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yeStar

    金·斯坦利·羅賓遜 (Kim Stantly Robinson),當代在世的科幻小說界無可爭議的大師,就是摘得過這兩個獎項的科幻作家。

    1952年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金羅賓遜,不僅多次獲得科幻小說界最高榮譽雨果獎和星雲獎,更曾前無古人地六次摘取軌跡獎桂冠;其代表作是《火星三部曲》(《紅火星》《綠火星》《藍火星》)。按照慣例,年度雨果獎的評選,通常不會頒給同一位作家的作品,但是金羅賓遜先生的《紅火星》自1993年獲得星雲獎、《綠火星》自1994年獲得雨果獎之後,《藍火星》又再度獲得了1997年的《雨果獎》。

    劉慈欣的《三體》在美國出版,封面就是這位科幻界大師寫的推薦語“Immense narrative energy. The best kink of science fiction”(充滿激情的宏大敘事。科幻小說中的最佳科幻小說)。2007年金羅賓遜推出新作《生態三部曲》,再次引發美國科幻讀書熱潮。

    最近金羅賓遜來京與劉慈欣對談“2016年,我們能移民火星嗎?”,作為中美兩位頂級科幻大師的擁躉,我有幸去了現場,很開心。

    希望這個答案能夠幫助你^_^

  • 2 # 任老千1

    星雲獎(Nebula Award)是“美國科幻與幻想作家協會”(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簡稱SFWA)所設立的獎項,每年度由該協會評選和頒發,由科幻作家投票產生。星雲獎的獎盃為鑲嵌在熒光樹脂中的螺旋狀星雲,該獎即以此得名。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簡稱WSFS)所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年會(World SF Convention)上頒發,只有1954年度停辦,由科幻讀者投票產生。正式名稱為“科幻成就獎”(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為紀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命名為雨果獎。 星雲獎與雨果獎相提並論,二者合稱為“雙獎”,分別代表了專業人士和讀者的意見。如果一部小說同時拿到了“雙獎”,就標誌著它已經毋庸置疑地進入了經典作品的殿堂。但縱觀這兩個獎項的歷史,同時獲得雙獎的作品是非常少的。以作家而論,也有出乎意料的結果:比如大名鼎鼎的海因萊恩(Heinlein)曾四獲雨果獎卻無緣星雲獎,而德高望重的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更從未獲得過雨果獎和星雲獎。

    雙獎作者——丹尼爾凱斯1959年首次發表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即榮獲雨果獎。1966年將故事長篇化,又再次獲得星雲獎。

    以下就是曾獲得“雙獎”的科幻長篇小說

    1966/1965 Dune by Frank Herbert沙丘弗蘭克•赫伯特

    1970/1969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by Ursula K. Le Guin黑暗的左手 勒古恩

    1971/1970 Ringworld by Larry Niven 環形世界 拉里•尼文

    1973/1972 The Gods Themselves by Isaac Asimov神們自己 阿西莫夫

    1974/1973 Rendezvous with Rama by Arthur C. Clarke與拉瑪相會 亞瑟・克拉克

    1975/1974 The Dispossessed by Ursula K. Le Guin一無所有 勒古恩

    1976/1975 The Forever War by Joe Haldeman千年戰爭 喬•霍爾德曼

    1978/1977 Gateway by Frederik Pohl通向宇宙之門 弗雷德裡克.波爾

    1979/1978 Dreamsnake by Vonda McIntyre 無中文版

    1980/1979 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by Arthur C. Clarke 天堂的噴泉亞瑟・克拉克

    1984/1983 Startide Rising by David Brin 星潮洶湧 戴維・布林

    1985/1984 Neuromancer by William Gibson 神經浪遊者 威廉•吉布森

    1986/1985 Ender"s Game by Orson Scott Card 安德的遊戲 奧森•斯科特•卡德

    1987/1986 Speaker for the Dead by Orson Scott Card 死者代言人奧森•斯科特•卡德

    1993/1992 Doomsday Book by Connie Willis 末日之書 康妮•威利斯

    1998 Forever Peace by Joe Haldeman 永遠的和平喬•霍爾德曼

    2002 American Gods by Neil Gaiman美國眾神 尼爾•蓋曼

    2004 Paladin of Souls by Lois McMaster Bujold靈魂騎士 路易絲•麥克馬斯特•比約德

    2008/2007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by Michael Chabon 消逝的六芒星(臺灣版)

