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培東1966
-
2 #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稱印度河文明(Indu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帕發現,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內印度河畔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發現(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巴基斯坦)。
後來,在喀拉蚩(Karachi)以西480公里(300哩),靠近阿拉伯海岸的蘇特克根多爾(Sutkagen Dor),在喀拉蚩東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魯伯爾(Rupar),在距喀拉蚩東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貝灣(Gulf of Cambay),以及在離德里北邊50公里(30哩)的亞穆納河盆地(Yamuna Basin),都發現這一文明的遺蹟。它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分佈更廣。
印度河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約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在喀拉蚩東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魯伯爾(Rupar),在距喀拉蚩東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貝灣(Gulf of Cambay),以及在離德里北邊50公里(30哩)的亞穆納河盆地(Yamuna B[圖片]印度河源頭asin),都發現這一文明的遺蹟。它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分佈更廣。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城市。
摺疊影響範圍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3哩),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印度歷史上原是有一國兩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佐-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因為摩亨佐-達羅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壞。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元約有250~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摺疊起源發展
印度河文明顯然是由鄰近地方或古時的村莊演變而來。採行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農耕方式,一則有足夠的技術在廣闊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穫作物,再則可控制每年一度既會肥沃土地又會製造禍患的水災。新文明一旦在平原區取得立足點並能應付切身問題,無疑將使人民溫飽,人口數量增加,下一步當然是沿著大河道兩側向前擴充套件。雖然零星的商業在此出現過,人民仍賴農業為生,除了栽種小麥和六行型大麥外,也找到飼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棗核和些許最早栽植棉花的痕跡。馴養的動物有狗、貓、瘤牛、短角牛、家禽等,還可能飼養過豬、駱駝、水牛。象可能也被馴養,象牙的使用頗為普遍。由於沖積平原沒有礦產,礦物有時自外地運來。黃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輸入,銀和銅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今拉賈斯坦〔Rajasthan〕)輸入,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綠松石來自伊朗(波斯),另有似玉的白雲母來自印度南部。
印度河流域文明發生晚於尼羅河流域文明(公元前45000年)、兩河流域文明(公元前4000年).距今大概是2500–1500 BC.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萬以上。兩個城市的中心都有一個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衛城。在這個土墩上建有大谷倉,對其居民來說,這就好比中央銀行,發現了古代城市的遺址,發現了大量石器、青銅器和農作物遺蹟,同時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無人能夠解讀,甚至不能確定其究竟是文字還是圖象符號。
摺疊發現過程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紀之前,人們根本沒有想到這條藏身於沙漠,人跡罕見的河流曾有過堪與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昨天。而且與其它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無前例的。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們注意是18世紀哈拉帕遺址的發掘。在這裡發現了大都市殘址。19世紀中葉,印度考古局長康寧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時,發掘出一個奇特的印章,但他認為這不過是個外來物品,只寫了個簡單的報告,此後50年,再也無人注意這個遺址了。不出所料,以含哈拉帕在內的旁遮普一帶為中心,東西達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內,發現了屬於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這個發現震動了考古學界,因為涵蓋範圍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192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人們發現了位於哈拉帕以南600公里處的摩亨佐-達羅遺蹟,這裡出土的物品與哈拉帕出土的相似,人們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帕出土的印章,考古學家開始注意這兩個遺址間的廣大地區。這些遺址位於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稱為印度河文明。據考證,遺址始建於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令人激動的還不僅是它的面積和年代,不久,人們就發現雖然這些遺址屬於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並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
摺疊編輯本段研究探索
摺疊科學研究
對哈拉帕出土的印度印章進行研究的結果令人失望,沒有人能釋讀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水準,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經濟活動中擔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有出土,於是專家們推斷,摩亨佐-達羅與哈拉帕都是都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處於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準不一樣,當然這只是推測。為了進一步證實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的都市性質,考古學家對摩亨佐-達羅進行了最廣泛的發掘。摩亨佐-達羅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分西側的城堡和東側的廣大市街區。西側的城堡建築在高達10公尺的地基上,城堡內有磚砌的大谷倉和被稱為"大浴池"的淨身用建築等,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穀倉的龐大,這似乎顯示了這個城市當時的富足。不過裝滿大谷倉的穀物是怎樣徵集來的呢?
