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聯合防務

    第一個問題:

    英日海軍硬體對比的話,先看數量。時間就以珍珠港事件為準吧,當然,其實這個時間點略不公平,因為皇家海軍已經打了兩年仗,損失不少了,日本海軍還基本完好無損。

    戰列艦:英國12艘,日本10艘;戰列巡洋艦:英國2艘,日本0艘;艦隊航母:英國5艘,日本6艘;輕型航母:英國4艘,日本4艘;重巡洋艦:英國18艘,日本18艘;輕巡洋艦:英國38艘,日本20艘;驅逐艦:英國超過200艘,日本126艘;潛艇:英國60艘,日本68艘。從數字上看,除了航母是日本佔優以外,其他都是英國佔優。

    從質量上看,戰列艦方面,日本這個時候最好的戰列艦是長門級,英國最好的是喬治五世級。長門級雖然頂著當年的“BIG 7”光環,但畢竟是20年代的產品,而且英國也有同為“BIG 7”的納爾遜級。至於其他型號,金剛級是戰列巡洋艦改來的,防護不足是硬傷;扶桑級是有了名的爛,戰爭期間基本在打醬油;伊勢級好得有限。而英國無論伊麗莎白女王級還是君權級二戰期間都很活躍,表現也不錯,可以說,在戰列艦這方面,英國質量上有壓倒優勢。至於戰列巡洋艦,日本壓根沒有,自然就不用比了。

    航母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英國艦隊航母普遍採用封閉機庫,載機量大都只有40幾架。日本最少的艦隊航母也有60架以上,戰鬥力相差甚遠。不過英國航母封閉機庫+裝甲甲板的生存力要強於日本,也更適應北大西洋的惡劣海況。輕型航母的情況類似。

    重巡洋艦方面,日本巡洋艦的火力佔據優勢。除了古鷹級4艘較差以外,其他14艘無論火炮數量還是魚雷數量和威力都強於英華人。日本軍艦唯一的缺點是防護太差,有名的“薄皮大餡餃子”。

    輕巡洋艦方面,日本輕巡洋艦基本都是突出魚雷攻擊能力,火炮多以140毫米炮為主,在火炮的火力上不如英華人,但魚雷攻擊能力又比英華人強。大體算是相當。

    驅逐艦就不好說了,雙方側重點都不一樣。日本驅逐艦強調魚雷攻擊能力,主要是用來進行水面艦隊之間交戰的;而英國驅逐艦的主業是反潛。只能說各有千秋。

    潛艇方面,雙方質量大體相當。

    所以,從硬體上來看,總體上雙方大致相當,英國強在戰列艦,日本強在航母。

    第二個問題:

    從各自的實際條件與外部環境來說,英華人的主要任務一是反潛,二是防住德華人的襲擊艦,三是在地中海控制制海權,四是支援地面作戰。這四個任務英華人完成的都不錯,算是充分發揮了自己手上武器的威力。

    而日本人的表現並不算理想。尤其是戰爭初期,在裝備佔優的情況下,失誤不斷。珊瑚海打了個兩敗俱傷,跑到印度洋轉了一圈其實沒啥意義,中途島以多打少輸得難看,瓜島系列海戰更是陷入消耗,最終看著美國海軍實力完成碾壓。

    第三個問題:

    兩國海軍中心任務不同,戰略戰術也不同。

    日本海軍以航母編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基本都是航空戰,攻擊目標也主要是敵人水面艦只;英國海軍主要完成反潛任務,攻擊目標是敵人的潛艇。相差甚遠。

    對海權的理解,自然是英華人更深,他們知道自己最核心的需求和生命線在哪裡,就會投入主要力量去保護。日本則不然,明明大量資源來自海外,極度依賴海上運輸線,卻完全忽視運輸船隊的護航,醉心於艦隊主力的決戰。

  • 2 # 有時聊人文歷史

    茶餘飯後,業餘角度,拋磚引玉。

    海軍是純粹的進攻力量,一支窩在港口裡的艦隊就算紙面數字再漂亮也沒啥好說的。

    海軍傳統PK:

    英國:從1588年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到1941年威爾士親王號被日本海航飛行隊幹沉,新加坡淪陷。英國皇家海軍縱橫世界353年。

    (日本幹掉的就是這艘船)

    日本:從1894年大東溝海戰到1942年中途島海戰,舊日本海軍橫行東亞48年。

    海軍還是比較有技術含量的吧?傳承很重要。海軍傳統,英國勝。

    控制範圍PK:

    英國海軍除控制不列顛及北愛之外,還控制著英屬印度、南非。此外,還有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自治領的海軍力量。按照英國皇家體制,這些殖民地、自治領在英國作戰時必鼎力相助。

    日本海軍,佔領北韓……南太平洋諸島。

    海軍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海面以下則是國家力量、總體可調配資源、技術儲備、可停靠的良水港的數量、航線、補給的穩定性等等。這些才是決定海軍勝負的關鍵吧?

