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空電報

    四號坦克殲擊車需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討論。如果單純從作為自行反坦克炮的角度而言,四殲的效能是良好的,長身管75毫米火炮的威力超過了使用同樣底盤的四號坦克、四號突擊炮以及更早的三號突擊炮,作為一種反坦克手段在二戰中後期德軍轉入防禦狀態時是不錯的。

    但如果從車輛本身效能來說,相比於四號突擊炮良好的操縱性,長身管火炮和加強的正面造成了車輛頭重腳輕的問題,操縱性和越野能力大幅下降。如果從戰場情況來看,四殲雖然威力巨大,但是事實上四號突擊炮也足以對同盟國一方絕大多數裝甲車輛構成有效威脅,相比之下考慮到後期德軍經常出現坦克缺乏的狀況,如果把有限的底盤用於四號坦克/突擊炮的生產,長身管75毫米火炮可以用於其他領域,這事實上是能夠滿足後期德軍機動防禦的需求的,四號坦克殲擊車事實上在對付大多數同盟國方面裝甲車輛時存在過度殺傷的問題,而且相比於四號突擊炮良好的透過能力和隱蔽性並無太大優勢,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顯然是一種不必要的東西。

    歷史上古德里安本人也反對四殲,他本人的看法就是這一專案與四號突擊炮有太多的重合而且稀釋了四號坦克殲擊車的產量,另外還增加了車輛型號為保障進一步增加困難(內部結構有所改變而且採用了不同的負重輪)。

  • 2 # 秋山三國

    有了四號突擊炮為什麼還要研發四號殲滅車?

    閃擊戰注重機動性和操作性,四號殲滅車不如四號突擊炮。

    戰略防禦時期,德國工業很難維繫龐大的軍工需求,虎式豹式的底盤稀缺,三號四號也產能下降,象式這類大殺器直接停產。你拿出產能去造和四突差不了太多的四殲的確很無聊。如果視為自走突擊炮的一種升級武器,也有點缺少意義。。。

    浪費資源,缺少新意,戰略意義一般甚至稀薄。不無聊嗎?

  • 3 # 兵器世界

    說四號坦克殲擊車無聊的人,一定是很理想化的軍迷,豹式、虎式坦克組成的滾滾鐵流確實很養眼,但它註定只是閱兵場上的道具,大部分裝甲兵都分不到這麼金貴的裝備,而四號坦克殲擊車是人人都用得起的低端機,雖然不咋地但也好過沒有啊!

    古德里安大將不僅僅反對四號坦克殲擊車,他還反對任何浪費坦克底盤的行為,因為這位裝甲兵指揮官崇尚的是進攻哲學,用於陣地防禦戰的任何裝備他都不贊成大量生產。

    四號坦克殲擊車儘管也擁有一定的機動性,但它沒有可旋轉的炮塔,這在進攻作戰中十分不便,因為衝進敵人地盤的戰車很難確保側翼的安全,而沒有炮塔的四號坦克殲擊車無法攻擊側翼目標,所以古德里安和絕大多數的裝甲兵都不喜歡它。不僅僅是四號坦克殲擊車,獵豹殲擊車、三號坦克殲擊車、斐迪南和獵虎等都有類似的毛病。但由此斷定坦克殲擊車是無聊的戰車,也相當不正確。

    古德里安大將的出發點是好的,優先保證四號坦克的生產,也就是確保德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這是進攻和解圍作戰的核心力量。但它忽略了德國的現實問題,那就是盟軍的轟炸和封鎖導致生產力下滑,德國在1944年前後就已經進入資源枯竭的窘境,大量工業基地付之一炬讓生產部門對軍方的訂單無能為力,四號坦克和豹式坦克的產量急劇下滑,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有必要對質量做出妥協。

    德國工業企業曾要求允許使用鑄造鋼板生產坦克車體,這樣可以簡化材料的生產工藝、提高坦克的產量,但被苦於裝甲兵越來越少的軍方斷然拒絕,一再強調務必保證裝甲車的防護效能,而這樣一來能簡化的只有車體結構了。

    (上圖是豹式炮塔的複雜伺服機構)

    簡化結構就是取消炮塔,進而取消複雜的旋轉機構和伺服機構,單單是取消炮塔座圈就能簡化大量複雜的生產工藝。舉個例子,蘇軍的T-34坦克換裝85mm主炮後,炮塔變大的同時座圈也變大許多,承受的力度也大幅上升,導致當時蘇聯的生產單位都拿不出合格的炮塔座圈來,直到1944年獲得盟國援助的機床之後才解決這個問題,T-34-85下餃子從此開始;(坦克炮塔的座圈生產,也是個難以想象的複雜工藝,上圖並未安裝,但展示了豹式坦克更復雜的炮塔伺服機構)(四號坦克去掉炮塔,生產工作大幅簡化)

