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秀明手機使用者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如何去克服急躁情緒。現如今在很多家庭裡,孩子成了全家關注的中心,從他們出生開始,直到幼兒園、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乃至走入了工作的崗位各個不同階段,他們都毋庸置疑地成為父母關注的重點物件。孩子們為自己的成長要付出自己的拼搏與努力,其實家長們也是如此。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於家長過於著急,甚至出現拔苗助長、急於求成等現象,這反而給孩子造成更大壓力,其結果往往不如家長所願,而且這樣的狀態還讓家長感到非常苦惱。當家長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重重困難時,首先要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尤其要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緒,只有這樣才會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在這裡給家長們提些建議:

    1、一定要認識急躁的危害性。

    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急躁情緒(例如:發脾氣、出言不遜、感情用事,說話做事不計後果,不顧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等),不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改變帶來任何好處,往往是事與願違,家長的急躁情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帶來如下影響:(1)孩子因父母的態度和語言對父母產生不滿情緒;(2)孩子討厭或怨恨自己所從事的活動例如:學習功課,彈琴、學英語等;(3)產生對自己的自責或怨恨情緒,由此產生自我不滿的評價,如愧疚、自卑、自殘等。同時還給家長自己造成不愉快、煩躁的心理感受,從而影響親子雙方的身心健康。

    2、適時進行自我暗示,以消除或淡化急躁情緒。例如:當急躁情緒出現時,就自己提醒自己:"要冷靜點,靠著心急能解決問題嗎?心急只會把事情弄糟的。"何必太心急呢?"等,也可請家人在發現自己有急躁情緒又沒意識到時,及時提醒一下。從而幫助自己恢復情緒的常態,以避免因急躁情緒而產生的不良後果。

    3、要形成冷靜慎重,三思而行的習慣。家長要看明白一個問題,即:孩子和你不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想法、習慣、朋友群和能力水平,不可能都按家長的個人意願和標準行事,而且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和制約。有時光靠"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反而易將事情弄糟。因此,要冷靜地思考,慎重地決策,全面地分析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耐心地處理,儘量避免一些激烈的語言、行為類的親子自衝突。

    4、離開與孩子交流對話的現場。當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家長可以暫時離開現場,等自己冷靜下來後再找孩子像朋友那樣推心置腹的談談。尋找到在孩子生活、學習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可以在此時把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直接告訴孩子,但要以商量的口吻說話,做到要讓孩子敢於在自己面前說真話。家長一定要避免過於專制、強權。

    5、尋求幫助。當家長始終無法平復自己的情緒時,可以請他人幫助解決問題。例如:找一個平時孩子喜歡、信任或是崇拜的人耐心地與孩子交流一下,側面的影響和鼓勵一下孩子,避免與孩子發生較激烈的情緒碰撞。

  • 2 # 張麗134387840

    我們一旦做了家長就會經常感到力不從心,抓狂等等的情緒,這是對孩子的拿不定,不知道孩子會演哪一齣,或者孩子不聽話,非得跟你對著幹,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就會出現抓狂,煩躁,那麼如何自己安撫自己的這種情緒呢?我們可以先安靜下來暫時不去理會孩子和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然後聽一些歌曲,慢慢放鬆自己的情緒,或者選擇繪畫,順著自己的心思去畫,不講究什麼美感什麼構圖,就單純的把自己的心思畫出來,做完這些大概我們就冷靜下來了,長出一口氣再去解決那些讓自己煩躁的事情,這個時候處理起來也比較順利了。千萬不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情緒發洩給孩子,那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即使他做的不對,這些煩躁的情緒也不要丟給他們,其實我也喜歡再拿不定她的時候去擁抱她,擁抱很簡單但是其實更能很好的消除煩躁,孩子的情緒也很敏感,她也能透過擁抱讓自己清晰,安靜。而自己透過這個擁抱表達一下自己的無力,也會得到很多。

