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在碎片的時間裡都在幹什麼呢?
11
回覆列表
  • 1 # 逆戰西訣

    1. 時間與碎片時間

    時間本就是連續的,何來的碎片時間呢?碎片時間是人在使用時間過程中人為的劃分為的細小、零碎時間。

    ①時間:物質存在的可用鐘錶來量度的屬性。某一過程的發生、發展、終止,既反映了過程的持續性也反映了順序性。過程的持續性表現為時間間隔,順序性表現為日期和時刻。

    ②碎片時間:所謂的碎片時間,即指日常工作、學習之餘閒散的,零碎的時間,這些時間不是很長,如等車、排隊、等人等情況所用的時間,這些時間不適宜做比較有深度的事情,一般用來手機閱讀,玩遊戲等。

    我們這裡所說的碎片時間,其相對概念就是整塊時間,碎片時間是那些容易忽略的時間,那些不注意使用就會輕易流失的時間。不論怎麼理解,怎麼劃分,“碎片時間”這個詞讓我們對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時間有了標記和識別,而正確的管理“碎片時間”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管理時間。

    2.整塊時間

    整塊時間我們可以理解為相對較長而又完整的一段時間,比如我們參加一次90分鐘的考試,去電影院看一場120分鐘的一場電影,去籃球場打一小時籃球等等,這些都是整塊時間。

    我們發現,大部分整塊時間都有一些共性:

    ①單一環境,通常不會切換多個物理空間。

    ②環境較為封閉,受外界干擾較少。

    這其實是大部分的整塊時間特性,而另外一些人可以讓自己在各種環境中都獲得整塊時間。

    3.心流

    當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時間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關注在所做的事情上……當你將某件事情做的十分出色時,你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心理學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心流 (flow) 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米哈里齊克森認為,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徵:

    ①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②我們會專注一致的活動。

    ④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⑤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

    ⑥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⑦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 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整塊時間容易獲得心流,在心流狀態下也容易讓專注時間變長,想深入學習這方面知識可以閱讀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所寫的《生命的心流》。

    4.人與環境的關係

    我們都需要在環境中生存並依賴環境,會受環境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著環境,但和環境的相互影響程度不同。簡單來說,我們和環境的互動有三種關係,這也正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①心隨境轉:外界變化,我們內心受到牽引、影響,我們的行為也受到影響。通常這個時候自己能力、心智不足,外界的困難、別人的態度都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和行為。

    ②對境無心:外境變化,內心不會受到波動、起伏,該做什麼還做什麼。隨著自己能力提高、心智成熟、閱歷增長,別人的觀點已經不會再影響自己,外界環境的波動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目標和志向,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每個人所處的階段不同、環境不同,擁有整塊時間的能力也不同!

    當我們處在第一個階段,由於對外界環境敏感度高,經常受到影響,所以並不容易獲得大塊時間,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這樣也影響了我們在某一個領域深入學習、鑽研所提高的精力投入,個人的成長會受到影響。在這個階段,一方面需要投入時間學習增長見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鍛鍊自己的專注力。能做到以上,人生就可以開始轉彎,逐漸可以做到對境無心。

    當然,如果我們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就要留意選擇對自己成長有利的環境,選擇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人,透過環境來幫助自己獲得大塊時間,甚至達到心流狀態。比如自己在家裡學習英語定力不夠,看幾分鐘書就坐立不安、想看電視、想吃點東西,那可以考慮去報名參加一個英語學習班,或者乾脆報名參加一個提供住宿的英語學習班,身邊的同學都在學英語,日程安排也是英語學習,那麼自己便可以逐漸提高。

    在第二個階段,已經可以專心做事,已經可以在專注的領域上有所收穫。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釋: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在第二個階段之後,不僅有能力、有智慧專心做事,如果在此階段再進一步,用心做人,為他人思考、為他人服務,便能影響他人,影響環境,心能轉境。

    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釋:聖人以“無為”的方式行事,用“不言”的方法教導別人,萬物興起時,不勉強阻止,也不強佔天下創造的成果。有所倡導時,不依恃自己的才能,事業成功了,也不把功勞攬在自己的身上。正因為他不居功,他的功勞才不可磨滅。

