有餘的攝政生涯,去南京安享晩年。 不幸的是,就在南行的途中,蕭綽染上了疾病。同年十二月初,她逝於行宮,終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