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未來
-
2 # 中行偃1
答:“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選自《出師表》。
這是真的!為什麼?我們看看蜀漢集團的構成就會明白:趙雲、孫乾、糜竺、糜芳、關羽、張飛為初從先帝者;諸葛、龐統、劉封、伊籍、黃忠、魏延、馬良、馬謖、蔣琬、李嚴、向寵、吳班、張楠等等為荊州從先主者;孟達、法正、黃權、吳懿等為劉璋的手下。我僅僅舉幾個代表性人物,不能涵蓋全部。(趙雲)
從人員構成來看,荊州地區的勢力非常強大,決定著劉備的命運!劉備在奪取荊州之前,幾乎是被打的四處逃竄,在擁有荊州的支援之後,不但可以和孫權擺條件,還能擊敗曹操。這就給劉備的命運帶來轉機!他憑藉著荊州的力量奪取了益州。勢力範圍達到了頂峰!曹操和孫權都不能奈何他了。
劉備本人對此也是有著相當的警覺,他一方面需要荊州的支援、一方面又不能虧待舊臣家底、還要平衡各個方面的力量。怎麼平衡,舊臣家底顯然不是荊州勢力的對手,而且幾乎都老去了……甚至不中用了。這就意味著他要發展新的勢力,來制衡荊州一家獨大的局面。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懿、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一句話,儘可能地任用益州士人。(法正)
這就形成了,劉備幾乎是到處給官、封賞的局面。難怪趙雲對此非常氣憤: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連趙雲都懂的道理,劉備怎麼能不知道呢!他沒有辦法,必須封賞!這樣才能達到內部各方力量均衡,有利於強化他的集權。
因此,諸葛才說劉備對季漢眾臣有殊遇之恩。
-
3 # 沒事閒拉呱
因為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講究士族門閥的時代,寒門庶族只能掙扎在底層,而季漢的劉備相對於曹魏的曹操和東吳的孫權,更能打破門閥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季漢文武眾臣的人生格局。
諸葛亮的《出師表》曾書:“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翻譯成白話就是:文武內外大臣玩命工作,都是因為受到劉備的特殊待遇,都想竭盡全力報答他。
《三國志》記載:文帝謂權曰:“君舍逆效順,欲效陳、韓乎?”權曰:“臣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歸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可慕也。翻譯成白話就是:曹丕問黃權,你來投靠我是棄暗投明,像韓信、陳平一樣嗎?黃權說:劉備對我有恩,我不能投降孫權,又不能回四川,只能投靠你了,我一個敗軍之將,沒死就算好了,還和古代的先賢比什麼呢。劉備在下屬要誅殺黃權的家人時,制止了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不僅如此,季漢還重用黃權的兒子黃崇,官致尚書郎。
先說諸葛亮自己,他是什麼出身呢?琅琊諸葛氏,東漢末年的一個小世家,他爹諸葛珪最高只當到郡丞。然而諸葛亮八歲那年他爹早逝,只得投靠叔父諸葛玄。然後他們老家徐州又被屠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耕讀在草廬的諸葛亮,真實身份是逃難到荊州的難民。人生的前二十七年一直宅在家裡,只能上網天天吹牛說自己見過大世面,文比管仲、武比樂毅。卻為了討生活,出賣色相娶了當地豪強黃家的醜女兒。但是,有個中年創業失敗卻社會影響力極強的老總突然跑上門來,專門請他出山,還一連三趟,是誰都得感動的稀里嘩啦的吧。
《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劉備剛打了勝仗,收了荊南四郡,直接讓一村夫管三個,這是何等的信任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的出身,看他哥哥,諸葛瑾混的啥情況?
