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老師xixi

    我覺得是把一手好牌打成炸胡的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司馬炎作為典型的紈絝子弟的代表,繼承晉王之時,蜀漢已滅,曹魏實亡,東吳衰敗,司馬炎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由曹魏和司馬氏君臣幾代人建立的強盛天下,然而司馬炎建晉後,開始放飛,無為而治,大勢封王,羊車巡幸,作風糜爛,尤其是大勢封王,倒行逆施,讓宗室王族就藩任王,統領軍政,簡直就是奇葩,中國曆代王朝都棘手於削藩,唯有司馬炎一朝實行分封,就是總結曹魏衰敗的原因,也沒有這樣總結的。

    另外佩服他膽子大,立個傻子當太子,本來就藩王眾多了,這還大權旁落,能不天下大亂嗎?

  • 2 # 時光隧道2019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

    八王:

    1、 楚王司馬瑋。他是司馬衷同父異母的弟弟。賈皇后聯絡司馬瑋,讓司馬瑋發兵,對楊家來了個突然襲擊,滅掉了楊家,後來賈南風皇后又利用他殺了司馬亮,之後又把他殺了;

    2、汝南王司馬亮。原本是賈南風皇后請來控制西晉朝廷局面的,後來因為野心太大,於是,賈南風利用司馬瑋殺了司馬亮;

    3、趙王司馬倫。利用賈南風殺害太子的機會,聯絡別的王爺,誅殺了賈南風一黨,之後司馬倫自己登基稱帝,很快招來別的王爺反對,從他開始,西晉皇族的內戰拉開了序幕,後來在司馬囧等人討伐下,兵敗自殺;

    4、齊王司馬囧,原本和司馬倫合夥修理賈南風,後來惱怒司馬倫做皇帝,於是發兵討伐司馬倫。後在和司馬乂的較量中兵敗被殺;

    5、成都王司馬穎。和司馬囧一起討伐司馬倫,後被司馬越所殺;

    6、河間王司馬顒。和司馬囧一起討伐司馬倫,後被司馬越所殺。

    7、長沙王司馬乂,在司馬囧打敗司馬倫,獨霸朝綱後,起兵反對司馬囧,後被司馬越用火烤死;

    8、東海王司馬越,八王之亂中,唯一的倖存者。

    太熙元年(290)晉武帝臨終時命自己的老岳父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傻子,其即位後,皇后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元康元年(291)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

    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皇后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幽禁於金墉城,第二年被殺。自此,諸王為爭奪統治權,展開極其兇殘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歷時16年(291~306),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滅亡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 3 # 蘭臺講史

    西晉八王之亂按歷史的一般敘事,或者說大家直接能看到的原因無非是:

    晉武帝司馬炎沒有處理好接班人問題,對有智力缺陷的太子司馬衷抱有僥倖心理,寄希望於聰明的太孫司馬遹,讓野心勃勃的皇后賈南風有了可趁之機,從而觸發了司馬家開歷史倒車——分封藩王埋的雷。

    史實的確也是這樣的,但既說禍根,我們就要追問更深層的原因,因為社會是有其糾錯機智的,從西晉到唐朝徹底安定,中國又幾乎亂了三百年,一個不算笨的人(司馬炎)做的一個決策能霍亂三百年,只能說明這個社會本身太脆弱

    而且如果說是藩王開歷史倒車,司馬炎太笨,那麼朱元璋可謂英明神武吧?他怎麼不知道吸取歷史教訓?

    只能說另有原因,本人粗淺的理解如下:

    中國的事情其實不是特例,而是人類第一批建立大一統帝國都已經進入死亡期

    用通俗的話來說:人類第一批穩定的大帝國都已經氣數已盡,西有羅馬,東有大漢

    而西晉這樣的短暫回潮無法扭轉大的趨勢

    結果就是兩邊面臨同樣的問題,無法有效管理遼闊的疆域,內亂不止,蠻族入侵,不同的是中國後來隋唐又大一統,而大羅馬始終沒有恢復,有意思的是正統東羅馬一直偏安到1453年才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而正統東晉偏安僅僅維持到公元420年

    西晉是一個禪讓得國的朝代,他不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所以無法徹底鼎新革故,繼承了前朝的弊端

    唐德剛說的好,“如果曹魏得天下是篡,那麼司馬家得天下就是竊”,偷來的天下,名不正言不順

    曹魏的法統繼承自東漢,但是曹操還是革除了兩漢的一些弊端的

    兩漢有哪些弊端?

