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暮登天子堂
-
2 # 希望星晨58298869
劉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在宋仁宗時期曾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達十一年之久,當時,她位高權重,有君臨天下的機會。但最終,卻沒有 像武則天那樣改朝換代建立自己的帝國而成為女皇帝。
劉娥“性警悟,曉書史”,作為皇后,她的長處在於,能根據當朝發生的事件精準地引申史書中類似事件的處理的方法,再向皇帝提出寶貴的參考意見。
長此以往,深得真宗的厚愛。由於“帝久疾居宮中”,所以,“事多決於後”。這樣,劉 娥有了較高的行政能力,並積累了參政謀略與經驗,這是她垂簾聽政的資本。
北宋太后劉娥為什麼成不了第二個武則天?
1.劉娥沒有一大批政治鐵粉的支援。
武則天“唯才是舉”,她擴大了科舉制和薦官範圍,給庶族地主階層提供了 進入仕途的良機。為此,她贏得了一大部分國家行政官員的支援。
劉娥儘管長袖善舞,但只是代表宋朝趙氏家族處理軍國大事。不像武則天那樣有庶族集團的支援,無法形成自己的勢力。儘管劉娥選拔人才也“唯才是舉”,但她個人沒有可以依賴的長期不變的力量。
她慧眼識珠,利用的丁謂、雷允恭等人都是能臣。所以,自己自己也得以垂 簾聽政。但,當這些人完成了使命後,她又借各種事件,處置了他們。
2.而且, 她也沒有外戚集團的支援。
劉娥沒有孃家勢力的支援,她後來認自己的第一任丈夫龔美為哥哥,還賜其姓劉。劉美曾任右 侍禁、內殿崇班、洛苑副使等職。但劉美是手藝人、銀匠出身,個人政治能力、政治覺悟與政治勢力都有 限,不能成為劉娥稱帝的堅強後盾。
3.言官們明察秋毫,監督到位。令劉娥不敢有作為。
宋代政治結構方面,是以文官體制計程車大夫為基 礎的,早取代了公卿貴族累世相傳的統治,民主和透明已成 為當時宋朝政治的特色。
宋真宗一朝,諫官權力日重。他們上奏範圍廣,事無鉅細都可奏上一本。且言官可邀 君寵,可取譽一時。所以諫官們他們參政、議政的政治熱 情高漲。而宋代“重文抑武”使朝廷有了開明寬鬆的政治氛圍。
這樣,產 生了一批以匡正國勢為已任,致君堯舜的言官,他們明察秋毫,“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這有利於維持健康的政治生態。
在宋人筆記《湘山野錄》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文字:
明肅太后欲謁太廟,下詔服袞冕。諫疏交上,宰臣執議,俱不聽。薛簡肅以關右人,語氣明直,簾外口奏曰:“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耶,女兒拜耶?”明肅無以答,是夕報罷。說是章獻太后劉娥去拜謁太廟,下詔說自己要穿戴“袞冕”,這就是天子的服侍。 她詔命一下,引起了無數人的反對。中央宰臣們全都抵制這道詔令。
姓薛大臣是關右人,為人直爽。他就在簾子外面對劉娥說:“陛下您拜謁太廟的時候,是行男子的禮節呢,還是行女子的禮節呢?”,這有諷刺與揶揄之意,劉娥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只好在那一天的晚上,廢止了這到詔令。
富弼曾上《上仁宗論廢嫡後逐諫臣》疏曰:“………而莊獻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蓋賴一二忠臣救護,使莊獻 不得縱其欲。”(卷二十八) 富弼這 一句話,道出了劉娥不稱帝的原因之一。
4. 劉娥個人不想稱帝。
方仲弓曾上書章獻太后,請劉娥仿效武則天“立劉氏廟”,程琳也附和獻上了《武后臨 朝圖》,劉娥勃然大怒,把它摔到地上,厲聲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劉娥有顧慮,在思想上受儒家思想的桎梏,根本不敢忤逆祖宗。
乾興元年八月,劉娥讓內待宣諭說:“侯上春秋長,即當還政。”。這就非常明確!劉娥 雖有極強的權力慾,也政治才華,但,她根本不想稱帝。
-
3 # 公元前
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恆去世,年僅13歲的趙禎繼承了皇位,朝中宰相和皇太后劉娥成為朝廷的掌權者。公元1033,朝廷祭祀太廟,皇太后劉娥忽然提出要穿天子袞衣參與祭祀。朝中大臣紛紛反對,劉太后卻堅持不妥協,最後提出了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方案:將天子的衣冠稍稍做一些改裝。祭祀這天,劉太后穿著稍做改裝的天子服裝進宗廟祭祀。
之後劉太后為了獨攬大權將寇準、李迪等人全部罷免,在丁謂的教唆下寇準、李迪等人再也沒有出現在朝堂之上。丁謂成了劉太后的代言人。
但是,龍袍並不是什麼人都能穿的,這麼想做皇帝的劉太后,最後卻沒有成為皇帝,這其中有四個原因:
一、朝中大臣不同意在中國古代女人的地位一直要低於男人的地位,直到近代女性的地位才有所提高。
武則天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而且唐王朝差點毀在這女人手中。劉娥攝政的時候,多次想要稱帝,但是,都被朝中大臣阻止了,而且她一手提拔的官員也反對她稱帝。之後劉太后還想去建七廟堂,這其實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建造。
二、宋朝時期君臣關係密切,而且趙宋正統觀念深入人心宋朝以君臣共治著稱,無論是趙匡胤、趙光義還是趙恆,都對大臣們禮遇有加,立功了就會有封賞,辦錯了事,只要不是特別惡劣的那種,一般都能保住性命。比如:奸臣丁謂,曾獨攬朝廷大權,這種忤逆之罪在宋朝竟然只是罷官而已。
三、劉太后的野心並沒有那麼大劉太后執政之後,頒佈了一些法令,比如:廢除了宋真宗祭天祭地的封建制度,還把天書燒了,給趙恆捎到了地下。並且劉太后知人善任,提拔了一大批能臣。
崇拜武則天的劉太后,最終沒有登基稱帝,她每次提出要登基稱帝都被大臣們出面制止,但劉太后每次也都妥協了。因為劉太后顧全大局,且她也明白江山穩定的重要性,所以後來她放棄了稱帝的想法。 -
4 # 澳古說歷史
劉娥與武則天的人生經歷有著太多太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她們皆是出身於沒落的官員家庭,劉娥的父親劉延慶,雖在太祖一朝官至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但到了太宗朝,隨著劉延慶的去世,劉家家道中落。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雖在高祖一朝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得封應國公,但到了太宗朝,隨著武士彠的去世,武家也就家道中落。
再如她們都有著極其豐富的理政經驗,劉娥在真宗朝後期就開始干預朝政,當時真宗回宮處理天下奏章時,她就總是陪伴左右,參與國事的處理。而武則天更是不用說,在高宗中後期,她就已經是明目張膽的參預朝中事務,“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最後甚至都與高宗並稱“二聖”。
再如她們都有極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劉娥知道利用百官之間的矛盾去擊敗自己的敵人,如她就曾利用丁謂、曹利用等人,一舉打垮了反對自己干政的寇準、周懷正、李迪等等人。而武則天,她的政治手段更是驚人,憑藉著一己之力,她不但將反對自己為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貶出朝堂,之後還讓高宗心甘情願的將一半皇權交予她,與他並稱“二聖”。
再如她們在“垂簾聽政”時都有“僭越”的行為。劉娥在聽政時,她不但公然接受宋仁宗和文武百官的朝拜,甚至還以帝王的禮儀去參拜太廟。而武則天在聽政時,其所作所為更是肆無忌憚,從“公然廢掉中宗李顯,另立睿宗李旦為帝”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此時武則天已於帝王無疑。
可以這麼說,劉娥同武則天一樣,她有稱帝的條件,也有稱帝的能力,如若她要稱帝,這不是沒有機會。但事實上,最後劉娥並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她們兩人最後是走上一條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武則天在聽政七年後,宣佈改唐為周,建立大周王朝。而劉娥聽政儘管長達十一年之久,已然成為北宋的最高統治者,但卻自始至終沒有邁出稱帝這最後一步。
那劉娥為何不踏出最後一步,去行那改朝換代之事,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呢?
