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卡車斯基

    未來空戰如何打,就看無人機跟 ai 發展到什麼程度,有可能戰機變更大一臺,然後隨身攜帶至少一架大型無人機,大小跟殲七一樣,用無人殲七來當替死,當可回收飛彈,來延伸打擊範圍。也有可能就把運20發展成無人殲擊機母艦,一到作戰區域就放出殲七大小的無人機,專門攻擊對方防空武力,而殲二十隱形戰機則在更前端打擊對方戰機,讓無人機母艦能進入作戰區域攻擊。另外,飛彈有不可逃逸區,但是這是針對載人戰機而言的不可逃逸,對靈活度更高的無人戰機而言,讓機頭指向飛彈發射砲彈擊落對方,應該不難,除非飛彈是高超音速,否則所謂不可逃逸就是笑話!但是高超音速飛彈,卻無法躲過無人機主動替死,所以無人機航母其實沒有想像中脆弱。而,對陸無人攻擊機航母,在這兩種戰機的更後方,長得像多管火箭發射車+ai卡車,發射無人機蜂群洗地,一天 24 小時就洗 24 次,洗過去絕對不會有活人!

  • 2 # 偶遇陽光星子

    作戰任務不一樣,機種也不一樣,續航十幾個小時,中小型機做不到,如殲11B,全天候,單機能獨立作戰,出海飛出十幾個小時,美機見到殲11B就掉頭逃跑…那傢伙又來了,真是個麻煩,不好對付呀。這就是重機型的好,什麼重彈都可掛,遠距打擊

  • 3 # 科技之重

    重型戰機在未來的作用更大,航程和作戰半徑以及載彈量都比較大,也可以設計成雙座機指揮無人機空戰。要知道殲16在中遠距空戰時是壓制殲10C的,而在近距格鬥時才被殲10C擊敗,但這並不意味著重型機的作戰能力不如中型機未來的空戰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載彈量,隱身效能,機動性要求更高。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在飛行員的指揮下,無人機也會具備空戰能力的,這就需要雙座戰鬥機了,一個人操縱戰機,一個人指揮無人機。也就是說,未來的空戰,無人機將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現在的航空戰鬥機,也有可能發展成為空天戰鬥機。

    殲10C在近距格鬥中戰勝殲16並不能得出中型機比重型機有很大的優勢這個結論。

    在2020年12月份,空軍舉行的演習中,中型機殲10C在與重型機殲16的對抗中,利用其靈活的機動性在近距格鬥中使用機炮擊落了殲16,不過在中遠距空戰時被殲16擊敗了。其實這個對抗結果並不能證明中型機比重型機有較大的優勢,因為殲16是雙座的且定位是多用途戰機,其機動性和靈活性是比不上單座的殲11B以及殲11D的。而殲10C經過改進之後雖然高速效能比殲10A有所下降,但是在其效能指標上倒不比殲10A弱多少,也是比較注重空戰能力的。殲10C是制空型戰機,又是鴨式氣動佈局,敏捷性,順盤要比殲16強,天生適合格鬥。殲16是多用途戰機,穩盤,機動性要比殲10C強。

    兩者從遠距打到中距再打到近距,在近距格鬥時殲10C利用其敏捷性又抓住了殲16的失誤才將其擊落。如果讓殲11D和殲10C進行對抗演習,那麼殲11D在近距格鬥或者中遠距空戰時都會取勝的。無獨有偶,殲11B在與殲10B的對抗中,放開限制後則是完全取勝的。畢竟重型戰機的載彈量要比中型機高不少,同代之間的對抗,單靠空空導彈也能夠將中型機的能量消耗一空,接下來的近距格鬥,中型機的燃油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面對具備大離軸發射且過載能力極高的四代格鬥彈,基本上是沒什麼反抗能力的。畢竟戰鬥機的定位不同,那麼側重點就不同,在空戰中的結果就不同。讓殲11B,蘇35等重型機與殲10C近距格鬥試試,那結果又會不同的。所以說,不能看到同代的中型機戰勝一次重型機,就認為重型機失去了作用。還要看到在中遠距空戰時,重型機可是全面取勝的,畢竟未來的空戰發生近距格鬥的機率是越來越低,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主要還是以中遠距空戰為主的。

