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大迷人眼

    蔞蒿的適應性很強,耐溼、耐熱、耐肥,但不耐乾旱。其繁殖方法有多種,可壓條,可扦插,也可用根莖和種子繁殖。

    首先選用土壤疏鬆肥沃、靠近水源的地塊,並進行整地,施入基肥。選用良種,按照合適的時間進行育苗。在其生長的各個不同階段,滿足蔞蒿所需要的肥水,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即可。而且蔞蒿種植一次能收益數年,可謂一勞永逸。

  • 2 # 鄉下二妹子

    蔞蒿別名叫水蒿、藜蒿、蘆蒿、香艾蒿等,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現在作為一年生蔬菜栽培。中國東北、華北和中南地區,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北韓等東北亞地區都有分佈;在中國,主要生長在荒堤、荒灘、河堤、溝邊、井旁或田埂兩側。

    蔞蒿是中國古老的野生特產蔬菜。嫩莖作蔬菜食用,香氣濃郁,脆嫩爽口,纖維少,具有一種特殊風味,可炒食、蒸食或涼拌生食。

    蔞蒿的種植方法有哪些?如何種植才能豐收?下面二妹子就來具體說說:

    一、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1、溫、溼度要求:蔞蒿喜歡冷涼溼潤,但耐寒、耐熱力都較強:冬季-5℃時,莖葉不致枯萎;夏天40℃以上的高溫,仍能旺盛生長。日平均溫度達10℃時,開始生長。

    2、土壤要求:蔞蒿耐瘠薄、旱澇、鹽鹼,但要獲得高產、優質的嫩莖,應選擇疏鬆、保水保肥、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或沙質壤土栽培。

    3、光照要求:蔞蒿雖然適於密植,但是對光照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莖葉生長期除肥、水充足外,還要求Sunny充足,植株才能生長旺盛,葉片肥厚,莖稈粗壯而品質脆嫩;如果植株生長在Sunny照不到的地方,不但生長衰弱,而且還會因溼度過大和通風不良害白粉病。

    二、主要栽培技術

    (一)整地、施底肥

    (1)整地作畦:前作物收穫後,抓緊時間進行翻耕,耕深30釐米左右,凍土或曬土,使土壤充分熟化;然後在扦插或栽植前,再進行淺耕細耙,作成高畦,以便排水、灌水。畦寬(連溝)1.2米、高15釐米、長20米左右,畦向南北縱長。將畦面耙細、整平後,便可以栽苗或扦插。種子繁殖幼苗的前作物,最好是施入大量有機肥料的晚熟大白菜或晚甘藍,可以使蔞蒿植株延長生長期,並且高產、優質。

    (2)施基肥:根據蔞蒿喜肥的特性,結合整地,畝施腐熟廄肥2500~3000千克作底肥;如用堆肥,應增加到5000千克以上;用富含腐殖質的塘泥,應增加到10000千克左右。腐熟的廄肥、堆肥可在春季淺耕時施下,但塘泥必須在冬季翻耕時施入,以便連同土壤一起進行凍土、曬土,促進熟化。

    (二)繁殖方法

    蔞蒿的繁殖方法一般有4種,即種子繁殖法、扦插繁殖法、分株繁殖法和地下莖繁殖法。用得最多的是扦插繁殖法。

    1、種子繁殖法

    一般都是播種育苗。這種方法可就地培育大量種苗,適合大規模生產,而且不必調運種苗,可降低生產成本;幼苗生長勢旺,定植後緩苗快、成活率高;只是進入盛產期的時間比分株繁殖法要長。

    (1)苗床準備: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兩便、無病蟲害的地塊做苗床。冬季深耕23~33釐米,春季解凍後再淺耕鬆土。播前將畦面粗細整平。畦寬1米、長30米。冬耕或播種前整地時,苗床每30~33平方米麵積施入腐熟堆肥75~100千克或餅肥2.5~3.5千克。

    (2)播種

    ①播種時間:在雨水(2月19日前後)、驚蟄(3月6日前後)間進行播種。由於種子很細小,所以要嚴格掌握播種量。

    ②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用水選,選出充實的種子,裝進乾淨的粗布袋,放入溫水中浸泡24小時,然後放在溫暖處的瓦盆中,適當地翻動種子,並用清水淘洗,進行催芽。當有2/3的種子發芽,即可播種。

