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人文通史
-
2 # 世間人物
西夏國,我們都知道,但是東夏國,你知道嗎?
東夏國的存在時間大約是公元1215年,到1233年,這一段時期,也正是金朝衰敗的時期。
我們都知道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主要t統治中國的北方和東北地區,而東夏國的建立者正是金朝的一個“叛臣”,這個人叫做蒲鮮萬奴,同樣是一名女真族人。因此,人們也經常將其稱為“女真第二王朝”。
在當時,契丹族的的耶律留哥在隆安豎起了恢復故國的大纛,金主完顏永濟任用蒲鮮萬奴前往剿滅。結果,蒲鮮萬奴接連戰敗。
當時的金宣宗看到勢頭不對,慌忙逃亡南京,而至此,與遼東的交通聯絡也斷絕開來。
於是,固守在遼陽蒲鮮萬奴是於1215年發動兵變,他兵分兩路,一路南下為偏師,一路北上是主力,最終佔領了當時的上京城。而後在十月份的時候,蒲鮮萬奴在東京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但是當時的蒲鮮萬奴被蒙、金、高麗三國圍困,其中蒙古對其危害最大,於是,蒲鮮萬奴才用了偽降的策略。一方面將自己的兒子蒲鮮帖哥送到蒙古為質,一方面自己率領部下退往海島之中。
而後,蟄伏已久的蒲鮮萬奴趁著蒙古攻金,而開始東遷,帶領部隊離島,並迅速出擊東北各地。最終,在公元1217年的時候,蒲鮮萬奴宣佈脫離蒙古,並將國號由“大真”改為“大夏”。
疆域範圍大致為東至日本海,西北至胡裡改城(黑龍江依蘭),西至張廣才嶺,南至婆速府與北韓青州(北韓咸鏡北道一帶)
不過最終,在1233年的時候,東夏國還是亡在了蒙古的手裡,成為了蒙古的附屬藩國,一直到1287年後,東夏之名徹底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說完東夏國,我們再簡單聊一聊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有人稱之為是大宋王朝的南柯一夢,在1234年,南宋聯合蒙古滅金之後,決定出兵收復開封府、河南府以及應天府。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被蒙古大軍擊敗,最終又退回到原來的防線上。
-
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東夏是苟延殘喘的存在。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一個西夏政權,盤踞在今天寧夏、青海、甘肅等地,與宋朝並立,最後被蒙古汗國消滅,但你知道嗎,在西夏後期,還有一個夏國與之並存,因為其在東邊,為了區分,就叫它東夏。
東夏的國祚不算長,前後約有70年,一度佔據今天東北的廣大地區,只不過大部分時期都是處於苟延殘喘的狀態。
東夏建立時正是金國末年,蒙古汗國崛起,對金國、西夏、西遼等多個政權一頓暴揍,金國被蒙古追著打,中都(今北京)淪陷後遷都到了汴京,但卻仍然擺脫不了蒙古汗國,一面捱揍,一面異想天開要北失南補,去奪取南宋的土地,結果慘敗不說,還激得南宋跟蒙古汗國結盟,一起滅金,金國處境更加危險。
在黃淮之地打生打死的時候,金國的龍興之地——遼東成了沒人管的地界,因為蒙古汗國佔據中都後沒有北上,而遼東守軍跟金國皇帝的聯絡又被切斷,成了茫然無措的飛地。
