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與甄嬛第一次公開的磨合就是為了這次處置華妃的分歧。
由於皇上心裡不願意因為眉莊而使華妃下臺,這不符合他的心意,因為此時得罪年羹堯,對他有百害而無一利。
凡是不符合皇上心意的地方,他就會不滿這個人。對於甄嬛也是如此。
此時城裡在發時疫,華妃背後又是年羹堯,皇上正處於焦頭爛額中,皇位都快坐不穩了,還要分出心來管嬪妃爭寵這檔子破事——甄嬛根本就沒有站在皇上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這還是平時那個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解語花嗎?
所以蘇培盛前腳剛走,皇上後腳就將臉摞了下來--------才會有下面一段突兀對白:
嬛嬛,劉畚的供詞不會是你指使的吧?
什麼?!
甄嬛的表情非常震驚。我想她心中一定也是一寒:我全心全意待你,竟然還會懷疑我。
同時,甄嬛的委屈之情立刻溢於言表,這應該是她第二次看到皇上流露出陰冷、多疑的一面(上一次是在圓明園為果郡王)。也許甄嬛心中還會有恐懼:難道我一生所託非人?
皇上立刻改口:沒什麼。同時低下了頭,迴避甄嬛的追問。
皇上真因為這件事疑心甄嬛嗎?
當然不是。如果懷疑,還回避什麼,很明顯,皇上已意識到剛才失言了。
雖然從表面來看,是皇上多疑-------皇上除了他自己,誰都不信!其實是因為:皇上不滿甄嬛做的這件事情不符合他的心意,讓他騎虎難下,所以心中惱怒。
其實依照皇上的英明睿智,他心底也知道甄嬛這麼做的可能性極低,他這麼說其實是在換一種方式怨怪甄嬛:為什麼偏要在這種不合時宜的時候逼著朕處置華妃,華妃的背後就是年羹堯你不知道嗎!
朕已經恢復了眉莊的位份,你還不滿足嗎?
為什麼一定要將此事鬧大,你就不能體諒朕的苦衷嗎?
而甄嬛這次也真是非常的執拗,非常的遲鈍(偏要和皇上針鋒相對),可能是她自尊心受到了挫折,可能是她為眉莊不平,她就是執意說華妃有罪,華妃誣陷了眉姐姐,華妃就一定要受懲罰!
皇上對甄嬛帶著歉意說自己多疑,其實他也沒有理解:甄嬛也是不得已,沒有辦法讓步。
這時眉莊感染時疫病情嚴重。 她不趕緊讓皇上給眉莊復位(眉莊哪來的好藥治病?),不趕緊處置華妃( 華妃集團不得報復?),到時候又被拿住把柄,不但眉莊的生命有危險,自己也可能因此事被人倒打一把。 只是太急了!又太看重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分量(她忘記去關注華妃在皇上心中的份量)。
總之,為了眉莊,甄嬛這次完全沒顧及皇上的心意,所以難怪皇上心裡不痛快。
皇上與甄嬛此次都感覺自己失言,甄嬛的反應尤其強烈——跪在地上不起,連皇上主動伸出的手都不再領情,隔閡的種子就這樣再次埋下。
這場戲的最後,皇上對甄嬛說了意味深長的一段話:華妃服侍朕已久,體貼細微,雖然平時有些跋扈,但是今日之事,朕實在是失望。“
起初我當然以為這段話是皇上說華妃的,但聯絡了一下上邊的劇情,體會一下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特別是“今日之事,朕實在是失望”這句話,突然發現大有內涵。
——這分明說的不是華妃,而是甄嬛。
因為華妃誣陷眉莊是早就做下的,不是“今日之事”。
“今日之事”指的是甄嬛不顧大局,不夠體貼,硬逼著皇上做不情願的事,任皇上百般的暗示明示,甄嬛都執拗無比,非要按著自己的心意來的任性之舉。
——今日的甄嬛,讓皇上很失望。
從後面的劇情我們須知,凡是對皇上的前朝,他的江山不利的人和事,不管是非曲直,不管真相是什麼,皇上都看作是人心懷不軌,有意為之。因為皇上的心裡沒有真理,沒有是非對錯,只有江山皇位——這豈是今日的甄嬛可以明白的呢?
