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同閣傳統文化
-
2 # 焉哉論水
誰告訴您地球上的水越來越少了啊!
從水迴圈原理來分析,地球上的水量基本上不會有大的變化。海洋水蒸發後,隨氣流進入陸地上空,受氣溫、地形等多因子影響,形成降水降雪至地面,地面水一部分下滲到地下,一部分蒸發,一部分形成徑流,進入小河小溝,再匯入大江大河,然後迴歸到海洋,如此迴圈。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感覺水越來越少了呢?站在區域性的角度,確實有可能,比如,周邊某條河流經常斷流無水,某些年份降水特別少,經常出現乾旱,這是自然規律(所謂的年際變化規律)。
但當地人類活動對區域性水資源影響可能是很大的,以湖北省為例,從1956年到1980年,全省產生多年平均水資源大約1009億立方米,而1980年到2010年,全省產生多年平均水資源大約1035億立方米,還增加了一些。但我們這些年,也經常會出現乾旱,覺得水少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2014年開始向北方供水後,丹江口水庫以下漢江河道內,水量肯定是減少了的。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下水迴圈。
地表上的水,包括土壤裡含有的水分,透過太陽能量的影響會時刻蒸發成水蒸氣(肉眼看不見)不斷向高空升騰。我們知道海拔每升高百米溫度就會降低0.6度,隨著水蒸氣的不斷上升和溫度的不斷降低,水蒸氣會被液化成很小的水珠然後化成雲飄蕩在我們的上空,當滿足一定的條件,就會以雨和雪的形式降落到大地被重新利用。這種迴圈在無時無刻的進行著,才保障了地球上的生物不斷的生長繁衍。
隨著人類生活條件改變,不斷的城市化,人們越來越發現,我們的水資源愈發緊張起來了,人們不禁要問,是我們地球上的水越來越少了嗎?於是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參與到這個話題上來,眾說紛紜,有的說的確是少了,被蒸發到外太空;有的說不可能少,水迴圈是一個恆定不變的過程。不敢肯定誰對誰錯,但我支援後者,地球上的水不會減少。
水變成水蒸氣是一個吸收能量的過程,是一個完全依靠空氣來完成的過程。當高空溫度越來越低,空氣越來越稀薄的時候,它不得不釋放能量再次由氣變水,水的重力變大,只能再次降回地球。外太空沒有了空氣,水蒸氣沒有了依託自然不會出去的。什麼,被地球自轉甩出去了?那恐怕腦瓜向下的時候我們都被甩出去了吧,哈哈!
如果地球上的水會減少,地球這46億年早該減沒了吧,不會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才會發覺減少了了的。水不會跑到外太空去,但事實上我們地表的可用水的確是在逐漸減少,那到底這水都哪去了呢?我想,這才是我們最該重視和研究的話題。
水去哪了,結合水迴圈,我們不難推斷。水蒸發變成水蒸氣不光是在江河湖海溼地等裸露的水錶進行的,其實在溼潤的土壤和綠色的植被之間也在時刻的進行著,它們靠體表的水蒸發來給自己降溫,但有些地表卻阻斷了水的這一迴圈過程,使水不能蒸發,水蒸發的減少,雨下的就少,雨下的少就會幹旱,乾旱我們就會感覺所用的水減少了。究其根源,明白的朋友應該早就看懂了,是現在阻斷水不能蒸發的廣大地表造成的最終原因。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樣的地表阻止了水的氣化。答案:一沙漠,二硬化土地,三裸露的沒有植被的乾枯土地。
沙漠不解釋了,年年擴大。
我說的硬化土地是指的這些城市和道路的建設,使我們的土地與空氣隔絕,基本阻斷了這些地表水的氣化,這些年城市化和廣大道路的建設逐年快速增加,它們的危害不會比沙漠小多少,更可怕的是還沒有更多的人能認知這些道理。
建國後人口急劇增加,大量的綠色植被被破壞,致使太多的荒山枯地的存在,這些都是破壞水資源導致乾旱的原因。
可原本大量的地表水既然不能飛到外太空,那到底哪去了?答案:地下。
有人可能不信,但筆者瞭解了些,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已經承認了“地下空洞說”。我不知道地下是否還能容下更多的水,我只是希望我們的人類能再傳承千年萬年甚至更久,但不知道我們的水資源還能支援多久,希望不要再讓太多的水沉入地下了!
想起小時候老家那條常年流動的清澈的河水,近三十年不曾見了,留下的寬闊的河道只為夏天的暴雨而準備。就怕若干年後河道的這唯一用途都沒有了,將會是什麼景象?
在準備提交的一時刻,又有了大膽的想法:很多行星上是否也有過生命和水,但都是因為水沉入地下而遭到的滅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