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嘴說歷史

    公元215年,曹操在平定馬超,韓遂以後率領大軍進攻漢中張魯。聽取謀士劉曄計策,先後攻下了河池,陽平關等地。同年11月,張魯迫於壓力,向曹操投降。曹操成功得到了漢中地區以及巴東,巴西,巴郡等地。此時司馬懿,范曄等謀士都勸說曹操趁勢攻打還沒在益州站穩腳跟的劉備。然而曹操卻說:人不能太貪心,不能像得隴望蜀一樣。那麼曹操究竟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曹操呢?

    首先就是糧草。曹操雖然拿下了漢中,但當時季節是冬天,而且曹操的軍隊有十萬之多。本身拿下漢中就消耗了大量糧草,又因為關中到漢中山高路遠,運送糧草也十分不容易。所以,曹操軍中糧草並不充足,在這時候,並不適合繼續作戰。

    其次,曹操將士剛剛打下漢中,兵馬都已經疲憊不堪了。而劉備一方卻以逸待勞,養精蓄銳,所以這個時候進攻劉備是很不明智的。地理因素也是限制曹操的重要原因。劉備據守成都,沿路有劍門關,綿竹關這樣險峻的關口可以把手。自古“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曹操不得不放棄眼下的蠅頭小利,退守以修養生息。

    最後,曹操當時北方並未完全平定,仍然有後患。而且孫權一直對合肥抱有幻想,時刻想趁曹操不備,偷襲合肥。所以曹操如果此時決定進攻劉備,兩軍必然僵持不下,會給孫權機會偷襲合肥。

  • 2 # 小民學歷史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曹操得漢中的時候,赤壁之戰剛剛結束,曹操還沒有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敢輕易進攻西川

    第二:劉備之前很弱的時候,曹操也沒有完全打敗劉備,現在劉備得了西川,實力大增,更難以一舉攻破

    第三:時間已經到了曹操暮年,雄心壯志已經減少,沒有年輕時的決心

  • 3 # 淡墨青史

    淡墨寫青史,我是青史君,我來解答。

    曹操能逼迫張魯投降,取得漢中,其中含有一定誤打誤撞的元素,同時曹軍在前期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加上劉曄前後不一的謀策等諸多原因使得已是花甲之年的曹操選擇了班師回朝。

    曹、張的漢中之戰

    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後,開始了實現諸葛亮的《隆中對》攻取益州,橫跨荊州、益州與曹吳形成三組鼎立的局勢。

    公元214年劉備攻破雒城,與張飛、諸葛亮、趙雲等將領將成都圍的水洩不通,劉璋昏庸無能自知抵抗無用,最後攜著妻兒老小選擇了開城門向劉備投降,持續了三年之久的益州之戰畫上了完美句號,三分天下的雛形也逐步形成。

    曹操為了控制劉備益州的“大門”漢中,於公元前215年三月(建安二十年)率領精兵良將南下與張魯開始了漢中之戰。曹操從武都進軍,在池河打敗了氐王竇茂,韓遂的部下為了投靠曹操將已經病逝的韓遂的首級獻給了曹操。同年七月,曹軍在陽平關受到了張衛(張魯之弟)重創。張衛並非名將卻能重創曹軍,其主要原因在於陽平關易守難攻,張衛根據這一特點,橫山築城10餘里,阻擋了曹軍進攻的步伐。

    曹軍久攻不下,加上損失慘重,軍糧殆盡,焦頭爛額的曹操有了退軍的念頭,命令夏侯惇和許褚呼叫山上的軍隊撤退,就在這時先頭部隊因為夜間行軍迷了路,誤打誤撞進入了張衛的大本營,張軍以為是曹軍的偷襲亂了陣腳,慌亂了起來,後方軍中主簿劉曄知道這個訊息後勸夏侯惇趁機進攻不要撤退,夏侯惇將情況告訴了曹操,曹操果斷下令對張衛發起了總攻。張魯沒了這一層屏障後逃亡到巴避難,同年十一月,張魯選擇了投降,至此曹操佔據了漢中。