    重型機的作用還是挺大的

    重型機的載油量,載彈量,作戰半徑,航程,搭載的裝置效能都不是中型機可以比的。中型機的載油量不夠多,致使其作戰半徑有限,打擊範圍有限,比較適合防禦型空軍使用。比如殲10C在不掛載副油箱時的作戰半徑也就600千米-800千米之間,掛載3個副油箱時作戰半徑可達1200千米;F-16戰鬥機的內油作戰半徑僅為692千米,掛載副油箱的話作戰半徑會進一步增加的。不過掛載副油箱後,不僅僅佔用了本就不富裕的掛架,也影響了飛機的機動性。重型機作戰半徑比較大,就比較適合攻勢空軍使用了。像蘇27戰鬥機的內油作戰半徑就可達1500千米,F15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可達1800千米。由此可見,重型機的內油作戰半徑比中型機掛載副油箱時的作戰半徑還要大,也不影響武器掛載量。所以說,重型機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進攻是最好的防禦。

    另外,重型機可以設計成雙座型多用途戰機,前座的飛行員主要負責操縱戰鬥機飛行,後座的飛行員主要負責武器的投擲。如此一來,就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否則只有一名飛行員的話,既要駕駛戰機,又要分心去對地對海攻擊,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重型機也是雙發戰鬥機,在安全效能上要比單發的中型機強不少,一臺發動機出故障後,還有另一臺可以頂上,兩臺發動機同時出故障的機率還是很低的。而單發戰鬥機一旦發動機出現故障後,那就沒辦法了。綜合來看,重型機比中型機的優勢多不少,尤其是在未來的戰爭中。

    未來空戰的打法。

    未來的空戰就不應該侷限於現有的大氣層之內,主戰裝備也會從如今戰鬥機變為空天戰鬥機,空戰戰場從大氣層內轉向大氣層外。空天戰機也將具備全波段隱身效能,高度智慧化,飛行速度更快,作戰半徑更遠,載彈量更大。像鐳射武器,電磁武器也都會有可能被使用的。此外,還會有無人戰鬥機的加入,畢竟現在的人工智慧發展迅速,等到了未來無人機是會具備空戰能力的,或者是如電影絕密飛行中的無人戰機艾迪具備獨立的思考,學習能力;也可能還需要人為的操控,才會具備空戰能力。

    也就是說,未來的空戰將會出現空天戰機,高度智慧化的無人戰機,受控無人戰機,且會以編隊的形式出現在戰場上。首先交火的就是無人戰鬥機,接著是忠誠無人僚機,最後是有人駕駛的空天戰機。

    其實不必看未來,現在的空軍發展模式就是有人戰機控制無人戰機。俄羅斯蘇57和S-70的組合,中國殲20和攻擊-11或者利劍或者暗劍的組合,美國F35和XQ-58A組合。忠誠僚機就是去代替有人隱身戰鬥機去執行比較危險的對地攻擊任務,當然了,這只是目前忠誠僚機可以做到的。畢竟現在無人機的智慧化程度還不是太高,用於空戰還是不夠的,所以只能先執行對地攻擊這種比較危險的任務了。

    而受控的無人戰機就需要一架或者多有人戰機進行實時控制了,這就需要一款雙座的重型戰鬥機了,最起碼有人戰鬥機的滯空時間,作戰半徑,要比無人機強,這樣的需求中型機是達不到的。重型雙座戰機,完全可以將後座改為無人機控制檯,讓後座的飛行員專心的操控無人機進行空戰,也是未來對戰鬥機的要求之一。

    而有人戰鬥機則要面向外太空,傳統的空空導彈只會變得射程更遠,機動性更好,命中精度更高。除了空空導彈外,像高能鐳射炮,電磁武器等主動進攻型武器也會裝備空天戰鬥機。或許還會研發出量子護盾,使得空天戰機可以免疫一切的攻擊。

