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說經濟
-
2 # 創意唯心
宋代尤其是北宋戰爭比較少,國內經濟比較繁榮,國民生活也比較幸福,航海技術也有很大的發展,與周圍各國有很多的商貿往來,國內也形成了很多的大城市,尤其是江浙地區經經發展比較快,航海貿易也比較發達
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其中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都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同時,還對瓷器工藝進行了重要改革,中國瓷器更加成熟,產品大量出口。航海、造船、醫藥、工藝、農技等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
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這是其他王朝所無法比較的!宋朝財政年收入最高是一萬六千萬貫,一貫差不多是一兩銀子,也就是大約一萬七千萬兩。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央政府廢除了坊市的界限,鐘鼓樓也不再有晨鐘暮鼓之聲,也就是說對城市生活的限制完全取消了。這就使得東京開封城的夜市日益興旺,宋徽宗年間則臻鼎盛。據《夢華錄》所述,北宋後期的開封城裡,條件好些的市井人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的,夜市要鬧到夜半三更,而消歇一時,“才五更又復開張”,即便寒冬風雪抑或陰雨滿天,也不停市。看來,中國城市在宋代就很注重夜生活了。
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觀點,宋代在經濟方面取得了中國有史以來最為顯著的進步,造成一種現代經濟形態和物質文化生活的出現。
-
3 # 短閱讀之家
宋朝對商業的態度在歷史上幾乎算是個另類,皇帝和大臣不諱言“利”,大談商業運作和生財之道,這種情況除了春秋時的齊國,在中國歷史還找不出第二個例子。宋朝從建國之初就對商業進行了頂層設計,以後歷朝又多有發展,具體的措施很多,但根源還是皇帝的重視。
在宋朝立國之初,宋太祖趙框胤就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詔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令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神宗則認為尤先理財,發過政事之先,理財為急的詔令。這些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高速發展。而且,在商業管理中政府始終處於引導地位,不斷出臺優惠政策,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
宋朝對經濟的重視首先表現在政府經濟機構設定方面,各種“監”“局”非常健全,而且還設立了大量的經濟特區。
“監”是古代一種重要的政府機構,如國子監,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但宋代還有一種其他王朝所沒有的監,類似於現在的經濟特區。比如某地具有某類豐富的物產資源,宋政府就會將當地劃分為監,相當於設立經濟特區。宋朝前前後後設有六七十個監,從行政層級來看,既有州級監,也有縣級監,相當於現在的省級、市級經濟開發區;從型別看,有鹽監(鹽產地)、錢監(銅礦)、礦冶監(鐵或煤礦)。
經濟特區性質的監的設定,顯示了宋王朝對於發展經濟的熱情。宋朝之後,這種監便消失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政府的經濟熱情的消退。
分工明確的專門商務管理局
“務”也是宋朝常設的政府管理機構,如樓店務、造船務、水磨務、酒務、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市易務,都是跟工商業有關聯的經濟部門,如樓店務主管公租房;水磨務主管官營水力磨坊;榷貨務負責向商民發行及收兌各類有價證券,在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榷貨務也會透過向市場投放有價證券來回籠貨幣,具有中央銀行的一部分功能;便錢務是提供異地匯兌服務的機構;交子務是印製與發行信用貨幣的機構;市易務則類似於投資公司。