市區有四通八達的街道,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寬10餘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燒製過的磚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是難以置信的,因為在其它古代文明中,磚塊只用於王宮及神殿的建築。最令考古學家驚異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統。其完善程度就連現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現代都市也未必能動達到。二樓沖洗式廁所的水可經由牆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還有經高樓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從各家流出的汙水在屋外蓄水槽內沉澱汙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縱橫交錯,遍佈整個城市。面對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們不禁瞠目結舌。住宅區各處均設有崗哨。從挖掘結果看,這是一個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設施的城市,這是一個什麼社會形態的社會呢?為什麼它沒有宮殿,所有的住房水準又都一樣?完全不同於宮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達米亞及國王、法老陵密佈、貧富懸殊的埃及呢?除了完善的公共設施之外,還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這是國內外廣泛而積極的經濟活動的表現。這所有的一切出於何人的規劃? 這個設計師可以說具有現代化的頭腦。另外,整個摩亨佐-達羅沒有防禦系統和攻擊武器,也沒有精美奪目的藝術作品,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流域城市
摺疊簡介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當時是獨特的,因為這些城市不是象養兔場那樣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箇中央計劃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時佔地六至七平方英里。城市佈局呈格子型,寬闊的主要街道環繞長方形的大街區,各街區約長400碼、寬200碼,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區要大得多。埃及的建築物用的是石頭,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築物用的是太陽曬乾的磚,而這些城市的建築物是用窯內燒的磚建造的。整個印度河流域做磚的模子只有兩種標準尺寸:11x5.5X2.5英寸和9.2x4.5X2.2英寸。可見,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齊劃一的佈局和有條不紊的組織似乎遍佈整個印度河文明區。這一文明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達到成熟期,在以後的1000年中,實際上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且,甚至達到這樣的程度,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毀滅性的破壞後,重建的新城市總是造得跟原來的城市一模一樣。
摺疊評價
如此一貫、連續的傳統世上從來沒有過,即使在埃及也沒有,因而,產生這樣一種假說:控制這一紀律嚴明的社會的也許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沒有軍事裝備,沒有城防工事,也為這一假說提供了證據。但是,這一切畢竟只是推測,而且,在發掘更多的古城遺址,並能釋讀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終只能是推測。印度河流域的文字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讀,下一行由右往左讀。這種寫法也為早期希臘人所仿效,被稱為"由左而右,復由右而左互動成行之書法"--"就象牛犁地一樣"。
摺疊城市建築