    但是在未來,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到較高的水平,製造出來的無人機就會具備自主起飛,降落,選擇目標,鎖定目標,發射導彈進行攻擊這一系列能力的,不過這些能力並不是按照特定的程式走的,而是真正的人工智慧。所以說,未來的空戰必然是有人戰鬥機與無人戰鬥機相結合,組編隊的打法。

    可以玩轉未來空戰的國家

    戰鬥機從第一代,發展到如今的第五代,能夠跟得上的國家是越來越少。可以研製四代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英法五國,可以研製五代機的國家有中美俄三國。那麼可以研製六代機的國家就最大的可能性還是中美俄這三國,不過俄羅斯的技術實力就會與中美拉開差距了。畢竟在五代機的研發上,俄羅斯已經慢了中美一拍,更何況涉及到未知的六代機,七代機,未來戰機。因為研製越高階的戰機,就對國家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科技實力有較大的要求。目前的俄羅斯經濟實力只能支撐少數幾個重點型號裝備的發展,到了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而中美兩國的經濟實力還是有的,只要美元一天不與石油脫鉤,美國的經濟問題就不大。而技術上,美國也積累了好些年,如超然衝壓發動機,變迴圈發動機,霍爾推進器等等。另外,美國的六代機驗證機已經首飛了,或許還要數十年其原型機才會首飛,畢竟已經在做研究了。而中國得超然衝壓發動機也不落後,只不過在變迴圈發動機,霍爾推進器領域上落後美國一些,但是終有一天會趕上來的。由此來看,未來可以獨立製造空天戰機的國家是極少的,同時可以玩轉未來空戰的國家就更少了。

    綜上所述,重型戰鬥機在過去,在如今,在未來都會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位置根本就不是中型戰機可以取代的。而未來的空戰將會向著多元化,空間化,智慧化,無人化,快速化的方向發展,能夠跟上未來戰機發展的國家是寥寥無幾的。

  • 4 # 心靜如水G4710

    重型戰鬥機作戰半徑大、載彈量高,雷達功率大、航電功能強,可靠性高(大推力雙發),是單發中型機完全無法取代的。

    重型戰鬥機研製難度大、價格高,小國玩不起(比如瑞典這類有技術的中型國家),但卻是大國空軍的必備和標誌,美國的二代F4、三代F14、15,四代F22,都是重型機的翹楚。

  • 5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同樣的技術水平下,重型機在空戰中的優勢更大。

    近期官方公佈了中國空軍殲10C與殲16進行2V2空戰訓練的影片畫面,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的殲10C用機炮GUN掉了殲16,這則訊息又引起了軍迷的廣泛關注,甚至又掀起了一波南北之爭的大撕逼。

    用機炮擊殺這種最原始、最暴力的方式拿下殲16,無疑更是給江湖上流傳已久的”筷棍之爭“增添了新的口水仗陣地,但是在這則報道中很多忽略了這樣一則訊息:在一週之前的空戰演練中,殲10C敗給了殲16。而殲10C在一週後用機炮擊殺的形式翻盤成功,讓大家也忽略了空戰訓練中其實交戰規則的設定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空戰結果。

    拋開交戰規則談結果實際上沒有意義,這是美國空軍武器戰術學校的一架T38教練機的戰果,這架由老鳥駕駛的50年代的教練機在狗鬥訓練中轟掉了12架F22,難道T38的空戰效能強於F22?

    當然,殲10系列在近兩年的金頭盔比賽中發揮出色,2019年正是上面GUN掉殲16的主角---北部戰區航空兵某旅飛行員尤鵬飛在三代半組別中戰勝了霧都雄鷹的殲16,拿到該組別的冠軍,而2018年該組別的冠軍則是南戰杜鳳瑞傳人的殲16。

    近年的金頭盔比賽中殲10系列的表現更加優異,從成績上看全面蓋過側衛部隊,尤其是北戰某旅的殲10B拿下天鷹杯,終結了殲11B部隊對天鷹杯長達四年的壟斷。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金頭盔競賽的比賽規則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更加突出體系作戰,更加貼近實戰。筆者還是那個觀點:與其在機型之爭上搞得面紅耳赤,不如探討中國空軍在技戰術方面的提升。畢竟,我們真正的對手既不是殲10也不是殲11B和殲16。

