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漫談君

    王士琦(1551~1618),字圭叔,號豐輿,浙江台州府臨海人。明代軍事家。王宗沐次子。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歷任南京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福州知府。王士琦後來升為山東參政銜監軍,與總兵劉綎領兵2萬自四川赴朝。

    浙江省臨海市區有一處“十傘巷”,一百多米長,就是王士琦的父親——官至都御史兼巡撫的王宗沐的舊居。王宗沐育有四子:士崧、士琦、士昌、士業。王家一門皆英才,有“父子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的佳話。王家為官清廉,被老百姓所愛戴,他家有百姓送的十把“萬民傘”。“十傘巷”因此得名。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日本豐臣秀吉再次侵入北韓,北韓當時作為明朝的屬國,嚮明朝求救。明朝於是派兵部尚書邢玠為經略,發兵出援。“經略”這一官職就是統領援朝的事宜,而且是由尚書兼任,所以說是位高權重。而王士琦升為山東參政銜監軍,與總兵劉綎領兵2萬自四川赴朝。

    渡中朝的界河鴨綠江援朝時,王士琦擊楫嘯歌,誓捐七尺。此時的王士琦大有為國捐軀,不打勝仗不還朝之勢。而在後來的戰事中,王士琦也表現出了大將風範,關鍵時刻,起到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作用。

    《明史·劉綎傳》稱:“監軍參政王士琦怒,縛其中軍,綎懼,力戰破之”。

    在援朝的過程中,因劉綎進攻失利,軍心不穩,有人提議撤退。王士琦說,強敵在前,只有進死無退生,王士琦力戰破敵。後來,軍心大振,倭退不敢出。再後來,王士琦利用火攻的辦法,乘勝追擊,克粟林,奪曳橋。再加上豐臣秀吉病死,軍心渙散,日軍大敗,王士琦他們凱旋而歸。後來,王士琦根據當時的經歷,著有《東征紀略》。

    萬曆四十六年(1618),王士琦被調任江南巡撫,可是人還沒有上任,就因積勞疾深,死於山西。

    王士琦秉承了家父的清廉的作風,一生沒有積蓄,甚至死後都無法好好安葬。並且他也囑咐家人,一定要薄葬。其實他不說也是這樣,因為家裡根本沒有錢。王士琦被草蓆裹身,簡單而寒酸地下葬了。

    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永遠記得。於是透過老百姓的口碑,王士琦的清廉名聲更是傳到了萬曆皇上那裡。那麼,萬曆皇上怎麼表現的呢?我們稍後道來。

    話說,這清官王士琦死後300多年,浙江農民在山上種地時發現了一座古墓,而且還挖出了一些精美的金器。這一傳十,十傳百的,好多老百姓都去山上挖。多多少少,有的老百姓也挖出了金器。當地的文物部門知道後,就進行了上報,不但追回了老百姓挖掘的寶貝,而且還對這座古墓進行了保護性的挖掘。

    考古團隊開始對古墓進行考察,挖掘,雖然古墓的碑文已經模糊,但是對照資料和其他相關的證據,都指向那古墓是清官王士琦的墓葬。隨著挖掘的深入,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更多的金器,經鑑定後得知,那都是御用級別的,就是皇宮裡面用的金器。

    大家就奇怪了,按說不至於啊,拋開王士琦是清官不說,即使他是貪官,他也不可能弄到那麼多的宮中的寶貝。這些寶貝有各種金帶板、金戒指、寶石、珍珠等,共有一百多件。其總價值,估計在10億元左右。

    就在老百姓議論紛紛,都說王士琦原來是一個藏得很深的貪官的時候,經過專家的反覆查詢資料,取證,終於為大家揭開了謎底。

    原來,王士琦是清官不假。而且透過開啟王士琦的棺木可以看到,他確實是裹著草蓆下葬的,而且棺木裡沒有一件隨葬的寶貝。按照常理,棺木外面有那麼多的寶貝,這棺木裡面肯定也是寶貝滿滿的。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原來,製造這起令今人非常頭疼的,好久解不開謎底的事情的始作俑者,正是300年前在位的萬曆皇上。萬曆皇上在聽說了王士琦如此清廉,以至於無法體面地安葬的時候,不但贈給王士琦後人了一些錢財和土地,而且還下旨盛讚了王士琦一番。同時,還賜了王士琦大量的陪葬金器。於是,王士琦在死後幾年,他的墓地又悄悄進行了重新修繕。為了不打擾,所以他的棺木裡面就沒有放隨葬的金器,只是放在了外面。