以衛城為中心呈網格狀分佈,有市政建築、市場、作坊、儲存區、居民和神廟。每座居民都圍著一個院子建成,有幾個房間、一間廁所和一口水井。建築用基本材料是從燒木頭的窯裡製出的土磚。在摩亨佐-達羅的衛城上建造了一個大浴池,有私人浴池、會所等。
消失之謎
[圖片]古遺址印度河文明何時結束及為何結束仍未能確知,如此廣佈的文化實在不必假定它有一致的結束時間。不過,摩亨佐-達羅的滅亡是知道的,且帶有戲劇性和突發性。它在前2千紀中期遭到入侵者襲擊及洗劫而去,在原地留下這座死城。侵入者為誰,仍有待考證。這一段歷史似乎在時空上可與古書《梨俱吠陀》(Rigveda)提及的古代雅利安人攻列印度河地區相符。其中描述新來的人攻擊原住民的「有圍牆的城市」或「堡壘」,雅利安戰神因陀羅(Indra)破城「就像時間消蝕一件袍子般」。可以確知的一點是,摩亨佐-達羅在遭受致命一擊之前,經濟與社會狀況已經嚴重衰敝,大洪水不止一次淹沒大部地區,房屋建築越來越粗劣,而且有過分擁擠的現象。致命一擊似乎來得突然,但這個城市確實已在凋零中,有實據可以證明,繼該文明之後的印度河流域文化極度貧瘠,小部分汲取次印度河文化的遺產,也汲取來自伊朗與高加索山方面的成分;實際上,總的來說是受到雅利安人入侵的影響。有數百年之久,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城市文化是死寂的。然而,南部的卡提阿瓦以及再往南的情況似乎大不相同,這裡仍然可見晚期印度河文明與銅器時代文化間的實際文化銜接,此種文化銜接也是西元前1700年~前1000年印度中、西部文化的特徵。這些文化在原來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與前1000年左右在印度發展的鐵器時代文化之間,構成重要的橋樑。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迄今為止,普遍認為主要由於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過,曾經有人提出,這一文明也許實際上是為泥漿所淹沒的。按照這種說法,地下的火山活動使大量的泥漿、淤泥和沙子湧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把摩亨佐-達羅全給淹了。幾十年後,堵塞河道的堤壩漸漸磨損,河水流過堤壩,大河又恢復原來的水道,不過,摩亨佐-達羅的城市已遭毀滅。從摩亨佐-達羅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判斷,這一災難至少發生過五次以上。最後,給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帶來了無可挽救的損害,使北部的邊沿地區十分虛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邊沿地區過於衰弱,不能抵擋本土文化的同化。摺疊編輯本段相關說法
摺疊說法一
沒有人知道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是什麼人,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裡而來。我們看不懂他們的文字。這一地區與蘇美爾有相似之處,但也有明顯的不同。他們與蘇美爾城市的居民做生意,也和印度和中亞部落的人做生意。印度河文明持續了800年,沒有人知道它為什麼會結束,但是有幾種說法:河水氾濫;瘟疫;貿易或經濟或國內秩序崩潰;被雅利安人所取代等等。 一首敘事詩《羅摩衍那》描述了幾十萬大軍瞬間完全被毀滅的景象。詩中有一點值得注意:大決戰的場地是被稱為"蘭卡"的城市,而"蘭卡"正是當地人對摩亨佐-達羅稱呼。據當地人說:1947年印巴分治後屬巴基斯坦而被禁止發掘的摩亨佐-達羅,有不少似廣島核爆炸後遺留下來的"玻璃建築"──託立尼提物質。即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託立尼提沙漠中試爆量,沙因高溫凝固成的玻璃狀物質。答案似乎出來了。但推斷必竟是推斷,雖然科學家越來越相信地球上出現過數次文明並被毀滅,但在完全結論以前,要人們信服摩亨佐-達羅的遺棄與核戰爭有關還為時過早。有人認為,印度河文明與其它文明是同時堀起並存的。是不是可以說,印度河文明發展之初,受到過外來文明的影響。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獨特的高度文明。摺疊說法二
還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結果,眾說紛紜。有一點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成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奉獻著無法取代的財富,它不僅是印度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一環,揭開它的謎底是今人的重任,最終定能揭開。
