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洞察天下World
馮玉祥出兵佔領天津不是幫他?
坑了郭松齡的是直軍李景林背約。
李景林背約倒戈聯合吳佩孚,張宗昌反馮,馮玉祥自己都撐不住了,那還能支援郭松齡
-
3 # 薩沙
其實很簡單,就是馮玉祥想郭松齡倒戈反奉的有利時機,藉機吃掉直隸省長李景林。
明明馮玉祥和李景林、郭松齡聯手對付張作霖,為什麼突然窩裡反?
這就是馮玉祥狡猾的地方。
馮玉祥認為,郭松齡不是張作霖的對手,就算能夠攻下瀋陽,就長久來說也是要失敗。這種情況下,冒險和郭松齡合作並沒有什麼好處。
如果趁機攻擊張作霖,奪取他的地盤,一旦張作霖打垮郭松齡,必然回來報復。
馮玉祥惹不起張作霖,就只能吃掉實力較弱的李景林了。
大家注意,12月,馮玉祥突然率領國民軍開入河北省落垡鎮,要求假道出關。出關的道路有很多,為什麼會專門選擇李景林的底盤出關?
顯然馮玉祥另有圖謀。
但李景林也不傻,立即與張宗昌組成直魯聯軍,開始和馮玉祥開戰。
果然,馮玉祥出動主力全力攻擊,將李景林殲滅,吞掉了他的地盤。
其實,軍閥混戰期間,你吃我我吃你,不講信義是尋常事。
然而,馮玉祥的左搖右擺實在太多了,幾乎每個大哥都被他陰過,被他陰的朋友更是不計其數,我黨也被他陰過兩次。
其實,對於馮玉祥,被我黨認定為民族英雄的張學良說過一段話,是非常精彩的:
馮玉祥手下的人哪,好幾個都很殘忍;馮也很殘忍,他殺人。我對他很難過的,我這人向來不做這種事。
林肯說的話是真理,他說的這句話,我太佩服了,你呀,可以欺騙,在政治上你可以欺騙一個人所有的時間,你把這人欺騙一輩子,他都信仰你;你也可能欺騙多數的人少數的時間;可惜,你不能欺騙所有的人所有的時間。人,不是都是傻瓜,人不能把所有的人完全欺騙。他一時成功可能,中國有句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你可以失敗,但是假若真理在你那兒,那你不能算失敗。我從不欺騙人。馮玉祥這人專門說假話,他差不多沒有真話,我跟他接觸就有這樣的感覺。但結果還不是欺騙到他自己身上,馮的失敗就是因為誰也不信你了。
你這個人,說話沒信用了,那你就在哪也站立不了了,你要想做一個大的事情,做一個真正的政治上,你想統治,那你總得有你自己確定的主意。那個人—馮玉祥專門做假。帶兵倒是很會帶兵,所以韓復榘,石友三叛變哪。韓復榘已經是軍長了,他跟我說,馮玉祥要他在門口給自己站崗,韓說,我有兒子、孫子,我實在受不了了,所以他後來不叛變了嗎?