    雖然這些年來殲10和側衛系列在金頭盔比賽中算是打的有來有回,但是金頭盔競賽性考核的初衷說到底是對飛行員技戰術的考核,而不是機型間效能的比拼,所以在規則上進行了一些特殊的設定,使得比賽更加”公平“,這也客觀上使得某些機型的優勢被限制而劣勢被掩蓋。這些規則的限制使得金頭盔比賽雖然努力貼近實戰,但是仍然與實戰有不小差距,而在各國空軍的實踐中,在同樣的技術水平下,重型機在空戰中的優勢要大於輕型機。

    重型機的優勢首先體現在航電系統的效能上,重型機可以使用效能更強、種類更多、更完備的航電系統,比如機載雷達的口徑更大、功率更高,效能也就更好,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率先發現對手,也可以在電子對抗中壓制對手。

    其次重型機的載荷航程效能更好,可以攜帶更多的燃油和武器,可以採用更多的戰術策略,而且火力密度更大,可以多輪開火,迫使載彈量、航程不足的輕型機喪失態勢優勢。航電系統強、載荷航程效能好的重型機在超視距空戰中對輕型機的優勢很明顯。

    而輕型機的相對優勢(不是絕對優勢)是在近距格鬥,憑藉更小的體型和更優異的敏捷性,輕型機在狗鬥中的勝算相對高一些。但是,實戰中近距格鬥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進入格鬥時的態勢,而由於重型機在超視距空戰中的能力更強,即便進入格鬥狀態,重型機有更大的機率獲得初始態勢優勢。

    也正是因為重型機的這些優勢,在同代戰機中往往都是重型機主打製空、輕型機更多負責舔地,比如F15至於F16、F22之於F35都是如此。

    而在中國空軍序列中,制空作戰任務也是更多交給殲20、殲16這樣的重型機,而殲10未來也會更多執行對地打擊、防空壓制這些打雜角色。

  • 6 # 銳度何老師

    殲10C能擊落殲16,這是演習。

    演習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讓兩款戰機打出個強弱高低,而是在檢驗戰機的效能、各項指標以及自身的優缺點。這種演習只是在單純的檢驗殲10和殲16的近程格鬥能力,不能用來證明殲10C在實戰中比殲16強。

    首先這樣的對抗演習不公平。

    殲16是多用途戰機,殲10C是制空型戰機。在近距離格鬥上,殲10C先天優於殲16。殲16是雙發重型機,按理講,雙發戰機的爆發力要遠強於殲10C這種單發中型機。但殲16有個問題:它是雙座機。裡面有兩名飛行員。多了一名飛行員,必然還要再多一套飛行座椅,一排顯示器,一套保障裝置,總的下來,殲16相對於殲10C,多了1噸死重。抵消了它雙發的優勢。而且兩名飛行員,兩個人的座艙,相比單人座艙,加長了許多,要影響戰機的飛行特性,機動能力。這兩塊加一起,必然導致殲16的近戰效能弱。

    殲16後面的飛行員,主要工作是操控對地、對海攻擊武器。在空戰中,以及近程格鬥中,這個職位其實是沒用的,完全可以取消。但殲16作為多用途戰機,對地、對海攻擊是他的本職工作,所以必須要多帶一名飛行員。這樣一來,對地、對海攻擊是順利了,但空戰、近程格鬥就成了負擔。

