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首次亮相便將袁紹手下猛將麴義刺於馬下,而且還是一招斃命,其身形之瀟灑、速度之奇快,令當時在場的劉備一見傾心。羅貫中為美化趙雲,不惜將麴義塑矮化為籍籍無名的“鼠輩”,然而史實卻與此大相徑庭。那麼,歷史上的麴義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到底有多厲害?

    麴義生年不詳,漢末涼州西平郡人,自幼便善騎射、喜戰鬥,長大後又統領家族宗兵長期與羌、胡等族戰鬥,逐漸學會他們的戰法,並養成剽悍強勁的風格。黃巾軍起義爆發後,左中郎將皇甫嵩奉命到涼州一帶募兵平亂,麴義聞訊後,率家族兵勇一千多人應募。此後,麴義跟隨皇甫嵩轉戰冀州、幷州等地,屢次大破黃巾軍主力,由此深得皇甫嵩的賞識。

    黃巾軍被平定後,皇甫嵩還沒來得及為部將們請功,便遭到宦官張讓、趙忠的誣陷,被漢靈帝剝奪兵權並貶官。皇甫嵩被貶官後,麴義失去靠山,在新任主帥手下混得相當不開心。等到韓馥出任冀州牧後,麴義因為欽慕他的名聲,便率軍前來投靠,隨即以參將的身份鎮守黎陽。

    然而韓馥是個名不副實、才能平庸之人,雖然帶甲十萬、據地千里,但既沒有匡扶漢室的志向,又不懂得識人用人,使得麴義縱然有一身的本領,卻根本沒有施展的機會。此時,渤海太守袁紹覬覦冀州,便暗中跟麴義結盟並慫恿他反叛,約定事成之後將給與他高官厚祿。麴義被袁紹引誘,果然在初平二年(191年)起兵造反,並屢次擊敗韓馥派來的討伐軍。

    在成功說服麴義造反後,袁紹又遣使引誘公孫瓚,以共同分割冀州為條件,要求他率軍進攻韓馥。而等到公孫瓚按照約定南下時,袁紹又以此威脅、恐嚇韓馥,從而迫使後者將州牧的位子讓給他。袁紹奪取冀州後,麴義率領叛軍來投,被任命為高階將領,備受新主公的賞識。麴義歸附袁紹不久,便率軍討伐南匈奴單于於夫羅的叛軍,在鄴城南部將其擊潰。

    然而,大敗於夫羅不過是麴義的“小試牛刀”,他真正的“高光時刻”出現在界橋之戰中。原來,袁紹在取代韓馥後,非但沒有履行當初的約定,將冀州一半的土地割給公孫瓚,反而在與弟弟袁術爭奪陽城時,派大將周昂射殺了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越(當時被派來援助袁術)。正因如此,就在袁紹奪取冀州的同年冬天,公孫瓚親率大軍南下,並在界橋一帶跟袁紹的大軍展開廝殺。

    戰事開打後,三千“白馬義從”習慣性的率先衝鋒,跟隨其後的是兩萬步兵和數千名騎兵。袁紹見敵軍來勢洶洶,急忙派出麴義率領所部勁旅迎敵,並在兩翼佈置千張強弩作掩護。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直到“白馬義從”行將衝到身邊時,才同時站起身來迎戰。麴義所部士兵雖然只有800人,但面對“白馬義從”的衝擊卻毫不畏懼,下砍馬腿、上斬士兵,竟然成功地阻擊住他們的攻勢。

    與此同時,袁紹的弩兵向“白馬義從”密集射擊,使其損失更加慘重。很快,“白馬義從”從陣前退卻,並踐踏背後的步兵隊伍,使得軍中一片混亂。麴義的軍隊乘勝窮追,接連斬殺千餘敵軍,在奪取界橋後,又一路猛攻到公孫瓚的大營才罷休(詳情見《三國志·卷六》注引《英雄記》)。經此一役,公孫瓚4萬精銳盡喪,從此再沒有跟袁紹叫板的資本,7年後便被對手攻滅。