    ③播種方法:種子最好用細沙或草木灰(每克種子摻沙或灰5千克左右)拌勻,以便播種均勻。播種前,將苗床澆透水。播後,蓋上一層極薄的過篩細肥土;蓋土厚度以相當於種子直徑的厚度為宜。再蓋上草簾或塑膜,以保持土壤溼潤。

    (3) 播種後的管理:

    ①揭膜:播種後10~15天出苗。幼苗大部分出土時,傍晚或陰天,揭除草簾或塑膜。

    ②間苗:幼苗出真葉後,要及時間苗,間苗的同時拔除雜草,使幼苗有適當的生長地方,育成壯苗。

    ③肥水管理:幼苗生長期,要注意分次施用追肥,並用噴壺進行小水勤澆,保障幼苗迅速生長時對肥、水的需要量。每30~33平方米麵積可追施尿素250克。40天以後,苗高10~15釐米時,即可定植。一般在清明、穀雨間定植。

    2、扦插繁殖法

    這種繁殖方法是蔞蒿的主要繁殖方法。優點是取材容易,操作簡單,不用育苗,不容易發生變異,能夠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和特性,成苗快,結果較早。缺點是不能用於大面積生產,因為蔞蒿是密植作物,需要的插條數量很大,剪取插條投入的人工、時間也很多;其次是插條髮根少,成活率不高,生長慢,難獲高產。

    (1)插條準備:7~8月,從當年未收割、無病蟲、生長健壯的植株上剪取粗1釐米以上、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掐去嫩尖,摘除中下部葉片,剪成15~20釐米長的一段,每段插條頂端至少要有1~2個飽滿芽;再將插條下端靠節剪平,上端距最上一芽剪成斜面,以免積聚雨水,引起腐爛。插條準備好後,立即進行扦插。

    (2)扦插時間:扦插時間不能過早或過晚。因為過早扦插,插條組織不充實,養分積累少,插後新梢長勢不旺,匍匐莖分枝多,明春蔞蒿整齊度差,無效株多;過晚扦插,植株生長期不足,同樣影響明春產量。

    (3)扦插方法:扦插時,按10釐米的行距開條溝,溝深同插條長度。如果底肥不足,可在插枝前將腐熟、細碎的農家肥撒入溝底,並與土混勻,然後插枝。溝開好後,將插條相距3~5釐米排列在溝的一側,邊排邊封土,最後只讓插條頂端一芽露出土面。扦插完畢,澆透水。為了提高成活率,可搶雨扦插,還要注意保持土壤溼潤,如能進行遮蔭則更好。

    (4)插後管理:扦插後,如果土面乾燥、發白,應立即澆水。以後,天氣乾旱,應早、晚各澆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並及時中耕除草。插條發芽後,每隔7~8天澆施一次濃度為10%的腐熟人畜糞尿,每次畝施1000~15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促使植株旺盛生長,多積累養分,為來年豐產打下基礎。

    11月,莖葉生長停滯時,在地下1釐米處將植株割除,曬茬1~2天,促進傷口癒合,每畝潑澆濃度為30%的腐熟人畜糞尿1000~1500千克;天旱時,每隔1~2天或3~5天澆1次水,並及時中耕鬆土,保持土壤溼潤,以利植株再生。最好在11月上旬,日平均氣溫降到10℃時,搭蓋塑膜小拱棚,保溫防寒;搭棚前,畝用草木灰300千克撒蓋畦面。下大霜時,夜間在塑膜上加蓋草簾,防霜凍。

    當新生植株長到4~5釐米高時,每畝追施尿素20~30千克。半月後,再追施一次。苗高10釐米左右時,噴灑0.0005%~0.0008%赤黴素液2次。整個生長期必須肥、水充足,植株才能旺盛生長、品質脆嫩。一般在第二年1月份就可以開始割嫩莖;每次割後都要及時追肥、澆水,促使植株抽生更多的分枝。

    3、分株繁殖法:

    (1)分株繁殖特點:優缺點基本同扦插繁殖法。比扦插繁殖好的方面是有相當發達的根系,成活率高,生長迅速;不如扦插繁殖法的地方是分株苗體積大,又容易乾癟,遠途調運不方便。

