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atherine1

    冉閔(rǎn mǐn)(約322年-352年)

      冉閔(約生於西元322年左右,卒於西元352年6月1日),漢族,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君主。民族英雄,中華文明之保護者。冉為今人所廣為人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這位將軍異常英勇,正如晉史對他的描述“身高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每次臨戰衝鋒在前,騎朱龍馬(難得一見的千里馬),他左手使雙刃長矛(兩頭施刃,鋒利無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連鉤戟。其勇猛令五胡軍隊無人能擋,每戰殺敵無數。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朱龍馬,每戰衝鋒在前,殺敵數百人。 如《後趙錄九·石虎傳》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鄴城,冉閔得知後,急率一千餘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都跟著奮勇衝殺。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 《十六國春秋》《冊府元龜》等載:兇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餘人。 《十六國春秋輯補》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雙刃矛也稱兩刃矛,“兩頭施刃”,鋒利快捷,最為冉閔常用。

      他在眾胡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蹟,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鮮卑鐵騎十戰十捷。 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 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

    [編輯本段]英雄事蹟

      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歿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在的標準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

      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前趙的大將)攻打河內,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冉瞻寡不敵眾,被俘。石勒徙冉瞻及其部眾於蘭陵郡。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趙的戰鬥中被斬於陣前。冉瞻之子就是後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於使用智謀。

      公元316年,司馬氏篡奪曹魏建立的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最終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後趙境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桓,夫餘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寇邊)。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屢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到外地作戰)。

      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奪糧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留下四五百萬,最主要的兇手是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鑑、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戰鬥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拼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作者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乾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蹟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由於冉閔的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的史學家把冉閔大罵一頓。在史書上沒有人為冉閔正義直言。而後代又缺乏資料,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某些太監史學家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那些穿著獸皮。吃著生肉的野蠻部落。哪裡懂得禮儀廉恥,生命的價值。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當地人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印度的種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紀的今天還生活在印度社會低層的賤民。就是那些幾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華人。冉閔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正因為冉閔,我族方才免於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劇。

      冉閔被胡人收做義子,在南朝的史書從來沒有記載。現在我們只能透過被人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英雄的豐功偉績。冉閔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拯救了將被歐羅巴人種同化的中華文明。為我們這些後代奪回了生存空間。冉閔的武功決不亞於岳飛!岳飛其實是想成為第二個冉閔。冉閔的功績與日月同輝!冉閔是英雄,關中80萬漢族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千里跋涉來投奔冉閔就是明證。

  • 2 # 西瓜燉番茄

    五胡亂華時代,中原大地上出過不少反抗異族侵略的勇士,被稱為“屠夫天子”的冉閔便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一位。

    冉閔作為軍人出身的皇帝,以雷霆手段沉重打擊了塞外入侵中原之遊牧民族的囂張氣焰,在百年戰亂中挽救了數百萬漢族百姓的生命,保護了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對漢人來說,他是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

    不過,後世也有人評價冉閔為暴君,在他與異族交戰的過程中,數度發動大規模屠殺,每攻陷一座城池即下令屠盡城中胡人軍民。

    據史料記載,冉閔領導漢族起義的過程中,曾有過兩次大規模屠殺遊牧民族的紀錄,一次是公元349年入秋之時,冉閔殺石遵之後,胡人反抗之情高漲,未達到戰略威懾的目的,冉閔盡殺胡人軍民十幾萬,至此,中原地區少數民族的氣焰開始有所收斂。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攻陷鄴城後下令屠城,遂發生了血流成河的鄴城大屠殺,城內家家戶戶皆未能倖免,整個過程中死傷胡人達百萬之眾。站在氐、羌或鮮卑族人的立場來說,他們的族人百姓遭到屠殺流亡的悲慘命運固然值得同情,然而作為侵略者,這些塞外遊牧民族在中原大地上也曾瘋狂屠殺漢族軍民,犯下滔天罪惡,致使近兩千萬漢人被屠殺得所剩無幾。

    古往今來歷史更替,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冉閔的暴行給部分少數民族造成了傷害,但是放在看待歷史的角度,冉閔的所作所為,依然有著重大而積極的意義。

  • 3 # 靈石蘊

    冉閔創造軍事奇蹟有不少,最主要的一個是取得後趙首府鄴城控制權

    下面簡單敘述一下史書記載的冉閔奪權過程

    349年五月,石虎死後,石遵自李城起兵登臨後趙帝位,冉閔由徵虜晉升為輔國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冉閔在位期間,利用後趙資源賞賜宮中將士萬餘人,每人都賜予美女、爵位以及將軍職

