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雲雜談

    晉恭王 朱棡(1358年-1398年), 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馬秀英所生嫡三子,明成祖朱棣之兄

    晉定王 朱濟熺(1375年5月19日-1435年) 晉恭王朱棡嫡長子

    晉廢王 朱濟熿,朱、庶三子

    晉憲王 朱美圭(1399年-1441年), 晉恭王朱棡之孫,晉定王朱濟熺第一子

    晉莊王 朱鍾鉉(1428年-1502年), 晉憲王朱美圭庶長子

    晉靖王 朱奇源(1449-1501), 晉莊王嫡一子

    晉懷王 朱表榮(1468-1493)男,漢族,靖嫡一子

    晉端王 朱知烊(1489年-1533年) 晉莊王朱鍾鉉曾孫,晉懷王(追)朱表榮的庶二子

    晉安王 朱表槏,朱奇源、嫡二子

    晉康王 朱知㸅

    晉簡王 朱新㙉(1516年-1575年), 晉莊王朱鍾鉉的玄孫,

    晉敬王 朱慎鏡,朱新墧、嫡一子

    晉惠王 朱慎鋷(?-1579年), 萬曆七年嗣封晉王

    晉穆王 朱敏淳(?-1610年),

    晉裕王 朱求桂,朱敏淳、庶一子

    朱審烜,朱求桂、嫡一子

  • 2 # 樓哥看歷史

    春秋時期的超級大國晉國,其簡稱“晉”甚至成為了山西一地的代稱。三國時期的晉王司馬炎,受魏國皇帝禪讓而最終一統天下。而晉王這個爵位,在隋朝以後歷代大一統王朝中地位極高。隋煬帝楊廣,做皇太子之前的爵位是晉王。唐高宗李治,做皇太子之前的爵位也是晉王。宋太宗趙光義,做皇帝之前的爵位仍然是晉王。

    元朝晉王甘麻剌,是太子真金嫡長子,世祖忽必烈嫡長孫。甘麻剌雖然沒能做成皇帝,但他的兒子也孫鐵木兒最終即位稱帝,算是了了父親的心願。而到了明朝,晉王仍然是最尊貴的王爵。在明初的時候,晉王跺跺腳,天下都要抖三抖。今天筆者就來聊一聊明朝的晉王家族及其世系。

    太原晉祠

    首封晉王朱棡:大明開國功臣的夢魘

    朱棡,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生母馬皇后。根據明史的記載,朱棡這個人“修目美髯,顧盼有威,多智數”。簡單來說,就是長得既帥又有壓迫感,腦子還特別聰明。這樣的孩子,必然是深得父親喜愛和信任的。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元璋大封諸王,晉王這個超級榮耀的爵位,就賜給了朱棡。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晉王正式前往封國山西太原就藩。太原老城地方狹窄,老朱為了給兒子造王府,下令另造一座太原新城。負責督工的是晉王的岳父謝成,這工程自然是做得盡善盡美。以至於晉王府落成之後,立刻成為天下親王府的標杆。

    乙酉,工部奏諸王國宮城縱廣未有定製,請以晉府為準。周圍三里三百九步五寸,東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制曰可。—《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十九》

    自洪武二十三年以後,朱元璋開始加強給地親王手上的軍權。包括晉王朱棡在內,戍邊親王們開始大舉北伐,先後解決了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北元殘餘勢力對邊境的威脅。當然在日後燕王篡位之後,這些功勞都記到了朱棣的頭上。但無論如何大軍北出,晉王為主帥,燕王為副帥,這一點還是無法否認的。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為了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事先將大批公侯調往山西。名為屯種練兵,實則讓晉王就近予以監視。次年二月藍玉案爆發,藍玉本人及其黨羽在南京被殺,漏網的公侯則由晉王在山西負責處決。

    十九日,錦衣衛百戶郝進傳奉聖旨:藍總兵通著府軍前衛指揮、千戶、百戶、總旗、小旗造反凌遲了。著王那裡差的當人,同郝進去將會寧侯並他的兒子都凌遲了。家人成丁的也廢了,婦女與晉府配軍。馬疋匹多時牽兩三疋回來,其餘的交在晉府,家財解來京城來。東勝軍馬多,好生機密著,那裡不要出號令。欽此。—《太祖皇帝欽錄》

    朱元璋在清洗完開國武勳之後,本來是想讓晉王和燕王在北方組成一個相互制約的恐怖平衡。未曾想就在老朱去世之前不到三個月,41歲的朱棡猝然長逝,賜諡曰恭。

    朱棣劇照

    晉府內亂:導致晉王絕封八年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四月,25歲的晉恭王朱棡嫡長子朱濟熺襲封晉王。朱濟熺完全繼承了晉王府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但是在四叔朱棣和堂弟朱允炆歷時三年的“靖難戰爭”中卻按兵不動,坐觀成敗。

    朱棣篡位之後,對於實力強大、地位尊崇的太祖長孫朱濟熺忌憚無比。這在他給這位晉王的書信中所寫的內容,可以體現的淋漓盡致。因此朱棣暗中扶持晉王的幾個弟弟平陽王朱濟熿、慶成王朱濟炫和永和王朱濟烺一起給朱濟熺下絆子。