    劉曄前後不一的謀策,司馬懿的無奈

    劉曄在曹操攻下漢中後立馬勸曹操,劉備剛剛攻佔蜀地,士大夫民心不服,同時丞相攻佔了漢中令蜀地人民震驚,加上丞相的威望和勢力,只要率軍進攻蜀地,他們一定會前來歸屬,到時候劉軍民心一失,定能不攻而破。此時的曹操已經花甲之年了,心中猶豫不決,採取了繼續觀望的態度。

    七日後有從蜀地投降而來的人對曹操說:“此時蜀地還是人心惶惶,劉備為了穩定人心開始了斬殺恐慌者,但適得其反,民心大亂。”此時司馬懿也進言曹操:“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中之人還未曾歸附他就又興兵爭奪江陵,這正是破劉的大好時機。”曹操又問劉曄,原本一向主張攻蜀的劉曄,卻改了口風說:“蜀人人心已經較為安定,不能進擊。”短短几個字有讓曹操沉思了起來,最後對司馬懿說“人苦於不知足,已經得到了隴右,還想得到蜀地,這是人心無足。”選擇了班師回朝。

    曹操就此錯了唯一一次攻蜀封殺劉備的機會,司馬懿也無奈的跟隨大軍回家!

    曹操選擇班師回朝的原因總結

    一、自身原因:此時的曹操已經64歲,步入花甲之年,雄心壯志大不如從前了,猶豫不決猜忌等諸多自身原因使得曹操一次又一次攻蜀的機會。

    二、外部原因:劉曄前後不一的說法誤導了曹操,使得曹操沒有聽取司馬懿的意見,同時曹操在外出徵差不多一年了,糧草、軍備等各方面物資的運輸都成了問題,同時還有東吳的孫權對曹操合肥的虎視眈眈等。

  • 4 # 莫冬寶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曹操在打敗張魯,佔領漢中之後,他的謀士司馬懿和劉曄都先後勸他趁著劉備剛剛佔領四川,立足未穩,攻打劉備。曹操略顯猶豫,後來再問劉曄時,劉曄說時機已過,因此曹操班師回了中原。

    曹操所擔心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其他戰線有敵人窺視,江東的孫權準備攻打合肥,東北的烏恆,北方的匈奴也都不穩定,威脅了其邊疆安全;第二,曹操不在漢獻帝身邊,擔心朝廷內反對他的人搞小動作,威脅他的大本營;第三,曹操長期在關中和漢中作戰,人馬疲敝,糧草不能及時跟上。後來,劉備也說,曹操之所以不攻打益州,並不是曹操沒有謀略,而是曹操力量不足,有後方憂患,不敢繼續深入。

    如果這時曹操繼續南下進攻劉備,益州易守難攻,雖然劉備立足未穩,但是全力抵抗,堅守個幾個月應該可以,到時候萬一其他戰線或者內部發生變故,曹操得不償失。因此,曹操估計形勢之後,迅速返回中原,班師回朝。

  • 5 # 上將噯福斯

    曹操想起了赤壁之戰,擔心重蹈覆轍。

    曹操奪取漢中之戰,與赤壁大戰之前奪取荊州的情形如出一轍!

    第一是輕鬆獲勝。

    建安十三年(208年)同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葉。九月,曹操到達新野。此時劉琮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劉備發現狀況,於是派親近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南逃。

    曹操親率5000精銳騎兵急速追趕,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逃往夏口。曹操佔據江陵。從七月到九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只經過一場戰鬥,幾乎兵不血刃,曹操就佔領了大半個荊州,奪得馬步軍兵一十五萬,水軍戰船數千艘,糧草錢糧不計其數。可謂空前的大勝利。曹操因此志得意滿、驕傲輕敵,結果在赤壁被孫劉聯軍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