《諸葛瑾傳》記載:“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卒,孫權姊婿曲阿弘諮見而異之,薦之於權,與魯肅等並見賓待。後為權長史,轉中司馬。”徐州大屠殺發生在興平元年,孫策死在建安五年。諸葛瑾到南方打工,打拼六年,在孫權姐夫弘諮的推薦下,才當了孫權的賓客。
再說法正,法正在劉璋時期是個什麼情況?《法正傳》記載:“建安初,天下饑荒,正與同郡孟達俱入蜀依劉璋,久之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劉備入蜀是建安十六年,可是十六年的蹉跎歲月呀!
劉備入蜀後,法正直接就是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法正傳》記載:“諡曰翼侯。賜子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才九年的時光,勝過之前不知多少,這是多麼難得的殊遇,法正如何會不感恩?
再看看劉備的其他大臣,若是在曹魏、東吳,又有誰能混出頭來。
關羽,山西武人,殺人逃犯。張飛,涿郡屠戶。趙雲,公孫瓚的棄子,簡雍,無業遊民。孫乾,白面書生。魏延,泥腿子出身。王平,降將,文盲。
糜竺、糜芳,如果在曹魏,最好的結局和李典一樣,把家產投獻,然後混個三百戶的雜號將軍。
董和,在劉璋時期,自是清高,屢受排擠。劉備入蜀後,能直接和諸葛亮一起署事。
蔣琬,成了諸葛亮繼任者。張嶷,縣城功曹,能進入省政府秘書處。楊儀,關羽的功曹,被劉備破格提拔為左將軍府兵曹掾,直接在劉備身邊負責部隊武裝。孟達、彭羕,倆政治犯,不得志人士,都被劉備破格提拔。
沒有什麼能比幫助一個人,打破他的壁壘,給他一個更大的舞臺發揮自己才能,更難得的了。這種提攜之恩,哪怕是現實社會,都是值得感恩一輩子的事情。
很多人勤懇一生,也難以事業有成,大多數是努力到死都無法突破那道看不見的屏障。
此時有人伸手拉了你一把,給你一個更廣闊的舞臺,去實現你的追求,甚至在你犯了錯誤後竟然還會原諒你,給你第二次機會。這就算這不是童話,也是生命的奇蹟了吧。
-
4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正式掌權,那麼這個時候季漢掌權的大臣中,有多少是劉備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呢?其實並不多。
諸葛亮掌權之前,關羽張飛就被殺掉了,這兩位是劉備著重培養出來的。黃忠在定軍山一戰後雖然聞名天下,卻在不久之後也病逝了。至於馬超,歸劉備以後一直得不到重用,在劉備登基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這幾位都是季漢非常重要的猛將,卻一個個在劉備之前離開人世。他們是受到劉備殊遇的人,卻無法活到諸葛亮掌權的時候。那麼諸葛亮說蓋追先帝之殊遇的那些大臣都有哪些呢?
01諸葛亮得到了劉備的殊遇,成為季漢丞相。最應該感謝劉備的人,當然是諸葛亮本人。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諸葛亮片刻都不敢忘記。很多人只記得諸葛亮對劉備的幫助有多大,沒有諸葛亮,劉備很難成就大業。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三國志》
但是我們換一個思路來說,如果沒有劉備的挖掘和提拔,諸葛亮後來是否能夠大展宏圖,完成自己的理想?這裡需要有一個疑問。
諸葛亮當然可以選擇其他領導,比如說孫權或者說劉表,但是任何一個領導,都不會像劉備那樣器重諸葛亮。
畢竟孫權劉表這些人的團隊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團隊,他們有各自的核心圈子,諸葛亮想要在短期內進入他們的圈子裡,這是不容易的,也幾乎沒有這個可能。試想一下,劉備跟關羽張飛關係最好,諸葛亮努力了那麼多年,都沒有加入這個三人團隊之中,可見核心團隊一般指的都是初創成員。諸葛亮雖然排在關張之後,但是在謀士方面,諸葛亮是排在第一位的。關羽張飛再厲害,那也只不過是武將,劉備嚴重缺少的,那還是謀士。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一點點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此同時,諸葛亮也逐步成為劉備集團的核心角色。在劉備入主益州稱帝以後,諸葛亮成為了季漢王朝的丞相。
劉備在臨死之前,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甚至讓諸葛亮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取而代之。這樣的恩情,諸葛亮永生都不會忘記,這就是殊遇。
02魏延也是得到劉備殊遇之人,被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魏延本身是劉表部下的部下,是長沙太守韓玄的人。在跟隨劉備以後,劉備與他惺惺相惜,他特別喜歡這個年輕人,希望把他培養成下一代名將。