    癸亥,晉王濟熺來朝,賜書諭曰:吾與爾父皆皇考、妣所生,自少友愛深厚。爾為皇考、妣長孫,鍾愛尤篤。今爾父雖逝,吾豈不知體皇考、妣之心為心乎?正圖與爾共享富貴。且西北重鎮,資爾控馭。爾居國年久,令譽已著。撫安藩屏,方有望焉。—《明太宗實錄卷十一》

    最終在平陽王等人的不斷誣告之下,朱棣就坡下驢,趁機在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將朱濟熺父子廢為庶人,誣陷有功的朱濟熿則進封晉王。

    朱濟熿是晉恭王第三子,從小就和燕王次子朱高煦、周王次子朱有爋在南京並稱“無賴三人組”。做了晉王之後的朱濟熿野心愈加膨脹,和漢王朱高煦眉來眼去、勾勾搭搭,打算趁亂起兵,渾水摸魚。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在處理完漢王叛亂之後順勢一擊,將朱濟熿也廢為庶人。朱濟熿被廢之後,明廷不但沒有重新立一位晉王,反而趁機又將晉王府護衛也給一併削除,按《明史》的記載:“晉國絕封凡八年”

    晉莊王朱鍾鉉:熬死長子長孫的長壽親王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宣宗突然駕崩,遺命9歲的皇太子朱祁鎮繼位。僅僅一個月後,已經恢復冠帶的前晉王朱濟熺突然去世,享年61歲,追封為晉王,賜諡曰定。

    隨即朱濟熺的嫡長子、開國元勳穎國公傅友德的外孫朱美圭襲封晉王。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六月朱美圭去世,享年43歲,賜諡曰憲。

    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四月,晉憲王庶長子朱鍾鉉襲封晉王,開始了其60年超長待機的晉王生涯。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七月,朱鍾鉉的嫡長子朱奇源被封為晉世子。而到了成化十年(公元1478年)的時候,晉世子的嫡長子朱表榮被封為晉世孫。

    晉王一家有世子、世孫,看上去生活十分美好。但是在弘治六年(公元1497年)十二月,晉世孫朱表榮不幸去世,年僅27歲。而朱奇源在做了39年的世子後,於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四月去世,享年48歲,賜諡曰靖和。此時朱鍾鉉他老人家仍然身子骨硬朗得很,直到五年後的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正月,才以75歲的高齡去世,賜諡曰莊。這位晉莊王硬是從15世紀一直活到了16世紀,熬死了自己的長子和長孫。

    晉王世系

    大宗絕嗣的尷尬

    世孫和世子相繼去世後,朝廷在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封朱表榮庶次子朱知烊為晉世曾孫。晉莊王死後,世曾孫朱知烊於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襲封晉王,隨即追封其祖父晉靖和世子為晉靖王,父世孫朱表榮為晉懷王。

    可惜這樣好不容易繼承得來的王位,朱知烊卻沒有子孫可以享用。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晉王朱知烊去世,享年45歲,賜諡曰端。

    晉端王既無子嗣,又無兄弟,晉府大宗至此絕嗣。好在朱表榮有一個嫡親弟弟朱表槏。朱表槏在正德五年封新化王,三年後去世,賜諡曰恭裕。新化恭裕王嫡長子朱知㸅於正德十三年襲封新化王,嘉靖四年去世,賜諡曰端和。新化端和王死後,其庶長子朱新㙉年紀尚幼,因此只封為新化長子,尚未襲封。晉端王去世後,朱新㙉倫序最近,以新化長子的身份奉敕管理晉王府,並於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進封晉王。托子孫的福,朱表槏被追封為晉安王,朱知㸅被追封為晉康王。

    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晉王朱新㙉去世,享年60歲,賜諡曰簡。遺憾的是晉簡王也無嗣,晉王傳承再次出現問題。朱新㙉封晉王之後,他的弟弟朱新墧沒有進封郡王,還是原來的爵位鎮國將軍。

    朱新墧死後,其子朱慎鏡封輔國將軍,萬曆四年以本等爵位奉敕管理晉王府,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去世,無嗣。朱慎鏡的親弟弟輔國將軍朱慎鋷於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進封晉王,追封兄長為晉敬王。朱慎鋷襲封當年便去世,賜諡曰惠,留下嫡長子朱敏淳。

    由於朱敏淳年幼,他雖然在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襲封晉王,但當時晉王府事都是由寧河恭懿王暫為代理,直到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才由朱敏淳正式執政。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晉王朱敏淳去世,賜諡曰穆。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晉穆王庶長子朱求桂奉敕管理晉王府事,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襲封晉王。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晉王朱求桂去世,賜諡曰裕。

    李自成起義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晉裕王嫡長子朱審烜襲封晉王。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太原,朱審烜被俘,並被封為制將軍。李自成將其帶到北京之後,又帶著其參與了山海關之戰。義軍戰敗後,朱審烜被清軍俘虜,並於隆武二年(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在北京被清廷殺害。