-
4 # 曉曉曉
11月23日,郭松齡發動反奉戰爭。在戰爭初期,郭部進展順利,兵鋒直逼瀋陽,張作霖處於絕望中,決定棄城出逃。他在宅邸召開緊急會議,宣達下野之意,經王永江、楊宇霆等人的勸解,才稍平靜。奉系領導集團人心動搖,已呈瓦解之勢。奉天部分參議員,暗中拉攏與郭松齡有關係的人。省城地方團體已準備歡迎郭部入城。就在此時,風雲突變。11月28日,原來參加反奉密謀的李景林在天津查封了郭軍駐津辦事處,扣留了郭軍禦寒的冬衣,並下達動員令,擬攻打灤州,切斷郭軍後路。李景林的背盟,使郭軍與奉軍的力量對比及心理都發生了根本變化,成為導致郭松齡敗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景林的背約與馮玉祥有直接關係。
本來,李景林已有所行動。11月25日,他通告駐津各國領事,已與馮玉祥、郭松齡達成諒解,將直隸軍改為直隸省防軍,拘捕張作霖在津親信,還向奉系在津的邊業銀行強行支取500萬元。並致電張作霖,勸告其下野。他公開宣稱,直隸只遵中央政府的命令,不再接受奉天管轄,並願意以直隸為國奉之緩衝區域。同日,他見國民軍二軍、三軍繼續東進,給在北京的國民軍領導人打電話,表示希望與國民軍合作,並要其轉告鄧寶珊將軍,“只是因老母在奉天為質,沒有在反張宣言上簽名”。
但戰爭爆發後,郭松齡的軍事發展異常順利,馮玉祥等人就不想履行原來與郭松齡所籤密約的條款了,或者,從一開始馮玉祥就沒想過要履約。
戰爭爆發當天,馮玉祥就不顧盟約按以前擬定的計劃,命張之江進駐豐臺至落垡一線;宋哲元部集結於多倫。11月28日,宋哲元率騎兵向熱河首府承德進發。國民軍一軍違約進入熱河,引起了李景林的不滿及疑慮。與此同時,國民軍二軍、三軍在佔領保定後,也分路急速向天津進軍。這更加劇了李景林的恐慌。
11月30日,馮玉祥派熊斌及王乃模到天津,直接要求李景林率部去熱河,讓國民軍一軍借道援郭。這實際上是公開表示,要李景林將直隸完全讓給國民軍。李景林急忙託張樹聲向馮玉祥輸誠,並派自己的高階顧問韓玉辰會同黃郛去張家口疏通。韓問馮玉祥國民軍對李企圖怎樣,馮明白表示,由李騰出原有地盤,率所部移駐熱河,沿途當予以便利。而此時,國民軍已進佔熱河,實際上,國民軍連熱河也不想讓其所得。這就把李景林逼到了自己敵對的一方。12月1日,李景林決定對國民軍進行武力抵抗。
後來,馮玉祥在《我的生活》一書中說到郭松齡失敗的原因稱:“……李景林一以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挑撥離間,一以不打破權利觀念,定要劫持直隸地盤,竟在此一髮千鈞的時候,引起了對國民軍二、三軍的衝突”;“這原因,一方面是李景林違約異動;一方面是帝國主義的干涉”。在此,他把罪責歸於李景林。然後,他又自相矛盾地指責國民軍二、三軍要奪取天津:“……郭松齡之功敗垂成,一面固然帝國主義出兵干涉,但是國民軍二、三軍之不顧大局,……也是不可抹殺的原因”。國民軍三軍孫嶽部放棄陝西與二軍攻直隸,是其既定方針。馮玉祥說:“孫二哥一因陝西地方困苦,給養不能維持;二因張作霖曾有驅逐王承斌出津之事,前仇難釋;三以逼於李景林的壓迫,不甘讓步;於是趁奉軍內部發生裂痕之時,派令鄧寶珊、徐永昌率國民軍二、三軍進攻保定,企圖規復河北地盤。”國民軍二、三軍是於11月19日佔領保定,隨即就揮兵東進。馮、郭在11月22日簽訂密約。就馮玉祥的威信而言,此時完全可以讓二、三軍將兵撤回。鄧寶珊、徐永昌也決不敢冒破壞大局的風險不聽命。但關鍵是馮玉祥根本沒想真正制止二、三軍的行動。在此,馮玉祥把一切罪責都推給了他人,根本不談自己的背約行動。
-
5 # 小約翰
馮玉祥一生反水八次,每次都是敗筆,不過最大的敗筆當然是背後捅刀郭松齡、攻打李景林。
因為這次“反水”,讓全中國的軍閥都認識了馮大將軍,對其忍無可忍,聯手反對他,讓他被打倒在地,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人敢信任他。
說到馮玉祥最大的敗筆,就不能不說郭松齡。
郭松齡是很非常有才華的軍人,還是科班出身,中國陸軍學校畢業,在北京講武堂和國民革命軍的韶關講武堂當過教官,還在張作霖的東三省陸軍講武堂任教,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
郭松齡不但軍事理論牛,實戰指揮能力也非常強。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有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擔任第三軍的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作為奉軍的主力,擊潰直軍並獲得勝利。
