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鄉說歷史

    祠,即祠堂,原本是祭祀死去的祖先或先賢的宗廟。為活著的人建造的祠堂,則稱為“生祠”。

      只有那些真心為百姓謀福祉的人,百姓才有可能為其建生祠。蘇東坡在杭州為百姓做了令百姓感恩的功德,他離任時百姓為他建了生祠。為活人建生祠,這樣的事在歷史上並不多見。然而,明朝的大太監魏忠賢就有人為其建生祠,而且是建在全國各地,數量也相當的多。

      明熹宗在位期間縱容

    奶孃客氏,重用客氏的“丈夫”—宦官魏忠賢。這二人勾搭在一起,胡作非為,在朝則陷害忠良,在後宮則荼毒妃嬪。魏忠賢在歷史上絕對可以說是臭名昭彰。他權勢熏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培植的黨羽遍佈朝堂內外,朝廷上下差不多都是魏忠賢的死黨。當時,顧秉謙、馮銓等人主宰著內閣。其下文臣則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號“五虎”;武臣則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謀殺,號“五彪”;如尚書周應秋、太僕寺卿曹欽程等,號“十狗”;此外尚有“十孩兒”、“四十孫”之類的人物。在地方大員中,更是有不少追隨者。《明史》中說:“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就是這幫宵小之徒內外呼應上下結合,擅權亂政,打擊異己,把天啟年間的政治局面搞得恐怖不堪,後人稱之為“閹黨專政”。

      對這些人而言,魏忠賢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政治靠山,他們的榮華富貴都是魏忠賢給的,所以自是要死心塌地肝腦塗地追隨魏忠賢,還要在行動上做些什麼表示自己的忠心。

      於是,朝廷內外眾多的官僚掀起為魏忠賢建造生祠的運動。

      為魏忠賢建生祠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浙江巡撫潘汝楨。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年)閏六月初二,潘汝楨這位大員向皇帝提議:為魏忠賢建立生祠。他的奏疏這樣寫道:“東廠魏忠賢,心勤體國,念切恤民,鑑此兩浙歲遭災傷,頓蠲茶果鋪墊諸費,舉百年相沿陋習積弊一旦釐革,不但機戶翻然更生,凡屬茲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無窮,公請建祠,用致祝釐。”這篇奏摺通篇都是阿諛奉承拍馬溜鬚之詞,為魏忠賢歌功頌德,還說大明之所以“途歌巷舞”、國泰民安,這一切都歸功於魏忠賢。

      明熹宗這個“八級木匠”昏君,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國家大事上。《明史卷二十二·天啟帝本紀》評價說:“(熹宗)在位七年,婦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明熹宗對潘汝楨這個奏摺“聖旨”的答覆如下:“據奏,魏忠賢心勤為國,念切恤民……宜從眾請,用建生祠,著於地方營造,以垂不朽”。明熹宗還為這個生祠賞賜匾額——“普德”,這不僅明白無誤地表明皇帝完全同意為魏忠賢建造生祠,而且以題寫祠額的方式為建生祠推波助瀾。

      那些混在官場善於鑽營的官僚們立即敏銳地察覺到魏忠賢和皇帝對這件事的態度,立即積極響應,唯恐落後,紛紛在各地為魏忠賢建立生祠。應天巡撫毛一鷺在蘇州虎丘建生祠,薊遼總督閻鳴泰於薊州、密雲、昌平、通州、涿州、河間、保定一口氣建了七座生祠,花費白銀數十萬兩。這錢當然不是出自閻鳴泰的腰包,而是從軍費中開支的。宣大總督張樸於宣府、大同建生祠,山西巡撫曹爾楨於五台山建生祠,如此等等,“忽如一夜春風來,天下各地生祠建”。一時之間,天底下最氣派、最漂亮的新建築大概都是魏忠賢的生祠。

      魏忠賢的生祠不但遍佈全國各地,而且建到了京城。工部郎中曾國楨建生祠於盧溝橋畔,巡視五城御史黃憲卿建生祠於宣武門外,順天府尹李春茂建生祠於宣武門內,更有甚者將魏忠賢的生祠建到了皇帝祖墳邊上,孝陵衛指揮李之才建生祠於孝陵前,河道總督薛茂相建生祠於鳳陽皇陵旁。不到一年,各地一共建造了魏忠賢生祠四十處,建生祠之風愈刮愈猛,對魏忠賢的個人崇拜瘋狂到了極點。