    2010/2009 The Windup Girl by Paolo Bacigalupi 發條女孩 保羅·巴奇加盧皮

    2011/2010 Blackout/All Clear by Connie Willis 燈火管制/空襲警報解除 康妮·威利斯

    2012/2011 Among Others by Jo Walton

  • 3 # 麥吹風

    2015年8月23日,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當代科幻第一人。

    那麼什麼是雨果獎了?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簡稱WSFS)所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World SF Convention)上頒發,正式名稱為“科幻成就獎”(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為紀念“科幻雜誌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命名為雨果獎。

    雨果獎和星雲獎堪稱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那麼什麼是星雲獎了?

    星雲獎(Nebula Award)、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SFWA)所設立的獎項,首創於1965年,每年度由該協會評選和頒發。其獎金來源以出版年度獲獎作品的收益為基礎,獎盃則是一個由透明合成樹脂製成的螺旋星雲——這個獎項也因此而得名。

    雨果獎和星雲獎的頒獎時間不大一樣,星雲獎60年代中期才開始頒發,所以黃金時代的許多大師如阿瑟·克拉克、羅伯特·海因萊因、阿爾弗雷德·貝斯特、雷·佈雷德伯裡等人,儘管也有許多優秀的短篇傳世,但都沒有出現在這份名單裡。

    No.1 《沙丘

    (Dune)

    1965年星雲獎、1966年雨果獎

    弗蘭克·赫伯特(著)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如同托爾金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一樣,在無人可以動搖他的代表作《沙丘》之前,沒有一部科幻小說能營造出如此細緻入微的想象世界。

    No.2 《黑暗的左手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1969年星雲獎、1970年雨果獎

    厄休拉·勒古恩(著)

    《黑暗的左手》描寫出一種沒有性別的獨特異星文化,並藉此而對性別、社會、生命等議題有深入探討。

    No.3 《環形世界

    (Ringworld)

    1970年星雲獎、1971年雨果獎

    拉里·尼文(著)

    《環形世界》是尼文最受世人推崇的作品,一舉為他贏得了星雲獎、雨果獎和軌跡獎三座獎盃,被公認為硬科幻的經典之作。

    No.4 《神們自己》

    The Gods Themselves

    1972年星雲獎、1973年雨果獎

    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本人偏愛的作品,也是他首部包攬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三獎的傳奇之作,探究了關於平行宇宙的一切。2014年中文版全譯本首次在國內成書出版。

    No.5 《與拉瑪相會》

    Rendezvous with Rama

    1973年星雲獎、1974年雨果獎

    阿瑟·克拉克(著)

    令人手不釋卷的神作,故事敘述在22世紀時有一個五十公里長的圓柱體形外星太空船闖入太陽系,人類派出探險隊前去調查的過程。

    No.6 《一無所有》

    The Dispossessed

    1974年星雲獎、1975年雨果獎

    厄休拉·勒古恩(著)

    《一無所有》體現了勒古恩對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的深刻思考。人類應該往何處去?勒古恩沒有、也不可能提供明確的答案。最優秀的科幻小說能讓讀者掩卷長思——也許答案就在讀者的思索之中。

    No.7 《千年戰爭》

    The Forever War

    1975年星雲獎、1976年雨果獎

    喬·霍爾德曼(著)

    喬·霍爾德曼的作品數量不多,是一位以質取勝的作家,代表作《千年戰爭》及後續作品《千年和平》被譽為“最值得回味的戰爭小說”。

    No.8 《通向宇宙之門》

    Gateway

    1977年星雲獎、1978年雨果獎

    弗裡德里克·玻爾 (著)