從整個古代歷史來看,宋朝設定的經濟部門是最多的,除了各種務之外,還有市舶司、鹽井監、錢監、青苗法、檢校庫、抵當所等,宋政府還配置有主管經濟的官員,叫“監當官”,“掌場務、庫藏、出納之事,其徵榷場務,歲有定額,以登耗為殿最賞罰”。這可以看作是宋代重商主義的一個表現。
宋朝的重商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回報,雖然在大一統王朝中宋朝的疆域是最小的,但他的財政是最好的,比如:公元1077年,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佔70%。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宋朝已經走出農業文明瞭,宋時中國的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商業社會那邁進了。
北宋的最高年鑄幣量是570萬貫,這還不包括鐵幣與紙幣的發行,平常年份都維持100萬貫至300萬貫之間,可見想見宋朝市場經濟規模之龐大。相比之下,唐代的最高年鑄幣量為33萬貫,通常年份只是維持10萬貫左右;而明代近300年的鑄幣總量,竟然不及宋神宗元豐年間一年所鑄的貨幣量。
後來晚清在近代化轉型壓力下才有類似的表現:先是地方督撫在鎮壓太平軍叛亂的過程中自行設立了厘金局、稅局、捐輸局、轉運局、採運局……洋務運動期間,地方大員又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電報局、江南製造總局,等等,並任命了一批候補官主管局務;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也提議成立農局、工局、商局、鐵路局、郵政局、礦物局等。
當時清朝計程車大夫和老百姓都感覺難以接受,孰不知這些機構早在六百多年的宋朝就有了,只是後來消失了。就經濟職能而言,晚清的局跟宋朝的務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晚清是因為原有體制對近代化轉型喪失了適應能力,所以只好在體制外設立局來應對近代化事務;宋朝的務則是宋朝體制的一部分。
如果說,晚清是被動的近代化,那麼宋朝便是主動的近代化。
-
4 # 速不臺
宋朝的富裕是吹噓出來的,唐朝才是真的富裕。唐朝的幾萬重甲騎兵放到宋朝,分分鐘壓跨宋的財政。唐代的兵刃,鎧甲當世無雙,但是宋代時,遼國的鑌鐵刀,西夏劍,還有鎧甲,技術都超越了宋。同時期,東羅馬,阿拉伯,印度工商業和城市也很發達,不比宋朝落後多少,宋朝被嚴重誇大。大一統的明帝國朱棣時代,中國第二次登上世界顛峰。
-
5 # 臥枕梅聞花
首先,宋朝的富裕是毋庸置疑的。我就不說什麼GDP佔世界70%之類比較不容易證實的資料了。就拿實打實的資料說話,北宋年間歲入很多在一億兩千貫以上,最高時達到一億六千貫。如果以黃金作為換算單位,再轉成美元,相當於現今一千八百多億美元。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根據《中國經濟史》中的唐、宋每年財政收入的列表可以看出,北宋每年歲入都遠比唐多。宋最高的歲入是唐時最高歲入的三倍。類似資料還有很多。因此,北宋時,華人均GDP是最高的,同時總量也是古代最高的。先說這些情況,是為了打消那些對宋朝富裕的質疑。
宋朝的富裕是有各方面原因的。首先,中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到宋代時,中國已經引入了一年兩熟或三熟的水稻品種,糧食產量大增,宋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不禁酒的朝代。而這個舉措的背後是糧食供應的極其充足。 但是,農業只能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不能迅速積累財富。宋朝富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貿易的發達,尤其是海上貿易。從目前出土的宋朝海船的遺骸,可以推斷,當時宋海船載重約300噸,除去所需人員、消耗品約200噸,還可載貨200噸。一艘船的運力相當於陸上的70匹駱駝的運力。而宋朝當時有多少船呢?據當時記載,泉州市舶司曾經接到命令,限定一年只准造六百艘船,結果“一不小心”造了一千艘。記住,這只是宋時一個船舶司一年的造船量,是造船,而不是擁有的船隻。也就是說,每年都有大量的船隻投入。而當時,宋朝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尾舵、水密艙已經得到運用。這個優勢一直保持,直到明朝時被西方超過。擁有超級強大的海上貿易能力,路上絲綢之路無可避免地凋零了。其實就是現在海運成本也比陸運成本低。