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玩遊戲的小毛豆

    張幼儀(1900-1988),名嘉玢,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因與徐的中國首例現代離婚案而為世人所知,長久以來隱於徐志摩的盛名之下。而鮮為人知的是,她並非人們印象中的舊式女性。張幼儀曾涉足商界、銀行界、乃至政界,於1928年至1949年間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Quattroporte,是中國近代主持銀行的女性先鋒。

    少時歲月

    1900年,正值新舊變革的世紀之交,張幼儀出生在上海寶山 (其時隸屬於江蘇)的一個顯赫富庶之家。祖父為官,父親行醫,家境殷實,重視教育。她的二哥和四哥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二哥張嘉森(張君勱)是著名政治家、哲學家,被稱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四哥張嘉璈(張公權)則是極富影響力的銀行家、實業家,歷任多家銀行Quattroporte及政府高官。張幼儀一生思想上、生活上都受兩位兄長幫扶,影響甚巨。

    3歲時,母親試圖為張幼儀裹腳,被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二哥張嘉森制止。她於是成為了張家第一個沒有纏足的女孩子。二哥給年幼的她講義和團運動,講中國的政治局勢,講中國面臨的社會思想變革,教她無論外在如何行為,都要尊重自己的內在感受。

    年輕時的張幼儀

    張幼儀從小就有很強的求知慾,然而張家固然重視教育,也只是看重兒子的教育。學貫中西、留學東洋都是兒子的事情,張父並不願意為要嫁人的女兒的教育花費什麼資財,要求也不嚴格。她只受過簡單的儒學啟蒙,被教導最多的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12歲時她從《申報》上看到了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招生廣告,使用新式教材,收費相當低廉,終於說服父母同意自己前去求學。那時,她的理想是畢業後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13歲那年,四哥張嘉璈為妹妹挑選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丈夫一一當時就讀於杭州第一中學的徐志摩。相命、訂婚、 置辦嫁妝,兩個年輕人並無置喙的餘地,婚事被迅速提上日程。1915年,張幼儀離開學校嫁至硤石徐家。時年15歲,師範學校還有一年才能拿到教師資格證書,然而除了她自己沒人關心這個。

    坎坷青春

    張幼儀與徐志摩合照

    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婚姻從1915年持續到1922年,7年間二人極少溝通,互不瞭解。徐志摩認定張幼儀是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鄉下土包子”,不屑與之交流,對她不理不睬不看不語;張幼儀則謹遵著母親的教導,對公婆晨昏定省、進退有度,甚得二老喜愛,對年輕而倨傲的丈夫則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沉默以對。

    1918年,長子阿歡出世,不久徐志摩就出國讀書,1920年張幼儀得到准許去往歐洲與之會合。然而遭到厭棄的境況並未改變,她沒能如出國前期望的在西方求學,成為她理想中的一個足以與丈夫談笑風生的飽學之士,而是每日囿於家務瑣事之中,還在歐洲懷上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徐志摩命她墮胎,並在懷孕跡象愈發明顯之時離開了她。張幼儀在二哥和七弟的幫助下,將孩子生了下來。次子彼得滿月之際,徐志摩終於來了音訊,卻是請她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好能順利追求林徽因。這因是中國第一樁依據《民法》的西式離婚案而載入史冊,雖然做法幾近殘酷。簽好離婚協議,徐志摩去醫院看了彼得,注視兒子的目光似乎愛意盎然,但隻字未提她們母子在歐洲要如何過活。

    張幼儀22歲,就這樣像一把“秋天的扇子”一般被拋棄了。

    臨危受命

    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行徽

    離婚後,張幼儀攜幼子居住在德國柏林,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德語,就讀於裴斯塔洛齊師範學院。她嚴肅正統的性格與嚴謹的德國作風相當契合,在讀書和工作中逐漸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的支點。回顧過往,她對過去精神上裹足不前、逆來順受的自己甚至感到迷惑不解。

    張幼儀自己將其一生分為兩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後,我一無所懼。”離婚的動盪倒是一件幸事,令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張幼儀在德國待了3年,直到1925年幼子彼得病逝後方才回國。這時的她,已經是一個比過去堅強很多、天不怕地不怕的獨立自主的人了。