-
3 # sdqst聖殿騎士團
“哈拉巴文化”不是毀於雅利安人的入侵,過去很多學者把他們與吠陀時期的印度“雅利安人”聯絡起來。可是據史書記載,雅利安人的入侵年代和哈拉巴文化的毀滅整整相隔有幾個世紀。有關哈拉巴文化的衰落,原因至今不明,學者們眾說紛紜。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最早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
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已經達到了一種相當高的水平。兩座古城的城址設計複雜、文物多彩,既有刻有文字、圖畫的精美印章,還有計量重量的石頭砝碼,也有金銀珠寶、象牙裝飾以及各種青銅工具等。當時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也很發達。
公元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突然消失。對此的說法有許多,如外族入侵說;地質和生態變化說等。但是,這些說法都不能完整地解釋清楚整個事件。
-
4 # 胡笳胡談
這個問題是個疑難問題,答案並不確切。關於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就是哈拉帕文明存在的年代,現在尚無統一意見。一般認為它的繁盛期在公元前三千紀中葉到前二千紀初葉之間。這一文明的創造者,不少學者認為是達羅毗荼人,但也有人說是蘇米爾人,或者是混居的原始澳洲人、地中海人及阿爾卑斯人。
至於這一文明是怎樣突然消失的,學者們做過各種各樣的推測。
過去,通常的看法是雅利安人的入侵給它帶來了致命的打擊——雅利安人受到這裡繁華城市和巨大財富的吸引,從西北方侵入並毀滅了這一地區。促使人們做出這一假定的主要根據,是在莫亨佐達羅發現過狼藉陳列的38具人體骨骼,上面有明顯屠殺致死的痕跡。同時,在雅利安人的聖典《梨俱吠陀》中又一再提到他們曾攻打過土著人帶有高牆厚壘的城市;他們的戰神亦即古代酋長因陀羅也因此而被稱為“堡壘的破壞者”,他“撕裂城堡就像歲月毀掉衣服一般”。但是這一假定目前還缺乏更有力的考古學證明。
另外有人認為,印度河流域文明並不是突然毀滅的。不是由於河流改道,就是由於長期缺雨,也許由於灌溉系統遭到破壞,或者由於過分砍伐森林造成了水土流失——總之,是某種生態環境上的原因使土地貧瘠下去,乃至變成沙漠,結果這裡的人們放棄舊居,遷移到別處去了,比方說到古吉拉特。不過,這也僅是假說而已。真正的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察。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同以後的印度教文明是有內在聯絡的,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溼婆、陽物崇拜以及某些動植物的崇拜,都可能是雅利安人從印度河流域居民那裡繼承來的。
-
5 # 風聲繞樑
公元前3世紀中葉,古代南亞地區在印度河流域產生了自己燦爛的城市文明,即史家所說的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都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足以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相媲美.然而,到了公元前17到18世紀,印度河文明突然衰落,繁華的城市被遺棄,古代印度又退回到蠻荒時代.這是為什麼呢?
一種解釋說,這是由於外族人侵造成的.改說倡導者認為,從城市遺址最大層格鬥和暴力廝殺所說的大神"因陀羅什城堡的摧毀者",可以認為印度河文明是由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摧毀的.不過,雅利安人進入這一地區的最早時間是公元前15世紀,此時文明已經衰亡.另外,印度河文明的衰落是城市經濟向村落經濟和遊牧業的退化,不是大規模的戰爭引起的人口滅絕.
另有人認為,印度河流域靠洪泛耕作,洪水傳染瘧疾等疾病,疾病廣泛流行是造成哈拉帕文明衰亡的原因之一.另外,從生態學和水文學等方面看,哈拉帕城市文明的後期發生過劇烈的地質水文變化,如有些地區由於河水逐漸乾涸,居民點消失,影響了文明的發展和維繫,促進文明迅速衰亡.
新近有人指出,探究哈拉帕文明衰亡之因,著重點應放在它為什麼沒有力量抵禦天災人禍上,哈拉帕文明雖從事大規模的內外貿易和手工業生產,但基礎仍是生產水平有限的農業和牧業.這是隻能靠簡陋的工具耕種河邊的洪泛地,沒有修理過像樣的灌溉工程,生產技術方面緩慢,沒有鐵器,結果導致整個體系的停滯不前.在這種情況下,外來文化的衝擊或自然災害輕而易舉地予舊有文明以致命的打擊.
