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唐玄宗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
(1)唐玄宗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的選拔,曾親自考核縣令,把不稱職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幹,能負責,敢進諫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天寶十三年(754年),是唐代的極盛之世,全國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鄉,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口。史載:“戶口之盛,極於此”。
(2)他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紇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3)改革軍事制度,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4)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腐敗,以致釀成安史之亂。持續8年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為唐的高度繁榮起過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給唐朝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他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重要歷史人物。
歷代評價
《舊唐書》:“我開元之有天下也,糾之以典刑,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黜前朝徼倖之臣,杜其奸也;焚後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樂而出宮嬪,明其教也;賜酺賞而放哇淫,懼其荒也;敘友于而敦骨肉,厚其俗也;蒐兵而責帥,明軍法也;朝集而計最,校吏能也。廟堂之上,無非經濟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論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碩,講道藝文。昌言嘉謨,日聞於獻納;長轡遠馭,志在於昇平。貞觀之風,一朝復振。於斯時也,烽燧不驚,華戎同軌。西蕃君長,越繩橋而競款玉關;北狄酋渠,捐毳幕而爭趨雁塞。象郡、炎州之玩,雞林、鯷海之珍,莫不結轍於象胥,駢羅於典屬。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天子乃覽雲臺之義,草泥金之札,然 後封日觀,禪雲亭,訪道於穆清,怡神於玄牝,與民休息,比屋可封。於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戴白之老,不識兵戈。虜不敢乘月犯邊,士不敢彎弓報怨。‘康哉’之頌,溢於八紘。所謂‘世而後仁’,見於開元者矣。年逾三紀,可謂太平。”
“國無賢臣,聖亦難理;山有猛虎,獸不敢窺。得人者昌,信不虛語。昔齊桓公行同禽獸,不失霸主之名;梁武帝靜比桑門,竟被臺城之酷。蓋得管仲則淫不害霸,任朱異則善不救亡。開元之初,賢臣當國,四門俱穆,百度唯貞,而釋、老之流,頗以無為請見。上乃務清淨,事薰脩,留連軒後之文,舞詠伯陽之說,雖稍移於勤倦,亦未至於怠荒。俄而朝野怨諮,政刑紕繆,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寶已還,小人道長。如山有朽壞,雖大必虧;木有蠹蟲,其榮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而獻可替否,靡聞姚、宋之言;妒賢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茲而睥睨,明哲於是乎卷懷,故祿山之徒,得行其偽。厲階之作,匪降自天,謀之不臧,前功並棄。惜哉!”
贊曰:“開元握圖,永鑑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新唐書》:自高祖至於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復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鑑矣,而又敗以女子。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慾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考其始終之異,其性習之相遠也至於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劍橋中國隋唐史》:“唐代諸君主中在位期最長的玄宗帝是一位非常能幹的統治者,王朝經過了幾十年的篡位、權力衰落和政治腐敗的苦難,他又使它的力量達到了新的高峰。對生活在他退位以後苦難動盪的幾十年的華人來說,他的執政期代表著一個已失去光輝的黃金時代,一個政績彪炳、安定繁榮和在國內外同樣取得成就的時期。但是他的統治以悲劇和災難告終,這一結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幾乎摧毀這個王朝的行動和政策所造成。對在8世紀50年代後期撰寫玄宗期歷史的歷史學者來說,他是一個悲劇中的英雄,他在執政開始時政績顯赫,但後來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國的行政和資源過分緊張,最後以退出政務來結束他支離破碎的統治。但所有學者都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統治者,他給當時的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此外,他多才多藝:他精於音律、詩文和書法,是許多藝術家和作家的庇護人。他還精通道家哲學,成了道教的主要保護人;儘管他早期的措施對佛教組織不利,但後來仍深深地沉溺於密宗佛教。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似乎與弟兄和家屬都有很深的情誼,甚至他執政時期的正式記載,也把他描繪成一個十分親切、體貼臣屬和直率多情的人。就在他去世的一代時間中,出現了大量與他名字有關的半傳奇故事和民間傳說,而他對楊貴妃的那種招致不幸和災難的感情成了中國文學中一大悲劇主題和無數詩詞、小說和戲劇的內容。”
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蘇頲等,皆以骨鯁大臣,鎮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四夷來寇,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廷、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分也。”
