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鋒磨礪2020

    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絕,前兩句寫景:楊柳的無限柔美,後兩句抒情:楊柳生錯位置,得不到人們的觀賞。同時暗喻作者懷才不遇的失望之情感。

  • 2 # 春華秋實1341548

    《楊柳枝詞》李白七言絕句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幹金色軟乾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詩的前兩句寫柳,描寫春日的楊柳風姿綽約,枝條豐盛,舞姿之美。描述千萬枝條在春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第二句寫柳枝柔細多枝,在和煦的春風中細枝長出的細葉嫩芽,遠遠望去一遍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起舞,比絲還軟。更突出的第二句重疊兩個幹字、使節奏明快跳躍,與詩中流露出的讚美之情相結合。把柳的生機盎然,動人秀色及嫋娜之態寫得栩栩如生。

  • 3 # 江湖夜雨92

    一天,白居易去偏僻的永豐坊遊玩,坊就是百姓聚居的衚衕。忽然發現一棵異常繁茂的柳樹,不禁感慨橫生,遂賦詩一首: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麼志向呢?任你環境荒涼,任你無人欣賞,我自參差披拂,我自繁茂生長。咱們一起走進詩歌。

    前兩句描寫了柳樹的繁盛與枝條妍麗的特點。千萬枝,極寫樹冠之茂。嫩於金色,描摹了柳眼初睜,如處子般的清新,柔嫩,嫵媚。軟於絲,形容嫋娜的柳枝和風中起舞的姿態。

    後兩句感嘆,如此獨特,繁茂,罕見的柳樹卻生長在一個偏僻,荒涼的深巷角落,有誰來欣賞你呢?

    大多認為,是白居易對唐朝選拔官吏制度的諷刺,把柳樹比喻成遺落在溝渠的人才。不過,細品味,白居易辭去官職,隱居勝地龍門石窟,是有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麼會有懷才不遇的感慨呢?這裡,應該表現了詩人雖處江湖上,仍象柳樹一樣,不選擇環境,獨立不懼,堅持自己的操守,堅守自己的本真的高潔傲岸的節操。這和鄭域的,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束語:道家認為,很少有人能返回到自己的本真狀態,大多數人,追求一生,煩惱一生。很少有人象戰國時的范蠡,漢代的張良,瀟灑的隱退。希望我們都能象柳樹一樣,保持自己的人格魅力。後來,唐朝皇帝看到了這首詩,專門令洛陽的河南尹,剪取兩根枝條,在長安的皇宮中栽種。

  • 4 # 小鄧吖01

    白居易《楊柳枝詞》和李商隱《柳》都借詠柳抒發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如果說“白詩表達了自傷遲暮的思想感情,李詩則表達了對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就是李代桃僵。因為白詩“一樹春風千萬枝一樹春風千萬枝一樹春風千萬枝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嫩於金色軟於絲嫩於金色軟於絲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永豐西角荒園裡永豐西角荒園裡永豐西角荒園裡,,,,儘儘儘儘日無人屬阿誰日無人屬阿誰日無人屬阿誰日無人屬阿誰”,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後兩句抒發感慨,借痛惜永豐柳表達了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李詩“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身世的生動寫照.

  • 5 # 陳相因631

    《楊柳枝》 劉禹錫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訊息到今朝。

    此詩是作者抒發思念情人的惆悵心情。

  • 6 # 文子心語

    楊柳枝,是唐教坊曲名。歌詞形式就是七言絕句。白居易的《楊柳枝詞》專用於詠柳。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此詩的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後兩句抒發感慨,是一首詠物言志的七絕。

    詩中寫的是春天的垂柳,最能表現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條,此詩也就此從枝條著筆。

    “春風千萬枝”是說春風吹拂,千縷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一樹而千萬枝,足以見它的柳枝繁茂。第二句寫柳枝約秀色奪目,柔潤多姿。有形也有色。

    你想呀,春風和煦,柳枝綻出細細嫩芽;遠遠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金色”、“絲”,不正是非常形象的比喻,盡寫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軟的姿態。

    承接了上句的春風,寫的仍是寫風中情景,風中之柳,才能顯更顯出枝條之軟。而且劇中疊用了兩個“於”字,接連比況,更加突出了“軟”和“嫩”。而且是節奏輕快流動,與詩中欣喜讚美之情非常協調。

    這樣美好的一樹垂柳,照理應該受到人們的稱讚,為人珍愛。

    但是詩人筆鋒一轉,寫的卻是它荒涼冷落的處境。詩的第三句才交代了垂柳的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折處加重特寫,以強調垂柳之不得其地。

    “西角”,為背陽陰寒之地;“荒原”,為無人所到之處。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又有誰來一顧呢?只好終日寂寞了。

    反過來可以再深想細品一下:那些不如此柳的,只因生得其地,卻倍受稱讚,為人愛惜。

    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惋惜這裡,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就越突出了,感嘆的強烈。

    這首詠物詩,抒發了詩人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

    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於朋黨鬥爭激烈,不少有才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了避免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

    這首詠物詩和寓意融在了一起,不露一絲痕跡,全詩寫的明白曉暢,有如民歌一般易懂。加以詩中描寫生動傳神,當時就“遍留京都”。

    後來蘇軾也寫過一首《洞仙歌》詞詠柳,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隱括此詩,讀來人仍然令人有無限低迴之感,足見其藝術力量,感人至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節食,有什麼方法能夠有效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