當時遼東的最高長官是蒲鮮萬奴,他是女真族將領,也算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很奇怪的是不論《金史》還是《元史》,都沒有他的傳記,只有零散記錄,所以關於他的生平很模糊。
蒲鮮萬奴最早見於史冊是在金章宗完顏璟時期。1206年,南宋發動了開禧北伐,皇甫斌率步騎數萬由確山、褒信分兩路攻蔡州,在聽到另一戰場的郭倬、李爽兵敗後,皇甫斌迅速退至溱河,不再前進。
宋軍不前,金軍卻要進。金國平章政事布薩揆派遣完顏賽不以及蒲鮮萬奴、完顏達吉不等人率騎兵七千進攻皇甫斌。正好碰上溱河大水,宋軍扼橋抵禦,金軍難以攻下,完顏·賽不等人決定夜襲。
當晚,完顏達吉不率騎兵涉水從右側進攻,蒲鮮萬奴從左側進攻,戰至天明,宋軍大敗。緊接著蒲鮮萬奴率軍截斷宋軍歸路,金軍對宋軍圍追堵截,大勝而歸。
蒲鮮萬奴因退敵有功,不久就被金國朝廷從南線調往北線,參與抵禦蒙軍伐金的戰爭,但表現不佳,所參加的戰役全部以失敗告終。
在蒙古汗國伐金的過程中,金國為了防止契丹人和蒙古人結盟,對契丹人嚴加防範,結果激起契丹人的反抗。1212年,在金國被蒙古接連擊敗,元氣大傷之時,契丹人耶律留哥聚眾十餘萬,在隆安叛金,自稱都元帥。
耶律留哥的起義讓金廷非常惱怒,衛紹王想派完顏弼去平叛,結果這膽小鬼不敢去,衛紹王只得改派完顏承裕前往,而蒲鮮萬奴正是完顏承裕的部下。
蒲鮮萬奴來到遼東以後,兩年內跟耶律留哥打了兩次大仗,兩戰皆敗,卻連升三職。只能說,金國已至窮途末路,沒人可用了,這個至少打過勝仗,還能用,寬容點吧。
到1214年,一直打敗仗的蒲鮮萬奴成了遼東宣撫使,遼東地界的一把手。
同樣是在這一年,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金國被蒙古人打得遷都到了汴京,蒲鮮萬奴和手下就孤懸於外了。
剛上任的蒲鮮萬奴可能還是有點救國想法的,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想出兵恢復失地。
蒲鮮萬奴發兩路兵出擊,一路南下為偏師,負責牽制敵軍,一路北上是主力,以攻取女真人的興起之地上京。
蒲鮮萬奴一路攻佔大量土地,眼看就要打到上京,但耶律留哥趁機抄了他的老巢東京(今遼陽),建國遼,史稱東遼。
順便提一句,耶律留哥的大將可特哥還把蒲鮮萬奴的老婆李仙娥給強行娶回了家,蒲鮮萬奴一下子人巢兩空。所幸耶律留哥並不想久留,劫掠一番就走了,慌忙回師的蒲鮮萬奴這才輕易收復東京,接著發了彪似的一直打到海城。
被契丹人教訓了兩回的蒲鮮萬奴,為了重振士氣,同時也知道金國大勢已去,靠不住了,乾脆決定自立。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在鹹平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割掉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蒲鮮萬奴也知道現在誰才是老大,所以過了一把大王癮之後,他很識相地向蒙古汗國稱臣,連兒子都派去做了人質。蒙古汗國正忙著打金國,沒空理他,諒他也不敢有所異動,也就不管遼東了,經略遼東的時候也留著蒲鮮萬奴,他這才得以在裝孫子中儲存獨立,默默積蓄實力。
第二年,也就是1216年,負責經略遼東的蒙古大將木華黎率軍入關去平定中原,蒲鮮萬奴機殺掉蒙古監軍,開始向北進發,先佔了今天的吉林,後又收復了上京。
1217年,蒲鮮萬奴改國號為夏,史稱“東夏”。
不過蒲鮮萬奴也沒能風光多久,到1233年,蒙古大汗窩闊臺派其子貴由率大軍進攻東夏,蒲鮮萬奴兵敗被殺。東夏作為一個獨立政權就此結束,立國19年。
