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滄東攜《燃燒》笑傲戛納,獲場刊最高分,即使未得獎,已是無冕之王。
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跟他的大部分小說一樣,故事平淡,卻充滿了孤獨感和迷茫感。
李滄東加大了火力,除了倉房,還想燒點別的,於是改了名字。
燒的是什麼?階層。
2
落魄文青李仲秀,路過百貨商場的時候,巧逢故人申惠美。
惠美是促銷女郎,迎來送往。倆人相認,互道契闊,於咖啡廳小坐。
目前為止,一切都很村上。
惠美學啞劇,擅長剝橘子。她拿起想象中的橘子,靜靜盤剝,一瓣一瓣,送進嘴裡。仲秀看呆了,覺得周遭的現實感,被吮吸殆盡。
惠美說,剝橘子的竅門不是想象手裡有橘子,而是忘掉沒有橘子。
繼“橘子哲學”之後,惠美又談起了“飢餓藝術”。
非洲有個布希族把飢餓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肉體飢餓,第二種是靈魂飢餓。肚子餓了,要吃東西;靈魂餓了,要尋找活著的意義。
為了填飽飢餓的靈魂,惠美要去非洲,請仲秀幫她看房子和照顧貓咪。
惠美帶仲秀到自己家看看,廉租房空間狹小,光線晦暗,堆滿什物,擁擠不堪。仲秀眼神空洞,機械地行動著,面前是頹敗的牆壁,鏡頭轉到窗外,一片荒涼。
鏡頭語言為之一變,同前面咖啡館裡的甜美格調完全不同。李滄東彷彿在用攝影機昭示底層青年的困境。
拍到這裡,已經開始擺脫村上春樹的風格了。
3
惠美走後,仲秀回到自家農場。
仲秀的房間很亂。他自己做飯,忙裡忙外,電視機自顧自開著,新聞在播放南韓青年失業率攀升的訊息。
播到國際新聞時,特朗普出現在電視畫面,宣稱把美國公民的幸福擺在第一位。這時,電話鈴響起,仲秀背對鏡頭小解。
電視機位於螢幕最左側,川普的臉有些變形;仲秀背對鏡頭站在馬桶前小解,位於螢幕頂端,與電視機所展現的人物和世界顯得隔絕疏離。
此刻,電影的構圖指向了對現實的批判。至此,電影徹底脫離出村上春樹的場域,進入李滄東的世界。
4
村上春樹小說裡的人物來和去都沒有由頭。
村上春樹不喜歡粘乎乎的家庭關係,所以在他的小說裡,人物的家庭背景、父母境況或隻字不提、或一筆帶過。
電影《燃燒》則不然,李滄東用相當篇幅,介紹了仲秀的父親。
仲秀的父親,性格倔強,脾氣躁狂,從中東服役回來後,經營畜牧業,但搞得不好,賠個清光,還被告上法院,面臨刑事審判。
仲秀坐在地上,朝牆壁扔彈球,擊中父子合照的鏡框。鏡頭一轉,仲秀伏案為父親寫請願書。父子之情,平淡又複雜。
惠美從非洲回來那天,仲秀去接機,看到了惠美在旅途中結識的男子——笨。
三人關係微妙,表面看是爭風吃醋的三角戀,實質上是階層的碰撞。
在村上春樹的小說《燒倉房》中,“我”是中產,女孩來自底層,喜歡燒倉房的男子是神秘富人。三個人分屬三個階層,窮富之間有一箇中產作為中間調節,淡化衝突。
李滄東將小說裡的中產作家,置換成來自底層的文青仲秀,那麼不管是仲秀還是惠美都屬於底層,只有笨屬於上層。這就相當於抽掉了中間的緩衝帶,天與地之間,衝撞不可避免。
笨的家世細節,並未被交代。只是借仲秀之口,感嘆在南韓,像笨這樣的“蓋茨比”太多了。
5
笨將仲秀和惠美,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後,階層裂痕,更為觸目。
在酒吧裡,惠美展示“兩種飢餓”,並且旁若無人地手舞足蹈。笨的朋友們看在眼裡,就像在看一個外星人,滿臉的不屑。
“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是“錢”。
在電影后半段的party上,“他們”說:“華人付錢,都是用扔的,因為華人覺得錢髒。”又說:“華人雖然和南韓人一樣,受儒教影響,但華人本質上,更像美華人。”
一個南韓女孩,露出花痴的表情,說道,我很想跟華人交往,因為聽說他們會把女人當寶貝。
在這場談話中,笨始終一言不發。如果拋去階層這個枷鎖,他似乎跟惠美和仲秀更聊得來。
6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在階層之上,比如美。
一次,惠美和笨來到仲秀的農場。黃昏時分,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仍葉子、看落日。惠美感嘆:這是她最開心的一天。
夕陽沉下,路燈初起,惠美脫掉上衣,在漸漸消逝的夕照裡起舞,在這個剎那,美的存在超越了世間一切。
如果只講階層的衝突,沒有這種超越性的存在,《燃燒》就沒有那麼迷人了。
黑夜降臨,停下舞步的惠美流下眼淚,四周顯得冰涼而寂靜。在這之前,她曾說過想跟隨晚霞一起消失,但晚霞已經消失了,她還在。
越美的東西越容易破碎。
在惠美跳舞的當口,笨同仲秀說起他燒塑膠廠的嗜好,每兩三個月燒一次,需要提前踩點。仲秀愕然,問他為什麼要燒塑膠廠,笨笑笑說,我不做判斷,那東西等著去燒,我只是接受下來罷了。好比下雨,河水上漲,房屋被衝跑,雨難道會做什麼判斷?