    1924年上海繁華的南京東路上出現了一家女子銀行。時值百業維新之際,為喚起女界而發起創辦,初名坤範銀行,不久由陳光甫提議更名為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該行由男女董事共同投資興辦,聘用女性職員居多,主營女子業務,頗受女性歡迎。後因經營不善,銀行資金幾乎斷鏈,瀕臨倒閉。於是,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工作人員找上了張幼儀。

    當時,張幼儀剛在東吳大學教授了一學期的德語,面對銀行的邀請,決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她此前從未有過銀行業的工作經歷,女子銀行的招攬亦主要是看中她四哥張嘉璈的影響力,然而她確乎是藉此機遇進入了銀行界,發揮了經營才能,與銀行的貸款債務人商討還款途徑以追回債款,幫助銀行保住存款,將銀行的發展帶回了正軌。她將辦公桌放在大堂的最後面,對銀行前面的情形一覽無餘,以便對全行業務和職員工作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她每天早上9點整準時到銀行辦公室,這是在德國習來的分秒不差的作風;下午5點結束工作後,再在辦公室跟隨一位老師補習中文,以彌補過早結束學校教育的缺憾。在張幼儀身體力行的嚴格管理和四哥的全力支援下,加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陳光甫和浙江興業銀行的李馥蓀的幫助,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很快反虧為盈,發展穩定。

    誠渡難關

    1937年夏天,日本侵華之時,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又遇到了一次難關。日軍侵入上海,城內人心惶惶,人們四散奔逃。許多顧客跑來銀行要求取現,女子銀行現金儲備不足,張幼儀不得不向規模更大的銀行以女子銀行所在建築的所有權為抵押品預支現金。

    恰逢此時有人來要求提款,將提空她想盡辦法才為銀行保下來的四千元現金儲備。如果提空的話,銀行將立時倒閉、關門大吉。張幼儀當機立斷,向這位顧客提議由她擔保,如果銀行倒閉,會把這四千元留出來,雙方訂立契約,在六個月內張幼儀連本帶利將這筆錢給他。雖然是女子銀行,但這位顧客是位男士,他說:“如果是你張幼儀告訴我,你擔保這筆錢,那我相信你。我不相信別人的話,可是你講的話我信”。張幼儀用這個方式靠誠意和自身長久以來的信譽解救了銀行。此後的六個月裡,張幼儀一直親自帶著那張保證書,以確保哪怕在她遭遇不測的情況下,也有人能發現她對這位顧客的責任。

    成果斐然

    女子商業儲蓄銀行二十五週年紀念營業廳側影

    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廣受女性的歡迎。顧客們常拿到支票就到銀行兌換現錢,留足零花錢再將餘額存入銀行,以防止早早把錢花光。夫人太太們則將情人贈送的珠寶首飾放在女子銀行,這些東西不能讓他人知曉所以無法放在先生的銀行戶頭裡。為了吸收存款,女子銀行發行儲金禮券,以供交際往來之用,適應了上海市民紅白喜事送禮之俗,頗受歡迎。

    初創辦時,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總資本為20萬元,1934年增至50萬元,1936年增至100萬元,1946年到600 萬元。銀行發展穩健,張幼儀也在上海金融界有了聲名。

    張幼儀創辦的雲裳服裝公司

    除銀行事務外,張幼儀還擔任著當時聞名上海的雲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經營有道,生意興隆;1934年起她受二哥之邀擔任國家社會黨的財政部長,將黨派財務開支管理得井井有條;抗戰期間,她囤積軍用染料,再以高於原價百倍的價格賣出,大發了一筆橫財;她還投資黃金、棉花和股票等,目光精準,獲利極豐。

    徐志摩的侄兒徐炎這樣評價張幼儀:“性格剛強,嚴於管束,大時尤甚,富於手段;很有主見,也很有主張,且相當主動”。事實上,在個人事業上她確實達到了民國女子鮮少企及的高度。或許不及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等人光彩奪目,張幼儀以沉默踏實而恪盡責任的姿態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前夫飛機失事,她料理後事,照顧至親