魏延跟隨劉備一路平定荊州各地,隨後劉備進入益州的時候,也帶上了魏延。魏延在拿下益州的過程中,也立下了不少戰功,逐漸成為了劉備的心腹愛將。在劉備打下漢中以後,不少人認為張飛鐵定要被封為漢中太守了,因為鐵三角的關係,關羽坐鎮荊州,劉備坐鎮益州,那張飛自然要坐鎮漢中。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劉備將漢中太守的位置留給了魏延。魏延自己也沒有想到,應該是感動到了,所以揚言道,如果曹操帶著全國之兵前來攻打漢中,那麼魏延可以為劉備擋住他們的進攻。如果只是一個偏將帶領十萬大軍前來的話,那麼魏延就可以為劉備吞併了他們。劉備表示很滿意,所以放心地將漢中交給了魏延來打理。魏延並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他鎮守漢中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讓漢中丟失過一寸土地,可謂是盡心盡責。
此後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放下身段,二話不說就跟隨諸葛亮北伐,並且充當諸葛亮大軍的先鋒官。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三國志》
可見魏延是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他知道自己能夠成為漢中太守,是劉備特別的殊遇,自然會更加賣力,不讓劉備感到失望。
03李嚴更是劉備殊遇之人,以劉璋舊臣的身份接受託孤之重。在季漢政壇之中,有一個人是比較特別的,那就是李嚴。李嚴的身份相當複雜,他最初是在劉表的荊州做事,可是曹操大軍南下後,身為秭歸縣令的李嚴,不願意投降曹操,也不打算歸順弱小的劉備,所以就奔赴到了益州的劉璋處。
劉璋讓他擔任了成都縣令,隨後以護軍的身份抵擋劉備的進攻。投降劉備以後,李嚴先後升任裨將軍、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制定蜀地法令時,李嚴是《蜀科》的制定者之一,可見此刻李嚴的能力得到了劉備的充任認可。馬秦、高勝起義的時候,李嚴不等劉備大軍前來,自己帶著本部五千人馬就平定了叛亂,所以劉備因此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最讓李嚴感動的是,劉備在臨終之前,將李嚴召到永安宮,任命他為尚書令。諸葛亮受到託孤重任的同時,李嚴也是託孤大臣之一。劉備的意思很明顯,是希望諸葛亮和李嚴互相監督,一起輔佐劉禪。李嚴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荊州派,所以肯定不會和諸葛亮合謀,這是帝王權術,也是對李嚴的一種信任。
章武二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建興元年,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四年,轉為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嚴與孟達書曰:“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亮亦與達書曰:“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其見貴重如此。八年,遷驃騎將軍。---《三國志》
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潼關內外軍事,只不過他是鎮守在永安地區,所以顯得沒有諸葛亮那麼重要。所以說李嚴雖然是劉璋昔日的屬下,劉備依舊十分重用,可見他也是受到了劉備的殊遇,李嚴自然是感恩戴德。
總結:劉備識人之明,甚至超過了曹操。要說三國中最聰明的人,當然是曹操,可是論識人之明,可能劉備要比曹操更強。劉備從一文不名的白丁,逐漸成長為季漢帝國的皇帝,這一路少不了人才的輔佐。
這些人才不是憑空就送給劉備的,是需要劉備一點點爭取得來的,那個時候不是說你發薪水人家就肯為你幹活的,你必須要有打動人才的辦法。
關羽張飛是劉備用兄弟真情打動的,諸葛亮是劉備以三顧茅廬打動的,可見人才必須要有手段才能獲取。
劉備也不是什麼樣的人都要,他所看中的人,一般都差不到哪兒去,這就是劉備的特別之處。他對人才是真的非常用心,所以人才們也願意為劉備賣命。
諸葛亮這裡提到的殊遇,其實就是劉備對待人才的方法,讓人才們感受到自己擁有特殊的待遇,這才是劉備的高明之處。
參考資料:《三國志》
-
5 # 亳州人真適味兒
好嘞,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一句話總結那是一個講究"出身"的社會。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咱們結合蜀漢時代背景以及劉備蜀漢重臣出身來進一步分析下。
