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是後蜀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在後蜀投降的時候,曾經寫下的一首詩。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在譏諷孟昶帶領下的後蜀男兒沒有血性,不知道保家衛國,只知道投降保命。

    孟昶的父親孟知祥本來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部下,後來李存勖覺得要籠絡孟知祥,於是就把自己的妃子李氏賞賜給了孟知祥,結果他們倆便生下了孟昶。

    孟知祥稱帝后不久便去世了,太子孟昶繼承了皇位,這地位還沒坐穩,就先把孟知祥昔日的舊臣都給誅殺了。結果導致後蜀無人可用。

    趙匡胤滅後蜀,只用了66天。

    孟昶剛登基的時候,正值中原大亂,後晉取代了後唐,後漢又取代了後晉,結果後周又把後漢給擠掉了。所以說大家都沒工夫管你蜀中的事務。

    因此孟昶這才得以過了十幾年好日子,可問題是好日子總有終結的一天,孟昶沒想到後周一統中原以後,居然變得如此強盛。

    後周世宗柴榮上臺以後,兵鋒直指孟昶的後蜀,後蜀的軍隊壓根就不是後周的對手。好在這個時候柴榮將眼光放在了南唐、吳越等國身上,孟昶這才得以安歇。

    等到趙匡胤取代了後周建立了北宋以後,南唐、吳越這些地方基本都臣服於趙匡胤了,因此後蜀就再次被盯上了。

    最後解決後蜀,主要是因為山路不是很好走。當年曹魏跟蜀漢鬥了四十多年,最後司馬家才奪取了蜀漢的江山,可見蜀中的地盤並不容易攻取。

    但是趙匡胤派遣了3萬北路軍和2萬東路軍,兩路大軍分別由王全斌和劉延讓帶領,北路軍沿嘉陵江南下,東路軍沿著長江西進。

    孟昶這邊也不是沒有準備,在利州、劍門等地,他都設下了上萬人馬圍堵。結果劍門被北路軍攻破,夔州被東路軍攻破,兩路大軍齊頭並進,直奔成都而來。

    孟昶一看沒招了啊,只能選擇投降趙匡胤。這次北宋滅後蜀,只用了66天,可以說是滅亡蜀地比較快捷的一次了。當然了,這跟孟昶沒有決心抵抗也是有關係的。

    孟昶歸宋後,僅僅7天就離奇去世了。

    孟昶投降北宋以後,才不過47歲,所以他覺得自己還能過十幾年好日子。他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了秦國公,好歹也是位極人臣的爵位了。

    可是宋朝初年的這些爵位,那都是送命的爵位。孟昶成為秦國公後,必須要到汴京城謝恩。可是僅僅7天時間,孟昶就掛了。

    其實呆子都知道,孟昶肯定是被北宋的君臣給弄死的,至於是趙匡胤本人的意思,還是趙光義的意思,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趙匡胤為人厚重,對這些亡國之君其實還算寬容。可是他弟弟趙光義卻是個陰險毒辣的人,連兄弟侄子都不放過的人,又怎麼會放過孟昶這樣有威脅的人呢?

    錢俶之死:

    其實類似孟昶遭遇的人,當時還有很多。比如說吳越國的國主錢俶,人家當年可是主動投降宋朝的,納土歸宋的美名至今流傳,趙匡胤對錢俶也很照顧,甚至不讓他到汴京來任職,依舊可以擔任吳越國的國主。

    等到趙光義上臺以後,一切都變了,趙光義將錢俶弄到了汴京城,讓他失去了對吳越的統治。此後更是在他60大壽的時候,派人專門去陪他喝酒,結果喝完酒當晚錢俶就掛了。

    李煜之死:

    同樣悲慘命運的還有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是個很有才華的才子,他不應該做皇帝。成為南唐國主以後,李煜曾經多次抵抗過趙匡胤的進攻,所以南唐被滅了以後,李煜被封為違命侯。

