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尚阿

    1、感官關鍵期(0—6歲):孩子從出生起,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讓孩子聆聽、觸控、觀察、嘗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增長智慧。

    2、形象視學發展的關鍵期(4歲以前):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視覺發展最迅速。這時候的孩子,一般喜歡“上公園”、“出去玩”,這是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室外自然風光、鮮明的畫面。這時,除了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接觸豐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內的時候,還要給他多看圖畫書、動畫片,開闊孩子的視野。

    3、音樂才能發展的關鍵期(3—5歲):如果要培養孩子的音樂智慧,一定不要錯過3~5歲的音樂智慧關鍵期,可以讓孩子多聽聽古今中外名曲,多參加音樂活動。

    4、語言關鍵期(3~6歲):這個時候是孩子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父母要經常跟孩子說話、講故事、提問,鼓勵孩子多說,促進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5、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3—12歲):是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這段時期,再開始學外語,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學好。

    6、秩序關鍵期(2—6歲):2歲到6歲是教孩子知曉、做到有規矩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應逐漸引導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多與別的孩子交朋友。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訓練他們養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後適應社會規範。

    7、想像力關鍵期(2—8歲):這個時期,家長要讓幼兒多聽孩子喜歡的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多看圖畫,多看動畫片、科幻片,識字後多讀書。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後,可以讓孩子看畫編故事,或續故事,或與家長輪流講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學1—4年級):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而到了6—9歲,即在中國小學中低年級階段,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而對學校的課程,感覺“吃不飽”。父母可以在他興趣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包括對於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的資源,滿足他們如飢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這個時候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很可能孩子這方面的渴求會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搗亂、多動等。許多聰明孩子在課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等等毛病,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9、黃金閱讀期(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是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由於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個最佳閱讀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這個時期對於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主要在8~14歲,具體依據每個人的教育環境、個性喜好等條件的不同而不同。

    根據一個人的成長規律和中國教育升學考試制度,一個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觀、價值觀、知識基礎、閱讀興趣的大量閱讀,在10~14歲(即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不到五年的時間。由於教育條件和個體條件的不同,這個時間有的人長一些,有的人短一些。因為四年級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進行文字書籍的閱讀;而到了初二下學期,各學校又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師生的學習時間、習題數量,沒有時間閱讀,到了大學階段,又面臨著繁重的課業、英語考級、教研、就業、實習打工壓力,也沒有時間集中閱讀。

    因此,在10—14歲四年多的時間裡,如果學生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書籍,就為他今後的人生觀的確立、專業的選擇、人生目標的確定、學習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錯過了這一黃金閱讀期,那麼,今後中學、大學、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就會暴露出難以彌補的“先天不足”,那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突擊補課,將很難奏效。

  • 2 # 輕輕愛淺淺笑520

    1)、人類胚胎最易受到損壞的關鍵期是懷孕6周之內。

    2)、大腦發展最快的時期是胎兒6個月——出生後10個月,幾乎每分鐘增加20萬個神經細胞。

    3)、出生後6個月以內是學習咀嚼的關鍵期,也是嬰兒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缺少大人的關心、照顧、易養成孤僻的性格。

    4)、4--6個月是吞嚥咀嚼的關鍵期。

    5)、8--9個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關鍵期。

    6)、7--10個月是爬的關鍵期。

    7)、10--12個月是站走的關鍵期。

    8)、1歲半~2歲是幼兒認知功能的關鍵期。

    9)、1歲半~2歲是幼兒感知生活和交往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

    10)、2歲左右的幼兒仍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初級階段的關鍵期。

    11)、2歲半是幼兒記憶發展的關鍵期。

    12)、2歲半左右是幼兒技術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13)、2-3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記數發展的關鍵期。

    14)、2.5--3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

    15)、3歲是計算能力的關鍵期,是培養人具備獨立性的一個關鍵期,也是培養性格的關鍵期。

    16)、3歲左右:是孩子開始學習自我約束,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期。

    17)、3歲半左右:是孩子動手能力開始發展成熟的關鍵期; 是孩子獨立性開始建立的關鍵期;是孩子注意力發展的 關鍵期。

    18)、3-5歲,是孩子音樂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19)、3-4歲,是孩子初級觀察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20)、4歲左右:是孩子開始學習外語的關鍵期(6-8歲是學習外語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21)、3--5歲是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22)、3--8歲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

    23)、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24)、4歲半左右:是孩子開始對知識學習產生直接興趣的關鍵期。

    25)、4--5歲兒童口頭語言的第二個質變期,也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人必須放在社會中,才能體現價值,人必須有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可能是父母)