    結語:晉王這一脈宗室自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之國太原,至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太原城破,共傳國266年。歷11位實封親王和5位追封親王。以明代著名史學家王世貞在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明亡前54年)所著的《弇山堂別集》為例,當時的晉王府共親王一位(應為晉穆王朱敏淳),郡王12位,將軍1085位,中尉2200位。此外還有郡主縣主等女性宗室1511位,及在府庶人170名。享受朝廷歲祿的總人數合計近五千人(庶人也是需要朝廷供養的)。到了明末,這個數字再翻一番,還是比較可信的。

  • 3 # 伯虎42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首次建藩,其中,太祖第三子、時年十三歲的朱棡被冊立為晉王,建藩山西太原府。

    朱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生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十八,據明史、明實錄記載,其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

    在洪武三年太祖首次建藩之時,諸位皇子雖然年紀尚幼,但是在舉行冊立典儀時依舊按照歷代王朝的傳統儀制,一絲不苟地遵從禮部和尚寶卿官員的引導,恭恭敬敬從奉天殿東門進入大殿,向端坐於奉天殿御座上的父皇陛下行禮叩拜,在恢弘的禮樂聲中一一接受親王寶、冊、印,完成冊立典儀。

    其中朱棡是第二個進殿完成冊立典儀的皇子(第一個是太祖次子朱樉,至於皇太子朱標,則有單獨的皇太子冊立典儀,不與親王冊立儀式一同進行)。他隨著禮部官員進殿後,按照肅穆的禮樂唱班流程依次俯、拜、興,如此三番後,才在父皇陛下面前跪受晉藩寶、冊、印,至此完成了從皇子到大明藩王的過程。

    朱棡的晉王冊文為:

    “唯洪武三年,歲次庚戌,四月乙未朔日,父皇制曰:昔君天下者,祿及有德,貴子必王,此人事耳。然居位受福,國於一方,尤簡在帝心。第三子棡:今命爾為“晉王”。分茅胙土,豈易事哉。朕起自農民,與群雄並驅,難苦百端,志在奉天地,饗神袛,張皇師旅,伐罪救民,時刻弗怠,以成大業。今爾固其國者,當敬天地在心,不可逾禮,以祀其宗社山川,依時饗之。謹兵衛,恤下民,必盡其道。於戲,勤民奉天,藩輔帝室,允執厥中,則永膺多福。體朕訓言,尚其慎之。”

    朱棡被冊立為晉王后,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初辭別父皇,啟程前往藩地,四月十六抵達太原,正式就國,這一年,朱棡二十歲,他也是日後大明晉藩的開基始祖。

    朱棡前往太原藩地就國時,太祖考慮到山西和南直隸飲食習慣不一樣,怕朱棡不習慣當地的飯菜,於是把跟隨自己二十三年的廚師徐興祖安排到朱棡身邊,伺候他的飲食。朱棡到底是個青年人,又生在帝王家,從小處在權力頂峰中,難免會有驕橫跋扈、目中無人的脾氣,在前往太原途中,因為嫌棄徐興祖做的飯菜和京師的口味不大一樣,於是朱棡大發雷霆,把徐興祖狠狠地用鞭子抽了一頓。

    原本朱棡以為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遠在京師的太祖居然馬上就知道了,立即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傳來了口諭:“吾帥群英平禍亂,不為姑息。獨膳夫徐興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嘗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識之。”——你老子我帶著一幫子文武大臣們平定了天下,他們有什麼過錯我都不會姑息,一一處罰。唯獨這個廚師徐興祖,跟了我二十三年,從來都是對他客客氣氣,不敢羞辱責罰他。為什麼呢?結怨不在於大小,而在於親疏緊要,你小子給我記清楚了!

    太祖之所以這麼急匆匆地專門派人前來教訓告誡朱棡,不是出於什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思想,而是他擔心朱棡少不更事,羞辱折損給自己做飯的廚師,如果因此被廚子心懷怨恨,在飯菜中下毒,那就悔之晚矣。朱棡得到父皇的訓誡和指點後,才恍然大悟,此後再也沒有對徐興祖加以懲戒,一直客客氣氣地對待,直至其年老告退。

    朱棡抵達太原後,馬上承擔起御邊重任,成為北方諸塞王中最重要一員(朱棡二兄秦王朱樉封國西安,處於腹地,守邊責任不大),太原直面河套,北元主力常常在此出沒,所以身為太祖第三子、也是塞王之長的晉王朱棡身負父皇重託,多次以主將身份出兵討擊北元,並節制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元勳宿將,馳騁塞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三,太祖因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多次騷擾大明邊境,於是祖詔命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北征,並指定以晉王為全軍主帥,授予朱棡“出塞征戰、築城屯田,皆由己出,非大事可不奏而行”的特權。洪武三十年(1397年)四月,晉王朱棡再奉太祖詔命行“備邊十事”,九邊諸塞檢閱軍隊、開戰屯田等軍政大事,全部由晉王朱棡全權處理。朱棡此時已經是太祖諸皇子中年歲最長者(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此時已經薨逝),這可以看出太祖對這個在世最長子的重視程度。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年僅四十、正是年富力強、被太祖倚為社稷柱石的第三子晉王朱棡,突然因病薨逝於太原晉藩府。噩耗傳到京師時,已經久病多日的太祖悲傷過度、心氣鬱積,無法接受前三個兒子全部去世的悲切事實而徹底病倒。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太祖因悲傷過度、病情加重,不治而駕崩,年七十一。此時,距晉王朱棡薨逝,僅僅才過去了百日。

