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敬恩2

    孫 權孫權(182--252) 字仲謀。三國吳國的建立者。吳郡富春(今浙江

    富陽

    )人。東漢末年,孫權繼承父兄事業,據有江東六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聯合劉備,採用火攻,在舉世聞名的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了東吳立國基礎。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孫權將政治中心從京口遷來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在楚國金陵邑故址石頭山,修築石頭城。城內設石頭倉、石頭庫,以儲藏軍械、糧食等物資。在

    石頭城

    南置烽火臺,為軍事重鎮。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同年九月,遷都建業,這是

    南京建

    都的開始。孫權在建業改建“太初宮”·官周長500丈。並將建業城修建成一座真正的古代城市,城周20裡19步。

    孫權

    在江乘,溧水、湖熟等縣設典農都尉管理農業。派屯兵3萬,在句容至雲陽(今丹陽縣)開鑿一條名“破岡瀆’’的運河,溝通了秦淮河與太湖流域的往來。在建業城西南開運瀆,又鑿東渠(青溪),開潮溝,並使

    秦淮河

    兩岸成為商業繁榮地區。孫吳宮中有上千名從事絲織的宮女,這是南京絲織業的開端。西南的冶城,是冶煉和鑄造的中心。孫權重視航海事業發展,曾派萬人船隊航行到夷州(臺灣)、遼東半島、海南島;又派使者航行到高麗(北韓)、扶南(

    高棉

    )、林邑(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島各國。還興建了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公元252年,孫權病逝,葬於鐘山南麓,以後名吳大帝陵、孫陵岡、吳王墳(今名梅花山)。

    劉勰

    ,字彥和,大約生在劉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經歷了宋、齊、梁三代。自幼喪父,20歲又喪母,家境貧寒。一生篤志好學未婚娶。居喪三年後,24歲投靠高僧僧祜,寓居定林寺。除了校經、讀書以外,寫作《文心雕龍》,是劉勰在

    定林寺

    的主要事業。大約33歲時,開始提筆論文,經過幾年的努力,寫成中國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但是卻不為“

    時流所稱

    ”。不過劉勰對他著作的成就有充分信心,他決心取定於當時文壇領袖沈約。可是沈約地位高,門閥觀念重,劉勰沒有資格直接拜訪,只好揹著書稿,裝成小販等沈約車出,上前謁見。沈約讀後,大加讚賞,認為“

    深得文理

    ”,置於案頭,以便隨時翻閱。由於沈約的稱譽,劉勰及其《文心雕龍》才漸為世人所知。也可能是沈約的推薦,天監初,劉勰起家奉朝請,39歲離開定林寺,走上了仕途。他先後擔任和兼任過中軍臨川王蕭宏、

    南康

    王蕭績的記室(管理文書),車騎倉曹參軍(管理倉廩),太末(今浙江衢縣)縣令,步兵校尉(負責東宮警衛),東宮通事舍人(管理章奏)等職務。任太末令時,“政有清績。”任東宮通事舍人時,受到當時另一位文學家昭明太子蕭統的“愛接”,他們共同討論篇籍,商榷古今。晚年,

    梁武帝

    命劉勰入定林寺和僧人撰經。於是他離開宦海又回到定林寺。最後,劉勰選擇了出家的道路。出家後,不到一年即大約在中大通四年(532年)逝世。史傳說劉勰“為文長於佛理,京師寺塔及名僧碑誌,必請勰制文”。可見他在當時是負有盛名的作家,可惜他的文集早已失傳。現在,除了《

    文心雕龍

    》以外,只有《滅惑論》和《梁建安王建剡山石城寺石佛碑》兩篇儲存下來。

    王安石

    (1021—1086年),宋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時生於江西臨川,字介甫,號半山,因他曾被封為荊國公,死後諡文公,所以又稱王荊公、王文公。這位“

    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

    ”(列寧語),雖然出生在江西,卻與南京有著不解之緣。他在南京度過青春時代,在南京三次任知府、兩度守孝、兩度辭相後居住,在南京先後生活了近二十個年頭,逝世後又葬在南京

