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映畫臺灣
-
2 # 迷影生活
近年來,輾轉於香港和內地影視圈,長期的極限高效、高產狀態,讓邱禮濤拍攝的電影作品徘徊在“還能看”與“很難看”的狀態之間。
自《拆彈專家》之後,溫情鬼片《常在你左右》、國際化勾兌片《洩密者》,幾乎透支了邱禮濤僅有的那點好名聲。
邱禮濤還是那個邪典片天才、社會拷問者、商業片導演嗎?還是那個拍出《籠民》、《新不了情》、《性工作者十日談》的那個群畫素描者嗎?
面對同輩港產影視人紛紛轉頭大陸發展,“港產片已死”的質疑幾乎板上釘釘,邱禮濤不說話,並向你扔出了這部《家和萬事驚》。
將香港資深影人張達明的本土舞臺劇,改編為《家和萬事驚》的殘酷生活秀,本來就是奔著情懷去、賠本賺吆喝的存在。笑中帶淚的人生悲喜劇,本就不適應單純追求喜慶氛圍的兩節檔期,但《家和萬事驚》還是堅持上映了。
不用深究典型的小市民劇情、極盡浮誇的表演,只消品它自帶的情懷味道。《家和萬事驚》似曾相識的感官體驗,猶如讓我回到了那個時不時窩在錄影廳的歲月。
即便所有人都順勢而為,也只有像邱禮濤這樣的人,才敢於選擇逆勢而上,將那種港產片、粵語電影的原汁原味返銷到大陸院線,僅此一點,邱禮濤的異類邊緣人的身份和為港產片代言的信條,再次坐實了。
焦慮、心酸、苦澀而又無可奈何,這是“黑暗料理”般的《家和萬事驚》蘊藏著的氛圍和狀態,這也是邱禮濤深挖社會性、執迷(香港)本地性的“初心”。
抽離感性的認知和無解的痛苦,本片要表達的是希望與存在。吳鎮宇一家人千方百計意欲奪回的“海景”,寓意著“熬出頭來、揚眉吐氣”的希望,而古天樂執拗維護著的廣告牌,它代表著他存在的價值。
別被本片的荒誕、浮誇和病態帶歪了,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鞭笞這個冷漠的社會中冷漠的人。吳家人的憤怒,源於生活的重擔,夢想的破滅,廣告牌是他們的出氣口;古天樂的憤怒,源於悲慘的家庭,感情的缺失,廣告牌是他的護身符。
鬥了那麼久,逼得那麼緊,大陸版的結局卻是個和諧歡樂的大團圓。因為吳鎮宇一家老小,始終心存善念,沒有放棄希望,無奈但也無悔的與現實和解;重壓之下身心俱疲的古天樂,以自我崩潰告終,雖然什麼都記不得,但有友善的街坊陪伴,彷彿自己的生活又有了意義。
集齊吳鎮宇、古天樂、袁詠儀這些“香港老夥計”,配角中不乏黃秋生、張達明這類“黃金老綠葉”,純香港明星陣容是本片的亮點,但絕不是票房的保證。
在港臺明星已遠不如大陸流量小鮮肉吃香的時代,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逆操作,體現出邱禮濤和很多香港影視人的情懷與堅守。片中,主創們感同身受的身心共鳴,純熟到痛心的浮誇演技,保證了本片熟悉又久遠的港產片味道。
荒誕喜劇不同於鬧劇,不在於對負能量的宣洩,而在於對悲劇的核心詮釋。
供樓苦、齊家苦,投訴難、溝通難,小市民的種種無力與掙扎,看得人極端又壓抑;各類合情合理的紛爭與不公,總是突然而來的爆發與宣洩,帶來的極盡諷刺,壓得人喘不過氣,笑著流淚。
雖然,閤家歡的大和諧結局,一如當年粗製濫造的港產喜劇片,但《家和萬事驚》中那種辛酸的生活狀態,對現實的無力反駁,仍久久留在了觀眾心間。
那個熟悉的邱禮濤迴歸了,迴歸的正是時候。
回覆列表
1、今年邱先生的四部電影,型別各自完全不同,卻都引發了不小的反響,有的是口碑上,有的是影響力上,當然,更多的是在票房的表現上
4月的合拍片《拆彈專家》,其實這是華語電影中比較少型別的驚悚災難片,邱生拍出了好萊塢式的格局與標準商業片的套路,不算多麼大的飛躍,但商業上算是成功的
《拆彈專家》在大陸就收了4億票房,連帶著蔡瀚億、吳卓羲等算是香港新一代的男演員終於有點在內地上位的感覺,尤其是吳卓羲,藉著此片,終於從一個TVB多年的紅小生,正式進軍內地市場
然後是5月只在香港上映的《失眠》,這部恐怖懸疑片,竟然有人說已經尺度大到“四級片”的水準,但就是很抓人,很放得開,很好看
6月同時在香港和內地上映的《原諒他77次》,港式小品愛情電影,完全不用的風格和樣式,邱生依然把握自如
這部小成本電影最後在內地也收了7000多萬票房,成績還不錯,反正應該是沒賠本
最後就是10月底就上映的《常在你左右》,邱生最為熟悉的罪案片
2、邱禮濤為什麼如此高產,影片質量還不錯,還能在商業口碑上取得成功?這和他早年的攝影師生涯是分不開的,他擔任過多達70多部電影攝影師,非常熟悉香港的拍攝環境和流程,以“又快又好”聞名。不過他也有慢工出細活的時候啊,他的《老夫子2001》就弄了超過一年,不過那部電影是華語首部全3D電影,非常賣座,也在影史留名
3、作為一個香港導演,邱禮濤是一個堅持港片港味的導演,沒有完全北上,也懂得變通。就拿今年的這四部電影舉例,《拆彈專家》是合拍片,基本上是內地投資,香港演員佔大多數,但是合拍片規定必須有內地演員比例(所以有小宋佳和姜武),邱禮濤就把這部電影拍成了符合內地審查尺度,但港味十足,又能在臺灣上映的大中華區都能上映的電影,這個其實很考量導演的手藝。而《原諒他77次》則是純香港製造愛情片,不過要引進內地,他就在尺度上有所保留。不過《失眠》因為完全就是純港片,不考慮進入內地,所以邱禮濤就放開了玩他最擅長的腥色血漿片美學,在香港本地也賣得不錯。而《常在你左右》,和《拆彈專家》型別很像,他又為了內地市場,去掉了血腥,但自己的風格個性保留,折中又有效
4、其實一年四部中等製作的電影量,對邱生來說是常態嘛,去看他的履歷表,2010年、2007、2001、1996年都是四部電影,其中最高產的1993、1999、2004年竟然都有五部作品(想想看,那個時候正是香港本土電影遭遇危機,香港導演集體北上的關鍵時期喔),其他年成也是兩三部不在話下,所以2017年他四部電影上映,那是常態,而不是爆發。他就是個非常嫻熟的商業片導演,幹活又快又好,又會顧及到市場的需求,我覺得他才是香港導演最好的開啟方式吧,那就是:保持港味,繼續拍港片,但又不放棄最大市場,即便是在最大市場也保留港味,有所妥協和折中,這才是真正的懂市場的香港電影人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