    朱棡薨逝後,被太祖賜諡號為“恭”,稱晉恭王。他的長子、晉世子朱濟熺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被祖父太祖皇帝敕令承襲晉藩,成為大明第二代晉王。

    太祖在《皇明祖訓》中,給第三子晉王朱棡派下所擬定的行輩字派是:“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

    晉王朱濟熺即晉王位後的第三個月,祖父太祖皇帝駕崩,堂兄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成為大明第二代皇帝——建文帝。

    當年,朱濟熺還是晉世子的時候,曾經在京師和皇太孫(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秦世子(後來的秦隱王朱尚炳)、燕世子(後來的明仁宗朱高熾)、周世子(後來的周憲王朱有燉)等堂兄弟們奉祖父太祖皇帝之命在一起讀書、生活、歷練,彼此間感情很好。等到皇太孫繼位成為大明皇帝后,朱濟熺、朱尚炳也早就各自繼承藩國,成為晉王、秦王。他們對堂兄建文帝感情深厚,恪守君臣之禮,嚴守臣節,建文帝也多次下詔表彰這兩個當年的同學、堂弟,以為宗室表率。

    在建文元年(1399年)爆發的“靖難之役”中,朱濟熺的四叔、燕王朱棣從北平起兵,和侄子建文帝展開了三年之久的叔侄內訌,大打出手,以爭奪大明社稷。在“靖難之役”中,朱濟熺和秦王朱尚炳是堅決站在建文帝一邊,對四叔朱棣加以斥責和聲討,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後果,不過依舊讓標榜“師出有名、奉天靖難”的燕王朱棣如鯁在喉,極度不快,對這兩個侄子大為光火,嫌隙就此種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軍在朱棣率領下長驅直入、渡長江直撲京師而來,建文帝緊急釋出勤王令,向包括秦王朱尚炳、晉王朱濟熺在內的諸王大臣們求援,讓他們率軍來援。可是燕軍行動迅速,勤王令剛剛發出,京師就告破了,燕軍入城後建文帝在大亂中失蹤,燕王朱棣在祭拜了太祖的孝陵後宣佈登基稱帝,即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宗(成祖)。

    朱濟熺對成祖篡位之事一直以來就心懷不滿,多次在太原藩邸內流露出對皇帝四叔的牴觸和反感,同情被趕下皇位的建文帝,這導致他被三弟平陽王朱濟熿蒐羅證據在成祖面前誣告詆譭(其實也不算,因為大多是事實)。於是成祖在斥責處理了秦王朱尚炳後,轉過頭來開始借平陽王朱濟熿之手對付晉王朱濟熺這個一樣對自己心懷不忿的侄子。

    永樂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成祖明發上諭,以晉藩平陽王朱濟熿所提供的證據為理由,斥責晉王朱濟熺:

    “爾謀為不軌,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論爾之罪,有不容誅重。念恭王手足之義,特全爾生,令守恭園。其閉門念咎,杜絕外交,改過遷善,以保令終慎之哉。”

    成祖將晉王朱濟熺廢為庶人,連同他被牽連而廢去晉世子稱號的長子朱美圭一起,安置於晉恭王朱棡的陵園內,以“守陵”為名加以軟禁,改立晉恭王第三子、告密的平陽王朱濟熿為繼任晉王。朱濟熿也是第三任晉王。

    朱濟熿透過誣告兄長獲得晉王之位後,更加驕橫膨脹,不但肆意欺辱虐待被軟禁在父親晉恭王陵園內的大哥朱濟熺父子,減損他們的衣食起居待遇,甚至命人把朱濟熺父子關押起來,不允許他們和外界聯絡。

