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血花飛舞丨p6

    門闕是塔樓狀建築,置於道路兩旁作為城市、宮殿、壇廟、關隘、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標誌。外觀大體分為闕座、闕身與闕簷三部分。闕身依數量有單出闕、雙出闕與三出闕(僅天子可用三出),形體多帶有較大收分。闕簷有一、二、三層之別。

      學術界普遍認為,闕門至遲產生於周代。據文獻記載,周代闕門這種建築形式已經存在,主要為宮闕和城闕。東周洛邑王城宮殿的雉門外立有雙闕,這便是宮闕。文獻中記載最早的城闕見於《詩經》,《詩·鄭風·子衿》曰:“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可知周代已有了“城闕”。但也有學者認為,“闕”的產生可能早於周代,因為商代甲骨文中有“闕”字出現,說明商代已有了闕門這類建築。還有人認為闕的起源應當更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闕門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由觀這個實用性建築物演變而來的。《釋名·釋宮室》曰:“觀,觀也,周置兩觀,以表宮門,其上可居,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這條文獻既說明了闕的前身是觀,也說明了周代觀的形制。即觀是樹在宮門兩邊,它既可居住,又可望遠的門旁建築。而且在周代,觀演變成了禮制性建築——闕。文獻記載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說文解字》曰“闕,觀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是為闕名的由來。可知闕在門的兩旁,中間“闕然為道”。透過漢景帝陽陵南闕門遺址的發掘便證明了這條史料。南闕門遺址位於漢陽陵陵園垣牆的南部中央,由一組兩座三出闕相連線構成,闕在陵園南門兩旁,中央有寬5.5米的門道。

      因為觀是樹立於宮門旁的建築,所以我們推測最初闕也是應建立在宮門兩旁。由於建築的高大醒目,故成為天子頒佈政令的地方。《釋名·釋宮室》對此也有記載:“門闕,天子號令、賞罰所由出也。”

      由於闕門建築所居位置的特點,闕門,特別是宮闕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引出了其它用途。主要有區別等級、尊卑以及思過反省等。如《白虎通義》雲:“門必有闕者何?闕者,所以飾門,別尊卑也。”還有《古今注》曰“人臣將朝,至此則思其所闕多少,故謂之闕。”引申為臣下面君臨闕時,自省思其所闕(缺)多少。而且,闕門的功用在歷史的發展中變得很廣泛,城闕、宅第闕、塢壁闕、陵闕、墓闕隨之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緒臨死前,為何要派人找白虹刀,這把刀很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