  • 3 # 天津桐竹麻麻

    我不知道,當父母的人當中,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我得非常老實地承認:我經常打罵我的孩子。說這樣的實話,我需要一些勇氣,因為我過去,總是在努力地想著,要控制自己的壞脾氣,最好不要讓我的孩子體驗到我的壞脾氣暴發時的後果。但事與願違。我越是想控制住,忍住我的怒氣,但我的怒氣常常輕易就抵達頂峰,然後失控。然後,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瘋子。

           

               

    打罵孩子是在實施家庭暴力

    打和罵,是一種暴力。是對人格和尊嚴嚴重的侵犯。這樣的說法,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能夠認同。假如今天某個人被打或者被罵,那麼一定會非常的憤怒甚至痛苦。

    奇怪的是,我們在對自己的孩子實施這個行為的時候,卻遠不覺得有那麼嚴重。可能從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上想過,他們有多麼憤怒和難過甚至痛苦怨恨。

    所以我有一個發現:家長之所以會“自然而然”地打罵孩子,是因為根本沒有真正把孩子的人格與尊嚴當一回事。因為年齡小,所以人格和尊嚴也都“小”,甚至可以忽略。

    但是我自己的經歷與帶孩子的實踐讓我明白了:孩子絕對有他自己的尊嚴。這種尊嚴有沒有得到尊重與捍衛,與他未來的幸福指數密切相關。

    而打罵與暴力,最大的惡果就是,讓孩子的尊嚴猶如雨打風吹去。滿地飄零,難以收拾。

    在考拉更小一些的時候,他捱了我的打或者罵或者其它的暴力行為(比如將他抱到衛生間,隔離他)時,他只是哭。一邊哭一邊拼盡全力地尋求我的愛。他會爬到我的身邊,甚至死死扯住我的衣角。一直到我重新抱起他。——父母的愛就是孩子的生命,失去了,孩子也會無法生存。暴力讓孩子陷於將要失去生命的驚恐之中。

    直面怒氣,智慧替換

    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誘導;如果是後者,調整自己的認知,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去套在孩子身上。

    2、不要累積怒氣。

    3、選擇好表達怒意的方式,用更智慧的方法來替換打罵。

    我記得《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派克醫生曾經說過一段話,意思就是適度的表達怒氣也是一種真愛行為(原話不是這樣,只是大意)。打罵也是表達怒意的方式之一。但顯然,這是最糟糕的方式。每當發怒的時候,要能明白此時存在自己心裡的是什麼樣的情緒。是什麼原因讓這種情緒存在。比如我告訴考拉:你從姨婆家出來到現在,已經掐了我四次了,這樣我非常痛,我非常憤怒,我討厭你這個行為。有時候我還會進行警告:如果你再這樣掐我,我就會離開你十分鐘。因為我不想被掐,我怕痛。有時候我還會擁抱考拉,告訴他媽媽愛他,但不喜歡他的某個不好的行為。(問題是,我十次只有兩三次是這樣做)

    4、最重要的還得仔細觀察,找出孩子行為不良的原因。

    會讓大人發怒,是因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偏差。(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而孩子行為出現問題,父母可能難辭其咎,這時,進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有很多時候,孩子行為不良,是因為他內心有負面情緒,或者有需求,但他還不會表達,於是透過反常的行為來展示。所以,父母要傾聽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圖,並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只要記住:孩子的反常表現,一定有原因,可能怒氣就不會那麼快發出來。

    5、解決父母自己內心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父母也需要成長。父母比孩子多一些經驗和技能,但大有可能的是,智慧不比孩子多甚至更缺。父母不會因為成為了父母,心智也隨之自動“升級”。愛發怒的父母常常是有內在的問題。需要經常內省。比如我覺得自己從小缺安全感和歸屬感,內心積累了很多不滿與憤怒。因此,成為人母的我,容易發怒。這是我自己的問題,需要我自己來負責,而不是交給我的孩子。