    之後,坐穩了晉王之位的朱濟熿還暗中和覬覦皇位的堂弟漢王朱高煦勾結,密謀幫助漢王奪取儲位,以圖自己晉王之位更加牢固。

    另外,朱濟熿對於同情大哥、和自己不是一條心的五弟寧化王朱濟煥,毫不客氣,以其“行事有過失”為由,停了朱濟煥的歲祿,把他拘禁在山西按察使衙門,吃盡了苦頭。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因為實在受不了朱濟熿的迫害和苛待,晉藩屬員中有人冒死從太原逃出,逃到京師向成祖控告朱濟熿這些年來虐待大哥廢晉王、在藩國內倒行逆施的種種不法之舉。成祖這才明白自己支援的朱濟熿是個什麼玩意兒,心裡著實懊惱氣憤,但是又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再加上對朱濟熺確實也是有嫌隙,於是僅僅派人把朱濟熺父子從晉恭王陵園中釋放、並封朱濟熺長子朱美圭為平陽王,讓他帶著父親和諸弟們搬到平陽封國(山西臨汾)去居住,以平陽王俸祿贍養全家。而朱濟熿本人,只不過被不輕不重地訓斥了幾句就罷了,這表明成祖內心還是傾向於朱濟熿,不願處罰他而導致自己顏面受損。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在第五次北征返回途中病逝於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熾繼位,成為大明第四代皇帝——明仁宗。仁宗對於當年的同學、堂兄、廢晉王朱濟熺半生蹉跎慘淡遭遇很是同情,登基後馬上恢復了朱濟熺的冠服待遇,並稱呼其為“王兄”,除了沒有復封晉王之外,其餘生活待遇的都和在任晉王朱濟熿相同。這使得朱濟熿十分不滿,對仁宗心懷怨恨,並加緊了和漢王朱高煦的秘密謀叛計劃,以圖成功以後消除來自大哥和侄子方面奪回皇位的威脅。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只有十個月的仁宗駕崩,皇太子朱瞻基粉碎了叔父漢王朱高煦的暗殺陰謀,順利從南京返回京師繼承大統,成為大明第五代皇帝——明宣宗。宣宗即位後,朱美圭諸弟被加封為鎮國將軍,朱濟熺一家的生活待遇進一步改善。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謀劃奪儲二十年的漢王朱高煦自認準備妥當、萬事俱備,於是在封國樂安(山東惠民)悍然發動叛亂,意圖學父皇成祖皇帝一樣,再來一次“定難之役”,從侄子宣宗手中奪取皇位。可惜宣宗不是建文帝,漢王更加比不上成祖,宣宗對於叔父舉兵造反之事胸有成竹,御駕親征樂安,十五天就平定了漢王之亂,生擒朱高煦。

    漢王被擒後,晉王朱濟熿大驚失色、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自己勾結漢王謀取權位之事暴露。但是怕什麼來什麼,朱濟熿萬萬沒想到,最終告發自己的,並不是結怨已深的大哥朱濟熺父子,而是被自己苛待多年的五弟、寧化王朱濟煥。

    宣德二年(1427年)三月,寧化王朱濟煥在被壓制多年以後,趁著漢王朱高煦作亂被擒、朱濟熿六神無主的時機,向宣宗上奏晉王“不忠不孝、詭計百端”,同時派人“疾馳京師”,當面向宣宗揭發朱濟熿當年 暗害嫡母之事。

    本來宣宗在平定漢王之亂後,就想處置和漢王長期勾連圖謀不軌的晉王,但是如果直接以“勾結漢王意欲作亂”的名義來處理晉王,確實有些牽強附會。而寧化王的揭發證據傳到京師後,宣宗心中大定,廢黜朱濟熿的晉王之位就名正言順了。

    宣德二年(1427年)四月,宣宗下詔痛斥晉王朱濟熿:

    “若濟熿之惡,尤甚梟獍!至以毒藥弒其嫡母謝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已召至京師,遣在京皇親以寧化王等所告事狀示之,一一引伏。今悉錄其不法事遣去一觀,骨肉背逆,言之痛心,惟深鑑之。”

    之後,宣宗派出親臣勳貴率軍急赴太原,廢黜朱濟熿晉王王爵,貶為庶人,和全家一起發往鳳陽,看守皇陵。朱濟熿十三年的晉王美夢,就此湮滅,化作一場雲煙。

    按道理說,朱濟熿被廢后,就應當是由當年遭誣陷的朱濟熺復封晉王,或者冊立當年的晉世子、現在的平陽王朱美圭為晉王。可是宣宗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既沒有復封堂伯朱濟熺為晉王,也沒有冊立堂兄朱美圭為晉王,而是僅僅稱呼朱濟熺為“伯王”,讓他隨同長子朱美圭依舊住在平陽封國內。此後朱美圭多次上疏向宣宗請求帶著父親和弟弟們返回太原居住,宣宗也都沒有同意,致使近十年之內,晉藩親王之位一直空缺。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宣宗駕崩,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承襲皇位,即大明第六代皇帝——明英宗。因為英宗年幼,所以朝政由仁宗皇后、已經升為太皇太后的張氏和以“三楊”為首的諸文臣們負責執掌。此時,復封晉王的意見終於被擺到了朝堂之上。

    原本太皇太后和三楊的意思是復封朱濟熺為晉王,把失去了二十年的王位再還給他,可是朱濟熺真是運氣極壞,眼看就要重登王位了,卻在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十二突然去世,年六十一,和失去了二十年、又近在咫尺的晉王之位擦肩而過,實在是萬分遺憾。

    朱濟熺去世後,被安葬在兒子朱美圭的平陽封國內,而朱美圭則因為父親的去世提前承襲晉藩,被朝廷於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二十五正式冊立為晉王,這也是大明晉藩第四代晉王。

    朱美圭襲封后,朝廷賜其父朱濟熺諡號“定”,恢復王號,稱為晉定王。朱濟熺生前沒有復封,去世後總算得到了晉王之號,也可以稍稍彌補一下他這半生蹉跎遺憾了。

    此後,晉藩內部總算是安定下來,宗族傳承平靜,一代代地沿襲下去,在太原藩國繁衍生息、瓜跌綿長。

    朱美圭於宣德十年(1435年)冊立為晉王后,在位七年,於正統六年(1441年)薨逝,年四十三歲,朝廷賜諡號“憲”,稱晉憲王,由長子榆社王朱鍾鉉繼承藩國,成為晉藩第五代晉王。