    界橋一戰使麴義名震天下,成為令四方諸侯畏懼的將領。不過,麴義自此之後開始變得驕傲放縱,自恃戰功卓著肆意凌辱同僚,甚至對袁紹也開始不敬。對於麴義的種種惡行,袁紹心中甚為憂慮,最終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設計將他捕殺併吞並其部眾,有餘部逃亡的隨即也被撲滅。作為一代蓋世名將,麴義竟然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 2 # 子由拍案驚奇

    麴義這個人的確是袁紹麾下的一員得力戰將,而且,在袁紹的軍事力量當中,麴義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斷不是泛泛之輩,尋常的將領。

    要說這麴義,與劉備也有著一定的因緣,麴義的籍貫在平原縣,而劉備最初博取一點利祿功名之時,就是官居平原縣的縣令。只不過,麴義的先祖因躲避戰亂而舉家遷徙到了西涼之地,所以,年輕的麴義一直混跡於當地的羌人之中,帶起了一支自己精悍的武裝力量。

    僅僅做為一小股民間武裝來說,是沒有什麼大的前景和做為的,可是,麴義人生中一個大貴人旋即出現了;冀州牧韓馥對於麴義極其欣賞,招撫了這支民間武裝,於是,麴義成了冀州牧韓馥手下的一員部將。

    麴義心滿意足,聲稱效忠韓馥,甚至聲稱要給韓馥養老送終。到了東漢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1年,背叛的芽尖開始在麴義心中瘋長,他找個理由,就不認韓馥,自立門戶。

    憤懣無比的韓馥氣的暴跳,引軍來擺平麴義,一仗下來,竟然被麴義擊敗,這件事,在當地也引起了公憤。

    麴義這人也不是真糊塗的人,他明白,道義上他有負於韓馥的提攜、栽培之恩,形勢上,局面再撐持下去,怕自己會頂不住韓馥的後續進攻。

    思忖之下,乾脆,麴義遣使聯絡袁紹,提出軍政上要與袁紹結盟的想法。

    袁紹當時正是躊躇滿志的時候,而且,他也對冀州之地很有興趣,見到後起之秀麴義來與自己會和,馬上就達成了結盟和兵的約定,兩處兵馬聯合一處,壓向冀州,大勢已去的韓馥只得黯然退出冀州,麴義解了燃眉之急,保全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投在了袁紹的大旗之下,袁紹則成了冀州牧。 那麼,“袁紹手下頂級猛將麴義到底有多厲害?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麴義一開始的身份是與袁紹結盟,換言之,麴義最初的地位是與袁紹平等的,合作的關係。

    可是,袁本初四世三公,朝野上下,門多故吏,哪裡會把西涼的一個將領看在眼裡,所以,麴義只能憑藉自己的軍事力量來不斷證明自己,用以博取上位。

    終於,袁紹與北方當時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發生了軍事衝突,這就是總督北方四州的公孫瓚。

    公孫瓚其人,在當時中國的北方那是赫赫的有名,曾經驅強胡於塞外,破黃巾於孟津,尤其是公孫瓚軍中的特種部隊白馬義從,更是聲名震天下,無人不知。

    袁紹惹下了公孫瓚,心中也是忐忑,一切的斡旋手段全然無效,袁紹只能引軍在界橋列陣,迎擊公孫瓚大軍。

    袁紹親眼看到,公孫瓚的數萬步、騎兵有序列陣,有名的白馬義從閃爍其中,看的袁紹幾乎絕望。

    這個時候,麴義出現了,經與袁紹研究,麴義親率自己的部屬八百先登義士出陣迎敵,袁紹自領步兵壓住陣腳。 公孫瓚根本沒有看上麴義的這幾百人隊伍,一聲號令,騎兵驟雨一般衝向這八百人,沒有想到的是,盾牌後面的八百先登義士強弩齊發,箭簇勢若飛蝗,幾乎隨著箭雨,八百人就衝進了公孫瓚的騎兵隊伍當中,直殺的公孫瓚的騎兵人仰馬翻,陣頭大亂,公孫瓚想暫時收束隊伍,結果被麴義這八百人死死咬住,追到了公孫瓚的大營。