    小說描述了人類發現稀奇人的文明,利用稀奇人留下來的宇宙飛船進行太空旅行的故事,也是弗裡德里克·玻爾最棒的作品。

    No.9 《夢蛇》

    (Dreamsnake)

    1978年星雲獎、1979年雨果獎

    芳達·麥金太爾(著)

    《夢蛇》講述了一個年輕女人依靠後災難世界中的蛇製造出的生物藥品治癒疾病的故事。

    No.10 《天堂的噴泉

    (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1979年星雲獎、1980年雨果獎

    阿瑟·克拉克(著)

    《天堂的噴泉》講述了兩千年前,在赤道附近的島國塔普羅巴尼發生了一場血腥的宮廷政變,暴君卡利達薩藉機上臺。此人並不滿足於人間的歡樂,他要在高山之巔建造天國,向天神挑戰,由是誕生了“天堂的噴泉”。

    No.11 《星潮洶湧》

    (Startide Rising)

    1983年星雲獎、1984年雨果獎

    大衛·布林(著)

    大衛·布林的“提升”系列是所有科幻小說中最激動人心和出類拔萃的。《太陽潛入者》、《星潮洶湧》以及《提升之戰》均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No.12 《神經漫遊者》

    (Neuromancer)

    1984年星雲獎、1985年雨果獎

    威廉·吉布森(著)

    這就是催生了《駭客帝國》的那部小說!威廉·吉布森的處女作《神經漫遊者》開創了“賽博朋克”這個文學流派。史無前例的得獎記錄:囊括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迪克獎。

    No.13 《安德的遊戲》

    (Ender"s Game)

    1985年星雲獎、1986年雨果獎

    奧森·斯科特·卡德(著)

    本書為高產科幻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的最著名作品,劇情設定於不久的未來,人類面臨因類似昆蟲而被稱為蟲族的外星生物的可能的毀滅性打擊,所以人類聯合起來,對蟲族進行孤注一擲的攻擊。

    No.14 《死者代言人》

    (Speaker for the Dead)

    1986年星雲獎、1987年雨果獎

    奧森·斯科特·卡德(著)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橫空出世。

    No.15 《末日之書》

    (Doomsday Book)

    1992年星雲獎、1993年雨果獎

    康妮·威利斯(著)

    一部傑出之作——驚心動魄、引人入勝、感人至深,這部考據嚴謹、文筆優美、直指人心的作品,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一般科幻小說的範疇。

    No.16 《永遠的和平》

    (Forever Peace)

    1998年星雲獎、1998年雨果獎

    喬·霍爾德曼(著)

    獨具匠心,傑作。作者不僅僅描述了戰爭的殘酷場面和戰爭給人心靈帶來的傷害。同時還提出了終結人類戰爭的偉大設想透過在人類大腦植入一種能夠讓人類的心靈相互連線在一起的儀器,讓所有的人都成為無法傷害別人的“和平主義者”。

    No.17 《美國眾神》

    (American Gods)

    2002年星雲獎、2002年雨果獎

    尼爾·蓋曼(著)

    《美國眾神》描述主人公——影子從監獄釋放後,穿越美國大陸的旅行過程中的一系列奇遇。講他與生活在美國土地上的各種神祇相遇,由此引發了出許多精彩動人、奇詭絢麗的故事。

    No.18 《靈魂騎士》

    (Paladin of Souls)

    2004年星雲獎、2004年雨果獎

    路易絲·麥克馬斯特·比約德(著)

    查里昂王國的先王王后伊斯塔遭到詛咒發瘋,被囚禁在瓦倫塔的孃家裡,為了尋求靈魂的救贖與身心的自由,她踏上了漫漫征程。路易絲·麥克馬斯特·比約德是世界頂級的科幻和奇幻文學作家,本書也是她的代表作。

    No.19 《猶太警察工會》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2007年星雲獎、2008年雨果獎

    邁克爾·查邦(著)

    這是一部超越型別門類、顛覆歷史想的天才傑作,囊括星雲、雨果、軌跡、側面四大科幻/奇幻小說,是當代美國文壇最受矚目的才子作家的代表作之一。

    No.20發條女孩

    (The Windup Gir)

