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風而漂

    野魚難釣?這不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你那裡釣魚資源,魚多的扎堆這樣還難釣嗎?資源不好就要多打窩把魚聚過來,窩裡有魚怎麼也能釣上來吧,窩裡沒魚你還釣啥?沒資源的地方要想魚上岸,就只能拿糧食換了,要不就碰運氣吧!

    重要事說三次,資源,資源,資源!

  • 2 # 杜瑞傑

    題主的意思是說野釣的時候會遇到魚不會吃餌(商品餌)的問題吧!可以非常確定的說,是有這個現象存在的。但是大多數時候即便是很野生的環境裡的魚,從來沒吃過商品餌,也是能用商品餌釣到的,動物的進食本能會促使它開口,只是浮漂上的動作和黑坑裡放釣的魚不同而已。舉幾個例子:大山裡的一條河流,水流不算大,蜿蜒好幾百公里,途徑好幾座中小水庫。由於地處山區,平時釣魚的人不多,造害的(電魚、毒魚)的幾乎沒有,偶爾遇上雨水充沛會讓水庫的魚逆流而上,致使整個河道里存在不少的鯉魚、鯽魚。大前年開始常在這條河道的一處開闊處做釣,一開始用商品餌效果不好,鯉魚給口總是哆哆嗦嗦半天,浮漂上下半目的很是鬧一會才能給個明確下挫或者上頂的進口訊號。鯽魚相對會好一些。再說一個,本地縣城邊上的河道修了幾公里的水上公園,根據地形從高到底錯落著五處活動液壓壩。其中有兩個裡面附近一個寺廟放生了兩千斤高背鯽,沒放生以前隨河水下來的本地野生鯽魚給口是很乾淨的,基本上是利索的小頓口。因為河道里原生了很多的馬口,晚上前半夜基本都是馬口在鬧,11點以後馬口逐漸不鬧騰了以後才開始陸續的上鯽魚。非常非常明顯的是放生以後的高背鯽給口就有些費勁,浮漂開始總要有小半目的下陰或者上陰動作,有時候是緩慢的頂起一兩目,這個時候提杆幾乎是百分之九十的空槍,就要等鬧一會以後給個下頓口的時候再打基本才能中魚。我們幾個釣友也分析,應該是這批剛放的高背鯽習慣了在水面或者上層吃投餵的餌料,對於水底的覓食行為還沒有那麼習慣。兩個例子有著相似的漂相,但是原因卻不盡相同。例子一里面的鯉魚雖然整天撅著屁股在水底找東西吃,但是對於沒吃過的東西有著天然的警惕性,可能在窩子裡圍著轉半天確定安全了才吃那麼一下,所以蹭線啊,魚鰭攪起的水流啊等造成的一些浮漂上的小動作就多。例子二里的鯽魚雖然進口以前浮漂也有同樣的動作,但鯽魚天性較傻,吃東西膽子特大,造成這樣的動作不是它不敢吃,而是它不會吃,習慣了抬著頭吃東西,撅起屁股來它需要適應才能吃進去東西。所以,題主提到的“野魚難就餌”有一定的道理,並且這個道理適用很多情況,這句話妙就妙在這個“難”字上了,難就餌只是“難”而已,並不是不就餌。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野釣都是這樣,魚類進食是天使使然,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魚類的進食習慣,如果不是特別清楚這些習慣的話,用玉米這個萬能餌一般不會有問題的。不過,按我所釣過的水域來說,大多數野釣用商品餌是可以的,所以即使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是一樣可以做釣的。

  • 3 # 釣魚王二黑

    我覺得如果野釣你目前的餌料沒有魚吞鉤的話,卻是該換換餌料了。尤其是在野河和水庫中垂釣。一般野河中垂釣如果水質比較肥沃,魚有大量的食物的話,那麼麵食類餌料就很難有所收穫了,可以換上紅蟲或者蚯蚓試一試。

    11年我跟我哥哥一起在北際頭村野河垂釣,剛開始就是用的藍鯽,九一八,速攻。釣了2個小時一口沒有。我哥坐不住了,去村子裡買了點紅蟲回來,下鉤就有口,還是連竿。

    後來看了看其他釣友都是紅蟲和蚯蚓做釣,估計河裡的魚都吃習慣了,所以說一個地方的水域跟另一個地方的水域同種魚類都可能不同口味,這就使得釣友們變換餌料來垂釣才能有收穫。

    你如果是在有人電過的水域中垂釣那就只能用蚯蚓了,被電過的魚都已經謹慎萬千,只能透過蚯蚓的抖動才能給魚一個錯誤的安全訊號的,從而誘使魚兒開口。

    總之如果釣友去一個陌生的水域垂釣,就需要做做基本功,去跟當地的釣友取取經,打聽一下。好能讓自己有充足的準備。

    最後祝大家大鯽大鯉

  • 4 # 太陽118865806

    因為野釣水域魚種比較龐雜, 你就這鯽魚下餌鯉魚就難釣,還有草魚青魚等 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判斷水體裡那種物件魚多了,或者我們準備釣什麼魚 ,然後做餌 ,做到有的放矢。這裡要說的是貪則不得,有些釣友面對這種情況自己首先就亂了陣腳 一會掛玉米一會掛蚯蚓一會又掛商品餌,不說是釣者就是水裡的魚都無所適從,比如你先下鯽魚餌,過段時間鯽魚受到誘惑準備進窩了你卻換成鯉魚餌了,鯽魚一看沒胃口走了,再過一會鯉魚來了你卻換成草魚餌了,鯉魚也走了。這樣還能有好的魚獲嗎,這叫心不定魚不信,釣魚本身就是修身養性的,我們一定要耐住性子,做到淡定從容豐碩的魚獲總會有的。歡迎點評。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航母的繫泊試驗指的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