    萬曆皇帝的做法,是為了對清廉且有功的王士琦表示撫慰之情,更是為了激勵後人向王士琦學習,形成一股朝廷中的一股清流。

    真相大白於天下,王士琦被人誤解了。不過,清官王士琦在被人們重新認識之後,人們對他更佩服了,更愛戴了。

  • 2 # 七七談歷史

    題主所說的清官就是明朝著名的將領王士琦

    王士琦是萬曆時期著名的將領,曾經在明朝抗倭援朝戰爭時期兩次重創日軍,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那個時期閃耀的的人太多太多,所以王士琦不是很被人熟知,他開始被人熟知是因為1954年自己的墓葬在臺州臨海被發現,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包括金冠、金帶、金條。

    當年臨海當地的農民在地裡挖到了金條,這個勁爆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大量的人抄著傢伙來這裡挖金條。但是隨著出土的金條越來越多,人們也意識到了這裡不對勁,好像地下就藏著一座寶庫,可能是什麼古代權貴的墳墓。

    農田中出土金條的訊息很快地傳到了相關部門耳中,政府立即組織力量對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隨著隨葬品的清理,墓主人的身份也得到了確認,他就是王世琪。但是讓專家感到奇怪的事,王士琦是有名的清官,連裝殮屍體的棺木都是下等的,而這些豪華的陪葬品顯然和破爛的棺槨對不上。

    隨著專家對這批文物進行研究,共有107件隨葬的器物,22件金器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很多文物的製造水平都是御用的,王士琦怎麼可以將御用的東西作為自己的陪葬品,而答案也很顯然易見,這些寶物都是萬曆皇帝在王士琦死後賞賜給他的,為的就是表彰他的功勳。

    萬曆皇帝雖然平時很摳門,但是到了關鍵時刻也不會含糊,在王士琦去世的時候萬曆皇帝也是很大方的將自己御用的寶物賞賜給他作為陪葬,所以王士琦是清官這是毋庸置疑的。

  • 3 # 方圓讀書

    看到這個問題,不免讓人有些疑問:“既然是明代的清官,死後只能用草蓆裹著下葬,為何卻在墳墓裡發現價值10億元的黃金呢?”

    下面,方圓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1956年4月14日,家住浙江臨海縣張家渡農業社的社員借修築豬圈和糞坑為名,便將莊王上的一處亂墳堆上取石材,正巧搬移到了一處古墓的石板。

    在搬開石板之後,發現了很多金器,隨後當地居民便將這些器物送交到當地區委。並由區委通知文物管理小組前往實地勘察,並將出土的文物收回。

    那麼問題來了,這座古墓究竟是誰的呢?為何會有這麼多陪葬品呢?而且還都是價值很高,數量很多的金器。後來經過仔細勘察之後,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王士琦。

    是明朝時期有名的大清官,在下葬的時候,窮得只能用草蓆包裹下葬。王士琦既然是個清官,下葬的時候只能用草蓆包裹,但為何在他墓裡會出現這麼多的金器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王士琦這個人。

    王士琦,字圭叔,號豐輿,系王宗沐次子,浙江臨海城關人。關於他的生卒年,在明朝的相關史料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在《明史》中,只有“被幼擬調。

    未幾卒”這區區7個字的概述。此外,在史料中記載,王士琦被彈劾之年,是在萬曆四十五年的時候,根據《明神宗實錄》記載,在萬曆四十六年五月的時候,“原任大同巡撫王士琦卒”。從這裡我們可以大致得出,王士琦是死於萬曆四十六年的時候。當然,這只不過也是推斷而已。

    因為根據民國年間編纂的《臨海縣誌稿》據《光緒台州府志》記載:“王士琦卒年六十有八”。當然,這裡的六十八歲指的是虛歲,在新志中記載的是“六十六歲”可能是足歲。

    萬曆二年的時候,王士琦進入到國子監讀書,四年考中舉人,官至工部主事,後升任兵部郎中主事。上文我們說到了,在明朝的相關史料中,對王士琦的記載很少,不僅是生卒年沒有個準確的答案,就連他的生平事蹟也很少。

    不過,透過浙江的地方誌我們會發現,王士琦這個人是有勇有謀,他曾經指揮明朝軍隊大敗倭寇,但因為自己不是主將,所以關於他的記載就很少;不過在後來擊敗入侵北韓的豐臣秀吉之戰上,他確實也是立下了大功。

