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江侃歷史
-
2 # 蜀劍
北宋時期的王安石就因為交友不慎,遭到了昔日好友的恩將仇報。這個人小人就是呂惠卿,他雖然在政治上有些才能,但是卻在為人上十分欠缺。
呂惠卿是嘉佑二年的進士,當時正是王安石深受真宗信任的時候,所以當時王安石在朝廷中很有權勢。呂惠卿中了進士之後,按照慣例做了真州的小官,任期結束之後,他回到了京城。他回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見王安石,當時王安石正在思考和推行自己的新法,於是他就針對王安石的主張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得到了王安石重視,並和他結成了很好的朋友,而呂惠卿也因此得以飛黃騰達。
熙寧二年,真宗皇帝正式決定變法,而王安石就成為了丞相,此時的呂惠卿還只是一個小小文官。王安石掌權之後,沒多久就像真宗皇帝推薦呂惠卿,王安石對皇帝說:呂惠卿是一個賢能的人,當朝百官全都反對新法,而呂惠卿卻能有獨特的見解,可見他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可見王安石當時對呂惠卿正的是非常看重,並且對他有提攜之恩。呂惠卿經過王安石的推薦,很快就官至翰林院學士。他升官之後,積極幫助王安石推行新法,還參與了新法的制定,其中青苗法和市易法能夠推行,呂惠卿的功不可沒。但是好景不長,王安石的變法不出意料的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黨開始打擊王安石。
終於在太后的干預之下,王安石最終要求辭官,而呂惠卿則發動手下和朋友,上書要求挽留王安石,但是王安石不願意留在朝廷,只是極力推薦呂惠卿做了相當於副丞相的位置,讓他繼續推進自己的新法。就在這時候,王安石的政敵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呂惠卿是個奸佞小人,他現在極力的逢迎你,那是因為你還有權利,等到那一天你真正的失去了權利和地位,他一定會反咬你一口的。王安石接到信之後,並沒有理會。
後來掌權之後的呂惠卿,果然不在安心的施行變法,開始專注於朝中的黨爭,他在以前還沒有掌權的時候,不免有一些官員曾經輕視過他,其中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就是其中之一。呂惠卿為了報復他們,就製造了冤案,將王安國一班人人全部都陷害入獄了,而王安石也因為這個事情和呂惠卿翻臉了。呂惠卿早就擔心王安石有一天會回到朝廷,於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利,他就開始想盡辦法陷害王安石,但是因為真宗信任王安石,他好幾次都沒有成功,而最終王安石也回到了朝廷,而呂惠卿則很快就被貶官去了外地任職。
後來王安石的變法最終失敗了,而他們兩人之間的爭鬥也沒分出勝負,因為兩人都成了失敗的人。王安石後來深知信錯了呂惠卿,而朝中的大臣不管是不是王安石的朋友,都覺得呂惠卿是個恩將仇報的小人,於是再也沒有人願意和他交往了,他雖然頗有才能,但是後來丞相沒有一個人願意啟用他。
-
3 # 華山派令狐臭
嘉佑二年,學識淵博的呂惠卿登進士科,新選拔上來的人才一般都會先外放歷練,於是呂惠卿就被任為真州推官。任期滿後進入京城。古時趕考的舉子進京後往往會拜見一位老師,而這老師一般都是在朝廷中任大官,也樂意培植自己的黨羽,這樣一來在決定朝政大事時,就能以人數優勢壓倒敵對勢力。眼尖的呂惠卿則瞄準了王安石,將其作為自己以後要抱的大腿。呂惠卿本就學富五車,而且拜見王安石前做足了功課,所以見面後在與王安石討論經義時,意見有許多相合的地方,兩人相談甚歡,此次談話之後,兩人結為好友,世人都把王安石比作孔子,把呂惠卿比作顏淵。
熙寧二年,王安石開始變法,皇帝十分重視,專門為他新設定一個部門——制置三司條例司。此時呂惠卿正任集賢殿校勘,相當於國家圖書館的管理員,沒有什麼實權。
王安石初領大事,又是一把手,而這個新設的部門雖然空空如也,但好在就像一張白紙可以隨自己心意塗畫,不像其他老部門一樣關係複雜,需要費心拉攏,重新洗牌。光桿司令王安石深感身邊有幾個好用的人才能大展拳腳,於是他就想起了身在集賢殿的呂惠卿,因此向宋神宗進言推薦呂惠卿,快要把這貨給誇成神了,有這樣一位肱骨之臣賣力推薦,宋神宗自然就信以為真。王安石真是一位出色的推銷員,只是不知道王安石知道了後來呂惠卿做的好事,有沒有吐血三升。