    2009年星雲獎、2010年雨果獎

    保羅·巴奇加盧皮(著)

    《發條女孩》一經面世,就迅速囊括了包括星雲獎、雨果獎在內的幾乎所有幻想文學大獎,併入選《時代》週刊“年度十佳小說”,作者本人也成為美國最耀眼的科幻新星。

    No.21 《安全》/《燈火管制

    (All Clear/Blackout)

    2010年星雲獎、2011年雨果獎

    康妮·威利斯(著)

    這是康妮·威利斯創作的關於“時間旅行”系列的兩部新作。這次歷史學家們同樣是穿越回倫敦閃電戰之時。喜歡《末日之書》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

    No.22 《我不屬於他們》

    (Among Others)

    2011年星雲獎、2012年雨果獎

    舟·沃頓(著)

    這不是個快樂的故事,也不是輕鬆的故事,但它是關於妖精的故事,所以你可以將它想成是一則童話……

    No.23 《附加正義》

    (Ancillary Justice)

    2013年星雲獎、2014年雨果獎

    安·萊基(著)

    美國女作家Ann Leckie的首本小說,屬於Imperial Radch太空歌劇三部曲系列,出版於2013年。

  • 4 # 焚琴煮鶴牛頭梗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答一下,主要是剛剛參加了一個活動哇,不止見到了劉慈欣,還見到了一位美國科幻界的大牛,這位大牛不止是獲得了雨果獎,還獲得了星雲獎,當時主持人張紹剛還說大劉得加油哇~哈哈哈~。不過就我所知這位美國大牛不止是這兩個獎都獲得了,還獲得過好幾次軌跡獎呢~當時看到他好激動哇~他就是金 羅賓遜~~他的巔峰之作這次也重新出版了《火星三部曲》,就是憑著這個系列,竟然包攬了以上所有的獎項哇~簡直不可思議!當時大劉說,科幻作家都是樂觀主義者,羅賓遜也是一樣的,大劉說《火星三部曲》是檢驗是否是科幻迷的真正的試金石,這本書極具歷史厚重感,也是科幻史上的重要作品,寫下了一部史詩。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講的背景是火星其實講的也是人類社會,講的是人性。當然書的主角更是包含了“火星本人”。哈哈,我覺得這個說法很有趣,其實以前還不覺得火星和我有什麼關係,不過現在奧巴馬都說要十幾年後上火星,咱們國家說4年後上火星,聽說荷蘭還有個私人公司就在做這個事,去往火星的單程票都準備好了2022年就出發,哈哈,感覺就跟登月似的,真讓人心情激動。下面上圖,給大家看下這個科幻大師長啥樣~

  • 5 # 林羽15

    其實雨果獎和星雲獎一向都是互為參照的,經典作品被兩邊評委同時認可的例子並不罕見。比如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這種大家,還有普通讀者都很熟悉的《安德的遊戲》《神經浪遊者》這些書,都是雨果獎和星雲獎的雙料得主。所以在劉慈欣的《三體》拿到雨果獎之後,衝擊星雲獎的呼聲也很強烈。不過其實《三體》14年就已經被星雲獎提過名,可惜沒拿到獎。據說大劉當時還特意去了美國。第二年雨果獎他就乾脆不去了,結果卻拿了獎。

    上面答主提到的金·斯坦利·羅賓遜,可是說是“雨果獎”和“星雲獎”雙料得主裡面鳳毛麟角的幾個創作力仍然旺盛的作家之一。早一點的那幾位,不是老了,就是去世了。金·斯塔利·羅賓遜不光憑《火星三部曲》拿到了兩個大獎,還獲過軌跡獎、世界奇幻獎之類的其他各種科幻獎項,後來又有一部《2312》拿到了星雲獎。而且他還一直在寫寫寫,最近又有新書在美國比較暢銷,聽說也開始賣影視改編權了,預期將來再得獎的可能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蜀國的孟昶到底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