關於劉娥為什麼成不了第二個武則天,很多答主其實已經給出了非常詳細的答案,比如沒有庶族集團的支援;沒有外戚集團的支援;沒有自己的鐵桿政治盟友等等。因此,如若重複去說這些,著實有老生常談之嫌。
所以,對於其他答主已經寫出的原因,我這裡就不再詳訴。 這裡,我來說說,多數答主在解答這個問題時都很少提到過的一個方向。
劉娥之所以沒能成為第二個武則天,這與宋真宗在駕崩後所留下的遺詔不無關係。
與武則天靠李治留下的“大帝遺詔”獲得名正言順的“聽政”權一樣,劉娥能名正言順的聽政,靠的就是宋真宗所留下的“乾興遺詔”。
但是,與“大帝遺詔”為武則天后來的稱帝鋪平道路不一樣的是,“乾興遺詔”卻是極大的遏制住了劉娥意欲稱帝的舉動。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看看這兩份遺詔的主要內容:
“大帝遺詔”:“皇太子(唐中宗李顯)哲,……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誠,敬保元子,克隆大業,光我七百之基,副茲億兆之願。……皇太子(李顯)可於樞前即皇帝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后)天后進止”。
“乾興遺詔”:“(宋仁宗趙禎)可於柩前即皇帝位。然念方在沖年,適臨庶務,保茲皇緒,屬於母儀。宜尊皇后為皇太后,淑妃為皇太妃,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更賴佑佐宗工,文武列闢,輔其不逮”。
首先,從這兩份遺詔中,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劉娥這二人獲得聽政權力的原因是不一樣的。先是劉娥,宋真宗賦予她聽政權力的原因是“念方在沖年,適臨庶務,保茲皇緒,屬於母儀”,就是此時剛繼位的仁宗還很年幼(13歲登基),且缺乏施政經驗,因此如若讓他直接親政,這對於國家,對於百姓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為了國家、百姓考慮,真宗就賦予了劉娥聽政的權力,讓她代行皇權。
反觀武則天,李治給她聽政的權力,卻似乎是毫無原因的,因為自古皇太后能被賦予“聽政”權力的,其條件武則天是一樣都不佔。先是“年幼”,李顯即位之時,他已是28歲的大好青年,這顯然無法滿足“年幼”的條件。再是“缺乏施政經驗”,李顯未登基時,他就已經擁有較為豐富的施政經驗,當時李治多次因事出京時,李顯就多被賦予“監國”的責任,如永淳元年(682年),唐高宗“幸東都”時,就令“皇太子(李顯)京師留守,命劉仁軌、裴炎、薛元超等輔之”,因此這也顯然滿足不了“缺乏施政經驗”的條件。
由此,可以說武則天被收回聽政權力的理由是沒有的,因為自古皇太后被收回聽政權,其所用的理由多為“天子已經長大成人,有了理政的能力,他該親政了”,而在當時李治賦予武則天聽政權時,李顯早已成年,更是擁有豐富的施政經驗,也就意味著武則天的聽政是沒有時間和條件限制的,只要她想聽政,她就能一直聽政下去,滿朝文武無任何理由能阻止她。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當時忠於李唐的重臣,他們皆不能逼迫武則天放棄聽政的權力,而只能是用各種藉口去請求武則天放棄聽政,如裴炎就曾用過“平定叛亂”的藉口,《新唐書》載:“徐敬業兵興,後議討之,炎曰:‘天子年長矣,不豫政,故豎子有辭。今若復子明辟,賊不討而解’”。由此,在擁有完全合法,且不受限制的聽政權的加持下,武則天是完完全全有資格去將朝堂上的重要位置換上忠於自己的親信,而不懼任何非議。
而反觀劉娥,她的聽政是受到時間和條件的限制的,一旦仁宗成年,且擁有施政的經驗時,劉娥就得歸還聽政權,而這就給了忠於趙宋的官員逼迫她歸還權力的理由,此時劉娥死心塌地的輔佐仁宗治理大宋,這也就罷了,但若是她有半點妄圖改朝換代的想法,恐怕那些忠臣就會以此種理由逼迫她交出權力。而此時劉娥一旦拒絕交出權力,那不管是忠於趙宋的忠臣,還是別有用心的奸臣,他們可都有正當的理由去採取兵諫的作法了,真等到那時,劉娥的命運會走向何方,就真的不知道了。
其次,在兩份遺詔中,武則天所賦予的聽政權力是等同於皇帝的,而劉娥卻只是被賦予暫行皇權的聽政權力。
首先在“大帝遺詔”中,李治賦予武則天的聽政權力是“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后)天后進止”,因“兼”在古文中有著“全部”、“同時”這兩種不同的意思,因此這句話有著兩種不同的解釋,其一是凡是遇到不能決斷的軍國大事,全部由武則天來決斷;其二是遇到軍國大事有分歧的時候,要同時稟告於武則天,由其來做決斷。當然不論是哪種解釋,我們都可以看出,李治賦予武則天的聽政權力是完全等同於皇帝的權力,她就是整個天下真正的掌控者。
而正是武則天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她才能凌駕於皇帝之上,直接越過皇帝頒佈詔令,去行遷都、改官制,乃至是廢帝一事,如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就越過睿宗李旦,直接下詔:“旗幟改從金色,飾以紫,畫以雜文。改東都為神都,又改尚書省及諸司官名”。
而反觀劉娥,在“乾興遺詔”中,劉娥被賦予的權力只是“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這裡我們需注意“權”這個字,在古文中權有“變通”、“暫時”這兩種意思,因此無論是何意,劉娥雖然與武則天一樣,同樣被賦予軍國大事的最高決策權,但不一樣的是,劉娥被賦予的權力是暫時性的,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變通做法。也就是說,劉娥只是皇權的臨時掌控者,而不是真正的持有者,她不能長時間的把控著皇權,更不能直接取代仁宗皇帝,成為真正的皇權擁有者。
正因有“權”字,劉娥就沒有武則天那樣的巨大的權力,她不能直接越過皇帝去頒行詔書,如若她要頒佈詔書,她就必須經過皇帝,加蓋皇帝玉璽,只有這樣她的詔書才具有合法性,才能被百官所認可。如此,可以這麼說,劉娥只是仁宗皇帝的暫時代言人,只是輔助仁宗治理國家,而非直接凌駕於仁宗去治理天下。
再是,“乾興遺詔”中賦予了百官限制劉娥的權力,而“大帝遺詔”中卻是沒有。武則天之所以能夠控制住李唐天下,並最終達成改朝換代的壯舉,這之中固然與武則天本身高超的政治手腕有關,可更多的是朝中多數重臣的“不作為”。而李唐重臣之所以會“不作為”,雖跟有些官員貪生怕死,趨炎附勢有關,但也有李唐重臣沒有權力去限制武則天有關。
如上文所說,“大帝遺詔”中賦予武則天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是可以凌駕於李唐皇帝之上的,與此同時,李治在遺詔中更是點明:“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誠,敬保元子,克隆大業,光我七百之基,副茲億兆之願”,即朝中文武百官必須是無條件聽從武則天的命令。如此,試問李治都在遺詔中如此說道,李唐忠臣就算有心限制武則天,但又有何理由去限制武則天呢?畢竟連李唐天下的擁有者,李治他都不在乎這天下被武則天所得,那些忠臣又還能幹嘛呢?