    5.記錄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一天有多少整塊時間,有多少碎片時間,不妨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記錄,瞭解自己。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道德經》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書中關於“時間管理”曾經提到過“時間記錄法”,書中這樣寫道:

    許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保持這樣的一份時間記錄,每月定期拿出來檢討。至少,有效的管理者往往以連續三四個星期為一個時段,每天記錄,一年內記錄兩三個時段。有了時間耗用的記錄樣本,他們便能自行檢討了。半年之後,他們都會發現自己的時間耗用很亂,浪費在種種無謂的小事上。經過練習,他們在時間的利用上必有進步。但是管理時間必須持之以恆,才能避免再回到浪費的狀態上去。

    如果你還沒有記錄過自己的時間,那麼很可能你還不知道自己使用時間的狀況有多糟糕。而記錄時間的使用狀況有多重方法和工具。

    談到記錄時間,推薦大家學習一下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管理法。

    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是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對個人時間進行定量管理而得名的。這種方法建立在數學統計的基礎之上,重點是對消耗時間的記錄進行分析,使人們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時間利用狀況,並養成管理自己時間的習慣。

    簡單地說,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就是要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消除時間浪費、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是個人時間定量管理的方法。

    至於具體的記錄方法,我瞭解的有以下四類:

    ①手工記錄

    找一個本子和筆,記錄自己做某件事情的起止時間。如:

    8:00-8:35分 上新聞網站看新聞

    8:35-8:40分 去洗手間

    8:40-8:45分 收拾桌面

    8:45-9:12分 回覆電子郵件

    9:12-9:14分 接了一個電話

    9:15-9:18分 泡茶、喝水

    ……

    這種記錄的方法,需要有意識記錄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起始結束時間。好處是簡單易操作,但也有問題就是容易忘記記錄一件事情的結束與另外一件事情的開始。

    但為了更好的瞭解自己,不妨經過幾次嘗試和訓練,對自己一天的生活進行一次完整的記錄。記錄之後,在對自己一天使用時間的情況進行分析。

    ②手機APP-atimelogger

    透過紙質記錄書寫的方式,對於多日資料便不利於整理分析。如果你想長期統計自己時間使用情況,可以瞭解一下atimelogger。

    使用這個軟體的好處是:

    1:記錄速度更快

    自己有意識手工記錄時間的方法,詳細但記錄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經常容易遺忘。在windows作業系統中,可以使用Manictime自動記錄你在電腦前的操作各個軟體的時間。

    ④攝像

    如果你想更詳細瞭解自己一天的行為、狀態,可以試試使用攝像的方式。當然,會受到環境,位置的一些影響。攝像的方式可以和其他方式結合起來使用。

    6.自己不要切碎時間

    當我們記錄了自己的時間以後會發現,碎片時間比自己想象的多很多。這很正常,大多數人即使工作多年,依然很難獲得多次完整的大塊時間做同一件事情。不只是你,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念頭經常會漂浮不定。

    所以對於碎片時間,我們不是立即去利用而是考慮如何減少碎片時間,增加整塊時間。

    古德常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每個人都會不斷有雜念產生,就怕我們不去觀察這個念頭(覺)。

    只要你開始不斷記錄自己的時間情況,瞭解自己一天產生了多少不必要的碎片,相信你自己就有辦法去解決了。

    7.防止別人切碎你的時間

    很多時候,自己雖然安定,但外部環境一些事物會切碎你得時間。工作期間,我們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經常受到很多幹擾:

    ①別人來到你工位

    ②接到電話

    以上的情況都會打斷你正在進行的工作,以上事情發生時我們如果有一個處理機制,就會坦然面對。我們可以嘗試以以下流程處理:

    ①判斷這個事情是否同時滿足“重要”&“緊急”兩個要素。

    ②如果滿足以“重要”並“緊急”的條件,記錄一下手頭正在做的事情,去處理這件出發的事情。

    ③如果不滿足“重要”並“緊急”的條件,和對方說我手頭正在忙一些事情,你說的事情我已經記錄下來了,我在某個時間找你(或者某個時間之前找你)。把剛才的承諾記錄到自己經常看的系統中。到這個時間之前可以提前準備一下溝通的內容,然後找對方進行溝通。