    趙匡胤活著的時候,李煜雖然沒有自由,但是吃喝不愁,好歹也有小日子可以過,沒事兒寫點詩詞賺點稿費還可以。

    但是趙光義登基以後,不僅讓李煜的媳婦兒小周後天天去宮裡侍寢,而且認為李煜的《虞美人》是反詞,所以一杯毒酒弄死了李煜。

    錢俶、李煜,這些人都死在了趙光義手裡,可想而知,趙光義也是不會放過孟昶的。

    趙匡胤迷戀花蕊夫人,這是孟昶的死因嗎?

    孟昶是個風流天子,他的妃子個頂個都是大美人,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花蕊夫人了。傳說孟昶前來投降的時候,趙匡胤一眼就看中了花蕊夫人。

    在孟昶死了以後,趙匡胤吩咐花蕊夫人入宮吃酒,吃著吃著花蕊夫人就上了趙匡胤的龍床,從此以後她便成了趙匡胤的妃子。

    花蕊夫人便是開篇寫詩的那位傳奇女子,她對孟昶是有感情的。傳說她曾經在後宮掛了一幅畫像,被趙匡胤發現後,花蕊夫人忙解釋說這是張仙,是求子用的。

    其實這掛著的畫像,就是孟昶。他們倆昔日非常恩愛,孟昶死於非命,花蕊夫人為了活下來只能屈服於趙匡胤。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趙匡胤對孟昶的死,的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為了得到花蕊夫人,害死了孟昶,還是有點道理的。

    總結:宋初有毒,謎案太多。

    宋朝初年,簡直是有毒的一個時代,因為這個時代出的案子都成了沒有答案的謎案。除了李煜的死,是趙光義以謀反罪造成的,其他人的死似乎都成了一個謎。

    比如說趙匡胤的死,只用了斧聲燭影來解釋,沒人敢直接說是趙光義造成的。還有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死,為何這麼巧全都英年早逝?包括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怎麼死的呢?沒人敢直接提及趙光義。

    還有孟昶、錢俶這些人的死,在史書上始終都是一個謎。都說宋朝的文人有骨氣,我看他們也不敢把這些寫清楚麼!就連金匱之盟是不是真的,其實也是一個謎。

    參考資料:《宋史》

  • 2 # 蹦卡卡

    後蜀皇帝孟昶是怎麼死的

      當年,北宋逐漸強大,兵強馬壯,攻佔了很多地方,身為後蜀皇帝的孟昶很怕被攻佔,就想和北漢聯盟共同抵抗,派孫遇帶著藏有密件的蠟丸從小路秘密潛到後漢。不料,孫遇在途中被北宋的人抓了,這樣宋太祖就知道了後蜀的意圖,派兵攻打後蜀。

      孟昶派了王昭遠等人抵抗宋軍,王昭遠這個人沒有實力還誇下海口,結果兵敗被俘。孟昶還派自己的兒子孟玄喆鎮守劍門,出發時竟然帶著自己的寵妃和表演的人,真是可笑,結果可想而知。夔州的高彥儔同樣守城失敗,放火自殺了。

      蜀國的軍隊連連失敗,孟昶面對戰局,感嘆自己無人可用,就讓李昊寫了一封投降書,自此後蜀不復存在。孟昶被遣送到了汴梁,得到了宋太祖的封賞和優待,但是還沒幾天,就突然暴死,後被追封為楚王。

      後蜀皇帝孟昶死因

      後蜀皇帝孟昶的死一直是個迷,有說法是病死的。《錦裡耆舊傳》中提到孟昶從蜀國來到北宋後感到身體不適,皇上派人醫治,卻原來越嚴重,擔心自己很快就要死了,從這看來像是病死的。但是一些可靠的文獻並沒有記載孟昶生病的事,而且之前也沒有得病的徵兆,而且孟昶的母親表現反常。她知道兒子死了也不哭,把酒灑在地上說:“我既然不能為社稷而死,那麼苟活在世上也是種恥辱。我之前一直忍著不死,是因為你還活著。現在我已經沒有活著的必要了。”說完,她開始絕食自殺了。由此可見,孟昶病死的說法可疑。