    鐘山

    腳下,他的父母兄弟死後也葬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許多動人的事蹟和壯麗的詩篇。

    謝安

    築別墅於江寧東山,並在此指揮淝水之戰,《晉書》謝安傳、王羲之傳都有詳細的記載,簡文帝司馬昱時,謝安已五十多歲,謝玄三十歲,他們就已在此居住,“高臥東山”了。孝武帝司馬曜太元時(公元376年以後)秦符堅入侵,安拜為上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即命弟謝石、侄謝玄征討。太元八年,戰事緊急,“玄入(指入安南京宅第)問計,……安遂命駕出山墅(指江寧東山),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

    圍棋

    ,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以總統功,進拜太保。”這,也就是謝安在此指揮

    淝水之戰

    的歷史形貌,這是多謀善斷、沉著指揮的崇高‘形象。關於他在此東山築館,晉書傳中亦有明確記載,稱其“善行書……性好音樂,……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侄往來遊集,餚饌亦屢費百金……。”又說,“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及鎮

    新城

    ,盡室而行……”

  • 2 # 揚眼

    北宋狀元俞慄

    俞慄,字祗若,溧水孔鎮人,北宋崇寧五年(1106)賜進士第一,為溧水有史記載的第一名狀元。

    俞慄榜取後,先後做過經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吏部員外郎、給事中、殿中侍御史、襄州知府,官至御史中丞。後因得罪奸臣被貶,最終俞慄辭官回鄉。俞慄死後葬在溧水城西琛山(今小茅山)北麓,墓旁有一水塘,被稱為“尚書塘”。崇寧五年(1106年),溧水縣城北門內敕建狀元坊(今中大街狀元坊),幾經修葺,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飛機炸燬。

    溧水“三賢”——吳柔勝、吳淵、吳潛

    吳柔勝,字勝之,號壹是先生,溧水人,南宋要臣。與三子吳淵、四子吳潛皆科舉出身。歷任京西提刑、湖北運判兼鄂州知州,後又改任太平州知州、秘閣修撰。死後追贈太師、正肅公。

    吳淵(1190~1257年),吳柔勝三子,字道父,號退庵。吳淵官拜參知政事,死後追封為少師。吳潛(1196~1262年),吳柔勝四子,字毅夫,號履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中狀元,授予事郎僉鎮東軍節度判官。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蒙古軍進攻武漢,宋理宗起用主戰派吳潛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進封慶國公。後吳潛被右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加害,於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貶謫到循州(今廣東省惠陽縣)。第二年,被賈似道心腹劉宗申毒死。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宋恭帝趙顯為吳潛昭雪,追復原官,贈封少師。吳潛是南宋重要詞人,著有《履齋遺集》等流傳後世。

    清代兩廣總督葉名琛

    葉名琛(1807~1859年)字昆臣,原籍溧水柘塘葉家村(今柘塘鄉大陳村),自曾祖起僑居漢陽。

    葉名琛年輕時便與其弟葉名灃“以詩文鳴一時”,後中進士,歷任陝西興安府知府,山西雁平道,江西鹽法道,雲南按察使,湖南、甘肅布政使,升任兩廣總督。咸豐七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葉名琛被俘,咸豐九年四月初九絕食自盡於囚禁中。

  • 3 # 呆白菜十三號

    溧水的歷史名人有下面這些:1.俞粟,溧水孔鎮人,北宋狀元,溧水第一名有歷史記錄的狀元,當時在溧水三眼井就有狀元坊紀念的,現在只有這個地名了.2,吳柔勝,吳潛,吳淵,並稱溧水三賢,三人都是南宋要臣,吳潛,吳淵二人是吳柔勝的兒子。3,齊泰,溧水人,明洪武年間兵部尚書4,葉名琛,原籍溧水柘塘人,清兩廣總督,自曾祖起僑居漢陽4,蘇民,溧水柘塘人,著名錶演藝術家,雷雨中周萍的扮演者5,濮存昕,溧水柘塘人,蘇名之子,著名錶演藝術家6,沈向洋,溧水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其他還有很多在溧水為官或居住過的名人也不少,如袁牧,崔致遠,李白,王安石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6人隊2017-2018能進季後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