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雨雙翼
-
2 # 笑嘗歷史百態
《後漢書》中對華佗使用麻沸散做了詳細的記載:“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跨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前洗,除去疾穢……”。在手術前服用麻沸散,病人能迅速昏睡,且疼痛全無,即使開膛破肚也不會知覺。
而《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中的魯智深、宋江、戴宗等人都喝上過蒙汗藥,就連在金聖嘆眼中是天人武松也差一點被麻翻在地
麻沸散跟蒙汗藥共同的特性就是“讓人昏睡,無知覺”,而他們共同的主藥都是一種叫做“曼佗羅”的植物。或許麻沸散跟蒙汗藥配方不一樣,但是主藥跟效果一樣,對人的傷害程度多少不定罷了。
據《本草綱目·草部》記載:“曼佗羅花又被稱為風匣兒、山茄子,氣味辛、溫、有毒,可以作麻醉藥。秋季採曼陀羅花,陰乾,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覺痛苦。”
曼陀羅是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最早是用來行醫治病的,而被何人何時製作成蒙汗藥已無考證,但是古人用此藥來麻醉敵人,確有所記載:
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中載:“五溪蠻漢,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
而傳說蒙汗藥是有解藥的,那就是甘草濃汁
在清朝程衡在《水滸注略》中介紹“急以濃甘草汁灌下,解之。”孫思邈《千金方》中說:“甘草解百藥毒。”
現代中醫則把曼佗羅花稱為洋金花,明確指出該花有強致幻和麻醉作用,可以作為麻藥使用,洋金花的效果已經得到了成功的證明
所以麻沸散跟蒙汗藥不是同樣的東西,主藥卻是同一種“曼陀羅”
-
3 # 邏輯文史游
這個問題問的真好~小說中的蒙汗藥和麻沸散一個“害人”一個“救人”,它們的功效也很類似,但你還真別說,這兩種配方已經失傳的神物很有可能就是同一種東西~
我們的古代醫學典籍中記載能使人麻醉的藥還真不少,比如說“整骨藥方”、“睡聖散”、“草危散”、“蒙汗藥”、“含笑半步癲”等,但首次把蒙汗藥和麻沸散聯絡在一起的還是在清朝汪林瑞的中醫彙總類典籍《本草疏》中:
蒙汗藥又稱麻漢藥,古之麻沸散也。也就是說清朝的專業醫學者將二者直接定義為一種東西,但遺憾的是,距離我們最近的這部彙總典籍並沒有著名二者的配方到底是什麼(你也不用從度娘上找了,都是扯淡的…),我們只能只能摳字眼尋配方了。一般認為,“麻沸”這個東西其實是大麻的雌花,一說大麻我想連小學生都知道它有什麼作用了,而醫用大麻正是使用其中的麻痺和致幻作用令患者減少疼痛。但麻沸散是“以酒服之”,而現在醫學的麻醉一般是塗抹或注射,這在本質上就又有了區別。
同樣的,我們發現《水滸傳》中的蒙汗藥也基本上是和酒配合來“擊垮”敵人,那說明這神器能溶於酒還不會破壞酒的醇香,這個就很厲害了,如果直接把大麻粉加酒裡,氣味未免也太容易被人發現,所以同樣有麻醉作用的曼陀羅花和傳說中的植物押不蘆就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有人說押不蘆其實就是曼陀羅花的一種,這個結論還需醫學專業或植物學專業的大神們印證一下…而曼陀羅花的厲害,自古就有了記載,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有這樣一段驚險的文字:
五溪蠻反,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所以說這裡的曼陀羅酒,就和小說中倒在酒裡的蒙汗藥有異曲同工之妙了,再加上曼陀羅花本身的味道,我們也基本能推測麻沸散和蒙汗藥的主要成分了。遺憾的是也或者說幸運的是,這二者的配方究竟是什麼,已經不得而知了,否則對於我們傳統醫學來講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幫助,但反過來講,如果我們活在一個蒙汗藥盛行的時代,喝酒之人就會感覺毫無安全感之言了吧。
當然,有“好事者”按照一些古方企圖配製出神奇的蒙汗藥,皆未果,車邏輯也倒是認為讓這個方子永遠的埋沒在人們的記憶中方為上策啊~
小二,來三碗酒,要沒有蒙汗藥的那種~
回覆列表
們還要與麻沸散主要組成的藥材都是曼陀羅,是的你沒聽錯,曼陀羅的中毒前期症狀主要是口發乾,聲音嘶啞,呼吸變慢,昏迷,休克等症狀。

蒙汗藥之所以名字這麼大因為《水滸傳》肉包子店孫二孃食用的就是蒙汗藥,根據記載吃完蒙汗藥的人會昏睡如死,少量服用的會自己醒過來,吃的多那自然是要用解藥。

蒙汗藥真的那麼牛麼?電視劇把我們騙了多少年,電視上一喝蒙汗藥就倒那純屬扯淡,蒙汗藥下肚,經過腸胃吸收,出現反應一般也要30分鐘左右,所以說,當喝到蒙汗藥時及時吐出是沒有問題的。

麻沸散是出自華佗之手《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華佗讓病人服用麻沸散,等待病人完全失去知覺才會開始手術,和蒙汗藥的效果差不多。
可以說蒙汗藥與麻沸散實際效果不相上下,畢竟它們都是一種藥材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