    此外,王士琦還是一個十分敬業的官員,他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以至於後來積勞成疾,死在了山西任上。王士琦雖然地位很高,功績很大,但是本人卻也是個清官。雖身居高位,家中卻一貧如洗,在他死後,因為家中沒有多餘的錢財為他定製好一點的棺木,於是只能用草蓆將其包裹好,草草下葬。

    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臨海縣誌》中可以看到:王士琦“旅梓蕭然”。但是在幾年之後,皇帝為了表彰王士琦,便下令將他的陵墓重新修繕,並將大量的皇家御用金銀器物作為陪葬品葬入墓中。隨後還在陵墓前修建了亭子、石象生等物。

    正因為如此,一代清官的墓中才會出現這麼多的金子。根據記載,在1956年臨海文物管理小組上交王士琦的墓的隨葬品總計有107件。其中包括有皇室御用五福金冠、金蜻蜓、金蓮花等器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鑑定之後,確定有22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至於清單,我就不列出來了。現在這些文物都被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中。筆者有幸能親眼目睹過這些珍貴的文物。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一下!

    參考文獻:

    《臨海縣誌》《明神宗實錄》《王士琦世系生平及其墓葬器物》

  • 4 # 豫北老崔

    但凡瞭解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歷史之中有很多清廉為民的清官,也有壓榨百姓的貪官,那怕一直被我們後世所學習的歷史名流,最後還是抵不過金錢的誘惑。比如我們一直推崇孩子們學習鑿壁借光的西漢匡衡鑿,可其最後卻成了一位貪官,天下第一鉅貪和珅開始為官之時也是立誓要為民請命,其結果我們已經瞭然於胸。

    明代有一位清官裹草蓆下葬,300年後其墓葬出土,為何有價值10億元的黃金?出現這樣的情況讓後人甚是費解,難道這位官員又是一位沒有忍受金錢的誘惑成為了一代鉅貪嗎?

    首先有這樣想法的我們實屬冤枉了這位明朝清官,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清官,裹草蓆下葬可見其經濟實力,畢竟古人都信奉侍死如侍生的觀念,如果他是一位鉅貪的話,其墓葬不可能如此寒酸。

    這位官員叫做王士琦,是明朝萬曆朝時期的一代名將,在抵抗倭寇的戰役之中履歷戰功,當時的名將太多讓我們對這位名將不是太過熟悉。王士琦雖然在歷史上並沒有被我們後人熟知,可是他的墓葬可謂是震驚全國,原來在王士琦裹草蓆下葬三百年後,在其墓葬發現無數金銀珠寶,就墓葬內的黃金就價值十億以上,我們可以想象王士琦墓葬之內的黃金有多少,簡直是一個就是一個大金礦。

    當年在浙江一個平淡無奇的村莊裡,一位農民需要挖一些石頭,在其挖石頭的時候意外挖到了一塊鑲著玉石的金子,淳樸的農民看到金子之後非擦興奮,隨即又繼續往下挖。不一會的功夫挖出了很多金器,金簪子,金腰帶,金戒指等等,那怕是淳樸的農民遇到這樣金器也萌生了佔為已有的念頭,可是其在回家的路上不慎把挖出的金器遺失在半路上,被其他村民看在眼裡,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此地挖掘寶貝。

    沒過多久這裡發現寶藏的事情傳到了考古專家的耳中,考古專家馬不停蹄的來到現場進行搶救性的發掘,這麼無非是對文物的保護,讓我們後人知道歷史真相,瞭解古人的智慧以及古人的文化。

    經過考古工作者多日的搶救性的發掘,這個墓葬一共出土了金扒耳、金絲冠等等,共有107件隨葬的器物,22件金器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可見這個墓葬簡直就是一個寶庫,為我們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瑰寶。

    經過專家的考究,斷定這個墓葬乃是明代清官王士琦的墓葬,可是讓專家和史學家疑惑不解的是王士琦是一位大清官,為什麼墓葬之中有如此多的金器,難道是歷史記錄錯誤,可是王士琦下葬的時候是身披草蓆,種種不解之謎難住了很多人。

    最終經過專家和史學家翻找大量史書,經過當時的壞境,最終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王士琦在明朝為官之時履歷戰功,後來受古人落葉歸根的影響,王士琦最終葬在了老家,王士琦下葬的時候的確是兩袖清風,可以說是身無分文,只能以草蓆入葬,根本沒有什麼陪葬品可言。