     

      後世還有一種關於孟昶死因的說法是,趙匡胤搶了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懷疑是趙匡胤弄死的。據說,孟昶帶著花蕊夫人到了京城,趙匡胤把花蕊夫人召見到宮中後,孟昶就死了。不過根據當時形勢,北宋並未統一天下,趙匡胤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毀了名聲,而且孟昶已是亡國之君,就算跟他老婆有什麼,他也不敢有異議。

      孟昶的死是另有原因的,他是趙匡胤殺死的,而且毒殺的可能性比較大,死前趙匡胤曾請孟昶吃過飯。趙匡胤殺孟昶的原因有三:第一,蜀國地理位置比較偏,在京城不好掌控,極易有人佔地為王。所以後來趙匡胤下令後蜀的官員、將士全部不得回鄉,待在京城給予賞賜。第二,興蜀、興國的旗號很有號召力,一旦叛亂,就會發展的很快。第三,孟昶在蜀國很有威望。當地人對孟昶還是比較認可的,他投降後被遷到京城的途中很有很有把百姓送行。

      後蜀皇帝孟昶死的謎團基本上已經解開了,他是被趙匡胤殺死的,無關乎病死之說,也不關乎奪妻之說,就是出於國家政治的需要,為了穩定北宋的江山。種種原因表明孟昶不能不死,否則無法讓趙匡胤安心。

  • 3 # 常棣tandy

    孟昶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是爭執不休的,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認為孟昶因為亡國而心死,孟昶長久地哀痛最終讓自己在七天之內就痛心死去了;另一種說法是北宋的因為心中忌憚孟昶,如同對待李煜一般,下毒毒害了孟昶,對於這一種說法,還有野史中的另一種說法便是認為宋太宗(一說宋太祖)愛慕花蕊夫人的絕世容顏而殺死了孟昶。至於孟昶的具體死因,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到達汴京後,被授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七天後(7月12日),孟昶去世,時年四十七歲 。

    這七天究竟發生了什麼?我想大機率的事件是孟昶被殺,至於是不是因為花蕊夫人不得而知;但是也不排除孟昶鬱悶愁苦、染疾猝死的可能。

    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後蜀政權和孟昶:

    一、後蜀孟氏的建國

    後蜀主孟知祥,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人),祖察,父道,世為郡校。伯父方立,終於邢洺節度使,從父遷,位至澤潞節度使。知祥留居太原,晉王李克用以弟李克讓之女妻知祥。知祥妹,嫁李克用幼弟李克寧為妻。故孟知祥為李存勖所信任。莊宗統一中原,以太原為北京,由孟知祥出任太原尹、北京留守。

    有這樣的家庭背景,加上自己的為人,年輕的孟知祥受到了李克用的青睞,不但被任命為軍官,且成了他的侄女婿。

    李存勖繼了晉王位,看中孟知祥的才幹,把他吸收進機要核心。一段時間後,準備讓他補專門負責機務的中門使。孟知祥得到通知,考慮到一些前任中門使相繼獲罪被殺,為避禍,他上表請求改換他職。李存勖的反應是:換職可以,但須推薦一個合適的人選代替。孟知祥轉薦了郭崇韜,自己去擔任軍隊高階將領——馬步軍都虞候,唐莊宗消滅後梁,入主洛陽,以根據地太原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為最高軍政長官。

    郭崇韜率軍人川平前蜀,因感孟知祥當年推薦之恩,臨行前對君主說:“待臣平蜀後,陛下選帥鎮西川,無人能及孟知祥。”