-
6 # 史話海說
不完全是。
在雅利安人大舉入侵之前,哈拉帕文明已經處於衰落之中了。原因可能是印度河的不定期改道導致的不定期的洪水與乾旱,從而逐步摧毀了當地的農業,進而影響到了城市。
而雅利婁人無疑是哈拉帕文明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挾先進的戰爭技術而來,輕而易舉的制服了當地土著居民,佔據了統治者的地位。並在哈拉帕文明的訊上重新開創了新的文明——吠陀文明。
-
7 # 談古論金
19世紀德裔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梵文學者馬克斯·繆勒(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1900)曾經提出了著名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假說: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自稱雅利安(aryan,梵語arya)的族群越過興都庫什山山口,入侵了南亞次大陸(今天 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區),由於他們懂得使用l兩匹或更多馬拉的帶輻輪的輕便快速戰車,擁有先進的帶金屬尖頭的青銅武器,因此他們摧毀了古代印度達羅毗荼人建立的文明,給原始蠻荒的印度帶來了文明的曙光,開創了燦爛的古代印度吠陀文明,並建立了延續幾千年一直到如今的印度種姓制度,並把被征服者稱為達薩人,變成了低種姓的首陀羅或者旃陀羅(賤民)。
(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示意圖)
(印度種姓制度)
現代認同此說的學者認為,大約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與上述公元前1500年左右有差異),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地破壞,特別明顯地表現在哈拉帕文明代表城市摩亨佐·達羅的毀滅,考古發現顯示,在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裡存留著相當數量疑似在突發情況下被殺戮的男女老幼的遺骨。
(哈拉帕文明的印章)
(摩亨佐達羅遺址)
繆勒認為,印度的語言從梵語(Sanskrit)演變而來,因此他們與歐洲人在古代實際來自同一個種族,因此應該是“雅利安兄弟”。當時的印度知識分子多半屬於高階種姓,於是相對容易很接受繆勒的理論,因為這個理論將他們置於與他們的殖民統治者英華人至少在智力上平等的地位。
(語言學研究表明,梵語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
這個假說至今在印度仍然不乏支持者,但是也遭到一些印度民族主義者的激烈反對。
現在的印度,反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學說的人,會被貼上原教旨主義或教派主義乃至納粹的標籤;而支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學說的則被反對者貼上了“殖民傀儡”(Colonial Stooges)等標籤,總之,互懟不亦樂乎,造成很大的社會撕裂。這一點此處且不贅述。
僅就學術角度而言,另一個關於哈拉帕文明毀滅的理論是地質和生態變化說。持此說的學者認為印度河流的旱澇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都會給哈拉帕文明的諸多城邦帶來巨大甚至是毀滅性的破壞。薩拉斯瓦蒂河(Sarasvati river)是印度古代一條著名的河流,這條河流的人格化女神就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的辯才天女(其名字就是Sarasvati,印度神話中三大神之一梵天的妻子)。
(辯才天女一面四臂,四手分別拿著念珠、《吠陀》和印度傳統的維那琴。她身著白色的衣服,端坐白蓮花上,以天鵝或者孔雀作為自己的座騎)
(薩拉斯瓦蒂河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因多種原因斷流乾涸)
有學者據此推斷認為,哈拉帕文明的衰落原因在於薩拉瓦斯蒂河的乾涸,而乾涸的年代據推算也就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這個時間段也與摩亨佐達羅城市被廢棄時間相近,一般認為比“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時間更早。
至於上述觀點之外的諸如認為是外星航天器等引發的核爆炸等說法,姑且可以聊備一格,但能否成立就兩說了。
總之,哈拉帕文明的毀滅原因迄今還是一個謎或曰並沒有定論,作為一個課題,還有待未來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共同努力探索。
-
8 # 都城歲月
就目前對這段歷史的研究成果來說,哈拉帕文明的滅亡與雅利安人入侵有直接關係,但它的衰落另有原因,無法歸於雅利安人。摩亨佐達羅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哈拉帕位於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他們是印度遠古的哈拉帕文明(或稱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兩個大規模城市遺址。這個農耕文明的主人是以達羅毗荼人為主(也包括部分原澳人種和蒙古人種居民)的印度土著居民。年代範圍是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700年,其中2200BC-1800BC是其鼎盛時期。他們建起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中公共浴室的規模不亞於今日遍佈中國的洗浴中心。哈拉帕發現的糧倉遺址其規模也相當驚人。摩亨佐達羅城市與浴池復原示意圖
此外,還有若干小型遺址被發現,如
科特迪吉(Kot Diji )位於摩亨佐達羅西北25公里
卡利班甘(Kalibangan) 位於哈拉帕東南120公里
羅塔爾 (Lothal)位於今印度古吉拉特邦,是哈拉帕文明對外貿易港口
昌胡達羅(Chanhu-daro)位於摩亨佐達羅以南
........
