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禽大夫

    應激是指雞體對外界刺激或刺激因素的非特異性反應,這些因素包括:冷熱、噪音、環境條件、管理水平、營養、疾病的感染等。雞對外界的應激有一定的應變和適應能力,所以儘管外界環境不斷的發生變化,雞的生長髮育和生產效能並不表現異常。但是,如果應激的強度大或持續時間過長,超過了機體的耐受力,則影響雞的生長、發育、繁殖和抗病力,甚至直接引起死亡。

    雞應激的危害

      1、雞群在應激狀態下,不但生產效能(如日增重、產蛋率、蛋的質量和受精率等)會明顯下降,而且機體的健康狀況也會不斷惡化,抵抗力、免疫力顯著下降,許多疾病隨之發生。

      2、應激使雞隻體內的蛋白質、糖原和脂肪分解加強,導致能量大量消耗,易出現高血糖、高酮體和酸中毒;腎臟血流量減少,出現尿量少而尿液比重升高等泌尿功能障礙,進而可導致內環境發生紊亂。

      3、微迴圈缺血,如果應激反應持續過久則會導致迴圈衰竭,使機體的重要器官受到損害,甚至導致雞隻死亡。(例如:熱應激)

      4、應激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胃液分泌增加,同時使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從而影響胃腸道上皮細胞的再生和更新,胃腸黏膜壞死現象加重,消化系統的屏障功能下降。(例如:換料應激)

      5、應激反應破壞胸腺和淋巴結等重要免疫器官,導致胸腺及淋巴損傷,淋巴細胞和抗體逐漸減少,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6、採食量降低,飼料實際轉化效率降低,肉雞生長放緩,增重比例下降,雞體發育不良,免疫力降低,雞群整體發病率提升,甚至會出現不同程度肉雞死亡。

    雞應激的預防措施

      一、溫度

      在整個飼養期內肉雞對溫度要求都很嚴格;有試驗表明,5周齡後偏離適宜溫度1℃,到8周齡時每隻肉雞體重約減少20g。肉雞適宜溫度的範圍如下:1~2日齡34~35℃,3~7日齡32~34℃,8~14日齡30~32℃,15~21日齡27~30℃,22~28日齡24~27℃,29~35日齡21~24℃,35日齡至出欄維持在21℃左右。應注意,上述列出的溫度是指雞背高度處的溫度。溫度是否合適,除觀察溫度計外,還可以透過觀察雞群的活動來判斷;當溫度正常時,肉雞表現為活潑,分佈均勻,食慾良好,飲水適當,睡眠時不擠堆,安靜,聽不到尖叫聲;當溫度過高時,雞不好動,遠離熱源,張口喘氣,採食量減少,飲水量減少,往往出現拉稀現象,長期偏離則生長髮育緩慢,羽毛缺乏光澤;當溫度過低時,肉雞主動靠近熱源,發出連續不斷的尖叫,夜間睡眠時不安靜,易擠堆甚至出現壓死或憋死現象,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

      二、溼度

      肉用仔雞適宜的相對溼度範圍是5o%~70%;一般10日齡前要求溼度大一些,可達70%,這對促進雛雞腹內卵黃的吸收和防止雛雞脫水有利;10日齡後相對溼度要少一些,可保持在65%左右,這樣有利於棚內保持乾燥,防止因墊料潮溼而引發球蟲病。

      三、光照

      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的採食時間,促進其生長速度。一種光照時間安排是在整個飼養期每天23h光照,1h黑暗,採用此法可使中後期肉雞死亡率增加。目前一般採用下列光照方案:1~2日齡24h光照;3~42日齡16h光照,8h黑暗;43日齡後23h光照,1h黑暗,這種光照方案既不影響肉雞生長又可提高成活率。光照強度的原則要求是由強變弱,1~7日齡應達到3.8w/平方米,8~42日齡為3.2w/平方米,42日齡以後為1.6w/平方。前期光照強一些,有利於幫助雛雞熟悉環境,充分採食和飲水,後期強光照對肉雞有害,阻礙生長,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於生長髮育。另外,為了使光照強度分佈均勻,不要使用60w以上的燈泡,燈高2m,燈距2~3m為宜。

      四、飼養密度

      肉雞飼養密度是否合理,對養好肉雞和充分利用雞舍有很大關係。飼養密度過大時,棚內空氣質量下降,引發傳染病,還導致雞群擁擠,相互搶食,致使體重發育不均,夏季易使雞群發生中暑死亡。飼養密度過小,棚舍利用率低;肉雞的飼養密度要根據不同的日齡、季節、氣溫、通風條件來決定,如夏季飼養密度可小一些,冬季大一些;以下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供參考:1~7日齡40只,8~14日齡30只,5~21日齡27只,22~28日齡21只,29~35日齡18只,36~42日齡14只,43~49日齡10~11只,50~56日齡9~10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和限定性定語從句如何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