張作霖對郭松齡也很器重,在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同時,任命郭松齡任副司令。但就是此時,矛盾出現了。
張作霖的目標是當“皇帝”,郭松齡則認為條件不具備,時機不成熟,提出要退出關內,保境安民。
但建議卻未被張作霖採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
但這並不是郭松齡反奉的主要原因,郭松齡對張作霖獻媚日本人,出賣東北利益不滿,才是郭松齡“造反”的主因。
張學良曾說過:“郭思想新派,矢志革新”。郭松齡是個有抱負、有正義感的軍人,他目睹兵連禍結,軍閥混戰、生靈塗炭,內憂外患,因而非常反感痛恨張作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
有鴻鵠之志的張作霖,在直奉戰爭勝利後,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消滅馮玉祥的國民軍,入主中原當“皇帝”,對郭松齡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的主張嗤之以鼻。
促使郭松齡痛下決心反奉的導火索,是郭松齡到日本考察軍事時,發現張作霖為了獲得日本人的軍火支援攻打國民軍,與日本人達成賣國協議。
無巧不成書,就在郭松齡怒髮衝冠的時候,馮玉祥的部下、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復渠也在日本觀摩學習。於是,郭松齡便向韓復渠表達了自己對張作霖的不滿。
馮玉祥知道後大喜過望,立即慫恿郭松齡起兵反叛。對於馮玉祥的建議,郭松齡猶豫再三,因為他知道馮玉祥的為人,此人已經有四次反水經歷,可謂是反水專業戶。
但郭松齡覺得,老馮之所以反水成性,正是因為此人重利,只要給足了好處,還是能利用的。
於是經過數月討價還價,彼此達成協議:事成之後,整個西北地區歸馮玉祥所有。
郭松齡還成功策反了張作霖的老部下李景林,並且也給他一份不小的蛋糕:直隸和熱河。
由此可見,郭松齡的三家反奉聯盟是鬆散的、不牢靠的,不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是為了利益。這種聯盟,隨時都會因為更大的利益而解體。
郭松齡吃了馮玉祥的定心丸之後,毅然起兵反奉,跟李景林向關外進軍,勢如破竹。
可是這時候張作霖的日本主子出面,進行干預,郭松齡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
關鍵時刻,馮玉祥卻違背諾言按兵不動,因為他的理想也是想問鼎中原,所以儲存實力,等張和郭拼的兩敗俱傷的時候,坐收漁利才是馮玉祥的既定方針。
張作霖眼看要歇菜,但是得到日本主子力挺後,很快扭轉了戰局、佔據了主動。
馮玉祥一看情況不妙,不但沒有出手救郭松齡,反而背後捅刀子,突襲李景林的地盤。李景林被突然瘋狗咬了一口,就像一頭受傷的獅子暴怒狂跳,失去理智。
憤怒之餘,他竟然把郭松齡的6萬冬衣和大批槍支彈藥據為己有。
同時,不顧一切跟馮玉祥開打。
郭松齡這時候要死的心都有了,前方跟張作霖張學良血戰形勢危急,後方最需要的戰略物資的時候卻被人劫持了,還要把有限的兵力分出一個軍,防止馮玉祥捅刀子。
真是見過無恥的,沒有見過如此無恥的。如果有機會,一定將其生吞活剝不可。可是上天沒有給郭松齡討公道的機會,最後張作霖在日本主子的幫助下,成功打敗郭松齡,將其殺害,這樣還不解恨,把他曝屍荒野三天。
郭松齡被張作霖處決的時候高呼“為國而死”的口號,從容就義,但他是死不瞑目的,因為馮倒給自己捅這一刀太狠了。
客觀地說,馮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他不僅順利地驅逐了李景林,把天津變成自己的地盤,他還扣押了段祺瑞的首席幕僚曾毓樵,並指使部下槍殺了段的愛將徐樹錚,北京、天津、直隸都成了馮玉祥國民軍的囊中之物。
這時候,馮倒正咧開大嘴笑得合不攏嘴。可是他高興得有點早。
不久後,吳佩孚、張作霖、張宗昌捐棄前嫌,結成了反馮聯合陣線,對馮倒進行群毆。
直奉大軍聯手向馮部國民軍發難,猛攻馮的京畿以及冀、豫兩省的地盤。
在凌厲的攻勢下,馮玉祥的國民軍節節敗退,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窮途末路的他不得不通電宣佈下野,到蘇聯考察,問鼎中原的計劃徹底破產。
