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御銘
-
2 # 物理看世界老木同學
現在科學來說是一樣遠,但是又不是那麼嚴格,真的說早上和中午距離一點都不差麼?其實還是有不小距離的,因為地球並不是完美圓形,而且自轉軸和太陽轉的軸也不完全平行,所以會有一些誤差,現在來看遠近和地利位置有關。
對於兩小兒的觀點也是很值得思考:
一小兒說早上大,是因為參照物比較小且比較近,例如遠處的房子,山川,樹木。而中午比較小,是因為參照物是雲彩空中物體等。其實也不完全,其實還有一些光在空氣中折射的問題,例如筷子在水裡折了,看到水中的魚比真是位置偏高。
另一小兒說早上涼中午熱,所以中午近,其實這就像燒開水,如果剛加熱肯定不能燒開,而且加熱過程會越來越熱,最後達到沸點不在升溫。Sunny在光學裡說是具有波粒二象性,1.就是波動性,像電磁波一樣波動向前,並不是嚴格直線,而是像蛇一樣向前盤趴。2.是粒子性,一份一份的小光粒,帶有熱量傳播,所以曬太陽會熱,用放大鏡聚光會點燃紙屑。在太Sunny照到地面開始,由於太陽和地球位置轉換,照到地面Sunny越來越多,中午十分由於正正照射所以量最大,加熱效率最高,所以溫度最高,而且積累熱量很多,隨著時間推移,角度變化,斜著照射,光量減小,溫度又在降低,那有人問了,為什麼一直加熱還會降溫?這就是雖然在加熱但是熱量也在外散消失,這個是熱學的一些知識。熱量是可以傳遞的,很多時候是被動的。熱傳遞的三個方式:1.對流,舉個例子就是冷空氣,熱空氣傳播,當然了一般都是有熱量大的向熱量低的傳播。還有就是潮汐能,液體對流。2.輻射,舉個例子核爆炸,太陽就一直在爆炸,然後把熱量輻射出來順帶光源。3.熱傳遞,熱量在接觸的兩個物體上自發的由高溫向低溫傳遞。舉個例子,用熱水袋裝熱水,熱量透過熱水傳到熱水袋,再由熱水袋傳到手上取暖。
我所回答的也僅僅是我目前的理解,可能不全面,可能以後會有新的觀點,這就是科學,一個我們想要去了解,確始終揭不開那層神秘的面紗,只能在不斷的探索中前行,即使走了彎路也要不畏前行,只有這樣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致敬我們的科學家,致敬我們的研究人員,致敬默默無聞的探索者。
-
3 # 若水之柔
首先,地球會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公轉的軌跡是橢圓形。我們根據下圖可一清楚地看到,在每年的一月初太陽離人最近,七月初太陽離人最遠。但這是從一年中來看太陽與人的距離。
我們知道地球是會自轉的,如果我們假設地球只有自轉,那麼地球是以黃赤夾角傾斜的自轉,所以在赤道上早晚太陽與人的距離差比較大,而離赤道愈遠的地方早晚太陽與人的距離差比較小。
但是地球在公轉的同時有自轉,可見一天中,不同地方,不同時間的人離太陽都有遠近之分。但只是這點距離差與太陽離地球的距離小到可以完全不用考慮。
接下來解釋為什麼“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早晨看太陽大而中午看太陽小,實際是一種視覺錯誤。因為,太陽剛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有山峰、樹木等地面物體作參照、對比,襯托它的背景物體小,所以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高懸在空曠遼闊的天空,沒有地面物體作參照、對比,襯托它的背景物體大,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我們觀察太陽感覺大小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在物理上被稱為光滲透的原理:當我們觀察白色圖形時,它總是比我們觀察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時大。當太陽開始升起時,太陽非常紅,周圍很暗,對比度很大,這使得它顯得更大。當它到達中午時,太陽非常明亮,而太陽周圍的天空也一樣明亮,對比度很小,這使得它看起來更小。如下兩圖對比
“日初出而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又是為什麼?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回覆列表
關於太陽離人在不同時間的遠近問題,通俗的解釋是這樣:由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與人的距離確有一些變化,但微乎其微,憑肉眼難以覺察。這種情況對於氣溫的影響也是微不足道的。對於兩個小孩為什麼觀點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個從視覺出發,用“如車蓋”和“如盤盂”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形狀的大小;另一個從觸覺出發,用“如探湯”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在中午時的灼熱。由於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獲得的熱能多,因而氣溫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氣溫低。至於太陽“早晨大,中午小”,則完全是人視覺上的錯覺,由於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覺得太陽大一些,而中午則有廣闊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陽的背景,看起來就覺得它小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