      為魏忠賢爭建生祠者不計其數。宗室如楚王朱華煃,勳戚如武清侯李誠銘(慈聖太后侄子)、保定侯梁世勳等,廷臣如尚書邵輔忠,詞臣庶吉士李若琳等,部郎郎中魯國楨,通政司經歷孫如洌、上林監丞張永祚等,也都紛紛為魏忠賢建祠。

      天津巡撫黃運泰為魏忠賢建生祠,迎接魏忠賢“喜容”的儀式隆重程度超過了薊州。當時人如此寫道:“五拜三叩頭,乘馬前導,如迎詔儀。及像至祠所安置迄,運泰列拜丹犀,率文武諸官俱五拜三叩頭,運泰至像前萬福,口稱某名某年某事蒙九千歲(魏忠賢)扶植,叩頭謝:又某年某月蒙九千歲升拔,則又叩頭謝。致詞畢,就班,仍五拜三叩頭。旁觀者皆汗下浹踵,運泰揚揚甚得意也。”禮儀之隆重比祭祀歷代帝王有過之而無不及,阿諛奉承言辭之露骨、肉麻之極,簡直讓看到的人非吐了不可。

      天津巡撫黃運泰還別有用心地將魏忠賢的“喜容”雕刻成“垂旒執笏”的帝王相。朱彝尊有具體的描繪:“祠以宏麗相尚,瓦用琉璃,像加冕服。有沉檀塑者,眼耳口鼻手足婉轉一如生人,腸腑則以金玉珠寶充之,髻空一穴,簪以四時花朵。”

      兵備副使耿如杞看到魏忠賢的“喜容”一副帝王相——“垂旒執笏”,頗有反感,只作長揖而不拜,因而遭到劉詔的參奏,魏忠賢立即派錦衣衛緹騎把耿如杞逮捕入獄。這就更加助長了宵小之徒對魏忠賢的崇拜之風。

      對魏忠賢個人崇拜已到瘋狂境地,人人唯恐落後。國子監生陸萬齡沒力量建生祠,他就別出心裁地向皇上提出以魏忠賢配祀孔子,以魏忠賢之父配祀孔子之父,在國子監西側建立魏忠賢生祠。這個最高學府的“研究生”如同痴人說夢般信口胡謅什麼“督廠魏忠賢提不世之貞心,佐一朝之乾斷,披丹開導”,還說魏忠賢芟除東林黨猶如孔子之誅少正卯,魏忠賢編《三朝要典》猶如孔子之筆削《春秋》,因此,“其功不在孟子之下”。陸萬齡這個大才子引經據典將神話推崇魏忠賢達到了登峰造極無人可及的高度。

      給魏忠賢建生祠如此喪失自己人格的人個個攘臂爭先,唯恐落後。巡撫楊邦憲在南昌造生祠,為了擴充範圍,竟悍然下令拆毀供奉周(周敦頤)、二程(程頤、程顥)的三賢祠,先賢偶像,盡被搗毀,讓出地方來建生祠。沒想到祠還沒建,明熹宗就龍馭上賓了,接著魏忠賢也就倒了臺。這位楊邦憲最後也因此被入了逆案。

      參與建生祠吹捧的官僚未必不知道魏忠賢原是個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的地痞流氓,傾家蕩產之後自閹入宮,憑藉陰謀與權術,一步步爬到了宮內太監的頂層。這樣的無恥之徒對國家社稷有什麼突出貢獻,值得天下人膜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實在是令人不齒之舉。他們的名字也和魏忠賢的名字一起被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後來記載這段歷史的學者對此無不感慨,李遜之針對官僚們阿諛魏忠賢的現象說:“疏語皆揚詡讚歎,幾同勸進,旨亦駢語相答,稱頌唯恐不至。”朱長祚也說:“竊觀一刑餘之人,而天下貢諛獻媚,人心昧理之徒翕然附和而崇敬之,稱其功如周召(周公召公),頌其德如禹湯(夏禹成湯),以致遍地立祠,設像而祝釐焉。嗚呼,當此歲浸民匱之日,一祠之費奚若數萬金哉! 飛甍連雲,巍然獨峙於勝境;金碧耀日,儼如天上之王宮。各題其額,則曰:崇德茂勳,普惠報功。兩翼其坊,則曰:三朝捧日,一柱擎天。”