    26)、5歲是掌握數字概念的關鍵期,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27)、5--6歲是掌握語言詞彙能力的關鍵期和數學概念發展的轉折點。

    28)、5歲左右:是孩子學習與生活觀念開始掌握的關鍵期;是子掌握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掌握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及其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29)、5歲半左右:是孩子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關鍵期;是孩子掌握語法,理解抽象詞彙及其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悟性開始萌芽的關鍵期;是孩子學習心態、學習習慣及其學習成功感開始產生的關鍵期。

    30)、6歲左右:是孩子社會組織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創造力開始成熟的關鍵期;是孩子觀察能力開始成熟的關鍵期;是孩子超常能力結構開始建構,並快速發展的關鍵期;是掌握的詞彙最快的關鍵期,也是知覺(形狀、大小、方位、濃度)發展的關鍵期。

    31)、6——7歲是速度、靈敏度發展的關鍵期。

    32)、7歲左右:是孩子多路思維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操作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33)、8歲左右:是孩子自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自我控制與堅持性開始成熟的關鍵期;是孩子閱讀能力和綜合能力學習成立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孩子欣賞藝術和美感心態形成萌芽的關鍵期。

    34)、9歲左右:是兒童初級哲學思維產生的關鍵期。

    35)、8——16歲是力量和耐力增長的關鍵期。

    36)、從懷孕、出生到8歲是訓練平衡覺的關鍵期,會決定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7)、從出生到7歲是訓練孩子本體覺的關鍵期,決定孩子的協調性和動作反應靈巧度,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3 # 傑才育兒

    根據教育專家的觀察與研究歸納了0——3歲的敏感期

    0——2個月,反射敏感期

    3——4個月,抬頭翻身關鍵期

    5——6個月,翻身扶坐期

    7——8個月,爬行扶站期

    9——12個月,初語始步期

    13——18個月,學語指物期

    19——24個月,簡單對話期

    25——36個月,自主意識期。

    根據蒙臺梭利對嬰幼兒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九種敏感期

    1.語言敏感期(0——6歲)

    2.秩序敏感期(2——4歲)

    3.感官敏感期(0——6歲)

    4.對細微食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5.動作敏感期(0——6歲)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7.書寫敏感期(3.5——4.5歲)

    8.閱讀敏感期(4.5——5.5歲)

    9.文化敏感期(6——9歲)

  • 4 # 陶玲家長課堂

    關鍵期: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孩子就像一顆種子。種子從開始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天氣和人們的施肥、灌溉來幫助它成長。

    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的關鍵期一般都在孩子0-6歲之間,孩子的關鍵期一般分為:

    1、0-1歲是孩子的安全關鍵期。孩子從母親的子宮裡突然來到這個世界,面對全新陌生的環境,孩子就會把身邊的一切以及媽媽都當作自己的安全點,他會去刻板的記憶,如果家人突然把孩子身邊的東西拿走時,一般就會出現孩子嚎啕大哭的場景。

    2、0-2歲時孩子心智模式發展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表現就會出現:見什麼啃什麼、有時透過抓捏不一樣的物品、孩子會走路時老喜歡走不平的路這些方式,孩子透過不同物品的外界刺激來增加孩子對於世界的探索。

    3、2-3歲生活習慣敏感期,3-4歲執拗、逆反敏感期。這個時期是教孩子知曉規矩的關鍵時期。父母要逐漸讓孩子脫離自我為中心,鼓勵孩子多與同齡小朋友交朋友,並且這個時期正好可以引導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拿碗筷等等。

    4、5-7歲是文化學習的關鍵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會慢慢脫離物質本身,他們會更傾向於透過畫畫、寫字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精神目的。所以這個時間段家長可以試著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 5 # 錢志亮工作室

    關鍵期,又稱最佳期、敏感期、臨界期、轉折期,是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類研究借用到兒童早期發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問題。

    關鍵期中,在適宜的環境影響下,行為習得特別容易,發展特別迅速。但這時如缺乏適宜的環境影響,也可引起病態反應,甚至阻礙日後的正常發展。

    在關鍵期內,機體對環境影響極為敏感,對微細刺激即能發生反應。

    全世界公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根據對嬰幼兒的觀察與研究,提出了兒童在發展中存在著以下九種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併發出呀呀學語的聲音,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

    感官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

    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判斷環境裡的事物。

    因此,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邊環境中的細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箇中奧秘。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時,正是您培養孩子鉅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0-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

    大肌肉的訓練、小肌肉的練習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了明確傾向。

    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塗寫敏感期(3.5-4.5歲)

    這時孩子對塗鴉開始感興趣。

    閱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等動作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