    (2)分株方法:冬季植株生長停滯到春季開始生長前的這段時期內,選擇生長健壯、產量高、品質好、無病蟲的株叢,將它連根挖出,按分櫱(枝)帶根割開,剪除已衰老的根系並將根系適當剪短,以便栽植。為了使第二年植株仍能有比較高的產量,一般割開的分枝應為整個株叢的1/4~1/2。

    冬季,分株苗要深栽,以防凍害;春季宜淺栽,以利早發芽。株行距30釐米見方。栽後,搭蓋塑膜小拱棚;嚴寒時,夜間在塑膜上加蓋草簾,防霜凍。

    4、地下莖繁殖法:

    這個方法的優缺點也是基本上同扦插繁殖,強於它的是可以廢物利用,即利用分株後留下的地下莖來繁殖,從中挑選出優良的地下莖,切成有2~3個節的一段,以利節上萌發新根和新株。按行株距開穴,每穴放入1~3段,然後蓋土並壓緊。同分株繁殖一樣,冬季蓋土要厚,春季宜淺。

    三、定植後管理

    1、澆水:定植後,立即澆水;2~3天后再澆一次,畦面保持見幹見溼狀態。

    2、追肥:約7天后,腋芽萌發抽枝;當新梢長達3釐米時,畝施清水糞15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提苗。植株封行前,再追施同樣肥料一次。

    3、撤膜:3月下旬,當日平均氣溫達10℃時,拆除塑膜小拱棚。

    4、中耕除草:施肥後和雨後,中耕除草2~3次。

    5、摘除花序:秋季摘除花序,以免種子落地長出無效實生苗。

    6、溫度管理:11月上旬,當日平均氣溫降到10℃時,搭蓋塑膜小棚及冬季管理,基本同扦插繁殖法。

    ◆對多年生蔞蒿園管理:可結合11月份施底肥(一般畝施腐熟土雜肥4000千克、複合肥50千克)進行植株疏除,即按行株距疏除過密植株,至成條或成叢即止,無須重新栽植。這樣,產量要高於新栽的20%~28%。

    四、病蟲害防治

    蔞蒿植株的抗逆性強,大面積栽培很少發生病蟲為害。如果管理粗放,便要在植株生長旺盛期注意防治蚜蟲。可用1份草木灰加水5份浸泡24小時後,取濾液噴霧;或用尿素25~30克與洗衣粉10克充分混勻,加水5千克噴灑;或用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噴灑。

    ◆【總結】:

    蔞蒿產品從1月份開始上市,一直採收到4~5月份,成了緩解蔬菜春淡季的主要品種之一。蔞蒿的營養非常豐富,主要成分(包括13種氨基酸)中的絕大部分都高於同種的人工栽培蔬菜——茼蒿。蔞蒿具有清涼,平抑肝火,預防牙病、喉痛和便秘等作用;葉片有香氣,可以做艾蒿的代用品,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型保健蔬菜。湖北省荊州地區用塑膜小拱棚栽培,畝產1750~2500千克,畝產值上萬元。

  • 3 # 老胡說三農

    蔞蒿,又名蘆蒿,為菊科蒿屬植物 。由於其嫩莖及葉片爽脆可口,故常常被作為一種野菜進行栽培。

    下面,我們就聊聊蔞蒿以及蔞蒿的高產栽培方法。

    一、蔞蒿的生物學特性

    ●蔞蒿對土壤的要求

    野生蔞蒿多生於森林,林地草原和平原地帶。常見於林下,林緣,山溝和河谷兩岸,因此,蔞蒿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不過,要想獲得高產,應選擇土質疏鬆、肥厚的壤土或沙壤土進行種植。如何土壤過於板結,透氣效能不好,就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

    ●蔞蒿對水分的要求

    蔞蒿喜水,並且不懼水。其要求的土壤持水量大約在70%-80%之間。如果土壤中的持水量低於這個區間,則容易導致其植株生長不良,因此,在種植蔞蒿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灌溉條件,最好不要在不能澆灌的地塊上種植。

    ●蔞蒿對溫度的要求

    蔞蒿喜溫和的氣候環境,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3℃之間。如果環境溫度超過35℃,其植株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如果環境溫度低於10℃,其植株就會停止生長;如果環境溫度低於0℃,其植株就有可能被凍死。