    6、學會休息,不要讓自己太疲憊。

    每當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壞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會對考拉情緒失控的時候。疲憊會讓自己的心神渙散,壞情緒猶如脫韁之馬,橫衝直撞。這是我經常有的體驗。所以,要爭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來陪伴孩子成長。當然,這還意味著要犧牲很多,我們當了父母,就沒法盡情地逛街,不能玩遊戲,甚至可能沒法好好地煲一頓電話粥。不過,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當父母所帶來的收益,我覺得,犧牲那些,還是很值得。要孩子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可是,養育孩子的任務非常繁重,這也是不可迴避的事實。這需要各人的智慧。好在,艱難的時光總會過去,因為,孩子會一天天成長。一直到有一天,我們會忽然發現,這個小傢伙已經開始照顧父母。

  • 4 # 四季幸福ing

    ​​​可以看看這兩本書。說實話有時候帶孩子一天挺累的,孩子一鬧脾氣就有點控制不住了。在青豆書坊裡一直有父母課堂,就是告訴我們做平和父母,怎樣做到不吼不叫。我們初為人母,總是把自己最好的給孩子,卻忘記了給孩子最好的心情。當我們拿孩子束手無策時,也許吼叫是管用的方法,但卻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的育兒觀念,現在父母課堂裡流行的學習正面管教,讓我們在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有了更好地方法。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有句話說當你想對孩子發脾氣時請冷靜三分鐘,是的,當你想發脾氣時,請深呼吸。有時候發完脾氣總會後悔怎麼這樣給孩子說話呢,而孩子也會受到我 們情緒的影響,有時候聽到孩子說話的口吻是不是很像我們呢。所以不要做這些後悔的事,也多看看書,讓我們一起努力做更好地父母。

  • 5 # 董鎖學長

    唉!教育孩子們哪個當父母親的沒少操過心,而且孩子跳皮搗蛋過了為時動手打過,到了兒子們長大了,我就跟兒子們說:”等你們長大了,將來自己做了父母親就知道啦”,我教子嚴厲,耐心的說服教育加家法,教育男孩比教育女孩子費神多了。我兩個男孩子,大的懂事些不用操心,小的是個"飛天蜈蚣",經常在學校與​同學打架,老師家長告狀踏破了門檻,賠禮道歉,賠醫藥費,給老師送東西去安慰,一切辦法都使盡了,後來心平氣和地問小兒子,"你一個農村娃跑到城市裡來讀書,理應珍惜機會,與同學們一起和平相處才對呀",兒子道:"他們欺負我,罵我鄉里人",也是,剛改革開放,又有幾個農村娃有錢有機會到城市讀書的。第二天兒子背上書包上學,找我作業簽字,我生氣不籤,他居然騎腳踏車回老家鄉下去了,才10歲,當老師打電話通知我時,把我一個大男人都嚇哭了,天啊,怎麼會這樣呢,老家距長沙三百多里呀,兒子才多大?我趕緊與朋友兩個人騎上摩托車追趕,在家裡找到了他,他原來把單車託運,搭公交車回家的,一抱著兒子的頭大哭,自那以後,我性情大變,經常父子間溝通,父子關係成了朋友關係,雖然說他有時還是不聽我話,但他畢竟是個孩子,真不懂事,等他慢慢地長大,一切會好起來的,果不其然。他現在也做爸爸了,事業有成,夫妻恩愛,孝敬父母親,是個難得的好孩子了。所以我們做父母親的一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們採取耐心說服教育為主,切勿暴躁,一切順其自然,脾氣暴躁,控制不住,既不利於自己身體健康,又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 6 # jizhe1985

    多看看心理學 多聆聽孩子的心聲 在不完全瞭解事情和情況下 別對孩子做的任何事發表意見 瞭解從溝通開始 和孩子多接觸 當然了父母天天都能看見自己的孩子 我說的接觸是 陪孩子游戲 學習 聊天 明智的家長只能做因勢利導的守望者 而不要驚擾了青春期天空純潔的白鴿

