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術
澱粉生產的玉米浸泡工序產生的浸泡液稱為玉米漿,其中因含亞硫酸鹽而呈酸性。 玉米漿中含可溶物7%左右,主要成分為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油脂、澱粉、乳酸等,其幹物質中菲丁大約佔7%。
一、工藝流程
玉米漿→過濾→加石灰水調pH→沉澱→過濾→乾燥→精製→脫水→粉碎→乾燥
二、操作要點
玉米漿經過120目篩網過濾後,除去懸浮物雜質,然後置於沉澱槽中將石灰水經過80目篩網過濾,製成濃度10%的溶液。加入玉米漿中不斷攪拌,調整pH值為5.3~5.4,放置沉澱3~5小時。除去上清液,沉澱物經板框壓濾機過濾或離心甩幹後,於80℃乾燥,即得菲丁粗品。
用2%稀鹽酸將菲丁重新溶解,新增濃度為40%的CaCl2溶液,加入量與菲丁重量之比為1:1,攪拌後加入溶液量1%活性炭,攪拌10~15分鐘後過濾,濾液加1%NaOH調pH到6.5,攪拌10分鐘,靜止1小時,去除上層清液,下層沉澱即為菲丁精品。經用板框過濾機對沉澱物進行過濾後,用80℃熱水洗滌,過濾後的濾液用5%AgNO3,溶液檢驗,不產生白色沉澱即停止洗滌。濾塊粉碎,送入乾燥機乾燥,乾燥時溫度不超過10℃,乾燥至水分13%以下,即為藥用菲丁產品。
三、質量標準
外觀白色,質輕,粉末狀,有機磷含量(P2O3計)32%以上,鈣>10%,pH6.0~6.5,水分≤13%,澱粉含量:遇澱粉不顯藍色。
加工技術
澱粉生產的玉米浸泡工序產生的浸泡液稱為玉米漿,其中因含亞硫酸鹽而呈酸性。 玉米漿中含可溶物7%左右,主要成分為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油脂、澱粉、乳酸等,其幹物質中菲丁大約佔7%。
一、工藝流程
玉米漿→過濾→加石灰水調pH→沉澱→過濾→乾燥→精製→脫水→粉碎→乾燥
二、操作要點
玉米漿經過120目篩網過濾後,除去懸浮物雜質,然後置於沉澱槽中將石灰水經過80目篩網過濾,製成濃度10%的溶液。加入玉米漿中不斷攪拌,調整pH值為5.3~5.4,放置沉澱3~5小時。除去上清液,沉澱物經板框壓濾機過濾或離心甩幹後,於80℃乾燥,即得菲丁粗品。
用2%稀鹽酸將菲丁重新溶解,新增濃度為40%的CaCl2溶液,加入量與菲丁重量之比為1:1,攪拌後加入溶液量1%活性炭,攪拌10~15分鐘後過濾,濾液加1%NaOH調pH到6.5,攪拌10分鐘,靜止1小時,去除上層清液,下層沉澱即為菲丁精品。經用板框過濾機對沉澱物進行過濾後,用80℃熱水洗滌,過濾後的濾液用5%AgNO3,溶液檢驗,不產生白色沉澱即停止洗滌。濾塊粉碎,送入乾燥機乾燥,乾燥時溫度不超過10℃,乾燥至水分13%以下,即為藥用菲丁產品。
三、質量標準
外觀白色,質輕,粉末狀,有機磷含量(P2O3計)32%以上,鈣>10%,pH6.0~6.5,水分≤13%,澱粉含量:遇澱粉不顯藍色。