時代背景"察舉制"
科舉制度作為人才選拔標準始於隋唐,相對於科舉制來說,"察舉制"更具有主觀能動性,說人話就是"我說你行你才行"。當時社會背景下你想要入仕"孝廉、家室、地方推薦"三者缺一不可。如此一來二去,這裡面的貓膩可就海了去了。
言歸正傳,生逢亂世時勢造英雄,劉備從"織蓆販履"起家,反觀他身邊的無論是"五虎上將"亦或者是"六大謀士"無一不是出身卑微。例如諸葛出身村夫、關羽逃犯、張飛涿郡惡少、孫乾算命的、魏延文盲、親屬投敵的糜竺糜芳等等。反觀曹魏和孫權陣營,司馬懿、陸遜、周瑜清一色的官二代世家大族。如此對比當真是蜀漢大舞臺,有才你就來。
馬斯洛曾把人的需求從生理需求-實現自我價值做過一個劃分。作為當今社會的我們,經常會被領導"談理想、畫大餅",就是不談錢。那作為蜀漢CEO劉備對於部下的又是怎麼做的呢?
"大餅+重賞"
大餅上面講了,劉備劃分五虎上將以及敕封了很多舊吏。有沒有"談錢"呢?三國志對此有過具體描述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
諸葛亮答李嚴書中也有過描述,"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吾受賜八十萬斛。"
換算一下,兩漢時期的高官一年俸祿不過才兩千石。諸葛亮一人的獎賞這得是多少人的小目標。可見劉備作為蜀漢ceo,不但知人善任不計出身,更是賞罰分明且重賞有沒有。對比咱們感同身受不難得出結論。劉備對蜀漢重臣,猶如伯樂對千里馬。
-
6 # 青鑑
導語:
劉備生前,享受到他殊遇之恩的人還是蠻多的,如關羽、張飛、魏延、黃忠、糜竺、簡雍、劉琰、法正、龐統、李嚴等人。
劉備殊遇的大臣可以分為三類:
1.元老勢力。這部分是跟從劉備創業的一個群體。代表人物有關、張、糜竺、簡雍、劉琰、趙雲等人。
2.荊州勢力。代表人物有有黃忠、魏延、諸葛亮等人。
3.益州勢力。代表人物有法正、吳懿、李嚴等人。
特別注意的是,劉備對諸葛亮和趙雲任用過程比較複雜,既有重用他們的的時候,也有冷落的時候。
下面詳細介紹他們享受了什麼樣的殊遇之恩
一、元老勢力一直受到劉備的垂青。這是最早跟從劉備打天下的人,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等,文臣有孫乾、簡雍、孫乾、糜竺、糜芳等。人雖然少,但是他們在劉備依附公孫瓚,歸附陶謙、寄居袁紹、投奔曹操時,誓死相隨,不離不棄。這批人追隨劉備時間長,大多深得劉備信任。在劉備佔領益州後,無論稱漢中王時還是稱帝的時候,這些人都享受到了最高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
關羽和張飛在劉備的心中是無可替代的。作為一起透過床的“兄弟”,在有好事的時候,劉備最先想到的是這哥倆。佔領益州後,劉備賞賜給關羽和張飛黃金500斤,銀1000斤,銅錢5000萬,蜀錦1000匹。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三國志·張飛傳》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封關羽為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劉備稱帝的時候,張飛為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糜竺糜芳二人可以說是劉備的金主,不僅將萬貫家財資助了劉備,而且將妹妹嫁給了劉備。劉備自然也給予了極高的回報。在稱帝后。,拜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比諸葛亮還高。糜竺沒有什麼軍政才幹,只拿錢不幹活。後來糜芳投降孫權,劉備也沒有牽連糜竺。劉備對糜竺是真的不錯。
簡雍、劉琰等人因為追隨劉備時間長,享受的待遇都很高。
二、荊州勢力。代表人物有有黃忠、魏延、諸葛亮等人。劉備寄寓荊州新野時招攬的荊襄人才,代表人物有諸葛亮和龐統,還有黃忠、魏延、馬良等人。這些人後來成為蜀漢政權的中堅力量。
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比較複雜,最後再說。
龐統雖然死的早,但是劉備和龐統性情相投。龐統可以違心的給予別人很高的評價,劉備也是處處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現;龐統好酒,劉備也是“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劉備出征益州帶著龐統就可以看出對他的重用了。可惜龐統死的太早了。
黃忠和魏延是最得劉備重用之人。