此後東夏仍有記載,蒙古汗國進攻高麗時,東夏曾作為先鋒,可見此時東夏已成為蒙古汗國的附屬國。直到1287年左右,東夏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應該是被元朝撤銷了。
在東夏獨立性被抹殺的次年,金國也被宋蒙聯軍消滅,端平入洛就發生在這一年。
1234年,即宋理宗端平元年正月初十,宋蒙聯軍便攻破蔡州,將金國徹底滅亡。按照兩國事先約定,南宋可獲得金國的唐、鄧、息、泗、海、亳、漣、宿、蔡等九州之地,當然,剩下的土地並非全歸蒙古,兩國約定留了一大塊真空地帶,那就是河南。
事先合約並未約定河南的歸屬,戰後蒙古大軍更是一撤就撤到了黃河以北,將河南變成無軍駐防之地,南撤的宋軍將這一訊息回報,頓時激起了宋理宗的野心。
河南對南宋的意義非比尋常,因為北宋設立的三京:西京洛陽、東京汴梁(開封)、南京應天府(商丘)全都在這裡,收復河南,不僅能夠獲得英名,還能完善南宋的國防,搭建“據關守河”的防線,防備蒙古軍入侵。
但劣勢也很明顯,經過金國與宋蒙的數十年鏖戰,曾經繁盛的河南已成一片荒地,人煙稀少,城池殘破,根本不具備供給大軍的能力,南宋要想以此地構築防線,必須源源不斷地從南方運兵運糧,所花錢糧將是天文數字。
為此,南宋朝堂吵作一團,最終還是宋理宗拍板,決定北伐。
由於蒙古大軍北撤,北伐出奇地順利,從六月十二日出兵起,六萬大軍基本就是在趕路,壓根沒遇到過抵抗。七月初二,宋軍佔領汴梁,七月二十八,宋軍收復洛陽。
問題很快出現,蒙古軍北撤時掘開黃河,造成了大片黃泛區,宋軍後勤運輸極其困難,加上汴梁僅剩下一千多戶人家,想搶糧都搶不到,剛佔領洛陽沒幾天,宋軍就面臨斷糧危機。
沒了糧食,宋軍根本無力四處行軍征討集合,每天都在忙著找吃的,與此同時,休養完畢的蒙古大軍悄然集結,從黃河以北悠然渡河,此時的宋軍,已然被限制成了靶子,河南也就成了蒙古軍的靶場。
蒙古大軍迅速開到洛陽城下,將餓著肚子趕來的宋軍援軍殲滅,等不到援軍的洛陽宋軍被迫突圍,被蒙古軍一路追殺,近乎全軍覆沒。至此,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六萬宋軍僅餘數百。
冬季,蒙古以南宋撕毀和議為由發起反攻,徐、邳、海三州相繼失陷,北定中原成了一場大夢。
-
4 # 穿越再現彼岸
亂世出梟雄,金國末年有這麼一位金國的大將,不顧金國的安危自立為王,建立東夏國(東真國、大真國),佔據遼東一帶,他就是女真人蒲鮮萬奴。
蒲鮮萬奴其人和東夏國的建立。
在元朝蒙古人修編的《金史》和《元史》中對建立東夏國的蒲鮮萬奴根本沒有記載,他本人的傳記是後來才補上的,這是為何?蒲鮮萬奴此人狡詐多變,分裂金朝,再次依附金朝;投降蒙古,背叛蒙古,再歸順蒙古;反覆無常,只要對方軍隊威脅不到就自己獨立,最終被蒙古建立的元朝消滅。故此,《金史》和《元史》的修編著都不將這個所謂的東夏國建立者蒲鮮萬奴記載進史冊。
一、蒲鮮萬奴的生平和東夏國的建立。
1206年,南宋派遣三路大軍討伐金國,蒲鮮萬奴作為金軍的副統帥阻擊南宋的中路軍皇甫斌所部,擊潰並斬首20000南宋軍隊,使得南宋三路北伐大軍潰敗。金國與南宋簽訂《嘉定和議》,南宋史彌遠等人殺死了主戰的韓侂冑,對金國來說蒲鮮萬奴功不可沒。
1211年,蒲鮮萬奴參與了蒙古和金國之間的決定性戰役——野狐嶺之戰(今天河北張家口萬全),蒲鮮萬奴作為輔助將領連戰連敗。居住在北方的契丹人看準時機紛紛起義,蒲鮮萬奴隨軍討伐契丹起義軍,契丹起義軍得到蒙古軍隊的支援,蒲鮮萬奴再次戰敗,金國開始衰落。