    這邊的袁紹見到殺退了公孫瓚幾萬軍兵的進攻,就長出了一口氣,帶著大營的人員下馬休息。

    就在此時,一股公孫瓚的騎兵出現了,而且竟然有兩千多人,他們開始攻擊袁紹的大營人員,就在這危機之時,麴義帶領自己的人馬衝到了陣前,擊潰了這股敵人,救出了袁紹。

    界橋這一戰,麴義的先登義士天下名揚,袁紹軍中也不敢小覷這隻能近戰、遠攻的西涼軍兵。 再後來,麴義的軍兵不斷立下戰功,使得袁紹能夠雄踞北方,兵強馬壯。

    這種情況之下,就出現了一種情況,一方面,麴義認為,自己立下了不世的功勳,而沒有得到應得的利益,為此開始有些恃功放縱,不聽軍令。

    而袁紹本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主兒,對於麴義履歷功勳,沒有給與及時的補償與反饋,但是,對於麴義的不聽招呼和託大,卻極其在乎,而且,起了殺心。

    於是,藉故在大帳之內拿下麴義,砍了腦袋,對於鼓譟不服的麴義的老班底人員,則以大軍彈壓,一併處死。

    麴義是個有本事的人,但是,自身反叛的性格決定他關鍵時刻不能守中自持,而袁紹更不是一個氣宇寬宏的善良之輩,麴義在心胸狹隘的袁紹面前驕橫跋扈,恃功自專,真就是自尋死路,結果可知。

  • 3 # 我家的貓叫皮蛋

    麴義屬於能力遠比名氣大的三國風雲人物,演義中被黑的很差屬於戰不數合就被趙雲刺死的二流將領,其實麴義的能力在袁紹集團是數一數二的。

    一、初為冀州牧韓馥大將

    麴義常年生活在涼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戰法,本人弓馬嫻熟,他自己有一支私兵戰鬥力很強。後來被冀州牧韓馥收編。

    但是麴義只是名義上歸屬韓馥,實則相對獨立,有自己的獨立武裝。公元191年,麴義跋扈自雄,和韓馥矛盾重重,韓馥親自率兵征討麴義,但是卻被麴義打的大敗。

    二、歸順袁紹,界橋超神

    冀州的變亂讓早已覬覦此地的袁紹等來了機會,麴義雖然打敗了韓馥但畢竟自身實力有限,所以和袁紹兩人結盟,韓馥內外交困之下出讓冀州給袁紹,袁紹成功成為冀州牧重要擁有了一個大州,有了割據的資本,麴義此時和袁紹關係畢竟融洽,歸屬袁紹。

    袁紹吞併冀州引起了軍閥公孫瓚的不滿,帶領精銳部隊攻打袁紹,公孫瓚一路勢如破竹,威震河北,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袁紹的形勢危如累卵。

    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這就是著名的界橋大戰。

    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掩護麴義兵,他親自統領步兵數萬在後。公孫瓚下令騎兵發起衝鋒,麴義讓士兵先躲在盾牌下,等到公孫瓚的騎兵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同時後面的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公孫瓚的騎兵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陷入一片混亂,自相踐踏,導致後面的騎兵、步兵也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麴義還臨陣斬殺了公孫瓚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殺死千餘人,又一鼓作氣殺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麴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界橋之戰是袁紹、公孫瓚爭鋒的轉折點,此戰麴義戰功最大。

    三、跋扈自雄,因驕縱被袁紹襲殺

    連戰公孫瓚

    公孫瓚敗退回幽州後,殺害了上司劉虞,盡得幽州之地,劉虞為人寬厚深得幽州人心,公孫瓚此舉激起劉虞舊部的強烈反抗,他們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袁紹派麴義參與征討公孫瓚,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公孫瓚退守易京,雙方相持不下,互有勝敗,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軍隊糧盡,士卒飢困。麴義只得率領餘眾數千人退走。

    驕縱被殺

    麴義為人驕橫,日漸不把袁紹放在眼裡,其所部都相對獨立是麴義的私兵,袁紹對其很是忌憚,袁紹率大軍突然襲擊,突襲斬殺了麴義,麴義的部隊大部分被收編。

    麴義是個人物,能力很強,但是人品差,常有不臣之心,被殺是必然的。

  • 4 # 愛尚文史

    鞠義是三國時期名將,他在正史與演義中差別很大。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鞠義在“趙子龍磐河大戰”首次亮相,但出場不久就被趙子龍秒殺了。十餘合之間,一槍戳死於馬下,按照“演義”的武力值設定,他頂多只有強二流水平,比魏將李典、于禁等人偏弱。

    那麼?正史中鞠義的軍事能力以及結局如何呢?