    徐志摩來雲裳服裝公司取訂做的襯衫,第二天他要穿著它打個飛滴去看林徽因的演講。

    張幼儀曾經勸過他不要坐免費的飛機,但是徐志摩沒當一回事兒。

    第二天,飛機失事,機上的三人無人生還。

    當時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傷心過度,無心料理後事,最終由張幼儀來料理徐志摩的後事。

    之後張幼儀依然照顧著徐志摩的父母,並把他們接過來和自己一起住,還順便照顧了陸小曼,每個月都給她一筆生活費。

    直到陸小曼的男友說不用再打錢,張幼儀才停止資助。

    遲暮之年,尋得真命天子

    張幼儀年過50的時候,終於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中醫蘇紀之。

    蘇醫生曾經留學日本,在上海行醫,既不是名門望族,也沒有徐志摩風流倜儻,但是好在他性情溫和,疼惜張幼儀。

    結婚之前,張幼儀寫信給在美國做土木工程師的兒子詢問其意見,她認為自己為人母,理應聽從兒子的話。

    兒子回信: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終於張幼儀和相愛的人得以廝守到老。

    結婚14年後,張幼儀和蘇醫生重遊歐洲,她去了英國的康橋、德國的柏林,當初自己曾經那麼年前,只是現在的自己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自己了。

    結婚18年後,蘇醫生病逝。張幼儀回到美國的兒子身邊,度過了她最後的一段時光。

    寫在最後

    若是論存在感,張幼儀在徐志摩的人生中,也許是最沒有存在感的那一位,既比不上才貌雙全的林徽因,也比不上美豔動人的陸小曼。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但要是說到人生的精彩度,張幼儀的人生絲毫不比林徽因和陸小曼遜色。

    經歷過大起大落,面對命運的不公,依然能夠釋懷,勇敢接受,而不是獨自乞憐,張幼儀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遇到了真愛,這不是命運對她最好的眷顧嗎?

  • 2 # 有書共讀

    曾有人說,張幼儀前半生悲慘,後半生逆襲,其人生堪稱一部勵志大劇。

    那她又是如何從小腳女人逆襲為女銀行家呢?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小腳女人低到塵埃只換回冷酷無情。

    張幼儀,1900年出生於上海。雖家境優渥,但父母重男輕女,尤其是母親一直為她灌輸,女人要依賴男人而活的理念。

    可是張幼儀骨子裡的要強天性,為自己爭取到了上學機會,只可惜上了三年,就被退學,一頂花轎進了徐家,嫁給徐志摩。那年她才15歲,懵懂的她怎知未來的悲涼。

    婚後,豐厚的嫁妝未給她換回尊嚴。她在他眼中就是土包子、小腳女人。其實她只裹了三天腳,卻被貼上小腳女人標籤。也許這就是他眼中舊式無知女人的代名詞。

    她雖上過洋學堂,畢竟時間太短,在其心中舊禮教與新學的鬥爭中,還是母親的理念佔了上風。

    她小心翼翼的仰視著丈夫,伺候公婆。她能得到公婆歡心,但得不到他的一絲溫情。

    當大兒子出生後,他完成任務般逃到歐洲留學。她為了和他在一起,只得追到歐洲。可是再次懷孕待產的她,等來的卻是逼她墜胎離婚的冷酷無情。

    她的心涼到極點,在二哥的幫助下跑到德國獨自生下二兒子彼得。他又追到德國逼離婚,甚至連告知父母再離的時間都未給她,因為林徽因要回國了。

    她明白了低到塵埃換不回他的愛,其天性中的雄性成分瞬間迸發,新學戰勝了舊禮教,她不想再卑微的依賴男人。她淡定的簽字離婚,成了民國文明離婚第一個女人。

    二,小腳女人初醒,積蓄力量厚積薄發。

    張幼儀離婚後,並未回國,她帶著小兒隨二哥住在德國。

    她默默規劃著自己未來,其實她幼時就想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不然她又怎會為上學與父母鬥爭?她只是暫時被母親的理念迷失方向。噩夢初醒的她,只想重新找回昔日的自己。