      多行不義必自斃。惡貫滿盈的魏忠賢自然逃不出歷史對他的懲罰。

      1628年10月,崇禎皇帝登基後,即罷免了魏忠賢,令其到鳳陽守靈,崇禎覺得這樣做不解氣,乾脆又令人在半路結果他,魏忠賢被迫上吊自盡。潘汝楨這個無恥之徒的命運也沒有好到哪裡,魏忠賢失勢後,他自知沒有好果子吃,帶著兒女慌慌張張逃到西北,半路上死於強盜之手。

      魏忠賢在各地所建的生祠全部被拆除,魏忠賢本人也受到百世萬代人們的唾罵。

  • 2 # 陌小生微世界

    為什麼魏忠賢的生祠被拆了呢?因為他的生祠會給後人帶來不良的影響,一個無惡不作的人在皇帝眼皮底下讓他市代享受香火的供奉麼。再者皇帝願意大臣們可願意麼,大臣們願意百姓也不願意,因為百姓也深受其苦,究其原因終是閹黨霍亂朝政,肆意妄為,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惹人得而誅之 。

    我們來了解一下魏忠賢這個人,文化水平不高,早年連閹割的錢都出不起,自己閹割差點丟了性命,就是這樣的無賴進去皇宮為了混口飯吃。靖難之役後,朱棣篡位。為監視群臣,加強集權,向地方派駐鎮守太監,設立了東廠,恢復錦衣衛。太監的起初的作用是加強皇帝的權利,來讓皇帝周旋百官,不至於造成哪個大臣一家獨大的局面。結果廠衛勾搭成奸,沆瀣一氣,自成一黨,是為閹黨。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和朱棣都是工作狂為了什麼?是為了把權利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裡面,但是在明朝創立的廠衛機構並未在新皇帝手中起到好的作用,矇蔽皇帝的雙眼,然後為非作歹。明朝出現了一大批的閹黨亂政,比如王振、汪直、

    劉瑾、魏忠賢等人。

    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至於建立生祠,只是為了巴結魏忠賢的宵小之輩,為了得到好處和實惠才去做的。一個惡貫滿盈的人留下生祠誰去祭祀?終究是牆倒眾人推,深受其惡的百姓唾棄其人,終去毀掉生祠,這也是大勢所趨。

  • 3 # 路不會飛2

    都被人砸了,樹倒猢猻散,這種宦官本來就是奸臣,只要一倒臺當然百姓和新的上臺者當然要清算,他又不是啥好人留著他生祠幹嘛

  • 4 # 錢多多讀文史

    先說說一個太監為何有人給他建生祠。

    魏忠賢是晚明天店年間的司禮監兼東廠總督太監,他利用當朝皇帝明熹宗的寵信與昏庸,把持朝政,網羅親信,結成政治幫派。

    時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以魏為中心。正如《明史》所言:

    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

    在這樣的情勢下,各地官員趨炎附勢,形成了對魏忠賢的個人崇拜。朝廷內外眾多的官僚掀起了為魏忠賢造生祠的運動。

    這場運動,可以說是祭者和被祭者各自的政治利益所向,並不能一味算在魏忠賢個人頭上。

    該運動的始作俑者為浙江巡撫潘汝楨。天啟六年,他向皇帝提議:

    東廠魏忠賢,心勤體國,念切恤民,鑑此兩浙歲遭災傷,頓蠲茶果鋪墊諸費,舉百年相沿陋習積弊一旦釐革,不但飢戶翻然更生,凡屬茲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無窮,公請建祠,用致祝釐。

    潘巡撫這樣一說,正中魏忠賢下懷,然後,回旨來了,當然,這個回旨基本也是魏的意思:

    宜從眾請,著於地方營造,以垂不朽。

    然後,熹宗還給題寫祠額——普德,算是給這個事定了調。

    可以說,是魏忠賢的權勢,官咒們的善於鑽營,以及皇帝的首肯,讓太監魏忠賢以開天闢地的態勢在歷史長河中開了建造生祠的先例。

    人為的高峰終要垮塌

    凡人被推上聖壇神壇,都難免被洗刷無存。想一代英傑狄仁傑,因為兒子不肖,生祠尚縣域被毀,道學家朱熹,還要被人扒出納妾,更何況魏忠賢的勢,根基更為軟塌。

    一朝換主,魏忠賢風光不再,落井下石者,見風使舵者,都會紛紛毀祠以示忠心。所以,遍佈全國的魏忠賢生祠一時被拆被毀,也不算稀奇事。

    只是世上之人,超火附勢如此之神速,也堪感嘆而已。

  • 5 # 壹零壹肆

    魏忠賢(1568年-1627年),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帝)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魏忠賢擅竊國柄,奸盜內帑,誣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這樣的大奸大惡之人,生祠難道不該拆嗎?

  • 6 # 社會我明哥

    這個問題很有趣,為什麼呢。因為在魏忠賢執掌東廠的時候,他的權勢是非常大的,所以當時就是皇帝也要尊敬他,那麼朝中也就更加沒人剛和他做對了,不僅如此,任何人只要攀上了他的高枝就可以飛黃騰達,所以朝中巴結他的人不在少數,那麼由此想到為他修建生祠也就不難理解了。

  • 7 # 愛情保衛戰全景關注

    1568年,魏忠賢出生在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在歷史上,名聲惡劣的魏忠賢也算一個人物,因為不管你選古今八大閹人,還是選擇四大太監,他絕對都能以高票入選。

    這位曾經的九千歲,權傾天下的大太監,實在太有名了。可是他當上了東廠的提督後,狠狠地禍害了明朝三年,最後被崇禎皇帝清算,鑑於魏忠賢對大明江山造成的禍害,關於魏忠賢的記錄,書籍,家宅等等都被朝廷刻意地處理、沒收和毀掉,甚至魏忠賢的空墳,都被移平。

    現在我們所能知道的就是:魏忠賢是一個無賴,好酒色,喜賭博,為了進宮當太監,竟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賣掉。其餘的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天啟六年六月,浙江巡撫潘汝楨為了巴結魏忠賢,竟對明熹宗上了一道奏摺,在這份奏摺裡,他非常“懇切”地說:魏公公功勞太大了(魏忠賢將袁崇煥擊退努爾哈赤的功勞,攬在了自己的身上),除了給他建生祠,否則不能表達臣民百姓,對他“滔滔江水”一般的敬仰之情。

    明熹宗不僅同意了潘汝楨的提議,還荒唐地用御筆親題了“普德”兩個大字。潘汝楨的建議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後,他就立刻開始了建造生祠的準備。

    不管是磚瓦和木料,潘汝楨準備得都是最好的,可是三個月後,魏忠賢的生祠被製作完成,如何給魏忠賢塑像,一下子就把他給難住了。

    給魏忠賢塑像,必須要像他本人。但是請魏忠賢親自做“模特”,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潘汝楨就請京城的一個丹青高手,按照魏忠賢府的管家魏福的指點,給魏忠賢畫了一張畫,可是這張畫送到了浙江後,潘汝楨一連找來了幾個曾經見到過魏忠賢的浙江官吏,可是這幫人都說,這幅畫也就有五分和魏公公相像。

    潘汝楨雖然進過京,可是卻沒有見過魏忠賢,但他卻知道,如果按照五分像的畫像塑造魏忠賢的雕像,能有三分相像那都得念阿彌陀佛了。

    如果魏忠賢在京城知道,自己給他塑造的生祠雕像不像本尊,自己別說前程,官帽子都難保。潘汝楨找來牛師爺,兩個人一商量,牛師爺道:“潘大人,我聽說一個事兒,魏公公在直隸肅寧有個堂兄,他生得和魏公公就有九分像!”

    牛師爺的意思是,將魏忠賢的堂兄請到浙江來,然後“依葫蘆畫瓢”估計魏公公塑像的相貌,就差不到哪裡。潘汝楨聽罷牛師爺的建議,不由得連連點頭,道:“甚妙,甚妙,就照你說的辦!”