而與“大帝遺詔”中無底線的給予武則天權力不一樣的是,“乾興遺詔”中卻是賦予了朝中文武百官限制劉娥的權力,“文武列闢,輔其不逮”,這句話無疑是給予了文武百官指正劉娥政令失誤的權力,及限制劉娥擅權的權力。在當時,那些忠於趙宋的重臣正是藉助這個權力一次又一次的制止了劉娥赤裸裸的“僭越”行為。
如某一次,劉娥與仁宗皇帝“同幸慈孝寺”,劉娥“欲以大安輦先帝行”,此時參知政事魯宗道就說道:“夫死從子,婦人之道也”,直接與劉娥說道,她不能走在仁宗皇帝的前面,而這時劉娥無奈只得遵從“命輦後乘輿”。再如乾興元年(1022年)六月,劉娥“以上臥起晚,令內侍傳旨中書,欲獨受群臣朝”,此時劉娥意欲將仁宗皇帝拋棄,獨自接受群臣的朝拜,可最終因士大夫們的嚴詞拒絕,劉娥這等舉動並未如意。
同時,與武則天動輒就能親自下詔罷免百官不同的是,因“乾興遺詔”賦予了百官限制她的權力,劉娥不但不能罷免百官,還要時刻受到文武百官的監督,比如劉娥晚年縱容外戚亂政時,“稍進外家,任內宮羅崇勳、江德明等訪外事,崇勳等以此勢傾中外。兄子從德死,姻戚、門人、廝役拜官者數十人”,她就相繼遭到御史曹修古、楊偕、郭勸、段少連等人的連番彈劾。
想想看,連稍微放縱下外戚,劉娥就受到御史的連番彈劾,由此可知,當時百官對於劉娥的限制是十分強悍的。
綜上所述,從這兩份遺詔的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娥雖與武則天一樣有著聽政的權力,但劉娥的權力卻是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的,其不但要受到時間和條件上的限制,還要受到文武百官強悍的限制。簡單的說,真宗賦予劉娥的只是暫行皇權的權力,她只是皇權的代言人,當時一切軍政事務還是離不開仁宗的同意的,況且真宗在賦予劉娥皇權代理人身份的同時,還賦予文武百官監督她的權力,因此劉娥是做不到跟武則天一樣,去直接越過仁宗去執行任何一項政務的。
如此,試問一個繞不開皇帝、百官監督的劉娥,一個沒有名正言順去長時間把控天下的劉娥,她如何去做第二個武則天呢?
-
5 # 絕塵的時光
劉娥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恆去世,劉娥之子也就是宋仁宗趙禎才13歲,根本不具備處理政務的能力,朝中權力落入宰相和劉娥手中。隨即劉娥以多種手段把朝中大臣趕出京城,自己手握重權,但是她為何不能如武則天一樣當第二個女帝呢?
一,在朝中沒有大臣支援劉娥上位劉娥與武則天的不同之處之一:武則天擴大了唐代選拔官員的途徑。在唐以前科舉制度不完善,選官途徑主要是透過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等方法,這就導致了唐以前士族基本上都掌握在貴族手中。
以五姓七宗為首計程車族門閥控制了朝政,甚至是江山,而武則天一是開闢了武舉,二是完善了科舉制度,給庶族百姓階層提供了進入仕途的良機,所以這就使武則天在朝廷上有一股力量支援。
而劉娥雖然深得先帝寵愛,貴為太后,但她還是以依附趙家為主,無法形成自己的勢力,沒有可以依賴的力量,所以她的上位無人支援。
二、趙宋正統觀念已深入人心,君臣關係非常之好。程朱理學出來之前,宋朝是歷史上最為開明和包容的朝代,宋家天下一直以君臣共治著稱,而且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地位非常之高。
不論是趙匡胤、趙光義還是趙恆,都對文臣非常尊重,而且趙光義還宣佈終宋一朝,絕不殺文官,如丁謂這種獨攬朝政大權,甚至限制皇權的人都沒有被殺,可見宋朝對文官的重視和寬容。劉娥想要推翻這個開明包容的趙宋江山,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宋朝言官監督到位,劉娥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宋朝朝政以公開透明為基礎,文官體制計程車大夫可以在朝堂上暢所欲言,只要平時不管遇到大事或者小事,都可奏上一本,而且言官頗受皇帝信任,所以再朝堂上參政、議事熱情高漲,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心態使宋朝維持著透明的健康政治生態,劉娥哪敢在朝堂上公開稱帝,光是言官估計就會把她噴個半死。
結論宋朝是一個開明的朝代,一定意義上說皇權在宋朝並不如其他朝代那麼大,這也是宋朝開明公正的政治生態,也是劉娥不敢冒著滿朝文武的反對稱帝的原因。
-
6 # 春江花月史
武則天能當皇帝,可不是僅靠政治手段就可以的,而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的“天選之女”,這才成就一代女皇。劉娥運氣比她差點,啥啥都做了,才幹也有,可是“人氣”“運氣”不夠,所以才沒拿到“出道位”。這話怎麼說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唐朝前期宮廷女子參政意識強武則天能成為一代女皇,與唐前期頻繁的宮廷女性參政有很大的關係。首先是受唐之前魏晉南北朝時期優越的婦女地位所影響,漢末以來多“悍婦”“再嫁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婦女的社會地位。再到唐建立之初,李世民的姐姐平陽昭公主領兵打敗敵軍助李淵得天下,而李世民身邊的長孫皇后明裡暗裡對朝廷政局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徐慧徐婕妤則直接上疏勸阻皇帝,所以唐朝政局不可避免的在慢慢地受婦女所影響,所以後來武則天上臺後,又依靠其過人的膽識和強幹的手段,當了女皇。
宋朝是“君主立憲”而劉娥所在的宋代,從趙匡胤建立宋朝開始,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冗”的時候局面,這不僅體現在“冗官冗兵冗費”上,從政策決策上也是“冗”的時候一批。文人言官為了彰顯個人的超級話術和舌燦蓮花,對皇帝的決策起了重大的影響作用。也就是雖然你是咱們國家的老大,但是你想這麼做,不行,沒門!簡直就是13、14歲的叛逆青少年心理。所以宋代的皇帝頗有點“君主立憲”的苦逼意味。劉娥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當皇帝,就怕朝堂上的唾沫星子太多淹死人了。
婦女貞潔觀和後世對宮廷女性干政的措施其次就是受古代婦女貞潔觀的影響,雖然魏晉南北唐時期婦女地位大大提升,但是很多人對於武則天當女帝一事已經詬病不已,而在官方的意識形態中婦女仍是作為要守婦道侍夫君的存在。
《隋書列女傳》中就有這樣的開篇:“自昔貞專淑媛,布在方策者多矣。婦人之德,雖在於溫柔,立節垂名,鹹資於貞烈。溫柔,仁之本也;貞烈,義之資也。非溫柔無以成其仁,非貞烈無以顯其義。……觀夫今之靜女,各勵松筠之操,甘於玉折而蘭摧,足以無絕今古。故述其雅志,以纂前代之列女雲。”而唐後期之後的朝代中,對於女子干政則做出了重要的措施,宋代也不例外,宋代的后妃不可議論朝政,也更不可參與政事。不過顯然劉娥是個例外。這些措施對劉娥稱帝也造成了大的障礙。所以,劉娥雖然是平民逆襲皇后的典型例子,但是好歹也有了皇帝之實只是沒有皇帝之名罷了,就憑這也是槓槓的。
-
7 # 狄飛驚
著名民間故事“狸貓換太子”,講的是宋仁宗趙禎身世之謎的傳奇,故事裡心狠手辣的劉後在歷史上是有真實原型的,她便是北宋真宗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歷史上的劉娥,曾像武則天一樣,協助自己的男人處理朝政,也曾控制自己的兒子,垂簾聽政,執掌朝政十餘年,她也因此被譽為“武則天第二”。但劉娥終究沒能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劉娥的傳奇:從被變賣的孤女,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劉娥祖籍太原,出生在四川,她自幼父母雙亡,被姥姥家撫養長大。姥姥家境也不好,所以在劉娥很小時,家人便教她唱歌,讓她當了一個歌女,靠著賣唱賺錢補貼家用。
劉娥十來歲被嫁給一個叫龔美的銀匠,龔美只是一個普通的手工業者,他帶著劉娥來到開封打工,因為生活貧困,竟然把劉娥賣給一個叫張耆的官員。張耆覺得劉娥貌美,唱歌好聽,又把劉娥推薦給了自己的領導——襄王趙恆,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趙恆特別喜歡劉娥,把劉娥納入府中,兩人如同夫妻,但這件事很快被趙光義知道了,趙光義覺得劉娥出身貧賤,配不上皇室,就下令把劉娥趕了出去。趙恆捨不得劉娥,表面上把劉娥趕出王府,背地裡卻把劉娥安置在張耆家中,他自己經常跑到張耆家中,與劉娥私會。
趙光義死後,趙恆即位,立刻把劉娥接入宮中。趙恆很想封劉娥為皇后,但當時他已經有了正宮皇后郭氏,不能隨意廢后,所以劉娥的皇后之路十分艱難,即便郭皇后死後,她也沒能立即成為皇后。劉娥等了十幾年,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她讓自己的侍女李氏侍奉趙恆,李氏果然順利生下一個兒子,劉娥便把把這個兒子據為己有,交給閨蜜楊氏撫養,而李氏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被人搶走,這便是“狸貓換太子”故事的源頭。