    曹操奪取漢中的戰鬥也是這樣出奇的順利。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於是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五月,攻克河池,斬氐王竇茂 ;七月,進至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北)。張魯聽說陽平關失守、逃往巴中。曹操進軍南鄭,盡得張魯府庫珍寶。十一月,張魯出降曹操,漢中遂為曹操所有。

    曹操擊敗張魯,經過三次戰役,整體戰鬥烈度比較低。戰爭程序十分順利。

    第二相似之處是,整個戰役持續時間較長,曹軍勞師遠征、師老兵疲。

    赤壁之戰,曹操七月出兵,十二月展開決戰。前後長達半年之久。曹軍連續行軍,十分疲憊。水土不服,疫病橫行。

    攻打張魯,曹操是三月出發,七月取得決定性勝利,十一月張魯投降。又是七八個月的時間。曹軍翻越秦嶺,千里轉戰,長期行軍作戰,十分疲憊。

    可見,兩場戰爭,曹軍的處境十分相似。都是前期取得巨大勝利,但同時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面臨著巨大的隱患。如果繼續發動高強度戰爭,就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聖人云:“君子不二過”。聰明的人不會同一個錯誤犯兩次。曹操就是個聰明人,赤壁之戰的失敗太過刻骨銘心。奪取漢中後,他敏銳的察覺到軍隊的疲勞狀態,已經難以承受另一場高強度的戰爭,亟需休整。

    如果此時強行攻打蜀中,劉備諸葛亮憑藉天險,以逸待勞,對峙起來,恐怕又是一場打敗。所以曹操明智的見好就收了。

    另外,曹操退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孫權在進攻合肥。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

    曹操在漢中的時候,孫權趁機攻打合肥。形勢一度十分危急。全靠張遼神勇,八百破十萬,擊潰了東吳十萬大軍。曹操能嚥下這口氣嗎?所以,平定漢中以後,直接回到鄴城,操練兵馬。第二年十一月,發大軍五十萬征討孫權去了!

  • 6 # 一貳一橙

    公元215年,在赤壁吃了大虧的曹操,很快就在涼州和漢中拿回了場子,在擊敗了關中馬超後,派大將夏侯淵虎步關右,一舉拿下了原董卓的大本營涼州,接著著西征張魯,在沒受到過大傷害的情況下接受了張魯的投降,勢力從河南一下擴大到了陝西南部。

    這段時間裡,曹操被封為魏公、魏王,獲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加九錫,天子親命冠冕十二旒的殊榮,並以鄴城為魏國,立五官中郎將曹丕魏魏國太子,此時的曹操已經是實際是皇帝,而且後繼有人,基業穩定,正是赤壁之後,曹操一統天下的最佳時機。

    可是就在215年十一月,曹操拿下漢中後,卻做了一件讓人料想不到的事情:留大將夏侯淵、張郃、徐晃、張既等人鎮守漢中,自己卻率主力回國。為什麼曹操會有這樣看似錯誤的舉措呢?其實有三個原因。

    一、事實上,劉備當時在益州已經甚得人心,蜀地安穩,曹操沒有可趁之機

    劉備在奪取了益州之後,大力起用原劉璋部下官員,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最先起用了得罪過自己的許靖,並對其十分尊崇,“丞相諸葛亮皆為之拜”,這樣一來果然起到了“千金市骨”的功效。

    不論是在拒絕劉備入蜀中跳得最高的黃權,還是劉璋重用過的吳壹、得罪過劉璋的彭羕,甚至連討厭劉備而多次跑路的劉巴,這些人全部甘心歸入劉備手下,是真正達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程度,也是益州和外來劉備政權最和諧的一段日子。