    乃懷撫殿中將士及故東宮高力萬餘人,皆奏為殿中員外將軍,爵關外侯,賜以宮女,樹己之恩

    349年十一月,石遵感覺到了威脅,想除去冉閔,不過事不密,讓弟弟石鑑洩了出去

    同月,冉閔先發制人,劫持司空李農、右衛將軍王基率領兵丁3000人,在石鑑配合下,進入宮中殺了石遵

    石遵死後,石鑑登基,冉閔晉級大將軍封武德王,李農晉級大司馬錄尚書事(諸葛亮在蜀國職位),除了冉閔和李農,還有郎闓、劉群、盧諶等人入駐朝堂中樞

    349年十二月,冉閔擊敗城中反對勢力圍殺,比如石成、侍中石啟、石暉、孫伏都、劉銖等高階官員,擊敗圍殺後,冉閔下令殺胡,鄴城羯人被殺二十餘萬

    350年一月,冉閔改趙為衛,立石鑑為國主

    此時,鄴城忠於後趙的官員勳貴兵丁紛紛出逃襄國,大約跑了一萬多。同月,後趙襄國政權發兵攻打鄴城,冉閔以一千對七萬,擊敗襄國軍隊

    350年閏月,冉閔廢石鑑,殺盡石氏子孫,登基為帝,國號魏。與此同時,姚弋仲兒子帶領數千禁衛斬關逃往外地

    至此,冉閔從登高位、培植勢力、誅殺反對派、到滅反對根基、改朝換代,五大步驟,經過大半年時間,完全取得鄴城控制權

    以上是史書對於冉閔奪取鄴城控制權的過程記載,不過講真,這記載的有些像從結果逆推的過程,很多地方其實說不通……

    比如,單純從軍事角度講,冉閔當時能有多少兵力?