李氏生的這個男孩,是趙恆唯一的皇子,藉助這個兒子的力量,劉娥終於被冊立為皇后,當初的小麻雀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飛上枝頭,變成母儀天下的鳳凰,這一年她已經四十五歲。
劉娥的野心:有武后之才,而無武后之惡劉娥出身卑微,卻天生聰慧,頗能識文斷字,不僅把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還經常幫趙恆批閱奏章,趙恆對她十分信任,晚年多病時常讓劉娥代自己處理政事,就如同唐高宗李治對武則天一樣。後來故事的發展也如出一轍,劉娥的權勢越來越大,有把持朝政的跡象。
趙恆對劉娥心生猜疑,便瞞著劉娥和宦官周懷正、宰相寇準等人商議,準備讓太子監國。寇準讓知制誥楊億連夜起草太子監國的密詔,但楊億酒後失言,洩露了密謀,被劉娥發現。趙恆害怕自己老婆發飆,竟然裝糊塗說自己沒說過讓太子監國,把黑鍋甩給了寇準。
在劉娥的壓力下,軟弱的趙恆不得已將寇準罷相。寇準罷相後,周懷正知道自己遲早會被清算,便密謀發動兵變,廢皇后劉娥,殺宰相丁謂,迎寇準復相,擁戴皇太子登基,讓真宗退位為太上皇。這個陰謀膽大包天,但同樣因謀劃不周洩密,劉娥聯合丁謂、曹利用先下手為強,滅了周懷正,順便把寇準也扯進案子裡,一貶再貶,與寇準一黨之人非誅即貶,被清理一空。
劉娥的權術遠超人們的想象。宋真宗駕崩,宋仁宗繼位,尊劉娥為皇太后,軍國大事全部由劉娥處置,宰相丁謂想獨攬朝政,劉娥以“勾結宦官,圖謀不軌”為由廢了丁謂,一下子貶到海南島,丁謂一黨也被清除。過了幾年,劉娥以曹利用的侄子涉嫌謀反為名,將曹利用貶斥出朝,沒人再敢跟她作對。當時仁宗年少,軍國大事都由劉娥一人決斷,她的地位已直追武則天。
劉娥為何成不了第二個武則天然而,劉娥終究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她不是沒有做女皇帝的想法,但現實中有太多因素在阻擋她成為女皇帝的道路,而這些因素是她一個人無力改變的。
1、祖宗之法對女後擅權的防範。
宋朝汲取漢朝、唐朝存在的武將跋扈、藩鎮割據、女後干政、外戚專權和宦官擅國等沉重教訓,制定了一套所謂“祖宗之法”,“祖宗之法”的精髓就在於想盡一切辦法,強化皇權,防範對皇權的侵奪,其中女後干政更是重點防範物件,史稱宋朝“女子之防尤嚴”。
宋朝防範女後和外戚干政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選擇皇后時特意選擇普通官宦之女,而不像漢朝、唐朝那樣從豪門士族中選擇,因為豪門士族人才眾多,豪門之女一旦成為皇后,很容易引薦其家族男性入朝為官,形成外戚勢力。關於這一點,就連劉娥本人都有清醒認識,她在給自己兒子宋仁宗選擇皇后時就堅持這一標準,選了已故中書令郭崇的孫女為皇后,還公開說“自古外戚之家,鮮能以富貴自保,故茲選於衰舊之門,庶免他日或撓聖政也。”
宋朝皇帝在位期間,不允許後宮嬪妃插手政事,只有當新君即位,年幼不能處理朝政時,才允許太后垂簾輔政,但一旦新君成年,具備了處理政事的能力,太后就要還政於皇帝,不能長期把持朝政。宋仁宗曹皇后、宋英宗高太后、宋神宗向太后……等等皇太后,都曾充當過垂簾聽政的角色,但她們沒有完全把持朝政。終宋朝三百餘年曆史,只有劉娥是唯一例外,她不僅在宋真宗在位期間就幫助皇帝處理政事,還公然參與宮廷政變,與宦官和文官集團爭權。宋仁宗成年以後,劉娥也一直把持朝政,不肯將權力還給宋仁宗,正因為如此,劉娥才成為最接近武則天之人。
2、文官集團對女後專權的強力制約。
對皇帝而言,宦官、女後、外戚、武將都是皇權的威脅,不可以完全信任,甚至要重點防範,但士大夫階層飽讀聖賢書,講究忠君愛國,他們不可能做出謀逆造反、威脅皇帝這種事,是最值得信賴的物件,因此宋朝始終堅持優待士大夫,奉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針。
宋朝透過大開科舉、提高文官待遇、崇文抑武等措施,促使了文官集團的形成,文官集團對皇帝感恩圖報,自然也要發揮在鞏固皇權方面的作用。宋朝的文官集團對宦官、女後、外戚和武將群體有著極強的防範心理,這種防範心理甚至比皇帝本人還要強烈。宋真宗的郭皇后駕崩後,趙恆本想冊立劉娥為皇后,卻遭到宰相寇準、李迪等人的強烈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為一國之母”,實際上寇準看出了劉娥的野心,擔心她將來會干預朝政,才會搬出“出身論”的論調,趙恆雖然不情願,但寇準等人言之有理,他也無可奈何。
宋仁宗時期,劉娥專擅朝政,表現出想要做女皇帝的強烈意圖,但她知道自己最大的障礙就是文官集團,於是不時試探文官們的口風。她身為皇太后,卻違反儀制身穿皇帝才能穿的袞衣,此舉遭到文官們的強烈反對,但劉娥我行我素,還旁敲側擊地問大臣如何評價武則天,大臣們裝傻充愣地說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差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劉娥聽了無言以對。
當然,朝臣中不乏溜鬚拍馬者,有人上書請劉娥“行武后故事”,有人獻《武后臨朝圖》,劉娥藉機又問朝臣意見,魯宗道當面質問道:“太后這樣做,將當今皇帝置於何處?”劉娥一看文官集團大多數人都不肯擁護自己,自己想要做女皇帝實在是困難重重,於是乾脆演了一齣戲,把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扔到地上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3、劉娥缺乏強大的家族和外戚背景。
在男權時代,女後專權已屬不易,想要做女皇帝,更是難上加難,僅靠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強如武則天,鬥敗了天底下所有敢於公開反對自己的男人,就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放過,仍然要重用外戚也就是武家人,如武承嗣、武三思等。在武則天看來,這個世界所有人跟自己都不親近,都不值得自己信任,只有姓武的才是真正的自家人,她甚至想讓自己的侄子做太子,繼承江山,而像呂后這樣的女強人,也特別重用呂家人。
劉娥也想這麼幹,但她不具備條件。劉娥自幼父母雙亡,被姥姥家撫養長大,而姥姥家極為平凡普通,沒有任何背景,劉娥甚至連一個堂兄弟、表兄弟都沒有,她想要提拔重用自家親戚,卻一個親戚都找不到,最後不得已居然讓自己的前夫龔美改姓劉,當了自己哥哥,甚至只能給前夫跟別人生的兒子加官進爵。可以說,跟武則天、呂后、慈禧等女強人相比,劉娥是真正最可憐的“孤家寡人”,她雖然執掌朝政,卻不可能事必躬親,又沒有外戚幫助,最終還是隻能依賴文官集團治理天下,這就決定了她一個人無法與整個文官集團對抗。
-
8 # 追蹤歷史腳步
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恆去世,而仁宗趙禎才13歲,尚且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隨即宰相和皇太后劉娥成為朝廷的掌權者。史料記載“真宗崩,遺詔尊後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此時周邊的党項、遼國都相對安穩,並沒有和宋朝爆發什麼衝突。
之後劉太后為了獨攬大權開始一些列行動,劉娥在之前就攆走了寇準、李迪等人,在丁謂的火上澆油下,寇準、李迪再沒有翻身的可能。丁謂獨攬朝政大權,還規定了劉太后和小皇帝趙禎的臨朝時間。
隨即在修造真宗陵墓時,宰相丁謂出現破綻,劉太后又聯合王曾等大臣鬥倒了丁謂。劉太后為了權力,再次一一貶黜中央的大臣,宰相王曾因為玉清昭應宮的大火被貶為了地方官。樞密使曹利用因為侄兒穿著龍袍被牽連,在被貶途中自殺身亡。
看似劉太后的身前已經沒有什麼敵人了,他幾乎把整個核心官員換了一個遍。劉太后的舉動可以看出她十分想當皇帝,權力慾望也比較強,並且她還十分崇拜武則天。天聖二年(1024年),劉太后就曾違背祖制,穿著龍袍參加了冊封大典。
龍袍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穿的,這麼想做皇帝的太后,最後卻沒有成為事實,這其中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一、臣子不同意,大量賢臣上疏阻止劉娥稱帝
俗語有云“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可以證明一個女人想要成為一個政權的首腦是何等困難。從古至今一直都是男權社會,直到近代女性的地位才慢慢地提高。
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則只有武則天,且唐王朝差點毀在這女人手中。劉娥攝政的時候,就多次想稱帝,但都被大臣們撅了回來。一次劉太后問參知政事魯宗道:“愛卿,你說唐武后是什麼樣的人呢?”