    劉備是實打實的降服了劉璋,期間雖然用過點陰謀詭計,可這是戰時,不用陰謀是幾乎不可能的,蜀中人民未見得就討厭劉備。對他們來說,比起誰執掌益州,老婆孩子熱炕頭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劉璋給了,劉備也給了,他們沒有理由反對劉備;劉備對劉璋已經兌現了承諾:當年他派簡雍勸降劉璋時,許諾不加害劉璋家人,並給予其一定權力,而劉璋出降後,劉備將其安置在了荊州治所公安,授予振威將軍官職並歸還財物,劉璋長子劉循曾守衛雒城一年,害得劉備軍師龐統戰死,搞得劉備焦頭爛額。劉璋投降後,劉循被任命為奉車中郎將,沒有受到任何清算;劉備定蜀後,仿效劉邦入咸陽收買人心之舉,置酒宴獎賞士兵,取成都府庫金銀財寶賞賜有功之士,原劉璋將領的所有財物一概不動,原物奉還;

    陳壽在《先主傳》中說蜀中名士“皆處之顯任,盡顯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所以劉備在拿下益州不久就敢自立為益州牧,其手下文臣武將雲集,文事武備兼修,這時候的劉備可以說是最強大、最自信的時候,絕非司馬懿所說的那樣“蜀人未附”,他敢在曹操大軍逼近漢中之時還率三萬精兵遠去荊州和孫權對峙,其原因就在於此。

    二、身居前線的曹操,他早就看出了漢中雖然拿下,可益州卻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

    張魯坐擁漢中十年之久,時刻威脅著益州安全,連經營了兩代的劉璋都不得不請求外援劉備來幫忙,間接地害自己失去父子二人的基業。

    漢中地處交通要道,北接關中,南通巴蜀,西至隴右,東流南陽盆地,是地理、軍事、經濟、經濟都十分重要的國家樞紐,尤其是“無漢中則無益州”,更顯得漢中對益州的重要。

    曹公兵強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御之者乎?

    在劉備被劉璋請來益州後,劉璋讓劉備率軍去漢中和益州的邊界線葭萌關。劉備拿下益州後,對葭萌關等前線陣地做出了一系列的強化:

    將原廣漢郡中的梓潼分出來,獨立成郡,以霍峻為梓潼太守,管轄葭萌、劍閣、白水了陰平等險要關口,尤其是劍閣,其為入蜀之道,《華陽國志》記載“德陽有劍閣道,三十里,至險”,後來鍾會十萬大軍就被姜維遏制在這小小的劍閣道上,一度被迫退兵;以張飛為巴西太守,管轄離漢中一千多里的巴西郡,管轄有宕渠、閬中、魚復、涪城等地,張郃於宕渠被張飛以一萬人大破之,只剩下幾十人越山逃跑;閬中號稱成都的西門,有俞水經過,山河險要,是屯兵、練兵之所;魚復為吳蜀前線,劉備守之拒陸遜;霍峻此人深得守城的精髓,劉備定蜀時期率數百人駐守葭萌關,抵禦住了劉璋派來的一萬多軍隊,可見霍峻此人的防守能力以及葭萌地區的險要,加上劍閣、白水等關隘,抗拒曹操十萬大軍也不是難事,而張飛更是蜀漢名將,當陽橋之戰,數十人就能退走曹操大軍,夏侯淵在漢中時也多次派人侵略益州,可每次都被張飛擊退。

    要知道,雖然張魯是以金銀財寶迎接曹操入漢中,可在之前,曹操就和張魯的弟弟張衛大戰了一場,而且最後也是險勝,曹操此時的軍隊已經有所損耗,加上運糧道長路遠,很容易陷入戰場泥濘之中:

    曹操從長安到漢中並不是一路暢通,在途中是遇到了氐人的強力阻擋,曹操從三月出發,直到七月份才到達陽平關;張衛和楊昂駐守陽關關,築城十多里,曹操大軍無法攻下,只能佯裝退兵,派奇兵襲擊,斬殺楊任,嚇退張衛,可並沒有擊潰其精銳,漢中的守備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漢末戰火紛飛,關中地區首當其衝,民力疲憊,曹操大軍遠征,軍糧物資都得靠山西、河南等地運輸,大軍翻越千里秦嶺來到漢中已經是強弩之末,曹操最後的勝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張魯本就有降心,不願打仗所致的。

