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蘭中醫學社
-
2 # 純鈞LHGR
單以《傷寒論》來說,桂枝主要是作為桂枝湯出現。
桂枝本身,辛,甘,溫,發汗解肌,溫經通脈。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痠疼,胸痺痰飲,經閉癥瘕。
桂枝湯,號稱仲景“群方之冠”,其方證為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用桂枝,其病機是衛營不和,衛強營弱。
衛為陽,有衛外的功能;營為陰,有營養作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今風邪外襲,衛即受病,衛受病則衛強,“陽強則不能密”,故失其固外開合的作用,因而營陰不能內守而汗出,汗出則營弱。
桂枝湯具有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的功效。
桂枝為君藥,通陽發汗,透達營衛,解肌表之邪。因為汗出有損營血,故用芍藥斂陰益營,收斂陰氣,用以和營。桂枝治衛強,芍藥治營弱,所以芍藥是臣藥,是幫助桂枝治療主病證的。
甘草為佐使藥,是因為“衛強”的實質是衛虛,甘草溼中益氣,與桂枝相配,辛甘發散為陽,既益氣助衛,又解肌發散。甘草與芍藥相配則加強芍藥益陰作用,即酸甘臺化為陰,助於衛強,解肌發汗,同時兼顧營弱。
不過,藥物用量是變化的,它因病證不同而呈現出相應的變化,一定的病證有一定不移的劑量,量變則方變、法變及所治病症亦變。而藥量的增加或減少,可以是單純藥力的改變,也可以隨著組成配伍的改變而功用、主治發生改變。
此外,即使都是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傷風有汗表虛證宜桂枝湯,傷寒無汗表實證宜麻黃湯。而病情介於表實與表虛之間,如營衛不和而復為表邪閉鬱,僅用桂枝湯,則礙於表鬱無汗,僅用麻黃湯,則又恐出汗過多,所以還要結合應用。
還有,方中言“桂枝去皮”意在去其發表之性,加強溫陽解肌之功。“生薑切(碎)”意在煎煮時容易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大棗劈(爛)”是恐大棗皮厚,不易煎出其和營成分,所以方後特別強調“嚼咀三味”。甘草“炙”意在去其清熱化痰之性,加強溫中益氣之功。所以,藥物炮製的目的是改變藥物的異味異性,加強藥物的獨特功效,這個過程是不可省略的。
-
3 # 本草百曉生
桂枝就是桂樹的嫰枝,相比桂皮,它溫裡效果不足,臨床上主要用它解肌。
在《傷寒論》中不僅桂枝湯、麻黃湯、大小青龍湯都會用到桂枝,無非取桂枝發汗解肌的功效。
發汗好理解,無非是體內的寒邪透過開皮毛,將水毒宣洩出去。
那什麼叫“解肌”?
有學者認為是“解散肌肉之邪氣”,這種望文生義的解釋,簡直扯談。前面“發汗”已經將邪氣驅逐,哪有邪氣。
其實解肌,在於調勻氣血,氣血通,則寒邪散!
-
4 # 一葉輕舟85
應邀特作答:要想了解東漢醫聖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桂枝用處及使用動機,首先應知道桂枝的性味、歸經、功效及作用。
桂枝為辛溫解表類中藥。為樟科常綠喬木肉桂的嫩枝,以乾燥嫩枝入藥。性味辛、甘,溫。歸肺、脾、心、膀胱經。功能:解肌發汗、溫陽止痛 、行氣化水。
特點:一、桂枝長於溫通經絡,透達營衛,祛風散寒,而開表發汗之力較弱。
二、桂枝善通心陽,暖脾胃,行氣血,通經絡。
三、桂枝辛溫透達,善能溫運陽氣,通達三焦,化痰飲,行水氣,為治痰飲、水氣之要藥。
四、桂枝可外可內,能散能補,在外感或內傷病中均可廣泛使用。隨著劑量大小,與相應的藥物主次配伍,可改變其疾病的應用。
傳統醫藥多用於以下疾患:1、外感風寒。2、營衛不和(自汗、盜汗)。3、虛勞。4、心陽虛。5、痰飲。6、水腫。7、痺證。8、胸痺。9、血痺。10、蓄血。11、奔豚。12、脫疽。13、凍瘡。14、寒喘等病證的治療。
在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書中,部分用於桂枝的方劑其用意和目的介紹如下:
①、麻黃湯用於外感風寒證。桂枝可借麻黃開表發汗,達到汗出解表的目的。
②、桂枝湯用於太陽中風證。桂枝透達營衛,疏風散寒,用於風寒表虛證。與芍藥相須,一辛一酸,一散一斂,有發表斂陰、和營益衛之妙;用於營衛不和之汗證,可調和營衛,固表止汗;桂枝加葛根湯用於太陽病,項背強,反汗惡風。
④、小建中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可用於陰陽失調之虛勞證。有補陽氣、暖脾胃、補虛理勞之效;桂枝甘草湯可用於心陽虛。有補心氣,通心陽作用。