在荊州的時候,黃忠僅僅是一個臨時的裨將軍,只負責一個縣的防禦;魏延的職位則更低了,僅僅是劉備帳下的一個司馬。在歷史上魏延本身就是劉備的部曲,根本沒有做過劉表部下,更沒有投奔過長沙太守韓玄。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三國志·魏延傳》黃忠和魏延跟隨劉備進入益州的時候,表現除了出色的領軍作戰能力,得到了劉備的賞識。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黃忠為後將軍,關內侯;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二人的升遷速度非常快。
三、益州勢力。代表人物有法正、李嚴等人。劉備佔領益州離不開這個實力的支援。代表人物有法正、許靖、李嚴、劉巴、吳懿等人,不乏才略俱佳的政軍幹才。
劉備非常欣賞法正,史載,劉備"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214年在法正的籌劃下,劉備成功佔領了益州。劉備封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權力是“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蜀郡的管轄範圍大致在今天的成都,由於劉備的治所在此,所以蜀郡太守的位置重要性顯而易見。揚武將軍掌征伐,在外統領都城及京郊地區,在內則為劉備的主要謀臣。法正的權力是實打實的,地位明顯高過諸葛亮了。
217年至219年,劉備率軍平定漢中,法正隨行。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尚書令,古代官名,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三國時,尚書檯成為獨立的中央機構,管理著20多個曹(部門),成為最高的行政機關,其長官是尚書令和僕射,號稱宰相和副相。
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之高,給予的權力之大,法正成為劉備手下的第二人。法正在劉備的心中的地位,甚至有可能超過了關張,因為諸葛亮曾經說過,“如果法孝直在,必能說服劉備放棄征伐東吳。”
李嚴本來是劉璋的屬下,投降劉備以後,李嚴先後升任裨將軍、犍為太守、興業將軍、輔漢將軍。
劉備在臨終之前,任命李嚴為尚書令。與諸葛亮一同輔助劉禪。劉備對李嚴的特殊待遇既有籠絡益州勢力的需求,也是李嚴本身能力的體現。
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三國志·李嚴傳》四、最後說一說諸葛亮和趙雲。這兩個人和劉備相處的可以說不是很愉快。
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起伏不定的。荊州時期劉備手底下無人可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與亮情好日密",開啟了二人的蜜月時光。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以少勝多,大敗曹操。諸葛亮隨劉備征討荊南四郡,一路勢如破竹。諸葛亮因為表現出色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
軍師中郎將,劉備特意為諸葛亮量身打造的職位,總掌軍政事務,權力甚大。"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中的"督"是漢末魏晉時期的一種兼職方式。雖然是兼職但擁有實權,可以代表皇帝(這裡指劉備)行使權力。
隨後劉備得到了龐統和法正後,和諸葛亮的關係有些疏遠,諸葛亮就從當了後勤部長,負責供應糧草。
諸葛亮的官職在數年間沒有得到升遷,依然劉備剛佔領益州時封的軍師將軍。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驟然下降。
221年劉備稱帝后,諸葛亮的地位才得到改善,被封為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此時距離出征益州過去了整整10年時間,這段時間裡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處境有些尷尬,與趙雲的遭遇類似。這種狀態直到劉備病逝才徹底改變。
223年,劉備託孤諸葛亮,也是無奈之舉,蜀漢政權此時已經沒有可堪大用的人了,龐統在214年戰死,法正病逝於220年,劉巴、許靖222年病逝。在世大臣中,有能力有忠心的非諸葛亮莫屬。
劉備對趙雲則和諸葛亮不同,趙雲是前期受到重用,後期受到冷落,多年沒有升遷。
作為劉備的元從之一,荊州時期,趙雲擔任過的官職還是蠻多的,偏將軍、領桂陽太守、領留營司馬、特任掌內事。特別是"掌內事",負責劉備主要是劉備的家人安全。趙雲也不負所托,截江救阿斗,從孫夫人手裡就下了劉禪,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此時黃忠窩在長沙攸縣;魏延是劉備手下的一個部曲,一個不入流的下級軍官。