    鞠義,冀州平原人,以驍猛著稱。早年從事於荊州牧韓馥。韓馥雖然貴為一州之軍事長官,但其人生性懦弱,無雄才大略,並非能夠稱霸一方的雄主。因此!鞠義決定脫離韓馥,並擊敗了韓馥派來的追兵。投靠了寄居在冀州的袁紹。

    袁紹得鞠義如魚得水,對他非常重用,甚至不惜把他培育成了袁軍的第一大將。鞠義也並沒有讓袁紹失望,協迫他拿下了冀州。後來南匈奴單于劫持張揚造反,袁紹讓鞠義領兵追趕,在鄴南大破叛軍。

    鞠義軍旅生涯最經典的一戰,是他與公孫瓚軍的“界橋之戰”!

    起初,公孫瓚派其地公孫越到袁術處。袁術遣公孫越、孫堅等攻打袁紹的部將周昂,公孫越被流矢射中身亡。於是,公孫瓚將其弟之死全算在了袁紹的頭上。“餘弟死,禍起於紹。”遂發動了磐河之戰。

    當時公孫瓚的實力非常強悍,袁紹相比之下弱小很多。袁紹非常恐懼,於是任命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為渤海太守,欲使其與公孫瓚結好。但公孫範領渤海太守後,反而帶著渤海的將士們投靠了公孫瓚。這樣一來,袁紹就更加被動了。

    界橋之戰,公孫瓚把三萬兵馬擺開,左右各五千餘鐵騎,以“白馬義從”為中堅,分為左右兩隊,左射左,右射右。陣容非常嚴謹。袁紹遣鞠義為先鋒,佈下硬弩千張,率八百勇士為先登。公孫瓚見鞠義兵少,下令騎兵隊伍突襲踐踏鞠義軍。鞠義則令士兵不動,直到敵軍距離十步才奮勇而起,強弓硬弩齊發,大敗公孫瓚軍。斬首數以千計,並斬殺了公孫瓚麾下的冀州刺史嚴綱。

    鞠義乘勝追擊,追至界橋上,公孫瓚回身再戰。仍然被鞠義擊敗。鞠義窮追不捨,一直追到公孫瓚的大營,一鼓作氣,將其營寨攻破。袁紹行至界橋,見公孫瓚已經大敗,於是不射防備,只有弓弩十張,大戟士百餘人。公孫瓚突然領兩千精騎殺出,將袁紹團團圍住。一番激戰之後,鞠義領兵殺到,公孫瓚見鞠義軍來,慌忙引軍撤走。

    此後!袁紹與公孫瓚的戰役中,大多任命鞠義為主將,期間屢有勝績。因此,鞠義是袁紹滅公孫瓚的首要功臣。同時他也是袁紹麾下的第一大將。

    鞠義的結局

    鞠義雖然能征善戰,是袁紹麾下的第一猛將。但是,他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居功自傲,恃寵而驕,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袁紹為了免除禍患,於是下令將他殺掉了。

    縱觀三國時期名將,大多都有一些壞的習慣。比如蜀將張飛愛鞭打士卒,吳將甘寧嗜好濫殺,蜀漢大將關羽孤高自傲,比如長沙太守孫堅目空一切,比如小霸王孫策同樣是自負。

    其中關羽、孫堅、孫策三人,都跟鞠義一樣,是因為過於自負而導致自己的滅亡。這或許是三國時期猛將們的通病吧!人太有才能了,個人表現太過亮眼了,就開始看不起身邊的人。

  • 5 # 文青聊史

    袁紹真是令人生恨!如此一位堪比馬、趙之流的將軍,卻死於猜測

    麴(qu)義此人可是非常的了不得,如果在三國中活得久一些恐怕可以和馬超之流相提並論,如果你對此人不清楚的話,可以這樣理解,公孫瓚以白馬義從震懾天下,而麴義就是將白馬義從幾乎殺盡的角色,其率領的先登死士在當時不亞於高順的陷陣營。

