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方法:使用df命令,這個命令比較常用,大家都很熟悉。問題是這種方法,有時候掛載點和掛載的卷不在同一行,使用指令碼分析需要一點技巧的。例如:
orientalson:/home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2 15213032 8043668 7169364 53% /
udev 514496 104 514392 1% /dev
/dev/mapper/vg_test-lv_test
511980 32840 479140 7% /home/mt
orientalson:/home #上面顯示的掛載點/home/mt和她掛載的卷不在同一行,使用shell指令碼分析非常麻煩。不過也不是沒辦法,具體分析可以以後再講。
第二種方法:使用mount命令,mount -l,這種方法的缺陷在於沒有卷的大小,但是掛載點和掛載的卷在同一行。例如:
orientalson:/home # mount -l
/dev/sda2 on / type reiserfs (rw,acl,user_xattr) []
proc on /proc type proc (rw)
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
debugfs on /sys/kernel/debug type debugfs (rw)
udev on /dev type tmpfs (rw)
devpts on /dev/pts type devpts (rw,mode=0620,gid=5)
securityfs on /sys/kernel/security type securityfs (rw)
/dev/mapper/vg_test-lv_test on /home/mt type reiserfs (rw) []
orientalson:/home #儘管使用肉眼不是太好看,但是使用shell指令碼還是比較容易分析的。
第三種方法:檢視檔案/etc/mtab。原理是,每新掛載一個卷基本上都會更新這個檔案的,那麼自然可以透過這個檔案來檢視掛載點和掛職的卷。這種方法比mount -l稍微清晰了一點,但是,有時候是不可靠的。
一種方法:使用df命令,這個命令比較常用,大家都很熟悉。問題是這種方法,有時候掛載點和掛載的卷不在同一行,使用指令碼分析需要一點技巧的。例如:
orientalson:/home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2 15213032 8043668 7169364 53% /
udev 514496 104 514392 1% /dev
/dev/mapper/vg_test-lv_test
511980 32840 479140 7% /home/mt
orientalson:/home #上面顯示的掛載點/home/mt和她掛載的卷不在同一行,使用shell指令碼分析非常麻煩。不過也不是沒辦法,具體分析可以以後再講。
第二種方法:使用mount命令,mount -l,這種方法的缺陷在於沒有卷的大小,但是掛載點和掛載的卷在同一行。例如:
orientalson:/home # mount -l
/dev/sda2 on / type reiserfs (rw,acl,user_xattr) []
proc on /proc type proc (rw)
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
debugfs on /sys/kernel/debug type debugfs (rw)
udev on /dev type tmpfs (rw)
devpts on /dev/pts type devpts (rw,mode=0620,gid=5)
securityfs on /sys/kernel/security type securityfs (rw)
/dev/mapper/vg_test-lv_test on /home/mt type reiserfs (rw) []
orientalson:/home #儘管使用肉眼不是太好看,但是使用shell指令碼還是比較容易分析的。
第三種方法:檢視檔案/etc/mtab。原理是,每新掛載一個卷基本上都會更新這個檔案的,那麼自然可以透過這個檔案來檢視掛載點和掛職的卷。這種方法比mount -l稍微清晰了一點,但是,有時候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