入川后趙雲為翊軍將軍,劉備自己創造的一個雜號將軍。趙雲直到劉備死前都沒有得到升遷。原因就是趙雲多次勸諫,得罪了劉備。
有人認為劉備對趙雲是信任的,其實不然,我們對比一下吧,221年,劉備稱帝時,以諸葛亮為丞相,徐靖為司徒,封賞文武大臣,(此時關羽戰死、黃忠病逝不在此列。)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馬超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魏延進拜鎮北將軍。趙雲呢?依然是翊軍將軍。趙雲得到提拔是在劉禪登基以後。
趙雲在劉備後期是不是受重用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就像現在單位一個能幹但有點倔的職工,還時不時的給領導提點意見。劉備就像那個領導,嘴上說,你不錯,有能力,工作你多幹點。結果漲工資沒有你,升官也沒有你。這是重視的表現嗎?這是典型的耍流氓。
-
7 # 復仇女神Z
1.諸葛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2.關羽、張飛: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3.黃忠: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
4.龐統: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
5.法正: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6.許靖: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為左將軍長史,先主為漢中王,靖為太傅。及即尊號,策靖曰:“聯獲奉洪業,君臨萬國,夙宵惶惶,懼不能綏。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寬。君其勖哉!秉德無怠,稱聯意焉。”
7.糜竺: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是以待之以上賓之禮,未嘗有所統御。然賞賜優寵,無與為比。
8.孫乾:先主定益州,乾自從事中郎為秉忠將軍,見禮次麋竺,與簡雍同等。
9.簡雍: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無所為屈。
10.伊籍: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見待亞於簡雍、孫乾等。
11.董和: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為歡交。
12.劉巴: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址,先主深以為恨……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先主稱尊號,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
13.黃權:先主自在江南,及吳將軍陸議乘流斷圍,南軍敗績,先主引退。而道隔絕,權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於魏。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
14.李恢: 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已在卿矣!”
15.彭羕:先主亦以為奇,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
16.李嚴: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17.劉琰:先主在豫州,闢為從事,以其宗姓,有風流,善談論,厚親待之,遂隨從周旋,常為賓客。
18.魏延: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19.楊儀:先主與語論軍圍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闢為左將軍兵曹掾。
20.霍峻: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爵。”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
8 # 文青聊史
簡單來說,劉備不過是對他們公平了一點,幾乎將一碗水給端平了,別小看這一點,最起碼北邊的曹操和南邊的孫權做不到,往大了說,歷史上能像劉備一樣敢於放權的主公是少之又少。
並且劉備在放權的時候沒有任何顧慮,就是不怕這些人造反,不怕這些人對自己不利,這是何等的信任,反觀曹操之流,他們敢這樣做嗎?