    牛師爺領人直奔直隸肅寧,他不惜3000兩銀子的高價,將魏忠賢的堂兄請到了浙江,潘汝楨每天對這位最像魏忠賢的“模特”好吃好喝好招待,生怕一個招呼不周,讓魏忠賢的堂兄不高興。

    一個月後,魏忠賢的塑像塑完,潘汝楨將那些見過魏忠賢的官吏們找來,這些人都說這尊塑像,至少和魏公公有八分神似。

    潘汝楨還未將魏忠賢的堂兄送出杭州城,蘇州的知府毛一鷺就領人來接這位“堂兄”來了。魏忠賢的堂兄又馬不停蹄地去了蘇州,當模特繼續建生祠。而建生祠最瘋狂的,莫過於薊遼總督閻鳴泰,他於薊州、密雲、昌平、通州、涿州、河間、保定等地,一口氣建了七座生祠,數十萬兩白銀就白白浪費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天下各地生祠建” 根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大明朝各地建魏忠賢的生祠,不下幾百座。

    魏忠賢的堂兄因為“當模特”而發了財,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於他到處大吃二喝,以至於身體發胖,最後一張臉,胖成了饅頭的形狀,而依據他的相貌,製作的魏忠賢的雕像,也就越來越不像了。

    後來,魏忠賢倒了臺子,魏忠賢的堂兄也被官府抓去砍了頭,他賺來的銀子,全數充公,

  • 8 # 劉文廣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原名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名魏忠賢。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魏忠賢在帝國的威望到達頂點。這一年,他的生祠遍天下。佩服的是這一發端於杭浙一帶的興建魏忠賢生祠運動竟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援。熹宗皇帝賜名建於西湖的魏忠賢生祠為“普德”,還令杭州衛百戶守祠。由此,花費數萬到數十萬的生祠在全國各地陸續出現。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去世。由於沒有子嗣,他的異母弟朱由檢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是為崇禎帝。

    崇禎帝始繼位錢貢生即向崇禎皇帝彈劾魏忠賢,列舉魏忠賢的十大罪狀,崇禎皇帝還讓內侍當著魏忠賢的面讀出來。崇禎帝為此專門下了一道諭旨,嚴辭呵斥魏忠賢:“朕思忠賢等不止窺攘名器、紊亂刑章,將我祖宗蓄積貯庫、傳國異珍異寶、金銀等朋比侵盜幾空;本當寸磔,念梓宮(先帝棺材)在殯,姑置鳳陽。(客、魏)二犯家產,籍沒入官。其冒濫宗戚俱煙瘴永 戍。”。

    崇禎還下令把魏忠賢的生祠全都拆了,折價變賣資助遼餉。 但是魏忠賢卻在去鳳陽守陵途中浩浩蕩蕩,左擁右護,還有豢養的一群死士相跟,聲勢浩大,引起崇禎皇帝極大震怒,於是下令捉拿回魏忠賢處決。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於是自盡而亡。魏忠賢死後,崇禎皇帝下令肢解了魏忠賢,戳挫骨揚灰,魏忠賢死的屍骨無存。最終魏忠賢這個亂世年代發跡與覆滅的故事至此塵埃落定。

  • 9 # 春光一片無限好

    魏忠賢的生祠是那個時代獨特的產物,獨特之處有二,其一是祠堂一般都是人死了之後後世為了紀念而建的,但是魏忠賢的祠堂竟然在魏忠賢還活著的時候就建起來了,也算是一個笑話了。其二是明朝的大大小小官員竟然都討好魏忠賢,出現了集體對魏忠賢搞起了個人崇拜,崇拜一個太監這樣的畸形的情況還是不多見的。

    當時對魏忠賢的阿諛奉承到了怎麼樣的地步,浙江巡撫潘汝禎首先向皇帝提出要為魏忠賢建生祠,皇帝說“普德”。這就是為魏忠賢建生祠得到了皇帝的首肯,開出了這個先例,之後許多精於鑽營的人就趨之若鶩般加入到為魏忠賢建生祠的大潮中來。於是為魏忠賢建生祠這件事情像是變成了一向政府頒佈的政令,大大小小的官員,還有民間魏忠賢認的各種義子義孫,都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來。