    前蜀如期平定,唐莊宗聽取了郭崇韜的建議,大擺筵席,為孟知祥送行。孟知祥到達成都,而郭崇韜已遭讒被魏王李繼岌所誅。李繼岌率軍回開封,他的先鋒康延孝擁兵自重,攻下漢州,進行割據。漢州在成都附近,是蜀道重地,孟知祥分兵合擊,殲滅了康延孝,獲得大量兵員、輜重。

    中原出事,唐明宗取代了唐莊宗。新帝君臨天下,對政府作了大幅度的調整,把他的集團成員分佈於各種要位。作為和前朝有姻親關係的封疆大吏,孟知祥對新帝是難以相信的,為保證自己的權益,他潛發了割地稱王的念頭。他明裡表示擁護新帝,暗中卻積極擴軍備戰,在原軍隊的基礎上,增設了多股部隊,驟添兵員七萬多人,命李仁罕、趙廷隱、張業等強悍將領分別統率。

    新朝權臣樞密使安重誨看出了徵候,認為孟知祥的謀反只是時間問題,想方設法予以遏制。針對各地宦官監軍一體被誅的形勢,他派大臣李嚴為西川監軍,前去牽制孟知祥。李嚴抵達成都後,孟知祥設酒宴招待,等幾杯酒下肚後,便將他拖出去斬了。

    唐明宗鞭長莫及,對孟知祥無可奈何,只能“施恩”加以籠絡。鳳翔軍事長官聞李嚴被殺,扣留了途經本地的孟知祥家屬。

    唐明宗聽到彙報,命將孟知祥之妻瓊華公主及其兒子孟昶送去西川,其餘家屬留下,作為人質。另派大臣李仁矩前往西川,對孟知祥進行慰問。對孟知祥示以懷柔,決非唐明宗無能,他用的是緩兵之計,以免加速孟知祥的獨立。將孟知祥穩定下來後,他發出兩道任命:調孟知祥的首席謀士趙季良到別處任職,另派朝臣何瓚去擔任西川節度副使。

    接到朝廷的任命書,時刻防備著的孟知祥將它藏了起來,上表要求保留趙季良的原職務,在遭到拒絕後,他又派出將軍雷廷魯去洛陽爭求。唐明宗退步了,同意了這個請求。為“回報”君主,孟知祥也準了何瓚前去赴任,不過是降級使用。

    彼此一來一往,暗中較勁,勉強維持著君臣名分。掌著兵權的安重誨,和唐明宗分別扮著紅白臉,他配合君主的政治措施,對川蜀進行了軍事防區的調整:用親信們擔任川蜀各州刺史,配備精兵以防不測;分地另建幾個節度使,以弱化東、西兩川節度使的權力。

    面對大幅度的調整,不但孟知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且東川節度使董璋也慌了。他們原來有矛盾,從未來往過。此時情況緊迫,董璋已顧不得許多,派人向孟知祥請求聯姻,以共同對付朝廷。孟知祥起初不願,經趙季良的勸說,才答應與董璋結成兒女親家。兩川訂立同盟,聯名上表,要求朝廷撤還所派出的刺史和節度使。

    唐明宗沒有讓步,只是用好言好語搪塞他們。

    對兩川的聯名上表,安重海是這祥看的:想反的是孟知祥,董璋忠心報國,決不可能反。由此,他準備依靠董璋,來對付孟知祥。

    然而,安重誨的估計是大大地失誤了。沒出多久,董璋搶先豎出了反旗,攻破了為朝廷所控制的一州。孟知祥積極響應,召開誓師大會,淚流滿面地控訴了朝廷的罪惡,哭得將士齊聲高叫願意跟他幹。他調兵遣將,一面令李仁罕等進攻朝廷控制的州郡,一面馳兵幫助董璋把守東川。

