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關於萬物流變的思想,認為變動不居的感覺現象是真實的,萬物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的。但是他從這種素樸的感覺論走向了相對主義和懷疑論。斷言每個人的感覺都是可靠的,人們對一切事物都根據各自的感覺作出不同的判斷,無所謂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認為事物的存在是相對於人的感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是怎樣。萬物的存在與否、性質形態都是相對的,完全取決人的主觀感覺。由此又斷定"知識就是感覺",主張只要藉助感覺即可獲得知識。他根據這種觀點,對傳統宗教神學提出了懷疑:"至於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麼東西"。這種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人生的作用樹立了人的尊嚴。但這種思想忽視了法律的作用不利於社會穩定,後來蘇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把感覺看成是真理的標準,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不過他的本意並不是要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與後來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有區別。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覺有對立與差異,觸及到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表現了人類認識的深入。他強調人在現實中的地位,在當時有破除傳統神學觀念的啟蒙作用。他把人作為重要的哲學研究物件,這是古希臘自然哲學時期向後一階段過渡的重要標誌。
普羅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關於萬物流變的思想,認為變動不居的感覺現象是真實的,萬物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的。但是他從這種素樸的感覺論走向了相對主義和懷疑論。斷言每個人的感覺都是可靠的,人們對一切事物都根據各自的感覺作出不同的判斷,無所謂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認為事物的存在是相對於人的感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是怎樣。萬物的存在與否、性質形態都是相對的,完全取決人的主觀感覺。由此又斷定"知識就是感覺",主張只要藉助感覺即可獲得知識。他根據這種觀點,對傳統宗教神學提出了懷疑:"至於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麼東西"。這種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人生的作用樹立了人的尊嚴。但這種思想忽視了法律的作用不利於社會穩定,後來蘇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把感覺看成是真理的標準,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不過他的本意並不是要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與後來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有區別。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覺有對立與差異,觸及到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表現了人類認識的深入。他強調人在現實中的地位,在當時有破除傳統神學觀念的啟蒙作用。他把人作為重要的哲學研究物件,這是古希臘自然哲學時期向後一階段過渡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