1214年,金宣宗逃亡金國的南京(開封),無暇顧及東北地區,蒲鮮萬奴和契丹起義軍耶律留哥部互相攻伐。蒲鮮萬奴看到金國大勢已去,於是收攏殘兵敗將和東北的部署民眾於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為天泰,意圖復興女真人的大業。
1217年,自知不敵蒙古大軍的蒲鮮萬奴詐降蒙古,儲存實力,將十萬部署民眾遷到海島。等到蒙古大軍撤離後,蒲鮮萬奴再次出現,重新建立國家,國號為東夏,北韓史冊稱“東真”,國內研究認為當時建立的國號為“大夏”國,因其控制區域在東方,所以稱“東夏”。(滅亡東夏的蒙古貴由大汗(元定帝))
二、東夏國的滅亡。
蒲鮮萬奴能屈能伸,但也逃不過蒙古人的勢力,不得不屈服於蒙古。1218年,蒙古出征高麗,東夏國蒲鮮萬奴出兵2萬隨軍出戰,原來和蒲鮮萬奴爭鬥的契丹人耶律留哥也在隨軍征戰的隊伍之中。
蒙古建立的大元使臣要到高麗,必須經過東夏國,雙方的友好關係持續了有六年。1224年,東夏國與元朝的關係破裂,原來東夏國和元朝中間的和好人木華黎已經去世,成吉思汗也已經年老,雙方交惡。
強勢的元朝怎麼能夠容忍小小的東夏國反叛,一旦騰出手來就收拾東夏國。1233年2月,元太宗窩闊臺命令自己的兒子貴由(元定宗)出兵東夏國,蒙古大軍取道高麗於1233年9月滅亡東夏國,東夏國完全成為元朝的附屬。而北韓不知東夏的實際情況,仍然稱東夏國很多年。
端平入洛時期的南宋疆域。
端平是南宋宋理宗的年號,端平元年也就是1234年,蒙古和南宋聯合消滅了金朝,金哀宗戰死。
金朝依託潼關——黃河防線,屢次擊退蒙古的進攻達20多年,不得不借道南宋境內才擊潰金軍。剛剛親政的宋理宗血氣方剛,面對金國滅亡的大好形勢,希望收復中原的“三京”——西京洛陽、東京汴梁(開封)、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而蒙古軍隊也覬覦黃河一帶的土地,不肯讓給南宋。
幾乎所有的南宋軍事將領都不同意收復三京,認為中原地區易攻難守,佔領這些地方毫無意義。當時的汴梁城只有1000多戶人家,守軍600人,早就沒有了都城的樣子,其他二京也遭到嚴重破壞,已經毫無戰略意義。但宋理宗一幫大臣卻沉浸在收復河山的憧憬中。(南宋端平入洛目標和南宋蒙古原定區域邊疆線,紅色是南宋蒙商定原邊界,向南黑線為南宋、金的邊界線)
端平入洛時間表。
1234年5月,宋理宗下令收復“三京”;
1234年6月12日,出兵北方;
1234年7月初五,南宋軍隊佔據空城汴梁;
1234年7月26日,南宋軍隊200人佔據空城洛陽;
1234年7月29日,守衛洛陽軍隊13000人糧食用盡;第二梯隊15000人被蒙古軍隊擊潰於洛陽城下;
1234年8月11日,洛陽守將率領300餘人逃回南宋境內,大部被殲滅。
南宋派遣5萬人馬佔據黃河以南地區的美夢只做了幾個月,糧草短缺的南宋軍隊就被蒙古軍隊各個擊潰。
-
5 # 歷史名將錄
歷史上表面,東夏國是南宋時期從金國分裂出去的割據政權,簡單的說就是搗亂的,建立者是女真族部落的蒲鮮萬奴,女真族稱讚他的能力完全不弱於完顏阿骨打。弱不弱咱不說,不過,如果沒有蒲鮮萬奴的搗亂,金也不會那麼快就被蒙古滅國,宋也不會那麼快就被滅了。所以,可以說金和南宋的滅亡,也和蒲鮮萬奴建立的冬夏國有很大的關係,所謂蝴蝶效應應該就是這樣吧。