    應天巡撫毛一鷺建生祠於蘇州虎丘,薊遼總督閻鳴泰建生祠於薊州、密雲、昌平、通州、涿州、河間、保定,宣大總督張樸建生祠於宣府、大同,山西巡撫曹爾楨建生祠於五台山等等,一時間魏忠賢的生祠在全國各地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更誇張的是視五城御史黃憲卿建生祠於宣武門外,順天府尹李春茂在宣武門內建了生祠,還有建到了皇帝祖墳邊上:孝陵衛指揮李之才建生祠於孝陵前,河道總督薛茂相建生祠於鳳陽皇陵旁。短短一年中,一共建造了魏忠賢生祠四十處。當然後來這大部分的生祠都被崇禎皇帝下令給拆了,這一股邪風才算止住了。

  • 10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魏忠賢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多生祠,跟他建立的派系是分不開關係的。他有一個龐大的派系組織,被稱之為閹黨,這幫人充斥在明朝末年的官場之中。

    他們有的是朝中重臣,有的是地方大員,甚至總督巡撫之類的地方高官,都是魏忠賢的手下。這幫人為了拍魏忠賢的馬屁,自然是要想各種辦法。建立生祠,就是他們想出來的一個好辦法。

    魏忠賢心裡那叫一個美,甚至有國子監生陸萬齡上書把魏忠賢和孔子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在不久之後魏忠賢倒臺時,這幫人也要遭逢厄運,而且他們所建造的生祠,都要被一一搗毀。

    01魏忠賢是奸臣,這是毫無疑問的。

    東林黨是什麼人?他們背後有怎樣的勢力?其實我們不需要去考慮。不管東林黨是怎樣的一群人,誅滅東林黨的魏忠賢都是奸臣。

    試問一個忠臣,會讓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們做他的乾兒子幹孫子?一個忠臣,會稱自己為九千歲嗎?如果真的有,這種忠臣也是隻忠於自己,不會忠於天下。

    當此之時,內外大權一歸忠賢。內豎自王體乾等外,又有李朝欽、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樑棟等三十餘人,為左右擁護。外廷文臣則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號“五虎”。武臣則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僇,號“五彪”。又吏部尚書周應秋、太僕少卿曹欽程等,號“十狗”。又有“十孩兒”、“四十孫”之號。而為呈秀輩門下者,又不可數計。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明史》

    魏忠賢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是從微末之中崛起的,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他收了不少乾兒子,身邊又有不少幫手,比如說五虎、五彪、十狗等等。

    東林黨的人的確有些可惡,可是魏忠賢是怎麼對付他們的呢?一般都是抄家滅族,手段殘忍前所未見。

    所以這不是在為國家處理奸臣,而是在為自己處理政敵。只要支援自己的,魏忠賢都給高官厚祿,但凡反對自己的魏忠賢都要想辦法把他們給搞掉。

    當時鎮守遼東的孫承宗,那是大明朝能夠對付後金為數不多的干將,可是因為他不願意給魏忠賢當馬仔,所以只能選擇辭官回家。後來魏忠賢推薦上來的人,把遼東搞得一塌糊塗。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就連袁崇煥都曾經給魏忠賢建立了生祠,這才得到了鎮撫遼東的機會。一個把個人利益凌駕於整個帝國之上的人,他也能算忠臣?那些不是東林黨的大臣,只要是不願意依附於魏忠賢,那都會被魏忠賢打成東林黨。

    這幫人是最慘的,他們想不站隊,誰也不依靠,結果現實是,你必須要做出選擇。本來這幫人應該可以躲過一劫,可是魏忠賢跟過去的奸臣不同,他壞到了極致。這幫人也不免遭了殃,成為了東林黨人。

    02魏忠賢被殺後,生祠也隨之被搗毀。

    魏忠賢如此行徑,肯定是有人看著的。天下人都在看著魏忠賢會有怎樣的下場。當時魏忠賢獨掌朝政,天啟皇帝什麼都交給他來掌管,就連天啟的弟弟崇禎皇帝,都要看魏忠賢的臉色行事。

