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飛說科技

    小米的口號是“讓更多的人享受科技的樂趣”,我很感動。

    周鴻禕說“小米的模式其實特別簡單,就是我經常講的網際網路硬體免費的概念”,也沒有錯,但是隻對了一半兒。

    小米模式究竟是什麼樣的模式呢?不管是什麼,都是賣出去的貨越多越好!剝去所有的包裝商業的核心就是買與賣,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的更合理的賣東西建立的,對於廠家來說賣出去更多的東西,獲得更多的利潤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小米當然也概莫能外。不管小米的模式是什麼,都需要賣出去更多的貨,那為什麼總是買不到呢?

    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例子,小米每次搶購都會在微博釋出小米要賣多少,多少秒賣完,我把小米最經典的機型之一小米2S的發售統計了一下。在彙總之後,你會發現這款手機從4月搶到12月,而且搶購數量最多的是前3次,後面每次搶購最多10萬部,很多時候只有5萬部。如此熱銷的手機不但沒解決生產問題還越生產越少?小米3釋出了,小米2S的產能還沒結果?顯然不是的,2013年小米2S是小米的絕對主力機型,當年小米賣出了1870萬臺手機。

    那手機都去哪了呢?其實很容易想到,就是黃牛,小米將一部分貨放到線上進行搶購,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貨出給了線下市場,因為小米當時沒有線下渠道,所以就出給了黃牛,線上的持續搶購是為了製造熱度,每一次搶首發也有這因素在,因為首發是必然的亮點。

    線上與線下的銷售是完全不同的,王騰說出了重點,線下的核心是利潤,銷售人員也是要吃飯的,店鋪房租水電費是要交的,這些都是錢,大家首先要生存,沒有財務自由哪有時間講情懷。這樣沒有利潤的小米自然不會受歡迎,怎麼做才能有利潤呢?加價!但是官網原價賣,線下加價怎麼能賣的出去呢?簡單,線上買不到!這還能造成搶手熱銷的概念。

    這種模式的好處

    1. 近乎免費的熱度與炒作;

    2. 出給黃牛快速的回籠資金;

    3. 線上獲得性價比,“良心”的口碑,鍋都是黃牛的;

    黃牛就像毒品,一時爽卻後患無窮, 黃牛的弊端也很突出首先是很多消費者一直買不到手機,長達八年的飢餓營銷會逼走一大部分人,讓很多人粉轉黑。另外黃牛的特點是哄抬物價進行炒作,價格一降就恐慌性拋售造成價格雪崩,這是與官方渠道最大的區別。傳統廠商是將手機以批發價出給代理商,代理商再以官方定價發售,小米是以批發價零售給消費者,渠道除了加價沒利潤空間。大量備貨勢必會造成線下沒有加價空間,線上不愁搶,線下渠道弱不好賣,最後產生巨大的庫存導致虧損,唯一方法就是漲價!但是漲價容易嗎?不容易,線下渠道要理順吧,要有讓人信服的理由吧,個別友商還想打價格戰呢,能經得住嗎?

    小米也曾經試圖改變過現在的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小米Note3,但是這款機型的操盤用可笑都難以形容,堪稱小米歷史上最騷的操作。

    小米Note3的配置在當時只能算是中檔機,做工也不錯,2499元的價格跟小米過去標稱的價效比完全無關。很多人以為這是一款走線下渠道的機型,然而問過做線下店鋪的朋友後發展根本不是這樣,2499元的價格,提貨價2419元!!!渠道依然沒有利潤!小米Note3這個定價和提貨價使得他在線上和線下都不受歡迎,這也導致這款手機價格很快就雪崩了。

    小米9僅僅是延續了過往的模式,53秒售罄還掛出來宣傳,發現使用者已經不再買賬。與以往的小米數字旗艦相比(僅僅是與小米5、小米6等但相比不錯),小米9的備貨還算不錯,只是他們將貨大部分都分到了線下。小米現在很重視線下市場,但是過去一年,在汪凌鳴的帶領下小米的線下做的非常糟糕,如何糟糕這是另一個話題,改天咱們再說。