    她望著嗷嗷待哺的兒子,不想再次成為兒子眼中的小腳女人,她決定重回學堂。她先在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學幼兒學,她想當老師,以便能給小兒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一邊帶著孩子一邊上學,語言不通,學識積累不足,什麼都要從零開始,其中艱辛甘苦自知。當她做的手工製作得到老師同學交口稱讚時,她心中釋然了,原來這些前夫眼中醜陋的手工,在別人眼中那麼美,她明白了其實自己並不差。

    有人向她表白求婚了,可是在未有獨立能力之前,她不想談論感情問題,只想全身心投入學業。

    她的目光不只放在幼兒學,還選修了自己喜歡的經濟學與商學,為自己以後成功轉型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她學業初成時,小兒因腹膜炎早夭,她望著兒子的屍體悲痛莫名。三年最艱難的時光,兒子就是她堅持的動力。

    小兒子沒有了,她決定回國。離婚早已成了她的分水嶺,離婚前,她什麼都怕。離婚後的她歷風雨早已淬鍊成鋼,失婚喪子境遇已跌落谷底,還有什麼可怕的,勇敢走好自己的路。

    三,小腳女人涅槃重生華麗轉身。

    當年兩人離婚時,徐志摩的一份自由宣言,令張幼儀成了悲慘弱勢女人的代名詞,成了世人眼中的笑話。

    如今張幼儀歸來,早已不是小腳女人,而是自信滿滿的新女性。她面對輿論壓力雲淡風輕,她也無暇顧及這些八卦,因為她忙著開創自己的事業。

    她先在東吳大學教授德語,後因弟弟與別人合夥開了一家雲裳時裝公司,她受邀擔任總經理,其經商天賦瞬間被激發。

    在她的謀劃下,雲裳公司不但出售國際大牌服裝,還自創私人訂製模式。她將西方美學與中國古典之美,有機結合製作的旗袍,轟動上海,一時間上海名媛貴婦趨之若附。

    雲裳的成功引起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的注意,當時銀行處於虧損狀態,他們急需管理人材。他們聘請張幼儀為銀行副Quattroporte。

    當時對金融一無所知的她,在任中國銀行Quattroporte的四哥支援下臨危受命。當世人還在非議此事時,她早已帶領員工與債務人接洽,開始啃討債這塊最難啃的骨頭。

    其實張幼儀能如此全力投入事業,皆因其背後有堅強後盾。前公婆的經濟資助,尤其是徐父經商經驗與人脈都對她有很大助益,她還有身份顯赫的哥哥們相助,這些都是她的後援團。

    當然這些都是外因,最重要的還是她自己的努力。

    當徐志摩被人詬病時,她從未落井下石,彰顯了女人寬容之美,她也因此得到了世人尊重。也許她正是憑藉這樣的人格魅力,以及四哥的幫助,才能順利收回債務,令女子銀行起死回生。

    她又開始籌劃怎樣讓銀行盈利。她首先利用自己端莊大氣的風骨,以及融進骨子裡的德國式時間觀念,一點一滴影響著員工,使銀行進入一個良性迴圈的工作氛圍。

    她還利用自己的女子身份,以及雲裳的高階客戶群,吸引了眾多的上海高精尖女人,將私房錢存入女子銀行,開啟了銀行盈利模式。

    她緊接著又在各種女性雜誌做廣告,吸引女性儲蓄同時,擴大對外貸款。她的經營理念相當超前,女子銀行亦被管理的風生水起。

    既使在風雨飄搖的抗戰時期,她利用自己的信用與人脈,多次化解了銀行資金鍊斷裂危機。女子銀行能在戰亂中得以延續,真的堪稱奇蹟。她藉此被稱為金融界傳奇。

    壞的婚姻有時會是女人最好的自我成長,婚姻不是女人唯一支點,張幼儀的成功逆襲,完美詮釋了女人自我成長獨立最重要。

    她在53歲時終於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她逝於1988年,享年88歲。

    斯人已逝,她的傳奇依舊被人稱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小智首對陪玩心動,花天價只為見素顏30秒!感慨不虧終於圓夢,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