    文化敏感期(6-9歲)

    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是到了六至九歲則出現探索事物的強烈要求。

    此時要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伸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有研究表明,幼兒期是掌握口語的最佳年齡期。如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等。

    印度“狼孩”卡瑪拉7~8歲來到人間,雖然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才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智商只達到4歲孩子的水平。

    它表明如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時機,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一定要抓住關鍵期。重點來看以下幾個:

    一、弱視

    幼兒園或小學,經常看到有的孩子會帶個眼鏡並且用布將其中一隻眼睛捂著,為什麼?弱視。

    之所以弱視是因為孩子生下來第1個月的時候,媽媽需要好好休息,於是把屋子裡面的光線全部給擋住。

    在第1個月沒有足夠的光線到孩子眼底,將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最佳啟用,最終導致孩子弱視。

    我們眼底視網膜有兩種細胞,中間部分叫視錐細胞,周圍的叫視杆細胞。視杆細胞可以感受輪廓,而視錐細胞能夠感受細節、顏色這些最重要的東西。

    如果在生下來第1個月這個關鍵時間裡面,沒有足夠的光線把視錐細胞最佳啟用,那麼孩子將用7到8年的時間,來補償這1個月所欠缺的。

    二、弱聽

    有的孩子弱聽,聽力損失在二十到四十分貝,為什麼?

    孩子2歲2個月到3歲半左右,是耳蝸頂端發育最關鍵期。

    耳蝸用來感受聲音,外觀像蝸牛一樣,底下粗上面細,頂端負責感受高頻聲音,底端負責感受低頻聲音。

    所以孩子喝完礦泉水後,會捏空瓶子;穿個鞋,故意踢踏踢踏;到廚房裡敲鍋、敲鏟子,這是為什麼?就是要把耳蝸頂端的基底膜啟用。

    感應高頻聲音的基底膜需要有些高頻率的、大分貝的聲音來把它啟用。

    啟用之後,孩子就能聽到一些高頻的聲音,否則的話,將來在學校裡面有一些高頻的音,他就聽不大清楚。

    “一、四、七,z、c、s、zh、ch、sh、r”這些都是屬於高頻段的聲音,孩子聽不清意味著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可能聽到的是那種斷斷續續的音。

    往往表現為老師佈置家庭作業,逢一逢四逢七的題,孩子沒有寫,還會說老師您沒佈置。其實,不是孩子的錯,都是耳蝸惹的禍。

    三、注意缺陷

    還有的孩子,沒有養成眼睛看著人說話的習慣,經常是聽一點漏一點,為什麼呢?

    這是典型的注意缺陷。

    上課常常溜號,聽著聽著就關注起老師今天穿的衣服,等回過神來,不知道老師講到哪兒。該看的沒去看,不該看的卻常看。

    注意缺陷的孩子最典型的特點是什麼?

    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眼睛一會看你,一會看別的地方,我們把這個叫眼神飄離。

    這是由於1到3歲的時候,媽媽跟他說話,沒有養成眼睛四目相對的習慣。

    你們家孩子是否曾經有過用手掰著你的臉要你看著他這樣的動作?

    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把手裡活放下來,看著孩子等他說完。或者對他說:“寶貝先不著急,媽媽把活幹完再來找你好不好?”

    你要是隻顧著切菜不看他,孩子很容易養成說話不看人眼睛的習慣,最終導致注意缺陷。

    這類孩子坐在課堂上,往往會東張西望,聽一點,漏一片,學習能力差,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四、紀律

    2歲半到3歲半是一個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又叫紀律關鍵期。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段時間是孩子第一人生的反抗期。這時候,孩子會走路,會說話,開始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家長們會覺得這些行為是孩子自主性、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表現,不能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扼殺在這段時間,於是就會放任,但是放任不是沒有底線,必須要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至少讓他明白兩點:第一規則意識,第二安全問題。

    規則意識: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這是規則;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想也不要去想,這就是規則。

    人是與他人結成社會的群聚生活動物,必須按照一定的共同規則來生活:說話有禮貌、見熟人問好、說話做事分場合……都是規則。

    對社會的人來說,自由是相對的,規則是絕對的,不可以任性。這段時候必須要讓孩子懂得規則,一旦有什麼越矩的地方,毫不猶豫的給予一些懲罰,一定要讓他知道輕重。

    安全問題: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看見電源插座亮著,就想用手指去捅,能捅嗎?怕不怕電著?千萬不要說“電一下就知道了”——就怕再也回不來了!

    孩子對開車門也很感興趣,在汽車行進當中他要是敢開車門,要毫不猶豫地堅決制止, “該出手時就出手”,揍疼了總比摔死強!