  • 7 # 伊寧玄雪

    孩子們為自己的成長要付出自己的拼搏與努力,其實家長們也是如此。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於家長過於著急,甚至出現拔苗助長、急於求成等現象,這反而給孩子造成更大壓力,其結果往往不如家長所願,而且這樣的狀態還讓家長感到非常苦惱。當家長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重重困難時,首先要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尤其要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緒,只有這樣才會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在這裡給家長們提些建議:1、一定要認識急躁的危害性。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急躁情緒(例如:發脾氣、出言不遜、感情用事,說話做事不計後果,不顧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等),不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改變帶來任何好處,往往是事與願違,家長的急躁情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帶來如下影響:(1)孩子因父母的態度和語言對父母產生不滿情緒;(2)孩子討厭或怨恨自己所從事的活動例如:學習功課,彈琴、學英語等;(3)產生對自己的自責或怨恨情緒,由此產生自我不滿的評價,如愧疚、自卑、自殘等。同時還給家長自己造成不愉快、煩躁的心理感受,從而影響親子雙方的身心健康。2、適時進行自我暗示,以消除或淡化急躁情緒。  例如:當急躁情緒出現時,就自己提醒自己:"要冷靜點,靠著心急能解決問題嗎?心急只會把事情弄糟的。"何必太心急呢?"等,也可請家人在發現自己有急躁情緒又沒意識到時,及時提醒一下。從而幫助自己恢復情緒的常態,以避免因急躁情緒而產生的不良後果。3、要形成冷靜慎重,三思而行的習慣。家長要看明白一個問題,即:孩子和你不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想法、習慣、朋友群和能力水平,不可能都按家長的個人意願和標準行事,而且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和制約。有時光靠"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反而易將事情弄糟。因此,要冷靜地思考,慎重地決策,全面地分析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耐心地處理,儘量避免一些激烈的語言、行為類的親子自衝突。4、離開與孩子交流對話的現場。當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家長可以暫時離開現場,等自己冷靜下來後再找孩子像朋友那樣推心置腹的談談。尋找到在孩子生活、學習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可以在此時把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直接告訴孩子,但要以商量的口吻說話,做到要讓孩子敢於在自己面前說真話。家長一定要避免過於專制、強權。5、尋求幫助。  當家長始終無法平復自己的情緒時,可以請他人幫助解決問題。例如:找一個平時孩子喜歡、信任或是崇拜的人耐心地與孩子交流一下,側面的影響和鼓勵一下孩子,避免與孩子發生較激烈的情緒碰撞。

  • 8 # 點燈人經典童書

    世界上最沒有門檻,但是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當父母了。

    這個事情呢,可以分成兩方面來說。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照顧孩子的確是很辛苦,加上孩子難免調皮搗蛋,惹媽媽生氣。媽媽情緒不好,聲音大一點,帶著情緒教訓一下小朋友,這是很正常的事。我們都是普通人,如果沒有情緒,那是聖人,我們一般人可達不到這個高度。

    人必然會有喜怒哀樂,不管孩子,還是大人,碰到不爽的事情,心情不好,發點小脾氣,真的很正常。對於孩子,這也是在警告他,你這樣做,媽媽很不高興,也是鍛鍊孩子對情緒的感知能力,立規矩的一個太正常不過的方式。否則,養出那種人見人煩的熊孩子的機率要大很多。

    所以說,千萬別去相信那些所謂專家的,不吼不罵養孩子的奇葩理論。

    但是呢,所有的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萬事都會有個度。孩子做錯了事情,非要拼命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吼不罵,要以德服人,這是一個極端。估計連搞出這種理論的家長都做不到。

    但是,因為孩子的一點小問題,大吼大罵,甚至打孩子,這又是一個極端。很有可能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造成約罵越皮的噁心迴圈。

    所以說,還是一個度的問題。不管是那種形式,都要保證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

    所謂的自己的急躁情緒,很多時候並不是完全因為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可能是自己性格、家庭、生活本身的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孩子只是為以上這些問題背了鍋而已。

    所以說,在養育孩子這方面,應該做的事情是多想想現象背後的原因。如果原因想明白了,自己在碰到事情的時候,就會有譜。如果想不明白,就算是請教再多的專家,學再多的技巧,都是沒用的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保養週期手冊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