    事實證明,有炮塔的戰車也未必比沒炮塔的好用。比如虎式坦克,它也面臨炮塔過於複雜的問題,它的炮塔過重,對座圈和私服系統的要求過高,即使德國工業可以勉強生產出來,轉速也無法滿足需要,因此在實戰中它常常需要駕駛員轉動車體幫助炮手鎖定目標,也因此經常把脆弱的側甲暴露給對手,著名的裝甲死神魏特曼和它的車組成員,就死於盟軍坦克對其座駕側甲的攻擊,從某種意義上講虎式坦克和反坦克殲擊車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在尋找目標時需要經常轉動車身。

    因此,德國的軍工部門,果斷選擇簡化坦克的炮塔,以求短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裝甲車輛滿足需要,為了最低限度地不影響裝甲部隊對坦克的需求,生產商們一開始被允許使用3號、4號的底盤生產殲擊車,這些裝備在東線和法國戰場收到驚人的戰果,換裝43倍徑75毫米炮的三號殲擊車,1942年首次亮相就轟動全場,因為讓三號、四號坦克束手無策的T-34坦克,完全不是它的對手。

    隨著蘇軍坦克裝甲不斷加強,德軍開始使用一些損壞的四號坦克,改裝出早期版的四號坦克殲擊車,由於車體更大,它可以攜帶威力更大的火炮,這就是與黑豹坦克主炮相當的PaK 39 70倍徑炮,幾乎可以摧毀任何盟軍裝甲武器。

    但與黑豹相比,四號坦克殲擊車便宜多了,生產一輛黑豹的成本至少可以生產兩輛四號坦克殲擊車!喜出望外的德華人甚至打算全面停產四號坦克,集中精力生產四號坦克殲擊車和豹式坦克,但由於古德里安如上文所述的堅持而未能如願。

    1944年諾曼底的實戰經驗證明,用於防禦戰的四號坦克殲擊車表現優異,給登陸的美英裝甲部隊構成極大威脅!但嚴重缺乏坦克可用的德軍昏了頭,盲目的把四號坦克殲擊車當作坦克使用!致使它的戰損率奇高(80%),這是戰後它備受詬病的主要原因,但誰都不能否認四號坦克殲擊車,是最符合二戰德國國情的裝備之一,絕不是什麼無聊的產品。

  • 4 # 瘋狗的輕武

    因為這玩意的定位非常尷尬,它的本意是取代三號突擊車,成為一臺火力和裝甲都更優秀的坦殲,但德華人在造四號殲擊車的時候似乎沒想明白它到底用來幹嘛,想要對付誰。

    咱們都知道三號是成功的,雖然早期三號上只是一門短管子的75mm榴彈炮,主要用來反步兵和工事,拆坦克很弱。

    但等1942年換上了43和48倍徑的75反坦克炮之後,基本就能虐當時絕大多數盟軍坦克了。

    而三禿子的成功主要還是,它是用三號坦克地盤改的。但三號坦克當時的設計是落伍的,它炮塔撐死了裝50mm反坦克炮,這對於當時東線的T34和KV1而言真的不夠看。所以三禿子的成功源自於對三號的廢物利用。

    回過頭來看四號坦殲,這不一樣了啊,四號德意志戰馬是打穿整個二戰的,雖然25噸的量級比盟軍他們差了10個噸位,但整體戰果還是不錯的,換句話說,四號在坦克戰中還是堪用的。

    然而四殲的定位就很尷尬了,首先是出生時間很晚,1944年初。這會黑豹都已經服役了,而四殲本身是希望裝備黑豹那門70倍徑的長75炮,但這有限供給黑豹用了。其實這不難解釋,黑豹當時成本已經很低,僅117,100馬克,相比四號那會也要103,462馬克,相差真的不遠(這個價格是不含火炮等武器的),而黑豹作戰效能還真的不錯,真想不到任何理由把長75炮丟給四殲而不是黑豹。所以早期四殲還在用那批老掉牙的43/48倍徑75,這讓他的穿透殺傷和三號突擊車沒啥區別。

    等後來終於裝上了長75之後,整車的重心又太靠前了(畢竟四號底盤本來就輕),結果就是故障率、機動性、越障能力大大降低。

    結果四號就成了這麼一個機動不行、價效比不行、可靠性不行、戰場適應性差,火力也沒得好,幾乎是一無是處的玩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叫阮的名諧音歌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