    走路靠右側的邊邊、不獨自到水邊玩、不跟陌生人搭話、別人給的東西不隨便要……這些都是安全!

    五、獨立生活能力

    3歲左右,是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形成的一個關鍵期。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有些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

    人總是有惰性的,因為人的細胞分裂次數不是無限的,一有消耗就會加速分裂,過多過重分裂會“過勞死”的。

    所以當我們累了的時候,就會迅速報告大腦,大腦會超自動化地指揮我們的身體以最節能的方式生存——偷懶。

    成長中個體的細胞自主修復能力強、累不死,休息之後馬上就會恢復了,所以必須在孩子幼小時期將惰根去掉,否則將來會好吃懶做、偷吃扒拿、坑蒙拐騙、當“啃老族”。

    孩子自己的事情,儘量鼓勵他自己去做。

    上幼兒園小班,每天回來之後,自己換下的小襪子叫他自己洗,洗不乾淨可以等他睡著之後,爸爸媽媽拿出來再洗一下。

    如此每天重複,一個月之後,他肯定就能洗乾淨了。

    上幼兒園大班之後,每天自己換下來的小襠襠褲也是自己洗。洗不乾淨沒關係,睡著之後,爸爸媽媽再洗一遍。兩個月之後,你會發現他也能洗乾淨了。

    這些獨立生活的能力是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但是關鍵期在3歲左右。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孩子3歲了,還要家裡的老人追在後面餵飯,這是極其錯誤的事情。

    想吃就吃,吃完趕緊收。孩子總有餓的時候,兩頓飯中間堅決不給零食,到了飯點才能吃,幾次以後他就明白了。

    六、音樂能力的關鍵期

    學習音樂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情開朗,活潑,樂觀大方,習慣宣傳和表現自己。不少性格內向的孩子透過學習音樂後,性情都得到極大的改善,處事待人,熱情大方,更加喜歡與人溝通聊天。

    學習音樂可以提升感性素質,可以提升人聽知覺的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和肢體控制反應與協調配合能力,整合非常複雜心智和肢體的能力。

    音樂能力的關鍵期是3到5歲。這段時間是孩子開始感受節律和旋律的最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孩子自己製造旋律和節律的關鍵期。但不等於這時才開始對孩子音樂教育。

    0—3歲就可以對寶寶進行音樂啟蒙,音樂啟蒙絕不等於讓寶寶學習一樣樂器,學唱幾首歌曲或學會幾個在別人面前表演的節目。

    寶寶對於音樂的感知會經過一個“對聲音好奇——傾聽好聽的聲音——探索和發現各種聲音——感受與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

    音樂啟蒙對小年齡寶Bora說一是促進寶寶聽覺能力的發展;二是以音樂陶冶性情,調節情緒,豐富情感;三是形成寶寶良好的樂感。

    希望孩子在音樂方面能夠有所發展的家長,一定把握這個時期。

    我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做兼職教授的時候,每年我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5歲以後才開始學習音樂的,請舉手。沒有一個。這個案例,各位家長可以做借鑑。

    七、閱讀興趣的關鍵期

    4歲半到5歲半是孩子閱讀興趣的關鍵期。我們並不是說4歲半開始就讓孩子閱讀文字,而是讓他看圖畫、圖片。

    如果這時孩子開始對讀書感興趣了,等他上學之後對文字閱讀各方面都會感興趣。

    特別提醒各位,有很多家長覺得需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於是就讓孩子玩一些電腦遊戲,這是堅決反對的。

    因為電腦遊戲如同電子海洛因,會啟用孩子的成癮中樞,想要再戒掉非常困難。

    其實孩子發育關鍵期還有很多,比如一歲半到兩歲半左右的孩子,最愛找個上下坡,費力地爬上去,然後加速衝下來,樂此不疲。為什麼?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內耳裡的平衡系統發育到了關鍵期,需要有前後、左右、上下、加速度等運動啟用前庭平衡系統。

    透過身體快速變化與運動使得內耳裡的三個半規管、一個球囊、一個橢圓囊得到最充分的刺激,協調身體運動。

    倘若禁止或限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跑上跑下,於是前庭平衡系統沒有得到最佳啟用,將來暈車、寫字橫不平豎不直、字型大小不一、東倒西歪……

    現在80、90後最悲哀的地方,就是有學歷的父母,生下來的孩子給沒有學歷的保姆照顧,最終會耽誤了孩子的發展。

    0到3歲,是一個人一生當中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從關鍵期的角度來看,做家長千萬不要耽誤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紹剛吐槽大會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