    ●蔞蒿對光照的要求

    蔞蒿喜半陰的光照環境,在春、秋兩季時,給予其充足的光照,但在夏季光照很強且溫度超過35℃時,其植株就會放緩生長速度。因此,如果有遮蔭條件,在夏季溫度過高、光照過強時,最好做遮蔭處理。

    二、蔞蒿的繁殖方法

    蔞蒿有五種繁殖方法,即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壓條繁殖、栽莖繁殖。

    ●繁殖前的苗床準備

    一般採用廄肥做苗床。先從牲畜圈中挖取一定量的牛馬糞,然後,平鋪在地面上。苗床的厚度應在12釐米以上,長度與寬度可根據實際需要設定。苗床鋪好後,應先澆足水備用。

    ●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應在3月上、中旬時進行。在利用種子繁殖前,應仔細挑選種子。原則上應選擇當年採收而且籽粒飽滿的種子。如果選擇陳年舊種,恐很難發芽。

    選好種子後,先將種子投入35℃左右的熱水中浸種40分鐘後撈出,再將種子投入25℃的溫水中浸泡8小時後撈出即可進行播種。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一般在每年6月下旬-8月份時進行。在繁殖前,應先剪取生長比較健壯的蔞蒿莖杆,截去頂端的嫩梢,將莖杆截成18釐米長的小段,在苗床上按行株距35×30釐米進行扦插,一般每穴應斜插4-5小段,莖杆露出苗床三分之一即可。一般經10天左右即可生根發芽。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5月上、中旬時進行。方法是:將蔞蒿從大田裡連根挖起,然後直接移栽於大田中即可。在移栽時一定要澆足水,同時,每穴應移栽兩株,用以提高成活率。另外,在移栽後一定要截去頂端的嫩梢,以免因嫩梢消耗掉大量的水分而導致移栽的植株枯萎。一般情況下,移栽的行株距為45×40釐米。

    ●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應在每年的7-8月份進行。方法是:將蔞蒿半木質化的莖杆齊地面砍下並截去頂端的嫩梢,然後埋入苗床上即可。埋植的深度大約在5釐米左右,而且,要用苗床土徹底覆蓋莖稈。

    ●栽莖繁殖

    栽莖繁殖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方法是:將蔞蒿的地下莖挖出後,去掉老莖、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應有2-3節,然後埋植於苗床上即可。方法同壓條繁殖。

    三、蔞蒿的移栽

    ●施肥整地

    蔞蒿種植的地塊在前茬時不能栽種菊科作物,否則會導致蔞蒿植株生長不良或病蟲害增多。選好地塊後,先進行施肥,原則上每畝應施入廄肥3000公斤;土雜肥1000公斤;複合肥15公斤。施肥後,深耕耙平並做畦。畦寬應在1-1.2米之間。

    ●移栽

    移栽可在4月中旬時進行。

    在移栽前,先按行株距為45×40釐米挖穴,穴深應為7釐米。挖好穴後,可將苗床上的蔞蒿苗帶土挖出,然後垂直栽入挖好的穴中,可先覆少許土,然後澆水,待水徹底“洇”透後再覆土並略壓實即可。

    四、蔞蒿的大田管理

    ●遮蔭

    剛移栽的蔞蒿苗需要做遮蔭處理,否則,易導致蔞蒿緩苗的時間比較長。如果具備條件,可以採用遮陽網遮蔭;如果沒有條件,可在蔞蒿的植株旁插上一些帶葉子的樹枝進行遮蔭。

    ●追肥

    當蔞蒿栽植成活30天后,應進行第一次追肥。此次追肥應追施優質餅肥,一般每株追施0.4公斤即可。

    第二次追肥應在七八月份時進行。此次追肥可採用複合肥,原則上每株可追施複合肥0.2公斤即可。

    第三次追肥一般在十月份進行。此次追肥應採用廄肥,因為廄肥不但有持久的肥效,而且還可以起到冬季根系保溫的作用,所以應優選廄肥。

    但不管哪次追肥,都應在距蔞蒿植株10釐米處挖5釐米深的淺穴,切不可挖穴太深和距離植株太近,以免灼傷根系。

    ●澆水

    在蔞蒿成活一週後,進行第一次澆水;在成活20天后進行第二次澆水;以後應每隔15-20天澆水一次,以始終保持地面溼潤為宜。

    ●中耕除草

    蔞蒿應中耕三次。

    第一次中耕應在澆水一週後進行;第二次中耕應在5月下旬進行;第三次中耕應在7月上旬時進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中耕一定要淺,以免傷及蔞蒿的根部;第三中耕可適當深一些。