由於沒有陸上貿易運輸的需求,宋朝實際上對於西域的領土要求沒那麼迫切。唐朝時為了保障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唐王朝其實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了的。在西北的駐軍耗費巨大。比如,在唐時,新疆地區的回鶻人和唐政府關係還算融洽。回鶻更希望的是和唐王朝進行貿易而不是戰爭。同時,唐需要回鶻來幫助維護絲路的暢通。但是,有明確證據顯示,安史之亂後,唐為了鞏固和回鶻的聯盟,(平定安史之亂,唐找回鶻借過兵)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甚至使中央財政吃緊。唐王朝最終放棄西域,終其原因,還是付出大於產出的結果。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宋不需要為維護陸上絲路投入大量財力,這無形為其節約了大量財力。而且不同於唐朝,唐朝時,是大量外華人湧入中國。宋朝時,中國商人已經大量邁出國門。據可靠記載顯示,宋朝商人最遠已經到達北非。 宋朝終其一朝都是鼓勵商業發展的。商人的地位在歷朝歷代也是最高的,甚至有商人可以參與科舉,可以入仕為官。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劍橋中國史》中論述到宋時,在朝為官的商人已經形成了獨特文化和圈子的團體。我個人認為這意味著商人作為政治力量已經登上歷史舞臺。《劍橋中國史》中亦引用部分史學家的話:到宋時,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的條件已經成熟。雖然書中沒有肯定其觀點的論斷,但把這句話拿出來,這表明《劍橋中國史》的編者並不反對這個觀點。 為了促進商業的發展,宋朝有很多今天看來依然新穎的政策和舉措。宋朝就有類似於今天的“退稅”政策。大文豪歐陽修曾解釋過這種政策,(原話不說了)意思就是政府盈利了,不應該把錢財上繳“積為朽壤”,而應該與百姓、商人分享,這樣使商人更踴躍納稅——此與商賈共利,取少致之術也。再比如,還有類似於現今“國退民進”的政策。宋朝時也有很多公辦的作坊,但盈利情況一直不好,很多甚至虧損。宋朝乾脆把這些作坊私有化了,結果絕大部分作坊反而起死回生。看了國營企業經營比不過私營企業,自古就有啊。同樣促進經濟的措施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開頭,簡單說了下唐、宋經濟對比,會不會有人認為是由於時代發展造成宋比唐富有。在結尾,簡單說一下,宋、明的對比。明朝的政策是抑商的。封關禁海、定貫造籍、路引、幾絕商貿市場。知不知道什麼叫“路引”?就是離開自己出生地,到外地去,“居委會”開的“介紹信”。這簡直就是給人的無形枷鎖。不像奴隸的鐐銬,這副枷鎖把大部分人禁錮於出生地周邊的小圈子裡,形成了一種“新式”奴隸。明時所剿的倭寇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迫走私的商人。他們的頭頭汪直被殺時說,只要明朝廷承認我的身份,我可以把大半個日本獻給朝廷。不然,即使殺了我,問題也得不到解決。(非原話,大致意思)因此明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實際上是逆歷史而行。甚至有一段時間,明官員的俸祿是以實物計算的。以實物代替錢幣流通,這是多麼大的退步啊。到明中後期,統治集團控制力下降,東南一帶才出現爆發式的繁榮。 我們要注意的是宋朝的富裕持續時間相對於其他朝代,其實是很長的。只有在亡國前夕,人民生活才受到影響。這是難能可貴的。唉,可惜了,大宋。 -
6 # 澹奕
北宋其實不如南宋富有,但是北宋確實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北宋時經濟總量約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官方公佈研究資料,網上一些激進分子揚言佔全球70%,拜託別學南韓人意淫好唄)。
總說北宋屈辱求和,用歲幣換取和平,但是真實情況呢?北宋給遼朝,西夏的歲幣加起來也不過100萬貫,而北宋最困難時期一年的財政收入也超過了6000萬,如果打仗,至少一年花費3000萬,而且誰輸誰贏不一定。所以,教科書上說的也不全對,要好好考慮一下。
而且,因為邊境的和平,北宋每年靠與遼朝,西夏的貿易中,賺取了大量財富(遊牧民族物資真的很缺乏)