    雖說運氣也是勝利的因素,但對於深通軍事的曹操來說,運氣這東西可一不可再,他所看重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可是當時天時、地利已失,人和這一塊也不很安穩,張魯畢竟經營了漢中十年,盤根錯節,曹操不可能放著漢中不管而直接再去取益州,很容易會激起民變的。

    三、司馬懿的建議也未必就是正確的,因為他骨子裡本來就具有不服從性

    關於曹操在如此有利的時機之下卻突然回國,《晉書》說當時的主簿司馬懿曾向曹操建議:希望他借劉備不在蜀地的時機,以拿下漢中之威,進軍蜀地,可曹操卻以“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理由拒絕了,然後率軍回國了。對此,房玄齡等人深感可惜,認為曹操錯失良機,以至於三國鼎立又延續了數十年之久:

    從討張魯,言於魏武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魏武曰:“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言竟不從。

    可是司馬懿這話有沒有水分呢?曹操打了一輩子戰,真的就會放過這如此有利於己的時機嗎?

    三國時期有著嚴重的寒族和士族之爭,而曹操寒族出身,權宦之後,朝廷的奸賊,司馬懿則出身於河內司馬氏,先祖又是兩漢重臣,他對於曹操本來就有著先天性的排斥,從骨子裡就不願意屈服於曹操。如果不是玩不過曹操,擔心自己變殘廢人的話,司馬懿是絕對不會允許在曹操手下做事的。

    剛好,得隴望蜀之計又是司馬懿給曹操出的第一條計謀,他所說的那些“蜀人未附”、“機不可失”等等有利條件,或許只是他想當然的,也或許是他就想攛掇曹操在劣勢的情形下出兵益州,是故意讓他被拖在漢中,甚至於重蹈赤壁之敗,更甚者,或許還能讓許都的父親司馬防取代曹操。

    當然司馬懿也不怕曹操會殺他,他的職責是主簿,是出建議而不是做事的,要死也是那些在戰場上打仗的將軍,而最終決定權也在曹操手上,是贏是輸是曹操該負責的,不是殺他一介主簿就能服眾的。司馬懿不像孔融一樣高調鄙視曹操,也不像楊修一樣自作聰明,他只在心裡看不起曹操,而從來沒有在明面上有過任何反應,這一點就使得曹操很難對他下手。

    司馬懿太會蒙人了,即使曹操在得隴望蜀後就看出他“鷹視狼顧”的性格,可就是找不到理由殺他,就連奸詐不下於曹操的曹丕,同樣也只能倚重於司馬懿,把曹魏大權一步步地交給他,被他騙了一輩子。所以司馬懿所提的得隴望蜀之計,本意並不是讓曹操佔據蜀地,統一天下,而是要讓他在蜀地失敗甚至於戰死。

    總結:曹操在得到漢中之後卻不下益州,雖然失去了生前最後一個統一的機會,可那也是在權衡了利弊之後所做的抉擇

    當時劉備剛得益州不久,大行仁德,民心歸附,將士用心,雖然和孫權之間因荊州之事有點裂縫,可是雙方始終沒爆發過什麼大矛盾,而自漢中入蜀的各路通道都已經被霍峻、張飛所扼守,或許還有魏延、趙雲等人協助,這時候去進攻劉備的結果只能是受困在劍閣等地,空耗國力。

    況且曹操本人的心思一直都放在江東,他對益州的態度是放任自由,漢中有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猛將駐守,這已經可以說是曹操集團中當時最華麗的陣線了。前面已經說過,掌握了漢中則益州震動,已經有了漢中曹操不必急於一時。