    除草應隨時進行,只要發現田間有雜草出現,應及時拔除,以免雜草與蔞蒿爭奪養分和水分。

    ●大棚覆蓋

    當初冬下霜時,應先齊地面砍去蔞蒿的莖杆,並撒施複合肥50公斤(畝用量),然後用鐵耙“摟一摟”,3天后澆水一次。澆過水一週後,可扣大棚保溫。

    當大棚內的溼度過大時,應酌情放風。

    ●收穫管理

    在翌年的4月上中旬時,即可進行蔞蒿採收,因為此時株高已達20釐米左右。在採時,可用利刀平地面將蔞蒿基部割下,然後將葉片全部抹除,最後扎捆碼放在陰涼處並用溼布蓋好。一般經8-10小時的簡易軟化後,即可上市銷售。

    五、蔞蒿的病蟲害防治

    蔞蒿的主要病害有葉斑病、葉枯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蟲癭、玉米螟、棉鈴蟲、刺蛾等。

    ●葉斑病

    葉斑病主要侵蔞蒿的葉片和葉柄,常常會導致葉片上出現褐色斑塊,從而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可採用20%氟矽唑咪鮮胺30ml+68%甲霜靈錳鋅25ml兌水15公斤對葉片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7-10天。

    ●葉枯病

    葉枯病可導致蔞蒿葉片上出現波紋狀的黃綠或灰綠色病斑,對蔞蒿葉片的光合作用有較大的影響。

    防治方法:可採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50%託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萊特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等對葉片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5-7天。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蔞蒿的葉片,常常導致葉片上佈滿白色粉狀物,嚴重影響蔞蒿葉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可以採用20%三唑酮(粉鏽寧)乳油2000倍液、60%防黴寶2號1000倍液、15%莊園樂水劑200倍液、6%樂必耕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5%三泰隆可溼性粉劑2000倍粉、30%白粉松乳油2000倍液對葉片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防治4次,間隔期為5-7天。

    ●蚜蟲

    蚜蟲主要危害蔞蒿的嫩芽和嫩葉。

    防治方法:可採用25%蚜蟎清乳油50毫升、吡蟲啉系列產品1500-2000倍液、10%的蚜蝨淨60-70克、20%的吡蟲啉2500倍液或25%的抗蚜威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間隔期5天。

    ●蟲癭

    蟲癭主要危害蔞蒿的莖葉。

    防治方法:可採用醯胺硫磷290克、乙醯甲胺磷290克,加水125公斤進行稀釋,均勻地噴灑在葉片上進行防治。一般防治一次即可。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危害蔞蒿的葉片和嫩芽。

    防治方法:可在蔞蒿的葉片上噴灑Bt 200 - 300倍液進行防治。一般需要防治4次,間隔期為5-7天。

    ●棉鈴蟲

    棉鈴蟲主要危害蔞蒿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在蔞蒿的葉片上噴灑拉維因、卡死克、賽丹、BT製劑等進行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間隔期為5-7天。

    ●刺蛾

    刺蛾主要危害蔞蒿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採用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間隔期5天。

  • 4 # 朝耕暮耘

    主要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5 月上中旬將種株連根挖起,截去嫩梢,按 40 釐米左右的穴距栽於大田,每穴栽 1-2 株,踏實後澆透水,約 1 周可成活。

    壓條繁殖: 7、8 月份割下地上半木質化莖稈,截去嫩梢,按 40 釐米行距埋於地下,深約 6 釐米,保持土壤溼潤。

    扦插繁殖: 6 月下旬至 8 月,割下健壯莖稈,截去嫩梢,將莖稈剪成長約 20 釐米的小段,插於大田,每穴 4-5 根,行株距 35 × 30 釐米,踏實澆透水, 10 天左右可活棵。