    麴義小時候生活在涼州,涼州附近可都是羌族人,自幼跟他們學習戰法和武功,當時的羌族人可以說是馬背上的民族,戰鬥力非常強悍,早期跟隨袁紹,但是因為袁紹的猜忌最終將此人斬殺。

    麴義早期跟隨冀州牧韓馥,但是後期因為兩人不和,麴義叛逃離開,這時候韓馥親自率兵征討麴義,但是卻被麴義率兵擊敗,可以說是一個笑話了,隨後麴義分析朝局之後選擇跟當時最大的諸侯袁紹結盟,接著跟袁紹一起逼迫韓馥讓出冀州牧的位置,讓袁紹成為冀州牧,冀州就成為了袁紹的第一個根據地。

    界橋之戰,先登顯威背景

    初平二年,當時袁術任命屬下孫堅為豫州刺史,但是在孫堅跟隨各路諸侯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趁機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並且襲擊了當時孫堅用於屯兵的陽城。

    作為孫堅的老大哥袁術自然不高興了,雖然袁術和袁紹是兄弟關係,但是兩人明爭暗鬥,袁術趕緊調回公孫越去支援陽城,但是不幸的是公孫越在戰鬥中不幸身亡,公孫越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的哥哥卻是家喻戶曉,正是公孫瓚。

    當公孫瓚聽到這個訊息後,雖然在鎮壓黃巾軍但是立刻調兵前去攻打袁紹,當時的公孫瓚盛極一時,袁紹自然不敢跟其作對,所以就想從中調和,讓公孫瓚的另一個從弟公孫範擔任渤海太守,要說公孫範此人也不簡單,在達到渤海之後立刻反攻袁紹,再加上哥哥公孫瓚相助,一時間對袁紹威脅甚大。

    這時候袁紹就不得不迎戰了,公孫瓚部隊駐紮在界橋,兩軍之間的戰鬥就在界橋展開,雖然公孫瓚當時有名揚天下的白馬義從,但是袁紹有麴義率領的先登死士,所以並不畏懼,並且此戰之後白馬義從幾乎被先登死士屠戮殆盡。

    戰役細節

    當時公孫瓚兵多將廣,率領的步兵足足有兩萬人,分別排列成方陣,並且在左右兩方配置上精銳騎兵,總計有五千餘人。

    袁紹這邊麴義為將領率領八百先登死士為先鋒,兩側掩護重弩,公孫瓚看到對方只有數百人就直接發起進攻,在距離將近的時候先登死士開始發起衝鋒進行混戰。

    這時候重弩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千張重弩一起發射,直接射向公孫瓚的騎兵也就是白馬義從,對於這突然出現的攻擊自然沒人能料到,一時間白馬義從紛紛死傷,公孫瓚部隊軍心也開始動盪,紛紛開始逃命。

    跟他們相比,麴義這邊的先登死士是越戰越勇,乘勝追擊直接追殺到了當時公孫瓚所駐紮的營地界橋,期間公孫瓚試圖保住界橋這一防線,但是不幸再次失敗,繼續開始逃命。

    結局

    此戰雖然沒有完全的擊潰公孫瓚的所有部隊,但是這一戰帶給公孫瓚的損失是巨大的,別的先不說,手下精銳中的精銳白馬義從幾乎死傷殆盡,從此以後公孫瓚就開始走向落寞。

    此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麴義優良的表現,率領僅僅八百先登死士對抗公孫瓚將近三萬的部隊,雖然有重弩作為保護,但是這需要的勇氣也仍是巨大的,除了麴義,這八百先登死士也在史書上留下了名號。