    所以魏忠賢的所有惡行,崇禎皇帝都看在眼裡,他本打算逃出京城,隨後遠走高飛,不問朝中事務,可是天啟忽然病重,把江山交給了崇禎皇帝。

    七年秋八月,熹宗崩,信王立。王素稔忠賢惡,深自儆備,其黨自危。楊所修、楊維垣先攻崔呈秀以嘗帝,主事陸澄原、錢元愨,員外郎史躬盛遂交章論忠賢。帝猶未發。於是嘉興貢生錢嘉徵劾忠賢十大罪:一併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朘民,十通關節。疏上,帝召忠賢,使內侍讀之。---《明史》

    無奈之中,崇禎皇帝接過皇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搞定魏忠賢。可是魏忠賢並不好對付,他的黨羽眾多,而且兵部尚書崔呈秀,也是魏忠賢的人。

    也就是說魏忠賢手裡不僅有政權,而且還有軍權。為此崇禎皇帝想了很久,最後決定麻痺魏忠賢的同時敲打魏忠賢。

    這一招果然奏效,結果魏忠賢完全看不透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用御史彈劾掉崔呈秀以後,魏忠賢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不過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已經掌控了天下兵權,魏忠賢是無能為力的了。所以魏忠賢的倒臺,幾乎是一瞬間的事情。魏忠賢被逼死以後,清算閹黨的活動再次興起,東林黨餘部重新振作,開始了打擊閹黨的活動。閹黨是奸臣,可東林黨未必就是忠臣。這幫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被魏忠賢打擊得太狠,所以他們報復起閹黨的時候,也毫不手軟。

    地方各級官員們開始相繼搗毀他們所建立的生祠,以此銷燬與魏忠賢有關係的證據。這是一個好辦法,的確逃掉了不少人。

    這個時候東林黨故技重施,把那些不是閹黨的人,但是跟東林黨有嫌隙的人,也都打成了閹黨。明朝末年最大的悲哀,那就是黨爭。

    03殺掉魏忠賢是對的,明朝滅亡是不可阻止的。

    不少人認為魏忠賢能力突出,殺掉魏忠賢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那你也未免太瞧得起這個太監了。他的確是有能力,不過只是弄權的能力。

    真正處理事務的,還是他那些手下人。這幫人大多數是地方封疆大吏或者朝中重臣,這些人是真正有能力的,雖然缺少德行。魏忠賢的能力的確是被各種誇大了,他治國能力一般,弄權能力特別強,比較喜歡結黨營私。所以大明王朝末年的結黨案,基本都是魏忠賢造成的。而且魏忠賢一直大權獨攬,幾乎架空了天啟皇帝。崇禎皇帝殺掉他,是有利於將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不過明朝的滅亡,絕對跟殺掉魏忠賢沒有任何關係。明朝滅亡有很多種原因,比如說吏治腐敗問題,已經到了無法癒合的階段。還有進入了小冰河期,糧食嚴重減產,民不聊生等等。

    忠賢大懼,急以重寶啖信邸太監徐應元求解。應元,故忠賢博徒也。帝知之,斥應元。十一月,遂安置忠賢於鳳陽,尋命逮治。忠賢行至阜城,聞之,與李朝欽偕縊死。詔磔其屍。懸首河間。笞殺客氏於浣衣局。魏良卿、侯國興、客光先等並棄市,籍其家。客氏之籍也,於其家得宮女八人,蓋將效呂不韋所為,人尤疾之。---《明史》

    這些才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一個小小的魏忠賢,翻不起什麼滔天巨浪。所以說魏忠賢被殺,是合情合理的。

    總結:魏忠賢的生祠,那就是私慾達到極點的象徵。

    什麼樣的人,需要在他活著的時候,就要接受香火供奉呢?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可怕的是各地生祠建立起來以後,百姓們還真的前去祭拜魏忠賢。

    魏忠賢還活著,為什麼要去祭拜他呢?難道說他一個活人就能夠保佑老百姓們嗎?所以說這種生祠,簡直就是愚昧無知的典型代表。

    魏忠賢坦然接受這種無知,其實也看得出他這個人到底有幾斤幾兩。他的私慾達到了極點,以至於想要享受活人無法享受到的待遇,所以崇禎皇帝滿足了他,所以讓他下去了。

    參考資料:《明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司空,大司馬是什麼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