-
6 # 這個歷史很正
馮玉祥這個人,因為多次的出爾反爾,導致後面都沒有人相信他了,而李景林這是被他坑過的人其中之一,當然主要還是馮玉祥太貪了,然偷雞不成蝕把米。
背景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軍閥獲勝。
當時的張作霖如日中天,而馮玉祥就是一個龜縮在西北的軍閥,而且但是的張作霖已經在打馮玉祥的主意了,因此在此背景下,馮玉祥和張作霖陣營的李景林和郭松林結盟了。
而馮玉祥和李景林、郭松林聯盟則是因為,郭松林他們在張作霖內部遭到了排擠,而且張作霖但是也並沒有援護他們的意思,於是就打起了這種念頭。
而且當時郭松林有底氣的原因之一就是,郭松林當時手裡掌控了張作霖幫他兒子張學良組建的一支軍隊,這是一支人數有人數有7萬人的軍隊,而且裝備都是最好的。
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郭松林的聲勢浩大,但是實際上它並不能完全指揮這支軍隊,所以一經勸降,就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而馮玉祥一看,郭松林不頂用,想著自己趁機大賺一把,於是立馬反水,吞併了比自己弱小的李景林,勢力範圍囊括了北直隸以及熱河。
但是這也使得馮玉祥再一次的重新整理了當時各路軍閥對他的認知,簡單講當時的馮玉祥的形象就是一個言而無信之人。
但是沒有開心多久的馮玉祥就立馬喜劇變悲劇了,因為反應過來的張作霖,立馬召集了吳佩孚,張宗昌等人組成反馮聯盟,就被人群毆,地盤也拱拱手讓人了。不僅地盤沒了,他自己也搞得下野,然後跑去蘇聯學習了。
這次的馮玉祥、李景林和郭松林聯盟,這三個人都是輸家,沒有一個人討到了好處。郭松林兵敗被殺,李景林逃到日本人租界避難,馮玉祥戰敗下野,然後出國了。
-
7 # 史論縱橫
馮玉祥將軍的傳奇經歷頗為複雜,因為其曾多次倒戈,故有人稱其為“倒戈將軍”,如果要說敗筆最大的一次,我認為就是郭松齡反奉時,沒能支援郭松齡到底。
郭松齡反奉失敗,很大程度上就在於馮玉祥的毀約行為,而這其中,跟李景林又有著脫不開的聯絡。
這個事還是要從第二次直奉大戰時期說起,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奉系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跟馮玉祥在1924年10月發動政變,推翻直系政權,導致吳佩孚在前線不支有直接關係。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馮玉祥脫離直係軍閥序列,改組國民軍控制北京,而奉系則湧入關內與馮玉祥產生了直接利益上的分歧,雙方動手是遲早的事情,這個時候馮玉祥策動郭松齡反奉,實在是一步好棋。
郭松齡是奉系內部擁有一定新思想的愛國將領,尤其看不上張作霖親日的態度,再加上遭受士官派的排擠,始終帶有不滿。
1925年11月22日馮玉祥與郭松齡簽訂了《郭馮密約》,三方形成聯盟,按照密約的內容來看,反奉成功後,直隸和熱河歸李景林,馮玉祥國民軍可以佔到天津的出海口,郭松齡佔據東北。
其實這種聯盟有一定的理想性,雖然當時直隸是李景林名義上的地盤,但是除了天津以外基本都為國民軍實際控制,為了拉攏李景林,郭松齡在密約中給了李景林很大的承諾,讓他保有現在的地盤,並且得到熱河地區。
然而並沒有解決國民軍與李景林的矛盾,對馮玉祥來說,假如反奉成功,自己其實只有一個出海口,但是馮玉祥的處境是必須要有人反奉,郭松齡是想要反奉,而李景林的反奉意圖並不明顯。
因此,馮玉祥在簽訂這個密約的時候,早就藏了心眼,如果能夠直接制服李景林,國民軍不止獲得天津出海口,還能夠取得直隸和熱河的所有地盤。
換句話說,馮玉祥壓根就沒準備遵守密約,與李景林開戰是早晚的事,只不過郭松齡的反奉勢頭大好,讓馮、李之間的矛盾凸顯。
李景林本來是完全遵守這個密約的,並且公開致電張作霖,勸其下野,表示直隸脫離奉系序列,只聽從中央調遣。
然而郭松齡前腳出了山海關,國民軍後續就開入熱河,並且同時向天津進軍,李景林隨即跟馮玉祥攤牌,到底要如何才能停止國民軍的行動,馮玉祥表示,讓李景林撤出直隸,這讓李景林感覺被騙。
此時只能重新回到奉系陣營,才能保住自己,為此11月28日,李景林在天津查封了郭松齡軍駐天津辦事處,扣留了郭軍的冬衣,切斷郭松齡的後路,除此之外,李景林與張宗昌組成“直魯聯軍”,共同抵抗國民軍,在12月4日就發表討馮通電,三角同盟瞬間瓦解。