魯宗道以仗義執言著稱,基本上朝堂的人大臣,只要是有不合理的都會被魯宗道瞪上一眼,宰相王欽若就是受害者。魯宗道也是劉太后一手提拔起來的,然而這位大臣的回答卻讓人大跌眼鏡。魯宗道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意思就是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差點把江山丟了。
劉太后聽到此言也是滿臉黑線、無可奈何,她一手提拔的官員照樣反對他稱帝。之後劉太后還想去建七廟堂,這其實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建。魯宗道再次跳了出來說“若立劉氏七廟,如嗣君何?”意思是如果建立劉氏七苗,你把您兒子仁宗趙禎放到什麼位置呢?
這話頂的劉太后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魯宗道是一絲面子都不給,為了趙宋天下,魯宗道也是夠拼的,而每次劉太后只能吃癟。
天聖7年(1029年),孝順的皇帝趙禎準備在會慶殿給劉太后祝壽,然後再去上朝,因為當天是劉太后的生日。這說明了劉太后再次想位居皇帝之上,她的野心還沒有消失。然而此時朝廷之上的官員大多都已經換成了劉太后的人。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小官站了出來,上疏朝廷“奉親於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後世法。”這名小官叫范仲淹,意思就是皇帝給母親賀壽,可以去內宮,朝堂上是辦公的地方,不能如此。
至此,劉太后明白了她的稱帝美夢是沒有好結果了,因為有太多的人反對,趙宋的大臣實在是惹不起啊,於是慢慢地劉太后也就打消了稱帝的幻想。
二、宋朝君臣關係良好,趙宋正統觀念深入人心
宋朝譽為最開明的朝代,尤其以君臣共治著稱,不論趙匡胤、趙光義還是趙恆,都對文臣禮遇有加,立功了有封賞,辦錯了事,只要不是惡貫滿盈那種,一般都能保住性命。好比奸臣丁謂,曾獨攬朝廷大權,甚至還限制了皇帝和太后的權力,這種忤逆之罪要是在明清必定是個凌遲。
再說明相寇準,在太宗在位時期,一次在朝堂商議國事,太宗趙光義聽得有些不耐煩,就起身想要出去,寇準則直接上前抓住了皇帝的衣服,按在龍椅上,讓其把事情處理完再走。史料記載“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
皇帝乃是九五之尊,豈能是隨便就敢碰的,換做在明清,估計最起碼要滅三族。而被按在椅子上的趙光義則不怒而喜,還為得此賢臣而感嘆:“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這就是宋朝的開明之處,它不像明朝君臣互相利用,也不是清朝的奴化制度,而是真正的君臣共治。
這就是為什麼崖山戰敗後,許多忠臣陪同皇帝投海自盡。而在明靖難之役後,朱允炆舊臣幾乎全部投降朱棣,明亡之前也是一樣,多爾袞入關後大量官員投降滿清。北宋的皇帝很少殺大臣,只要不是犯了天大的罪行都能免死。而在明代被貶黜的核心官員大多難逃一死,不是被皇帝處死,就是被政敵弄死,很少能有好下場。
正是因為趙家皇帝以誠摯之心對待下屬,所以在碰到劉娥想要稱帝的時候,才有很多賢臣直言敢諫,最終才阻止了太后稱帝的不明智舉動。
三、劉娥太后的野心相對沒有那麼大
劉太后上臺頒佈了一些類法令,比如摒除了真宗祭天祭地的那一套把戲,還把天書也給趙恆捎到了地下。並且劉太后知人善任,提拔了一大批能臣,讓仁宗朝的政治為之一新。在王曾、曹利用、魯宗道、王欽若的領導下,宋朝國力也是蒸蒸日上。
崇拜武則天的劉太后,最終還是沒有成功,他每次出格的行為都會被大臣們制止,但劉太后每次也都妥協了。因為她顧全大局,且明白江山穩定的重要性,劉太后出生低微,在嫁給真宗之前還結過婚,體驗過民間疾苦,所以她放棄了稱帝的想法。
皇帝趙禎雖然不是劉娥的親生兒子,也對劉太后是孝順有加,而且趙禎也是有名的賢君。如果換成武曌的性格,宋廷必定會出現大災難,而事實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除了劉太后那些沒有成功的小動作,國家運轉一切正常,並在向好的方向進展。
劉太后是少見的賢后,她的身上沒有武曌和呂雉的惡毒,而有著武曌和呂雉的治國智慧,是她在新老政權交替之時,穩定了朝廷形勢,既無內憂也無外患,最終政權再次回到了仁宗手中,為了之後的仁宗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
-
9 # 能源專案前期規劃精講
唐朝的武則天是中國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實,這樣的歷史在後來的北宋也差點上演過,她叫劉娥,即《狸貓換太子》裡的劉後。
劉娥出身不算低微,她父親劉通也當過刺史,跟趙匡胤征戰太原時犧牲。宋朝政府也沒做好撫卹工作,劉娥作為大宋烈士的後裔居然淪落到唱花鼓為生。在進宮前,她已有過一段婚姻,嫁給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如果她不是要求跟老公一同去開封城打工,如果她不是上街唱花鼓賺生活費,她的命運軌跡就到此截止了。
命運安排她到大宋國都,安排她在街頭唱戲,又安排皇家子弟襄王趙恆上街看戲。於是,眉目交接間,王子和灰姑娘的愛情傳奇產生了,劉娥被買入襄王府。
劉娥的遭遇和武則天也有點類似。例如在唐太宗死後,武則天被削髮為尼趕入寺廟;劉娥則因為出身卑微被趕出襄王府,被安置在親信幕僚張耆的家裡。唐高宗一登基,就立即將武媚娘接入宮中;襄王趙恆一登基,也立即將劉娥接入宮中。只不過劉娥等待的時間更長,她足足等了十五年。
劉娥入宮時,已36歲,很難生育了。她將民間落魄女子李氏收為侍女,然後推薦給宋真宗趙恆當司寢。李氏果然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劉娥立即將趙禎奪過來作為子嗣,這也得到了宋真宗的批准。
劉娥和武則天的才能也類似。武則天經常幫助老公唐高宗批閱檔案,劉娥也有這個特長,宋真宗很器重她,批閱奏章時,經常要劉娥當參謀。
宋真宗死後,趙禎即位,即宋仁宗,劉娥成了太后,她想做女皇的想法也似乎有點顯露。明道二年(1033)二月,朝廷祭祀太廟,劉太后忽然提出要穿天子袞衣參與祭祀。朝臣們紛紛反對,劉太后卻堅持不妥協,最後得出一個折中方案:將天子的衣冠稍稍做一些改裝。祭祀這天,劉太后穿著稍做改裝的天子服裝進宗廟祭祀
劉娥此後一直穿著皇帝的衣服,在當年三月,六十五歲的劉太后臨終前老是扯宋仁宗的袖子,卻說不出話來。宋仁宗就問群臣:“我老孃死前扯我袖子,我不明白。”大臣薛奎說:“恐怕是太后不想穿著天子服見先帝。”
劉太后是不是這個意思,就不得而知了,但文武大臣絕對是這個意思,於是以皇后服裝入葬。整個大宋王朝總算鬆了口氣。
精彩推薦
-
10 # 大秦鐵鷹劍士