    這裡就說一下小米線下宣傳的一大謊言——坪效。坪效是個很重要的概念,這沒有錯,但是小米的高坪效是建立在店鋪很少的基礎上的,在廣泛的開店以及授權加盟後坪效神話就會崩塌。開店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有多少利潤,是否能夠cover店鋪的開銷並有結餘,畢竟租金水電費要交,員工工資要開,低毛利高流轉總體收入還是可以的,只是店員會比較累,如果再不掙錢那長此以往好員工就會流失。店員是否有較高收入?如果盈利高是會好一些的,但是據我所知小米之家現在大部分都不賺錢,加盟店很多後悔要退出的。你想一想,小米生態鏈多久沒有出爆款了,現在小米9線上下還買不到,其它產品毛利又不高,店鋪也越開越多,能好嗎?

    小米低價的模式成立嗎?我想是成立的,價效比不是原罪,世界上有很多價效比的產品都活的很好,極致價效比絕對是有問題的。價效比需要良好的產品和口碑,毫無疑問小米高管的口無遮攔一直在毀這個牌子,所謂的“嘴笨的理工男”只是一個掩飾的藉口,也許哪一天某位高管的言論直接影響了股價雷老闆才會如夢方醒吧。

    這是小米模式的全部嗎?當然不是,等元器件價格下降,獲得更大利潤空間敞開銷售,手機利潤不高,依賴所謂的應用市場分成、廣告等都是模式的一部分,這裡僅僅說的供貨。

  • 2 # ETC老楊

    個人覺得這只是個策略而已。

    我們平時出去逛街,經常能看到賣衣服的店說一件9折兩件8折,買個奶茶可能還有第二杯半價等活動,那我們能不能推理出所有手機上游供應商都有這種策略呢?假如高通說訂10萬片865是一片300,訂50萬片一片250,這符不符合常理?我想應該是符合常理的,假如其他例如螢幕,指紋識別,射頻等供應商都有這種策略。那小米就可以先用一個50萬片的成本價預算,來做一個ppt釋出會,直到預計銷量達到了這個數量再大規模生產出貨。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還是一方面就是時間成本,小米雖然每次都號稱首發高通晶片,但是能真正正價買到,基本都在兩個月以後了,那這兩個月能玩的就多了。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兩個月時間手機都可能會降價好幾百,更別說原件了,所以先低價開發佈會搶熱度,慢慢拖到原材料降價,再大規模生產,這又是一個策略。

    雖然這種策略沒什麼不對,但卻是非常不道德的,也是很容易被別人模仿的。不道德的是小米這種做法會使一些中小手機廠商日子難過,他們可能沒有小米那麼多銷量,不可能得到便宜的原料價格,又沒什麼其他核心競爭力,不得不和小米拼價格,所以導致近幾年如魅族,努比亞等一眾手機日子難過,幾乎消失。

    容易被人模仿的就是oppo和vivo,顯然藍綠廠的體量完全而已像小米這麼玩,近兩年也確實這麼玩了,出了realme,iqoo兩個牌子,如果也算上一加,那差不多5個品牌都可以算是一個體系內,且每個出貨量都不小,所以realme,iqoo的價效比看起來比小米還要高。

    所以目前的小米可以說日子也不好過了,向上沒有華為榮耀的技術,產品線佈局要看高通臉色,向下又有realme和iqoo蠶食自己的市場,又不能碰瓷三星與三星交惡,魅族樂視的熱度蹭完了,最好蹭的自然是模仿自己起家的榮耀和它老大哥華為。

    不得不說雷總的營銷做的很好,現在全網各大平臺,一說小米肯定有人扯上華為,拋去產品到底好壞如何不管,這個營銷已經成功了。

  • 3 # 湯米論股

    前期小米的產品的質量並不高,有啥底氣飢餓營銷,到處貼牌而已,從另一方面還不如說對自己的產品心理沒底,先把客戶錢收了,再貼牌,以免壓大量庫存,電子產品市場變化快,產品出來不能快速變現就會折價很多,神神秘秘的,美其名曰:飢餓營銷。