皇上與甄嬛第一次公開的磨合就是為了這次處置華妃的分歧。
由於皇上心裡不願意因為眉莊而使華妃下臺,這不符合他的心意,因為此時得罪年羹堯,對他有百害而無一利。
凡是不符合皇上心意的地方,他就會不滿這個人。對於甄嬛也是如此。
此時城裡在發時疫,華妃背後又是年羹堯,皇上正處於焦頭爛額中,皇位都快坐不穩了,還要分出心來管嬪妃爭寵這檔子破事——甄嬛根本就沒有站在皇上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這還是平時那個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解語花嗎?
所以蘇培盛前腳剛走,皇上後腳就將臉摞了下來--------才會有下面一段突兀對白:
嬛嬛,劉畚的供詞不會是你指使的吧?
什麼?!
甄嬛的表情非常震驚。我想她心中一定也是一寒:我全心全意待你,竟然還會懷疑我。
同時,甄嬛的委屈之情立刻溢於言表,這應該是她第二次看到皇上流露出陰冷、多疑的一面(上一次是在圓明園為果郡王)。也許甄嬛心中還會有恐懼:難道我一生所託非人?
皇上立刻改口:沒什麼。同時低下了頭,迴避甄嬛的追問。
皇上真因為這件事疑心甄嬛嗎?
當然不是。如果懷疑,還回避什麼,很明顯,皇上已意識到剛才失言了。
雖然從表面來看,是皇上多疑-------皇上除了他自己,誰都不信!其實是因為:皇上不滿甄嬛做的這件事情不符合他的心意,讓他騎虎難下,所以心中惱怒。
其實依照皇上的英明睿智,他心底也知道甄嬛這麼做的可能性極低,他這麼說其實是在換一種方式怨怪甄嬛:為什麼偏要在這種不合時宜的時候逼著朕處置華妃,華妃的背後就是年羹堯你不知道嗎!
朕已經恢復了眉莊的位份,你還不滿足嗎?
為什麼一定要將此事鬧大,你就不能體諒朕的苦衷嗎?
而甄嬛這次也真是非常的執拗,非常的遲鈍(偏要和皇上針鋒相對),可能是她自尊心受到了挫折,可能是她為眉莊不平,她就是執意說華妃有罪,華妃誣陷了眉姐姐,華妃就一定要受懲罰!
皇上對甄嬛帶著歉意說自己多疑,其實他也沒有理解:甄嬛也是不得已,沒有辦法讓步。
這時眉莊感染時疫病情嚴重。 她不趕緊讓皇上給眉莊復位(眉莊哪來的好藥治病?),不趕緊處置華妃( 華妃集團不得報復?),到時候又被拿住把柄,不但眉莊的生命有危險,自己也可能因此事被人倒打一把。 只是太急了!又太看重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分量(她忘記去關注華妃在皇上心中的份量)。
總之,為了眉莊,甄嬛這次完全沒顧及皇上的心意,所以難怪皇上心裡不痛快。
皇上與甄嬛此次都感覺自己失言,甄嬛的反應尤其強烈——跪在地上不起,連皇上主動伸出的手都不再領情,隔閡的種子就這樣再次埋下。
這場戲的最後,皇上對甄嬛說了意味深長的一段話:華妃服侍朕已久,體貼細微,雖然平時有些跋扈,但是今日之事,朕實在是失望。“
起初我當然以為這段話是皇上說華妃的,但聯絡了一下上邊的劇情,體會一下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特別是“今日之事,朕實在是失望”這句話,突然發現大有內涵。
——這分明說的不是華妃,而是甄嬛。
因為華妃誣陷眉莊是早就做下的,不是“今日之事”。
“今日之事”指的是甄嬛不顧大局,不夠體貼,硬逼著皇上做不情願的事,任皇上百般的暗示明示,甄嬛都執拗無比,非要按著自己的心意來的任性之舉。
——今日的甄嬛,讓皇上很失望。
從後面的劇情我們須知,凡是對皇上的前朝,他的江山不利的人和事,不管是非曲直,不管真相是什麼,皇上都看作是人心懷不軌,有意為之。因為皇上的心裡沒有真理,沒有是非對錯,只有江山皇位——這豈是今日的甄嬛可以明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