    從後面夏侯淵在漢中之戰前期所取得的戰果來看,曹操當時的安排是十分正確的:劉備趁曹操被拖在江東之時,派遣各路大軍主動進攻漢中,像下辯之戰、馬鳴閣道之戰、武都之戰,這些都是劉備自動來攻的戰役,結果都被夏侯淵等人擊退,連張飛、馬超等人吃了鱉。

    而曹操主動進攻的宕渠之戰,卻落了個全軍覆沒的結局,劉備集團是自保有餘而進攻不足,這一點曹操也是心知肚明,自然不可能以己之短去攻敵之長,他需要的是等,等劉備主動來攻或許益州眾人主動來降。要不是後面夏侯淵自己作死,被黃忠斬了首,諸將群龍無首,被劉備搶先佔據了險要,漢中最後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 7 # 沉墨I方之城

    劉備不是張魯,益州也不是漢中。曹操雖然拿下了漢中,張魯降了曹操,但是要攻打近在咫尺的益州,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更何況曹操根本就沒考慮過攻打益州,完全吃掉劉備,做好統一天下的準備。

    曹操攻打漢中很輕鬆,完全是順風順水,先是把關中完全控制住,趕跑了馬超,後又是把涼州吞併,確保了西涼地區穩定,再攻打張魯就輕鬆多了,三兩下就讓張魯自己降了,曹操取了漢中。

    漢中是益州的北面的門戶,當初劉邦就是在漢中休養生息,燒棧道,用韓信,暗渡陳倉,出擊關中,與項羽一爭天下,並建立了四百年大漢江山。漢中是個福地,更是個要害之地。

    曹操佔據了漢中,卻放棄了攻打益州,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1、時機不成熟

    劉備得到益州可以說是撿了漏,他本是收到劉璋的邀請從荊州過來“助拳”的,沒有想到成了“白眼狼”,反而躲了劉璋的益州之地。劉備得到益州很輕鬆,因為益州有很多“漢奸”,張松、黃權等人出賣了劉璋。

    劉備得到益州後,實力得到大幅增長,無論是軍事方面還是政治方面,完全與在荊州不可同日而語,一夜之間從一個破落戶到了人生巔峰,劉備此時的實力已經超越了東吳孫權。

    如果曹操此時借攻佔漢中,再一路向西攻打益州,戰爭的勝負不好說,一方面是前面說的劉備實力大增,另外一方面就是交通問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雖然是唐朝的詩句,三國時期的蜀道只有更難的,無論是出川,還是入川,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道路問題,更何況是這麼大的軍事行動。

    歷史上能說得出來的出川和入川的軍事行動有兩次:一次是秦朝時期,大將軍司馬錯攻蜀,前後用了四年時間,那個時候的蜀地遠遠沒有劉備這個時期強大;一次就是漢中的劉邦用了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漢中打回了關中。

    曹操既沒有司馬錯的幾年時間可以消耗,也沒有兵仙韓信那麼厲害,他作為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非常清楚,攻打蜀國任重道遠,肯定不是他這一輩能完成的。

    2、朝局不允許

    平定了西涼,攻佔了漢中的曹操此時如日中天,在朝中的聲望達到了頂峰,但是他不是皇帝,坐在龍椅上的是漢獻帝劉協。此時天下的正統還是——大漢。

    曹操是權臣,毋庸置疑,而且剛剛又被漢獻帝封為魏王,加九錫,權勢和威望比肩漢朝初期的霍光。但是朝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尊漢鄙曹的文官,他們對曹操把持朝政,玩弄權術,挾制天子都有很大的意見。

    曹操如果借勢佔領漢中,順而攻擊益州,那麼他帶領的主力軍隊就會遠離許昌,朝中保不齊會有朝臣趁機造反,重新擁護天子,那麼曹操的境遇就相當的危險。

    所以,曹操在權衡之後,並沒有冒然進攻益州,反而是率軍回了許昌,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也是作為政治家的曹操高明的地方。