於是呂惠卿從此平步青雲,先被任命為檢祥文字,凡事不分大小,王安石必定和他商議,呂惠卿很優秀,進士出身的他寫得一手好文章,王安石每次向皇帝上疏所提的變法之事,都由呂惠卿起草。洋洋灑灑的文章讓皇帝看得很是盡興,王安石的意見大多都能順利透過,於是,王安石越來越倚重呂惠卿這位後生,呂惠卿在新黨中的地位逐漸上升,成為僅次於王安石的二把手。不久之後,呂惠卿就又升官了,升遷速度如同火箭發射一般嗖嗖的。如果說開始的時候他是靠阿諛奉承上位的,那麼現在他就靠的是真才實學,很多人都是需要那麼一個小小的臺階,就可以翻過牆去,尋找更廣闊的未來。
就在新法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砸缸的小司馬光給宋神宗和王安石當頭潑了一盆涼水。能寫出《資治通鑑》這樣的鴻篇鉅著的司馬光見識不菲,他看出來呂惠卿是奸佞之徒雖然思維清晰,邏輯明確,但是用心不正,不過是在利用王安石推行自己的一些並不合理的改革措施,而王安石則成了背鍋俠,於是他拿出事實,先是勸誡宋神宗,說這呂惠卿與漢武帝的江充是一類人,宋神宗沉默不語,後來他又給王安石寫信讓他小心提防呂惠卿,王安石看了信後十分不高興,這個王安石是一個盡忠職守的工作狂,也是一個老頑固,於是後來就吃了呂惠卿的大虧。
改革之路向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很快,被新法侵犯了利益的舊派權貴就開始找兩宮皇太后哭訴說王安石變法是要把這國家給搞亂呀!恰巧,此時又發生了天災,鄭俠就獻上了災民圖,在重重壓力之下,宋神宗想要叫停改革,但是呂惠卿出了個歪法子,讓自己的黨羽每天用不同的名字上奏,請求繼續變法,於是新派以劣勢勝出,但是代價卻是王安石離任,而王安石在被外放時還把呂惠卿向上舉了一把,推薦他做參知政事。但是,呂惠卿身居重位之後,嚐到了權力的味道就再也不想撒手了,因為擔心王安石將來回朝會威脅自己的權位,就把王安石的一些私信交出,落井下石,誣陷王安石,眾人皆罵他背信棄義,他也毫不在乎,他只求保住自己的權利和家人,老師王安石又算得了什麼呢!
呂惠卿回首看看自己的求職之路,深感朝中有人好辦事,於是就扶持自己的弟弟呂升卿進入朝廷,但是呂升卿就是孔老夫子所說的“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他既沒有哥哥的天賦,也沒有哥哥的刻苦,不學無術的他不知道鬧了多少笑話。但是親哥哥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弟有幾斤幾兩,於是還順手扶持了一個沈季長,讓他們兩人一同為崇政殿說書,每每進宮侍講,斗大的字不識幾個的呂升卿總是談論錢財貨物,神宗有時問之以經義,呂升卿不能應對,便立刻示意旁邊的沈季長代為回答。沈季長大概就是古代版的”槍手“吧!
然而,呂升卿這個蠢貨一點都不讓人省心,後來因罪被趕出京城,哥哥憑藉自己在朝中的勢力,走動了多方關係給弟弟謀了一個好差事。但是見錢眼開的呂升卿一點都不懂適可而止,到了地方之後拼命撈錢,還不把痕跡擦乾淨,於是就被人告發了,然後這個實力“坑哥“的貨又把自己的哥哥給供了出來,呂惠卿真是欲哭無淚。
但是呂惠卿倒也不是全然無用,只做壞事,比如他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合適的,但是因為反對派的勢力太過強大最終沒能徹底實行,所以沒有看到成效,此外,他在太原任知府時,還帶領部下抗擊過金人入侵,守住了祖國的邊疆,文韜武略他樣樣行,但是偏偏心術不正,所以後來的宰相雖然欣賞此人的才華,但是卻並不願提攜他。而呂惠卿也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好,所以在看到新法不可繼續之時就果斷收手,還主動請求外放。
晚年的時候他在朝堂之上起起落落,如同過山車一般刺激,宦海中沉浮的他最終被兒子呂淵給坑了一把,呂淵因為聽到妖人張懷素的話卻不揭發而獲罪,被髮配到沙門島,呂惠卿也受到牽連。
-
4 # 二辻四畫生
王安石悔用的人多了,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探討過王安石變法失敗的緣由,其中有一條就是用人不當、作繭自縛。