    朝廷軍開來了,由石敬瑭率領直抵劍州(今四川劍閣)。孟知祥派出趙廷隱領兵萬人迎戰。戰鬥在劍門進行,朝廷軍大敗。

    劍門失利,其他地方也相繼失陷,石敬瑭下令撤退。東、西兩川全部為董璋、孟知祥所得。

    朝廷軍全線潰敗,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糧食供應不力,唐明宗怪罪安重海。不久,又因安重誨弄權太過,將他誅死。隨之,他派使者進西川,說彼此失和,本是安重誨所致,現禍首已除,應重歸於好;還說,孟知祥在京家屬安好無恙。

    見朝廷願意妥協,併為家屬考慮,已據有西川的孟知祥想適可而止,派人要董璋一起向朝廷謝罪,以改變雙方緊張的關係,可董璋不同意,對來人說:“孟公家屬皆存,而我子孫已全部被殺,我謝什麼罪!”

    孟知祥再三相請,董璋只是不依,並懷疑這個親家公已將自己賣了,口中漸漸帶出難聽之話。使者回報,勸孟知祥採取軍事行動。然孟知祥還未動,董璋已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奪取了漢州。孟知祥親自出徵,和董璋大戰於雞距橋,打得董璋全軍覆沒,進而佔據了東川。

    得了東川,孟知祥合算下來,覺得比家屬重要得多,停止了向朝廷謝罪,悠然自得地當起了蜀王。

    他還算給唐明宗面子,終唐明宗之世,他一直未亮出正式獨立的旗幟。

    在唐明宗逝世的第二年,也即應順元年(公元 934 年) ,孟知祥自立為帝,建國號為蜀(為有別於蜀漢及前蜀,史稱後蜀),定都成都,改元明德。

    為鞏固兩川這個獨立王國,他治蜀的政策,沿襲了王建閉關自守的做法,然他沒能像王建那樣搞出較新的氣象,但儘量派比較廉明的官員去當地方官,以爭取人心。並採取了一些便民措施:招集流散人口定居,增加勞動力;免除不合理的稅收,減輕民眾負擔;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僅戴了半年的CROWN,他就撒手告別了人寰,廟號高祖。

    孟知祥很懂得政治分寸,善於儲存自己,在別人對高位求之不得之際,他卻明智地選擇了推辭,由此不但逃避了災難漩渦,而且落得了個人情。他是從後唐統治集團內部冒出來的割據者,利用朝廷之變,利用利益暫時相同的同盟者,把兩川佔為己有。在他的統治時期,低限度地營造了安寧局面,使川蜀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相對的保障。

    二、孟昶嗣位與後蜀滅亡

    自孟昶繼位後,生活上腐化墮落,奢侈放縱,加上所用之人,大都無德無能,如王昭遠、韓保正等人分掌內外大權,倍受寵信。其母李氏曾勸說:“我曾見後唐莊宗跨過黃河與梁軍交戰,也曾見你父親在幷州抵禦遼兵,後來又入蜀平定兩川,那時主持兵權的,都是有功之人,因此士卒畏服。但現在的王昭遠,出身微賤,從你就學時始,就服侍在你的左右。韓保正等又都是世家子弟,平時又不知兵,一旦邊境有警,這些人有何辦法禦敵?”但孟昶置若罔聞。在他們的胡作非為下,直把一片大好河山,弄得是烏煙瘴氣,國將不國。

    趙匡胤在吞併荊湖後,任命張暉為鳳州團練使兼西面行營巡檢壕寨橋道使,偵察川陝地形,以備從陸路攻蜀。又在開封鑿池引入蔡河水,建造艦船,編組水軍,練習水戰,以備從水路溯江入蜀。

    宋吞併荊湖,給後蜀以極大震動。宰相李昊,勸孟昶臣服宋朝,以求偏安一隅,但被王昭遠阻止。當時宋已東臨三峽,北控隴右和秦嶺各隘口,後蜀所依恃的要地有長江三峽和米倉山等。於是,王昭遠派兵東屯三峽,並在涪(今四川涪陵)、瀘(今四川瀘州市)、戎(今四川宜賓)等州擴充水軍,以防備宋軍進攻。