    一曰藩王,比如七國之亂一曰外戚,比如前漢的霍光,後漢的梁冀一曰宦官,比如十常侍一曰權臣,比如曹操自己和司馬懿

    可以看得出來,曹操解決了前三個,最後一個沒解決,比如他自己,比如他家被司馬家篡位

    不知大家有沒有進一步的看出來:藩王、外戚、宦官,雖然可能對皇權構成威脅,但是皇權要維持,沒有他們也是不行的,曹操把他們全乾掉了,於是曹家本身也很虛弱,所以輕易就被司馬家篡位了

    所以:司馬炎分封藩王並不是一個錯誤,而是正確的決策,但是一個正確的決策放入錯誤的環境,並不能改變歷史走向

    其實除了藩王,司馬炎還恢復了外戚和權臣,比如八王之亂的禍首就是兩個外戚兼權臣“楊駿豺狼,賈充凶豎”——而司馬家的王爺一開始倒是被動捲入的。

    有意思的是除了西周,無論前代還是後代,正兒八經的分封都是平時嚴禁藩王入京干涉中央事務,而司馬家的西晉王爺很有意思,他們喜歡賴在洛陽,被逼就蕃也是哭哭啼啼不情願(如果當藩王在地方有割據實權,誰會這樣?)……他們掀起大亂的主力也不是封地的軍隊,而是和兩漢一樣,要麼是篡奪中央軍,要麼是借軍閥軍隊勤王軍,要麼是豪強軍流民軍,最後惹下塌天巨禍的是引入了五胡軍

    可見說分封是開歷史倒車,亂華禍首是把問題簡單化了,他起碼不是隻有藩王引起的,實際背後還有外戚和權臣的因素,而且作用不小,是導火索,外戚和權臣結合霍亂朝綱正是兩漢特色,被曹操消滅,被司馬家恢復(沒辦法不恢復,讓你你也恢復,不然重走曹家路)

    所以單就分封而言,西晉分封的問題不是引發了地方割據這種弊端,而是將宗室外放,又不嚴格限制在地方,導致了中央權力的分裂,誰都能代表中央,以致引發天下大亂

    總之,八王之亂很難說禍根是誰一手造成的,只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司馬家和曹操都沒有辦法以一己之力扭轉歷史趨勢和清理兩漢四百年的積弊,或者說在繼承前任的傳統下,那種文明氛圍內無法創造奇蹟,另開一片新天地,在那種條件下,他們也想不出用什麼方法,平衡藩王、外戚、權臣、宦官,讓他們拱衛皇權,而不是自相殘殺甚至篡奪皇權。一個文明老了,必然衰敗,然後死了,被新興的文明替代

    在東方是隋唐大帝國取代秦漢大帝國,在西方是日耳曼諸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其實也有日耳曼血統)取代西羅馬,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取代東羅馬(都自認為是東羅馬的繼承人,俄羅斯繼承了東正教,奧斯曼帝國繼承了領土和首都)

  • 4 # 彌渡逆旅

    司馬炎

    西晉開國皇帝

    此人自從滅吳之後 就沉溺於酒色 懶於朝政 而後更是犯了三個愚蠢至極的錯誤 一是 將兵權外放 二是立他那傻兒子為太子 三是早期沒有果斷剿滅異族 這三個錯誤決定直接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根 更是搭上了整個西晉

    自己種的果只有自己的後代來償還

  • 5 # 歷史戲語

    說到八王之亂禍根之一;司馬炎算一個,司馬衷,賈南風,司馬倫都有份,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司馬衷。

    三國的大魏國在司馬氏的手裡,最終被玩成司馬家族的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了晉朝,在他的雄心壯志下,晉武帝司馬炎知道,自己的晉朝是靠士族勢力的支援;在曹魏政權時,司馬氏就是士族的崛起而成就了現在的晉朝;司馬炎深知士族勢力強大之後的危險,為了制衡士族勢力的壯大,他採取了大封宗氏為王,分封駐守,以保晉朝的穩定;在封了27個王之後,不是採取制衡,而是給予他們更大權利,任由宗氏中的王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各封國可以設定百官,稅賦自己制定收取。各封國成了國中之國,簡直就是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後來成了禍亂的根源。

    繼承人挑選出問題,是司馬炎錯。

    司馬炎在挑選接班人的時候,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想法!居然選中了一個智商有問題的兒子來接班,這個兒子簡直就是白痴一個,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也就算了,因為當帝王也不需要操這份心,問題是司馬衷腦袋有問題,根本不可能勝任帝王這個位置,而司馬炎的決定,超乎了大家的認知,其他人無法理解。