曾布倒戈呂惠卿倒戈還要從曾布說起,曾布當時是北宋三司使,和呂惠卿一樣都是王安石的學生。他原本只是個小官,因為受到王安石的重用所以鯉魚躍龍門,得以進入權利中樞,所以王安石絕對算得上是他的恩師。
可是當曾布收到來自皇宮的一道神秘手令時,變法的軌道就開始發生了傾斜。
釋出手令的人是宋神宗本人,這種越過宰相直接向三司使長官下手札的方式本身就極不尋常,而上面的內容更是讓曾布陷入了糾結。
宋神宗說:最近聽聞市易務買賣貨物,有違朝廷當初立法本意,妨礙百姓經營,致使民怨沸騰,深惡痛絕,現特命你詳加調查,儘快上奏。
市易務是王安石為了推行市易法所設立的,主持市易務工作的也是王安石的心腹呂嘉問。呂嘉問為了多出政績,仗著王安石為其撐腰,根本不把主管市易務的三司使曾布當回事,為了斂財創收(王安石變法實質),動用一切手段打擊和市易務爭搶買賣的商人。
現在擺在曾布面前的就兩條道,一個是按照宋神宗的旨意嚴查市易務,但是卻得罪了恩師王安石;另一個就是選擇對宋神宗的旨意陰奉陽違,幫助王安石維持新法。
這事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不難選,皇帝才是大boss,還能順帶打擊一下眼中釘呂嘉問,所以曾布開始朝呂嘉問下手了。
王安石帶著小弟呂惠卿和宋神宗槓上了王安石一看曾布在皇帝面前舉報呂嘉問違法亂紀,他就想當然的認為是呂嘉問忠於職責,損害富商利益,所以才導致其他人群起而攻之。你看,歷史就是這麼有意思。在王安石的眼裡,這就是權利鬥爭,反對呂嘉問那就是反對他王安石。
於是王安石再三堅持,讓呂惠卿和曾布一起調查此案。
這又是王安石的一步昏招,呂惠卿這人也和曾布一樣,都是靠著王安石提拔上來的,王安石對於呂惠卿的學識和能力十分欣賞,好的跟父子似的。王安石在向宋神宗推薦呂惠卿時,甚至說:“他日共致太平,惟惠卿一人可望。”你想想這是多麼高的評價。
但是說王安石識人不明真的沒錯,因為宋神宗都看出來呂惠卿此人“但才能過己便忌妒”。曾布和呂惠卿同時王安石的左膀右臂,但是隨著曾布的迅速升遷,導致呂惠卿的忌恨。
此時的曾布和呂惠卿,雖未明爭,但已暗鬥。如今兩人一共調查市易務,背後有站著宋神宗和王安石兩位大佬,可想兩人的鬥爭會到什麼地步。
王安石這傢伙,一手造成的混亂局面,結果最後卻來一句我累了,你們玩吧,拍拍屁股走人了。
呂惠卿的Sunny大道王安石罷相後,呂惠卿就被宋神宗提為副宰相,和宰相韓絳一起繼續變法。
此時呂惠卿迎來了巔峰時刻,韓絳雖然支援王安石變法,但沒那些狗腿積極,又本來就是重臣,所以呂惠卿算是接過了變法大旗,開始野心勃勃的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呂惠卿這第一把火就燒到了老對手曾布身上,大權在握的呂惠卿對曾布窮追猛打,導致曾布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貶到了堯州。他曾經力保的呂嘉問也被貶到了常州。
呂惠卿可是玩的一手好棋,既打擊了老對手,又處置了惹得民怨沸騰的呂嘉問。在短短半年時間裡,朝廷百官就形成了唯呂惠卿馬首是瞻的趨勢,簡直是門庭若市。
可是我們不要忘記一個人,那就是韓絳。他可是呂惠卿的頂頭上司,看到呂惠卿人氣這麼旺,他當然心裡會不滿。但韓絳政治手腕不夠厲害,根本不是呂惠卿的對手。他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咬呂惠卿一口,哪怕是魚死網破。
眼見朝廷中對呂惠卿的非議越來越多,韓絳密奏宋神宗,趕緊把王安石再找回來吧,宰相之位我也不要了。
宋神宗一聽也是,呂惠卿主持變法這麼久越搞越差,看來還是得靠王安石。於是,宋神宗再次詔令王安石迅速回京主持大局。
呂惠卿這下子傻眼了。
王呂之爭前面說王安石回家去了,其實他心裡還想著重出江湖威震武林呢,於是他一接到宋神宗的旨意馬上回京當宰相去了。
那變法老大哥的位置肯定就不是呂惠卿的了,這讓呂惠卿可受不了了,怎麼個意思你這老傢伙都走了,現在回來幹嘛。於是呂惠卿乾脆自立門戶,公開和王安石搞分裂。
雖然王安石勸宋神宗說呂惠卿還是很有才能的,不能過分苛責,但是呂惠卿可不管這一套,他屢次找大老闆告狀,還說有我沒他,有他沒我。
宋神宗可不傻,呂惠卿雖然有才但是沒德,這種人能當領導嗎?這種人能服眾嗎?所以宋神宗飆了:“王安石的事就是朕的事!”