    在王士琦入土為官多年之後,有人向萬曆皇帝講述了王士琦下葬時候的情景,萬曆皇帝認為王士琦是有功之臣,又是有名的清官,如此寒酸實在是不妥,王士琦生前並沒有享受太多人間富貴,萬曆皇帝只能讓其去世之後在另外一個世界享受榮華富貴了。萬曆皇帝隨即下令讓人翻修了王士琦的墓葬,又在墓葬之內放入大量金銀珠寶以及一些金器,王士琦也沒有想到自己在去世多年之後會變的如此富足,也沒想到留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文物,三百年後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王士琦這位大清官。

    透過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歷史之中一生兩袖清風的官員多不勝數,我們也要理性看待歷史上那些官員,清廉之風還是值得我們讚揚的。

  • 5 # 當朝大學士

    1954年,位於臨海張家渡鎮王藏山麓的王士琦墓中出土了一批金冠、金帶等珍貴文物。這讓人們不禁發出疑惑之聲。眾所周知,王士琦為明朝名將,名副其實的清官,去世後以草蓆裹屍下葬。怎麼突然間出土了這麼多珍貴文物?

    王士琦

    王士琦,明朝中期傑出官員、將領、軍事理論家,貨真價實的文武雙全。

    王士琦是進士出身,先是京官,後奔波於祖國大地任職。後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因為嚴守北疆,處理邊疆事務,剛柔相濟,威信素著,得到“有邊才”的讚譽。

    處於名聲與能力,大明朝廷決定派王士琦援助北韓,對抗倭國。最終力王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監軍參政王士琦怒,縛其中軍,綎懼,力戰破之。”——《明史·劉綎傳》

    就這樣一位文武全才,晚年歸鄉兩袖清風,但卻也落的一貧如洗的局面。(筆者估計與其樂善好施、廣植民心也有關係,不然不可能窮困潦倒至此)

    “士女老幼爭以壺漿勞師,歡呼加額,引裾隨行。”——《章安王氏宗譜》

    臨海人稱為“父子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的王氏家族送了十把“萬民傘”,所以其居住地又被稱之為“十傘巷”。北韓與南韓因為王士琦的抗倭貢獻二為其立碑、獻詞。(抗倭是應北韓王朝請求)

    陪葬品之謎

    1618年,王士琦逝世,以草蓆裹屍而葬。1954年,由於王士琦墓穴坍塌,漏出很多金器。當地居民順走了不少,並且報告了當地文物機關。

    文物工作者速度採取保護性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寶。其中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就有22件。鑑於文物規模之大,意義之重要,當地文物工作單位採取教育措施,讓村民分交還了大量順走的陪葬品。最終清理完畢,一共出土陪葬品107件。

    這時候就有人開始嘀咕了,這位清官下葬傳的沸沸揚揚的,怎麼還帶了這麼多珍貴陪葬品?難道是炒作?作秀?

    實則不然,有這種想法的人八成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其實動腦子想想,當時王士琦名氣之高,鄉里鄉親沒有那個不願意湊點錢給王士琦風光大葬,僅是被家人回絕而已,這就好比三尺白綾、以死明志而顯示清白一樣。裹席而葬便是處於明志的原因。

    萬曆皇帝得知王士琦死訊之後,很是傷感,下令重新厚葬,賞賜若干珍貴陪葬品,修建宏偉外塋。這也就是為什麼裹席而葬的王士琦會有那麼氣派的合葬墓,並且擁有大量珍貴陪葬品的原因。

    結束語:王士琦堪稱是民族英雄一位,其文治武功絕對能夠載入史冊。俗話說“金掌銀掌不如百姓鼓掌”,十把“萬民傘”足以證明一切。萬曆皇帝的舉動更是一種官民皆敬佩的體現。

    【文 / 楚南青史君】

  • 6 # 浚浚1169

    明代清官裹草蓆下葬?這是為了防止以後被人盜墓而故弄玄虛的手法,同時也維護了他作為清官的聲譽,讓世人、讓盜墓賊相信了幾百年,這做法也實在太絕了。

  • 7 # 書雄

    看到這個題目是不是有點迷惑,清官和價值10億的黃金怎麼會是對等關係呢?

    陪葬的黃金價值10啊,這10億人民幣是什麼概念呢?

    我給大家算算,假如一個普通人月薪1萬塊,一年就是12萬,要想賺夠十億至少需要8333年!

    存進銀行按照1.5%的年利率,妥妥的年入千萬啊。

    一個墓穴擁有這樣恐怖的陪葬品,難道不是個鉅貪嗎?

