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47634925370

    1、商業指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從而實現商品的流通的經濟活動,興起於先秦時期。現代的商業分為線下以及線上兩種,極大提高了貿易的效率。商業,是一種有組織的提供顧客所需的商品與服務行為。大多數的商業行為是透過以成本以上的價格賣出商品或服務來贏利,如微軟、索尼、IBM、聯想、通用都是盈利性的商業組織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業行為只是為了提供運營商業所需的基本資金,一般稱這種商業行為為非贏利性的,如各種基金會,以及紅十字會等。一般認為,商業源於原始社會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它的本質是交換,而且是基於人們對價值的認識的等價交換。

    2、貿易,是在平等互願的前提下進行的貨品或服務交易。貿易屬於商業行為。貿易是在交易市場裡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金錢)作貿易平等代換。 金錢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

    萬變不離其宗,貿易的核心是交換。

    交換,是交貨與付款兩對立流程的統一。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體之間,交換遵循的原則是等價和同步。同步交換,就是交貨與付款互為條件,是等價交換的保證。

    交換過程分為交換協議階段和標的轉移階段。標的包含商品、服務、勞務、技術、資訊等。交換協議是雙方對立主體對標的達成一個彼此能夠接受和認同的所謂等價的值。標的所有權的轉移是以對價的同步互動為條件,所以交換是在動態過程中實現的。

    在實際操作中,對於現成標的的面對面交易,同步交換容易實現;但許多情況下由於交易標的的流轉驗收(如商品貨物的流動、服務勞務的轉化)需要過程,貨物流和資金流的非同步和分離的矛盾不可避免,同步交換往往是不現實的。

    而非同步交換,先收受對價的一方容易違背道德和協議,破壞等價交換原則,故先支付對價的一方往往會受制於人,自陷被動、弱勢的境地,承擔風險。 非同步交換必須附加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援,交換才能順利完成。虛擬的信用是不確定因素,必須透過實在的保障使之成為確定因素。同步交換,則可以規避不等價交換的風險。

    作為交換中兩對立流程之一的付款,受條件及方法所限,現行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簡單的即時性直接付轉,一步支付。比如國內的結算方式,按不同標準有不同分類,這裡按結算形式,分為鈔票結算、票據結算(包括支票、本票、銀行匯票、承兌匯票)、匯轉結算(包括電匯、網上支付)。以上除了承兌匯票屬於期票結算,其餘都可視為現金結算。其中鈔票結算和票據結算適配當面現貨交易,可實現同步交換(支票屬個體信用存在空頭等因素的惡意退票風險,導致非同步交換); 匯轉結算適配隔面現貨交易,對於隔面或期貨交易,若無信用保障和法律支援,即時性一步支付導致非同步交換容易引發非等價交換風險。現實中買方先付款後不能按時按質按量收穫標的,賣方先交貨後不能按時如數收到價款,被拖延、折扣或拒付等引發經濟糾紛的事件時有發生。

    相比之下,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中的信用證結算則注重遵循同步交換的原則,體現了過程化分步支付的理念,有效防範了支付風險。

    綜合而言,為確保等價交換要遵循同步交換的原則,防範非同步交換風險。對當面現貨貿易,適配即時性一步支付方式;對隔面或期貨貿易,適配過程化分佈支付方式。

    貿易出現的原因眾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范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學習上不聽家長的只聽老師的?你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