    那如何判斷“重要”和“緊急”呢?我個人有以下習慣,供大家參考:

    ①直線領導(或者長輩)找你溝通的事情,而且你能從對方情緒上感覺這件事情迫切,或者這件事情本身就必須儘快去做,

    ②其他同事或下屬找你溝通的,經過你得分析,這件事情非常緊急如果現在不做就會很大損失,或者做了有非常大的益處,錯過當前的時間便失去了機會。

    在這種情況以外的,我都會記錄下來,告訴對方我記住了,我會安排時間找你溝通或者做這件事情。

    如果我們不懂得避免時間被切碎,那麼一天下來就難以聚焦、難以產生具有創造力的工作成果,你的職業就難以卓有成效。

    事勿忙 忙多錯 ——《弟子規》

    8.不要輕易去切碎別人的時間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不僅要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也要合理規劃部下的時間,不要輕易切碎你部下的時間。懂得尊重別人的時間,同時卓有成效會讓你在職場上獲得尊敬。

    在和同級或領導溝通的時候,除非這個事情特別緊急,最好也做到提前準備好溝通的材料,提前預約以便對方也能有所準備,提前規劃時間,達成更好的效果。

    9.利用難以避免的碎片時間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一方面減少自己切碎時間,也避免了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和人切碎時間,也懂得了不輕易切碎別人的時間,那麼我們再考慮如何去利用那些難以避免的碎片時間吧。

    常見的碎片時間通常發生在以下環節:

    ①起床洗漱、早飯期間

    ②上班路上

    ④下班路上

    ⑤等電梯、無聊會議、銀行排隊、理髮等

    對於碎片時間的使用,我分為三類:

    ①休息,養精蓄銳:比如閉目養神、數自己的呼吸,讓自己思緒平靜;二十分鐘的午睡。

    ②學習辦公:看電子書(多看閱讀)、聽有聲錄音(喜馬拉雅聽)等。

    瞭解了有哪些碎片時間,也瞭解了碎片時間可以做什麼,剩下的就是你的臨陣發揮了。在下班路上,你可以儘可能休息也可以看電子書,也可以鍛鍊身體(後面會講解一些原地的有效運動方法),但肯定不要無意識的浪費或閒耗掉。

    10.舉例10.1 起床6:00-7:00

    早上6點起床後就開啟手機中的《道德經》錄音,利用早起後的碎片時間邊聽邊洗漱、準備早飯、吃飯。

    10.2 上班路上 7:00-8:00

    7點出門前,我戴上藍芽耳機,把手機和藍芽連線上,開始使用上班路上的碎片時間,把碎片時間轉為學習的整塊時間。路上用藍芽耳機繼續聽錄音,如果是在地鐵或公交上有座、不擁擠,看會電子書,回覆一些簡單的郵件。而中間,雖然精神不錯,我依然會閉目養神休息幾分鐘。

    到這個時候,我已經學習工作兩個小時。

    10.3 上午工作8:00-12:00

    8點到公司以後,到公司的同事還沒到,非常安靜。開始用番茄時間(25分鐘一個時間段)工作(整塊時間),工作一個番茄鍾休息5分鐘。休息時間對於我來說也是碎片時間,第一個休息時間(碎片時間)泡了杯檸檬水,第二個休息時間(碎片時間)去了趟衛生間,回來在工位附近做了二十個蹲起活動身體,伸伸懶腰,吃了一點點乾果。

    這一個小時,非常的安靜,沒有其他人打擾,而且我的精力非常好,讓我處理了兩個有難度的工作。

    9點鐘,我開始了第三個番茄鍾(整塊時間)。9:05的時候,陳經理找我來溝通一點事情,我問她是關於什麼事情,她說是關於一週以後的一個客戶拜訪安排,要溝通一下細節。我想了一下這個事情不是迫在眉睫,同時細節在一分鐘無法溝通好,於是我說你稍等一下,我看了看近兩天的安排,說:“我提前也準備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我們明天上午9點到9點半溝通這個事情怎麼樣。” 陳經理說“好的,那明天溝通”。於是我繼續手頭的工作。(避免整塊時間被切為碎片時間)