    地下莖繁殖:挖出健壯地下莖,剪成 2-3 節的小段,淺埋於畦內,澆透水。

    種子直播繁殖: 3 月上旬將種子與細土(種子量的 3 - 4 倍)拌勻後直接播種,採用撒播和條播均可,播後覆薄膜。

    田間管理措施

    整地:選擇前茬未種菊科作物的田塊,耕翻曬(凍)垡,栽種前每畝施優質腐熟糞肥 3000 公斤,做成 1.5 - 2 米寬的高畦。

    肥水管理:經常保持田間溼潤,高溫乾旱季節要經常澆水。 9 - 10 月間、扣棚前及每次採收後追肥 1 次,每畝次用尿素 5 - 10 公斤,結合澆水撒施。

    病蟲草害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棉鈴蟲、玉米螟等,可用抑太保、卡死克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植株生長期間及每次採收後,及時中耕除草,促進蔞蒿根系發育。

    覆蓋:地上莖經霜枯死後,齊地面割去,清潔田園,施肥、澆透水,約 1 周後扣棚,並用地膜浮面覆蓋。每天中午適當通風,降低棚內溼度。

    採收:扣棚後 40 - 45 天,株高 20 - 25 釐米時可採收,將嫩莖齊地面割下,保留心葉,抹去其餘葉片,放於陰涼處,蓋上溼布,軟化 8 - 10 小時後即可上市。

  • 5 # 小魚兒仙倌

    一、蔞蒿的特徵特性

    1、生物學特性

    萎蒿是一種多年生直立的草本植物,其白色地下根莖粗壯且較發達粗壯,是主要的營養貯藏部位,為其生長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地上莖直立或略匍匐生長,一般株高70~120釐米,直徑在3~7釐米,生長初時為綠色,隨著不斷生長髮育漸變為紫紅色,無毛。葉片大多羽狀深裂,葉長8~20釐米,寬5~10釐米。葉正面綠色無毛,葉背面淡綠色,披白色短絨毛。花序為頭狀花序,多密集生長,呈復總狀。有條形苞葉,開黃綠色花,瘦果細小且具冠毛,成熟後自然脫落。9~10月為成熟期。

    2、生長環境要求

    蔞蒿適宜生長在溫暖溼潤的環境中,且不耐寒、不耐旱。一般白天溫度在15~20℃、夜間溫度在4~10℃最適宜蔞蒿的生長,溫度過高,會導致蔞蒿莖稈的老化,影響其食用口感;溫度過低,地上莖稈易枯死。

    蔞蒿對光照要求較為嚴格,保證充足的光照能促進蔞蒿的生長。當光照不足時,不但影響生長,還容易導致植株感染病害。另外,由於蔞蒿的根系較淺分佈,因此肥沃、溼潤且疏鬆透氣的沙壤土更有利於蔞蒿的生長髮育,土壤溼度應長期保持在55%~75%左右為佳。

    二、蔞蒿高效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

    根據前邊提到的蔞蒿的生長環境要求,應選擇1-2年內未栽培過菊科作物的土壤,優選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Sunny充足、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地塊進行種植。蔞蒿的生長週期較長,整畦前應施入充足的有機肥作基肥,保證其生長期間的養分供應,要求每畝施用腐熟廄肥2000~2500公斤,腐熟餅80~130公斤。

    栽種前,要做好曬土翻犁,一般翻犁深度為25~30釐米,耙平耙細後,進行整平畦,畦頻寬1.0~1.5米,畦高約為25釐米左右,間距保持在30~40釐米為宜。

    2、繁殖方式

    蔞蒿有主要有4種繁殖方法,分別為扦插繁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和地下莖繁殖,其中扦插繁殖是最常用的一種繁殖方式。

    ① 扦插繁殖

    扦插前,應優先選擇生長狀態良好、健壯、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莖稈,截去頂端嫩梢和下部老化的部分,剪成8~10釐米的插條,每段插條上保留2~4個葉芽為宜;扦插時,保持株距20~25釐米左右,插條以斜插入土為佳,夾角在40~45°,插入地下深度8~10釐米,覆土壓實後,及時進行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一般4~8天后,插條開始生根萌芽。