不敢,就拿曹操來講,夏侯淵、夏侯惇這兩兄弟分別鎮守雍州和涼州,曹仁則是常年鎮守中原,至於徐州等地,則是曹洪一眾人在那常年駐紮,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都是曹操的老表。
張遼猛吧,縱然如此,曹操也並未真的把兵權交給張遼,想想張遼八百人就可以威震逍遙津,如果給他更多的兵馬還不知道會打到江東哪裡呢。
再看劉備,直接把荊州交給了關羽,在兵馬加持下“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就這麼來了,如果劉備不給關羽兵權呢?恐怕挖水庫都需要個幾天。
你會覺得劉備跟關羽因為結拜關係,所以才給關羽兵權,其實就算是結拜關係能給兵權就非常不錯了,看其他朝代,把兵權給親兄弟都還有不放心的。
並且除了關羽外,劉備對其他人也是非常好的,在這方面劉備說問心無愧是沒一點問題的,我們舉幾個人物例子:
黃忠黃忠在蜀漢就是典型了有功必賞的案例,在漢中之戰前黃忠在劉備軍中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但是在漢中斬了夏侯淵之後就變了,直接上漲到後將軍。
這是啥概念,就是瞬間變得跟關羽的職位一樣,要麼說關羽不願意呢,我打打殺殺數十年最終才換到這個位置,而你只勝了一場就達到了,要我說我也不願意,但劉備就是這樣。
你說這算不算知遇之恩?黃忠感謝不感謝劉備?
糜竺糜竺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在蜀漢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觀其糜竺的一生就會發現他並未有什麼太出彩的成績,如果非要說的話就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也就是糜夫人,除此之外別無功績。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能力不高不低的人就能在蜀漢混個將軍,弟弟糜芳開城投降導致關羽戰死,要按曹操的話這糜竺死上百次都不為過,但劉備呢,還特意去安撫糜竺,這份恩情和理解,誰能比?
黃權這個人就比較有意思了,早期跟隨劉璋,劉備入蜀之後開始跟隨劉備,伐吳失敗之後又投降曹魏,不過縱然如此,在投降曹魏的時候依舊對劉備表達敬意。
劉備伐吳失敗,黃權走投無路之下選擇投降曹丕,曹丕就問他為什麼投降,黃權就說蜀地挺好但是我不能回去,東吳更不可能,所以只能來你這裡了。
聽聽,這還是劉備曾經的敵人,當初力勸劉璋不讓劉備入蜀的人,現如今變成這幅模樣,可以想象劉備對他做了什麼,這不是知遇之恩是什麼?
關羽張飛這兩人就不用多說了,完全可以說是逆天改命了,一個殺了人逃命,一個是屠戶,因為結實了劉備從此開始平步青雲,別說兩人有真本事,如果沒有劉備,就算有真本事也得不到重用,也斷然沒有現在這麼出名。
關於季漢重臣有一個小細節,就是在詞條搜尋他們的名字,你就會發現大多是沒有出生年月的,只有離世時間,這說明啥?只有士族子弟在出生的時候才有記載,普通人家哪裡會有人記得這個,也就是說跟隨劉備的重臣其實大多都是平民罷了。
如果沒有劉備,或許他們以後也還會有一番成就,但斷然不可能跟在劉備軍中一樣,就拿諸葛亮來說,雖說是士族之後,但如果沒劉備,恐怕也是一輩子在山野之間。
所以說劉備對季漢眾臣有殊遇之恩一點都不過分,劉備是伯樂,是一個不嫌棄千里馬和百里馬的伯樂,只要是願意跟隨我的馬,就一定得到重用。
感謝閱讀~
回覆列表
我也認為劉備是三國裡用人最具藝術跟戲劇性的。
但我還是要說,諸葛亮說這句話沒有為什麼
曹操不一定就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曹丕也談不上神文聖武
都督閻公更是一點都不雅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