    控制範圍,英國勝。

    戰列艦PK:

    英國:前衛級戰列艦。

    開始建造:1941年。

    服役:1946年。

    艦長248.2米,艦寬32.9米,吃水11米,標準排水量45200噸。航速30節。

    8門381毫米42倍口徑的Mark I艦炮,安裝在4座雙聯裝炮塔中。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開始建造:1937年。

    服役:1941年。

    艦長263米,艦寬38.9米,吃水10.4米,標準排水量65000噸。航速27節。

    9門460毫米45倍口徑火炮,安裝在3座3聯裝炮塔中。

    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人追求極致的產物,前衛級則是匆匆上馬,最後沒趕上二戰的軍艦。不過,大和級在二戰中也沒啃下什麼硬骨頭,時代變了。

    戰列艦PK,日本勝。

    (建造中的英國戰列艦)

    航空母艦PK:

    英國:怨仇級航母。

    開始建造:1939年。

    服役:1944。

    標準排水量:23450噸。

    艦載機數量:55架。

    日本:信濃號航母。

    開始建造:1940年。

    服役:1944年。

    標準排水量:62000噸

    艦載機數量:47架。

    航母這東西比較複雜,這一輪不太好比較,看艦載機的話,總體來說算平局吧?日本略顯優勢。

    (由大和級戰列艦改裝的信濃號航母)

    英日海軍東南亞實戰PK:

    見敵必戰的英國海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戰役中遇到了日本南遣艦隊的航空隊。日軍美幌、元山、鹿屋三個飛行隊,共57架戰鬥機對威爾士親王號展開纏鬥,威爾士親王號被輕易地幹掉了。終於向全世界海軍證明了——面對高空的魚雷機與轟炸機,速度與活動維度皆佔劣勢的戰列艦隻有捱打的份兒。英國也只好拱手讓出其在馬來半島的霸權。

    實戰交手,日本勝。

    小結:

    英日兩國在20世紀初是盟友,目的是為了共同對抗沙俄。沙俄掛掉後,共同的敵人不再存在,半道里卻殺出個美國來。一戰後,英日兩國的合作關係被美國拆分,這就是四國公約的由來。從此,英日兩國的塑膠情誼破碎,從朋友變成對手。

    但是英日兩國都不是彼此的頭號對手。英國的頭號對手毫無疑問是德國。日本的頭號對手則是美國。也就是說,他們在彼此眼中不再重要。

    既然不是各自的頭號對手,他們各自的海軍建設就不會具有針對性。因為海軍造武器是為了剋制頭號競爭對手用的。比如日本要打造艦隊,首要考慮的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有什麼軍艦,然後考慮日本要造什麼軍艦組合來擊敗或者遏制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絕不會優先考慮英國在北大西洋有什麼艦隊。同理,英國海軍也是緊盯德國的出海口不放鬆,日思夜想如何能把德國的軍艦封在港口裡,不太在乎日本又出了什麼軍艦。

    這樣一來,英日兩國海軍的發展方向就差之千里。比較這兩國海軍也就成為一件難事。

    英國海軍面對的德國,其實海軍實力羸弱,所以德國才會使用無限制潛艇戰這樣一種打法。對於德國來說,建設陸軍永遠是第一選項。而且德國最終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轉而東進。所以英國海軍的反登陸的壓力雖然大,可是對手德國的主攻方向後來卻轉移了。

    舊日本海軍面對的是美國,歷史證明美國是二戰時期海軍最為強大的國家。日本海軍面對這樣的對手,絞盡腦汁無法獲勝,也是必然。

    ……

  • 3 # 歷史檔案館

    一支軍隊的實力表現在很多方面,但重要的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訓練水平、作戰能力和實戰經驗。如果從這幾個方面看,二戰時日本海軍實力已經居世界前列了。

    一、目的明確的訓練

    日本海軍在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視訓練的,從幾個現在可以查到的資料可以看出,他們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近似實戰的訓練要求。

    一開始,日本海軍全方位向海上強國英國學習,軍艦買英國的、指揮員到英國留學等,東鄉平八郎就從英國留學回來當“浪速”號艦長。英國海軍有兩個理念:遇敵必戰和重視炮術,這兩點在東鄉平八郎治軍時都有體現,他說過寧肯要很少的百發百中的炮也不要一堆百發一中的炮。在後來實戰中他也是這樣執行的,比如對馬海戰,他冒著損失戰艦的危險先變陣搶佔有利的射擊陣位,用準確密集的火力短時間內打癱沙俄海軍,確立勝勢。