    朱鍾鉉是晉藩歷代晉王中在位最長的一位,從正統七年(1442年)繼承王爵,到弘治十五年(1502年)薨逝,在位長達六十一年,壽高七十五歲,諡號“莊”,稱晉莊王。

    朱鍾鉉的嫡長子、晉世子朱奇源薨逝於弘治十四年(1501年),年五十二;嫡孫、晉世孫朱表榮更是在弘治六年(1494年)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七。所以,在朱鍾鉉去世後,承襲晉藩的只能是他的曾孫、朱奇源之孫、朱表榮獨子、年僅十四歲的晉藩世曾孫朱知烊。這是晉藩第六代晉王。

    朱知烊繼承晉藩後,上疏朝廷,為自己的祖父、父親請封,孝宗皇帝命宗人府擬定諡號,最終確定晉世子朱奇源諡號“靖”,追贈晉靖王;晉世孫朱表榮諡號“懷”,追贈晉懷王。這是晉藩第一次出現追封晉王。

    嘉靖十二年(1533年),在位三十一年的晉王朱知烊薨逝,年四十五,朝廷賜諡號“端”,稱晉端王。朱知烊一輩子沒有生出兒子,而他的父親晉懷王朱表榮也只有他這一個兒子養大成人,所以只能從朱知烊的祖父、晉靖王朱奇源的其他後裔中挑選合適者承襲晉藩了。

    最後,時年十五歲的晉靖王曾孫朱新㙉,憑藉祖父新化王朱表槏是晉靖王嫡次子、晉懷王最年長弟弟、晉端王最長叔父的倫序行輩,以“新化王長子”的身份承襲了堂叔晉端王朱知烊所遺下的王爵,成為晉藩第七代晉王。

    朱新㙉繼承晉藩後,如同堂叔晉端王朱知烊當年一般,向朝廷為自己的祖父、父親請封,世宗皇帝本來就是由宗人入繼大統,成為大明皇帝的,和朱新㙉的際遇相同,自然沒有任何理由反對,立即同意了這個遠房族侄的請求,賜其祖父、第一代新化王朱表槏諡號“安”,追贈晉安王;賜其父親、第二代新化王朱知㸅諡號“康”,追贈晉康王。這是晉藩第二次出現追封晉王。

    萬曆三年(1575年),晉王朱新㙉去世,年六十歲,朝廷賜諡號“簡”,稱晉簡王。朱新㙉和他的堂叔朱知烊一樣,也沒有兒子,所以晉藩只能再一次從旁支宗人中選取合適者承襲王爵,最後選出晉康王之孫、晉簡王之侄、晉藩鎮國將軍朱慎鏡(簡王的弟弟鎮國將軍朱新墧嫡長子)暫時管理晉藩府事,待以後擇吉日再正式冊立為晉王。

    但是朱慎鏡福薄,還來不及正式被冊立為晉王就在萬曆六年(1578年)去世了,年四十三,朝廷賜諡號“敬”,追贈為晉敬王,這是晉藩第三次出現追封晉王。

    因為晉敬王也沒有兒子(也有史料說晉敬王有一子朱敏遊,同樣在萬曆六年去世,被追贈為晉哀王,但是明史中沒有記載,這裡就不再錄入了),所以晉藩轉由晉敬王之弟、輔國將軍朱慎鋷承襲。

    萬曆七年(1579年),朱慎鋷繼承王位,成為晉藩第八代晉王。而半年後,新任晉王、三十九歲的朱慎鋷又因病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幼子朱敏淳。為了保護這個幼兒,同時也是暫避晉藩詭異的承襲怪圈,神宗皇帝下旨暫停晉藩襲爵,以晉藩宗人中輩份最高者、晉定王朱濟熺的五世孫、同時也是朱敏淳族曾叔祖的寧河王朱知局(口改火)為晉藩宗理,暫代府事。同時,朝廷賜朱慎鋷諡號“惠”,稱晉惠王。

    萬曆十三年(1585年),晉惠王獨子朱敏淳漸漸長大,朝廷在這一年正式冊立他為晉王,這也是晉藩第九代晉王。另外,為了保險起見,神宗命寧河王朱知局(口改火)繼續擔任晉藩宗理,代替年幼的晉王處理府事。直至萬曆十七年(1589年),晉王朱敏淳完全成人,這才從族曾叔祖手中接過晉藩大權,正式執掌府事。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四十八歲的晉王朱敏淳病逝,諡號“穆”,稱晉穆王。其庶長子朱求桂暫時代理晉藩府事,並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被冊立為晉王,成為晉藩第十代晉王。

    據《明史》記載,晉藩的末代晉王就是朱求桂。但是根據現代(1955年)在山西榆次縣(今榆次區烏金山鎮)的考古發掘,獲得了《晉裕王墓誌》,明確記載朱求桂在崇禎三年(1630年)去世,在位十七年,諡號“裕”,即晉裕王。