    9點25分,完成了到公司以後的第三個番茄鍾(整塊時間),我感覺有些疲勞。

    於是接下來,我用半個小時邊整理桌面、抽屜,邊和同事做簡單的溝通。(主動把時間切碎,讓自己身心放鬆)

    10:00參加一個會議,這個會議不是我主持,我預計會議時間較長而且中間可能沒有休息,提前去了洗手間,泡了一杯普洱茶帶到會議室。會議進行到了12:00!(整塊時間)

    10.4 午休 12:00-13:00

    12點,我帶上藍芽耳機,邊聽有聲書邊到公司附近吃飯,從出發到排隊取餐,到吃飯,到回公司。一共用了40分鐘,我絲毫沒有浪費時間,一直透過聽得方式學習。12點40回到公司,閉目養神休息了20分鐘。(利用碎片時間)

    10.5 下午

    13:00-14:00

    上午的工作、學習比較飽和,而午飯剛過自己的狀態不是非常好。於是自己用了兩個番茄鐘的時間瀏覽一些不太重要的資料,整理一些文件。(低能耗的整塊時間)

    14:00-16:00

    這個時間段,會等待同事來切碎我的時間。間隙,就處理一些零散的時間,這個時間段,我不會對自己具體完成什麼有過高的要求。(主動把時間切碎,降低自己的壓力,調節)

    16:00-16:30

    我會到樓梯、走廊人不多的區域,健身十幾分鍾,放鬆一下。(整塊時間)

    16:30-17:30

    對一些今天工作事情進行收尾,做明天計劃。減速,放慢自己思緒。如果有其他同事來找我溝通工作,要麼簡要溝通,要麼安排後續時間。(整塊時間)

    10.6下班路上 17:30-18:30

    不是很想聽錄音看電子書,路上看看風景、觀察自己的呼吸,或閉幕眼神。

    10.7在家 18:30-22:20

    陪伴家人的時間通常不會做工作上的時間,也不會使用電腦。但如果是一家人坐在電視前看電視,我可能會開啟電腦,邊寫寫部落格邊陪家人看電視聊天。(這個時間段就不再考慮是碎片還是整塊了)

  • 2 # 生命旅行—見聞思

    碎片化閱讀與系統性讀書學習效果差異的本質初探

    相反,有時你花時間認真讀一本書,尤其是一個認真的作者或者大師寫的書時,而不是堆積拼湊的書,我稱之為比較系統的書。你會發現讀比較系統的書,你能夠記得其中的很多知識點,並且能夠能理解和玩味其中的很多知識,過後還會思考,偶爾會有新的感受和體會,漸漸地會將其中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我感覺比較系統的書,其書寫背後都有一定的邏輯和思考過程貫穿全書,當你讀這樣的書時,這種思考的邏輯和過程就會形成氣,這種氣連同書中的知識點一起,在你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滲透到你的知識體系當中,這種滲入是漸進的,有序的,構建式的;在你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補充新知識,另一方面幫你構建知識框架,所以你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所學的知識逐漸融入你的知識框架中,當你學完後你所學到的知識不是零散的知識碎片,而是一個整體的框架,當知識作為一個整體的框架時,就不會輕易忘記,而且更容易形成深刻的見解和能力。相反碎片化的知識,只是碎片化的知識和資訊,雖然讀起來很美味,但是基本上對你不起作用,因為你無法吸收。因此只能相當於調味劑,是調味的,沒什麼實在的營養價值。