鄭畋:“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李商隱:“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頲、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
崔植:“明皇守文繼體,嘗經天后朝艱危,開元初,得姚崇、宋璟,委之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傑,動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於道。”
熊與龢:”巍冠攢疊碧雪花,坐閱山中幾歲華。莫把金丹輕點化,正愁生死困安家。“
何去非:“明皇以英果之氣,起平內難,遂襲大統,可謂誼主矣。然狃於承平晏安之久,府衛之制一切廢壞,盡推其權以假邊將。祿山虎視幽薊,橫制千里,而軍中之吏凡三千人。故范陽之變一起,天下大震,徒驅市人以嬰其鋒。”
司馬光:“聖人以道德為麗,仁義為樂;故雖茅茨土階,惡衣菲食,不恥其陋,惟恐奉養之過以勞民費財。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後患,殫耳目之玩,窮聲技之巧,自謂帝王富貴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後無以逾,非徒娛己,亦以夸人。豈知大盜在旁,已有窺窬之心,卒致鑾輿播越,生民塗炭。乃知人君崇華靡以示人,適足為大盜之招也。”
蘇轍:“唐玄宗、憲宗,皆中興之主也。玄宗繼中、睿之亂,政紊於內,而外無藩鎮分裂之患,約己任賢,而貞觀之治可復也。憲宗承代、德之弊,政僨於朝,而畿甸之外皆為畔國,將以求治,則其勢尤難。雖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終,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邱濬 :“後世人主若唐玄宗、德宗、宋之徽宗皆恃其富盛而不謹於幾微,遂馴致於禍亂而不可支援之地,謹剟於篇以垂世戒。”
王夫之:”若唐玄宗之晚節,未嘗安危而利災也,特以沉湎酒色,而卒致喪敗,則雖知張九齡之忠,而終幸李林甫之能寬假以徵聲逐色之歲月,故言之而必不聽。“
蔡東藩:”如玄宗之待楊貴妃及安祿山,正中此弊。貴妃一再忤旨,再遭黜逐,設從此不復召還,則一刀割絕,禍水不留,豈非一大快事!何至有內盅之患乎,唯其當斷不斷,故卒貽後日之憂。祿山應召入朝,尚無叛跡,設從此不再專閫,則三鎮易人,兵權立撤,亦為一大善謀,何至有外亂之逼乎?惟其當斷不斷,故卒成他日之變。且有楊妃之專寵,而國忠因得入相,有國忠之專權,而祿山因此速亂,追原禍始,皆自玄宗戀色之一端誤之。天下事之最難割愛者,莫如色,為色所迷,雖有善斷之主,亦歸無斷,甚矣哉色之為害也!“
毛澤東:“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後半輩不會做。”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唐玄宗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
(1)唐玄宗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的選拔,曾親自考核縣令,把不稱職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幹,能負責,敢進諫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天寶十三年(754年),是唐代的極盛之世,全國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鄉,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口。史載:“戶口之盛,極於此”。
(2)他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紇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3)改革軍事制度,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4)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腐敗,以致釀成安史之亂。持續8年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為唐的高度繁榮起過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給唐朝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他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重要歷史人物。
歷代評價
《舊唐書》:“我開元之有天下也,糾之以典刑,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黜前朝徼倖之臣,杜其奸也;焚後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樂而出宮嬪,明其教也;賜酺賞而放哇淫,懼其荒也;敘友于而敦骨肉,厚其俗也;蒐兵而責帥,明軍法也;朝集而計最,校吏能也。廟堂之上,無非經濟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論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碩,講道藝文。昌言嘉謨,日聞於獻納;長轡遠馭,志在於昇平。貞觀之風,一朝復振。於斯時也,烽燧不驚,華戎同軌。西蕃君長,越繩橋而競款玉關;北狄酋渠,捐毳幕而爭趨雁塞。象郡、炎州之玩,雞林、鯷海之珍,莫不結轍於象胥,駢羅於典屬。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天子乃覽雲臺之義,草泥金之札,然 後封日觀,禪雲亭,訪道於穆清,怡神於玄牝,與民休息,比屋可封。於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戴白之老,不識兵戈。虜不敢乘月犯邊,士不敢彎弓報怨。‘康哉’之頌,溢於八紘。所謂‘世而後仁’,見於開元者矣。年逾三紀,可謂太平。”
“國無賢臣,聖亦難理;山有猛虎,獸不敢窺。得人者昌,信不虛語。昔齊桓公行同禽獸,不失霸主之名;梁武帝靜比桑門,竟被臺城之酷。蓋得管仲則淫不害霸,任朱異則善不救亡。開元之初,賢臣當國,四門俱穆,百度唯貞,而釋、老之流,頗以無為請見。上乃務清淨,事薰脩,留連軒後之文,舞詠伯陽之說,雖稍移於勤倦,亦未至於怠荒。俄而朝野怨諮,政刑紕繆,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寶已還,小人道長。如山有朽壞,雖大必虧;木有蠹蟲,其榮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而獻可替否,靡聞姚、宋之言;妒賢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茲而睥睨,明哲於是乎卷懷,故祿山之徒,得行其偽。厲階之作,匪降自天,謀之不臧,前功並棄。惜哉!”