    實際上司馬炎也不看好司馬衷,而是看好了司馬衷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有帝王之才智。所以傳位給司馬衷,加上有宗氏藩王拱衛江山,不怕傳不到孫子手裡。這感覺是在拿江山和黎明百姓在做賭注啊。

    司馬衷無能,輔助之臣爭權奪利。

    司馬衷上位了,一個腦袋有問題的皇帝,還能指望他幹出什麼事來?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是白痴一個,也就是在其位徒有虛名而已。司馬炎也知道,靠這個兒子治理江山,是想都不能去想的事,於是給他留下了兩位輔助之臣,一個是外戚楊駿,一個是自己的宗氏汝南王司馬亮來輔助司馬衷。

    楊駿和司馬亮搞不到一起,一個外戚和宗氏藩王本來就是有利益衝突的,要麼外戚擅權,要麼宗氏藩王擅權,怎麼可能共同一心輔助這個白痴皇帝。誰都明白,一旦自己大權在手,就相當於是沒有加冕的皇帝了。所以楊駿和司馬亮鬥是不可避免的。

    兩人明裡鬥,暗裡鬥,最終是司馬亮敗了,被架空,被排擠走了;楊駿獨攬朝政,達到無可附加的地步。

    賈南風的專權,引發八王之亂的導火索。

    楊駿得意忘形之際,目中無人;司馬衷雖然高高在上,楊駿根本沒看在眼裡,至於皇后賈南風就更加不入楊駿的法眼了;楊駿權欲熏天,處處打壓皇后,讓她都沒有一點權利。賈南風不是傻子,如果再這樣由著楊駿,自己早晚也得當廢人一個。於是她開始籌劃,怎麼幹死楊駿。

    賈南風引入了司馬炎的兒子司馬瑋,誅殺了楊駿,以為這樣自己可以大權在握了,誰知司馬亮又回來了,而且和衛灌從新做上了輔助之位,大權落在了這兩個人之手。賈南風不甘心,再一次把司馬瑋找來,讓他除掉司馬亮和衛灌。司馬瑋不負所望,再一次為賈南風掃清了路障。

    司馬瑋幫了賈南風,最終也成了賈南風誅殺的物件;在幹掉司馬亮和衛灌之後,賈南風設計,把司馬瑋給除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瑋居然不明白這個道理,白白成了賈南風一顆棋子。

    賈南風開始掌權了,這一掌權就是八年;而且為了自己能專權長久,把太子給弄死了。因為太子不是自己所生,一旦太子沒了,自己可以掌權下去,到了以後,自己說不定還能有個兒子,那皇位就非她兒子莫屬了。再以後自己就是太后了。這樣的好事對於賈南風來說,想得到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那些藩王都在看著呢,那個不想當皇帝,只是沒有機會罷了。

    為了這個目標,她第一個不順眼的就是太子司馬遹。於是除掉太子,是賈南風必須要做的。不久,太子被殺;趙王司馬倫和孫秀偽造詔書,以賈南風殺害太子之名,擁兵抓捕了賈南風和一干人等。朝政大權又落入司馬倫和孫秀之手。

    司馬倫也知道,現在自己只是一時掌權,前面的楊駿,司馬亮,衛灌,後來的賈南風,都怎麼樣了?所以只有自己做了天下獨一無二的人,那麼才不會成為楊駿,司馬亮,賈南風后繼之人。

    司馬倫軟禁了司馬衷,自己做起了皇帝。

    司馬倫做了皇帝,引起了其他王的不滿,於是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公元301年司馬囧幹掉了司馬倫。