    不久,有好事之徒向王昭遠進言:“閣下平素無尺寸之功,今天身居高位,手握大權,如不謀立不世之功,又怎能讓人心服? 不如遣使通好北漢,勸說他們舉兵南下,我則自子午谷出兵響應,與北漢夾擊宋朝,即可將關右地區,收歸我有。”

    王昭遠一聽言之有理,就極力鼓動孟昶依計而行。公元 964年(乾德二年)10 月,孟昶派孫遇等人做特使,帶著蠟丸帛書偷越宋境,企圖聯結北漢。不料其中一名叫趙彥韜的軍校,中途叛變,投往宋朝,向趙匡胤密報了後蜀情況,繪出後蜀山川形勢和兵力分佈圖,連同書信一起獻給趙匡胤。

    書信上寫的是:“旱歲曾奉尺書,遠達睿聽,丹素備陳於翰墨,歡盟已保於金蘭;泊傳吊伐之嘉音,實動輔車之喜色。尋於褒漢,添駐師徒絲!只待靈旗之濟河,便遣前鋒以出境。”這分明是要同北漢聯兵政宋。

    趙匡胤看完,不僅沒有惱怒,反而格外高興,因為他終於找到了確鑿的證據和充足的理由向後蜀發動進攻,因此,他不禁哈哈大笑:“我師出有名了!”

    11月2日,趙匡胤下令攻蜀,兵分兩路:北路以王全斌、崔彥進為正、副都部署,王仁贍為都監,率領步騎兵 3 萬人出鳳州,沿嘉陵江南下,東路以劉光義為副都部署,曹彬為都監,率步騎兵 2 萬出歸州,溯長江西上,兩路分進合擊,會師成都。

    臨行前,趙匡胤為諸將壯行,分別將陣圖授予王全斌等人,並特別對劉光義指出,蜀軍在夔州(今四川奉節東)設有鎖江浮橋,上置有木柵 3 重封鎖江面。因此必須先奪取浮橋,然後水陸夾擊,才能取勝。並嚴令三軍不得“焚蕩廬舍,驅略吏民”,違者軍法從事。與此同時,還下令在開封右掖門南汴水旁邊,替孟昶蓋起一所住宅,房屋大小500間,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唯一缺少的,就是它的主人孟昶了。

    孟昶得知宋師來攻,命王昭遠為北面行營都統,趙崇韜為都監,韓保正、李進為正、副招討使。由王昭遠、趙崇韜率兵約 3 萬北上扼守廣元、劍門等關隘;韓保正、李進率兵數萬駐守興元(今陝西漢中),以為配合,阻止宋軍南下。

    孟昶對王昭遠說:“宋軍是你招來的,自然應該由你去抵擋,希望你能為朕立功!”王昭遠志大才疏,華而不實,自恃平日讀過幾本兵書,就自以為天老爺第一他第二,把臨陣殺敵,看作快刀切西瓜那般容易。大軍出發時,孟昶派李昊在郊外為王昭遠餞行。幾杯黃湯下肚,酒氣上湧。王昭遠不禁誇下海口:“我手下有二、三萬健兒,即使是奪取中原也易如反掌,至於克敵制勝,又何在話下?”說完,只見他手持鐵如意,如同諸葛亮手拿羽毛扇一般,趾高氣揚地率兵出發了。

    12 月中旬,北路宋軍攻入蜀境,所向克捷,連拔興州(今陝西略陽)外圍各要點。19 日,擊敗蜀軍 7 000 人,進克興州,繳獲軍糧 40 餘萬斛。蜀興州守將藍思綰退保西縣(今陝西勉縣西),韓保正也放棄興元,移師西縣。西縣是入川的咽喉,控扼棧道的門戶。