隨後,國民軍擊潰李景林,奪取天津,取得了反奉以來最大的成果,但是另一方面是本來奉系在郭松齡的長驅直入下已經不支,奉系內部很多人都準備迎接郭松齡入城,然而李景林此時的轉變,還是讓局勢有了延緩,最終導致郭松齡失敗,奉系得以重新調轉槍口。
可以說,馮玉祥的這次毀約,表面上為國民軍取得了最大的利益,但是也讓國民軍四面樹敵,在湖北的吳佩孚成天咬牙切齒的要報復馮玉祥,在東北喘過氣的張作霖也是氣勢洶洶,馮玉祥在北京的局面瞬間惡化,在整個北洋軍閥的反擊下,國民軍不得不退回西北。
這些都是馮玉祥的背約導致的,如果馮玉祥不是那麼著急,而是等到郭松齡取得進一步的成果,那時在與李景林撕破臉皮,估計形勢會對馮玉祥更為有利,在出賣了郭松齡後,實際上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盟友和口碑。
-
8 # 史不知味
馮玉祥在郭松齡反奉之時,突然出兵攻打李景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確實可以稱之為他一生之最大敗筆。
為什麼?
因為他的這個決定,將會讓他失去好不容易爭取來的“C位”,甚至也成為了他日後走下坡路的一個轉折點。
很多人都知道馮玉祥之所以能夠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大人物,是拿捏準了兩個字——“倒戈”。
我說他是首屈一指的大人物,這絕非虛言,至少他在1924年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確實有過這個輝煌。
所以,我在這就從1924年的馮玉祥開始說起,看看他究竟是如何成為首屈一指的大人物,又為何會和郭松林合作。
1924年北洋軍閥發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決定北洋政府主導權的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吳佩孚和奉系張作霖之間的較量。
奉系分三路而攻,直系也自然也得分三路而擊,此時的馮玉祥就是直系一員大將,負責攻打第三路奉軍。
不過,馮玉祥對吳佩孚一直打壓自己早已心生不忿之意,所以為了儲存實力,他對吳採取了陽奉陰違的策略。
這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吳佩孚已經和張作霖打得難分難解了,馮玉祥卻還未按期抵達戰場。
吳佩孚這一路打得並不順利,再加上馮玉祥的拖延,就讓他陷入了一個極為被動的局面,打也不是,退也不是。
而這恰好是馮玉祥想要的結果,他就趁著吳佩孚和張作霖抽不開身的時機,悄悄返回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從而控制了北京政府。
馮玉祥既然控制了北京政府,那麼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他自然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大人物。
只不過,馮雖然控制了北京政府,但是他自身實力決定了他很難維持局面。
張作霖自從打敗了吳佩孚之後,就將北京政府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自然也不會放任馮玉祥不理。
只可惜,這個辦法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這時候馮玉祥突然從韓復榘口中得知郭松齡有意反奉,自然也就樂得和郭松齡合作,一起對付張作霖。
郭松齡決意反奉之後,又成功說服了直隸督軍李景林一同反奉,馮玉祥恐怕沒有料到這個結果。
因為北京政府就在直隸,而直隸督軍李景林又是奉系將領,所以直隸對馮來說可謂是如鯁在喉。
原本馮、郭合作的話,馮玉祥完全可以趁著張作霖騰不開手的時機,出兵直隸,從李景林手中爭奪直隸控制權。
可李景林成了馮、郭的盟友之後,馮玉祥就不好再出兵了。
不過,馮玉祥也有辦法。
馮遲遲沒有出兵相助郭松齡,李景林因為害怕自己出兵之後,馮會趁機搶佔直隸,所以也不出兵。
馮玉祥就抓住了這一點,咬著這一點說李景林“反水”,並以此為由名正言順地出兵攻打李景林。
李景林打不過馮玉祥,只好一走了之,直隸也基本上落到了馮的手上。
郭松林因為得不到馮、李二人的相助,最終也落了個身死之下場,反奉也就這樣失敗了。
那麼為什麼說馮玉祥攻打李景林,是他人生的最大敗筆呢?