    晉惠帝司馬衷又做皇帝了,而擁的司馬冏,司馬等人,直接把持了朝政。

    老大派頭的司馬囧又和司馬顒和司馬乂搞不到一起了,畢竟在權利面前,私慾難填。司馬顒和司馬乂密謀,把司馬囧幹掉。司馬乂又當政總攬朝政了;一起搞事的司馬顒沒有撈到太多權利,自己又密謀暗殺司馬乂,結果沒成功。於是聯合司馬越才弄死了司馬乂。然後司馬穎當政,大權在握;這個時候司馬越不安分了,不過他沒辦法弄死司馬穎,司馬穎手段比起前面的,更狠。他不會給其他人機會,於是殺了司馬繇,把司馬越直接弄到東海。司馬越沒有機會了,而他的弟弟知道自己的實力幹不翻司馬穎,只好藉助外力來幹司馬穎,於是他聯合了烏丸、羯朱等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做夢都沒想到,自己還是走了前面人的老路。最終戰敗,也就意味著又是新的一個人獨攬大權。可惜的是不再是司馬家族了,而是五胡攪動了華夏,給中原之地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西晉的八王之亂,歸根結底是晉朝內部,宗氏之間的自相殘殺,為了爭權奪利;走馬觀花似的輪流座江山,後宮亂政,當朝之主無能,藩王之間互不相容,相互攻擊;造成了八王之亂的局面。八王之亂搞垮了自己,中原之地空虛之狀,達到了前所未有。外部勢力匈奴、鮮卑、羯、氐、羌趁機入侵,造成了“五胡亂華”的悲劇,中原之地的漢族差點被滅絕。都是八王之亂之禍也。

  • 6 # 偵探嗨森伯

    八王之亂影響了整個漢族歷史的程序,顯然不是某個人可以“一手造成”的。漢以來積累的“封建”問題總爆發,經過三國沒有獲得解決,到晉重新發端,這是歷史造成的。

  • 7 # 爐邊古今暢談

    八王之亂是晉武帝司馬炎一手造成的。司馬炎利用宗室力量平衡功臣集團和外戚勢力,大肆分封司馬氏子侄為王,並且手握重兵,分封制乃歷史之逆流,開歷史倒車,最終釀成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永嘉之亂,使晉短暫而亡。

  • 8 # 史道驛站x

    司馬懿是西晉政權的奠基者,他的智慧和才能也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可司馬懿萬萬沒有想到,他的良苦用心,卻讓自己的後人相互殘殺,讓晉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非常混亂的時代。有不少人認為‘’八王之亂‘’,是醜皇后賈南風一手造成的,這樣說似乎有些根據,但我覺得如果把責任全部推給賈南風,未免有些高抬她啦。

    賈南風是干政弄權,但一介女流,能掀起如此軒然大波,沒有點助力真還不行。‘’八王之亂‘’其實就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皇權爭奪戰,參與的並不止八個王爺,但主要以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個王爺為核心,從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歷時16年。

    西晉是司馬氏在士族幫助下,竊取曹魏政權而建立的。因此士族成為了西晉統治階級的基礎。晉武帝司馬炎深知士族的根基和威脅,為了延續和鞏固司馬氏的統治,晉武帝大肆分封同宗子弟為王,給異姓士族賜爵。這些被分封的王爺,成為了封地的黨政軍一把手,權勢很大,晉武帝是想以此來鉗制士族勢力。

    晉武帝去世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司馬衷也被後人稱為‘’白痴皇帝‘’,智商絕對有問題,但司馬衷有個能幹的老婆賈南風,還有一個聰明的兒子司馬遹。司馬衷做了皇帝,賈南風成為了皇后,可她人醜心狠,迷戀權力,於是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誅殺了託孤大臣楊駿,後又利用楚王司馬瑋除掉了汝南王司馬亮,隨後誅殺了司馬瑋,賈南風成功掌權。

    賈南風卻是有一定的政治才幹,她理政8年,社會穩定。前面我說過司馬衷有個聰明的兒子,即太子司馬遹,可太子的生母並不是皇后賈南風,嚐到權力甜頭的賈南風,看到太子一天天長大,心裡不舒服了,於是她設計廢除了太子。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趙王司馬倫本是太子太傅,太子有難,他不是積極營救,而是坐等太子被殺後,偽造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清洗賈南風集團,賈南風被貶為庶人後不久,被司馬倫毒死。

    司馬倫成功上位自封相國,獨攬朝綱。公元301年,司馬倫廢司馬衷後稱帝,晉惠帝被囚。司馬倫根本不懂治理國家,西晉政權一片混亂。於是齊王司馬冏聯合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不堪一擊,戰敗後被毒死。

    司馬冏隨後迎司馬衷復位,司馬冏得到了權力後,不是認真的修復千瘡百孔的西晉,而是駕馭皇權。河間王司馬顒和長沙王司馬乂聯合除掉了司馬冏,司馬乂掌握了大權,後司馬顒在東海王司馬越的協助下,誅殺了司馬乂。