    事實是,這個墓主人還真不是貪官,反而是廉結到買不起棺木的著名清官,清代名臣一一王士琦各位別急,聽我細說。

    浙江省臨海市有一個“十傘巷”,為什麼叫“十傘巷”呢?

    這是有說法的,十傘巷也不是平常人能承受的起的,十傘巷得名是因為這個巷子的主人家裡有十把“萬民傘”,萬民傘來頭就大了,這是舊時紳民為頌揚地方官的德政而贈送的傘,在地方官卸任的時候,就會有鄉紳為好官贈送萬民傘,意思是這個父母官,像傘一樣遮蔽著一方的老百姓,送的傘越多,表示這個官越有面子,也表示這個地方官清廉。

    這十把“萬民傘”的擁有者是王宗沐一家,他們一家人有“父子四進士,一門三巡撫”之說,

    王宗沐與其兒子士崧、士琦、士昌皆為進士;而除士崧外,三人皆官至都御史兼巡撫。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也是當時少有清名的官宦世家。

    其中王士琦就是今天話題的主人公。

    王士琦最傳奇的事蹟就是出謀對抗日本倭寇,日本和中國古代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大大小小的纏鬥不休,其中在明朝萬曆年間,日倭在豐田秀吉的帶領下再次侵佔北韓,破壞大明利益,中日爆發衝突。

    在此次的北韓海戰中,明軍赴朝作戰,渡鴨綠江援朝時,王士琦擊楫嘯歌,誓捐七尺,實有當年祖逖的英風。

    戰時,因為戰局失衡,陣地丟失,王士琦的隨行們哭著勸他退守全州。在這種時刻王士琦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軍士氣。他神氣鎮定,態度堅定地說:日寇能到南原,就不能到全州嗎?兩軍對壘,作為監軍的先走了,軍隊還能有鬥志和戰勝的勇氣嗎?今天只以死報國,誰再有異議,立斬。當晚傳令,第二天早上大張旗鼓,向南原挺進,北韓居民見到這陣勢,又紛紛回到了南原,軍心穩定,鬥志昂揚。

    力挽狂瀾,扭轉戰局,這才有了以後克粟林,奪曳橋的勝利,直逼日軍老巢,使之潰不成軍。

    但是他不肯居首功,回國也不聲張喧囂。

    王士琦是個好官,長年清廉沒有給他帶來財富,冒著風雪行軍還給她帶來一身疾病,老了之後便告老還鄉,在調任巡撫江南的時候因為舊疾復發而亡,享年66歲。

    死了之後因為沒錢,家人只能簡單操辦葬禮,用了草蓆裹屍下葬,令人唏噓。

    在他死後的300多年後,人們發現了他的無意間發現了他的墓穴,墓前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和華表各一對,雕飾精美,儲存尚好。

    據說墓內於1954年出土了紫金冠、金鳳冠、金絲帽、金帶等文物107件,僅國家一級歷史文物就有22件,價值近10億。

    但是奇怪的是人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這些珍寶都是在棺木旁邊,在他的棺木裡邊反而沒有珍寶,而是一具枯骨。

    為什麼會出現何種情況呢?為什麼草蓆下葬後世反而在墓穴發現了珍寶?

    這真是讓人好奇的事情啊,好在終於有人解開了謎底。

    願來是明朝的萬曆皇帝,萬曆皇上在聽說了王士琦如此清廉,以至於無法體面地安葬的時候,於心不忍讓這樣正直的臣子寒酸離世,於是贈給王士琦後人了一些錢財和土地,保障他的後人生活。並且把他的墓地又悄悄進行了重新修繕。為了不打擾,所以他的棺木裡面就沒有放隨葬的金器,只是放在了外面。

    皇上這樣做既撫慰了王士琦後人的心,也在百姓心中樹立了賢君的形象,更是整頓朝中的廉潔風氣。

    這就是事情的經過脈絡了。

  • 8 # 唐古看今

    價值10億元的黃金放在任何年代都可稱得上是一筆不菲數目,那麼,如果說這麼多的黃金出土於一個明朝清廉之官的墓葬你會相信嗎?

    意外發現的墓葬!

    1956年4月的一天,有人在浙江臨海王莊山附近開挖石頭時,在地下無意間發現了一塊鑲嵌著玉石的金子,出於好奇他繼續向下挖,當他撬開一塊石板後,發現石板下面還有一個土坑,裡面還有20多件擺放整齊的金器,這時他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一座古墓,於是就像當地政府彙報了此事!