宋朝重文輕武,能不打仗就不打,所以縱觀歷史,宋朝算是疆域變化比較小的朝代了,而且南方當時大量開發,南方的糧食產量自然比北方更多,以及茶葉,絲綢等,進行的國際貿易規模也開始更加巨大,以至於宋朝出現了紙幣→_→錢多的不方便帶了。。。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北宋之所以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北宋的國土面積不是很大,但是有限的面積內,出產卻非常豐富。宋朝有兩大最重要的糧倉,一是江南,一是四川。這兩塊地方在宋朝的時候,開發得非常好,出產很豐富。這是比之前的唐朝都要好的。唐朝的國土面積比較大,主要依賴的還是八百里秦川。但是秦川的生態環境惡化得比較嚴重,出產上,北宋比唐朝要好。
第二,北宋一百五十年期間,國內的動亂比較少。因為動亂少,所以老百姓能夠安安心心發展生產。就比如唐朝,在安史之亂之前,因為國內少有動亂,老百姓也變得很富裕,杜甫都曾寫過:“稻米流脂粟米白”。但是安史之亂後,國家就變窮了。而北宋一直就沒有什麼大的國內動亂,所以老百姓受打擾的不多。
第三,北宋的邊關戰爭不多。北宋自從和遼國訂立了“澶淵之盟”,以及和西夏訂立了“宋夏和議”以後,北宋與遼夏這些對峙的國家打仗就比較少了。因為少打仗,因此軍費開支就不是很大,邊防設定的維繫費用也不是很多。我們來看漢朝,漢朝在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以後,國家也富裕起來,但是後來漢武帝開疆拓土,和匈奴死打,最後把國家打得非常貧困,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北宋老百姓的賦稅不高。別的不說,咱們來看王安石為什麼要搞“熙寧變法”,就是財政收入上不去,國家沒辦法執行下去,王安石其實是想從老百姓那裡多得到一些稅收。從這裡可以看出,北宋的時候,老百姓對政府的負擔確實不高,老百姓也就比較富裕。
第六,北宋的海外貿易比較活躍。雖然宋朝北方的絲綢之路被西夏等國家給截斷了,南方絲綢之路又被開發出來,同時海外貿易大量地發展起來,因此積累的財富比較多。
-
8 # 毛小瓏
我們東北到處都是遼金古塔,古蹟,民風淳樸,人民生性彪悍,我們從來不認為宋是個朝代,自所以能存在,只是為了受剝削,奴役,宋從建立到滅亡一直是步步恥辱,最沒尊嚴的小國……
-
9 # 鐵馬冰河wu
立國319年的大宋王朝,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北宋,不論政治、經濟、文化、生產力還是社會發展都空前繁榮,各方面均達到了歷代封建王朝發展的巔峰,可謂前無古人。
和之前的“強漢”、“盛唐”等大一統王朝相比,大宋王朝的疆域面積最小。對比漢武帝、唐太宗這些建功立業、開疆拓土的有為雄主、煌煌大國,趙宋被許多人看作中國歷史上最不堪、最糟糕的王朝之一。
很久以來,華人自認為是中央之國,對大一統的遼闊無邊疆域無比嚮往和認同 。漢唐時廣袤無垠的“天朝上國”令無數華人激動、追思不已。到了宋代,因五代後晉國主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留下的遺患,導致國土面積的大量縮水,讓人懊惱不已,挫敗感油然而生。由於實行“偃武修文”的國策,大宋軍隊面對遼、金、甚至弱小的西夏的入侵,大都勝少敗多,多少次被對方打得狼狽不堪、一潰千里、喪師失地、割地賠款 。這也是檀淵之盟後屈辱“歲幣”的由來。最後乾脆連皇帝、太子和數千王公貴族都被金軍俘虜了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
這一切都是有因可尋的。宋太祖趙匡胤原是後周大將,後來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當上皇帝后,趙匡胤思前想後,怕手下將領效仿自己的舉動,也來個依樣畫葫蘆,也來個取而代之。他想出一招“杯酒釋兵權”的妙計,既不荼毒功臣,又可消除潛在的隱患。宋太祖無疑是一位胸懷寬廣、為人豁達的人物,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善待功臣的帝王 。有資料顯示,有宋一代也是屠戮大臣最少的朝代。但多年的統兵經歷,讓他對擁兵自重的赳赳武夫頗為忌憚,怕別人把自己也給收拾了。於是他聽從宰相趙普的建議,行重文輕武之國策,武將聽從文官轄制,軍人沒有實權,地位極低,有時形同囚犯。時間一久,導致“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不習將,將不知兵”。大宋軍隊雖然數量龐大,但只吃糧不能打仗的“冗兵”很多,軍人待遇比文官差的太多,以至於許多士兵為了餬口,居然去打工或給軍官家裡當僕役。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看過《水滸傳》的人應該知道,大宋正規軍的戰鬥力遠遠不如祝家莊、曾頭市的鄉兵,這也是宋太祖立下的“重文抑武”國策必然導致的悲催結果。