仲秀的心事彷彿被觸動,問他最近一次燒,是什麼時候。(仲秀父親的案件,似乎與此相關。)
仲秀突然說:“我喜歡惠美。”笨聽了,不置可否,微微一笑。仲秀彷彿被燙到,質問他為什麼要笑。這時,惠美恰好走了過來,打斷倆人的對話。
仲秀對惠美說:“為什麼你要當別人的面脫衣服,只有妓女才那樣做。”惠美聽後,沒說什麼,搭上笨的車,揚長而去。
7
惠美失蹤後,仲秀瘋狂尋找。
群鳥,濃霧,一座座如墳堆的塑膠廠,一口沉寂多年的枯井。
惠美七歲的時候掉入枯井,獨自坐在井裡,望著被分割的天空,一直哭,是仲秀把她救出。仲秀在搜尋無果後,執拗地尋找這口枯井,彷彿找到枯井,就能找到惠美。
枯井的意象,並非出自《燒倉房》,而是出自《挪威的森林》。
仲秀把目光聚焦在笨的身上。笨的洗手間,有兩樣物件,曾引起他的注意:一個袖珍箱子,裡面裝滿各種型號的口紅;一抽屜女性飾物,有手鐲,耳環,項鍊等。
就連惠美養的貓,也寄存在了笨家裡,種種跡象,讓仲秀疑懼。仲秀在抽屜裡,發現惠美的粉色腕錶,與心中猜想暗合,如冰水澆頭。
惠美是否被笨殺死,電影沒給出明確回答。但影片臨近尾聲,笨從袖珍箱子裡,取出一支口紅,為新女友塗抹時,已透露出足夠資訊:笨將女孩視為獵物,每殺死一個,就在抽屜中,放一件女孩的隨身飾物,作為紀念。
最後,仲秀約笨出來,用刀刺死了他,並將豪車付之一炬。隨後,他脫光身上衣物,投入火中,然後光著身子回到自己的車裡。
冷已是極冷,車窗之外,烈火熊熊燃燒。
1
李滄東攜《燃燒》笑傲戛納,獲場刊最高分,即使未得獎,已是無冕之王。
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跟他的大部分小說一樣,故事平淡,卻充滿了孤獨感和迷茫感。
李滄東加大了火力,除了倉房,還想燒點別的,於是改了名字。
燒的是什麼?階層。
2
落魄文青李仲秀,路過百貨商場的時候,巧逢故人申惠美。
惠美是促銷女郎,迎來送往。倆人相認,互道契闊,於咖啡廳小坐。
目前為止,一切都很村上。
惠美學啞劇,擅長剝橘子。她拿起想象中的橘子,靜靜盤剝,一瓣一瓣,送進嘴裡。仲秀看呆了,覺得周遭的現實感,被吮吸殆盡。
惠美說,剝橘子的竅門不是想象手裡有橘子,而是忘掉沒有橘子。
繼“橘子哲學”之後,惠美又談起了“飢餓藝術”。
非洲有個布希族把飢餓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肉體飢餓,第二種是靈魂飢餓。肚子餓了,要吃東西;靈魂餓了,要尋找活著的意義。
為了填飽飢餓的靈魂,惠美要去非洲,請仲秀幫她看房子和照顧貓咪。
惠美帶仲秀到自己家看看,廉租房空間狹小,光線晦暗,堆滿什物,擁擠不堪。仲秀眼神空洞,機械地行動著,面前是頹敗的牆壁,鏡頭轉到窗外,一片荒涼。
鏡頭語言為之一變,同前面咖啡館裡的甜美格調完全不同。李滄東彷彿在用攝影機昭示底層青年的困境。
拍到這裡,已經開始擺脫村上春樹的風格了。
3
惠美走後,仲秀回到自家農場。
仲秀的房間很亂。他自己做飯,忙裡忙外,電視機自顧自開著,新聞在播放南韓青年失業率攀升的訊息。
播到國際新聞時,特朗普出現在電視畫面,宣稱把美國公民的幸福擺在第一位。這時,電話鈴響起,仲秀背對鏡頭小解。
電視機位於螢幕最左側,川普的臉有些變形;仲秀背對鏡頭站在馬桶前小解,位於螢幕頂端,與電視機所展現的人物和世界顯得隔絕疏離。
此刻,電影的構圖指向了對現實的批判。至此,電影徹底脫離出村上春樹的場域,進入李滄東的世界。
4
村上春樹小說裡的人物來和去都沒有由頭。
村上春樹不喜歡粘乎乎的家庭關係,所以在他的小說裡,人物的家庭背景、父母境況或隻字不提、或一筆帶過。
電影《燃燒》則不然,李滄東用相當篇幅,介紹了仲秀的父親。
仲秀的父親,性格倔強,脾氣躁狂,從中東服役回來後,經營畜牧業,但搞得不好,賠個清光,還被告上法院,面臨刑事審判。
仲秀坐在地上,朝牆壁扔彈球,擊中父子合照的鏡框。鏡頭一轉,仲秀伏案為父親寫請願書。父子之情,平淡又複雜。
惠美從非洲回來那天,仲秀去接機,看到了惠美在旅途中結識的男子——笨。
