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點兵

    槍榴彈是一種步兵攜帶近距離使用的一種點面殺傷武器,是用槍和槍彈或空包彈發射的一種超口徑彈藥,初速是靠槍內火藥氣體的作用和子彈的動能得到的,主要用於對付有生目標、裝甲目標和非裝甲目標等。

    槍榴彈在結構上與尾翼穩定式炮彈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多了一個用於發射的尾管裝置,尾管內裝有緩衝器和子彈收集器。射擊前將槍榴彈套在槍管上,擊發時子彈撞擊收集器,並在火藥氣體作用下使其獲得一定的初速。

    槍榴彈起源於20世紀初,當時利用手榴彈加尾杆,直接插入槍口,用空包彈發射的,後來發展了在槍口安裝發射筒發射的專用槍榴彈。

    在二戰中為了滿足前線士兵對於近距離火力支援的要求,特別是攻擊超過手榴彈投擲距離的目標,德軍開發了這種槍榴彈發射裝置。眾多不同種類的槍榴彈以及靈活性使得這種武器的應用相當受歡迎,它可以用來攻擊坦克,防禦工事以及步兵等目標。但是到了二戰末期,坦克的裝甲越來越厚,它已經幾乎不能對盟軍的坦克構成威脅了。那時還需要加裝比較複雜的槍口裝置,同時還要用空包彈發射。

    20世紀50年代後,槍榴彈不斷得到改進,能以槍口兼作發射具,彈上帶瞄準具,彈體尾管內裝有彈頭收集器,使用實彈就可發射。60年代初,隨著裝甲目標的發展,各種破甲槍榴彈以及殺傷、照明、煙幕、訊號以及對付直升飛機進行射擊的彈藥也相繼出現。

    70年代初,槍榴彈在結構、發射方式、使用材料等各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進。尤其是子彈收集器的出現,戰鬥部結構的改進,引信的更新,火箭增程技術以及新材料與非金屬材料在槍彈上的應用,更使槍榴彈在提高威力、擴大用途、增大射程、簡化操作和降低成本等諸多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

    這類武器的射程也很可憐,只有一二百米,不過現代的這類武器射程也不遠,槍榴彈和M79榴彈槍最大有效射程也就300米左右,但是300米以外精度基本不靠譜,只能靠覆蓋射擊。所以槍榴彈用來彌補手榴彈和步兵炮、迫擊炮之間的火力空隙還可以,想取代任何一種那就是開玩笑了。

    現代槍榴彈屬於超口徑彈藥,槍掛式榴彈發射器是用槍炮原理髮射,一般口徑30~40毫米,彈藥重量100克左右。普遍帶有子彈收集器,可以直接使用普通槍彈發射,有的帶有簡易瞄準裝置。炮口裝填,無須拋殼,被士兵稱為最小的迫擊炮。

    我軍現在裝備部隊的,是第二代90式40毫米系列槍榴彈,該系列槍榴彈,可用81式自動步槍和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發射,由於90式系列槍榴彈,採用了新型俘彈器,因此可用實彈發射槍榴彈,不用再像老式的槍榴彈那樣用空包彈發射,極大的提升了單兵作戰效率!

    不知道小兵兵的回答是否叫你滿意!

  • 2 # 貞觀防務

    △22毫米榴彈裝在由M1步槍所使用的M7槍榴彈發射器上

    槍榴彈是一種用槍彈(包括空包彈)直接從步槍槍口發射的榴彈。槍榴彈的問世,擴充套件了步槍的用途。

    槍榴彈的品種很多,按用途可分為主用彈、特種彈和輔助彈三大類。主用彈還可分為破甲彈、殺傷彈、殺傷/破甲兩用彈等,特種彈有燃燒彈、照明彈、發煙彈等,輔助彈主要是教練彈和訓練彈等。

    最早的槍榴彈是1908年英國爆破工程師馬丁·黑爾斯在倫敦向各國駐英國大使館武官團表演的黑爾斯槍榴彈。這種槍榴彈是由黑爾斯設計的,其結構非常簡單,由內、外彈體,發火機構,炸藥和彈柄組成。內彈體是一截黃銅管,管內裝4盎司徒那特炸藥和一個礦用雷管。發射時將彈柄插入步槍槍口,用空包彈發射,射程達250 米。