贊曰:“開元握圖,永鑑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新唐書》:自高祖至於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復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鑑矣,而又敗以女子。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慾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考其始終之異,其性習之相遠也至於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劍橋中國隋唐史》:“唐代諸君主中在位期最長的玄宗帝是一位非常能幹的統治者,王朝經過了幾十年的篡位、權力衰落和政治腐敗的苦難,他又使它的力量達到了新的高峰。對生活在他退位以後苦難動盪的幾十年的華人來說,他的執政期代表著一個已失去光輝的黃金時代,一個政績彪炳、安定繁榮和在國內外同樣取得成就的時期。但是他的統治以悲劇和災難告終,這一結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幾乎摧毀這個王朝的行動和政策所造成。對在8世紀50年代後期撰寫玄宗期歷史的歷史學者來說,他是一個悲劇中的英雄,他在執政開始時政績顯赫,但後來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國的行政和資源過分緊張,最後以退出政務來結束他支離破碎的統治。但所有學者都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統治者,他給當時的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此外,他多才多藝:他精於音律、詩文和書法,是許多藝術家和作家的庇護人。他還精通道家哲學,成了道教的主要保護人;儘管他早期的措施對佛教組織不利,但後來仍深深地沉溺於密宗佛教。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似乎與弟兄和家屬都有很深的情誼,甚至他執政時期的正式記載,也把他描繪成一個十分親切、體貼臣屬和直率多情的人。就在他去世的一代時間中,出現了大量與他名字有關的半傳奇故事和民間傳說,而他對楊貴妃的那種招致不幸和災難的感情成了中國文學中一大悲劇主題和無數詩詞、小說和戲劇的內容。”
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蘇頲等,皆以骨鯁大臣,鎮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四夷來寇,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廷、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分也。”
鄭畋:“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李商隱:“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頲、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
崔植:“明皇守文繼體,嘗經天后朝艱危,開元初,得姚崇、宋璟,委之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傑,動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於道。”
熊與龢:”巍冠攢疊碧雪花,坐閱山中幾歲華。莫把金丹輕點化,正愁生死困安家。“
何去非:“明皇以英果之氣,起平內難,遂襲大統,可謂誼主矣。然狃於承平晏安之久,府衛之制一切廢壞,盡推其權以假邊將。祿山虎視幽薊,橫制千里,而軍中之吏凡三千人。故范陽之變一起,天下大震,徒驅市人以嬰其鋒。”
司馬光:“聖人以道德為麗,仁義為樂;故雖茅茨土階,惡衣菲食,不恥其陋,惟恐奉養之過以勞民費財。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後患,殫耳目之玩,窮聲技之巧,自謂帝王富貴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後無以逾,非徒娛己,亦以夸人。豈知大盜在旁,已有窺窬之心,卒致鑾輿播越,生民塗炭。乃知人君崇華靡以示人,適足為大盜之招也。”
蘇轍:“唐玄宗、憲宗,皆中興之主也。玄宗繼中、睿之亂,政紊於內,而外無藩鎮分裂之患,約己任賢,而貞觀之治可復也。憲宗承代、德之弊,政僨於朝,而畿甸之外皆為畔國,將以求治,則其勢尤難。雖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終,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邱濬 :“後世人主若唐玄宗、德宗、宋之徽宗皆恃其富盛而不謹於幾微,遂馴致於禍亂而不可支援之地,謹剟於篇以垂世戒。”
王夫之:”若唐玄宗之晚節,未嘗安危而利災也,特以沉湎酒色,而卒致喪敗,則雖知張九齡之忠,而終幸李林甫之能寬假以徵聲逐色之歲月,故言之而必不聽。“
蔡東藩:”如玄宗之待楊貴妃及安祿山,正中此弊。貴妃一再忤旨,再遭黜逐,設從此不復召還,則一刀割絕,禍水不留,豈非一大快事!何至有內盅之患乎,唯其當斷不斷,故卒貽後日之憂。祿山應召入朝,尚無叛跡,設從此不再專閫,則三鎮易人,兵權立撤,亦為一大善謀,何至有外亂之逼乎?惟其當斷不斷,故卒成他日之變。且有楊妃之專寵,而國忠因得入相,有國忠之專權,而祿山因此速亂,追原禍始,皆自玄宗戀色之一端誤之。天下事之最難割愛者,莫如色,為色所迷,雖有善斷之主,亦歸無斷,甚矣哉色之為害也!“
毛澤東:“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後半輩不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