原因並不複雜,馮玉祥打敗了李景林,看似成為了反奉中的最大贏家,但是卻也因此讓張作霖得以打敗了郭松齡。
郭松齡身死之後,張作霖要找誰?那必然就是馮玉祥。
張作霖選擇和此前已經落敗的直系聯合起來對付馮玉祥,直、奉對馮都有深深的仇意,所以能夠暫時合作。
直奉一起打了過來,馮玉祥不是對手,只好通電下野,然後打著考察的旗號去了蘇聯,實為避難。
馮玉祥也就這樣丟掉了從1924年北京政變以來好不容易才搶到的“C位”讓了出來,一朝跌落谷底。
可他當時若沒有攻打李景林,而是出兵幫郭松齡一把的話,郭松齡就有很大的機率打敗張作霖。
若是郭松齡在1925年打敗了張作霖,直奉聯合起來攻打馮玉祥的局面就不會發生,他或許也能因此多佔幾年“C位”。
因為即便郭松齡也有搶佔“C位”的想法,他也得需要一段時間來整合軍隊,這段時間對馮來說又何嘗不是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只可惜,眼光和格局決定了一個人的選擇,選擇則又決定了一個人的最終結局。
所以,說馮玉祥攻打李景林是他人生最大敗筆實際上並不為過,也許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吧。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馮玉祥攻擊李景林,是因為李景林先撕毀協議,釋放了郭松齡俘虜的奉軍大將,又拒絕馮玉祥所部透過自己防區前往東北支援郭松齡,責任並不全在馮玉祥身上。
郭松齡和李景林都是張作霖手下的大將,而且兩人關係還挺好。第二次直奉大戰奉系獲勝以後,郭松齡出任奉系京榆駐軍副司令,李景林當上了直隸軍務督辦,都身居高位。不過郭松齡、李景林和張作霖的心腹楊宇霆關係很差,楊宇霆多次在張作霖面前攻擊兩人。郭松齡、李景林擔心長久下去難以自保,所以秘密聯絡了馮玉祥,商議一起反奉。
此時張作霖正在部署部隊打算進攻馮玉祥,馮玉祥壓力巨大。郭松齡、李景林願意和自己聯絡反奉,對於馮玉祥來說無疑於天上掉枕頭,三方很快簽署了一個秘密協議,共同反奉。根據協議,擊敗張作霖以後東北歸郭松齡,李景林繼續佔據直隸、熱河,馮玉祥部可進駐直隸,並透過直隸援助郭松齡作戰。
但是在1925年11月24日郭松齡起兵反奉以後,佔據河南的國民二軍嶽維峻部趁機進入直隸,想渾水摸魚。李景林擔心自己的地盤被搶佔,態度有了變化。隨後許蘭洲奉張作霖之命,攜帶李景林母親的信來勸說李景林不要支援郭松齡。而天津日本駐軍司令小泉也告訴李景林,日本絕不允許郭松齡和馮玉祥的軍隊進入奉天。
在這種情況下,李景林轉變了立場,從支援郭松齡反奉改為倒向張作霖。12月2日李景林釋放了郭松齡扣押並交給他看管的奉系師長、旅長,將他們送到瀋陽。4日又通電反對馮玉祥,拒絕抵達馬廠的馮玉祥部透過自己防區前往東北。
馮玉祥在派代表與李景林協商失敗以後,於6日下令各部進攻天津。雙方隨即展開激戰。到12月24日,李景林兵敗,天津被馮玉祥攻佔。李景林逃入日本租界。但是此時郭松齡也已經兵敗,並在25日被殺死。馮玉祥和郭松齡聯合反奉一事失敗。
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到,馮玉祥和李景林之間鬧翻,主要是因為雙方只是因為利益臨時聯盟,彼此之間缺乏互信。一旦情況有變,雙方的聯盟關係就會破裂。李景林在外部壓力下突然撕毀協議,在這種情況下馮玉祥也只有訴諸武力一個辦法了。責任並不全在馮玉祥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