三人關係微妙,表面看是爭風吃醋的三角戀,實質上是階層的碰撞。
在村上春樹的小說《燒倉房》中,“我”是中產,女孩來自底層,喜歡燒倉房的男子是神秘富人。三個人分屬三個階層,窮富之間有一箇中產作為中間調節,淡化衝突。
李滄東將小說裡的中產作家,置換成來自底層的文青仲秀,那麼不管是仲秀還是惠美都屬於底層,只有笨屬於上層。這就相當於抽掉了中間的緩衝帶,天與地之間,衝撞不可避免。
笨的家世細節,並未被交代。只是借仲秀之口,感嘆在南韓,像笨這樣的“蓋茨比”太多了。
5
笨將仲秀和惠美,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後,階層裂痕,更為觸目。
在酒吧裡,惠美展示“兩種飢餓”,並且旁若無人地手舞足蹈。笨的朋友們看在眼裡,就像在看一個外星人,滿臉的不屑。
“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是“錢”。
在電影后半段的party上,“他們”說:“華人付錢,都是用扔的,因為華人覺得錢髒。”又說:“華人雖然和南韓人一樣,受儒教影響,但華人本質上,更像美華人。”
一個南韓女孩,露出花痴的表情,說道,我很想跟華人交往,因為聽說他們會把女人當寶貝。
在這場談話中,笨始終一言不發。如果拋去階層這個枷鎖,他似乎跟惠美和仲秀更聊得來。
6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在階層之上,比如美。
一次,惠美和笨來到仲秀的農場。黃昏時分,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仍葉子、看落日。惠美感嘆:這是她最開心的一天。
夕陽沉下,路燈初起,惠美脫掉上衣,在漸漸消逝的夕照裡起舞,在這個剎那,美的存在超越了世間一切。
如果只講階層的衝突,沒有這種超越性的存在,《燃燒》就沒有那麼迷人了。
黑夜降臨,停下舞步的惠美流下眼淚,四周顯得冰涼而寂靜。在這之前,她曾說過想跟隨晚霞一起消失,但晚霞已經消失了,她還在。
越美的東西越容易破碎。
在惠美跳舞的當口,笨同仲秀說起他燒塑膠廠的嗜好,每兩三個月燒一次,需要提前踩點。仲秀愕然,問他為什麼要燒塑膠廠,笨笑笑說,我不做判斷,那東西等著去燒,我只是接受下來罷了。好比下雨,河水上漲,房屋被衝跑,雨難道會做什麼判斷?
仲秀的心事彷彿被觸動,問他最近一次燒,是什麼時候。(仲秀父親的案件,似乎與此相關。)
仲秀突然說:“我喜歡惠美。”笨聽了,不置可否,微微一笑。仲秀彷彿被燙到,質問他為什麼要笑。這時,惠美恰好走了過來,打斷倆人的對話。
仲秀對惠美說:“為什麼你要當別人的面脫衣服,只有妓女才那樣做。”惠美聽後,沒說什麼,搭上笨的車,揚長而去。
7
惠美失蹤後,仲秀瘋狂尋找。
群鳥,濃霧,一座座如墳堆的塑膠廠,一口沉寂多年的枯井。
惠美七歲的時候掉入枯井,獨自坐在井裡,望著被分割的天空,一直哭,是仲秀把她救出。仲秀在搜尋無果後,執拗地尋找這口枯井,彷彿找到枯井,就能找到惠美。
枯井的意象,並非出自《燒倉房》,而是出自《挪威的森林》。
仲秀把目光聚焦在笨的身上。笨的洗手間,有兩樣物件,曾引起他的注意:一個袖珍箱子,裡面裝滿各種型號的口紅;一抽屜女性飾物,有手鐲,耳環,項鍊等。
就連惠美養的貓,也寄存在了笨家裡,種種跡象,讓仲秀疑懼。仲秀在抽屜裡,發現惠美的粉色腕錶,與心中猜想暗合,如冰水澆頭。
惠美是否被笨殺死,電影沒給出明確回答。但影片臨近尾聲,笨從袖珍箱子裡,取出一支口紅,為新女友塗抹時,已透露出足夠資訊:笨將女孩視為獵物,每殺死一個,就在抽屜中,放一件女孩的隨身飾物,作為紀念。
最後,仲秀約笨出來,用刀刺死了他,並將豪車付之一炬。隨後,他脫光身上衣物,投入火中,然後光著身子回到自己的車裡。
冷已是極冷,車窗之外,烈火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