  • 8 # 讀春秋思無忌

    張魯投降,曹操為何不乘勝追擊劉備,而是班師回朝?那得看看當時天下的形勢。

    複雜的公元215年

    一、劉備與孫權之爭荊州

    劉備剛拿下成都,孫權便派使者前來討回荊州。劉備當然不樂意,便又找了藉口搪塞孫權:等老姑爺把涼州拿下來再還給你。孫權一聽就怒了,之前跟我說拿下益州還給我,如今漢中還在張魯手裡,等你拿下涼州,這輩子估計沒戲了。後來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於是,孫權便派遣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急了,趕緊通知關羽前去長沙郡的益陽,自己率領5萬大軍隨後殺到。眼看著劉備和孫權一場大戰即將爆發,這時後方傳來訊息,曹操打敗了張魯,張魯正逃往巴西,劉備一聽便大呼不好,後院起火了。

    於是,劉備立刻與孫權握手言和,以湘水為界,將荊州南部一分為二,東邊歸孫權,西邊歸劉備。臨走時,劉備對孫權說:“曹操主力如今都在漢中,我要回去反擊曹魏。”孫權立刻心領神會。關羽則回到江陵。

    二、曹操佔領漢中

    曹操聽聞劉備和孫權為荊州互懟,立刻安排張遼、李典、樂進帶領七千多人鎮守合肥,自己則率領大軍進攻漢中,于禁、張郃、徐晃、夏侯淵、夏侯惇等大將隨行。

    張魯憑藉著漢中地理優勢,與曹操對抗了數月,最後終於被其攻克,逃往巴中。然而,9月,巴中真人部落酋帥樸胡、杜蒦、任約率部歸順曹操,曹操將巴郡一分為三,分別交由那三人掌管。11月,張魯沒等來劉備援軍,只能向曹操投降。12月,曹操便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守衛漢中。

    那麼,曹操為何不趁機佔領成都呢?

    湘水之盟後,劉備、孫權再次聯手反擊曹操。

    湘水之盟後,劉備迅速從荊州回到益州,如上面所述,巴郡已經投降曹操。巴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邊是成都,北邊連線漢中郡,東邊緊挨著荊州。也就是說,曹操在益州和荊州硬硬插了一腳。

    劉備立刻派黃權收復三巴,曹操派張郃率軍進入巴西郡,直到宕渠,企圖將當地民眾遷徙到漢中。劉備駐守巴郡(今重慶),派張飛率領上萬人反擊。兩張對壘50多日,張飛最終擊潰張郃,張郃退回漢中,巴郡重回到劉備手中。

    那曹操為何只派張郃孤軍深入巴西郡呢?東線起火了。

    孫權得知曹魏主力盡在漢中時,立刻率領10萬大軍進攻合肥。雖然曹操臨行之前,為了防範孫權偷襲,早就派大將張遼、李典、樂進等人嚴陣以待,並留下如何應敵的錦囊妙計,但是7千對東吳的10萬來說,不過是不堪一擊啊。

    曹操估計張遼他們會堅守一段日子,但有沒有十分的把握,他們就一定能守得住。而且此次西征目的已經達到,而且漢中易守難攻,劉備也很難攻取,不如回到東線,支援張遼等人。

    因此,曹操便匆匆率領大軍回朝了。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張遼他們太給力了,不但大敗東吳,甚至差點殺死孫權。曹操一聽沒事了,便先忙著為自己進爵魏王,數月後才發兵南征孫權,濡須之戰一觸即發。

    結語:

    曹操佔領漢中後,又順勢收復巴郡,為何不趁機平定益州呢?

    曹操出征漢中,本是趁著孫劉聯盟起內訌之機。湘水之盟後,劉備回防益州,而孫權進攻合肥,曹魏東西兩線同時燃起戰火,時局對其不利。漢中易守難攻,而合肥勢單力薄。

    因此,曹操當然只能選擇支援東線,順便班師回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公明的定海珠有哪些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