    針對襄國政權反撲,冉閔可用迎戰兵馬不過一千騎。而作為對手,孫伏都等伏殺冉閔李農,有兵三千;出逃勳貴兵丁,有一萬多;最後走的那支姚弋仲兒子部隊,禁兵數千

    前前後後,敵方兵加一起有兩萬了,這還不算鄴城二十萬羯胡組織起來的人手

    所以,猜測過程有一些是史官腦補的

    當然無論過程如何,冉閔能佔據中樞,都是軍事上的奇蹟

  • 4 # 風雲雷火電

    冉閔,字永 曾,小字棘奴。 五胡亂華,漢人傳奇 英雄冉閔,勝過所有古希 臘神話人物。為漢族的存在作出了突 出的貢獻,卻沒有得到歷史應有的評價。當時正如古書所描繪“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漢人冉閔忍辱二十年得機起兵造反,力圖匡復華夏,滅胡無數,血洗親人之仇,亡國之恨!及至群胡圍攻。首戰,冉閔以五千漢家子,大破胡騎七萬。次戰,漢騎一千,敗其三萬。再戰,誅胡軍三十萬,凡此十數戰,項羽再世鏖兵金匱,校戰玉堂也不復如此矣。漢家軍威振於北朝,冉閔立我漢家精神,不復為任人屠割之羔羊。 五胡亂華時,北方義軍乞活軍中有一員勇冠三軍的虎將冉譫,他就是冉閔的父親。後來陳午弟陳川帶主力投降羯趙帝國,以東晉將領自居的冉譫和一些人繼續戰鬥,冉譫因寡不敵眾,被羯兵用網網住抓回來獻給石勒,年僅十一二歲的冉閔也連同父親一道被俘。冉閔年紀雖小,但已聰明懂事,智勇雙全。石勒一看到他就很喜歡。 羯主石勒本想將冉譫收為已用,但冉譫因傷勢過重而去世。這時小冉閔親人都已死於戰亂,相依為命的父親又去世,使他成為了沒有父母的孤兒。羯主石勒欣賞勇冠三軍的冉譫,加之冉閔聰明伶俐,石勒將小冉閔認作幹孫子,為他改名叫石閔,並一手將他帶大。 石勒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 其子(一說為侄,一說為與其嬸所生)石虎更加變本加厲百倍,腦筋裡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慾,二是殺戮,三是享樂。例如: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汙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 石虎徵遼西的戰爭後,冉閔及他帶領的二三萬漢軍表現非凡,得到器重。冉閔因此得以擴招漢軍,將自已的軍隊人數壯大到五六萬。但在羯趙統治下,冉閔的漢軍常常衣物短缺,冉閔令他們常用冷水洗澡,以增強抗寒能力。沒想到以此竟訓練出一支在冰天雪地裡能輕裝上陣的部隊,其中五千餘強壯者竟能赤身入戰! 公元348年,冉閔率五萬漢軍在淩水與鮮卑燕軍二十萬大軍對戰,燕軍兵強馬壯,軍勢威嚴。冉閔派部下領五千精兵試探了一下,大敗而回。遂入城堅守,堅壁清野,每日練軍,不與燕軍主力交戰,打算等到隆冬,燕軍給養不濟,然後進擊。 等過新年,軍糧將盡,冉閔屢次派人回鄴城催糧,都毫無音信。不久,石虎病死,他的五個兒子相鬥爭位,鄴城大亂。冉閔軍進退兩難,冉閔決定與燕軍背水一戰。 冉閔聚將傳令:命淩水北岸的周進悠捨去河北大營,渡淩水,撤到焦家集韓莊一線,等到燕兵一敗,沿淩水邀擊燕兵。命浦庸杜興領一萬軍兵攻河鮮卑軍北杲大營,即做誘敵之兵,又兼掩護周進悠撤退。命張昕樂領精兵五千,接應佯敗之浦庸杜興。命賈寵,楊寶坤,劉虎風,穆柏青盡起五萬大軍埋伏於雙井,牙裡集之間。冉閔自帶五千精兵埋伏於沙坪澗。 第二天早上,天未大亮,卻變了天了。只見彤雲密佈,慘霧重重,宿風凜凜,大雪紛紛。好大雪,真是: 六出冰花亂飛瓊,千林玉樹帶帶株; 須臾積粉鹽無色,白鴿失素皓鶴同。 平添吳楚千江水,壓倒東南幾樹梅; 更恰似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麟殘甲滿天飛。 北燕鮮卑慕容俊這時正在大營烤火,吃茶。忽然來報,說是冉兵劫營。慕容俊忙問有多少人馬。探子回報:有萬八千人,劫北杲大營。慕容俊想了片刻,把茶杯往地上一摔,急忙傳令披上衣服傳令聚將,悉起二十萬鮮卑大軍,渡淩水,追擊冉軍。 左右孫興、慕容霸等將奇道:“主公,冉閔來攻北杲,我們應該分兵援救北杲慕容評,為什麼要起兵渡河?況且現在大雪滿天,淩河封凍不利進兵呀。” 慕容俊笑道:“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兵法雲:‘倍則攻之’。冉閔是河北名將焉有不懂兵法的道理。我們北杲大營有兩三萬人人,冉閔派一萬餘人來攻,又是趁這種天氣,怎麼可能攻的下。他此舉必然另有圖謀。我早就聽說冉閔糧盡,聽說他們軍中每人也就四兩糧食了,冉閔這仗,再也打不下去了。我料定他退兵也就在這幾日裡了。他今天趁著大雪派人襲營,不過是掩人耳目,藉機南逃。如若我們不盡快起兵追擊,把他們全殲於淩水南岸,我們罔稱全勝。” 孫興、慕容霸點頭斌服,齊道:“主公明見千里,我等萬萬不及。” 說話間,二十萬鮮卑大軍盡起。慕容俊傳令大軍踏冰渡淩水南攻冉軍,每人帶十日干糧,不生擒冉閔誓不收兵。又命北杲慕容評出擊來犯冉軍,務必全殲。 北燕大軍頂著風雪過了淩河。沿途上也有趙軍阻擊,但都是一觸即潰。慕容俊急於捕捉冉閔主力,喝令三軍馬不停蹄,連追了兩天兩夜,燒了冉軍三四座大營,得了冉軍無數輜重。到了第三天早上,大雪仍是未停。慕容俊見士兵連日追襲,疲憊不堪。再加上天寒地凍,冒雪而進,軍卒手腳凍掉者不計其數,慕容俊只得傳令全軍稍事休息。 慕容俊這兩天也走的頗倦了,獨自烤著爐火小息。不知不覺眯起了眼。正在似睡非睡之間,忽聽得北邊號角連天,金鼓大作。慕容俊猛然驚醒,急忙出帳篷來看。手下部將軍校早已聽到聲音,全都驚醒。慕容俊側耳聽了聽,派人查探。心中暗自狐疑,我軍從北往南打,一路上冉軍均被肅清,如何背後還會有金鼓之聲,莫不是我們自己人。