金國的崛起十分迅速,僅十幾年就滅亡了稱霸北亞的遼,但金國的衰敗也非常迅速,在國內終於將混亂的局面收拾乾淨後,更大的噩夢來了,北方的蒙古建國了,首領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後便將目光轉向了南方,公元1214年,金國打不過蒙古向蒙古求和,但在1215年蒙古再次南下,並大破金國的中都大興府,丟掉了河北地區的金被蒙古分為兩段,一段是河南,安徽和山東一帶,還有一塊就是,在長白山的遼東地區了,由大將蒲鮮萬奴控制。
雖然被一分為二了,但他們完全可以對蒙古進行夾擊,大敗蒙古也不是不可以,但蒲鮮萬奴一看自己和金分開了,天高皇帝遠,誰能管得了我啊,於是自立為王,國號為大真。只不過,在見過的第二年就投靠了蒙古,次年,到了1217年,蒲鮮萬奴再次自立,建立了東夏國。蒙古的鐵騎哪是東夏國能夠抵擋的啊,於是它再次卑微的成為了蒙古的附庸,在公元1233年東夏國被蒙古滅亡。
回覆列表
比起西夏王朝,東夏王朝因為存在的時間更短,所以更神秘。在宋朝時期,中國境內有兩個以“夏”為國號的王朝。
一個是党項羌李元昊所建立的西夏王朝(1138-1227),這個在歷史上非常出名,不用多說。
還有一個則是女真人蒲鮮萬奴(即《盜墓筆記》中的萬奴王)在東北地區建立的東夏王朝(1215-1233)。
東夏王朝存在的時間很短,而且不幸的是它偏偏趕上了蒙古帝國興起的時代。在強大的蒙古鐵騎面前,就連金朝、西遼、西夏、大理、南宋等國都化為了塵土,更何況是小小的東夏國呢。所以東夏從建立到滅亡,前後只有18年時間,只傳了一代君主。
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崛起後,為了打擊強大的金朝,多次對金朝用兵。在公元1210年,蒙古軍隊在野狐嶺之戰中擊破金朝主力40萬大軍,隨後南下攻破遼西走廊,使得金朝的東北地區與中原地區被切斷,失去聯絡。
野狐嶺之戰後,金朝徹底衰弱,由主動變成被動,苟延殘喘了20多年,最終在1234年左右被蒙古與南宋軍隊聯合所滅。
蒙古切斷了金朝東北與中原的聯絡後,留在東北境內的金國將領蒲鮮萬奴自立為王,建立了東夏王朝脫離金朝統治,並控制著原來金國統治的東北地區。
蒲鮮萬奴憑藉東北地區與蒙古人對抗,曾經稱雄一時。這個東夏王朝全盛時期,西北至黑龍江省阿城,西南至遼寧省丹東,東南至北韓咸鏡北道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定都南京(吉林省圖們市)。
公元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合滅金。當時,南宋控制著淮河以南、雲貴以東的半壁江山。
自南宋王朝建國以來,曾多次北伐金國,但都沒有成功,比如紹興北伐、隆興北伐、開禧北伐,全部付諸東流。
金國滅亡後,年輕的宋理宗想趁蒙古軍隊後退的機會,收復自北宋的靖康之難以來,淪陷了一百多年的中原地區,於是派南宋軍隊北上。
結果由於宋朝準備不充分、蒙古軍隊反應迅速等原因,宋軍雖然短暫收復了洛陽、開封等地,但很快就被南下的蒙古鐵騎擊潰,糧草輜重十不存一,損失慘重,這就是端平入洛事件。受此影響,南宋北伐中原的夢想徹底破滅。
同時,蒙古還以此為藉口發動了長達40多年的宋蒙戰爭,經歷了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一直到忽必烈時才攻破南宋的荊襄地區。期間戰局雖然多次反覆,蒙古多次撤兵北歸,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始終無法徹底改變自己被動挨打的局面,最終在公元1279年完全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