    崇禎三年(1630年)十一月,晉裕王朱求桂去世,其嫡子朱審烜承襲王位,成為晉藩第十一代晉王,這也是大明晉藩的末代晉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農民軍向京師的進發途中攻克了太原,晉王朱審烜被俘,隨軍前往京師。之後農民軍攻陷京師,思宗煤山殉國,大明中樞覆滅。再後來農民軍在山海關之戰中敗於清軍,撤軍西返,朱審烜被清軍獲得,清順治三年(1646年),末代晉王朱審烜被殺。至此,自晉恭王朱棡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國太原開始的大明晉藩二百六十八年曆史就此走到了盡頭。

    附:晉藩世系表

    一代、晉恭王朱棡(太祖第三子)

    二代、晉定王朱濟熺(晉恭王嫡長子)

    三代、晉廢王朱濟熿(晉恭王庶三子)

    四代、晉憲王朱美圭(晉定王嫡長子)

    五代、晉莊王朱鍾鉉(晉憲王庶長子)

    追封:晉靖王朱奇源(晉莊王嫡長子)

    追封:晉懷王朱表榮(晉靖王嫡長子)

    六代:晉端王朱知烊(晉懷王庶次子、唯一成活之子)

    追封:晉安王朱表槏(晉靖王嫡次子、第一代新化王)

    追封:晉康王朱知㸅(晉安王嫡長子、第二代新化王)

    七代:晉簡王朱新㙉(晉康王庶長子)

    追封:晉敬王朱慎鏡(晉康王之孫、晉簡王之侄、晉藩鎮國將軍朱新墧嫡長子)

    追封:晉哀王朱敏遊(晉敬王子,存疑)

    八代:晉惠王朱慎鋷(晉康王之孫、晉敬王之弟、晉藩鎮國將軍朱新墧嫡三子)

    晉府宗理:寧河王朱知局(口改火)(晉定王朱濟熺的五世孫)

    九代:晉穆王朱敏淳(晉惠王嫡長子)

    十代:晉裕王朱求桂(晉穆王庶長子)

    十一代:晉王朱審烜(晉裕王嫡長子)

  • 4 # 南嶺說史

    晉王是中國王爵之中反覆出現的一個封號,主要是以春秋時期國家晉國故地為名。

    歷史上較為著名的晉王有司馬昭,司馬炎,隋朝楊廣,唐朝李治,五代李克用,宋朝趙光義等。

    到明朝時,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後,把他的二十多個兒子都封了王,其中三兒子朱棡就是明朝首位晉王,封于山西太原府。

    在明代,皇室子弟們的名字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相生而來,而其中還有個輩分是朱元璋親自為二十多個兒子們擬定的。

    其中,晉王朱棡家的字輩為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二十個字輩。

    朱元璋的想法肯定是朱家大明天下,千秋萬代的,但很不幸這二十個字輩還沒用完,明朝就滅亡了。

    傳到了哪一代呢?不妨先來計算一下,我們按照25歲為一代人,100歲就是四代人,明朝277年,近三百年,大概為11代人左右,也就是在“審”字左右。

    末代晉王就是審字輩的朱審烜,他在明朝滅亡後被李自成帶到了京城,後李自成敗退投降清朝。

    但清朝把晉王朱審烜在內的一眾明朝藩王盡數誅殺。

    如果是這樣,包括首任晉王朱棡在內,明朝就是有12為晉王,12代人。

    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的順利繼承下來。

    晉王朱棡的兒子出現了兩位晉王,分別為長子朱濟熺和三子朱濟熿。

    這其中的緣由並不是兄終弟及,而是兄弟反目。

    因為朱棡不喜歡三子朱濟熿,而喜歡長子朱濟熺,後來朱濟熿在四叔明成祖朱棣面前詆譭誣陷大哥對靖難很不滿。

    也因此,朱濟熺被廢去晉王爵位,去守其父的陵園,朱濟熿遂襲封晉王。

    但後來朱濟熿和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漢王朱高煦勾結在一起,圖謀不軌,後被明宣宗得知,廢掉王位,貶為庶人。

    之後晉王的爵位又回到朱濟熺兒子朱美圭手中。

    其中晉靖王朱奇源和晉懷王朱表榮兩父子為追封,朱表榮的兒子晉端王朱知烊無子,王位落到了晉懷王的朱表榮的弟弟朱表槏的孫子,侄子朱知㸅的兒子朱新㙉手中。

    所以又多了兩位追封的晉王,晉安王朱表槏和晉康王朱知㸅。

    之後同一代人中有晉敬王朱慎鏡和晉惠王朱慎鋷,其中晉敬王朱慎鏡的兒子朱敏遊只做了很短時間的晉王就病逝了。從慎字輩到審字輩還有三代人。

    綜上所述,如果算上追封的晉王,明朝有17個晉王。

    不算追封的晉王有13位晉王。

  • 5 # 遊弋歷史長河

    從公元1378年第一代晉王朱棡就藩太原,到1644年明朝滅亡,明朝晉王共有14位(包括追封的),共12代人。那麼明朝晉王的地位是如何變化的?明朝晉王的世系又是怎樣延續的?