    日本海軍在發展過程中,在高海況下訓練是常態,經常有軍艦在大風浪裡出事故,有的是艦艇設計的問題,他們為了追求火力密集是艦艇的重心變高;有的是大風浪艦艇操縱變得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高海況下的海上訓練對艦艇整體作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對提高艦員實戰水平有非常大的作用。日本海軍二戰前已經重視航空兵的訓練,他們的小澤治三郎就是航空兵訓練與使用的行家。在一次近似實戰的演習中,他訓練的航空兵以掠桅轟炸的方式震驚了聯合艦隊指揮部,堅定了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決心。

    借鑑學習外國先進經驗是日本海軍很重視的一項工作,只要外國有演習,他們都要派軍艦去偵察觀摩,北洋水師演習就常常被日本偷窺;美國和西班牙的海上戰鬥,他們去觀戰,一戰時歐洲戰場上的海戰他們也去觀戰,還從觀戰中得出不少有益的經驗,比如水平防護的重要性和機動性在實戰重點作用,這些對他進一步訓練提高有幫助,對艦船的設計製造有幫助。

    二、較強的海上作戰能力較多的實戰經驗

    二戰前,日本海軍已經有甲午海戰和對馬海戰的實戰經驗,並且他們還參加了一戰的部分海戰,在地中海和德國海軍打過戰,為協約國軍隊在印度洋、大西洋上護過航;他們還與德國在青島打戰、在南太平洋爭奪島嶼,並都取得勝利。這些實戰經驗使日本海軍的水平在一戰後得到大幅度提高,一躍成為世界列強之一,歐美等國的重視。

    三、日本海軍也有不少的缺陷

    日本海軍的缺陷也有不少,主要是:

    1、工業製造能力不足。由於起步較晚,他的軍艦設計建造、升級、修理水平在亞洲穩居第一,但相比英美等強國就顯得落後不少;

    2、軍艦老舊的比較多。日本海軍的軍艦在二戰前比較多,也很新,但到二戰時就顯得老舊,一方面是買軍艦的能力不足,自己建造的產能和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歐美各國對他已經有所提防,還簽訂了限制海軍發展的條約;

    3、日本是個島國,國內資源有限,尤其是海軍重要的油料等物資全部要從國外進口,這也制約了海軍的發展。

    4、限於規模和國內重視的程度,日本海軍人員水平是有的,但補充困難,主要是有經驗的戰鬥員尤其是飛行員,消耗了很難補充,在這一方面實戰中他們吃虧不少,許多看似能打贏的戰結果因為人員不足或能力不足而輸掉。

    四、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術

    由於日本海軍有這些長處和短板,日本海軍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的表現就是揚長避短的做法。比如他們常常搞些偷襲,對岸炮擊發揮陸軍作用;比如他們作戰避免消耗,留存主力以待決戰;比如對美軍,他們堅持“漸減邀擊、九段作戰”的想法;比如他們在戰爭後期只能些特攻之類的作戰等。這些都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難處選擇的一種方法。

    五、日本海軍二戰時的水面艦艇

    航空母艦:

    主力航空母艦:鳳翔、赤城、加賀、龍驤、蒼龍、飛龍、祥鳳、翔鶴、龍鳳、大鷹、飛鷹、神鷹 、海鷹、大鳳、信濃、千歲、雲龍級、伊吹(有些是級名,不止一艘);

    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能登、呂神威、千歲、瑞穗、日進、秋津洲、駒橋;

    戰列艦:

    扶桑級:扶桑號、山城號;伊勢級:伊勢號、日向號;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大和級:大和號、武藏號;金剛級: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重型巡洋艦:

    高雄級:高雄、愛宕、鳥海、摩耶;古鷹級:古鷹、 加古;青葉級:青葉、衣笠;利根級:利根、築磨;妙高階:妙高、那智、羽黑、足柄;最上級:最上、三隈、鈴谷、熊野。

    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阿賀野、能代、矢矧、酒勾;

    長良級:長良、五十鈴、名取、由良、鬼怒、阿武隈;

    川內級:川內、神通、那阿;

    大澱級:大澱;

    球磨級:球磨、多摩、木曾、大井、北上;

    天龍級:天龍、龍田;

    夕張級:夕張;

    香取級:香取、鹿島、香椎、橿原;

    驅逐艦:

    峰風級、神風級、級、吹雪級(特型)、初春級(條約型)、白露級、

    朝潮級、陽炎級(甲型)、夕雲級(甲型)、秋月級(乙型)、島風(丙型)、松級(丁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取消記憶體卡是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