北宋太后劉娥成不了第二個武則天,主要原因有四點:其一、劉娥自己不願意成為武則天第二;其二、大臣的激烈反對,或明或暗,反正不同意劉太后稱帝;其三、劉娥出身卑微,沒有強大的政治勢力;其四、劉太后的兒子趙禎是一代明君,而武天后的數個兒子資質平庸,不堪大任。
三司使程琳獻《武后臨朝圖》以為迎合劉太后,結果太后將此圖擲於地上,並說:"我不做這種有負祖宗的事!"。據說,劉太后臨死前對著仁宗拉拉自己的天子袞冕,似乎欲有所言,大臣薛奎認為她在示意穿著天子袞冕不能見先帝於地下,仁宗命改用皇后冠服入殮。由此可見劉太后並沒有武后的理想那麼大,她雖有當天子的想法,但沒有當天子的行動。
宋代限制女主和外戚干政的家法十分森嚴,大臣、臺諫和其他臣僚得以援引諫阻,使劉太后不敢登基為帝。明道二年,劉太后打算穿著天子袞冕謁見太廟,參知政事薛奎問她:"大謁之日,究竟作男兒拜,還是作女兒拜?"。最終劉太后穿戴經過改造的皇太后冠服謁拜了太廟。劉太后也曾試探性地問大臣:"唐武后何如主?"以耿直著稱的魯宗道毫不猶豫地回答:"唐之罪人,幾危社稷!劉太后默然不語。
劉太后出身卑微,傳說中她十來歲就嫁給當地的銀匠龔美。龔美給人打造銀器,她就招攬顧客。宋真宗當時封為襄王,想納一個川女,他認為蜀地女子"多材慧"。而龔美因為貧寒準備把劉娥改嫁,經襄王府給事張耆介紹,劉娥一入王府就受寵愛,這年她十五歲。武天后出身世族,有良好的家族背景。劉太后的兒子趙禎廟號宋仁宗,是一位明君賢帝;而武天后的兒子大多資質平庸,才不堪大用。因此劉太后還政兒子,以皇太后之禮厚葬。
-
11 # 揚生解史
劉娥也許是所有皇后中,身世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她出生不久,便父母雙亡,尚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女,只能寄養在母親龐氏的孃家。稍長大後,為了生計,她成為一名歌女,並很快嫁給蜀地一個名叫龔美的銀匠。後龔美帶她離開蜀地,來到了東京汴梁謀生。
在京都汴梁,龔美生計艱難,入不敷出。無奈盤算著將劉娥賣掉,讓她再嫁他人。機緣巧合之下,宋太宗第三子韓王趙恆的指揮使張耆,將劉娥推薦給韓王,趙恆對劉娥一見如故,大為喜愛。
從此,這個結過一次婚的孤女,進入皇宮,開始了她的傳奇之旅……。
從歌女到皇后再到臨朝稱制一天,宋太宗看到趙恆形容憔悴、無精打彩,就問趙恆的乳母是怎麼回事。乳母就照實說了,太宗知道皇子與出身微賤,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頓時怒不可遏,當即令趙恆將劉娥趕出王府。趙恆皇命難違,但又難捨劉娥,就將她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揮使張耆家中,不時前往私會。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太子趙恆承繼大統,隨即將劉娥接入宮中。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劉娥被冊封為皇后。
劉娥身為皇后,不但處置宮闈內務,有理有據,未有大的疏失。而且總是陪伴真宗閱覽奏章,由於她處理政事周謹恭密,慢慢地被宋真宗所倚重和信任。
此後真宗皇帝多病,而皇后劉娥則漸漸把持了朝政。宋真宗害怕劉娥危及趙氏江山,就與宰相寇準等人密謀,要讓太子監國。但因機事不密,被劉娥知道了,此時宋真宗以“不記得”為由,將責任全部推給寇準,導致寇準被劉娥罷相流放。
宋仁宗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得到真宗的授權後,劉娥開始專權,他先後打擊處理了丁謂、曹利用等權臣,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此後,他與宋仁宗每隔五日到承明殿上朝一次:仁宗位左,劉娥位右。正式開始臨朝聽政。
劉娥雖然已將軍國大事權握在手中,並且也開始臨朝聽政,甚至也穿上了龍袍,但她始終沒有稱帝,這是為什麼呢?
劉娥為什麼成不了第二個武則天1、宋朝從制度上限制了外戚專政的可能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稱帝,是以強大的外戚勢力做為後盾的。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為了防止武則天稱帝以及王莽篡位的情況再次出現,規定外戚只准“奉朝請”,坐享富貴,不準預政,不準管軍,不許通宮禁,不許接賓客,不得任文官或“二府”(中書和樞密院)的職務。
所以,沒有外戚勢力的支援,劉娥想稱帝難度可想而知!
2、劉娥沒有魄力廢宋仁宗
劉娥要稱帝,就必須先廢了現皇帝宋仁宗。為此,她曾經試探過大臣的口風,但大臣卻反問她想如何處理現皇帝:
殿中丞方仲弓上書,請劉娥“行武后故事”;權知開封府,後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獻上《武后臨朝圖》,均暗示劉娥稱帝。劉娥詢問朝臣看法,眾臣皆不敢言,唯剛直的魯宗道說:這樣做,又將置當今皇帝於何處?劉娥最終還是將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擲於地上,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劉娥思考再三,發現要廢宋仁宗風險太大。一是她沒有得到朝中當權派的明確支援,二是當時仁宗年紀已不小,在朝中也具有了一定的權威。萬一廢皇失敗,她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最終,他選擇了放棄。
3、宋朝重文官,而文官原則性強,他們反對劉娥稱帝
宋朝是文人治國,而文人的固執和原則性,對不按規則辦事的人來說是個噩夢。哪怕是面對皇帝他們也毫不退讓,而且往往是前赴後繼。劉娥正是忌憚這點,所以她先試探群臣對於她稱帝的看法,在得到不滿意的答覆後,她才放棄了稱帝的想法。
北宋名相富弼上疏宋仁宗,回顧這段往事時說到:
“當日章獻明肅皇后(即劉娥)臨朝,陛下(即宋仁宗)受制於人,皇權微弱。而章獻明肅皇后最終沒有像唐代武則天那樣謀朝篡位,全賴忠臣的救護,使得章獻明肅皇后不得不剋制慾望。陛下可以保全皇位,實是這些忠臣之功。”正是由於以上原因,劉娥最後才不得不放棄了稱帝的想法。
-
12 # 折緣
北宋乾興元年真宗病故,13歲的仁宗即位。真宗遺詔“尊後位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作為皇太后的劉娥,垂簾聽政達11年,在宋代8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重,事聽政時間最長、權力最大的。她不但形式上擁有了黃權,還真正實施了皇權。時“事皆決於後”,以致“中外為憂”。
似乎,劉娥距離那個位置只有一步之遙,但為何就是這“一步”沒能讓她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呢?