    明朝藩王的地位變化

    晉王的設立——塞王的巔峰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將元朝統治者趕回了大漠,但元朝實力依然強大,時常騷擾明朝的邊境,為了維護邊境的安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在邊境設定了十三大塞王,分別是韓王、沈王、遼王、寧王、齊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安王、秦王、慶王、肅王,這九位塞王都是懂得軍事,佔據軍事要地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塞王們可以統兵打仗,佔據著地方的行政、財物等權力,顯赫一時。

    圖 明初塞王的分佈

    靖難之役——塞王的黃昏

    塞王的權力過大,逐漸影響到了中央的統治地位,朱元璋在位時,還能鎮住這些塞王,等到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元璋太子朱標早死,立朱標之子為繼承人)後,塞王和中央的矛盾就逐漸升級。

    朱允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就下令削藩,剪除塞王的權力,這就引起了十三位塞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燕王的不滿,最終引發了為時4年的地方藩王反叛中央的靖難之役,燕王取得了勝利,奪得了皇位,塞王們的黃昏就要來了。

    圖 靖難之役

    身為塞王,燕王深知塞王過於強大會對中央造成很大的威脅,首代晉王朱棡在靖難之役前就已經去世,第二位晉王被朱棣廢除晉王的封號,第三位晉王圖謀反叛,失敗後被革爵。塞王的風光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甚至規定宗室不得為官,也不允許種田,日常生活也受到監視,到了後來就成了高階囚犯。

    圖 太原(軍事要地)

    晉王世系

    第一位:第一代晉王 晉恭王朱棡(1358-1398)

    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個兒子,1371年,13歲的朱棡被封為晉王,1378年,20歲的朱棡就藩太原,位列十三位塞王,權勢很大。

    朱棡長得很帥,很有威儀,才智出眾,但為人非常殘暴,經常打罵下人,引得朱元璋的不滿。1398年,40歲的朱棡因病去世。

    第二位:第二代晉王 晉定王朱濟熺(1375~1435)

    朱濟熺是第一位晉王朱棡的嫡長子,繼位晉王不久,燕王朱棣就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朱濟熺非常不滿,他的朱濟熿也多次在永樂皇帝(燕王)面前詆譭朱濟熺,公元1414年,39歲的晉王朱濟熺被削去了爵位,後為其父朱棡守陵,1435年,61歲的朱濟熺去世。

    第三位:第二代晉王 朱濟熿(1381-1426)

    朱濟熺被削爵後,朱濟熿成為晉王,軟禁了自己兄長的兒子朱美圭,後因謀反被削去了爵位。

    第四位:第三代晉王 晉憲王朱美圭(1401-1441)

    朱美圭是晉定王朱濟熺嫡子,他的父親被削爵後,跟隨父親為朱棡守陵。

    第五位:第四代晉王 晉莊王朱鍾鉉(1428-1502)

    朱鍾鉉晉憲王朱美圭的長子,在晉王之位61年之久,活到了75歲才去世,是明朝晉王在位和享年最久的。

    晉靖王朱奇源(1449-1478)

    朱奇源是晉莊王朱鍾鉉嫡子,十歲就被封為世子,但先於晉莊王朱鍾鉉去世,被他的孫子晉端王朱知烊追封為晉靖王。

    晉懷王朱表榮(1468-1493)

    朱表榮是晉靖王朱奇源的嫡子,十歲時父親朱奇源去世,被他爺爺朱鍾鉉封為世孫,先於晉莊王朱鍾鉉去世,被他的兒子晉端王朱知烊追封為晉懷王。

    第六位:第七代晉王 晉端王朱知烊(1487~1533)

    朱知烊是晉懷王朱表榮的庶子,11歲時被曾祖朱鍾鉉封為世曾孫,1503年繼承晉王的爵位,在位30年去世。

    第七位:第八代晉王 晉簡王朱新㙉(1516-1575)

    晉端王朱知烊無子,就立從兄弟之子朱新㙉繼承爵位。

    第八位:第九代晉王 晉敬王朱慎鏡(1536-1578)

    晉簡王朱新㙉無子,立親弟弟之子朱慎鏡繼承爵位。

    第九位:第九代晉王 晉惠王朱慎鋷(1540-1579)

    晉敬王朱慎鏡去世後,他的弟弟朱慎鏡成為新的晉王。

    第十位:第十代晉王 晉穆王朱敏淳(1563-1610)

    朱敏淳是晉惠王朱慎鋷的嫡子,1610年去世。

    第十一位:第十一代晉王 晉裕王朱求桂(1589-1630)

    朱求桂是晉穆王朱敏淳的嫡子,1630年去世。

    第十二位:第十二代晉王 朱審烜(1610-1648)

    朱審烜是朱求桂的兒子,明朝滅亡之初,受到清朝的禮遇,1648年,朱審烜被害。

    明朝晉王至此終結。

    總結

    明朝晉王基本貫穿了整個明朝的統治時期,初期權勢強大,顯赫一時,在靖難之役後,成為有名無實的藩王,在明朝走向沒落後,晉王的名稱也無法加以保留,令人唏噓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三皇五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