    空戰,尤其是近程格鬥,殲16是先天吃虧。

    如果換成雙發重型,單人的殲11B,就不是這局面。近戰格鬥能力要超過殲10C。殲11B和殲10C才是一個對等的機型。因為它倆都是為純打空戰設計的。

    演習中,近程格鬥,殲16沒打過殲10C是一個正常的結果。殲16相當於皮卡,殲10C相當於跑車,這兩款車比漂移,肯定跑車贏。比拉貨肯定皮卡贏。這個比較不對等。

    跟殲16對等的應該是:F15E、蘇30。都是雙座、雙發、重型、多用途戰機。

    而跟殲10C對應的是:F16。單發、單人、中型、制空型戰機。

    殲10C打敗殲16只是驗證了一個常識,在近距離格鬥中,多用途戰機確實打不過制空型戰機。如果讓美華人演習,F15E在近距離格鬥中,也幹不過F16,先天條件限制:多用途戰機在近程格鬥中,裡面多了一個大閒人,和一整套多餘的裝置。制空型戰機沒有任何多餘的份量和空間,純純的為打空戰設計,能力全集中在格鬥上。

    大家印象中都知道皮卡車和跑車比漂移,肯定幹不過跑車。最後比了一下,確實不行。就這麼點事。

    這樣的演習也不是單純的為了比殲10C和殲16到底誰強,而是在探討:殲16在未來的空戰中,遇到F16,怎麼辦?單純的比殲10C和殲16誰厲害,沒意義。只有用來探索,遇見對手的制空型戰機,應該怎麼處理,才有意義。

    殲10C是制空型戰機的代表,裡面包括:F16、F15C、蘇27、蘇35。演習是為了探索遇見這些戰機怎麼打。

    演習中殲16沒打過殲10C,可以總結經驗教訓,探索新的戰術,看看換個辦法還能不能打。總結出自己的獨門絕技,能打製空型戰機固然好。即便是再打,再敗,也好說。知道這條路行不通,也是收穫,也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近程格鬥吃虧,真的沒辦法解決,那就儘量迴避。

    殲16完全可以利用雷達、導彈進行遠端攻擊。然後不跟敵機近距離糾纏。敵機貼近了,趕緊撤。

    演習是摸清自己的底,防止殲16的飛行員膨脹,覺得飛機不錯,自己很強,非得跟敵機玩狗鬥。知道不行,不這麼幹就完了。

    其次,在實戰中,殲16和殲10這類的制空型戰機發生近戰格鬥的可能也是極低,沒有代表性。

    殲10C在演習中擊落殲16,對未來空戰沒有任何影響。因為這種局面在實戰中是無法出現的:殲16單機對抗對手的制空型戰機,還非得近程格鬥。演習是故意、強制這樣安排的。就是在檢驗殲16的短板。

    真正打仗,不可能拿殲16去和F16、F15C、蘇35去單挑。

    肯定是殲20、殲11負責空戰,奪取制空權,負責掩護。殲16對敵人的地面、海面目標進行打擊,自身的空對空導彈用來自衛。

    距離遠的時候,殲16、殲20、殲11可以發射空對空導彈打對手的戰機。在這個階段,殲16能打空戰,實力還很強。當對手再貼近的時候,或者偷襲到近前,殲16的機動能力主要是用來規避。然後殲20、殲11去和敵機糾纏。在這樣的情況下,殲16遇見F16、F15C、蘇35,甚至展開近距離格鬥的可能性非常低。

    經過這類的演習,殲16知道近戰吃虧,發現敵機靠近,別戀戰,別覺得自己行,別去跟人家糾纏,趕緊撤離危險區,這是演習的意義所在:揚長避短。

    殲16有很強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但什麼事都是有代價的,這樣的能力,對它的空戰能力有很大的影響。殲16是遠端空戰能打,近戰很吃虧。這是多用途戰機必然要付出的代價。近戰對於殲16來講,當然也包括蘇30、F15E,都是自衛性質。實在沒招了,抵抗一下,爭取自保。而不是滿懷信心的經過各種花式操作,把對手擊落。因為這是它最大的短板。

    而殲10C這類純制空戰機,則是全程空戰能力都很強。

    殲16相當於英雄聯盟、王者榮耀裡的射手。躲遠處輸出,傷害很高。殲11、殲20屬於輔助、戰士。對手衝近了,殲16就得喊:救我。然後殲11、殲20去擋住對手,殲16趕緊撤遠點。讓射手和敵人戰士近戰,肯定是不合理。