    在得知此事後,當地政府部門派出文物考古小組前往勘察發掘,在經過幾天考古發掘後,在古墓中共計得到金器107件,而經過考古學家的一系列考證後最終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官員王士琦!

    王士琦其人!

    王士琦,生於明朝嘉靖三十年,祖籍浙江臨海,於萬曆四年中得舉人並被封為工部主事,後又被任命為兵部主事。萬曆二十六年,王士琦被任命為山東參政,在這期間他還參加過幾次抗倭行動並立下過大功,後來王士琦因病逝於萬曆四十六年。而王士琦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為官清廉的一生。據說王士琦死後,家裡竟然都拿不出錢為他辦喪事,而裝他屍體的棺木也都是破朽的棺木,最後只得用草蓆裹著棺板才得以將他下葬!

    《臨海縣誌》記載:“歿之日,帑無長物,旅櫬蕭然。”那麼,這樣一個為官清廉的人,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金器陪葬呢?

    在王士琦下葬後,他的功績一直在民間流傳,幾年後傳到了皇帝耳中,於是皇帝下令“賜祭葬”,將他的墓又重新進行修整,並且還賞賜了大量的金器為他陪葬,這樣一來,就能解釋為何一個連好棺木都買不起的清廉之官,墓裡會有大量金器陪葬了!

    現在這批金器被收藏在了浙江省博物館,而據估算這些金器的總價值按照今天的市場估算,是不會低於10個億的。

  • 9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1956年4月的時候,人們在某個地方挖土,最後挖出了古代一個大官的墓葬,從中發現了很多的黃金。這些黃金最後價值據說達到10億元,確實有點駭人聽聞。

    無論在哪個時代,10億元的黃金怎麼說都是一筆鉅款。那麼明代的這個官員恐怕是一個大人物,至少是廟堂級的高官。後來經過考證研究也表明這個人確實不是一個小人物,他叫做王士琦,是浙江臨海人,明朝嘉靖三十年出生,後來在萬曆4年的時候考中了舉人,最終進入了仕途。

    後來他的仕途一直亨通,歷任兵部主事,山東參政等高官,曾經在抗擊倭寇的時候立下大功,於萬曆46年去世。據說王士琦當時是一個清官,下葬的時候甚至都需要借錢。既然他是一個清官,為什麼他的墓葬裡會有那麼多巨量的黃金,這和他清官的身份完全對不上號,所以很多人就會感到莫名其妙。

    後來人們瞭解到,是因為他清官的名聲非常的響亮,以至於當時的皇帝對他非常的讚歎,知道他的墓葬非常的寒酸時,就下旨厚葬,重新修他的墳墓,並且賜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陪葬。現在這些寶物被儲存在浙江博物館裡面,據有關專家估計總價值應該超過10億元,可謂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 10 # 人皆可為舜禹

    傳聞在明朝年間有一位大官,他兩袖清風,為人做官一生清廉無比,可是偏偏在他死了之後的300年,這位清官的墓葬被出土之後,墓葬之後出現了大量的黃金,和財寶。而這些黃金和財寶的價值在現在價值是10億元的黃金,試問一個明朝的清官死後怎麼會有這麼多金銀財寶呢?

    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三大徵”,一是徵西北,二是徵西南,三是徵北韓。當時日本也是有意征戰北韓,可是並沒有獲得成功,之後明軍趕往戰場,在王士琦的帶領之後扭轉了戰局。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墓葬的主人便是王士琦,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只是這次的歷史事件被記載入歷史。

    王士琦在戰場上扭轉了戰局,穩定了明朝的軍心,可是不幸的是死在了上任山西的路途之中便死掉了。古人最講究的便是落葉歸根,王士琦死後被葬在了家鄉浙江台州府的臨海。當王士琦的屍體被葬送在自己的家鄉之後,家鄉的人都知道王士琦為官清廉並且立下了無數的大功,所以對於王士琦都歌功頌德。

    當時王士琦下葬的時候只是用草蓆裹了起來,草草了事。可是在三百年後,王士琦的墓葬被專家發現之後,隨著一步步的發掘之後,共發現還有金扒耳、金絲冠等等,共有107件隨葬的器物,22件金器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那麼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呢?

    據說在王士琦在死的時候的確是兩袖清風,為官清廉的,可是由於墓葬過於簡陋,於是便有人向萬曆皇帝稟報了這個事情,萬曆皇帝便重新的改造了王士琦的陵墓,便有了之後的那些金銀珠寶,所以並不是王士琦貪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洞螈能夠半年不進食,它靠什麼維持能量?又怎麼能有50年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