這下群臣見風向變了,馬上開始踩呂惠卿,到處都是彈劾之聲。
呂惠卿看實在鬥不過王安石,現在又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乾脆以退為進,辭職不幹。
這時有一個小人蹦出來了,他叫鄧綰。原本只是個陝西寧州通判,為了快速升官就對王安石及其變法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賞識,被提拔到朝廷做官,當在京的同鄉嘲笑他時,他卻毫不在意的說:“笑罵從汝,好官我自為之。”
等到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後,鄧綰就投靠了呂惠卿門下一起打擊王安石。
現在王安石回來了,鄧綰就很緊張,於是為了將功折罪,就朝呂惠卿背後狠狠插了一刀。他上書控告了呂惠卿和其弟呂升卿,趁著實施新法之便,和華亭知縣張若濟狼狽為奸,強借富民五百萬錢,用以私置田產五百頃。
不得不說,小人就是能一招制敵,你看那麼多彈劾呂惠卿的都是皮毛,這鄧綰一舉報馬上就把呂惠卿往懸崖推。
這是變法七年來最大的一樁以權謀私案了,宋神宗對此非常震怒,但是因為案情重大,涉及朝廷高層政治鬥爭,辦事人員不敢得罪任何一方,所以無奈之下使用了拖字訣。呂惠卿只是被貶黜京師,後來還是當了不少年的官。
宋神宗說我也累了王安石之前被權利鬥爭搞得頭大,乾脆一走了之,現在宋神宗也被搞得頭昏腦漲,正好反對變法的官員紛紛借呂惠卿一案再次彈劾新法,要求宋神宗停止變法。
宋神宗說停止變法可以,但還有一件事要辦,那就是把王安石和呂惠卿日益做大的黨羽剷除掉。
於是在呂惠卿案還沒搞清楚時,宋神宗就開始打擊變法派的勢力,變法派的中堅力量基本上都被放逐了。
雖然王安石沒被擼下去,但他又表示累了,想要回鄉。但是他沒找皇帝說這事,皇帝就把他找來了,給他看了一封奏書。
這奏書是被貶到陳州的呂惠卿上的,想必大家拍腦袋也知道上面寫了什麼,無非就是說王安石父子勾結朝廷諫官,誣陷於他等等這些事,總之就是潑髒水嘛。不過倒也沒誣陷王安石長子王雱,他對恩將仇報的呂惠卿極為痛恨,所以做了手腳,但是手腳沒做乾淨,反倒被呂惠卿黨羽抓了把柄,結果呂惠卿馬上參了王安石父子一把。
後來王雱也挺慘,連累了父親後他過意不去,本就體弱多病的他一病不起,三十歲就英年早逝了。
雖然這事發生後,宋神宗沒懲罰王安石父子,但心裡肯定有陰影。於是王安石在老年失子後又一次說我累了,於1076年再次辭官歸隱。
總結:回顧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可以清晰的看到呂惠卿在其中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呂惠卿的倒戈,為變法蒙上了陰影。正是內部的傾軋鬥爭,讓王安石黯然退場。
回覆列表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在最後一次被罷相時,耿耿於懷的不是政敵司馬光,而是呂惠卿。
對於呂惠卿這個人,其實整個朝野早有非議,但當時的王安石聽不進去,為什麼呢?因為呂惠卿對他處處迎合。王安石的新法剛開始時,並不是十全十美,但呂惠卿這個人卻全部擁護和迎合。所以王安石聚德呂惠卿是“跟得最緊”、“舉得最高”的“最親密的戰友”。王安石極力援引呂惠卿,使他“驟至執政”,大概就出於這樣的心態。
王安石首次被罷相之後,“惠卿得志,忌安石複用,遂欲迎閉其途,凡可以害安石者無所不用其智”。王安石復出之後,呂惠卿又告王安石“盡棄所學,隆尚縱橫之末數,方命矯令,罔上要君”。這罪名在當時是相當的嚇人,不僅說王安石背棄了儒學,而且說王安石欺騙、架空以至抗拒、要挾皇帝。而這攻擊,恰恰就出於當時處處迎合王安石變法的呂惠卿。
王安石悔的是,沒有想到原先處處迎合自己的呂惠卿竟然會出賣自己。對於呂惠卿來說王安石不過是為他向上爬的階石,這階石一旦成為累贅,是難免要被他一腳踢開的。 剛開始時呂惠卿的處處迎合,使本來就認定“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變得剛愎自用,使心法本來可以防範的弊端形成氣候,一旦形成氣候的弊端,就會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呂惠卿的全面攻擊,對於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相當於釜底抽薪。
因此王安石的新法變革實際上是栽在呂惠卿手中,因此王安石悔用呂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