    真打起來,也不會這麼幹。

    殲11B,這才是和殲10C對等的戰機

    演習只是證明了多用途戰機在近戰中打不過制空機。不能證明重型機打不過中型機。近年的演習中,新式的殲11B打殲10C處於絕對的優勢。殲10C能打的重型機都是老式的殲11和不適合近戰的殲16,不對等。在同一個技術水平上,雙發重型制空機遠強於單發中型制空機。包括在近程格鬥上。因為兩臺發動機提供的爆發力、機動能力,不是一臺發動機能比的。單人雙發重型機雖然體積大,但比單人單發機靈活。

    重型機搭載的雷達面積更大,發射單元更多,探測距離更遠,精度也高。重型機載油更多,滯空時間更長,作戰半徑更遠,掛載的武器更多,這都是中型機沒法比的。空戰中,油量的控制是大學問,不能打到興頭沒油了。那是在空中,沒油別說打仗,連家都回不去了。油量和彈量就像遊戲裡的血量和法力值,紅條藍條,要精密控制。重型機對中型機而言,先天的血量大,法力值高。可以長時間在空中作戰。中型機油少、彈少,打一會就得撤。這要是被纏住,脫不開身,怎麼辦?

    重型機撤了,中型機不敢追。中型機撤,重型機不但敢追,而且速度快,油多,中型機還跑不了。

    重型機具備先天的優勢,一直都是各國空軍的骨幹。單發機都是:附屬。高低搭配裡的那個“低”的。未來也是如此。中國的殲20、殲16、殲11、殲15、蘇35、蘇30、蘇27、飛豹包括八爺,是不是都是雙發機?殲10是補充,當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應急的。現在富裕了,應該擔憂的是:單發中輕型機還有沒有未來……

    演習的檢驗近戰效能,所以必須貼身打。如果沒有這樣的設定,殲16發揮自己的優勢,始終個殲10保持一定距離,不讓對方靠的太近,儘量爭取在遠距離上交戰,即便是一對一,也不一定打不過殲10。

  • 7 # 河東三叔

    去年底空軍對抗演練中,殲-10C在狗鬥環節用機炮直接擊殺殲-16,按道理殲-10C相對弱於三代半水平的殲-16。實戰情況看居然出現這種比分,至少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殲-10C在未來空戰中,可以迎戰效能超過自己的先進戰鬥機。正是由於這個對抗結果,就有對重型戰鬥機有無存在必要的疑問,其實這只是眾多機率中的一種不具代表性,我們可以稍微分析一下。

    航炮擊殺

    空優戰機強調資訊感知能力、載彈量、航程以及高機動能力等,輕重型戰機在這些方面效能差距較大,比如雙發的殲-16基於蘇-27打造。強大的載彈量以及航程就足以秒殺很多機型,配備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載彈量12噸具備空對面攻擊能力。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航程可達4000多千米,很明顯不論是滯空能力和載彈能力都更強。可以在空中停留更久,可以憑藉先進雷達航電系統,以超視距外用遠端空空導彈襲擾。

    殲-16戰鬥機

    回到文頭開始的殲-10擊落殲-16,並不是殲-10C效能超過它,而是在多次對抗都處於下風的情況下。摸透對手思路以新戰法對陣,然後雙方從中距打到近距,最後才由殲-10利用對方失誤以航炮完成擊殺。注意這裡是新戰法加拉近作戰距離,以劣勝優發揮近戰靈活優勢,也就是說殲-10C效能確實不及殲-16。

    殲-10C雖然同樣具備先進航電系統,以及可以掛載先進空空導彈,但由於機體上制約和重型機相比有先天劣勢。就算帶上覆合掛架也只能攜帶四中兩近6枚導彈,和12個外掛能力的殲-16相比,一對一發射導彈在數量上也不夠用。

    殲-10C戰鬥機

    既然殲-10擊落殲-16並不是普遍現象,只能透過戰術及運氣進行彌補,實際上輕重戰機在效能上是互補情況。就好比空軍三劍客殲-10、殲-16以及殲-20,各司其職奪取制空權、接著踹門、再接著洗地,各有各的作戰模式未來空戰還是需要相互配合。

    殲-16戰鬥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MS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