    王璨: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

    但是最後不幸的是,麴義在跟隨袁紹多次征戰之後開始因為有軍功而傲慢,甚至有傳言說他心懷不軌,再加上早期他是叛逃了韓馥才追隨的袁紹,最終袁紹將其斬殺,因為麴義手下軍隊的厲害,袁紹選擇兼併,而一些逃亡的則是被袁紹出兵一一剿滅。

    總結

    在羌族長大的麴義從小就賦予了非同一般的作戰能力,但是奈何生錯了年代最後跟錯了主子,如果換一個主公的話,我想麴義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而不是最後驕傲放縱,就這樣一位不輸馬超趙雲之流的武將,最後竟然以這種方式退出歷史舞臺,值得深思。

    本文素材選自《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英雄記》

  • 6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先說下結論:麴義這個東漢末年出道最早的人物,也是較早下線的猛將,讓人們對他了解甚少。演義裡麴義被趙雲一槍刺死,把麴義描寫成一個二三流的武將,絕對是對麴義的低估和醜化。歷史上真實的麴義最早是冀州牧韓馥部下,後來投靠袁紹,幫助袁紹奪得冀州,並協助袁紹打敗公孫瓚,成為盛極一時的河北上將,在擊敗公孫瓚的前夕被袁紹以其驕縱不軌所殺,是個悲劇色彩的猛將。麴義是何人?

    麴義是涼州西平人士,涼州是多民族混居的地方,民風剽悍,年少時善弓馬騎射,長大後受命統領家族宗兵長期與羌胡征戰,非常瞭解羌人戰法,他的部隊非常驍勇善戰。

    注意麴義是有自己的武裝的,後來投靠在韓馥手下,在袁紹想奪得冀州之時,麴義覺得袁紹名望和實力遠超韓馥,於是背叛韓馥轉投袁紹,並協助袁紹奪得了冀州。

    奪得冀州後,袁紹與公孫瓚陷入了常年的爭鬥之中,在謀士沮授的規劃中,袁紹在佔據冀州和幷州後,要吞併公孫瓚所佔據的幽州和青州等地,從而再進取中原。

    麴義的成名之戰就是界橋之戰,以八百先登勇士大破公孫瓚數萬步騎,打得公孫瓚一蹶不振。

    《英雄記》裡有整個界橋之戰的始末,麴義以八百先登加千張弓弩迎戰公孫瓚三萬步騎,其中還包括其精銳之師白馬義從。一開始公孫瓚以麴義兵少而輕視,出兵迎戰,等到相距只有幾十步的時候,麴義和部下勇士弓弩齊發,身先士卒,左衝右突,斬殺嚴綱和公孫瓚數千首級。之後追公孫瓚至界橋,又再次擊敗公孫瓚的反擊,最後追到公孫瓚的中軍大營,拔了牙門旗而回,在回去途中還救了被圍的袁紹。這一戰對公孫瓚而言是一種慘敗,對麴義而言則是巔峰之戰。此戰後,公孫瓚開始走向了滑坡。

    在後來袁紹與公孫瓚的交鋒中,麴義作為袁紹的先鋒大將,與公孫瓚交戰中也是勝多敗少,可以說麴義就是公孫瓚一生的“剋星”。

    麴義的悲慘結局

    在與公孫瓚的最後決戰前夕,袁紹襲殺了麴義,原因很簡單,就是麴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袁紹殺了麴義之後,吞併了他的部隊。至於麴義為何被殺這就與袁紹和他本人的性格有關了。

  • 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即使放到整個中國戰爭史的尺度下,麴義的戰術能力都是名列前茅的。

    可惜,袁紹外寬而內忌,終究容不下麴義,自毀長城。

    史詩級的戰術能力

    中國歷史上,不乏以步制騎的戰例。但是,多是單純依賴弓弩和工事。

    騎兵一旦衝擊不成,往往也就不衝了,步兵很難大量殲敵。

    可是,麴義卻以其他獨創的戰法,重創進攻的騎兵部隊!

    界橋之戰中,麴義為先登,率800步卒及大弩千張在前。麴義令士兵伏於大楯之下,冷靜待敵。

    公孫瓚下令騎兵發起衝擊!