    韓保正本想固守這裡,以阻止宋軍進一步南下。但當宋軍前鋒史延德領兵直逼縣城時,韓保正卻懦怯不敢迎戰,只是派兵數萬依山背城,結陣自保。史延德領兵進擊,大敗蜀軍,然後乘勝追擊,活捉韓保正、李進,越過三泉(今勉縣西南約百里),直抵嘉川(今四川廣元東北 50 裡)。殘餘的蜀軍,燒燬棧道,退保葭萌(今四川廣元西北)。

    這時王昭遠、趙崇韜率軍屯駐利州(治今四川廣元),派兵在大、小漫天寨(分別在利州城北 35 裡、40 裡)立寨而守。利州在嘉陵江東岸,群山環繞,形勢險峻,是入蜀的咽喉要路。因棧道被毀,宋軍受阻,難以長驅直入。王全斌令崔彥進率軍一部趕修棧道,進克小漫天寨,自己則親率主力由嘉川東南的羅川小路,迂迴南進,與崔彥進合攻利州。蜀軍見宋軍攻破小漫天寨,退保大漫天寨。

    不數日,王全斌和崔彥進在大、小漫天寨之間的嘉陵江渡口深渡會師,奪佔橋樑,並將部隊分成 3 部,夾攻大漫天寨。蜀軍集中精銳奮力抵抗,但被宋軍擊潰。宋軍乘勝進擊,連拔蜀軍各寨。王昭遠、趙崇韜又親自率兵堵截宋軍,3 戰 3 敗,宋軍追至利州北。王昭遠慌忙棄城渡江,退保劍門(今四川劍閣東北),逃跑時焚燬橋樑。12 月 30 日,宋軍佔領利州,獲糧 80 萬斛。

    在成都的孟昶,聽到王昭遠失敗的訊息,憂心如焚,忍痛拿出錢財,招募 3 萬餘名士卒,由他的兒子元喆率領前往增援劍門。劍門“憑高據險,界山為門”,是屏障成都的要地,其得失直接關係到成都的安危。但受命擔任救援任務的元喆,素來不知兵事,副將以下也都昏庸無能。軍隊中旗用彩色刺繡,杆上纏繞蜀錦。

    出發時天降小雨,元喆怕繡旗被雨淋溼,下令將旗拆下來,等到雨過天晴,又把旗幟繫上,一不小心,幾千面繡旗,全部倒掛在旗杆上,宛如一個龐大的馬戲團,出盡了洋相和笑話。沿途百姓看到,無不掩嘴竊笑:像這樣的軍隊,也能打仗? 元喆出發時,還帶著成群的姬妾和幾十個戲子,只想自己享樂,而置火燒眉毛的戰事於不顧,一路上游山玩水,日夜嬉戲。

    宋軍佔領利州後,直趨劍門,進佔益光(今四川昭化)。王全斌見劍門險峻,且有重兵把守,攻取不易,便召集將領,商討計策:“劍門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諸位可暢所欲言,各陳所見。”

    手下軍官向韜發言:“聽降卒牟進講,益光江東越過幾重大山,有一條小路叫來蘇,出劍門南二十里,至青疆店和大道會合。大軍如走這條路,即可繞至劍門之南,斷敵後路,攻佔劍門。”王全斌一聽大喜,就要全軍取道來蘇。但將領康延澤則表示異議:“蜀軍屢戰屢敗,士氣低落,可急攻而下。況且道路艱難狹窄,大軍通行困難,不宜作迂遠進攻。