然而,轉換一下視角,宋朝也能帶給我們許多驚喜。換一種思維方式,用一種現代政治經濟學的標準去衡量歷史,而不是隻看重王侯將相的“宏圖霸業”“開疆拓土”等豐功偉績,審視一下宏大敘事下面大宋的社會經濟發展,芸芸眾生的生活水準與幸福感,或許我們的評價和結論就會大不相同。
假若1000多年前的宋朝,有“GDP”這麼一說的話,那麼大宋王朝的GDP無疑世界第一,甚至極有可能是其他各國的總和還有多。查閱有關資料獲知,北宋時年財政收入最高達16000萬貫,相當於16000(1億6000萬)萬兩白銀 。這樣的財政收入無疑是極高的。北宋後期國家走下坡路時年財政收入也高達9000萬貫 。即使到了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時期,財政收入也有1000萬貫,換算成今天人民幣的購買力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宋朝的財政收入之高是之前任何一個朝代所不能企及的,其社會經濟水平、海外貿易之興旺、工商業的發達程度、民眾生活之小康安逸遠遠高於其他任何一個封建王朝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宋朝的文人地位崇高,不論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均遠遠高出前朝任何一代,堪稱精英中的精英。經濟的極度繁榮,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造就了文化藝術的無比繁盛,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獨佔6位,可見宋代文學大師輩出、成就極高。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柳永、蘇東坡、司馬光、秦少游、黃庭堅、李清照、辛棄疾、陸游、文天祥、歸有光······大宋的文曲星燦若繁星,流芳百世,其衣冠風流、佳作迭出恐怕只有盛唐可比。
大宋政府的財政收入如此巨大,是不是行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飲鴆止渴的苛稅制度?是不是意味著宋朝子民的負擔也極其沉重、不能忍受呢?財政收入多人民負擔必重這點是無疑的,然而,答案似乎不那麼肯定。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最少的朝代之一,方臘、宋江、李順、王小波以及南宋時的楊么起義都沒有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影響波及範圍都未超出一省或一地。即使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代,朝綱混亂,奸佞當道,也沒有形成秦末、隋末那樣乾柴烈火、遍地烽煙的局面 。因為工商業發達,稅源豐富,官民矛盾似乎並不尖銳,也缺乏一呼百應的群眾基礎。
宋代取消了自唐代一直都奉行的嚴厲宵禁政策,人們的自由度大大提升,社會生產率之高,個體勞動者寬鬆的經營環境,小到幾乎可以忽略稅負,因而,1000多年前的宋朝社會芸芸眾生的生活大多是愜意、安寧的。中國是一直奉行以農立國的古老國度,信奉無農不穩的祖訓。士、農、工、商,農業位居第二,可見農業有多麼重要。宋朝每年這筆巨大的財政收入都來自看天吃飯的農桑種養的傳統行業嗎?答案顯然又是否定的。大宋獲得鉅額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壓榨一家一戶規模小的可憐的農戶來獲取,而是從當時已極度發達、繁榮的工商業、採礦冶煉等行業裡斂得巨資。這也是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生產力水平飛速提高的印證。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是向廣大的自耕農收取農業稅來維護統治的,像宋朝這樣主要靠徵收工商業稅來維持政權運轉的基礎,這也是絕無僅有的創舉,似乎預示著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來臨。從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那幅名畫《清明上河圖》裡可以窺見端倪,北宋都城開封熙熙攘攘、繁華熱鬧的街頭上,商店鱗次櫛比,來自各地甚至海外的貨物堆如山積,商人們交易繁忙有序,社會安寧祥和。種種跡象表明,北宋似乎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跡象,正處於資本主義萌發的前夜。