  • 4 # 元飛說科技

    小米的口號是“讓更多的人享受科技的樂趣”,我很感動。

    周鴻禕說“小米的模式其實特別簡單,就是我經常講的網際網路硬體免費的概念”,也沒有錯,但是隻對了一半兒。

    小米模式究竟是什麼樣的模式呢?不管是什麼,都是賣出去的貨越多越好!剝去所有的包裝商業的核心就是買與賣,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的更合理的賣東西建立的,對於廠家來說賣出去更多的東西,獲得更多的利潤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小米當然也概莫能外。不管小米的模式是什麼,都需要賣出去更多的貨,那為什麼總是買不到呢?

    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例子,小米每次搶購都會在微博釋出小米要賣多少,多少秒賣完,我把小米最經典的機型之一小米2S的發售統計了一下。在彙總之後,你會發現這款手機從4月搶到12月,而且搶購數量最多的是前3次,後面每次搶購最多10萬部,很多時候只有5萬部。如此熱銷的手機不但沒解決生產問題還越生產越少?小米3釋出了,小米2S的產能還沒結果?顯然不是的,2013年小米2S是小米的絕對主力機型,當年小米賣出了1870萬臺手機。

    那手機都去哪了呢?其實很容易想到,就是黃牛,小米將一部分貨放到線上進行搶購,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貨出給了線下市場,因為小米當時沒有線下渠道,所以就出給了黃牛,線上的持續搶購是為了製造熱度,每一次搶首發也有這因素在,因為首發是必然的亮點。

    線上與線下的銷售是完全不同的,王騰說出了重點,線下的核心是利潤,銷售人員也是要吃飯的,店鋪房租水電費是要交的,這些都是錢,大家首先要生存,沒有財務自由哪有時間講情懷。這樣沒有利潤的小米自然不會受歡迎,怎麼做才能有利潤呢?加價!但是官網原價賣,線下加價怎麼能賣的出去呢?簡單,線上買不到!這還能造成搶手熱銷的概念。

    這種模式的好處

    1. 近乎免費的熱度與炒作;

    2. 出給黃牛快速的回籠資金;

    3. 線上獲得性價比,“良心”的口碑,鍋都是黃牛的;

    黃牛就像毒品,一時爽卻後患無窮, 黃牛的弊端也很突出首先是很多消費者一直買不到手機,長達八年的飢餓營銷會逼走一大部分人,讓很多人粉轉黑。另外黃牛的特點是哄抬物價進行炒作,價格一降就恐慌性拋售造成價格雪崩,這是與官方渠道最大的區別。傳統廠商是將手機以批發價出給代理商,代理商再以官方定價發售,小米是以批發價零售給消費者,渠道除了加價沒利潤空間。大量備貨勢必會造成線下沒有加價空間,線上不愁搶,線下渠道弱不好賣,最後產生巨大的庫存導致虧損,唯一方法就是漲價!但是漲價容易嗎?不容易,線下渠道要理順吧,要有讓人信服的理由吧,個別友商還想打價格戰呢,能經得住嗎?

    小米也曾經試圖改變過現在的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小米Note3,但是這款機型的操盤用可笑都難以形容,堪稱小米歷史上最騷的操作。

    小米Note3的配置在當時只能算是中檔機,做工也不錯,2499元的價格跟小米過去標稱的價效比完全無關。很多人以為這是一款走線下渠道的機型,然而問過做線下店鋪的朋友後發展根本不是這樣,2499元的價格,提貨價2419元!!!渠道依然沒有利潤!小米Note3這個定價和提貨價使得他在線上和線下都不受歡迎,這也導致這款手機價格很快就雪崩了。

    小米9僅僅是延續了過往的模式,53秒售罄還掛出來宣傳,發現使用者已經不再買賬。與以往的小米數字旗艦相比(僅僅是與小米5、小米6等但相比不錯),小米9的備貨還算不錯,只是他們將貨大部分都分到了線下。小米現在很重視線下市場,但是過去一年,在汪凌鳴的帶領下小米的線下做的非常糟糕,如何糟糕這是另一個話題,改天咱們再說。