    只可遣一偏將前往,到青疆後配合大軍,南北夾擊,必能一舉攻克劍門,活捉王昭遠。”王全斌採納了他的建議,自率主力從正面進攻劍門,由史延德率兵一部走來蘇迂迴關南。

    蜀軍不意宋軍從來蘇南來,驚慌失措,紛紛棄寨而逃,宋軍順利抵達青疆。王昭遠聽說宋軍來攻,只留偏師把守劍門,自己引兵退守漢源坡(今劍閣東北 30 裡)。宋軍前後夾擊,迅速攻佔劍門,並乘勝向漢源坡挺進。王昭遠慌作一團,兩腿發抖,坐在胡床(一種可摺疊的輕便坐具)上,久久難以站起。倒是趙崇韜看到宋軍趕來,尚還表現出一點英雄氣慨,他躍身上馬,佈陣迎戰。

    哪知蜀軍也喪魂落魄,一觸即潰,萬餘人被殲,趙崇韜也當了俘虜。正在交戰的當口,王昭遠免冑棄甲,換上老百姓的衣服,狼狽逃到東川(今四川三臺),躲藏在一家居民的茅房中。這個出征時以諸葛亮自比的大英雄,如今卻是整天痛哭流涕,雙目紅腫,不斷哀嘆“運去英雄不自由”。沒過幾天,就被宋軍搜出,押往開封去了。

    在北路軍勢如破竹的同時,東路宋軍的進展也十分順利。12月下旬,劉光義、曹彬率兵攻入巫峽,連破數寨,殲滅蜀軍1.2萬人,奪得戰艦 200 多艘。進抵菱州鎖江浮橋 30 裡處時,按照趙匡胤事先“切勿以舟師爭戰,當先遣步騎潛擊”的指示,舍舟登岸,擊敗兩岸守軍,奪取浮橋。接著“牽舟而上”,進至白帝城(即夔州)西。

    夔州是“巴蜀之喉吭”,地位十分重要,駐守此地的蜀將高彥儔認為,宋軍涉險遠來,必定尋求速戰速決,因此應堅壁扼守,以疲憊敵人。但監軍武守謙認為,敵已兵臨城下,不能避戰不出,懦弱怕死。兩人意見不一,爭執不下。12月 26 日,武守謙獨自行動,率領所部千餘人出戰,大敗而歸。

    宋軍跟蹤追擊,突入城內,高彥儔拼死力戰,受傷 10 多處,左右逃散殆盡。眼見局勢已不可挽回,憤愧難當,奔回家中,縱火自焚而死。宋軍佔領夔州,打開了由長江入蜀的大門。然後自此沿江西上,萬(今四川萬縣)、開(今四川開縣)、忠(今四川忠縣)、遂(今四川遂寧)等州守軍都獻城投降,宋軍順利西進。

    失敗的訊息,接二連三不斷傳來,孟昶驚慌無主,問計於左右臣僚,老將石斌建議:“宋軍遠道而來,難以持久。不如聚兵堅守,宋軍師老兵疲自會退去。”孟昶哀嘆道:“養兵千日,用於一時。我父子用豐衣美食,養兵四十年,哪知一旦遇敵,竟不能為我東放一箭。今日閉壘堅守,有誰肯為我效死出力呢?”

    公元 965 年(乾德三年)元月初,北路宋軍直逼成都城下,東路軍也接踵而至。元月 7 日,孟昶見大勢已去,只得接受宰相李昊的建議,由李昊草寫降表,送至宋軍營中。王全斌隨即將軍隊開入城中。王全斌殺蜀降兵於成都夾城,凡二萬七千人,這是一次驚人的屠殺事件。

    自王全斌自開封率軍入蜀,到孟昶投降,僅用了 66 天時間。後蜀所轄 45 州、198 縣歸入宋朝版圖。孟昶隨即率領全家及僚屬順江而下,經江陵、襄陽到達開封,住進了趙匡胤事先為他準備的府第,後蜀滅亡了。

    孟昶在乾德三年五月,到達開封,七日後病卒。自後唐同光三年(公元 925 年)孟知祥據蜀,至宋乾德三年(公元 965 年)蜀滅,傳二主,凡四十一年。

    (正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論述美空中突擊作戰的強弱點?有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