    ② 分株繁殖

    將離地4~6釐米處剪去地上莖稈,然後將植株連根整體挖起,分割成幾個單株,保證每個單株都帶有一定根系,栽種時株行距控制在20-25釐米見方,然後覆土壓實,及時進行澆水,保證植株的成活率。分株繁殖方法成活率較高,但是植株用量大,成本相對高。

    一般在每年初春3月中旬-4月上旬進行種子播種,地溫在10~15℃時,是播種的最佳時機,每畝種子用量在70~10克,拌入細土直接進行均勻撒播,播種後,覆土壓實,灌透底水,並保持土壤溼潤。一般播種5~7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後應及時進行間苗或補苗,避免出現斷壟問題;另外,當苗高達到10~12釐米時,開始進行定植。

    ④ 地下莖繁殖

    在畦面按行寬20-25釐米開種栽植溝,挖出生長健壯的地下莖,去掉周圍的老莖和老根,剪成6~9釐米的插條,斜放入溝中,插條頂端露出地面約1-2釐米,然後覆蓋細土,微微壓實後澆足水,保持土壤溼潤,一般5~7天后,插條開始萌芽生根。

    三、科學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

    ① 肥水管理

    蔞蒿生長需充足的肥水供應,以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求。定植或扦插後,要及時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但多雨水季節要及時排水,防止爛根。夏季澆灌應在早、晚間進行,冬季則應該在中午溫度較高時行,灌溉方式一般採用浸灌,可以有效減少肥分流失,土壤板結,保持土壤溼潤的標準是土壤不發白。防止當幼苗長到3~5釐米時,追肥進行提苗,每畝施用尿素30-50公斤或複合肥50-70公斤,追肥後,要及時澆水,以後每半月追肥一次。

    ② 中耕除草

    平畦完成後先進行一次芽前除草,每畝用48%地樂胺150毫升,或50%敵草胺可溼性粉劑100~150毫升,兌水對地表噴霧,施藥後3~5天再進行扦插。在早期蔞蒿苗未封行前,進行2~3次中耕除草,保證幼苗的根系發育,注意鋤草時要淺鋤,防止到地下根莖。

    2、病蟲害防治

    蔞蒿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時有發生,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嚴重時直接導致減產,目前蔞蒿栽培中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白絹病、菌核病、螞蟲和玉米螟等。

    ① 白絹病

    發病初期,可用地菌淨或粉鏽寧加細乾土拌勻後撒施於莖基部土壤,每畝用量250~300克;發病後期,可用多菌靈、粉鏽靈100克加水30公斤,均勻噴撒在葉片背面,每隔5~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效果較為顯著。

    ②菌核病

    為防止菌核病,應加強肥水管理,及時中耕除草,保證良好的生長環境,促使植株旺盛生長,增強植株對病害的抵抗力;發病後,每畝用40%速克靈加50~70公斤水均勻地對植株進行噴霧處理,每3~7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

    用抑太保、吡蟲啉、菊酯類高效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或5%四季紅1000-1200倍液進行噴灑,可有效去除螞蟲。

    ④玉米螟

    蔞蒿的生長過程中一旦發現玉米螟,應及時用30%殺蟲雙水劑1000~1200倍液,或10%敵殺死1200~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殺。

    3、適時採收

    10月中下旬,蔞蒿嫩莖長到20~30釐米時,即可釆收。採收時用小刀貼近地面將嫩莖割下,切忌損傷地下莖,每採收一次要及時追肥澆水,鬆土除草,保證第二茬的產量。採收後的蔞蒿,應存放在通風且溼潤的地方,每日淋水2~3次,保持嫩莖的溼潤新鮮,溫度應控制在15~20℃,過高容易導致腐爛。儲存1~2天,待葉片發黃後摘除葉片,留下的嫩莖,按不同長度分別捆把上市。

    【經驗總結】:近幾年,蔞蒿作為一種極受歡迎的時尚綠葉蔬菜,以食用地上嫩莖為主,可涼拌、炒食,口感清香嫩脆,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享有“早春第一時鮮”的美譽,人工栽培及推廣前景十分廣闊,深受各地農戶的青睞。因此,在蔞蒿人工栽培過程中,隨著栽培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地應逐漸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管理,引進科學高效的種植及管理技術,進一步實現更加可觀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賈母掰謊,罵的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