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下面這個幾個原因:
宋代士庶界限模糊,使女皇的產生失去了社會根基唐代時,士庶之爭還有餘烈,庶族代表的新興力量是時代發展的潮流,而武則天“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擴大科舉制、薦官範圍,給庶族地主進入仕途、參與政權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同時起用了大批庶族地主擔任各級官職,所以她成為了庶族地主政治經濟利益的代表人物。
而到宋代,門閥士族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經濟上的“千年田換八百主”的動盪給政治以很大的影響。宋代選官“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一些名門貴族,時時受著經濟浪潮的衝擊,有時僅為一時顯貴。比如三朝元老富弼,死後不久便“家世零替”。在這種情況下以經濟利益為基礎的集團很難形成,合與不和多取決於個人好惡或政見得同異,帶有很強的個體性、主觀性,所以由此而形成的集團也多不穩固。在這種勢態下,劉娥只是代表個人,沒有庶族集團的支援,不像武則天那樣作為一種新興勢力的代表,自然缺乏強有力的推動力。
劉娥沒有外戚集團的支援宋代皇帝娶妻,不像唐代那樣“妙擇天下令族”,而多不講門第。劉娥的父親曾任虎捷指揮使、嘉州刺史。但他“從徵太原,道卒”時劉娥尚在襁褓中。
龔美時劉娥的第一個丈夫,也正是因為這個丈夫,劉娥才得以與真宗結合,因而她很感激龔美。又因她無宗族任,於是以龔美為兄,賜姓劉。劉美曾任右侍禁、內殿崇班、洛苑副使等職。但他是銀匠出身,個人素質能力有限,終不能成為強有力的力量。
錢惟演把妹妹嫁給劉美,從而成為劉娥的外戚。他博學能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但他攀附權貴的做法,為當時的人們所不齒,在政治上很不得意。
劉娥也曾努力拉攏一些在朝的劉姓臣僚,但不能如願,劉娥並不能以她的身份拉攏劉姓士僚,無法結成既可自保又可抗衡政敵的集團。勢單力薄的局面,使劉娥不能從垂簾聽政走向稱帝當政。
宋朝初年的防範措施
宋朝立國“專務矯失為得”,為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定了嚴密的親屬迴避法,限制宗室、外戚的進用,以避免漢唐外戚宦官禍國的悲劇、太宗繼位,下詔“先皇帝創業垂二十年,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逾越。”
這些防範措施的制定,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至於它能不能起效,要看這種制度能否被真正執行。事實上,宋仁宗就執行的比較好,折與當時的士風有關。
敢於直言犯諫之臣的牽制宋代的政治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便是以士大夫為基礎的文官體制取代了公卿貴族累世相傳的統治,自由、民主、開放已成為當時的特色。真宗時,臺諫合一,諫官權力日重。他們奏事,上課邀君寵,下可取譽一時,而且晉升的機會多、速度快,所以他們參與政治的熱情很高。而宋代“重文”、“右文”的政策,開明寬鬆的政治氣氛,也產生了一批以匡國勢為己任,敢於諫言請議的大臣,他們“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這對當時的政治勢態有很大的影響。
劉娥稱帝的個人條件也不成熟方仲弓曾上書請劉娥仿效武則天“立劉氏廟”,程琳也獻《武后臨朝圖》,結果劉娥大怒,把它摔倒地上,厲聲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乾興元年八月,太厚讓內侍宣諭,明確表示說:“侯上春秋長,即當還政。”仁宗天聖二年二月皇太后詔宰臣曰:“吾受先帝顧託之深,皇帝富於春秋,助成治道,用,斯民。期見抱孫之歡,永遂含飴之樂,此君之志矣也。”這些都表明劉娥雖有機槍的權力慾,但並不像稱帝,究其原因與下面三個因素有關:
1、武則天的前車之鑑
顯赫一時的武則天,建周十五載,但仍被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的“五王政變”所推翻。十二月十一日,82歲的武則天淒涼地死在了上宮,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身後譭譽參半,褒貶並至,如何安葬、立諡都成了當時很大爭議的事。氣候想相仿武則天的韋皇后、安樂公主都沒有擺脫悲劇性的結局。這些不能不給劉娥以思考和警誡。
2、實用主義的支配
從當時的時局來看,儘管太祖、太宗兩繫有矛盾,但在阻止劉娥越權這一點上是一支致的。他們對劉娥稱帝構成了很大障礙。如前文所述,她可以依賴的劉姓族人很少,又沒有子嗣,無位可傳。她也不想因此而抹殺了自己的業績,故能聽從王曾“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所以安劉氏也”之言,只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把持朝政,操縱皇權。
回覆列表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劉娥是宋史學界較為關注的女性之一。她是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時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十一年,當時位高權重,卻沒有 像武則天那樣改朝稱帝。究其原因,這與當時的社會、制度、士風和個人四個方面有很大的關係。
劉娥,是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冊立的皇后,她“性警悟,曉書史”,且能博聞強識。很多事情,劉娥不但能記其主要情節,而且能夠 引證史書中的類似事件,提出參考意見,深得真宗的厚愛。天禧四年, “帝久疾居宮中”時,“事多決於後”(卷二百四十二)。由此可見,劉 娥既有較高的從政素質,又有一定程度的參政經驗,這便為她以後的垂 簾聽政奠定了基礎。
乾興元年真宗病故,13 歲的仁宗即位。真宗遺詔“尊後為皇太后, 軍國重事,權取處分。”(卷二百四十二)作為皇太后的劉娥,垂簾聽 政達 11 年,在宋代 8 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中,是聽政時間最長、權力 最大的。她不但形式上擁有了皇權,還真正實施了皇權。時“事皆決於後”,以致“中外為憂”(卷三百十)。可是劉娥並沒有稱帝為女皇。明道二年劉太后遺詔雲“吾愛遺先朝,保助今聖,綿歷十載,憂勤一心, 以天下之母儀,沐人君之榮養……迄臻大寧”終發出了“無愧前古”之 聲。(禮三二之一)
究劉娥未稱帝之因,試作以下分析:
1. 宋代士庶界限的模糊,使女皇的產生失去了社會根基
1.1 她不像武則天那樣有庶族集團的支援
唐代時,士庶之爭還有餘烈,庶族代表的新興力量是進步勢力。而 武則天“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擴大科舉制、薦官範圍,給庶族地主 進入仕途、參與政權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同時起用了大批庶族地主擔任 各級官職。所以她成為庶族地主政治經濟利益的代表人物。
而宋代,門閥士族徹底衰微。經濟上的“千年田換八百主”的動盪 給政治以很大的影響。宋代選官“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卷三 十五)。一些名門貴族,時時受著經濟浪潮的衝擊,有時僅為一時顯貴。 如三朝元老富弼,死後不久便“家世零替”。在這種情況下以經濟利益 為基礎的集團很難形成,合與不合多取決於個人好惡或政見的同異,帶 有很強的個體性、主觀性,所以由此而形成的集團也多不穩固。在這種 勢態下,劉娥只是代表個人,沒有庶族集團的支援,不像武則天那樣作 為一種新興勢力的代表,缺乏強有力的推動力。劉娥選拔人才範圍廣 泛,但其依靠力量也常變動,如她利用丁謂、曹利用、馮拯等,得以垂 簾聽政,於是丁謂等顯赫一時,但當不再需要他們時,便採納王曾的建 議,借山陵事件,處置了丁謂、雷允恭。
1.2 她沒有外戚集團的支援
宋代皇帝娶妻,不像唐代那樣“妙擇天下令族”,而多不講門第。 劉娥被冊立便是一例。她沒有顯赫的門第,沒有強有力的外戚勢力鞏固 其地位。現舉《宋史》中與劉娥最親的幾人為例。
劉通是劉娥的父親。他曾任虎捷指揮使、嘉州刺史。但他“從徵太 原,道卒”時劉娥尚在襁褓中。(卷二百四十二)