    這裡就說一下小米線下宣傳的一大謊言——坪效。坪效是個很重要的概念,這沒有錯,但是小米的高坪效是建立在店鋪很少的基礎上的,在廣泛的開店以及授權加盟後坪效神話就會崩塌。開店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有多少利潤,是否能夠cover店鋪的開銷並有結餘,畢竟租金水電費要交,員工工資要開,低毛利高流轉總體收入還是可以的,只是店員會比較累,如果再不掙錢那長此以往好員工就會流失。店員是否有較高收入?如果盈利高是會好一些的,但是據我所知小米之家現在大部分都不賺錢,加盟店很多後悔要退出的。你想一想,小米生態鏈多久沒有出爆款了,現在小米9線上下還買不到,其它產品毛利又不高,店鋪也越開越多,能好嗎?

    小米低價的模式成立嗎?我想是成立的,價效比不是原罪,世界上有很多價效比的產品都活的很好,極致價效比絕對是有問題的。價效比需要良好的產品和口碑,毫無疑問小米高管的口無遮攔一直在毀這個牌子,所謂的“嘴笨的理工男”只是一個掩飾的藉口,也許哪一天某位高管的言論直接影響了股價雷老闆才會如夢方醒吧。

    這是小米模式的全部嗎?當然不是,等元器件價格下降,獲得更大利潤空間敞開銷售,手機利潤不高,依賴所謂的應用市場分成、廣告等都是模式的一部分,這裡僅僅說的供貨。

  • 5 # ETC老楊

    個人覺得這只是個策略而已。

    我們平時出去逛街,經常能看到賣衣服的店說一件9折兩件8折,買個奶茶可能還有第二杯半價等活動,那我們能不能推理出所有手機上游供應商都有這種策略呢?假如高通說訂10萬片865是一片300,訂50萬片一片250,這符不符合常理?我想應該是符合常理的,假如其他例如螢幕,指紋識別,射頻等供應商都有這種策略。那小米就可以先用一個50萬片的成本價預算,來做一個ppt釋出會,直到預計銷量達到了這個數量再大規模生產出貨。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還是一方面就是時間成本,小米雖然每次都號稱首發高通晶片,但是能真正正價買到,基本都在兩個月以後了,那這兩個月能玩的就多了。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兩個月時間手機都可能會降價好幾百,更別說原件了,所以先低價開發佈會搶熱度,慢慢拖到原材料降價,再大規模生產,這又是一個策略。

    雖然這種策略沒什麼不對,但卻是非常不道德的,也是很容易被別人模仿的。不道德的是小米這種做法會使一些中小手機廠商日子難過,他們可能沒有小米那麼多銷量,不可能得到便宜的原料價格,又沒什麼其他核心競爭力,不得不和小米拼價格,所以導致近幾年如魅族,努比亞等一眾手機日子難過,幾乎消失。

    容易被人模仿的就是oppo和vivo,顯然藍綠廠的體量完全而已像小米這麼玩,近兩年也確實這麼玩了,出了realme,iqoo兩個牌子,如果也算上一加,那差不多5個品牌都可以算是一個體系內,且每個出貨量都不小,所以realme,iqoo的價效比看起來比小米還要高。

    所以目前的小米可以說日子也不好過了,向上沒有華為榮耀的技術,產品線佈局要看高通臉色,向下又有realme和iqoo蠶食自己的市場,又不能碰瓷三星與三星交惡,魅族樂視的熱度蹭完了,最好蹭的自然是模仿自己起家的榮耀和它老大哥華為。

    不得不說雷總的營銷做的很好,現在全網各大平臺,一說小米肯定有人扯上華為,拋去產品到底好壞如何不管,這個營銷已經成功了。

  • 6 # 湯米論股

    前期小米的產品的質量並不高,有啥底氣飢餓營銷,到處貼牌而已,從另一方面還不如說對自己的產品心理沒底,先把客戶錢收了,再貼牌,以免壓大量庫存,電子產品市場變化快,產品出來不能快速變現就會折價很多,神神秘秘的,美其名曰:飢餓營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0g麵粉配多少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