    △中國的槍榴彈

    殺傷槍榴彈誕生之後不久便出現了反坦克(破甲)槍榴彈。1916年,在德國索姆河畔的英德戰場上出現了英華人的坦克。為了對付這個龐然大物,德華人首先提出了槍口拋射反坦克榴彈的設想,並開始了極其秘密的研究工作。不久,德國的PZ反坦克槍榴彈便研製成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國68式反坦克槍榴彈、美國M9式反坦克槍榴彈和瑞士M19式反坦克槍榴彈相繼研製成功。這些槍榴彈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最初幾年,是槍榴彈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典型產品有法國45毫米反坦克槍榴彈、50毫米殺傷槍榴彈和MK50式73毫米反坦克槍榴彈等。

  • 3 # 冰雹藍天

    槍榴彈是一種依託步槍為平臺的用槍管空包彈或者榴彈發射器發射的一種超口徑彈藥,主要分為殺傷型和反裝甲型,當然根據使用用途會有如燃燒、發煙、照明、防爆等多種槍榴彈。

    槍榴彈作為步兵進攻時最直接高效的打擊武器,其也從實戰出發,不斷地進行著改進和升級。最先的由槍管依靠空包彈的高壓進行發射到與步槍結合出現獨立的發射裝置,再到今天我軍最直接的榴彈發射器,可以看出榴彈武器對於直接進行一線作戰任務步兵的重要性。

    面冰雹就以從最早到今天的槍榴彈武器圖片進行說明。

    美軍二戰時V--b型到M8型槍榴彈。

    抗日戰爭時國軍也有。

    越軍的手炮。

    我軍的各型槍榴彈。

    我軍的大殺器,榴彈發射器!

  • 4 # 石勒喀河邊的白樺樹

    槍榴彈的英語為Rifle Grenade,從這個名稱便可看出,這是一種由步槍發射的榴彈。作為面殺傷性武器,與手雷相同,槍榴彈也同樣擁有破片式(對應防禦型手雷)和高爆式(對應進攻型手雷)。儘管槍榴彈的雛形早在18世紀就出現了,但長時間一來一直都因操作繁瑣、可靠性差等原因未成為主流武器。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各國才開始大規模使用槍榴彈,我認為原因是槍榴彈彈道特性與微型迫擊炮相似,適應塹壕戰環境,當然了,這和當時的工業水平也有著很直接的關係。在這一時期的槍榴彈代表作有英國的米爾斯MK II、法國的VB槍榴彈(名字取決於其發明者Viven和Bessières)、美國的Babbitt槍榴彈等。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隨著發射藥技術的提升,槍榴彈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隨著坦克的大規模使用,槍榴彈開始被賦予了反坦克的任務,其代表作之一便是英國的68型槍榴彈,其設計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點燃發射藥後,賦予一枚安裝著尾翼的HEAT破甲彈,據說可以穿透52毫米(2英寸)裝甲,另外我對這個說法表示十分懷疑。

    日軍當時也有槍榴彈,不過日軍的槍榴彈表現遠沒有擲彈筒耀眼,日軍的槍榴彈技術來源於德國的Gewehrgranatengerät(也作Schiessbecher)技術,這是一種步槍套件,安裝在步槍前端便可發射30毫米或40毫米槍榴彈,日軍的槍榴彈被命名為二式(Type 2 Rifle Grenade )。

    美國在二戰中,則使用了22毫米槍榴彈。與日本的槍榴彈類似,美國的槍榴彈也需要安裝一個可拆卸的槍口裝置。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22毫米槍榴彈中的22毫米,指的是槍口裝置的口徑,而非戰鬥部口徑,其代表作便是M9反坦克槍榴彈,該國的槍榴彈中規中矩。

    後來我們都知道,在越戰之後,槍榴彈逐漸被低速榴彈和火箭筒所取代了(代表作:M79、M203、RPG、M72 LAW),但是其特有的彈道特性仍具有一定的發揮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的槍榴彈技術獨樹一幟,在MAS系列步槍上安裝的LG系列槍榴彈,堪稱槍榴彈的巔峰。另外,中國也同時裝備著槍榴彈和榴彈發射器,在未來戰爭中,槍榴彈可能還有一定的發揮空間,不過從納卡戰爭來看,槍榴彈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小了,畢竟槍榴彈能做的,無人機都能做,而且做得只會比槍榴彈更好。

    我一看提問時間是2017年的,我也是醉了……圖就不配了,打工人用手機碼字,確實也不太方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呂布手下最勇猛的兩位武將,高順、張遼到底多厲害?最終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