    隨後成都王司馬穎掌權,可東海王司馬越不服,於是聯合東安王司馬繇討伐司馬穎,沒想到司馬繇戰敗被殺,司馬越逃走。公元307年,晉惠帝司馬衷離奇死亡,司馬熾繼位,即晉懷帝。晉懷帝登基不久,下詔讓司馬顒到京城任司徒,司馬顒高高興興去赴任,在路上被南陽王司馬模派人截殺,三個兒子也同時被害。至此‘’八王之亂‘’才算終結。東海王司馬越抓住機會,觸底反彈,再次掌握了權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16年的‘’八王之亂‘’,使得西晉殘破不堪,民不聊生,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階級矛盾日益嚴重,‘’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五胡亂華”和西晉滅亡。‘’八王之亂‘’出現的原因,我個人認為:司馬炎是總導演,賈南風是導火索,眾王是演員,階級矛盾才是當時的大舞臺。

  • 9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釀成八王之亂的禍根是誰?當然是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為了避免司馬家族,遭受到曹氏家族家破國滅亡之後果,而不惜冒著天下大亂的風險,裂土分疆扶植司馬氏子侄為王,試圖憑此保住司馬家族的萬世江山!

    然而這只不過是司馬炎的一廂情願而已,事實上無論受到分封的諸王是不是司馬家族的人,只要有了權力與地位,就難免會隨之而生出野心!更何況這些受封的王爺們,不僅有權力、有地盤、還有足以促使其鋌而走險的兵力呢?

    於是在司馬炎去世後不久,西晉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與衝突便激化了!動亂的根源在於賈南風,正是這位晉惠帝皇后的勃勃政治野心,以及其倒行逆施的所作所為,導致西晉王朝產生了政治危機!

    爾後賈南風又害死了太子,進一步引發了西晉王朝的政治地震!致使趙王司馬倫以此為藉口,挾朝野對賈南風天怒人怨之機,悍然舉兵發動了武裝政變,誅滅了賈南風等禍亂朝堂的野心家。

    誰知此舉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誘使諸多司馬氏諸侯王為了爭奪對朝廷的主導權,而竟相興兵作亂!戰爭的大幕就此拉開,一直持續了16年之久,直到打得西晉王朝元氣大傷,內遷各族趁勢崛起,西晉王朝因統治基礎動搖而名存實亡!

    而到了這個時候,因為西晉王朝的統治秩序已經遭受了嚴重破壞,統治基礎已經被動搖,導致陷於四分五裂絕境之中的司馬氏政權,出現了徹底喪失對北方大部領土失去掌控能力的後果,把中原帶入到了幾百年的大分裂、大混亂、大動盪的黑暗時代——其始作俑者正是晉武帝司馬炎!

  • 10 # 知行史話

    晉朝的“八王之亂”禍根是誰一手造成的?

    禍根很多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的人說是司馬炎,有的人說是賈充,也有的說是司馬衷,還有說是賈南風。我覺得大家說的都對,也都不對。為什麼這樣說呢?

    “八王之亂”始於西晉太熙元年,也就是公元290年。這次中國有史以來最悲慘的人為災難,前奏是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發動的誅殺太后楊芷父親楊駿的政變。整個動亂期間,捲入內鬥的晉朝親王很多,殺人或被人殺的親王有六十多個。司馬家族無一倖存。因《晉書》把其中八位完全控制過政府的親王都記錄在《列傳》第二十九中,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因為這場動亂首先是由賈南風發起的,所以,說是賈南風是禍根也是由一定道理的。

    當然,如果司馬衷不是間歇性(大部分時間)弱智的話,賈南風也無法胡作非為,所以,說司馬衷是禍根也能說得過去。

    沒有賈充就沒有賈南風,沒有司馬炎就沒有司馬衷,所以,說賈充或是司馬炎是禍根也不為過。

    這個人最關鍵

    能讓一個朝代動亂不堪的,絕對不是一個庸人,假設一定有那麼一個人的話。在上述這些人中,賈南風、司馬衷都算不得什麼高明的人,如果不是因為有人鋪墊,他們也不可能走上這個歷史的舞臺。

    因為,本來司馬衷這個太子是要被廢掉的,而賈南風也是嫁不進皇家的。甚至是賈充,也是在京城待不下去,而要被派往陝甘一帶任秦涼軍區司令官的(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

    然而,有一個人,因為曾經跟賈充在一起共事過(修律書),決定幫助賈充留在京城。方法就是讓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嫁給太子司馬衷。在這件事情辦妥後,又幫助司馬衷保住了太子的位置。最終,留下了一對弱智、瘋子夫妻接管了整個帝國,導致了西晉這次長達十六年的大動亂。

    這個人,能說服司馬炎,能左右整個朝廷。他是一個極具智慧的人。史學家是這樣描述他的: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禍根!