    麴義軍不動,沉著待機!

    東漢時的弩,分為8個級別,最常見的6石弩,射程260米。麴義的大弩射程應該更遠!而麴義卻依然紋絲不動!

    直到公孫瓚抵達數十步時,麴義軍大弩齊發!公孫瓚的騎兵一片大亂!

    與此同時,麴義軍大呼一聲,丟掉大櫓,奮勇衝殺!

    此戰,麴義斬殺公孫瓚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獲甲首千餘級,奮力追擊。他一直追到界橋,拔去公孫瓚大營牙門,大破敵軍!

    此戰的戰術水平極高!

    麴義的大弩威力再大,也不過千張,能殺傷多少騎兵呢?單純發弩,並不能阻止公孫瓚的衝擊!

    不過,在一波齊射後,公孫瓚軍前面的戰馬中箭倒地,後面的馬受到影響,需要放慢速度,重新調整(即使不怕踩踏戰友,也怕被絆倒呀)!

    等到公孫瓚的騎兵調整好,再次衝鋒,麴義就完蛋了!

    此時,"放近了再打"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麴義軍與敵軍騎兵不過數十步!百米以內!20秒以內,步兵可以殺到!但敵軍的戰馬未必能重更新調整好!

    可是,麴義軍迅速發起衝擊!以嚴整、衝鋒的步兵,去進攻混亂、靜止的騎兵,大獲全勝!

    儘管比起曹公的官渡、周郎的赤壁、陸遜的夷陵知名度更高,影響更大,但平心而論,麴義界橋之戰的戰術價值,不遑多讓!

    屢戰屢勝

    除了界橋之戰,麴義在其他作戰中,也表現出了過人的軍事能力。

    韓馥時期,麴義叛韓馥,韓馥討伐,被麴義擊敗!

    僅僅依靠幾千部曲,就讓堂堂冀州牧奈何不得,其強悍可見一斑。

    於夫羅劫持張揚,反抗袁紹。麴義一戰破敵!

    於夫羅好歹是南匈奴實力派大貴族,連麴義這麼點人都收拾不了,難怪不敢造次!

    麴義僅有的一次吃虧,還是拜公孫瓚所賜。

    麴義與劉和、鮮于輔進攻公孫瓚,將敵圍困於易京城內一年多。

    最終,糧草不濟,麴義退卻時,輜重被公孫瓚所毀。

    不過,麴義不過數千人,劉和、鮮于輔聯軍近10萬,此戰攻不下,恐怕賴不著他!

    被殺之謎曲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紹召殺之,而並其眾。——《後漢書》

    麴義如何驕縱,史書沒有說。

    不過曹操手下的郭嘉、劉備手下的法正,不都有“驕縱”的行為嗎?

    用人之際,以麴義之能,即使有驕縱行為,也應不至於要被殺!

    對於不軌,《英雄記》倒是有一個說法:麴義因自恃功高,未得重賞,且出於涼州,心不自安,乃與黑山張燕相結。趁著袁紹在外,麴義等人在魏郡造反,未成。

    不過,《英雄記》全書已失,後世多參雜了偽料於其中,因此,不可作為確鑿材料。

    不過,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公孫瓚傳》時引用《漢晉春秋》的另一則材料,似乎說明麴義本人並沒有這麼作!

    其中,袁紹親口提到:魏郡造反的,是“麴義餘殘”。

    看來,袁紹是先處置了麴義,“並其眾”之後,“麴義餘殘”才在魏郡造反!

    因此,麴義是否真的驕縱不軌,真的說不清!

    同時,麴義一個涼州豪族,在河北並沒有根基,而他所掌握的兵權,又始終不多,要說他“功高震主”,也還不至於!

    因此,袁紹也許真的沒有“一定要殺麴義”的理由!

    想一想田豐,袁紹殺掉麴義,很可能是一個“隨機”的原因!

    麴義這樣的良將,本應在漢末三國亂世中有更多精彩絕倫的表演!可惜,擇主不當,終究死得莫名其妙,令人唏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14歲少女文淇擊敗老戲骨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