他看了看著滿天風雪,幾乎對面難以辨人,心中不由生起不祥之感。 過了片刻,聲音平息。探報來報,說是空無一人。慕容俊不敢繼續前進,下令全軍原地待命。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又聽西南方金鼓大作,號角連天。聲音響了一盞茶的功夫,又自己平靜下去了。探報回報已然是空無一人。如此這般東西南北各響了一輪,慕容俊卻連一點影子都沒摸著。滿營將士頓時議論紛紛。 慕容俊問起手下,此處是何地?孫興道答:“這裡叫做沙坪澗,剛才我們渡的那條小河叫做小沙河。此地距離淩水已經有一百五十多里了。” 慕容俊正自琢磨,忽聽正南方又是金鼓大作。慕容俊已是見怪不怪了。也不多做理會。可是這次卻與往次不同。聲音響了半個時辰也不停息。慕容俊覺得奇怪,出營來看。只見正南方翻天風雪間,捲起一層白霧。這白霧貼著地向前飄,而且越飄越快,轉眼已然到了眼前。一陣狂風掃過,白色的雪霧吹散。雪霧之後卻是無數軍馬。這些人馬全都赤身裸體。身上全都畫得是魚龍海馬,臉上五彩描眉,更有的戴著牛頭馬面。北燕官兵見這些兵馬卷著風雪似是從天而降,而且個個赤膊上陣,如此冷天,滴水成冰,這些兵將卻似是絲毫不畏寒冷,那個不心驚膽寒。更有不知何人呼喊:“天兵天將下凡了,快逃命呀。”頓時燕軍陣腳大亂。這幫“天兵天將”策馬狂奔,衝入燕軍營內四處縱火,逢人便砍遇人便殺,如入無人之境。燕軍其氣已奪,如潮水般往後敗退。 慕容俊在馬上大喝:“此是冉閔裝神弄鬼,切莫為其所惑。三軍有敢後退者斬。”但冉軍勢不可擋燕軍敗勢已成,大軍失控,慕容俊空在馬上頓足捶胸,卻也無力阻止軍兵後退。慕容俊展目觀看,這群“天兵天將”也不過五六千人,居然殺退我二十萬大軍,真是可惱之極。現在陣腳收不住,不如先退過小沙河,重整大軍,不怕這群小兒逃到天上去。想到這裡,慕容俊傳令全軍退過小沙河,重整軍兵。燕軍已然被這幫“天兵天將”殺暈了頭了,巴不得一個“退”字。一聽慕容軍傳令後撤,三軍爭先恐後的向北敗退。“天兵天將”隨後掩殺,燕軍死傷不計其數。 北燕大軍退到小沙河。南下進兵之時,小沙河凍得鏡面一般,北燕大軍踏冰而過。可等到燕軍敗回時,小沙河河面不知何時被人鑿了無數凌眼。燕兵踏上河面,起初幾隊人馬還都“吱吱呀呀”勉強走了過去,都到大軍畢集,一起爭著踏冰渡河。這小沙河冰面在也經不住了,一聲巨響,冰面塌陷,無數兵馬被捲入這寒冷徹骨的河水之中。剛才還是一層鏡面,轉眼間已經是奔騰而下的冰河。燕軍在河中淹死凍死者無數,一時間哭號之聲震動天地。慕容俊眼見自己大軍被一條二三十丈寬的小河割做兩斷,急忙下令搭設浮橋。但是燕軍進兵時未帶輜重,是輕兵奔襲,現在又是天寒地凍,哪裡去伐木搭橋。燕軍正在河兩岸徘徊之際,冉軍伏兵大起。賈寵,楊寶坤,從東向西殺來,劉虎風,穆柏青從西殺來。冉閔親自領著他那五千“天兵天將”從後掩殺過來。一時間,漫山遍野到處都是趙軍,鮮卑將士死傷無數。鮮卑軍見只有小沙河北岸沒有冉軍,也不顧寒冷,競相渡河,其間凍溺而死的,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死屍相壘,幾乎填平了小沙河。

  • 5 # 跪射俑

    冉閔,漢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君主。冉閔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亦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兇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沒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在的標準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

    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前趙的大將)攻打河內,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冉瞻眾寡不敵,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眾於蘭陵郡。327年,冉瞻在和兇奴前趙的戰鬥中被斬於陣前。冉瞻之子就是後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於使用智謀。後來《蘭陵王》的戲劇就是由他的事蹟改編的。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後趙鏡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恆,夫餘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寇邊。)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縷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到外地作戰)。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鑑、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拼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算種點茄子,誰能介紹些良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