趙匡胤和他的子孫們,知道“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的道理,知道“藏富於民”、民富才可奢談國強的奧妙,知道窮兵黷武的禍害,於是將精力投入到扶持工商業,與民休養生息的方面去。宋太祖倡導文教,獎勵農耕,保護工商業,長時間實行與民生息的懷柔之策。於是,大宋府庫充盈,民眾逐漸小康、富裕,社會矛盾已趨緩和,整個國家顯示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和諧局面。
遺憾的是,社會包容開放、經濟逐漸寬裕、文化極度昌盛的趙宋王朝,受太祖影響,極不重視武備,猶如“泥足巨人”,渾然忘記了帝國的北部、西北部還有幾個虎視眈眈,“羨慕、嫉妒、恨”等複雜情緒兼而有之的強鄰。
人類歷史上文明不敵野蠻的故事輪番上演,曾經強大富庶的羅馬帝國被落後、強悍、嗜殺的草原遊牧蠻族毀滅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宋長期被遼、夏、金欺辱,後遭蒙元摧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悲劇之一,不然中國比歐洲更早進行和完成工業革命決非痴人說夢。可以這樣假設,只要再給宋朝一兩百年的時間,工業革命一定會完成,而這時候的歐洲仍然昏睡在中世紀黑暗、血腥、愚昧的夢靨之中,宋朝因工業發展和科學進步帶來的軍事能力的增長足以抵消來自周邊遊牧部落騎兵刀劍弓弩的威脅,歷史的程序或許會改寫。
如今唯一可以板上釘釘的事實是,宋朝時的中國社會是數千年封建史中最繁榮、最發達、最讓人看得見希望的一段時期。經濟、文化極度發達的大宋真的很“弱”嗎?軍事的孱弱只因當政者不重視,乃至一條腿粗一條腿細 。經濟、文化、社會的改良和繁榮又來的太早,以至於遠未成形就被遊牧蠻族扼殺於襁褓之中。經濟社會大發展如何跟軍事強大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如何才能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國強、民富方為人間正道 。這也是值得研究和亟待吸取的歷史經驗教訓。 在這裡空發感慨確實無用,只希望華人好好反思,奮發努力,爭取再過百年之後的人們不要再發這樣的感嘆,不要再留遺憾。
網路配圖
-
10 # 夜夜龍泉壁上鳴
是因為其他國家很窮,落後、愚味!中世紀的歐洲,城市骯髒不堪,醫學也落後無比,一旦有病,就只知放血!農業也不發達!
相比之下,中國經歷過漢、唐盛世,雖然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混亂,人心思定!宋王朝大力發展民生!太宗時期,即官方校正修訂巜傷寒論》,以低於成本價全國發行!官方設立醫館,公開考試!據說宋代的針灸銅人是醫界絕世珍寳!可惜失傳!
宋朝的商業也很發達!宋朝除了軍事較弱之外,其他各方面都遠遠超過當時世界的其他各國!
雖然宋朝最富有,但宋朝是歷史上最慘的一個正統王朝,兩次為外族所滅,尤其是南宋,稱臣納貢,屈膝投降!我們必須要吸取一個教訓,大而不強,肥而不壯,其結果只能是死的更慘!任何時候,必須文武兼備,經濟與軍事共同發展!
回覆列表
北宋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一個王朝,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經濟霸主?從北宋以前各代歷史來看,大都是重農重政重軍抑商,而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
宋朝自趙匡胤開創以來,即治坑礦、組織茶鹽開發。因而大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投入商業經營和手工業生產中。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創造了空前的財富,催生城市的繁榮。
宋代的貨幣形式與種類也很豐富。銅錢、銀錠是宋朝的本位貨幣。宋朝銅幣和鐵幣並用,有些宋幣含有合金成分。此外還有些銀質錢幣。宋代的錢幣無論是種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多最好的錢幣。特別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銀行的出現,更創新了金融管理體制!甚至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就算是從近代來看都是非常先進的經濟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