    他就是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荀勖。是西晉的開國功臣,累官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守尚書令。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官。

    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郝經評價荀勖說:荀勖、馮紞諂附於充,夤緣勢位,沽銜小慧,協圖大奸,立賈后、出齊王,深樹禍本。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荀勖與馮紞,逢迎趨附於賈充,結成勢力,協助賈充作大奸大惡之事,把賈南風立為太子妃,放逐齊王司馬攸,為後面的動亂埋下了禍根。

    當時,賈充是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僕射,封魯郡公,領尚書令,他的大女兒賈褒(賈荃)是齊王司馬攸的王妃。司馬攸,是司馬炎的同父同母親兄弟。

    荀勖、馮紞知道,一旦賈充離開京城去往秦涼軍區,他們在朝廷的勢力將被瓦解,於是,不遺餘力地幫助賈充留下來。

    郝經還引用宋邵雍的話:“晉室之禍不在於石勒長嘯上東門時,在荀勖夕陽亭之一語。” 並感嘆:嗚呼!既亡魏又亡晉復亡中國,既覆賈氏,又覆荀氏,小人患失一至此哉。

    夕陽亭,在今洛陽市西。漢晉時為餞別之所,西晉泰始七年(公元 271 年),賈充被外派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朝中公卿就在夕陽亭設宴為他踐行。也就在這個夕陽亭,荀勖給賈充出了將賈南風嫁作太子妃的主意。所以,邵雍才有“荀勖夕陽亭”之說。

    我的觀點

    首先,我比較認同郝經的觀點。

    雖然司馬炎是皇帝,但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司馬炎其實可以忽略不計。為什麼呢?

    這就是我要說的我的觀點:要說“八王之亂”的真正禍根,其實不僅僅在於人,更多的是在於制度。

    第一個制度就是官吏選拔制度。

    在隋朝以前,政府都是用“薦舉制”來選拔人才的。也就是靠地方官推薦地方人才給朝廷。推薦的標準就是考量一個人的“德行”。

    問題是“德行”的標準彈性很大。所以官員們在“察舉”人才的時候,往往就只舉薦自己熟悉的人。這樣一來,官位就被社會上層的家族壟斷了。到了魏晉時期,士族門閥制度嚴重。世家大族跟官僚門派成了官場裡的航空母艦,就是朝廷也撼動不了。

    所有官員,如果不加入這些航空母艦軍團,根本就活不下去。這導致荀勖、馮紞、賈充們必須聯合起來。這一聯合,司馬炎朝廷也奈何不了他們。

    所以,司馬炎明明知道司馬衷不適合做接班人,明明知道賈南風有五個缺點,但最後還是不能把司馬衷廢了,也不能阻止賈南風嫁作太子妃。

    歷史上很多人責備司馬炎的無為而治,特別是滅吳以後耽於色娛,卻沒有看到當時士族門閥的強大,司馬炎是有心無力。

    第二個制度就是分封制度。

    司馬炎為什麼會大肆分封司馬家族?因為他沒有認真分析曹魏被奪權的原因,認為曹魏帝國就是因為沒有分封,導致曹家勢力薄弱,最後被司馬家奪了政權。所以,司馬炎希望透過分封親王來鞏固司馬家族的實力,讓司馬家族可以長存下去。

    事實上,分封制是在秦以前的周天子時期實施的管理天下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的弱點就是天子之命無法到達最基層。百姓只認自己的家族族長不認國君,家族族長只認國君不認天子,只有諸侯國國君才對天子負責。這種體制,不適合國家的統一發展,中央對地方難以實施管理。

    秦統一中國後,將分封制改為郡縣制,打破了分封制的血緣管理體系。中央高度集權,管理效率高。

    漢朝建立以後,繼續實施分封制度,諸侯王由此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軍事勢力,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並且由於土地兼併嚴重,階級矛盾不斷惡化。政府為了削弱王侯的勢力,導致了“七國之亂”。直到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在主父偃的建議下,實施推恩令,才將這種地方勢力分化到不足以影響中央的管理。

    “七國之亂”的教訓就在前面,司馬炎卻沒有看吸取教訓。當然,司馬家族各親王也都是航空母艦級別的,司馬炎想不分封也難。

    結論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八王之亂”真正的根源在於制度。埋下禍根的是司馬炎與荀勖集團。至於導致動亂產生的賈南風,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只要分封了諸侯王,這場動亂總會有發生的一天。

    感謝朋友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術設計這一個專業有什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