龔美是劉娥的第一個丈夫。劉娥因了他才得以與真宗結合,因而她 很感激龔美。又因她無宗族人,於是以龔美為兄,賜姓劉。劉美曾任右 侍禁、內殿崇班、洛苑副使等職。但他是銀匠出身,個人素質能力有 限,終不能成為強有力的力量。
錢惟演把妹妹嫁給劉美,從而成為劉娥的外戚。他博學能文,在文 學史上的地位很高。但他攀權附貴的做法,為時人所不齒,在政治上終不很得意。
劉娥也曾努力拉攏一些在朝的劉姓臣僚,但不能如願。如下面兩人:
劉綜“知開封府,一日奏事畢,真廟延之從容曰:‘卿與中宮近屬, 已擬卿差遣,當知否?’綜變色作秦音‘啟陛下,臣本是河中府人,出於孤寒,不曾有親戚在宮中。’未幾出知廬州。”
劉燁“為龍圖閣直學士權開封府,明肅太后朝獨召對。後曰:‘知 卿名族十數世,欲一見卿家譜,恐與吾同宗也。’燁曰:‘不敢。’後數 問之,度不可免,因陛對為風眩,僕而出,乞出知河南府。”(卷第十 六)
可見,劉娥並不能以她的身份拉攏劉姓士僚,無法結成既可自保又 可抗衡政敵的集團。勢單力薄的局面,使劉娥不能從垂簾聽政走向稱帝當政。
2. 宋初的防範措施
宋朝立國“專務矯失為得”,為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定了嚴 密的親屬迴避法,限制宗室、外戚的進用,以避免漢、唐外戚宦官禍國 的悲劇。太宗即位,下詔“先皇帝創業垂二十年,事為之防,曲為之 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逾越。”(卷一十七) 真宗 時多恪守祖宗家法。
這些防範措施的制定,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至於它能不 能起效,要看這種制度能否被真正執行。事實上,宋仁宗就執行的比較 好,這與當時的士風有關。
3. 敢於直言犯諫之臣的牽制
宋代政治結構已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便是以士大夫為基 礎的文官體制取代了公卿貴族累世相傳的統治,自由、民主、開放已成 為當時的特色。真宗時,臺諫合一,諫官權力日重。他們奏事,上可邀 君寵,下可取譽一時,而且進擢的機會多、速度快,所以他們參政的熱 情很高。而宋代“重文”、“右文”的政策,開明寬鬆的政治氣氛,也產 生了一批以匡正國勢為已任,敢於諫言請議的大臣,他們“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這對當時的政治勢態有很大的影響。
現舉兩例以窺一斑:
薛簡肅“明肅太后欲謁太廟……下詔服袞冕。諫疏交上,復宰臣執 議,俱不之聽。不得已將誕告,賴薛簡肅公以關右人語氣明直,不文其 談,簾外口奏曰:‘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邪,女兒拜耶?’明肅 無答。是夕報罷。”(續錄)
宋綬“仁宗天聖九年十月已卯,宋綬為龍圖閣學士知應天府。時太 後猶稱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簾決事,而上未始對群臣也。綬言‘唐 先天中,睿宗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處分軍國重務,除三品以上官, 決重刑;明皇日聽政,除三品以下官,決徒刑。今宜約先天制度,令群 臣對,非軍國大事及除拜皆前殿取旨。’書上忤太后意。”(卷一百一十)
富弼曾上《上仁宗論廢嫡後逐諫臣》疏曰:“昔莊獻臨朝,陛下受 制,事體大弱,而莊獻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蓋賴一二忠臣救護,使莊獻 不得縱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實忠臣之力也。”(卷二十八) 富弼這 一句話,確實說到了劉娥不稱帝的一個原因。
4. 劉娥稱帝的個人條件也不成熟
方仲弓曾上書請劉娥仿效武則天“立劉氏廟”,程琳亦獻《武后臨 朝圖》,結果劉娥大怒,把它摔到地上,厲聲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卷二百四十二) 乾興元年八月,太后讓內待宣諭,明確表示說:“侯上春秋長,即當還政。”(卷九十九) 仁宗天聖二年二月皇太后詔宰臣 曰:“吾受先帝顧託之深,皇帝富於春秋,助成治道,用乂斯民。期見 抱孫之歡,永遂含飴之樂,此君之志矣也。”(卷五) 這些都表明劉娥 雖有極強的權力慾,但並不想稱帝,究其原因與下面三個因素有關:
4.1 武則天的前車之鑑
顯赫一時的武則天,建周十五載,但是仍被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 的“五王政變”所推翻。十二月十一日,82 歲的武則天淒涼地死在上 陽宮,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卷二百八) 其身後譭譽 不一,褒貶並至,如何安葬、立諡都成了當時有很大爭議的事。其後想 效仿武則天的韋皇后、永樂公主都沒有擺脫悲劇性的結局。這些不能不 給劉娥以思考和警誡。
4.2 實用主義的支配
從當時的時局來看,儘管太祖、太宗兩繫有矛盾,但在阻止劉娥越 權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他們對劉娥稱帝構成了很大的障礙。如前所述, 她可依賴的劉姓族人很少,又無子嗣,無位可傳。她也不想因此而抹殺 自己的業績,故能聽從王曾“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所以安劉氏也” (卷三百十) 之言,只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把持朝政,操縱皇權。下 面所列中略有體現。
4.2.1 從形式上看,她享盡了皇族的尊榮
儀仗:“出入御大安輦,鳴鞭待衛如乘輿。”“皇太后儀衛自乾興元 年仁宗繼位,章獻太后預政,待衛始。”(卷二百四十二)
避諱:令天下避太后父諱,而“近戚多並祖諱避之。”(卷一百零 三)
生日:乾興元年,以皇太后生日為長寧節 (卷九十九)。天聖七 年,詔長寧節百官賜衣,天下賜宴,皆如乾興節。(卷二百四十二)
制令:皇帝的議論與處分尊稱為聖旨,但“天聖以後母后御東朝廷,則稱聖旨。”(卷二)
尊號:群臣為其上尊號為應天崇德仁壽慈聖太后。
忌日:章獻屬疾語仁宗曰:“願與祖宗同日為忌。”三月二十九日上 仙乃太宗大忌,後仁宗亦同。前為翁婦,後為母子,此亦國朝之異事。 (卷中)
年號:仁宗即位後,改元天聖“時章獻明肅太后臨朝稱制……以為 ‘二人聖’者悅太后爾。”九年時又改元為明道,取其“日月並”。(卷 一)
4.2.2 從實際上看,她也掌握了大權
繼位之初,她便報復了那些曾阻撓自己做皇后、掌權的大臣。如把 寇準貶到雷州、把李迪貶到衡州。起用了大批有才識的官員,如晏殊、 王曾等。她調整了職官機構,改革科舉制度,恢復制科,設定學田等。 她變茶法,馳礬榷,減免賦稅,鼓勵墾田,整治黃河水患,舉辦江南水 利等。觀之史書,劉娥已有了帝王之實,那麼,又何必在乎一個空名呢?
4.2.3 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的影響
中國曆來禁止女人干政。《周易·家人》雲:“女正位乎內,男正位 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禮記·內則》“男不言內,女不言外”。 而《女誡》、《女孝經》、《女論語》更成為當時女性遵從的道德準則。這 些傳統觀念影響著宋人的思維。所以劉娥一方面要干政滿足權力慾,另 一方面也積極維護趙家的天下和尊嚴。如乾興元年“自上不豫以來……皇后悉傾宮閤中妝具財用,遣使詣道宮、佛寺、天下名山勝境為上祈福 者不可勝紀。上每言‘皇后所行,造次不違規矩,朕無憂也。’”(卷 九十八) 一次太宗的兩個公主進宮朝見。劉娥見她們穿得很樸素,“命左右賜以珠璣帕首”。這時真宗弟弟的夫人也請賜帕首,劉娥說“兩位公主是太宗的女兒,先帝的妹妹,你們不過是趙家的家眷,怎能跟她們 攀比?”她每次對本家親戚賞賜食物總是用扣器盛裝,說:“尚方器, 勿使入吾家也。”她的待婢看到仁宗的宮女有“簪鉺珍麗”想效仿,劉 娥說“彼皇帝並御飾也,汝安得學。”(卷二百四十二)
總之,劉娥要的是手中的實權,所以表面上能盡力維護趙家的地 位,以至於敢於在遺詔中發出“無愧前古”之聲。
乾德六年出生的劉娥,於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九日病故,雖垂簾十一 年有餘,然終以“宋朝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的身份載於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