⑤、桂枝茯苓丸用於蓄血、瘀血證。有溫運陽氣,消瘀血之功;桃核承氣湯可用於血蓄下焦,少腹滿痛如狂者。
⑥、枳實薤白桂枝湯用胸痺證。有補心陽,通陽氣作用。
⑦、桂枝加桂湯用於奔豚證。有溫陽氣,降衝氣作用。
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用於寒喘證。有溫陽化飲平喘作用。
⑩、苓桂術甘湯用於痰飲證。有溫陽化氣行水功能。
11、五苓散用於水腫、蓄水證。有溫陽化氣,利水去溼作用。
故把桂枝湯譽為群方之冠。清代傷寒學家,柯琴(柯韻伯)《名醫方論》中指出:“此方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解肌發汗,調和營衛之第一方也。凡中風、傷寒、雜症、脈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鹹得而主之;其但見一二證即是,不必悉具矣。”因比,桂枝並非只侷限於傷寒、金匱之疾病,還可用於很多雜病,總之,辨證施治,靈活應用,方能藥到病除的目的。
回覆列表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有一位偉大的醫學家,他將終身的醫學心得以及前人的智慧凝聚成一本曠世奇書,那就是——《傷寒雜病論》。然而,由於古代戰火頻繁,這本書也備受摧殘,後經後世傑出醫家整理,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
在《傷寒論》中,不僅運用六經辨證來辨治各種疾病,還有眾多治病良方,迄今,還一直被廣泛運用於臨床,所以後世醫家對仲景之方稱之為“經方”。在《傷寒論》中,第一個方子講的是桂枝湯,這個方子雖然只有簡簡單單的五味藥,但是卻也是氣象萬千,變化無窮。
在桂枝湯中,自然桂枝是這個方子的小主,那麼桂枝究竟有些什麼樣的作用呢?有很多人說桂枝在《神農本草經》中並無記載,但在《本經疏證》中卻旗幟鮮明的指出,“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氣、補中,為桂枝六大功效”。
其實,桂枝這個藥的確十分奇妙,用現代的說法,桂枝具有解表和營、通陽散寒、溫化水氣、補益裡氣、平降衝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的作用,可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等多種病症。
但桂枝真正厲害的還是它的配伍,比如桂枝與麻黃配伍的話,能夠增強發汗的作用;如果桂枝與芍藥搭配的話,可以起到調和營衛的作用;如果桂枝與黃芪配伍的話,可以起到補虛的作用;如果桂枝與白朮相配的話,具有化溼的作用;如果桂枝與茯苓相配的話,能夠治療水氣內停;桂枝若與龍骨、牡蠣搭配的話,具有養心陽、安心神的妙用。
桂枝與地黃相配的話,可用於陰陽兩虛;如果桂枝與當歸相配的話,可以主治血虛寒滯;如果桂枝與防己相配,可以起到溫行水氣的作用;桂枝與桃仁配伍,具有通瘀活血的作用;桂枝與黃連相伍,取其寒熱相併,可以用來治療寒熱錯雜之症。
桂枝與某些藥物的搭配,能夠起到幾種作用,可謂十分獨特。比如桂枝與生薑搭配,既可以協同起到辛散外邪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溫散胃中寒飲的作用;如果桂枝與乾薑搭配時,既可以起到溫化上焦水飲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溫散下寒的作用;如果桂枝與人參相配的話,皆可以補虛解表,又可以補益氣虛;如果桂枝配石膏,既可以解表清裡,又可以清透裡熱;假若桂枝配附子,不僅可以起到溫陽解表的作用,還可以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更可以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倘若桂枝配大黃,不僅可以解表攻下,還可以溫下太陰寒實,更可以攻瘀瀉熱。
但在桂枝與諸藥的搭配中,唯有與甘草配伍最是奇妙,在用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主要是取甘草之甘以緩桂枝之性,如果用在心陽虛而心悸怔忡等症的時候,欲啟用桂枝、甘草來複心陽時,桂枝的用量就必須較大於甘草,但如果是心陽既虛且心血也虛的時候,桂枝與甘草的搭配中又必須以甘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