    比較系統的書或者一部小說大都是有邏輯框架的,有知識框架或者脈絡,這種框架脈絡能夠把零散的知識和資訊融匯在一起,形成比較系統連貫的知識體系,這個體系中的知識相互聯絡相互印證,使得人們很好地理解記憶應用這個體系的各種知識。因此我們讀小說時總是很容易記住小說中的各種人物和故事,相反,當我們讀一本散文集時很容易忘記其中的知識,其背後的差別就在這裡,前者有知識故事脈絡,後者沒有。知識連結形成框架和體系以後是有利於人們的記憶、掌握和應用的。如果以上結論成立,那麼碎片化知識人們無法記憶掌握的根本原因就找到了,因為各種碎片化的知識之間沒有聯絡和關聯,更沒有什麼框架體系將其網路起來,所有碎片化的知識都是一盆散沙,當這一盤散沙塞進你的腦子裡後,它們還是一盤散沙一堆混亂的資訊和知識,混亂的資訊和知識大腦一般不予理會,如果你不主動思考應用這些資訊,時間一久大腦就會把這些多餘的資訊清空或者擱置,這些資訊和知識是不被應用和加工的,自然我們也不會從中學到什麼東西找到什麼價值和意義。

    因此,碎片化閱讀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是我們透過碎片化時間獲得資訊知識是碎片化的,這些碎片化的資訊知識無法利用才是本質。相反,如果我們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一本書,其效果也不會很差,堅持一本一本地讀書,讀完一本以後再讀下一本,這才是讀書的最好方式。其實碎片化閱讀可以大大提高資訊的獲取效率和速度,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所以碎片化閱讀適合諮詢類的閱讀,看新聞是最好不過的方式了。而對於深入地學習瞭解一個學科、知識和思想時,你最好閱讀著作,大師的著作。因為這樣很有效率,學到的知識也是最深最好的,而且你還能學到大師的思維方式,知識內在的邏輯和體系,思考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方法,這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些大部頭的著作才能學到,一般的知識講解不會有這種學習效果。

  • 3 # 暴走大馬哥

    因為我是急性子,在時間利用上多半是說做就做,對於時間管理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作為自由寫作者我幾乎每天都會閱讀寫字,譬如我一口氣寫5千字得看靈感,那麼我要求自己每天固定寫1千字,讀一本書,那麼5天下來就寫了固定的5千字,再加上固定字數以外的字數結果常常出乎意料。所以,你可以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逐一進行。碎片時間積少成多用起來:1、乘公交或地鐵20分鐘以上建議聽書、聽單詞,不建議看書,影響視力。如若只是10分鐘左右,則可以瀏覽自己需要查閱的資訊。2、散步、爬山、遛狗、一個人走路時聽新聞、聽書或者自己需要記憶的資料,或練習英語口語。3、打掃衛生、澆花、洗衣可以聽書、聽單詞、聽新聞、聽需要背的資料或者練習英語口語和普通話。4、看電視時:本身就是娛樂,可以刷微博、朋友圈之類的,廣告時間也可以做仰臥起坐、俯臥撐、下蹲、眼保健操,站起來扭扭身子。5、早上起床洗臉刷牙的時間可以在腦海裡提醒自己今天該做的事項反覆記憶,至於事項可以在前一天寫好記在便籤條上。6、晚上洗腳的時間我用來瀏覽自己需要閱讀的相關資訊,學生族可以背數學、物理、化學公式、英語單詞、語文詩詞。女生敷面膜時可以聽書或者聽單詞,就別聽歌了。走路的時候可以記憶已完成和待完成的事項,如若想到什麼可拿手機錄音,回頭整理。7、洗澡時候練習讀單詞或者普通話(我讀大學考普通話證書時便用這招)。8、等人、等車的時候可以瀏覽網頁,刷朋友圈、豆瓣、微博,以此騰出更多時間與朋友聊天或者做其他重要事情。9、上、下樓梯沒人時可以甩甩手臂做輕微小幅度的擴伸運動。10、電腦開機時間整理書桌或資料,電腦關機時間閉目放鬆或活動四肢。在時間管理上也沒必要刻意按照擬定的計劃表進行,因為大多數人也包括我都很難堅持。也沒必要對號入座,糾結於以上場景完成什麼事情。反正你得在腦海裡形成把碎片時間合理利用的觀念,把時間分步使用,有效利用碎片時間。是不是頓時覺得時間多了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珠賢的謊言。中文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