哈拉帕文明時期,與南印度、阿富汗、波斯及蘇美爾地區都存在繁榮的貿易,這從遺址中發掘出來自以上地區的貨物和在蘇美爾城市烏爾發掘出的哈拉帕文明像章都能得到充分的證明。另外,這時哈拉帕文明的居民已經在世界上最先掌握了棉花織布的技術,所以布料是出口的重要產品。
摩亨佐達羅城市與元老院復原示意圖
哈拉帕文化的文字至今尚未能破譯
公元前1500年左右,遊牧的雅利安人從中亞透過興都庫什山隘口進入印度,最早的落腳點是旁遮普。旁遮普就是五條河流的意思,指印度河上游的五條大河Jhelum、Chenab、Ravi、Sutlej與Beas,每個大河又有很多支流,這一時期雅利安人與本土的哈拉帕文化在空間上重疊。
這時哈拉帕文化已經衰敗。其直接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有一種解釋為洪水氾濫所致。印度河以雨季頻發蹂躪性暴洪著稱,考古顯示河邊一些哈拉帕城市為週期性的洪水所害,重建超過20次。
在昌胡達羅附近的兩個村莊遺址朱卡(Jhukar)和佔伽(Jhangar)的發掘,顯示了印度河文明的衰落階段,他們使用的淺黃色陶器非常粗糙,與興盛時期的摩亨佐達羅風格完全不同,但這一時間段推定為前1850年前後,仍然早於一般認為雅利安人入侵的時間段。
無疑問的是雅利安人入侵後征服了該地區的土著印度人,並逐步窒息了相對和平的城市社會。主要創作於五河時期的雅利安人早期詩歌集《梨俱吠陀》中記載了這一時期他們與土著居民之間、雅利安人不同部落之間的戰鬥。不管是起於洪水還是外來入侵,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遭到完全毀壞只能是一個原因:原有的農業制度遭到破壞,這標誌著穀物生產的終結。
-
9 # 緣於唯一的地方
印度的文明是以吠陀經為基礎的。印度人等級森嚴,以雅利安人為代表的種族,佔居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高種性群體。按照印度教的說法,宇宙法則遵循的是成,住,壞,空,迴圈往復,這和佛教理論想通。一切都按照規則執行,沒有誰打斷誰。現在的科學家,考古學家,一直以來都在尋找史前文明,哈拉帕和摩亨達佐羅兩座城市發生的一切不可思議,無法解釋 。但是,印度的神話故事羅摩衍那解釋了這一切。理解印度文明,和他們歷史傳說分不開,和他們的信仰分不開,不能以我們的認知去揣度印度人。
回覆列表
哈拉帕文明就是夏商周文明,是我們華人的文明,夏朝就是巴比倫,少康復國就在此,商朝的首都就在印度,印度就是殷都,周朝的雒邑就在此附近。雅利安人就是夏朝人,白人,黃帝后代,商周繼承了夏朝雅利安,是黃色雅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